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汽車製造業發展現狀
業內人士及專家們一直在重復強調著汽車維修及配件行業在汽車後市場中的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據中國汽車汽配用品行業聯合會統計數據,2014年,我國汽車維修業的產值達到5000億元,並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遞增。專家預測,到2020年,我國維修業產值有望超過1萬億元。
放眼市場,國內約有44萬家維修企業,具有二類資質以上的不到1/3。其中包括汽車品牌授權的4S店以及一些規模較大的一類汽修廠占維修廠總量的15%~20%;部分4S店所設立的維修服務網點,以及具備一定規模和技術水平的二類維修廠佔到總量的25%~30%;規模較小、技術水平較低的三類維修廠則佔到總量的50%以上。
(1)汽車產業鏈現狀擴展閱讀
汽車養護行業包括汽車精品、用品、美容、快修及改裝等類別。隨著以養代修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汽車已經逐漸從「大拆大卸」的維修方式向「以維護為主,視情維修」的方式過渡,汽車美容養護行業迎來發展的大好時代。
數據顯示,國內擁有私人高檔汽車的車主有60%會給自己的愛車做美容養護,私人低檔汽車車主30%以上會適時地給自己的車做美容養護。單汽車美容一項,中國平均每輛車每年美容費用為1552.3元,行業總收入達250多億元。中國當前汽車保有量已達1.6億輛,如果按每輛車每年平均在美容養護上花費2000~3000元的話,汽車美容養護行業的市場規模可達到3200~4800億元左右。
Ⅱ 汽車行業發展現狀
2002年我國汽車產業來發展速度驚人,步入自新一輪周期的判斷確立。全年汽車產銷量雙雙突破300萬輛大關,增幅超過2001年近25個百分點,是自1993年來汽車工業的第一個增長高峰。依據宏觀、需求、供給和產業政策四方面因素,結合全球汽車產業發展周期,我們認為這一輪高速增長可能要持續5-10年,其中2002-2005年保持20-30%的增長率,2005年後行業整合壓力增大。在各子行業中,轎車工業繼續充當汽車工業增長的「領頭羊」。整個汽車產業的產品結構和產業組織結構將逐步向國際趨勢靠攏:產品結構方面,商用車(貨車)比例下降,乘用車尤其轎車比例上升;產業組織結構方面,向三大集團進一步集中的趨勢愈趨明顯,重組步伐加快。就上市公司而言,我們認為引導汽車行業高速增長的轎車類公司成長空間最大,如上海汽車、長安汽車等。在貨車領域,生產輕卡的福田、東風和江鈴。而在客車領域,大中型客車和輕客增長不錯,如宇通、江淮和金杯。
Ⅲ 中國汽車行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是什麼
中國汽車工業現狀發展趨勢:汽車工業協統計1至7月汽車全行業完工業總產值內3723.82億元同比增長29.44%。容
Ⅳ 中國汽車行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是什麼
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持續推進;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
分報告基於支撐總報告的研究思想,對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現狀及趨勢進行翔實論述,剖析汽車行業面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產業發展政策建議,並對產業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其中指出,中國汽車產業面臨大變革、大變局的同時,迎來了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新機遇,中國品牌產品的綜合質量水平與國際品牌產品的差距不斷縮小,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汽車強國戰略支持,產業化持續推進,市場化得到逐步培育。
(4)汽車產業鏈現狀擴展閱讀:
汽車智能化是汽車問世100多年最大的技術革新。實現無人駕駛等智能化後,將極大地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大幅度減少交通安全事故,同時也將推動軟體、晶元、大數據等技術的進一步突破。
隨著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公共交通工具尤其是代步的汽車將實現共享,提供更多的出行選擇,也將改變現有的出行習慣,因共享而便捷,因便捷而共享,汽車製造廠將變成出行服務商。
張進華說,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是全球汽車領域對未來發展趨勢的共識,中國雖然汽車產業起步較晚,但在新一輪技術革命的浪潮中,完全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
Ⅳ 談談中國汽車工業的現狀與發展
1、汽車行業發展概況
汽車產業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重要的產業之一,其發展水平和實力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競爭力。汽車產業鏈較長,因此具有關聯度高、涉及面廣、技術要求高、綜合性強、零部件數量多、附加值大等特點,汽車產業已經成為世界各主要工業國家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1)國際汽車行業概況
20 世紀後半葉到21 世紀初,新興國家汽車製造業快速發展,而歐洲、美國、日本等汽車強國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汽車製造中心也從歐美逐漸向亞洲等新興市場轉移,世界汽車製造業格局逐步向多極化發展。
