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漢牡丹園的牡丹文化
牡丹,是中國固有的特產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兩千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其花大、形美、色艷、香濃,為歷代人們所稱頌,具有很高的觀賞和葯用價值,自秦漢時以葯植物載人《神農本草經》始,散於歷代各種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包括植物學、園藝學、葯物學、地理學、文學、藝術、民俗學等多學科在內的牡丹文化學,它是中華民族文化和民俗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完整機體的一個細胞,透過它,可以洞察中華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徵,這就是「文化全息」現象 。
牡丹文化兼容多門科學,其構成非常廣泛,它包括哲學、宗教、文學、藝術、教育、風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領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符合宇宙間的「全息律」。 (一)吉祥富貴文化 (二)美學文化 (三)文學文化 (四)園藝學文化 (五)旅遊文化 (六)鄉土文化 (七)生物學文化 (八)葯物學文化 牡丹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與其他類型的文化相比,牡丹文化有其:
牡丹文化是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相結合產物,從古今中外牡丹發展的歷史來看,的確如此,牡丹發展在盛世,太平盛世喜牡丹,牡丹文化也如此。 文化象徵寓意的運用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中國的語言文化及各種藝術形式中常常採用各種手法,如隱喻、象形,諧音等等,表達人們生活和思想中某種特定的象徵或寓意,進而表達人們的以及民族的理想、祝願、嚮往和追求。
中國傳統文化中,花卉的文化象徵意義更有著相當豐富的內容。用花卉組成的跡象語圖案不下百餘種,其中又以牡丹花最多,因為人們喜愛牡丹,就牡丹而言,由其花朵雍容華貴,端莊富麗而引發人們諸多聯想,派生出與之相關聯的一系列文化象徵意義,並形成牡丹文化的基本內涵。
牡丹花開時節,繁花似錦,燦爛輝煌。曾在大唐盛世,全國上下無不為之傾倒,牡丹花季成了首都長安的狂歡節。自唐宋以來,牡丹成為吉祥幸福、繁榮昌盛的象徵,幾千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征途上,無時無刻不在想著自己能夠富裕起來,牡丹,正代表著人民群眾的期盼與追求,在人民群眾的心目中,牡丹也是美的化身,純潔與愛情的象徵。國尊繁榮昌盛,家重富貴平安,人喜幸福吉祥,這些特點和寓意,牡丹身上兼而有之! 牡丹作為富貴的象徵,與其他花鳥、山石的不同組合,就表現出與富貴結合在一起的不同的寓意。 由牡丹本身所表現的內在美、素質美,曾引起歷代無數文人墨客為之傾倒和陶醉,盡其才華為之描繪和謳歌,涌現出數以千計的以牡丹為題材的膾炙人口的詩詞文賦,以及各種繪畫和藝術品。眾多的牡丹詩詞文賦在中國文學史上佔一席之地,構成了牡丹文學的基礎。唐、宋兩代及其以後的一些文學巨匠留下的牡丹詩文,至今仍散發出光彩。牡丹詩文內容廣泛,詩人常常借物詠志,借古喻今,不少詩篇思想深邃,表達了詩人執著的精神追求和獨特的審美情趣,同時也表現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關注和對生活的認識與理解。所以歷代詩人、畫家、藝術家都鍾情於牡丹,以牡丹為題材的詩詞書畫廣為流傳。以牡丹命名產品、商標以及各種生活用具上的牡丹裝飾圖案更是不勝枚舉。歷來吟牡丹、畫牡丹、唱牡丹的作品最多。在楊茂蘭主編的《歷代詠牡丹詩詞四百首》中,唐五代就有125首,宋代167首,金元27首,明代37首,清代67首,共計419首,作者共203人。其內容從各個方面反映了牡丹對當時社會引起的風情和愛好。
在我國眾多的古老民歌和現代歌曲中,以牡丹為素材的不乏其作。這些牡丹歌曲(民歌)委婉、清新、優美,聽其歌使人煥發出對生活的熱愛,得到美的精神享受。
在我國最古老的《詩經》中就有以牡丹、芍葯為愛情信物的歌詞:「贈之於芍葯。」這芍葯不單指芍葯,亦指牡丹。因為牡丹最初無名,統稱「芍葯」。
