⑴ 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態勢
新能源產業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高新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依據,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都把發展新能源作為順應科技潮流、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加之,我國提出區域專業化、產業集聚化的方針,並大力規劃、發展新能源產業,相繼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使得新能源產業園區如雨後春筍般涌現。
新能源產業園區快速發展的同時,一些問題也隨之顯現出來。如新能源產業園區地區間分布不均衡;產業發展門類齊全、產業規模參差不齊;專門的新能源產業園區不足,綜合性的國家級或省級園區佔主導;圍繞新能源產業研發、製造及新型材料的發展相對成熟,新能源產業的應用相對較弱等。
新能源產業在我國的發展十分迅速。據調查,「十一五」期間,我國新能源呈跳躍式發展, 我國新能源年利用量總計3億噸標准煤,占當年能源消費總量的9.6%。各種可再生資源開發利用規模明顯增長,體現了我國新能源加速發展的趨勢。
「十二五」時期,我國新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還將顯著上升,新能源將發揮調整能源結構、減排溫室氣體、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將在做好生態保護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積極發展水電,充分發揮水電在增加非化石能源供應的作用,按照集中與分散並重的原則,高度重視電網接入和電力市場消納,繼續推進網電規模化發展,提高網電在能源供應中的比重。按照集中開發與分布式利用相結合的原則,積極推動太陽能的多元化利用,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大型光伏電站, 重點支持與推廣與建築結合的分布式並網光伏發電系統的應用。提高太陽能發電的經濟性和統籌各類生物能資源,合理選擇利用方式,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源。
按照2015年非化石能源達到能源消費11.4%的目標以及培育和發展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部署, 我國在「十二五」期間將加快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可再生能源產業。
《上海市戰略性新型產業「十二五」規劃》指出,目標到2015年,上海要成為我國新能源技術領先、應用率先、產業高端的主要基地,產值達到1200億元。
如果說「十一五」是新能源發展的起步階段, 那麼,新能源將在「十二五」走向大規模應用,並將更加重視分布式能源的發展。
成思危院士在會上以」新能源與綠色經濟「為題做主旨報告,他在報告中透露,目前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投資或將達5萬億人民幣。
2014年年報披露進入掃尾,119家新能源上市公司中已經有117家公布2014年年報,雖然相差兩家,但是2014年新能源行業中上市公司的凈利潤水平,明顯好於2013年。2014年117家公司共實現465.3億元凈利潤,而2013年,這117家公司共實現凈利潤293.18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58.71%。
⑵ 新能源的開發對傳統能源行業有何影響
新能源大量使用,對於傳統能源是一個沖擊,影響當然比較大了。傳統能源的利潤降低了,他們發展肯定受限。
⑶ 能源發展給社會帶來的影響
在經濟全球化形勢下,一個國家的能源安全問題絕不僅僅是保障國內能源供應平衡的版問題。由權於經濟全球化帶來了能源市場的國際化,國內能源供求矛盾需要依靠能源進口來化解,國家經濟穩定運行狀況與能源對外依存度密切相關。因此,國家的能源進口來源可靠性必然與世界其他能源資源豐富國家、運輸通道必經國家的外交關系密切相聯系。國家的能源安全問題甚至是國家的政治和軍事問題。國家能源發展戰略變化將影響到國家發展的方方面面
能源戰略選擇的側重點不同直接關繫到國家的政治、軍事等國家大戰略發達國家以石油為主的傳統能源結構,使得能源保障供應的重點放在石油方面。能源戰略的變化促進能源結構和能源工業的變化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促進了能源結構的轉變,同時也促進了能源工業結構的變化,使得能源產業朝多元化方向發展。如BP等世界級的大石油公司目前在積極開發太陽能、燃料電池等新技術,以後將不再僅是單一石油業務的公司,可能會成為能源公司。
⑷ 傳統能源有哪幾種
一、煤炭
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經歷了復雜的生物化學和物理化學變化逐漸形成的固體可燃性礦物。
煤炭被人們譽為黑色的金子,工業的食糧,它是十八世紀以來人類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雖然煤炭的價值大不如從前,但畢竟目前和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內煤炭還是我們人類的生產生活必不可缺的能量來源之一,煤炭的供應也關繫到我國的工業乃至整個社會方方面面的發展的穩定,煤炭的供應安全問題也是我國能源安全中最重要的一環