進入 21 世紀,全球汽車產量變化幅度較大。在2003 年-2007 年間保持穩定增長,增長率在2.5%-6.5%之間。但受到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全球汽車產業在經歷了穩定增長後,2008 年首次出現負增長,2009 年全球汽車產量更是急劇下降,僅為6,176.23 萬輛,較2008 年同比減少12.4%,達到6 年內最低值,其中美國、日本以及歐洲等發達國家影響最大。2010 年,伴隨美國和日本市場的逐步復甦以及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的快速發展,全球汽車總產量達到7,758.35萬輛,同比增長25.6%。2011 年,新興市場迅猛的增長勢頭降溫,歐美發達國家汽車市場有所恢復,全年汽車總產量實現了3.2%的增長。2014 年、2015 年、2016 年全球汽車產量繼續保持平穩增長,分別達到8,977.65 萬輛、9,078.06 萬輛、9,497.66 萬輛。從地區分布來看,世界汽車生產主要集中在歐洲、北美洲和亞太地區。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咨詢整理
2、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概況
(1) 國際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概況
①汽車零部件企業走向獨立化與規模化
汽車零部件企業依存於單個整車企業、整車與零部件生產一體化的產業組織方式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市場一體化的發展而不斷弱化。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世界各大整車製造商生產經營由傳統的縱向一體化,追求大而全的生產模式逐步轉向精簡機構、以開發整車項目為主的專業化生產模式,其在擴大產能規模的同時,大幅降低零部件自製率,將汽車零部件製造從整車製造中剝離出來,與外部零部件企業形成基於市場的配套供應關系。國際零部件供應商正走向獨立化、規模化,在汽車工業中的地位逐步提升。這一行業發展趨勢大大推動了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市場發展並創造出持續穩定的市場需求。
②汽車零部件行業金字塔形供應體系
作為汽車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汽車零部件工業是汽車工業發展的基礎。在專業化分工日趨細致的背景下,行業內形成了整車廠、一級零部件供應商、二級零部件供應商、三級零部件供應商等多層次分工的金字塔結構。整車廠處於金字塔頂端,一級供應商直接為整車廠供應產品,雙方之間形成直接的合作關系;二級供應商通過一級供應商的再加工等方式間接向整車廠商供應產品,以此類推,一般來說,供應層級越低,該層級的供應商數量也就越多。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咨詢整理
3、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概況
汽車零部件行業是汽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起步較晚,但近十年來,國家加大對汽車零部件行業的投資力度,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加快國產化步伐,形成了一批初具規模,能面向多種車型配套並開始進入國際市場的重要產品和骨幹企業,國內企業生產汽車零部件的實力大幅增強。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東北、京津、華中、西南、長三角、珠三角六大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這主要是由於汽車零部件企業為了更好地與整車企業進行配套,降低運輸成本,與臨近的整車企業協同發展。隨著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化式的發展,也相應提升了產業鏈縱向延伸和橫向合作的效率,產業鏈協同效應凸顯。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詢整理
近年來,隨著我國汽車行業的高速發展、汽車保有量的增加以及汽車零部件出口市場的擴大,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增長速度高於整車行業,在規模、技術、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2001-2015 年,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銷售收入復合增長率為25.67%,高於同期汽車工業銷售收入18.28%的復合增長率。
Ⅵ 談談中國汽車工業的現狀與發展
前瞻網摘要: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汽車工業上下游產業聚集的趨內勢日益明顯,汽車產容業園也成為各地扶持汽車工業發展、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重要舉措。然而,在國內汽車產業園蜂擁上馬的同時,各種問題也隨之凸顯。
其一,國內汽車產業園定位普遍較低,核心功能缺失,缺乏技術創新的平台體系。
其二,集群化水平較低,創新網路尚未形成。
其三,汽車產業園內核心大企業及自主品牌規模較小,帶動效應較弱。
其四,普遍存在重硬體建設、輕軟體投資的問題。
其五,汽車產業園布局不合理,地方保護主義盛行,都成為阻礙汽車產業園發回產業集群效應的阻礙因素。
此外,地區與地區之間存在明顯的保護主義,畫地為牢,產業園之間缺乏溝通和互助,成為掣肘形成有規模、有影響的汽車產業園的關鍵瓶頸之一。對於外資企業,國內的汽車產業園普遍給與各種政策優惠如土地、人力方面等,並以多招外資企業自豪,而對於本土的民族企業特別是中小型的民營企業,則很難享受同樣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