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產業集聚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

產業集聚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

發布時間:2021-02-22 22:39:59

A. 工業發展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謝謝各位啦 急需答案

工業發展對社抄會經濟的影響,這個命題很大。我說說我的看法。
第一,具體的看發展什麼樣的工業。要是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工業得到發展,對整體社會經濟也不是好事;
第二,還得看具體的結構,就是重工業、輕工業的比例問題。
第三,還得看是不是符合區域實際。
第四,上下游的產業鏈的相互銜接

B. 談談產業集聚對經濟發展影響的政策性考慮

第一,我國已經進入產業集聚與產業競爭力密切關聯的階段。
第二,講產業發展一定要有產業集回聚概念。答
第三,老工業基地振興要與產業集聚結合起來探尋新思路。
第四,產業集聚對流行的產業「梯度轉移」理論形成重要挑戰。
第五,產業集聚使行政性重復投資的風險進一步加大。
第六,如何有效地促進產業集聚?

C. 科學技術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科學技術對社會經濟發展有巨大的、深刻的、全面的影響。近半個世紀發來,隨著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和科技成果的廣泛應用,不僅社會生產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而且科學技術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給社會經濟與生活以深刻的、全方位的影響。
科學技術的每一次重大突破所產生的影響決不僅僅局限於產業部門內部,相反它將波及社會每一個角落。時下離我們最近的是計算機信息技術進步的例子,它已經徹底地改變了今天的世界,給社會各行各業帶來空前的機遇,同時也提出全新的挑戰。
科學技術對社會的影響以積極影響為主,影響「利大於弊」。
科學技術主要以兩種方式對社會發生作用和影響。一是作為「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是提高經濟效益的決定性因素,是促進人類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因素;二是科學技術通過科學思想影響社會。
一、科學技術是現代生產力取得突破性進展和促進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並決定著未來生產力的發展狀況。
(一)科學技術成為生產力諸要素的主導要素,成為決定生產力發展的第一要素
科學技術放大了生產力各要素:生產力=科學技術*(勞動力+勞動工具+勞動對象+生產管理)
1.科學化的勞動者所具有的能力,遠遠超過普通人的能力,會創造出更多的使用價值;
2.先進的勞動工具對生產力的發展起巨大的作用;
3.隨著科技的進步,新材料已成為重要的勞動對象;
4.管理也是生產力,現代管理極大地依賴先進的科學技術;
(二)現代科學技術的明顯超前性,是科學技術成為第一生產力的客觀依據
本世紀前,是按照 「生產—技術—科學」的順序發展的;在當代,是按照 「科學—技術—生產」的順序發展。如運用相對論及原子核裂變原理形成和發展了核技術,促進了原子能在軍事、發電等方面的應用。
(三)科學技術已成為現代經濟發展中最主要的驅動力
1.產業高次化,科學技術的貢獻超過勞動力和資本,已成為第一生產力;
2.產品科技含量高密化(如軟體);
3.科技應用於生產的周期大為縮短
(四)高科技及其產業的崛起和發展,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體現
1.高科技及其產業是當代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2.發展高科技及其產業已經成為一股世界性潮流。
二、科學技術從根本上改善著人類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環境,使人們能獲得更多、更豐富多彩的物質和精神享受,提高了人類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食、衣、住、行各方面的物質生活更豐盛。
三、科學技術從根本上改變了社會結構,包括產業結構、權力結構、生產結構、就業結構和人際關系結構。
(一)產業結構將發生重大的變化,信息產業已成為主導產業
(二)生物技術的突破正在醞釀新的主導產業
(三)技術創新能力成為國際市場競爭中決定性的因素
(四)在激烈的技術創新能力競爭中,企業組織結構經歷新的調整
(五)高新技術的發展強烈影響國家安全的觀念和格局
(六)人類生產、工作和生產方式正在經歷深刻的變革
四、科學技術極大地擴展了人類活動的范圍,增強了人類的多種能力,其中包括對類發展有害的能力。
(一)人類的活動范圍擴大,如世界村的形成
(二)科學技術是一柄 「雙刃劍」。科技發展失調給又人類造成危害:1.科技負功能的危害(如DDT農葯的大量使用,對人和生物產生了持久的毒化作用);2.對科技管理失控的危害(如核電站事故會對人體健康、生態環境產生嚴重影響);3.高技術犯罪(如計算機網路已被用來犯罪);4.科技發展及應用引起的生命、資源/環境、信息/網路、空間等重要的科技領域中的倫理問題。
五、科學技術進步還促進人們的價值觀念與思維方式的改變。
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主要貢獻在經濟方面, 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納米技術、材料技術、氫能技術,將造就一個又一個的經濟高增長,推動著整個21世紀世界經濟的持續發展。

D. 對我國西南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有哪些積極影響

有利於緩解我國西南地區能源緊缺的狀況;
促進當地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經濟發展;
促進基礎設施的建設,提供就業機會;
改善能源消費結構,提高清潔能源的使用率,
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

