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寧夏13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具體是哪些
寧夏13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具體有:枸杞、清真牛羊肉、奶產業、馬鈴薯、園藝、優質糧食、適水產業、葡萄產業、種業、紅棗、牧草、蘋果、道地中葯材。
1,寧夏枸杞。
中國栽培枸杞已有500多年的歷史,而寧夏枸杞則是枸杞中之上品。寧夏枸杞之所以名甲天下,其一功益於當地適於枸杞生長的土壤和晝夜溫差大的氣候;其二是利用黃河水與含有各種礦物質的清水河苦水混灌。其特定條件決定了寧夏枸杞的與眾不同,寧夏枸杞色艷、粒大、皮薄、肉厚、籽少、甘甜,品質超群,是惟一被載入新中國葯典的枸杞品種,明代傑出醫葯學家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中,將寧夏枸杞列為本經上品,稱"全國入葯杞子,皆寧產也"。枸杞,其果謂「枸杞子」,是寧夏最著名的特產之一,居「五寶」之首。
2,清真牛羊肉。
肉質鮮嫩的「澇河橋」清真牛羊肉,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特產,是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因產品出自該市澇河橋村而得名。而寧夏澇河橋清真肉食品有限公司是我區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現已形成了集牛羊養殖繁育、牛羊定點屠宰、牛羊分割冷鮮肉加工、速凍調理食品、速凍米麵食品加工及功能滋補型牛羊副產品加工、餐飲服務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型企業,也是我區最大的清真牛羊肉屠宰交易市場。
3,奶產業。
寧夏目前奶牛存欄34萬多頭,年產鮮奶90多萬噸,共有23家企業加工奶製品。受問題奶粉事件影響,寧夏主要乳品企業產品大量積壓,企業資金鏈出現困難,一些企業、奶站不能給奶農及時兌付奶款。為了幫助企業、奶農渡過難關,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決定對奶產業提供貸款、補助、貼息等多項財力支持。
4,馬鈴薯。
寧夏馬鈴薯種植面積254.3萬畝,圍繞農業部綠色高產高效創建、自治區種薯繁育體系建設、主食化開發試點等項目支撐,形成了「種薯三級繁育、鮮薯外銷、澱粉加工、主食開發」四業並進,產、加、銷一體化的全產業鏈格局。在項目區集成推廣「優良品種+脫毒種薯+綠色高產高效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控+機收機播+科學貯藏」綜合技術模式。脫毒種薯應用率達到70%以上,地膜覆蓋、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統防統治等綠色高產高效技術到位率達到95%以上,機械化率達到50%以上。
5,園藝。
寧夏園藝產業園擁有現代化的五大展廳:主要花卉、蔬菜、水果、寧夏特色的園藝展示;其中集國際、國內珍貴植物和我區特色產品為一體的休閑植物園是觀光、娛樂、休閑、度假、垂釣、餐飲的好地方;產業園為公眾提供的休閑餐飲區更是觀光、休閑、度假、垂釣、餐飲的主要場所。
6,優質糧食。
寧夏在春耕生產中,從調活結構、調高質量、調優品質入手,全面加大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力度,著力推進全區優質糧食生產。將進一步加大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繼續恢復優質小麥面積,充分發揮寧春4號、寧春50號等優質強筋春小麥品質優勢,預計面積將達到190萬畝。
提升水稻品質,加大寧粳43號為主的優質水稻品種推廣,預計面積將穩定在110萬畝;優化玉米結構,進一步適度調減籽粒玉米面積,擴大糧飼兼用、青貯、鮮食、制種玉米種植,預計面積將430萬畝;穩定馬鈴薯面積,加快馬鈴薯種薯繁育、主食化專用品種推廣和主食產品開發試點,預計面積240萬畝。
7,適水產業。
寧夏適水產業以「一優三高」為引領,以「增效、擴量、生態」為核心,以確保水產品安全有效供給和從漁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為首要任務,利用和挖掘宜漁資源優勢,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強化科技支撐,轉變發展方式,全區漁業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健康的發展態勢。一是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到現在,適水產業面積達到81.8萬畝,水產品產量14萬噸以上,人均水產品佔有量達到22.2公斤,寧夏漁業在西北地區重要漁業生產基地地位進一步鞏固。
