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松溪在哪裡啊
松溪縣
松溪縣位於福建省北部,北緯27°24′-27°51,東經118°33′-118°55′。總面積9900平方千米。戶籍人口16.0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2.6萬人。通行閩北方言建甌話。 松溪縣地處仙霞嶺南端和洞宮山余脈交匯,中低山環繞縣境四周,河谷平原分布縣境中部溪流兩岸,在山地與河谷平原之間,錯綜分布低山丘陵和山間盆谷。構成松溪縣四周環山中央低陷的層狀總體地貌特徵。 全縣地勢大致從東北向西南傾斜,最高點在北部溪東鄉的龍頭山,海拔1349米,最低點在西南梅口村附近,海拔170米。松溪幹流依地勢自東北入境斜貫西南。 全縣海拔千米以上山峰有40座,多分布在縣境四周。主要山峰有湛盧山,省級風景名勝區,主峰湛雲峰海拔1230米;龍頭山,主峰海拔1349米,是松溪境內最高峰;白馬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主峰1031米;百丈山,主峰海拔1243米;長龍崗,主峰海拔1004米;雞蛋崗,崗頂海拔1182米。 松溪境內已發現的礦區、礦點、礦化點、異常點共38處,主要有鎢礦、磷鐵礦、大理石礦、螢石礦、花崗岩礦、石英礦、陶瓷土、鐵砂、白雲母礦、鉀長石礦等。 地靈人傑也是松溪縣一大特點。松溪歷史悠久,建置於三國吳永安三年(公元260年),文化沉積豐厚。城南湛盧山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相傳春秋時期,著名鑄劍大師歐冶子受越王之命,於湛盧山鑄成名揚天下的「湛盧寶劍」,其劍列中國古代五大名劍之首。城西的九龍窯,是宋代燒制貢瓷的遺址,其古瓷已被省博物館收存。松溪歷代文風昌盛,人才輩出。宋代大理學家朱熹及元代學者楊纓等人曾先後在湛盧山建造「吟室」講學授徒。歷代共有28人考取進士,涌現了眾多仁人志士,宋代有剛正廉明的名臣吳執中,南宋有抗金護駕名臣陳戩,明代有政績卓著的真憲時,抗倭獻身的義士張德、陳椿,有被譽為「百粵文宗」的魏浚,著述十一部,其中研究《易》學巨著《易義古象通》,被收入《四庫全書》。北宋神宗宰相王安石的父親王益和南宋高宗宰相李綱的父親李夔均在松溪任縣尉。新中國成立,尤其改革開放後,松溪更是人才輩出。恢復高考以來,全縣先後有6000多人考入全國各大專院校,其中獲得博士學位的有18人、碩士學位的有39人。從1998年起,松溪連續9年高考萬人上線率位居南平市第一名。松溪文化產業繁榮,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版畫藝術之鄉」。相繼復原生產的湛盧寶劍、九龍窯瓷品和民間版畫被譽為「松溪三絕」。 生態立縣又是松溪的一個特點。松溪縣是福建省商品糧基地縣、重點林業縣和生態經濟縣。圍繞生態立縣,松溪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先後榮獲福建「茶葉狀元縣」、「中國食用菌之鄉」、「福建省靈芝城」等美稱。煙、茶、竹、菜「四大產業」初具規模效益。其中,烤煙生產被列為中美技術合作優質煙生產基地和廈門卷煙廠廠辦基地;毛竹林和小徑竹面積22萬畝,年加工清水筍罐頭1.2萬噸、竹材500多萬根;茶園面積6.3萬畝,年產茶葉2400噸,是全省最大的蒸青綠茶生產基地;蔬菜年復種面積5.7萬畝,年產蔬菜80087噸。松溪還是福建中葯材重點基地縣,現有厚朴、杜仲、辛夷花、茯苓等珍貴中葯材種植面積18600多畝,其中厚朴就達1萬畝。立足資源發展起來的食品加工、竹木加工等產業已成為當地支柱工業。有1家獲「省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3家獲「市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稱號。 「十五」時期,松溪的基礎設施得到較大的改善。距武夷山機場158公里,橫南鐵路火車站94公里,賽岐港162公里,浙江省高速路口24公里等出境通道已基本實現硬化。縣內272公里農村公路在全市率先實現通行政村公路全部硬化目標,省道舊回線新窯至柯厝橋段交通戰備公路2007年將全面通車。2007年1月起,隨著麗水經松溪至南平的麗南高速公路(長春到深圳)及衢州經松溪至寧德鐵路等重點工程的陸續開工建成,松溪境內將有3個高速公路互通口,高速公路里程達57公里,屆時松溪的對外交通將更加便捷。能源方面,松溪已完成農村電網改造,新建110千伏松源變電站1座,線路72km,新建35千伏變電站2座,改變了電網落後的局面,實現與華東電網聯網。等級層次分明、運行調度靈活、安全可靠穩定的現代化電網基本形成。通訊方面,已形成覆蓋全縣、連接全省、通達全國及世界各地,集數字傳輸、程式控制交換、多媒體通信和光纖接入為一體的現代通信網路。