在近代和現代的許多民歌中,以青海、甘肅一帶的「花兒」和河南民歌《編花籃》最為流行。「花兒」是一種流傳民間的口頭演唱形式,它將當地的風土人情揉和在一起,表現人們對故鄉的戀情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編花籃》則通過優美的曲調將一群上山采牡丹姑娘的喜悅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聽其歌,似到了風光迷人的田園山鄉。
現代歌曲贊美牡丹的也不少,其中流傳最廣的當首推電影《紅牡丹》插曲《牡丹之歌》。歌曲贊頌了牡丹的品格,敘述了牡丹的經歷,給人以蓬勃向上的激情。
以牡丹為題材的畫家,遠在南北朝時代(550-577)就有楊子華畫牡丹的記載,到了唐代,畫牡丹的畫家就多了。據董首《廣川畫跋》記載:唐代畫家「邊鸞所畫牡丹,妙得生意,不失潤澤。」五代南唐時(923-936年)徐熙畫的《牡丹圖》用筆清秀,意趣生動,堪稱一絕。到了明代,徐渭用潑墨法畫牡丹,潑辣豪放,是一創舉。清代惲壽平畫牡丹,潤秀清雅,自成一體。到了近代,著名畫家王雪濤曾畫了大量的牡丹畫,幅幅神態各異,生機勃勃。繪畫大師齊白石畫的牡丹畫,用筆簡練,常中是聊聊數筆,卻生機盎然。
牡丹五彩繽紛的顏色,富於變化的花型,沁人肺腑的香氣,碩大花朵上絲絹般的花瓣所表現出的風韻,給人以特有的自然美感。而詩歌、繪畫及其他種種藝術形式的再創造,又使牡丹的自然美得以升華,從而表現出內涵更為豐富的藝術美,並以各種藝術形式使其形象在人們的生活中得以長駐。對於牡丹文化中所表現的美學特徵,還有待於今後進一步的發掘和思考,使其更加發揚光大。 牡丹的栽培應用和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它涉及到生物學、育種學、葯物學、園藝學、造園學、經濟學等諸多學科。其中又以花卉園藝學的內容最為豐富。
牡丹最早的應用主要是葯用。時至今日,牡丹根皮——「丹皮」在中草葯中仍居於重要地位。以葯用植物最早記載牡丹的當推《神農本草經》。該書為秦漢人託名「神農」所著,具體年代已無從查考。
千百年來,牡丹得以千姿百態,美名遠揚,極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牡丹易於產生變異的生物學特性。而牡丹由山野遷入田園、庭院,由野生變為栽培是其得以產生變異的基本條件,這是牡丹發展史和文化史上的一個質的飛躍。各種環境條件的變化,使牡丹的生物學特性也相應地發生了重大變化,花朵由單瓣、半重瓣變為重瓣,以至出現台閣花;花色也由少數幾種顏色演變成九大色系;品種由幾十種,發展到數以千計。經過花農的長期實踐和園藝學家的深入總結,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牡丹栽培技術。其中用芍葯根嫁接牡丹花、花朵染色法等是中國勞動人民的創造和對花卉園藝學的重要貢獻。
由宋代文學家歐陽修撰寫的《洛陽牡丹記》,不僅記述了當時全國牡丹的分布,洛陽牡丹成名的原因,記載了優良品種,而且記述了牡丹品種的來歷、命名原則、育種方法、演化規律、栽培技藝以及賞牡丹的民風民俗等,這樣將牡丹栽培與牡丹文化結合起來的創作方法,也是古代花齊園藝學著作的重要特色。這是歷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寶貴的文化遺產,是今後研究中國牡丹栽培史、文化史的重要文獻。
從唐玄宗令宋單父在驪山植牡丹萬本,創建牡丹園以來,中國各地引種、栽植牡丹的活動,培育新品種的活動,搜集各地名品建設牡丹專類園的活動,長盛不衰,以至在甘肅中部由漢、回、東鄉等各族農民群眾創建的農家牡丹園,星羅棋布,形成一道富有隴原特色的亮麗風景。 牡丹在不同地域,可以體現出不同的鄉土氣息。
素有「光武中興之地,漢代牡丹之鄉」的河北柏鄉有七株堪稱「世界牡丹活化石」的漢代牡丹。每年穀雨前後,芬芳吐蕊,香飄數里。
圍繞漢代牡丹兩千餘年的文化歷程,產生了大量的優美傳說和民間故事: 一日黎明,寺僧忽覺香氣襲人,驚愕之間,只見一對少男少女,身著紅衣,飄然入廟,急起追之,沒入階下,牡丹、芍葯隨之而出,一時轟動四鄉,人們爭相觀賞,而仙童仙女入地成花,男作芍葯,女化牡丹之說就不脛而走,口口相傳,婦孺皆知。時至王莽篡漢,天下大亂,卜者王郎借劉子輿之名,邯鄲稱帝,視劉秀為心腹大患,多次派兵追殺劉秀,劉秀為躲避王郎追殺四處奔波。一次,劉秀孤身一人被王郎軍追殺至鄗城南,慌不擇路,躲到北郝村彌陀寺內盛開的牡丹叢中,逃過了一難。為感謝牡丹花救命之恩,在斷牆壁上題詩曰:「蕭王避難過荒庄,井廟俱無甚凄涼。惟有牡丹花數株,忠心不改向君王」。 因為柏鄉的牡丹救過漢光武帝劉秀的命,漢牡丹之名就由此而得。
更為神奇的是:帝王駕崩,漢牡丹以開白花為先知;國泰民安,漢牡丹則以紅花兆盛世。漢牡丹不同於其他國內牡丹的五大獨特之處: 一、年代久遠。漢代時期已有記載距今已2000多年。 二、同株異花。一株漢牡丹同時可開出不同形狀的花朵。 三、花戀故土,異地不活。 四、不解之迷——帝王駕崩白花為兆。 五、素有靈氣——花盛年豐,花衰年欠」
