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加強產業發展

加強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4 23:22:34

『壹』 人民經濟增強會促進哪些行業發展社會需求大

<div> (1)①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經濟決定,又反作用於一定的政治、經濟。充分釋放居民的文化消費需求,有利於促進我國經濟的均衡發展以及民主政治的不斷進步。
②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充分釋放居民的文化消費需求,有利於培育文明風尚,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推動社會的發展。③文化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越來越來重要。充分釋放居民的文化消費需求,有利於激發全民族的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的文化軟實力。④文化影響人,又塑造人。充分釋放居民的文化消費需求,有利於豐富人的精神世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2)①文化發展的實質是文化創新,實現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必須注重文化創新。(1分)
②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在於立足社會實踐。(2分)
③在時代的高起點上推動文化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創新,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是繁榮文化的必由之路。(1分)
④人民群眾是文化創新的主體,文化創新必須關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做到文化事業「惠民」。(1分) <div>
試題分析:該題考查文化的作用以及文化創新的內容,第一問:考查充分釋放居民的文化消費需求的原因,考生可以從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文化與綜合國力、文化對個人的作用等角度進行分析。第二問:考查文化創新的措施,考生可以從根本途徑、基本途徑、主體、內容和形式上創新等角度進行分析,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在於立足社會實踐,人民群眾是文化創新的主體。
點評:本題是高考的重點問題,考生要注意牢記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實質、文化對經濟政治的作用、文化對綜合國力的影響、文化塑造人生等角度全面把握其作用,對於文化創新考生注意:①根本途徑:立足於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②基本途徑:一是要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二是要面向世界、博採眾長。加強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吸收外來的優秀文化成果,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③從文化創造的主體上看,要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活力,文化工作者要堅定地走與人民群眾實踐相結合的道路。④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克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難度適中。

『貳』 如何提升產業增強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新突破

一、強力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產業集聚區是建立現代產業體系、現代城鎮體系、自主創新體系的重要載體。堅持科學規劃、提升功能,完善集聚機制、積累機制、服務機制和激勵機制,不斷提高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創新平台等保障能力,促進企業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和功能集合構建。堅持因地制宜,堅持一切工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建設以項目建設為中心,以項目調優經濟結構,以項目增強發展後勁,以項目壯大資源優勢。二、著力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強化新型城鎮化引領,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抓住全面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加快城鄉統籌,實現互動發展,既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富民強市新跨越的重要保障。要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充分認識統籌城鄉發展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產業發展為支撐,以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為切入點,著力推進「產業向集聚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土地向集約經營集中」,努力走出一條全面開放、城鄉統籌、經濟高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的新型城鎮化道路。三、大力發展服務業。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以重點項目、龍頭企業、特色園區建設為抓手,以改善政策和體制環境為保障,做大做強戰略支撐性服務業,加快發展新興服務業,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拓展新領域,發展新業態,培育新熱點。大力發展旅遊業,穩步發展房地產業,加快發展金融服務業,積極發展物聯網、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等信息產業,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四、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整合文化資源,完善產業鏈條,培育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加快擴張規模和提升層次,推動文化產業成為支柱性產業。做大做強廣播影視、出版傳媒等優勢產業,推動廣播影視集團化經營。重視文化經濟,扶持文化企業,加快文化產業集聚區和文化園區建設。深入挖掘和弘揚中原文化深厚底蘊,發揮文化遺產豐富的優勢,積極打造伏羲文化、姓氏文化、老子文化等知名文化品牌,進一步提升文化軟實力和根親文化影響力。五、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創新社會管理理念,健全社會管理體系,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全面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加強城市社區和農村村級組織建設,提高管理轄區的能力。加強社會組織建設,推動經濟類、公益慈善類和社區社會組織優先發展,加強對新經濟組織、互聯網虛擬社會的管理引導。適時出台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規范性文件,細化分解工作任務,實施項目化管理,推進全市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的深入開展。六、創新工作落實機制。要著力抓好「三力」,即增強凝聚力,保證執行力,提高創造力。要把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必須注重機制建設,把握謀劃設計、責任分工、推進實施、動態評估、信息反饋等各個環節,建立無縫對接、系統完整、運轉協調的落實機制,不斷提升工作的科學化水平。建立健全工作責任、信息傳遞反饋、行政效能監察、督查等機制,促使各級、各部門動起來、緊起來、嚴起來,確保政令暢通、令行禁止。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大力倡導問題在一線發現、矛盾在一線解決、經驗在一線產生的一線工作法。積極推行縣委權力公開、黨務公開、政務公開「三公開」工作,切實把風氣搞正、把工作做實。要進一步完善獎懲機制,健全領導幹部問責制,重點解決落實不力的問題。