全縣現有中學12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所,小學55所,幼兒園47所,校舍總面積24.6萬平方米,教職員工2136人,在校學生3.86萬人,其中省二級達標中學1所,三級達標中學2所,省級示範小學1 所。有二級乙等綜合性醫院1所,中醫院1所,婦幼保健院1所,衛生防疫站1 所,鄉(鎮)衛生院6個。三星級旅遊賓館正在規劃建設中。 近年來,松溪縣委、縣政府圍繞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綠色腹地生態經濟縣,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發展縣域經濟。全縣經濟社會呈現出加快發展的良好態勢,2006年,全縣人均GDP9334元,財政總收入7711萬元(另省財政補貼轉移支付專項資金500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06元。「十一五」是松溪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為此,縣委、縣政府確定今後五年的發展戰略是: ——圍繞「一個目標」。即建設開放、發展、和諧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綠色腹地生態經濟縣; ——實現「兩個提前」。即爭取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2009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 ——趕超「三項指標」。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礎上,力爭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地方級財政收入、農民人均收入增長趕超全市平均水平,分別年均增長10%、15%、10%; ——實施「四大舉措」。即實施生態立縣、特色興縣、項目強縣、工業富縣發展舉措。 「十一五」期間松溪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是: 第一,突出工業突破工業,加速產業集聚壯大。重點培育食品加工、木竹加工兩個產業集群,扶持發展電子器材、機械製造、生物制葯等新產業,努力把松溪建設成為食品加工特色縣和全省重要的農產品加工基地。 第二,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大力發展優特產品。繼續落實扶持糧食生產的各項政策措施,積極推廣無公害優質稻的生產,實施糧食優質化工程,發展訂單農業,提高種糧效益。圍繞現有優勢特色產品,以綠色、有機農業為主導,以質量、品牌、產品銷售的主動權為目標,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的規范化生產和產業化,形成本縣特有的名特產品。進一步落實扶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政策,鼓勵成立專業性的蔬菜加工公司,重點培育一批規模大、起點高、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 第三,做大做強中心城鎮,拓展第三產業空間。高標准搞好城鎮建設規劃和依託高速公路互通口工業園規劃,以縣城為重點,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拓展發展空間,拉開城鎮框架,擴大縣城規模。加快發展房地產業,積極培育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物等新型商留流通業,吸引農村人口向城鎮聚集就業,做大城鎮經濟。 第四,推進改革開放創新,不斷激活發展動力。鼓勵和支持民營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止的基礎設施、公共事業及其他行業和領域,迅速發展和提升民營經濟。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服務政府、責任政府和法制政府建設。營造親商敬商的服務環境、誠實守信的信用環境、規范透明的法制環境、舒心創業的人文環境,積極引進縣外企業到松溪投資創業,廣泛延攬人才,借智成勢、借梯登高、借力興業,實現利用縣外資金規模和質量的重大突破,掀起新一輪對外開放熱潮,促進全縣經濟快速、持續、健康發展。
[編輯本段]奎 光 塔
奎光塔,高高屹立在城關西門虎頭山,建於清道光五年。塔為六角形,分七層,中空。循腹壁石級左旋而上,直升塔頂。松溪奎光塔各層原有樓層,各面有門窗、佛龕等。奎光塔雄踞松溪河深潭之旁,遙對湛盧之峰,落日夕輝,餘光掠影,令人流連。塔的各層有迴廊環護,任爾南北西東,放眼遠眺,低首俯瞰,盡覽松城景象。