二、石油
氣態、液態和固態的烴類混合物,具有天然的產狀。石油又分為原油、天然氣、天然氣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習慣上仍將「石油」作為「原油」的定義用。
石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是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
三、天然氣
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一切氣體,包括大氣圈、水圈、和岩石圈中各種自然過程形成的氣體(包括油田氣、氣田氣、泥火山氣、煤層氣和生物生成氣等)。
而人們長期以來通用的「天然氣」的定義,是從能量角度出發的狹義定義,是指天然蘊藏於地層中的烴類和非烴類氣體的混合物。在石油地質學中,通常指油田氣和氣田氣。其組成以烴類為主,並含有非烴氣體。
四、水
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無毒,可飲用。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被稱為人類生命的源泉。水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物質之一,是包括無機化合、人類在內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資源,也是生物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4)傳統能源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一、一次性能源
煤炭、石油、天然氣,它們在地殼中是經千百萬年形成的,這些能源短期內不可能再生。
二、再生能源
水、電,如葛洲壩水電站和三峽水電站,只要長江水不幹涸,發電也就不會停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煤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石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天然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常規能源
⑸ 能源產業發展問題
新能源是核能、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總稱,因其開發使用過程無污染排放,也被稱為清潔能源。當前,美國、日本及歐盟各國均把發展新能源作為應對氣候變化和經濟危機的重要舉措。我國能源供給以煤為主,目前新能源加上水能占能源消費的比重不到8%,能源開發使用過程對環境的污染十分突出。我國新能源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市場前景廣闊,工程技術可行,具備大規模集約化發展的條件。加快發展新能源,不僅能夠優化能源結構,增強能源可持續發展能力,減少污染排放,緩解環保壓力,還能夠吸納大量勞動力就業,既是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擴大內需的重要切入點,也是促進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建議針對當前新能源發展存在的問題,採取切實有效措施,促進新能源加快發展,盡快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一、加快發展核電。我國目前核電裝機容量只有910萬千瓦,不到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的2%,遠低於世界17%的平均水平。核電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可以大規模產業化發展的清潔能源,應當採取有效措施,解決技術路線、投資體制、燃料保障等問題,在保障安全性的基礎上,切實加快發展步伐。一是加快推進AP1000三代核電技術引進消化再創新工作。AP1000是能夠充分保障安全性的未來核電主力機型,建議在加快推進示範引進項目的同時,集中核電科研力量和設備製造能力,加快消化吸收再創新工作,盡快開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AP1400機型,為核電規模化發展創造條件。二是允許在沿海有條件的地方繼續開工建設一批二代加壓水堆技術機組,以確保在CAP1400機型未定型時期,核電能夠適度快速發展。三是加快核電體制改革。放開核電建設業主領域,讓具備條件的電力企業成為核電發展的業主,形成「專業化、多業化」核電發展模式,依託國核技、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發展核電設計工程公司,培育核電設備製造商。四是增強鈾資源保障能力。加大鈾資源國內勘探開采力度,給予有資質的核電企業核燃料自主采購權,鼓勵企業參與海外鈾礦投資和開采活動。加快推進鈾濃縮等重大核工業項目建設,增強核燃料後處理和再利用能力。五是加強綜合協調。國務院應加強核電裝備國產化、核電建設、核電生產運營和核電體制改革等方面工作的統一領導。