『叄』 應從哪些方面著力 加強產業集群培育工作

第一,將培育創新型產業集群作為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隨著資源環境約束的加強、國際競爭的激烈和消費結構的升級,我國許多地方特別是沿海地區面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緊迫任務。對那些沒有形成產業集群的地方來說,要集約利用土地等資源,向產業集群演化。對那些已形成產業集群的地方,則要向以高附加值產業和品牌產品為主要內容的創新型產業集群轉型升級。
總之,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遵循產業集群發展的基本規律,充分調動地區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大力實施產業集群創新發展戰略,強化區域創新系統建設,把培育創新型產業集群作為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高區域經濟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第二,大力引進和培育創新型企業和人才。創新型企業和人才是創新型產業集群的主體,培育創新型企業和人才是發展創新型產業集群的基礎手段。
要通過政策引導等多種手段,大力引進、培育和提高創新型企業,如從國內外引進創新型企業特別是「種子型」創新型企業,融入各地的產業集群;鼓勵發展重點企業的配套企業,對其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鼓勵各地培育本地創新型「種子企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提供信息、資金和技術等服務,降低企業創新成本;鼓勵創新型企業之間開展技術合作和培訓交流。建立吸納和使用創新型企業家隊伍的制度和機制,努力創造優秀創新型企業家人盡其才的優良環境。要有計劃地推進區域教育體系建設,為創新型產業集群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積極實施人才戰略,建立良性的引才、育才、用才機制。

第三,建立有利於創新型產業集群成長的制度和政策環境。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環境對創新型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非常關鍵。
建立有利於創新型產業集群成長的制度和政策環境主要包括:一是要改革行政區劃體制和城鄉分割體制,打破地區壟斷,理順扭曲的價格機制尤其是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建立全國統一市場,為創新型產業集群開辟更廣闊的要素來源渠道;二是完善產權特別是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體系,促進區域和企業自主創新;三是促進社會誠信建設,培育鼓勵創業和創新、寬容失敗、支持人才合理流動的區域創新文化,塑造區域品牌等。

第四,建立有利於創新型產業集群成長的服務體系。創新型產業集群的發育成長僅靠市場是不夠的,還需要依靠政府和非政府組織。
政府和非政府組織要為創新型產業集群的發育成長提供以下幾個方面的服務:發展風險投資,推動銀企合作,規范信用擔保,完善金融服務體系;鼓勵行業協會維護企業權益;鼓勵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為集群內企業提供智力服務;在集群內建設一批技術創新服務中心、創業服務中心、教育培訓機構、信息服務中心等;鼓勵集群內企業開展區域整體營銷,推進區域產業品牌建設;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對我國產業集群進行全面普查,建立產業集群統計體系和資料庫,繪制全國產業集群地理分布圖等。

『肆』 如何加強我國產業集群的發展

通過國家宏觀調控,引資規劃針對開發

『伍』 推動綠色發展,繼續加強什麼促進產業提質增效

推動綠色發展,繼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產業提質增效。

『陸』 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 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全面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要堅持走的新型發展道路

選C,我們現在的提法是「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用工業化加速信息化,用信息化促進工業化轉型升級,兩者是相互促進的關系

『柒』 怎樣能夠加強在金融行業發展實力

中國金融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科技帶動金融業升級

金融科技是繼互聯網金融後金融領域的熱點之一。隨著金融科技企業數量、融資總額和交易規模的迅速增長,金融科技對金融生態的深遠影響日益顯現。在此背景下,我們應對金融科技有更加深刻、准確的理解和認識,科學探查金融科技未來的發展趨勢,有效降低金融風險。