[編輯本段]松溪人口、鄉鎮
郵編:353500 代碼:350724 區號:0599 拼音:Songxi Xian 縣人民政府駐松源街道。全縣轄1個街道、2個鎮、6個鄉:松源街道、鄭墩鎮、渭田鎮、河東鄉、茶平鄉、舊縣鄉、溪東鄉、花橋鄉、祖墩鄉 三國吳永安三年(260)置東平縣,宋開寶八年(975)改名松溪縣。歷屬永安軍、建州、建寧路、建寧府、建安道。1949年5月14日解放,歷屬建甌專區、建陽專區、南平專區、福安專區、南平地區、建陽地區、南平地區、南平市。1960年2月至1962年8月、1970年7月至1975年3月兩度與政和縣合並為松政縣。 2008年,松溪縣轄1個街道、2個鎮、6個鄉:松源街道、鄭墩鎮、渭田鎮、河東鄉、舊縣鄉、溪東鄉、花橋鄉、祖墩鄉、茶平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42453人,其中: 松源街道 33201 鄭墩鎮 16891 渭田鎮 22038 河東鄉 13512 茶平鄉 13109 舊縣鄉 13450 溪東鄉 11136 花橋鄉 10944人、祖墩鄉 8172人 2003年,松溪縣轄3個鎮、6個鄉:松源鎮、鄭墩鎮、渭田鎮、河東鄉、舊縣鄉、溪東鄉、花橋鄉、祖墩鄉、茶平鄉。2003年末,戶籍人口15.8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77萬人。 松源街道 代碼350724100 轄5個居委會、6個村委會:~001_東門居委會、~002_南門居委會、~003_西門居委會、~004_北門居委會、~005_水南居委會、~201_東門村、~202_南門村、~203_西門村、~204_北門村、~005_水南村、~206_錢園橋村。 鄭墩鎮 代碼350724101 轄15個村委會:~201_鄭墩村、~202_洋墩村、~203_黃沙村、~204_青山村、~205_九龍村、~206_雙源村、~207_南坑村、~208_新甫村、~209_梅口村、~210_萬前村、~211_前進村、~212_夙屯村、~213_張屯村、~214_杉溪村、~215_林屯村。 渭田鎮 代碼35072 轄19個村委會:~201_吳村村、~202_溪尾村、~203_源頭村、~204_株林村、~205_杉坑村、~206_小黃沙村、~207_竹賢村、~208_角岐村、~209_木丘村、~210_東邊村、~211_仙槎村、~212_山鎮村、~213_潘墩村、~214_項溪村、~215_渡頭村、~216_巨口村、~217_董坑村、~218_上塘村、~219_渭田村。 河東鄉 代碼350724200 轄1個居委會、6個村委會:~001_水東居委會、~201_河東村、~202_長巷村、~203_長江村、~204_大布村、~205_橫壠村、~206_岩後村。 茶平鄉 代碼350724201 轄10個村委會:~201_茶平村、~202_林下村、~203_山頭村、~204_前坑村、~205_吳屯村、~206_劉屯村、~207_黃屯村、~208_高洋村、~209_官路村、~210_鐵嶺村。 舊縣鄉 代碼350724202 轄12個村委會:~201_大黃沙村、~202_船坑村、~203_東厝村、~204_游墩村、~205_馬坪村、~206_舊縣村、~207_岩下村、~208_六墩村、~209_李墩村、~210_下段村、~211_官村村、~212_洋前村。 溪東鄉 代碼350724203 轄10個村委會:~201_東源村、~202_雷畲村、~203_朱源村、~204_溪東村、~205_西邊村、~206_舉上村、~207_古弄村、~208_西洋村、~209_周墩村、~210_竹洋村。 花橋鄉 代碼350724204 轄12個村委會:~201_花橋村、~202_車上村、~203_長衍村、~204_官後村、~205_村頭村、~206_招沙甲村、~207_源尾村、~208_九蓬村、~209_大浦村、~210_寺坑村、~211_路橋村、~212_塘邊村。 祖墩鄉 代碼350724205 轄11個村委會:~201_劉源村、~202_登山村、~203_下店村、~204_上店村、~205_嚴地村、~206_溪後村、~207_山源村、~208_坑口村、~209_溪畔村、~210_嶺完村、~211_甫場村
『貳』 三明的建寧、龍岩的連城、武平,南平的政和、松溪、光澤,哪個縣經濟相對好一些速求
到電業局工作,在所在地工資都是最好的。你所列這些縣,電業部門收入最差的就屬南平那三個,松溪又是南平最差的一個。龍岩的經濟發展很快,連城、武平都不錯,但具體到電業局的收入,我想不會比其他差。所以選連城應該是不錯的選擇,至少那裡有機場,出門方便。
『叄』 松溪縣的行政區劃