8,葡萄產業。
比起國外歷史悠久的酒庄,寧夏葡萄酒產業雖然只有30多年發展歷程,但近五年來,先後有40多家酒庄的300餘款葡萄酒在國內外各類大賽中獲得獎項,成為寧夏獨具特色的「紫色名片」。、
美國《紐約時報》評選的全球2013年「必去」的46個最佳旅遊地,寧夏與巴黎等世界著名旅遊景區一起名列其中,入選理由是「在寧夏可以釀造出中國最好的葡萄酒」。世界葡萄酒大師傑西斯.羅賓遜在品鑒了寧夏產區的葡萄酒後說:「毋庸置疑,中國葡萄酒的未來在寧夏」。寧夏產區已成為國際葡萄酒界關注的熱點地區,得到了國際葡萄酒界的普遍認可。
9,種業。
寧夏專門成立農作物種業聯盟,科研、生產、經營單位組團發展,有利於加速寧夏種業科研成果轉化步伐,有利於杜絕市場上非法生產、銷售寧春系列小麥品種的行為,進一步提高寧夏種子質量、擴大寧夏春小麥種子市場佔有率,提升種業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寧夏種子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10,紅棗。
寧夏大紅棗鮮果玲瓏剔透,紅艷欲滴,乾果紅潤,且味美甘甜,是讓人一品難忘的天然果品,是家庭休閑 、饋贈親友之佳品。而寧夏靈武素有「水果之鄉」之稱,種植果樹已達1500多年歷史。從唐朝開始,靈武長紅棗就被列為皇室貢品,被譽為「果中珍品」。
11,牧草。
夏全區人工牧草種植面積已從2003年的100萬畝增加到850萬畝,其中1年生和重茬種植265萬畝,多年生牧草585萬畝。封山禁牧12年中,寧夏將草畜產業作為重點產業之一,加強優質高產苜蓿種植和多年生人工草地復壯更新,不斷加速實現優質牧草種植提質增效,同時配合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實施,促進了農民增收。
12,蘋果。
寧夏蘋果產區屬中溫帶乾旱氣候區,海拔平均1150米,年均氣溫9℃,天高氣爽,日照充足,紫外光較多,晝夜溫差大,利於蘋果乾物質積累。寧夏蘋果酸甜適口,優質高產,元帥系、金冠蘋果在全國鑒評中多次名列前茅。
13,道地中葯材。
寧夏科研人員從國內外引進的81個優良道地中葯材新品種中,篩選出蒙黃芪、黃芩等12個適宜區內中葯材人工種植的新品種,並得到國家科技部成果轉化資金支持。2002年,國家科技部將《寧夏道地中葯材資源保護及可持續發展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列入西部專項支持重點。自治區「8613農業科技工程」將道地中葯材開發與技術研究列入產業化關鍵技術攻關項目。
⑵ 請問科技項目申報工作的一般流程是怎樣的
一、獲取信息。
二、項目可行性初步判定。
三、先了解項目指南,把要准備的資料列好清單專,召集相關部門開會協調屬工作內容和時間。
四、准備資料。
五、關注相關網站公示。
六、申報成功--立項--開啟動會--跟科研和財務部門溝通工作細節,及時劃歸財務數據和科研進展中期報告等。
八、項目驗收-科研和財務准備審計材料。
九、結題-獎勵相關人員-歸檔資料。
拓展知識:
項目申報是指政府機關針對企業或其他研究單位作出的一系列優惠政策,企業或相關研究單位再根據政府的政策進行編寫申報文件然後根據相關申報要求和流程進行申報。
可申請的項目包括國家省市資助計劃體系及各部委資助計劃比如863計劃,973計劃,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企業科技新技術,國家社科基金,國家自科基金,省社科基金、省自科基金等不同級別的項目,申請時難度不同,申請人的資格和條件也各有不同。
⑶ 寧夏採取什麼措施讓農民享受糧食增值收益
日前,寧夏回族來自治區人民政府源出台新政,圍繞「大糧食」「大產業」「大市場」「大流通」理念,在推動倉儲、物流、加工等糧食流通各環節有機銜接,培育全產業鏈經營模式,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按照寧夏自治區要求,認定和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行業帶動力的糧食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促進資產、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支持糧食龍頭企業通過產權置換、股權轉讓、品牌整合、兼並重組等方式,發展跨所有制、跨行業、跨區域的大型糧食企業集團,打造成為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的「領軍者」。鼓勵糧食龍頭企業與各類市場主體成立糧食產業聯盟,建立合作關系,實現糧食產業資源優化配置、優勢互補。