應該看到,隨著科技日益進步、金融領域持續創新,金融的外延、邊界和運行模式都在不斷變化,但金融的本質並沒有發生改變。對此,應順應當代信息通信技術發展趨勢,從創新的視角深刻理解金融科技的內涵,更好把握金融科技的本質。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銀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銀行業IT投資額為831.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92%,其中硬體方面的投資佔到投資總量的54.7%,預計到2020年銀行業IT投資規模將超過1300億元。

近年來,金融科技快速發展,對金融領域的影響日益增強。但目前,國內外對金融科技內涵的理解尚不統一,主要有以下三種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金融科技就是金融,是新技術條件下金融的一種類型,或者認為它屬於產業金融的范疇。這是在我國新興互聯網企業中較為流行的一種觀點,一些研究也直接提出金融科技就是互聯網金融的高級階段。

第二類觀點認為金融科技是一種新產業,包括但不限於金融服務業。國外有研究將金融科技定義為應用新技術改善金融活動的新型金融產業,包括在金融服務業的新應用、新產品和新商業模式。國內也有觀點認為,狹義的金融科技就是指非金融機構運用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各項能夠應用於金融領域的技術來重塑傳統金融產品、服務於機構組織的創新金融活動。

第三類觀點認為金融科技就是指以新技術應用為核心的技術創新。例如,美國金融科技監管框架就認為,金融科技是涉及支付、投資管理、融資、存貸款、保險和監管等領域的技術創新活動。國際金融穩定理事會(FSB)也認為,金融科技是指技術帶來的金融創新,創造新的模式、業務、流程與產品,以對金融市場、金融機構或金融服務方式產生重大影響。

由於對金融科技的不同理解,各方對金融科技涵蓋的領域或涉及的主要內容的認定也存在一定差異。

盡管如此,我們也應看到,在金融科技的不同定義或理解中,其核心要素都離不開「金融」「科技」和「創新」等關鍵詞,離不開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尤其是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創新科技,數字支付、眾籌、智能投顧等都是與這些新技術相關的新模式、新產品。如果離開上述信息通信技術,就根本不可能實現移動支付、P2P、網路徵信等金融服務手段和交易模式的創新。但要注意的是,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不僅可以應用在金融領域,還可以應用在其他領域。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金融科技的實質就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在金融領域的具體體現。

雖然人們對金融科技的理解和界定存在差異,但對金融科技的不同認識基本上都可以分為金融技術手段和金融服務模式兩部分。前者是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和安全技術等技術手段,以及通過信息技術應用構建的金融數據基礎設施。後者則是上述技術應用帶來的支付模式、資金籌集、使用、管理等金融資產交易模式的創新。這些創新有些與傳統金融密切相關,有些則形成了新的金融交易模式,提供新的金融產品,形成新的經濟活動,具有新產業特徵。但這些都是因新技術應用不斷擴大而產生的共同特徵,因此金融科技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金融,也不是單純意義上的新興產業。嚴格意義上說,正如同農業科技不是農業,更沒有創造新產業,交通科技不是交通運輸業,也沒有創造新產業一樣,金融科技既不是金融業,也不是「互聯網+金融」形成的新興產業,它只是當前信息技術創新背景下金融技術創新的一種表現。

從創新的角度看,金融科技就是信息科技創新應用於金融服務業形成的金融技術創新,首先是金融科技創新,其次是金融服務創新。上述技術手段和金融服務模式實際上分別就是這兩類創新的體現。

在此基礎上,這兩類創新的規模效應必然帶來金融組織創新。相應地,也將逐步改變金融基礎設施和金融市場的形態與外延,引起金融監管模式甚至是金融制度的變革。

應該看到,金融科技之所以備受關注,一方面體現了金融部門應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興信息通信技術提高效率、降低風險的內在需求;另一方面則體現了新興互聯網企業為規避現行金融行業許可管制而從事金融活動的現實需求,現實中,金融科技已經成為一些企業從事金融業務、進入金融部門的「敲門磚」。