2000年,松溪縣轄3個鎮、6個鄉:松源鎮、鄭墩鎮、渭田鎮、河東鄉、回舊縣鄉、溪東鄉、花橋鄉、祖墩鄉答、茶平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42453人,其中:松源鎮33201、鄭墩鎮16891、渭田鎮22038、河東鄉13512、茶平鄉13109、舊縣鄉13450、溪東鄉11136、花橋鄉10944人、祖墩鄉8172人。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2003年,松溪縣轄3個鎮、6個鄉。2003年末,戶籍人口15.8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77萬人。
截至2012年,松溪縣轄1街道、2鎮、6鄉:松源街道、鄭墩鎮、渭田鎮、河東鄉、舊縣鄉、溪東鄉、花橋鄉、祖墩鄉、茶平鄉。
『肆』 松溪縣這個地方經濟發展得怎麼樣交通方便嗎
松溪 發展不好 有錢的 都是外面 做老闆的 現在本松溪最有錢的就是亞達食品的老闆版 交通部方便 至少要到權2015年才會好轉 但是地理位置不錯 離浙江近 最主要的就是 沒高速路 在本松溪縣里的路 還算可以 村村通 不過今年松溪有一段路 在整改 可能最快 要到今年年底才能修好
『伍』 松溪花園怎麼樣好不好值不值得買
樓盤名稱:松溪花園
別名:羅沖圍社區網
樓盤位置:白雲松南路碧江街
開發商:廣東華粵房地產股份有限公司
產權年限:70年
建築類型:塔樓,
公交線路:公交:12路、55路、42路、46路、114路、198路、229路、237路、253路、276路、B3(289) 路、283路、290路、291A路、291B路、429路、478路、521路、527路、705路、839路、885路、高峰快線25路、高峰快線30路、夜16路、夜19路、夜30路、夜3路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2000平方米,容積率暫無數據,綠化率25%,共0棟樓,停車位露天:150元/月,5元/小時
周邊配套:幼兒園:朝霞幼兒園、松洲街保兒樂幼兒園、華宇苑幼兒園 中小學:螺溪小學、松溪小學 大學:廣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商場:好又多、宏城超市 醫院:廣州中醫葯大學附屬骨傷科醫院第二門診部 郵局:松南路郵局 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郵政儲蓄 其他:螺涌海鮮酒樓、江記海鮮酒樓、駿景酒家、聚食佳、海南羊庄、順德風味菜、家和酒家、重慶酸菜魚、肯德基、麥當勞、7-11便利店、OK便利店、7天連鎖酒店 小區內部配套:花園、停車場
內部配套:安全管理:攝像頭、刷卡出入
衛生服務:垃圾處理費:15元/戶/月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點擊查看更全面,更及時,更准確的新房信息
『陸』 松溪縣的地理
松溪縣地處仙霞嶺南端和洞宮山余脈交匯,中低山環繞縣境四周,河谷平原分布縣境中部溪流兩岸地帶,在山地與河谷平原之間,錯綜分布低山丘陵和山間盆谷,構成松溪縣四周環山中央低陷的層狀總體地貌特徵。
全縣地勢大致從東北向西南傾斜,最高點在北部溪東鄉的龍頭山,海拔1349米,最低點在西南梅口村附近,海拔170米。松溪幹流依地勢自東北入境斜貫西南,幹流兩側地勢又有不同,西北側地勢由西北向東南松溪河谷傾斜,東南側地勢則相反,由東南向西北松溪河谷傾斜。 松溪縣地處北緯27度,東離海洋徑距160公里,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冬長,春秋較短;四季分明,季風明顯;雨熱同期,光、溫、水地域差異明顯;氣象災害頻繁出現。
年平均氣溫18攝氏度,日照1900小時以上,無霜期270天左右,夏天最高氣溫為36℃,且只有一周左右,冬天最低氣溫零下3°C,一般不超過10天。年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左右,且雨熱同期,光、溫、水地域差異明顯。非常適合動植物棲息與繁衍。 松溪縣森林資源有常綠闊葉林、杉松針葉林、常綠闊葉落葉混交林、毛竹林和灌叢草甸。
常綠闊葉林,生長在海拔200~1000米處,山谷中可延伸到1200米,多為次生林,原生植被不多,在湛盧山西北的陳坑、栗坑和白馬山一帶,海拔在700米以上的地區,尚有零星分布。
針葉林,遍布全縣,多為次生林、半天然林和人工林。
常綠闊葉落葉混交林,主要分布在海拔800~1200米的中低山地區。混生落葉樹種越往高處越占優勢,以栗坑、陳坑、青山、雙源、黃沙、源尾、嶺完、後洋一帶居多。主要常綠樹種有青山櫟、甜櫧、木荷,落葉樹種有紫樹、福建山櫻花、青窄槭錐栗、酸棗、山柳、泡桐、楓香、擬赤楊等。