二、大規模發展風電。我國風電資源非常豐富,資源量估計在10億千瓦左右。近年來,在國家有關政策鼓勵下,全國各地發展風電的積極性很高,風電發展勢頭很猛。截止2008年年底,我國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221萬千瓦,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風電大國。當前,風電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接入電網困難、上網優惠電價難落實、電網接入標准不統一等。建議採取切實有效措施,解決風電發展存在的問題,促進風電健康發展。一是研究解決電網接納風電的有關問題。建議有關部門組織專家就電網容納風電比例、調峰及調頻等問題進行研究,解決大規模風電並網對電網網架、電源結構、工程技術、調度管理等方面的工程問題,出台風電進入大電網的技術標准和容量配額標准。二是完善鼓勵風電發展的政策。合理考慮電網配套建設風電接入網的投資需求,提高政府對電網企業風電接網費用補貼標准。建立綠色風電交易機制,完善風電價格形成機制,鼓勵國內外組織、單位、個人認購。制定並嚴格執行風電全面中央所得稅和增值稅先征後返政策。三是加快風力發電機、葉片關鍵零部件的科技攻關力度,增強風電設備的自主研發和生產能力,降低風電開發成本。
三、大力開發太陽能。我國2/3國土面積年日照時數在2000小時以上,屬於太陽能利用條件較好的地區,理論上每年可以獲得17000億噸標准煤的太陽能,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我國太陽能市場十分廣闊,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和太陽能熱利用技術已經成熟,具備大規模推廣的條件,建議加快產業化發展步伐。
在太陽能熱利用方面。目前我國已成為太陽能熱水器第一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截止2008年底,我國太陽能熱水器推廣面積約1億多平方米,佔世界總量的76%,覆蓋數千萬家庭,惠及1億多人。當前,應當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將太陽能熱利用作為啟動內需的重要內容來抓,繼續推動太陽能熱水器下鄉。對熱能消耗大、佔地面積大的政府建築和商業建築,要逐步推廣安裝太陽能熱水器,鼓勵企業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價格,促進產業集約化、規模化發展。
在太陽能光伏發電方面。我國目前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日益成熟,成本急速下降,具備了大規模產業化發展條件。目前太陽能光伏發電最大的問題,是市場應用嚴重滯後,光伏發電應用市場和光伏發電產業規模很不相稱。2008年我國光伏產品產量達到250萬千瓦,佔全球總產量的35%,成為全球光伏產品第一製造大國,但95%以上產品出口國外,我國光伏發電規模僅佔光伏產品產量的2%。制約光伏發電產業化發展的因素,主要是對光伏發電重視不夠,未被提升到戰略高度,中長期規劃目標定得太低,激勵政策沒有達到風電的支持力度。當前,應當採取更加優惠的政策,促進光伏發電產業上規模、上檔次,切實加快發展步伐。一是明確加快發展目標。建議按照「能發展多快就發展多快」的思路,將光伏發電規劃目標調整為,2009—2012新增350萬千瓦;到2020年達到5000萬千瓦。二是實施重點實驗示範項目。盡快啟動無電地區光伏發電項目建設,解決我國1000萬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啟動大規模光伏發電(10萬千瓦級以上)試驗示範項目建設,啟動城市大規模光伏分布式發電(1萬千瓦級以上)實驗示範項目建設,力爭2010年建設投產。啟動城市屋頂太陽能光伏發電應用示範項目。啟動採用光伏發電作為應急電源的試驗示範項目。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實行發電企業、輸供電企業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最低限額制度,採取特許權項目等方式培育光伏發電市場。加大財政預算內資金和國債資金對光伏發電項目的投入,加大對光伏發電項目稅收優惠力度,降低光伏發電項目資本金比例,優先保證光伏發電項目享受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的優惠政策。四是確保光伏電力接入電網。電網企業應盡快制定光伏電上網的機制、標准和配套措施,為光伏電力順利上網創造條件。要按照發展規劃中光伏電力項目的布局,提前安排電力輸送通道的建設,開展規模化電力儲能研究,保障光伏電力上網和銷售補貼政策落實到位。五是支持企業自主開發,解決大規模多晶硅太陽能發電等技術難題。
四、加快發展沼氣利用項目。在廣大農村地區利用畜禽糞便發展沼氣,既能有效解決農村生活能源問題,又能獲得農業生產所需的有機肥料,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具有良好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同時,利用城市垃圾,也可以大規模開發利用沼氣。目前。能夠規模化發展的沼氣技術是戶用沼氣技術和大規模沼氣發電技術。
在戶用沼氣方面。近年來,在各級政府大力支持下,農村戶用沼氣得到很快發展。截至2007年底,農村戶用沼氣發展到2650萬戶,年產沼氣102億立方米,相當於替代1600萬噸標准煤,為農戶帶來直接實惠130億元。目前,國家還在進一步加大力度,推進戶用沼氣加快發展。但是,戶用沼氣發展也面臨一些問題,主要是戶用沼氣項目後期服務不到位,「管建不管用」,沼渣出渣難,導致許多沼氣產氣率低、使用周期短,大大影響了戶用沼氣使用效果。此外,部分農村地區家庭不再畜牧養殖,減少了沼氣原料來源,制約了沼氣發展。建議在進一步加快戶用沼氣建設的同時,切實加強沼氣後期服務體系建設,大力推廣先進實用的戶用沼氣出渣技術,盡快改變出渣難等問題,提高沼氣使用效率。我國企業自主研發的「手動沼渣沼液出料泵」,解決了負壓抽料易堵塞的世界難題,去年以來在黑龍江省推廣使用,取得了較好效果,有效解決了沼氣出渣難等問題,建議盡快在全國推廣使用。