在金融科技發展推動下,傳統金融機構正在開始逐步面向「信息技術+信息服務」轉型,未來金融科技的應用將成為金融業必不可少且影響競爭力的關鍵生產要素。短期來看,金融科技的發展和應用提高了金融業運行和管理效率,創造了新的金融產品、金融市場、金融服務模式和金融生態,對金融風險管理和監管提出了新的要求。用更長遠的眼光來看,雖然目前金融科技的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但未來整個金融技術經濟範式都可能因為金融科技的應用而被改變。

『捌』 如何加強我國產業集群的發展

通過國家宏觀調控,引資規劃針對開發

『玖』 誰提出積極發展,加強管理,趨利避害,為我所用

中國互聯網行業自律公約第一章總則第一條遵照積極發展、加強管理、趨利避害、為我所用的基本方針,為建立我國互聯網行業自律機制,規范行業從業者行為,依法促進和保障互聯網行業健康發展,制定本公約。第二條本公約所稱互聯網行業是指從事互聯網運行服務、應用服務、信息服務、網路產品和網路信息資源的開發、生產以及其他與互聯網有關的科研、教育、服務等活動的行業的總稱。第三條互聯網行業自律的基本原則是愛國、守法、公平、誠信。第四條倡議全行業從業者加入本公約,從維護國家和全行業整體利益的高度出發,積極推進行業自律,創造良好的行業發展環境。第五條中國互聯網協會作為本公約的執行機構,負責組織實施本公約。第二章自律條款第六條自覺遵守國家有關互聯網發展和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道德准則,積極推動互聯網行業的職業道德建設。第七條鼓勵、支持開展合法、公平、有序的行業競爭,反對採用不正當手段進行行業內競爭。第八條自覺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守用戶信息秘密;不利用用戶提供的信息從事任何與向用戶作出的承諾無關的活動,不利用技術或其他優勢侵犯消費者或用戶的合法權益。第九條互聯網信息服務者應自覺遵守國家有關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的規定,自覺履行互聯網信息服務的自律義務:(一)不製作、發布或傳播危害國家安全、危害社會穩定、違反法律法規以及迷信、淫穢等有害信息,依法對用戶在本網站上發布的信息進行監督,及時清除有害信息;(二)不鏈接含有有害信息的網站,確保網路信息內容的合法、健康;(三)製作、發布或傳播網路信息,要遵守有關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四)引導廣大用戶文明使用網路,增強網路道德意識,自覺抵制有害信息的傳播。第十條互聯網接入服務提供者應對接入的境內外網站信息進行檢查監督,拒絕接入發布有害信息的網站,消除有害信息對我國網路用戶的不良影響。第十一條互聯網上網場所經營者要採取有效措施,營造健康文明的上網環境,引導上網人員特別是青少年健康上網。第十二條互聯網信息網路產品製作者要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反對製作含有有害信息和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產品。第十三條全行業從業者共同防範計算機惡意代碼或破壞性程序在互聯網上的傳播,反對製作和傳播對計算機網路及他人計算機信息系統具有惡意攻擊能力的計算機程序,反對非法侵入或破壞他人計算機信息系統。第十四條加強溝通協作,研究、探討我國互聯網行業發展戰略,對我國互聯網行業的建設、發展和管理提出政策和立法建議。第十五條支持採取各種有效方式,開展互聯網行業科研、生產及服務等領域的協作,共同創造良好的行業發展環境。第十六條鼓勵企業、科研、教育機構等單位和個人大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計算機軟體、硬體和各類網路產品等,為我國互聯網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有力支持。第十七條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和交流,參與同行業國際規則的制定,自覺遵守我國簽署的國際規則。第十八條自覺接受社會各界對本行業的監督和批評,共同抵制和糾正行業不正之風。第三章公約的執行第十九條中國互聯網協會負責組織實施本公約,負責向公約成員單位傳遞互聯網行業管理的法規、政策及行業自律信息,及時向政府主管部門反映成員單位的意願和要求,維護成員單位的正當利益,組織實施互聯網行業自律,並對成員單位遵守本公約的情況進行督促檢查。第二十條本公約成員單位應充分尊重並自覺履行本公約的各項自律原則。第二十一條公約成員之間發生爭議時,爭議各方應本著互諒互讓的原則爭取以協商的方式解決爭議,也可以請求公約執行機構進行調解,自覺維護行業團結,維護行業整體利益。第二十二條本公約成員單位違反本公約的,任何其他成員單位均有權及時向公約執行機構進行檢舉,要求公約執行機構進行調查;公約執行機構也可以直接進行調查,並將調查結果向全體成員單位公布。第二十三條公約成員單位違反本公約,造成不良影響,經查證屬實的,由公約執行機構視不同情況給予在公約成員單位內部通報或取消公約成員資格的處理。第二十四條本公約所有成員單位均有權對公約執行機構執行本公約的合法性和公正性進行監督,有權向執行機構的主管部門檢舉公約執行機構或其工作人員違反本公約的行為。第二十五條本公約執行機構及成員單位在實施和履行本公約過程中必須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第四章附則第二十六條本公約經公約發起單位法定代表人或其委託的代表簽字後生效,並在生效後的30日內由中國互聯網協會向社會公布。第二十七條本公約生效期間,經公約執行機構或本公約十分之一以上成員單位提議,並經三分之二以上成員單位同意,可以對本公約進行修改。第二十八條我國互聯網行業從業者接受本公約的自律規則,均可以申請加入本公約;本公約成員單位也可以退出本公約,並通知公約執行機構;公約執行機構定期公布加入及退出本公約的單位名單。第二十九條本公約成員單位可以在本公約之下發起制訂各分支行業的自律協議,經公約成員單位同意後,作為本公約的附件公布實施。第三十條本公約由中國互聯網協會負責解釋。第三十一條本公約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拾』 文化自信如何增強文化產業發展