⑷ 寧夏糧食作物以什麼為主
小麥最主要。穀子也有種植,只是在缺少灌溉條件的旱塬地區較多,灌溉條件好的是玉米。二者種植時間、生長期不同。在當地穀子屬於「秋糧」。
⑸ 寧夏13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具體是哪些
寧夏13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具體有:枸杞、清真牛羊肉、奶產業、馬鈴薯、園藝、優質糧食、適水產業、葡萄產業、種業、紅棗、牧草、蘋果、道地中葯材。
展特色優勢產業,是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手段,也是發揮比較優勢、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客觀要求。近年來,寧夏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迅速,特色優勢產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已達到80%以上,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
意義:
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是統籌城鄉發展、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重大戰略舉措,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調整農業經濟結構,建設寧夏特色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
存在問題:
一是產業規模總體偏小,規模化、標准化程度不高,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二是農產品加工轉化能力低,缺乏強勢龍頭企業的帶動,大部分農產品加工企業只能進行簡單的初加工,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的產業鏈短,產品加工深度不夠,產品研發能力
低,新開發產品少,加工轉化和增值不高。
三是市場培育不夠,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不健全,大流通的格局尚未形成;品牌培育滯後,農產品品牌不少,缺少能帶動整個產業發展、在國內外市場叫得響的馳名品牌,靠
品牌開拓市場的力度不夠。
四是農業科技創新水平低,除個別國家及自治區級龍頭企業設有研發機構外,絕大多數企業技術裝備水平低,科技支撐能力不強。
五是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偏低,多數龍頭企業與農戶尚未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體和穩定的帶動關系。
六是農業投融資渠道單一,信貸資金嚴重不足,產業發展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
措施:一是深化產業發展認識。二是做大產業發展基地。三是做強產業化龍頭企業。四是做活農產品市場。五是增強產業科技水平。六是加強產業組織體系。七是創新產業發展環境。
⑹ 寧夏「三大示範區」、十大農業重點項目是哪些
寧夏省按照自然地理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將全區劃分為北部引黃灌區、中部乾旱帶和內南部山區三大板塊容進行統籌。引黃灌區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光熱資源豐富,是全國四大自流灌區之一。中部乾旱帶土地廣袤,草原遼闊,日照充足,晝夜溫差較大,農產品絕少污染。南部山區氣候溫和涼爽,雨熱同步,物種多樣,環境潔凈。根據三大板塊各自條件特徵,科學規劃北部引黃灌區現代農業示範區、中部乾旱帶旱作節水農業示範區、南部山區生態農業示範區「三大示範區」建設,形成特色化、有差別、非均衡、跨越式發展格局,全面提升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十大現代農業重點產業集群:優質糧食產業集群;特色果品(枸杞、紅棗、蘋果)產業集群;清真牛羊肉產業集群;黃河金岸乳品生產加工產業集群;綠色有機蔬菜產業集群;黃河金岸生態漁業產業集群;黃河金岸休閑觀光農業產業集群;賀蘭山東麓葡萄產業集群;六盤山馬鈴薯產業集群;中葯材及生物制葯產業集群。