時至今日漢牡丹仍以她的花色和花朵枝數感知著共和國的諸多大事,百姓的觀花問事之風也依然很盛。 牡丹在其整個生命(活)過程中,具有兩個周期性的變化。一個是生命周期的變化;另一個是年周期的變化。
牡丹生命周期的變化也象其它高等植物一樣,具有階段性。生命始於胚的形成,而終於植株的死亡。中間需經過胚胎(種籽成芽)階段、幼年階段、弱年階段、壯年階段和老年階段。即所謂,「牡丹籽生者,二年曰幼,四年曰弱,六年曰壯,八年曰強。」「分栽者,一年曰弱,二年曰強,八年曰艾,十二年曰耆,十五年日老。」但是,牡丹生長開花15年後,並不意味著牡丹整個生命周期快結束了,而是說它的旺盛開花從而轉弱了。如果花農能細心培育、加強管理,牡丹生長四、五十年乃至百年以上也是常有的。 牡丹周期的變化,根據它的活動規律顯然可以分為兩個不同時期,即生長發育期(包括生殖)與相對休眠期。生長發育期即從每年春季2月間鱗芽萌動開始到10月底葉片枯落為止;相對休眠期則從枯葉時起到翌春芽萌動為止。 詠漢牡丹
清/吳明勤
鄗南古寺遊人多,知是牡丹開滿棵。
鄗南古寺遊人弱,知是牡丹開已落。
花開花落本尋常,世態從此分炎涼。
牡丹開後有芍葯,芍葯開時便蕭條。
世人強半愛牡丹,我從三十年前一游觀。
近年花比往年好,可憐賤子腰腳已衰老。
願栽花木移萬家,萬家都有富貴花。
怎奈移去難栽活,始知好花願將紅塵都擺脫。
寺僧愛將花護持,未許閑人折一支。
花開多在穀雨節,紅者如霞白如雪。
好花須將好意看,天香國色莫摧殘。
『貳』 洛陽牡丹花卉的起止日期是哪天啊!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2010年第28屆洛陽牡丹花會 第28屆洛陽牡丹花會時間: 第28屆洛陽牡丹花會將於4月1日至5月5日在河南洛陽市隆重舉辦。 第28屆洛陽牡丹花會園區門票: 第二十八屆洛陽牡丹花會門票,各個園區具體的門票價格還沒有出台,以下為09年11月洛陽發改委關於洛陽牡丹門票的相關說明。 第28屆牡丹花會觀賞園門票價格將繼續執行基準價格與彈性價格相結合的定價方法,分為早開期、盛開期和敗落期。 在早開期和敗落期執行彈性價格期間,以及周一至周五期間,牡丹觀賞園可適當對團隊價格再作優惠,但下浮幅度不得超過5元/人次。 與上屆花會門票價格相比,第28屆牡丹花會各觀賞園團隊優惠價格均有所下降,其中上屆最高價格的國家牡丹園、中國國花園(國花園管理處)、王城公園、神州牡丹園由30元/人次降低為20元/人次;國際牡丹園、洛陽國花園、洛陽牡丹園也由上屆的25元/人次降為20元/人次。 洛陽市發改委日前下發的《關於第28屆洛陽牡丹花會團隊優惠門票價格的通知》中明確規定,第28屆洛陽牡丹花會盛花期執行的團隊價格分別是:國家牡丹園、中國國花園(國花園管理處)、王城公園、神州牡丹園、國際牡丹園、洛陽國花園、洛陽牡丹園、隋唐植物園、鬱金香花園團隊優惠門票價格為20元/人次;牡丹公園、西苑公園團隊優惠門票價格為8元/人次。 洛陽市物價部門指出,各牡丹觀賞園在宣傳促銷、協議簽訂、團隊接待和銷售門票時,要嚴格執行花會團隊優惠門票價格,嚴禁以任何形式變相降低團隊價格,在行業內進行無序競爭,惡意操作擾亂市場。 各級價格主管部門也將加大花會市場團隊價格的監督檢查力度,對牡丹花會期間不執行團隊門票價格和不落實優惠政策,進行惡意競爭、擾亂市場價格秩序、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的,要依法從嚴處理。 第28屆洛陽牡丹花會主題: 「花開五洲、情系洛陽」為第28屆洛陽牡丹花會主題。開展經貿、文化、體育、旅遊等方面活動共34項。 第28屆洛陽牡丹花會秉承「以花為媒,廣交朋友,宣傳洛陽,發展經濟」的指導思想和「花會搭台,經貿、文化、旅遊唱戲」的辦會宗旨,著力提高牡丹花會的國際性、歡樂性、效益性和創新性,進一步使牡丹花會成為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招客引游、招展引會的盛會和中外遊客及廣大市民的盛大節日。 第28屆洛陽牡丹花會開幕式 : 第28屆洛陽牡丹花會於4月1日9時在隋唐城遺址植物園舉行的第28屆洛陽牡丹花會賞花啟動儀式,屆時,牡丹飄香沁人心脾,大型文藝匯演將使人目不暇接。 開幕慶典歷來是牡丹花會的重頭戲,第28屆洛陽牡丹花會開幕式暨《千姿牡丹》、《花開五洲》郵票發行儀式將於4月10日9時在新區體育中心廣場舉行,開幕慶典將著力營造牡丹花會作為盛大節日的熱烈氣氛和狂歡景象,屆時將有精彩的大型文藝演出。 第28屆洛陽牡丹花會活動: 今年花會的34項活動包括5項大型演藝活動、5項經貿活動、18個文體活動和6項旅遊活動,其中既有傳統經典活動,又有推陳出新的項目。 