竹林,主要是毛竹林,生長在海拔1000米以下地帶,主要分布在渭田、溪東、鄭墩、茶平、舊縣等鄉的濕潤的低山丘地。在鄭墩、舊縣鄉有小片剛竹、苦竹、黃竹等雜竹林。在低山丘陵還零星分布著箬竹、胖竹、水竹、淡竹、實心苦竹等。落葉闊葉灌叢,分布在鄭墩、溪東、渭田、花橋等鄉海拔200~1000米地帶,組成樹種有以白櫟為主的陽性落葉櫟類,伴生樹種有映山紅、白檁、白鬍椒、算盤子、鹽膚木等。海拔900~1300米地帶以茅栗灌叢、短柄槍灌叢為多,伴生樹種有白櫟、化香、胡枝子、野山楂、圓錐八仙花等。常綠闊葉灌叢,分布在海拔700~1000米的地帶,以烏剛櫟、馬銀花為主,海拔在700米以下的地帶,以赤楠、烏飯、老鼠刺為主。灌草叢,分布在海拔900~1300米喬木難以生長的地帶,乾燥、低溫、風口處,以胡枝子灌叢為主;海拔500米以下的陽坡地帶,分布鐵芒萁草叢;山谷、溝坡、嶺糟地帶土壤濕潤肥沃處生長著五節芒草叢。河漫灘草甸,生長在河漫灘和溪谷地帶,以草本植物蘆葦為主,間有菊科、禾本科或莎草科植物。經濟林,主要是茶、油茶、油桐和果樹,均屬人工栽培,分布在丘陵地帶。 松溪農業,歷來以種植水稻為主。
但建國前,由於長期受封建土地所有制束縛和戰亂影響,農田水利設施簡陋,旱澇災害頻繁,加上地多人少,耕作粗放,糧食產量很低。1949年糧食總產僅1.72萬噸,平均畝產93公斤。建國後,經過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農村生產力,引導農民組織起來發展生產,從1954年開始,逐步改善生產條件,並積極推廣優良品種與先進的農業技術,經歷了高稈改矮稈、單季改雙季、常規品種改雜交品種三個階段,使松溪縣由單季稻地區變成雙季稻地區。其間,有1958年「大躍進」的失誤,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左」的政策影響,走過曲折道路農。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農村進行經濟體制改革,1982年普遍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加快了農業發展速度。1983年糧食總產達7.43萬噸,創歷史最高紀錄。1984年,調整農業內部結構,促進了多種經營和鄉鎮企業的發展。1986年,松溪縣成為全省十七個糧食生產基地縣之一。1988年,全縣農業總產值52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80元,分別為1978年的3倍和4.58倍;糧食總產6.65萬噸,平均畝產423公斤,分別為1949年3.9倍和4.5倍。
2008年,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9.51億元,增長6.54%,是近5年來增長最快的一年。種植糧食麵積1.09萬公頃;煙葉面積1280公頃,收購中上等煙5.7萬擔,煙農交售煙葉收入3220萬元,創原煙葉稅708萬元,獲「市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先進單位」稱號;茶葉總面積4433公頃,其中無公害茶園面積666.7公頃,茶葉生產企業「QS」認證工作扎實推進,實現茶葉總產值8550萬元,增長15.3%;留養新竹815.2萬株,新開竹山機耕道136千米,年產清水筍罐頭10310噸,加工竹材750萬根,竹業總產值3億元,增長15.4%;蔬菜播種4700公頃,實現產值1.03億元,增長7.1%;建立中葯材基地1293公頃。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完成土地開發整理186.7公頃,改造中低產田233.3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300公頃,修復水毀水利20處,建成山地蓄水池37個,建設沼氣池1000口。
到2009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1.94億元,增長6%。落實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農作物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強農惠農政策,糧食播種面積1.26萬公頃,糧食總產量6.46萬噸,增長4%。茶、竹、煙、菜四大特色產業喜獲豐收,其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為31.6%,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
截至2009年,煙、茶、竹、菜「四大產業」初具規模效益。其中,烤煙生產被列為中美技術合作優質煙生產基地和廈門卷煙廠廠辦基地;毛竹林和小徑竹面積22萬畝;茶園面積6.3萬畝,年產茶葉2400噸,蔬菜年復種面積5.7萬畝,年產蔬菜80087噸。松溪還是福建中葯材重點基地縣,現有厚朴、杜仲、辛夷花、茯苓等珍貴中葯材種植面積18600多畝,其中厚朴就達1萬畝。立足資源發展起來的食品加工、竹木加工等產業已成為當地支柱工業。有1家獲「省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3家獲「市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稱號。