⑺ 如何申請農業產業化發展基金
為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根據武漢市財政局武漢市農業局關於印發《武漢市農業產業化發展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武財農[2014]234號)有關規定,特製定本指南。
一、扶持對象
農業產業化發展資金扶持對象為在本市注冊、具有獨立企業法人資格、原則上注冊成立時間滿3年以上,屬於市級以上(含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二、扶持范圍
2015年,農業產業化發展資金扶持重點為優勢特色農業產業規模化經營、農產品加工和循環農業項目,包括蔬菜、畜牧、水產、林果茶、健康雜糧等特色優勢產業項目。循環農業方面主要包括生物有機肥生產、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食用菌生產等節能環保生產性項目建設。
三、扶持方式、標准
(一)扶持方式
農業產業化發展資金以借用的方式,支持農業產業化項目發展,項目借用期一般為三年,合同約定期內免收資金佔用費。
(二)扶持標准
擬扶持項目原則上借用額度不超過項目生產性建設投資額的30%,單個項目最高借用額度不超過500萬元。
四、立項條件
(一)項目應具備的條件
1、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產業政策和行業發展規劃。
2、項目產品科技含量較高,市場潛力較大,資源優勢突出,區域特色明顯,輻射帶動能力強,預期效益好;有較好的還款能力。
3、建設方案先進科學,產品技術和工藝路線合理。
4、項目建設符合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利用要求,有利於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5、土地流轉用地或項目建設用地手續合法。
(二)項目建設單位應具備的條件
1、2014年企業資產負債率一般低於70%,銀行信用等級A級以上(含A級,未向銀行貸款的除外)。
2、企業資產優良,具有一定的經營規模和經濟實力,有較強的自籌資金能力,建設項目必須在2015年內完工投產。其中,新建的農產品加工項目生產性建設投資總額在1000萬元以上;其他項目原則上生產性建設投資總額在500萬元以上。
3、法人代表具有良好的社會形象和誠信記錄,企業不欠稅、不欠員工工資、不欠社會統籌保險金。
4、建立了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經營管理機制,財務管理規范,能保證項目按計劃建成和財政資金規范、安全、有效使用。
5、與農民以多種形式,形成聯結緊密、科學合理的利益共同體。龍頭企業實施的項目一般應直接帶動農戶200戶以上,加工項目所需原料的以本市農產品為主。
五、相關要求
(一)申報程序和時間要求
1、項目單位須向所在區農業局財政局申報,市直企業直接向市農業局申報。
2、項目於2015年2月15日前申報。各區收到企業申報材料後,區農業局和區財政局聯合對項目進行可行性、真實性初審評估,提出本區申報意見,並在2月15日前聯合行文向市農業局和市財政局申報。
3、同一項目單位同一年度只能申報一類扶持項目。被各級財稅、審計、監察等部門檢查發現存在較大問題或有不良誠信記錄的項目單位不得申報項目。
4、越級申報、逾期申報,不予受理。
(二)需提供的相關材料
項目申報單位須提供項目申報書(格式附後)和有相關資質單位出具的項目建設實施方案以及下列相關附件等材料:
1、企業營業執照;
2、企業經營狀況相關文件(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
3、銀行出具的貸款承諾文件或已簽訂的貸款協議或合同;
4、土地、規劃、環境、節能等必要文件;
5、項目核准或備案文件;
6、與本市農民建立利益聯結等相關證明材料。
(三)其他要求
1、項目申報單位和各區農業部門要確保項目申報材料的真實可靠與完整。如發現弄虛作假、違規操作等,將按省紀委、省農業廳、省監察廳、省財政廳、省預防腐敗局聯合印發的《湖北省農業項目資金管理使用廉政風險防控暫行辦法》的通知(鄂農規[2012]4號相關規定嚴肅處理。
2、本項目申報指南可在市農業信息網站下載。
武漢市農業局 武漢市財政局
2015年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