愛看大型文藝演出的市民可關注4月10日晚舉辦的S.H.E世界巡迴演唱會、4月17日晚舉辦的華誼群星耀牡丹演唱會、5月1日晚舉辦的蔡琴《新不了情》演唱會。 而4月1日在城區拉開序幕的第28屆洛陽牡丹花會廣場文化狂歡月活動、4月11日在民俗博物館開幕的市第20屆民俗文化廟會必將在全市掀起一場慶花會的熱潮。 另外,本屆花會的活動持續時間長,從3月20日洛陽「牡丹仙子」選拔活動開幕到5月30日白雲山高山牡丹游園會結束,時間持續近兩個半月。 大型活動項目安排 (共34項)(一)大型活動(5項) 1.第28屆洛陽牡丹花會賞花啟動儀式 時間:4月1日上午9時 地點:隋唐城遺址植物園 2.河南省第28屆洛陽牡丹花會開幕式暨《千姿牡丹》《花開五洲》郵票發行儀式 時間:4月10日上午9時 地點:洛陽新區體育中心廣場 3.SHE世界巡迴演唱會(洛陽站) 時間:4月10日晚8時 地點:洛陽新區體育場 4.華誼群星耀牡丹演唱會 時間:4月17日晚8時 地點:新區體育場 5.《新不了情》——蔡琴演唱會 時間:5月1日晚8時 地點:洛陽新區體育館 (二)經貿活動(5項) 1. 第28屆洛陽牡丹花會投資貿易洽談會 時間:4月9日上午10時 地點:華陽廣場國際大飯店 主辦單位:市商務局 2.第28屆洛陽牡丹花會對外經濟技術合作項目簽約儀式 時間:4月11日上午11時 地點:華陽廣場國際大飯店 主辦單位:市商務局 3.中國青年企業家洛陽論壇 時間:4月10日至15日 地點:鉬都利豪國際飯店 4.2010中國洛陽第九屆名車展 時間:4月3日至5日 地點:西工體育場 5.2010中國洛陽春季房地產博覽會 時間:4月24日至26日 地點:市房地產交易大廳 (三)文體活動(18項) 1. 第28屆洛陽牡丹花會廣場文化狂歡月活動 時間:4月1日至5月5日 地點:各城市區廣場 2. 第28屆洛陽牡丹花會歌劇院系列文藝演出活動 時間:4月1日至5月5日 3.洛陽牡丹燈會 時間:4月1日至5月5日 地點:西苑公園 4.洛陽市第20屆民俗文化廟會 時間:4月11日至17日 地點:民俗博物館 5.河洛百家繪石畫增輝洛陽城活動 時間:4月10日至5月5日 地點:山陝會館 6.文明探源——中國書畫藝術展 時間:4月10日 地點:新區體育館 7.第五屆牡丹花開幸福來萬人相親交友大會 時間:4月10至11日 地點:周王城廣場 8.2010洛陽牡丹婚典 時間:4月10日 地點:國花園 9.洛陽「牡丹仙子」選拔大賽 時間:3月20日至4月25日 地點:洛陽電視台演播中心 10.第12屆全國旅遊城市國標舞公開賽 時間:4月2日至4日 地點:洛陽師范學院體育館 11.第21屆洛陽「泉舜牡丹杯」全國門球邀請賽 時間:4月5日至12日 地點:西工體育場門球活動中心 12.「麗雲杯」健身操(舞)、健美健身小姐公開賽 時間:4月17日至18日 地點:周王城廣場 13.第28屆牡丹花會鞭陀公開賽 時間:4月24日至25日 地點:洛陽新區體育中心廣場 14.「西冷印社·中國印」洛陽特展 時間:4月下旬 地點:洛陽博物館 15.「雲林意蘊——無錫書畫作品展」 時間:4月下旬 地點:洛陽理工學院 16.中日韓國際書法展及書畫藝術交流會 時間:4月27日至5月3日 地點:市博物館 17.第28屆牡丹花會全國農民畫展 時間:4月下旬 地點:洛陽美術館 18.第二屆大學生詩歌朗誦藝術節 時間:4月10日至20日 地點:洛陽理工學院、河南科技大學、洛陽師范學院 (四)旅遊活動(6項) 1.休閑旅遊產業發展論壇 時間:4月10日至12日 地點:鉬都利豪國際飯店 2.乘高鐵游洛陽賞牡丹品杜康活動 時間:4月1日至5月5日 3.伏牛山登山節 時間:4月15日至17日 地點:白雲山景區 4.白雲山高山牡丹游園會 時間:5月4日至5月30日 地點:白雲山高山牡丹園 5.第二屆黛眉山旅遊文化節 時間:4月16日至4月20日 地點:新安縣城世紀廣場 6.2010年河南汝陽杜鵑花節 時間:4月25日至5月7日 地點:西泰山景區 第二十八屆洛陽牡丹花會賞花首選園區: 王城公園 神州牡丹園 中國國花園 國際牡丹園 洛陽國家牡丹 洛浦公園 鬱金香園 洛陽西苑公園 洛陽牡丹園 2010年第28屆洛陽牡丹花會 為文玉俠介紹四月河南旅遊首選,四月二十號左右又是觀賞洛陽牡丹的最佳時間。
求採納
『叄』 泰山國際會展中心的資料
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有發展會展業良好的基礎,但是與濟南、青島相比,泰安的會展業發展還是起步較晚。但是起步晚並不代表沒有優勢,在泰山國際會展中心建設之前,泰安發展會展經濟最大的欠缺就是沒有足量的場地。現在政府開發建設會展中心項目,這裡面是由產業、區位、文化、旅遊等因素決定的。
泰安之所以能夠建設國際性的會展中心,一個重要原因是泰安區位位置優越,處在南北大通道的中間,泰安的交通非常便利。
