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樂清市一棵樹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樂清市一棵樹文化產抄業有限公司是2014-03-24在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樂清市城南街道匯豐路39號。
樂清市一棵樹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303820960976351,企業法人楊帆,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樂清市一棵樹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影視策劃、物業管理、文化藝術交流策劃、會展服務、企業形象策劃、市場營銷策劃;企業管理咨詢、商務信息咨詢(不含金融、證券、期貨業務);圖文設計製作、廣告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室內裝潢設計、施工(憑資質經營)。在浙江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1854402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0-5000萬 和 5000萬以上 規模的企業中,共837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樂清市一棵樹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2. D17文化創意產業園怎麼樣
地址為濟南啤酒廠,D17就是堤口路17號,欲打造濟南的798.如今三年過去了,798倒是未見端倪,好像回又成了另一個「銀答座新天地」。在大部分建築物沒有建設和裝修好的情況下,開張了如餐飲、娛樂、酒店等項目。大門口西側的「淺深」,正面的「古堡大酒店」是唯一與啤酒有關聯的主題酒店。西側是開業最早的「金海岸順風大舞台」,依次還有妙派KTV、臉譜會所和銀座佳驛等。正門外,沿工商河路上,以「小城故事」為首沿街餐館是廠外開業最早的。園區最北面有幾排平房,像是福瑞達的。麥芽發酵塔和糖化車間尚存,這可是工業化的符號。看不出藝術文化機構的方位,也沒用一家進駐。如同走進美食娛樂區。
3. 文化產業園是干什麼的
網路:
我國文化產業園發展的歷史還比較短,但總體看,發展勢頭猛,數量增加快。我國文化產業園處於發展初期,尚在摸索階段,對產業園發展的規律認識還不夠,存在問題是難免的。
中文名
文化產業園區
特點
按照工業標准
意義
像物質一樣能存在於人們頭腦之中
性質
一種結構
園區介紹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文化產業的定義是:按照工業標准,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這里值得注意的就是按照工業標准。文化的產品和文化的服務向來就有,只有按照工業標准進行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才是文化產業。就是要批量的、有規模的、連綿不斷地去生產。
性質:文化產業要按照工業標准來生產一系列文化產品。當文化產品從單個的、斷裂的鏈條中產生,變為按工業標准連續不斷地生產,就發生了一種生產方式的變革。這種變革最重要的標志便是以前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文化產品的生產是「以產定銷」為主變成了「以銷定產」為主,使文化產品的生產進入了跟一般商品一樣的生產、流通、交換、消費過程。這種循環的結果可使其得到源源不斷的資源的支持,產品也能夠極大地豐富起來。當然,它的另一面可能會使文化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受市場左右,這是難以完全避免的,但兩者也不是絕對的不可以調和。
4. 文化產業園區的規模
產業規模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市場規模的大小。廣東有一個很大的文化產業市場,應該相應地有一個中國最大的文化產業群在這個地區出現。廣州文化產業的發展可以分成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資產規模。在未來五年到十年裡,在資產上,僅從傳媒產業范圍來說,廣州的文化產業要達到50個億到200個億。第二個階段是產值規模。在產值方面達到50個億到200個億。第三個階段是利潤規模。努力達到利潤50個億到200億。第四個階段是稅收規模。要達到50個億以上的稅收,真正成為支柱產業之一。
5. 文化產業園區如何發展
我來回答!