一、增強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國內生產總值由年的3678.7億元上升到2015年的685505.8億元,年均增速為9.7%;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385元上升到2015年的49992元①。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的貢獻率達到了33.2%,居於世界首位。除此之外,基礎設施建設、高速鐵路、分享經濟、移動支付等已經成為代表中國發展成就的亮麗名片,高端裝備製造、生物制葯、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方面也已經躋身世界前列。可以說,經過改革開放三十餘年,中國在硬實力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政治運轉、社會治理方面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已然指日可待。然而,中國的文化軟實力卻沒有與硬實力增長保持同步,國人的文化迷茫,價值觀混亂扭曲,道德失范,文化媚外主義與文化自卑心理普遍存在,迷茫與混亂在物質條件豐裕的情況下更加凸顯。另外,隨著全球化的進一步加深,各國之間的交往也日益頻繁,處理他者與我者的關系成為調整民族心態的重要內容。更進一步說,文化成為各國之間競爭的核心要素。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歸根到底是文化的復興,而價值觀自信則是文化自信的核心。「價值觀的自信,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在推進文化發展的進程中有所依循、知所趨止、頑強進取的定力與韌性所在,也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面對各種文明創造和文化滋養擇善而納、從容吞吐的氣度與尺度所在」。[1]近代以來的歷史境遇割裂了數千年傳統文化為國人提供的文化歸依和價值觀歸屬,價值真空下,西方價值觀伴隨著槍炮、器物、資本、技術湧入中國,在從物質層面改造中國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影響了中國人的價值取向。直到今天,仍然有人對西方價值觀念、政治制度、社會治理以及發展水平盲目崇拜,對於中國的發展成就嗤之以鼻,對於目前存在的問題戴著有色眼鏡批判。此外,更加重要的是物質豐富之後國民心態在文化上的迷失,當下社會一系列道德失范問題以及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利己主義、娛樂至上等已經限制了中華民族真正強起來。目前我國正處於由大轉強的關鍵階段,物質的發展與超越已經必須要有文化的支撐,國民也需要在這個過程中找到自己的歸屬與定位,因而增強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閱讀全文

與加強產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