泰安雖然沒有自己的機場,但是因為離著省會濟南只有70多公里的距離,即便從泰安趕到濟南國際機場乘坐飛機,也只有一個小時左右的路程。除了離濟南國際機場近,泰安也是京福和京滬兩條高速公路的重要交通樞紐 特別是京滬高鐵的開通,更加拉近了泰安與周邊城市的距離。
泰山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是中國首批人遺的名山,文化與自然價值雙高在國際上知名,泰山的知名度是泰安會展產業不可多得的資源條件。名山效益為泰安發展會展產業提供了有力條件。另外,泰安的文化產業發展迅速,從2008年起,泰安市將發展低能耗、高技術、高附加值、循環利用性強的文化產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立足泰山文化資源,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業、演藝業、影視動漫業、休閑娛樂業等七大類新興業態。比如,總投資20億元的高科技文化主題公園——泰山方特歡樂世界,涵蓋五朝歷史的高科技大型實景演出《中華泰山·封禪大典》,泰安花樣年華景區以及東平水滸城、大汶河改造等文化產業,這些項目都為泰安聚集了人氣。
泰安的會展業才剛剛起步,雖然有很多這種辦會展的經驗,但是作為一種行業形態,畢竟需要市場化來主導 需要政府起到管理、協調、服務的作用,過去的所謂會展業都還比較分散,都是基於泰安當地的會展需求,未來還是要著眼國際,不僅滿足泰安自己發展過程中的會展需要,而且滿足世界不同行業的會展需求,從而形成一個能夠吸外資,賺取外匯的新興產業。
『肆』 泰山景點各個售票處電話是多少
紅門售抄票處:0538--6206610
桃花源售票處:0538-6212306
天外村售票處:0538-623
『伍』 泰山文化
泰山古文化遺址
泰山雄峙於中華大地的東方,巍巍岩岩,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泰山古文化遺址是泰山文化遺存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文化遺址、古城遺址、古建築遺址、齊長城遺址等,其中的烏珠台智人化石遺址,是山東地區的首次發現;大汶口遺址,是大汶口文化的發現地和命名地。齊長城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修築的軍事防線,至今雄姿猶存。
大汶口遺址在山東省泰安市大汶村南,大汶河東西貫穿,將遺址分為南北兩片,北片在衛架庄東,為大汶口文化的大汶口遺代表遺址和命名地。
大汶口文化屬新石器時代晚期,其分布范圍主要在山東境內,北入旅大地區,南達江蘇、皖北,西抵河南中部,東至山東半島,西北見之於黃河北岸。遺址面積達82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一般 2—4米,清理出墓葬 189座,出土房址14座、灰坑120多個,繪有彩色花紋的陶器 2000件,還有精緻的石器、骨器和象牙器物等。
豐富的文化遺存,顯示出它與中原仰韶文化有顯著差別,反映了一種新的獨特的文化類型。因首先發現於大汶口,人們遂把以大汶口遺址為代表的文化遺存,命名為「大汶口文化」。
這時期創造出圖像文字,大汶口文化晚期階段,在陵陽河大朱村、杭頭、前寨、尉遲寺和堯王等六處發現圖像文字,並傳播到長江下游的南京一帶,其中從陵陽河遺址出土的最多,總計圖像有20餘個,其中不重要的六類九種。這些圖像文字均刻於大口尊的外表,除個別形器外,陶胎厚重,多為每器一字。
大汶口文化晚期,隨著生產的發展,私有制已經出現了。家豬就是大汶口氏族家族的一種重要動產。有一些大汶口墓葬里隨葬有很多豬頭和豬的下顎骨。這些隨葬的豬頭和豬的下顎骨,應是墓主人生前的私有財產。此外,隨葬的私有財產還有陶器、生產工具和各種裝飾品等。
私有制的產生和發展,必然導致貧富兩極分化,在氏族內部出現富有者和貧窮者。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墓葬,清楚地反映了這種演變。從墓的規模看,有大墓和小墓的差別。從隨葬品來看,差別更加懸殊,有兩組墓葬可以對比:一組7個墓,隨葬品比較豐富,最多的達77件,最少的也有19件,都包括陶器、玉石器、豬頭等;另一組4個墓,隨葬品很貧乏,總共只有17件,為陶器、紡輪、獐牙等。可見貧富分化已經十分顯著。
黑陶和白陶是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制陶業中出現的兩個新品種,反映了當時制陶工藝的顯著進步。這時的陶器已用快轉陶車來製造,陶車由輪盤和輪軸組成。使用時,由1人轉動輪盤,使其急速旋轉,由另1人藉助陶輪轉動形成的離心力,配以雙手靈巧的動作,將陶土塑成需要的器皿。用快轉陶車制坯,數量多,質量也好。燒制技術也有提高。擴大了窯室,縮小了火口,增加了火道支道和窯箅箅孔的數量,使熱力分布更加均勻。這時採用了高溫下嚴密封窯技術,使陶土中的鐵元素得以還原,有的還在陶土中摻過炭,因此燒成的陶器多為黑色。白陶用高嶺土製造,製造時努力保持陶土的純潔,因而燒成了白色。白陶的出現有重大的意義,它為以後瓷器的製作奠定了技術基礎。白陶上有的還有圖案花紋。