1、南京市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南京文化產業的集群化、集團化、規模化發展,使其逐漸成長為有著強大生命力的支柱產業。躋身全國四大書市、聚集百餘家書商的南京長三角出版物市場,2007年銷售碼洋5億多元,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圖書集散地。已形成40多家企業集群的南京動漫產業,2007年實現產值2.5億元,帶動文化、體育、廣告、教育、旅遊、商貿等相關產業收入50億元。
民營資本和社會資本活躍於南京文化產業,2008年南京文化創意產業協會108個會員單位中有83家民營企業,占會員總數的76.8%;南京動漫行業協會72個會員單位中的52家動漫企業都是民營企業,占會員總數的72.2%,其中注冊資本在300萬元以上的骨幹企業16家。民營資本和各類社會資本成為南京文化產業發展的主力軍。
2、文化產業園區建設情況
在中國的文化產業園區建設中,已形成了三種典型的文化產業園區,即藝術家自發形成的「798」型、文化商人牽頭下形成的「大芬村」型以及政府主導下形成的「中關村」型。目前,南京的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則以「中關村」型為主。2006、2007兩年,南京市圍繞壯大文化創意主導產業和提高產業集聚效應,扎實推進文化創意產業載體建設,夯實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平台。截至2007年12月,全市正在建設或開園開街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已有42個。
「十一五」期間,南京市每年安排「南京市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1500萬元,用於扶持和引導文化產業發展。2009年南京市正醞釀成立一個全市文化產業招商中心。該中心將為南京市文化企業提供項目展示、推薦平台,為文化企業和銀行等投融資機構牽線搭橋。
到2010年,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將成為全市文化產業增量的主體部分,成為全市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成為南京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實現文化資源大市向文化產業強市跨越,構建中國東部地區「文化智慧創意中心」。
中國投資資訊網 2009-2012年南京文化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6. 浙江樂清有什麼特色
樂清位於浙江省東南部沿海,東臨樂清灣,南臨甌江。全市陸地面積1174平方公里,海域面積270平方公里,轄21個建制鎮,10個鄉,人口116萬。這里氣候溫和,水土肥沃,自然資源豐富,素有「旅遊勝地」、「魚米之鄉」之稱,在溫州、台州、寧波、舟山沿海走廊中,樂清歷來是主要的經貿集散地。 樂清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遠在四千年前,東甌先民即在此繁衍生息,流下了許多石斧、石錛、石矛、石犁、石墜等石器。樂清歷史上曾有過王十朋、翁卷、李孝光、趙士楨、章綸、高友璣等名人。王十朋為南宋開科狀元,翁卷為南宋「永嘉四靈」詩派的傑出代表,李孝光為元朝一代文豪,《元史》稱他「以文章負名於世」,趙士楨為明代傑出兵器專家,其火器發明列為當時世界先進。鑄於宋元佑七年的能仁大鑊,屬亞洲第一大鑊,它折射出了樂清市悠久而璀璨的歷史文化之光。 樂清是中國市場經濟發育最早、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樂清人扮演「弄潮兒「的角色,以敢為天下先而聞名四方,率先建立了以股份制為主要組織形式的經濟發展格局,引起了海內外新聞界、經濟界、學術界的普遍關注。從1993年開始,樂清跨入綜合實力百強縣(市)行列。2004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252.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45元,人均居住面積40.1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547元,人均居住面積41.8平方米,人民生活水平達到了中國政府提出的「小康」生活標准。 樂清已形成一個城鎮群,以市政府所在地樂成鎮為中心,全市分布著16個經省政府批準的對外開放重點衛星鎮,這些衛星鎮分布合理,建設頗具規模,其中柳市、樂成、虹橋、北白象四地人經濟綜合實力躋身溫州「十強」、浙江「百強」行列。 