E. 高科技產業集聚帶來的影響高中地理

【摘要】:高科技企業產業集聚是高新技術產業領域中一種特殊的經濟組織形式。參與產業集聚的企業通過分工、合作、交流與競爭可以發揮規模經濟效應,產生強大的溢出效應。西安憑借其雄厚的科技實力,具有發展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代表的產業集聚的得天獨厚的優勢。然而西安市高科技企業產業集聚發展與國內其他城市比較相對緩慢,本文將通過與國內典型城市的比較,研究影響西安高科技企業產業集聚的主要因素,並分析了西安市的比較優勢。
1產業集聚的新特點高科技企業往往集聚在一起,形成一種新興的產業集聚。新經濟時代,這種產業集聚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新特點:第一,產業集聚的主體是高科技企業。第二,作為智力資源的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成為集聚的重要部分,起到了異乎尋常的重要作用。
,產業集聚有利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創新能力的提升、產業結構的升級以及高技術產品國際競爭優勢的增強。而且,高技術產業集聚對於企業和產業創新能力的提升以及貿易競爭優勢的增強,比對產業結構升級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具有更大的促進作用。
http://www.docin.com/p-70755376.html
http://www.doc88.com/p-2189063203938.html
http://ke..com/link?url=bP7eILOx5Mau3KrQbu0u038-

F. 珠江三角洲的產業分布對經濟發展有何積極影響

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基本特點
1、珠江三角洲歷來是廣東社會經濟發展的先行地區,素有「魚米之鄉」之稱。珠江三角洲具有十分突出的農業資源優勢,土地肥沃,灌溉水源充足,農作物可全年生長。良好的水熱組合和豐富的土地資源相結合,加上充裕的勞力資源和廣闊的市場,使本區成為廣東省稻米、甘蔗、蠶桑、塘魚和水果集中產地之一。珠江三角洲瀕臨南海,海岸線長達1060多公里,灘塗面積715.51多平方公里,對圍墾和發展海水、淡水養殖及捕撈十分有利。
2、珠江三角洲交通發達,到2000年底,公路通車里程達29029公里,公路網密度達0.70公里/平方公里。珠江有八大口入海,河網水系發達,港口眾多,水上交通極為便利。京廣、京九、廣九、廣茂和廣梅汕鐵路貫穿並交匯於三角洲內,還有廣深准高速鐵路。目前,以廣州為中心以及珠江三角洲各中心城市為中心的高速公路網正逐步形成。以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為核心的珠三角航空港與全國主要中心城市和眾多國際城市通航。1997年、1999年香港、澳門分別回歸祖國,珠江三角洲與港澳形成的大珠三角將成為我國交通最發達的區域。
3、珠江三角洲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毗鄰港澳和東南亞,是我國著名的僑鄉。中國有約500萬海外華人,大約擁有2萬億美元的資產,其中70%集中在東南亞地區,而在東南亞華人中,65%以上的祖籍為珠江三角洲地區。因此具有發展外向型經濟先天的人緣優勢。

G. 工業發展對社會的影響

1、生產力

工業革命大幅度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人們的生產水平,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統治。最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被稱為「世界工廠」,倫敦成為世界金融和貿易中心。1851年,英國舉辦了第一屆世界博覽會。

2、城市化

工業革命加快了城市化進程。工廠逐漸集中,形成了許多工業城市。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城市在國家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同時影響社會習俗的變化。

從人類生產方式看工業革命後,工業文明逐漸取代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的出現,又引發了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出現了城市化的浪潮。可以引導學生探究比較工業文明與農業文明的不同特點,城市化帶來的效益和問題,進而理解人類社會進步中的代價與陣痛,滲透社會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3、社會關系

工業革命引起了社會結構的兩大變革,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成為社會的兩大階級。隨著工業資產階級經濟實力的增長,他們要求獲得更多政治權利。

4、生產組織形式

工廠製取代手工工場。工業革命開始後,工人相對集中、分工明確、紀律嚴格、使用機器大生產的工廠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組織形式。

5、思想文化

工業革命促進了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工業革命開始後,需要許多新式人才,如工程設計、機器製造、機器修理、工廠管理等,而這些新人才都需具備科學知識,以及專門的技術訓練等。

(7)產業集聚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擴展閱讀:

消極:

1、資本主義國家加緊了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奪,加劇了當地的貧困與落後。第三次科技革命進一步拉大了發達國家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差距。

2、造成了環境的污染日趨嚴重。

3、如果無限制地發展工業,必然造成資源浪費和枯竭。

總之,工業化和科技的發展,在帶來物質文明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污染和分配的不公。但不可能停止科技的發展和進步,讓人類服從自然,問題的本質是如何正確地利用自然資源。只有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形成良性循環,並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人類才能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閱讀全文

與產業集聚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