『陸』 牡丹橋的文化區
十個廣場分別是紫根牡丹廣場、葛巾玉板廣場、火煉金丹廣場、秋翁遇仙版廣場、花王花後廣場、權合歡嬌廣場、春歸花屋廣場、白鶴卧雪廣場、二喬亭與飛燕紅妝廣場、國色廣場。在這里,有許多關於牡丹的優美的傳說,動人的故事,賦予了牡丹不同的精神和風格。最早的牡丹專著是北宋時代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為牡丹橋整體設計中增添了靈性。牡丹橋下,是洛陽最漂亮的洛浦公園,不遠處聳立著電視塔,洛河蜿蜒流過,是洛陽最有特色的地方:路面和欄桿樸素,街燈沿路伸展...既表明洛陽人民復興洛河文化的決心,又是洛陽蓬勃發展的晴雨表。
『柒』 泰安的泰山文化
泰 山 文 化
■ 泰山封禪文化
封禪文化是泰山最重要的歷史文化現象,泰山的顯赫名氣正是源於此。
從自然的角度看,泰山的美是一種雄渾、粗曠、壯闊、博大之美,但泰山的自然之美有局限,比不了黃山。黃山除了擁有泰山的雄渾壯闊之美外,還多了一些秀麗陰柔、精巧雅緻、變幻多端、博大精深之美。所以雖然有「泰山歸來不看岳」之說,但更有「黃山歸來不看山」之說。
假設泰山沒有了歷朝皇帝的頂禮膜拜,僅憑泰山的自然姿色,還能稱得上是「聖山」和「國山」嗎?還會是「五嶽之首」嗎?還能被選為世界雙重遺產嗎?恐怕這些都要打上一個問號。
黃山與泰山這兩個中國冠有「雙遺產」稱號的名山,黃山的世界自然遺產當之無愧,而泰山世界文化遺產的名號更加名副其實。從這一意義上講,泰山遊程的文化色彩更加濃厚一些,「五嶽之首」也更多地強調了泰山在中國名山中的政治和文化地位,而封禪則正是這政治文化意義中最最厚重的一筆!
• 詳細了解泰山封禪文化
■ 泰山宗教文化
泰山是道教名山,但儒、佛兩教在泰山的影響亦不可小覷,三教合一的情形比比皆是。
道教在泰山是最為彰顯的文化現象,登山途中處處可見的幾乎都是香火鼎盛的道觀。
釋迦牟尼在和元君老母的千年鬥法中最終處在了下風,佛教後來被道教勢力逐出了泰山的主要區域之外,只能在山之陽或山之陰的山麓邊緣覓到幾處領地,頑強地顯示著它們的存在。
儒教仰仗著國教的地位,又有著孔子遠在泰山名揚海內外之前的歷史性登臨,再加之歷朝統治者對泰山無以復加的頂禮膜拜,才得以獲得了與道教分庭抗禮的平等地位。
從泰山的角度觀察道、儒兩教的的關系,是極有趣味的一件事情。表面看,中國的統治者與人民大眾可以在泰山找到共鳴與和諧,於是產生了「泰山安則天下安」之說,這大概是「國泰民安」的最早版本。但兩者祀奉的偶像卻仍然有著絕然差別:統治者嚮往的是東岳大帝的至高無上威儀,老百姓企盼的是泰山老母的寬厚仁慈胸懷。時至今日,影響猶存。您不妨在泰山遊程中仔細觀察朝拜泰山的熙熙攘攘人群,品味身處社會不同階層人士攀登泰山的不同心態與動機。
■ 泰山石刻文化
石刻文化不是中國獨有的文化形式,但可以這樣說,石刻文化在中國發育的最為完善,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泰山得以獲得世界雙遺產的美名,其中石刻文化功不可沒。當年泰山申報世界遺產時,國家文化部是擬按自然遺產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審批的。因為當時世界上還沒有一處「雙遺產」。不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盧卡斯先生親臨泰山考察後,不僅對泰山的自然風光大加贊賞,更陶醉於泰山的豐厚文化遺產,盧卡斯先生下山後興奮地為泰山題詞:「泰山把自然與文化獨特地結合在一起,並在人與自然的概念上開闊了眼界,這是中國對世界人類的巨大貢獻。」果然,1987年底的世界遺產大會,泰山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改寫了世界遺產的分類。
盧卡斯先生和聯合國評委們當年所陶醉的泰山文化,石刻文化是其中很重要的的一項,因為若沒有了登山盤道兩旁幾乎步步可見的刻石文化,泰山的文化氛圍就會大打折扣,泰山也就與普通大山沒有了區別。石刻文化是一種自然與文化結合最為直觀的形式。它升華了物質——使本來毫無生氣的石頭有了靈氣;它又物化了精神,把人們對自然產生的美感表達了出來並告知別人和後世人。