歷史沿革 樂清於93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後,便開始雄心勃勃地編制現代化中等城市的總體規劃,原先這些若即若離的城鎮,大多成了新市區的一部分。樂成片為政治文化科教中心,柳市、北白象片為工業中心,虹橋片為商貿中心,七里港片為儲運中心,翁?片為石化中心,雁盪山和中雁盪山為旅遊度假中心,樂清的這種城市格局被專家稱為組團式城市。如今,一個集工貿、旅遊、港口為一體的現代化中等城市,正悄然崛起於東海之濱。樂清市被命名為國家火炬計劃智能電器產業基地、中華全國鑽頭(建工)產業基地和中國電器之都、 「中國電子元器件產業基地」、「中國精密模具生產基地」 、「中國斷路器產業基地」、「中國防爆電器生產基地」、「中國泥蚶之鄉」、「中國鯊魚加工基地」、「中國牡蠣之鄉」。 樂清是溫州經濟模式的發祥地。早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家庭作坊、個體工業已在樂清市興起。80年代出現了股份合作企業,現已逐步走向規范化,並已向集團化方向發展。股份合作經濟給樂清工業經濟發展開創了「黃金時代」,全市現已建成工業小區25個,標准廠房310萬平方米,有近1500家企業進入工業園區,分布在104國道樂清段兩側,構成長達50多公里的「工業走廊」,集團公司51家,其中38家為全國無區域集團,6家企業跨入了全國知名鄉鎮企業行列,形成了以低壓電器、電子、機械、儀表、服裝、皮革、船舶修造、工藝美術等為主導行業的工業體系。 樂清市場網路健全,全市擁有生產資料和消費品貿易專業市場82個,其中較大規模的10個,年總成交額43.6多億元。柳市低壓電器、虹橋電子元器件專業市場分別被稱為「低壓電器之都」、「電子元器件基地」。全市現有30萬人在全國各地經商、辦企業、建市場、建立了覆蓋全國的市場信息網和樂清產品營銷網路。隨著「質量立市,科技興業」意識的確立,拳頭產品不斷問世。質量科技型經濟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化進程加快。在國家「長征二號」捆綁式火箭、核潛艇和正負電子對撞機中,都有樂清生產的配件。全市已有78家企業通過了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其中一家企業還通過了ISO14000環保體系認證。「正泰」、「德力西」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天正」「人民」等11個商標被認定為浙江省著名商標。2002年,實施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3個,火炬計劃11項,星火計劃5項,省級新產品試制128項;累計獲得專利產品2647項,1996年,進入中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市)行列。 樂清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對外開放縣市後,便把目光瞄準了國際市場,外向型經濟蓬勃發展。2004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4.4億美元,其中出口4.13億美元,分別增長30.5%和36.2%。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9家,總投資8685萬美元;合同利用外資7024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172萬萬美元,分別增長125.3%和5%。 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為樂清首創,並且發展勢頭強勁,目前,全市1/3以上耕地掌握在3200多戶規模經營戶手裡,其中經營百畝以上的各類農場352家,土地適度規模經濟繼續朝著農田園林化、設施機械化的方向發展。樂清教育、文化發展迅速,民間辦學極富特色,現有民辦中小學和職業技術學校29所,幼兒園548所,建立了樂清廣播電視台,創辦了《樂清報》,涌現出了一批有影響的藝術家,樂成和虹橋兩鎮還被命名為浙江省「東海文化明珠」。 旅遊資源 樂清山水形勝,擁有雁盪山、樂清灣、七里港等三大資源優勢。 雁盪山史稱「東海第一山」,以「山水奇秀」著稱於我國十大名山之中,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譽,景區分布著600多個景點,面積450平方公里,1982年被列為全國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2004年獲「國家地質公園」和「世界地質公園」稱號,年遊客流量達100多萬人次。 雁盪山奇峰怪石,飛瀑流泉,充滿天然韻味,為筆墨難以形容。靈峰夜景,移步換形,惟妙惟肖,為國內所獨有;靈岩古洞石室,懸崖疊嶂,奇峰秀石,卓爾不群;大龍湫氣勢磅礴,變幻莫測,流水落差197米,列全國第一。