2012年,松溪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17.21億元,比上年增長5.6%。其中農業產值9.75億元、林業產值4.96億元、牧業產值1.15億元、漁業產值0.81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54億元。 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商周時代,松溪縣已能製作印紋陶器。宋代,城關西郊九龍窯出土的青瓷、貢瓷已有相當高的工藝水平,並開始有手工造紙。明、清時,茶平鄉鐵嶺、黃屯一帶造紙、煉鐵業發達,毛邊紙以韌性強、吸水性好而著稱。民國時,松溪船廠製造的小木船,以輕巧耐用而聞名建溪一帶。但在解放前,由於戰亂相繼,工商業備受摧殘,工業發展長期停留在手工階段。1949年解放時,縣內除城關有兩家小碾米廠,無別的現代工業。全縣工業產值僅90萬元(按1980年不變價,下同),占工農業總產值12.43%。建國初期,國家對私營工業、手工業採取扶持政策。1953年開始組織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組)。1956年基本完成私營工業、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957年全縣工業產值增至229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17.2%。1958年由於「大躍進」的工作失誤,地方工業一轟而起,辦了許多有名無實的工礦企業,盲目追求產值,不求經濟效益,造成產品質量低劣,大量積壓,浪費大批人力、資金和物資。1961年,貫徹國民經濟「調整、鞏固、整頓、提高」的方針,對有名無實,經濟效益不高的廠礦實行「關、停、並、轉」,又經過三年整頓提高,1965年全縣工業產值達505萬元,占工農業總值25.8%。「文化大革命」期間,工業生產雖然受「左」的沖擊和干擾,但地方工業仍有較大發展,縣內先後創辦機制紙、水泥、磷肥、煉鐵等廠礦,並大力開發水能資源。1978年全縣工業產值1961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42.3%。1979年以後,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又發展一批有競爭優勢和創匯能力的茶葉精製、大理石板材、膠合板、仿古傢具等企業,產品由粗加工轉向精製。一些有地方特色的名優產品,茉莉花茶、仿古傢具、木雕工藝品、螢石、鎢礦石等相繼進入國際市場。80年代,鄉鎮企業發展迅速,增添了工業活力。1985年開始,全縣工業產值超過農業產值。1988年全縣工業產值7332.6萬元,佔全縣工農業總產值58.2%,初步形成以食品加工、竹木加工、手工藝品等輕工業為主的工業格局,全縣輕工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81.6%,重工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18.4%,重工業主要是電力、建材、磷肥、礦冶、機械製造等。
2009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5.44億元,增長18.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55家,新增8家,實現產值11.44億元,增長25.7%;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133.4,比上年提高8.8個點。
2012年,全縣全社會工業總產值33.83億元,同比增長24.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23.68億元,同比增長26.5%;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完成4.89億元,同比增長10.3%。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78億元,增長26.5%。
全縣資質等級以上的建築企業6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85億元,竣工產值1.42億。全縣完成建築業增加值2.56億元。
『柒』 福建松溪有哪些民風民俗 急急急!!!!!!!!