泰山石刻源遠流長,分布廣泛,數量眾多,現存碑刻500餘座、摩崖題刻800餘處,碑刻題名之多冠中國名山之首,成為一處天然的書法展覽,具有很高的藝術和史料價值。一方面,泰山石刻涵括了整個中國的書法史,展示了中國書法藝術形變神異、一脈相承的發展脈絡,而且珍藏了像秦朝的《李斯碑》、漢代的《張遷碑》、《衡方碑》、晉代的《孫夫人碑》,以及北齊的經石峪《金剛經》大字和唐朝的《紀泰山銘》等一大批名碑。另一方面,泰山石刻還有極高的文獻史料價值,從秦始皇的一統天下,到南北朝的戰亂紛爭,從漢唐盛世到北宋朝的沒落,乃至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元明清各代,無論是帝王將相的封禪祭祀之舉,還是平民百姓的朝山之願;無論是文人墨客對秀山麗水的吟唱,還是官逼民反、揭竿而起的農民起義,從泰山石刻的文字中都有準確、可靠的記載,這些都是研究中國社會發展和傳統文化的珍貴資料。此外,泰山沿途眾多的摩崖石刻,或托物詠志,或題景留名,或贊泰山拔地通天之雄,或頌幽奧旖旎之秀,使自然之美融合在石刻藝術之中,石刻藝術又渾然於自然之景,成為連結遊人與自然山水的紐帶,充實豐富了泰山美的內涵。
■ 泰山建築文化
泰山是中國古建築的薈萃之地,其中不乏精華所在。岱廟與北京故宮、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莊並稱中國四大古建築群。靈岩寺自古為「域中四絕」之一。在泰山看古代建築,岱廟當然是必去的,從岱廟出北門後,莫忘從東路徒步攀登, 王母池、孔子登臨處、十八盤、南天門、碧霞寺……均堪稱傑作,泰山南麓的普照寺為著名佛教廟宇、泰山之北的齊長城更是世界之最,比八達嶺為代表的明長城古老上千年。
■ 泰山民俗文化
在歷朝統治者的眼裡,泰山是凜然不可冒犯的,漢武帝當年登泰山時,一路驚呼「大矣!極矣!駭矣……」他們對泰山的崇怵之情,蓋因「君權神授」。說白了,他們登封泰山的目的,是想討好泰山神,讓神仙幫助他圓皇位永固、江山永駐之夢。
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泰山沒有那麼威嚴,泰山諸神也是親切有加。如果您稍微關注一下泰山的文化和歷史,就會發現皇帝和統治者尊崇的是東岳大帝,東岳大帝是男性化、孔武有力、神力無邊的化身。而老百姓對權利象徵的東岳大帝只是敬而遠之,他們幾乎傾全力敬奉泰山女神——碧霞元君,俗稱泰山老奶奶,一位慈眉善目的女性。在泰山,最好的廟宇是供奉泰山女神的碧霞祠,香火最旺的地方也是碧霞祠。無論建築的規模、檔次、數量等等,東岳廟都比不上元君廟。細細品位這其中的差異,研究一下統治者與普通人為何對泰山神有著不同的選擇與敬奉?是不是很有意思?
由於距孔子誕生地曲阜很近,泰安人的日常風俗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最大。同時,泰山是道教名山,對泰安人的民間信仰影響最大。下面簡單介紹一些比較常見的風俗。
泰山老奶奶的生日 陰歷的3月15日是泰山老奶奶的生日,這是泰安最重要的民俗活動,每年這時拜山的人來自四面八方,泰城的人更是幾乎每家必去。如果旅遊者時間恰當,可不要錯過,你能從中感受到古代百姓進香盛況的影子。
東岳廟會 東岳大帝的誕辰是3月28日,自宋朝起,每年此時立泰山廟會,以祭東岳大帝。地點在東岳廟即岱廟。除祭祈活動外,後世逐漸增加了商貿、娛樂活動等內容,服務於來自四面八方的朝拜者。《水滸傳》中燕青打擂就是在泰山東岳廟會上。
另外元君生日為4月28日,與東岳大帝生日僅僅晚一個月,而且後世碧霞元君的影響超過了東岳大帝,因此東岳廟會拖長了時間,增加了祭祀碧霞元君的內容。文革期間一度取消了東岳廟會。
現在的東岳廟會會期在5月6日至12日,一般在岱宗坊西側的廣場舉行。廟會內容除正常的宗教活動以外,主要是經貿活動、旅遊觀光和文化娛樂。近年來,八方人士紛至沓來,國外客商及遊客也不斷增加。
王母生日 陰歷的3月3日是王母娘娘的生日,每年這時進香的人絡繹不絕,其中海外、港澳的香客不在少數。
喪事 泰安喪事的辦理講究不少。首先要向親朋好友報喪。訂好日子設靈棚,門口有專門負責上帳的人,親朋好友捐的錢要上榜公布,來的人越多,捐的錢越多,說明主家的人緣越好。直系親屬捐的錢越多說明家庭團結。被人高看一眼。每有喪事自家直系親屬要在旁哭喪,人越多聲音越大,說明孝心越多,最後主家要設宴招待賓朋,以示感謝。
酒席 泰安人乃至山東人酒桌上的講究特別多,在鄉下尤其如此。首先是座次,一定不能搞錯,座位有主賓副賓、主陪副陪之分,一般面對門的座位是正座,應為主賓副賓坐,背對門的座位為主陪副陪坐。喝酒時一般用幾錢的小酒杯,但花樣繁多,「哥倆好」「四喜發財」「六六大順」「十二周全」等等,一不留神,就不知喝多少了。全國有一半的白酒產自山東,山東人酒量大多很好。
打招呼 如果你在泰安問人:「您是哪人?」老泰安人一般說自己是「泰城的」。由於受孔子的影響,泰安人打招呼一般尊稱一聲「老師」。
生小孩 自己家有小孩出生先要通知親朋好友。親朋好友會來看望,一般由家中女性出面接待,過去,每家大多是用一對小籃子,裝上雞蛋等物品在用紅布蓋上,挑者送去,現在,大多是送雙數的營養品即可,在鄉下,還經常可以看到幾個大嬸挑著蓋紅布的挑子排著隊的身影。之後主家會回請,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吃面」。