靈峰、靈岩、大龍湫三大景區薈萃了雁盪的精華,被稱為「雁盪三絕」。北宋科學家沈括、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清代詩人袁枚、近代康有為、孫科、蔡元培、現代郭沫若、鄧拓等文化名人都對雁盪山詠嘆不已。 中雁盪山是樂清的又一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玉甑峰威鎮一方,氣勢逼人,若登高攬勝,則有君臨天下、目空一切之感。 從雁盪山到中雁盪山,它們呈南北走勢,聯袂構成了一條國內少有的旅遊畫廊,處處風流,妙處難以言說。 經濟發展 樂清山勝,水也靈。樂清灣是國內罕見的「海洋牧場」,擁有海塗20餘萬畝,淺海水域18萬畝。盛產黃魚、帶魚、鯧魚、墨魚、彈塗魚和梭子蟹、蝤蛑、蟶子、對蝦等,是一個鮮活的經年收獲的海灣。 樂清灣海水養殖產量居浙江省首位,特別是蟶子和對蝦養殖,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樂清清江為國家試點的養殖基地,目前已形成生態群,其發展前景十分美好。 被稱為樂清海上門戶的黃華七里港區,是我國20個重點港口之一。海岸線長142公里,可建造萬噸級以上泊位36個,主航道150多年來恆穩不變,是寧波至廈門一線唯一而適中的深水港區。 現已建成七里港一期工程,港口年吞吐能力達401萬噸,七里港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將成為建設中的溫州大港核心。 近年來,樂清的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在距離市中心25公里的半徑范圍內有黃華七里和溫州兩座大港,有距樂清境內僅20公里的溫州機場和30公里的路橋機場,有與全國鐵路網相連的金華至溫州鐵路終點站,北京至福州的104國道南北橫穿樂清全境,在建的黑龍江同江至海南三亞沿海高速公路樂清段已全線通車。位於磐石鎮的溫州電廠一期工程已投入運行,滬-浙-閩-穗大容量光纜干線在樂清市境內的樂成鎮和雁盪鎮切口。全市程式控制電話交換機容量達49.4萬門,建成了寬頻小區和精品信息化小區72個。城鎮自來水普及率達100%。均名列浙江省前茅。 樂清正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基礎設施和強大的綜合實力,圍繞現代化中等城市建設總目標,實施工業園區化、農業產業化、城市現代化、區域均衡化、環境優化戰略,積極營造改革開放的思想環境、繁榮健康的文化環境、團結和諧的社會環境、優美整潔的生活環境,大力推進沿海岸線的「海上樂清」和港口建設,沿104國道線的工業走廊和文明走廊建設,沿雁盪山脈的旅遊畫廊和山老區開發建設,積極營造改革開放的思想環境、繁榮健康的文化特色、時代特徵、樂清特點的發展路子,把樂清建設成一個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社會進步、人民富裕的現代化中等城市。 繁花似錦,遍地風流。樂清人,敢為天下先的樂清人,正以嶄新的姿態,把樂清建設成一個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社會進步、人民富裕的現代化的新樂清。
記得採納啊
7. 文化產業園其實是做什麼的,什麼性質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文化產業的定義是:按照工業標准,生產、再生產、儲存專以及分配屬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這里值得注意的就是按照工業標准。文化的產品和文化的服務向來就有,只有按照工業標准進行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才是文化產業。就是要批量的、有規模的、連綿不斷地去生產。
性質:文化產業要按照工業標准來生產一系列文化產品。當文化產品從單個的、斷裂的鏈條中產生,變為按工業標准連續不斷地生產,就發生了一種生產方式的變革。這種變革最重要的標志便是以前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文化產品的生產是「以產定銷」為主變成了「以銷定產」為主,使文化產品的生產進入了跟一般商品一樣的生產、流通、交換、消費過程。這種循環的結果可使其得到源源不斷的資源的支持,產品也能夠極大地豐富起來。當然,它的另一面可能會使文化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受市場左右,這是難以完全避免的,但兩者也不是絕對的不可以調和。[1]
文化產業園是從事文化產業的許多企業聚集在某個園區,從事各自的文化產品生產與創作,這種園區一般都是有當地政府規劃、建設和招商而興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