在大規模沼氣發電方面。大規模沼氣發電技術是在歐美國家廣泛使用的成熟技術。我國近年來通過引進消化吸收,開發了北京德青源、山東民和牧業等沼氣發電項目,目前均已成功入網發電,取得了很好的試驗示範效果。隨著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和大規模畜牧養殖發展,大規模沼氣發電項目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據了解,當前制約大規模沼氣發電項目的主要障礙是電網接入困難問題,如北京德青源項目因為電網接入困難延遲了一年才並網發電。同時,國家對大規模沼氣發電的支持力度比較弱,沒有形成政策合力,沼氣發電設備主要依賴進口,也嚴重製約大規模沼氣發電的產業化發展。為此,建議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採取切實有效措施,促進大規模沼氣發電產業加快發展。一是解決好沼氣發電的上網問題。明確沼氣項目接入電網的設施投資由電網企業承擔,國家用可再生能源基金對電網企業建設接入網設施給予補助。二是提高上網電價補貼。考慮到沼氣發電項目雙向清潔功能和運行成本較高的實際情況,建議將沼氣發電電價補貼由目前的0.25元/千瓦時提高至0.5元/千瓦時。制定並嚴格執行沼氣發電全免中央所得稅和增值稅先征後返政策。三是鼓勵沼氣的高效利用。開展沼氣提純用於車用燃氣的試點,啟動一批沼氣發電上網和高效利用的大型示範工程。四是加強沼氣發電科研能力建設。建立國家沼氣工程技術中心和產業化基地,加快關鍵裝備研發,加快沼氣裝備國產化步伐,重點扶持自主創新能力強、有國際競爭力的沼氣工程設計、建設和運營企業,促進沼氣工程建設綜合實力提升,加快沼氣發電產業化發展。
五、利用荒山荒地大規模種植油料能源林,大力發展生物柴油。這是目前可規模化實施的石油替代戰略。據調查,我國荒山荒地資源有30億畝以上,利用荒山荒地種植木本油料植物發展生物柴油,工程技術可行、市場需求廣闊、經濟效益可觀、生態功能顯著,具有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吸納就業能力強等特點。據調查測算,種植1億畝油料能源林和建設配套的煉油裝置,3—5年建設期內共需投資800億元,能帶動1250萬農民就業,成林後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8.12億噸,同時每年只需投入400億運營費,可以獲得1000萬噸清潔柴油,成為不枯竭的綠色油田,單位生產成本僅為4500元/噸,即使按照目前的柴油批發價6000元/噸計算,也有可觀的經濟效益,對廣大農村地區來說,更是一個典型的以工代賑擴大就業、脫貧致富的項目,值得大力推進。
建議按照政府投資和吸引社會投資相結合的思路,大力推進油料能源林建設和生物柴油產業化發展,爭取在未來五年內建成2億畝油料能源林,形成2000萬噸生物柴油生產能力。一是加強統籌協調。建議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牽頭,國家能源局、國家林業局等部門具體負責,制定利用荒山荒地大規模種植油料能源林、促進生物柴油產業發展的戰略規劃。二是增加政府投入。建議國家財政單列專項資金,從2009年開始5年內投資建設1億畝油料能源林示範工程,並配套建設1000萬噸生物柴油煉油儲油裝置,項目建成後納入國家石油儲備資金管理,實行滾動發展。三是鼓勵各方參與。鼓勵中石油等中央企業參與油料能源林建設,形成大批以油料能源林種植、生物柴油生產為主的縣,探索建立產業化經營、規模化發展、集約化生產、產加銷一體化的經營模式。四是強化技術創新。建立油料植物良種培育國家實驗室,加快油料植物種子繁育、栽培領域重大問題科技攻關,培育出適應性強、產量高、出油多的優良樹種。五是加大政策支持。對生物柴油原料生產、加工、銷售和使用的各個環節均予以政策優惠。對生產、使用生物柴油實行中央級財政所得稅減免、增值稅先征後退等稅收優惠政策。建立國家生物柴油收儲體系,實行生物柴油原料保護價收購政策機制,保障林農基本權益。
⑹ 傳統能源行業,應依靠什麼才能可持續發展
依靠能源發展起來的傳統行業終究會面臨鋼鐵行業的問題,在知本經濟回時代的今天,科答學技術才是實至名歸的第一生產力,傳統的資本積累加入新興的知本運營,才有可能可持續發展。鋼鐵業入駐同濟晶度,會通過產業園區和學術科研的聯合,整合多方資源,形成優勢互補,利用鋼鐵行業的資金優勢,和科研機構的研發成果,實現科技成果的轉化,實現幫助鋼鐵企業轉型的目的。
⑺ 目前我國能源產業結構和發展趨勢
能源產業是個很大的范疇吧,既有能源生產,還有能源加工,還有能源利用等等
你的問題是不是說一次能源消費的結構啊,如果是這樣的話看看這篇文章可能對你有點幫助http://www.showchina.org/zt/zgjb/ts30n/05/200901/t257585.htm
發展趨勢應該還是以煤的清潔利用為主,提高石油、天然氣的比重,大力發展新能源吧。最近提出2020年新能源利用率要達到15%,如果不考慮核電,這個目標還不知道能不能實現呢
⑻ 新興能源取代傳統能源的經濟問題
新型能源取代就能源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問題~
首先,對財政補貼的依賴很回難具有可持續性,以及這種補答貼是否影響新能源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其次,新能源產業的未來發展可能受到某些國家核能戰略調整的影響。
最後,一些技術難關很難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