許願還願 這一民俗是泰山周圍方圓幾百里的古俗。據民國時的泰安縣志記載:「泰山為五嶽首,而聖田之廟在焉,既有求而必應,亦無感之不通。上山祈願一般在山頂碧霞祠向碧霞元君泰山老奶奶祈訴」。「貪者求富,疾者求安,耕者求歲,賈者求息,祈生者求年,未子者祈嗣。」並向元君許下承諾。一旦實現就必須要還願,既落實所許之承諾。一旦沒有實現目的,就再次祈求,最終滿意後再行還願。
許願還願的形式多種多樣,有供奉獻禮者,有掛袍送匾者,有捐資修廟者,也有植樹造林者。
進香 進香的准備工作很復雜。聯絡會員、收斂會費、購置祭品等。進香有「春香」、「秋香」之分。由於東岳大帝的生日是陰歷3月28日,碧霞元君的生日是4月18日,所以這一期間香火最盛。准備妥當後就開始啟程上山進香。進香的一般程序是:「啟程,沿路焚祠,沖火,落宿,登山,報號(到泰山娘娘殿前報到),朝頂,守架,進貢,進香,下山,回香,做回,安駕,謝山」。
上山進焚的香紙有三種:一是黃草紙(當地稱火紙),二是印有玉皇大帝為行長,東岳大帝為別行長的大面額冥幣,三是元寶,用錫箔、裱糊、金銀成對。碧霞祠有一方「碧霞元君璽」,有錢的香客可請道士在紙上加蓋璽印。
求子 進山求子的最多,天南海北的都有。求男孩者在碧霞祠拴一個金男娃,求女孩拴一個金女娃。並以此向泰山老奶奶許願。
生育禮俗 岱下方圓幾百里曾有一套完整的生育程序。
一是擇定吉日。欲求生子,須由妻子出面,帶上禮品去求當地的「神媽子」擇定吉日,安排求子儀式。
二是籌備供事。主要是購置香燭、火紙、供品等。供桌的擺放是兩碗饅頭,兩個盤子——魚和雞蛋,兩個果碟——棗和栗子。供品前擺三個香爐一字排開。紅布條寫上求子者的住址和丈夫姓名,裝入火紙折成的紙盒中,將供桌抬往神媽子家。
三是舉行儀式。由求子的婦女點燃三炷香,插在香爐上,與神媽子一起跪在供桌前,由神媽子祈禱泰山老奶奶送子,然後將紅布條焚燒。接著,神媽子續香,再由求子婦女訴說求子的心願後進香,並各取一隻棗和栗子吃下,與神媽子一起跪至香全部燃盡。
四是還願。如果果真得子,要到附近的泰山老奶奶行宮還願(最好是到泰山碧霞祠還願)。
若祈子未成,則再來一次,但「求子不過三」。
石敢當 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甚至國外中華文化圈都有源於泰山的石敢當信仰。將寫有「泰山石敢當」的石碑或石人立於路、橋要沖之處,或者砌於房屋牆壁之內,起到避妖邪、壓災殃的作用。日本、新加坡等國也有此風俗。
節令習俗 泰山腳下除了我國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端午、乞巧(7月7日)、中秋、重陽等節日外,還有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天貺節和浴佛節。
天貺節源於宋真宗封禪泰山,公元1008年的舊歷6月6日天降書於泰山,於是宋真宗大舉封禪。為感謝上天,不僅在岱廟修建天貺殿,而且定6月6日為天貺節。這一節日現已沿襲演繹成嫁出去的閨女回娘家看望雙親的節日,或者曬衣、曬書的日子。
浴佛節為4月8日,傳說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誕辰。是日,用水灌浴佛像。泰山附近此節又增加了慶賀東岳大帝和碧霞元君生日的內容,三位一體,佛道融合,古代十分隆重。
■ 泰山神話傳說
• 盤古之死
• 盤古開東岳為首
• 何首烏
• 黑虯升天
• 萬丈碑
• 泰山牧羊老人
• 石門洞
• 懸雲寺
• 司馬遷與「重於泰山,輕於鴻毛」
• 碧霞元君的來歷
• 泰山奶奶游徂徠
• 岱宗坊
• 東岳上卿茅神仙
• 泰山女兒茶的來歷
• 竹林寺
• 姊妹松
• 有眼不識泰山
• 雲步橋
• 遊仙樂
• 仙泉
• 汶河倒流
泰山神話傳說詳情請打開:
http://www.ytrip-ts.com/hang/wenhua.htm
再點擊有關鏈接
『捌』 泰山文化的介紹
泰山研究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我們大致分為古代至1949年、1949年至上世紀末及新世紀三個階段。《泰版山通鑒》權該書由曲進賢主編,齊魯書社2005年出版(先秦至清代卷)這一專著成果。該專著從全新的角度論述了泰山文化的形成、發展、演變的脈絡,闡明了在各個歷史時期出現的文化特徵,論證了泰山文化與中華文化的淵源關系,揭示了泰山從一座自然山,到政治山、宗教山、文化山、民俗山,再到精神山的演進軌跡,凸現了泰山文化的精神內涵與現實意義,集中展現了當前泰山研究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