進入蠟月,年味便一天比一天濃,煎糖、做米果,除塵、分歲,貼對聯、掛燈籠……這些都是序曲,到大年三十年夜飯那才是高潮。
煉歲守歲到天明
吃過年夜飯,家中的長輩便開始煉歲。煉歲,就是要用最硬的雜木和木炭保證灶里和火盆里的炭火一夜不熄。這是從古時先民對火的崇拜引發,傳承而來,現引發為:香火不息,紅紅火火的寓意。一家人圍著火盆,吃著零食,談古論今,說天道地,是一年中最融洽、和諧、吉祥、平安之夜。
而守歲是年輕人的事,情投意合的青年男女,這天,會三五成群相邀相聚,或到東家,或到西家,盡情玩耍,一夜通宵到天明,長輩是不幹預的。因為,這是年青人為長輩「守歲」,祝她們身體健康、長命不老。
最有意思的是正月初一,因為這天的講究最多。
男人起床下櫥房
忙了一年的女人,今天要放假。她們不掃地、不洗衣、不做飯。正月初一,松溪的習俗是男人下櫥,女人休息。其實這一天的飯、菜很間單——全家吃素(齋)。僅一飯一菜一湯即可。飯是米飯,菜是拌鮮(即用芋頭絲、韭菜、豆腐泡涼拌),湯是米湯煮菠菜。這些作料都是頭天洗凈切好的。灶里有頭夜煉歲的炭火,撥開即旺。不管多少笨手笨腳的大男人,今天也得下櫥體驗生活。不過,不管飯菜的味道如何,都會得到女人們的贊許。
全家出門走年運
大年初一,無論年老的婆婆或年輕的媳婦,都會早早的在家中客廳點燃一柱高香。然後,根據黃歷上的指導,確定吉利的方向與家人走出城門,走向郊外。一是踏青,享受大自然初春的氣息;二是到廟里上香、祈福,許下一年的心願。然後一家上街。曰:走年運。
正月初一,當地人有不上門(即不去別人家串門)的習俗,因此一家人都上街。松溪是個山城小縣,只要從街頭走到街尾,就一定能碰上那些出門求學、經商或工作歸來的新朋老友,大家握手言歡,暢談別後情形,人人喜形於色,其樂融融。相互祝福:新年走新運!
忌諱忌口討吉利
為了討吉利,正月初一,松溪人忌諱生病、借債、打官司。松溪人這天不得上門討債、討飯、借東西。也不上醫院看望病人,或上公安、法院理論。如有老人作古,也不聲張,必須到初三過後,再通知親友。忌口方面,主要是不講葬話,不打罵孩子,街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有騎車的、放鞭炮的,如果發生了碰撞,一般說聲「對不起」道個歉,回聲「沒關系」也就過去了。人們在這天都成為更加彬彬有禮的謙謙君子,社會更加和諧、融洽。
還有些忌諱的東西,如數字上的「四」和「七」,語言上的「無(沒有)」等等。
添碗添筷添福壽
松溪人過大年過三天,曰「過三天年」,這三天,不論是大的商店還是小商小販,打工的、做手藝的都休息。但只有賣碗、筷的例外。
正月初二,家家主婦相邀上街去買糕、買碗、買豆腐,稱「出材」,取高(糕)升、穩(方言同「碗」)妥、有後(方言同「後」)之意。在新的一年裡,家中添丁、添口、添福、添壽。這一天,街道兩旁的地攤一個接一個,各種餐具琳琅滿目,確是別具一格的風景線。
冰糖蜜棗甜蜜蜜
拜年,從正月初二開始,晚輩必需上門給長輩拜年,俗稱「初一年初二客」。新年頭幾天,輩份大的老人,一般不出門,在家裡等晚輩上門拜年、問安。晚輩給長輩的禮物很間單,一包冰糖、一包蜜棗,便是對長輩的敬重,預祝長輩一年生活甜甜蜜蜜。拜年,一般是一家人同時出動,丈夫帶上妻子、子女,去看望長輩。而長輩會將早就准備好的一個小紅包,一般六元、八元不等,及每人二個雞蛋回送給晚輩,祝願新一年生活圓圓滿滿、順順利利。
而新婚夫妻拜年,就得預約了,長輩會安排晚輩中的若干對新人同時相聚,中午一定要安排新人宴席,互相認識,加深了解,曰:「請新客」。
講到傳統習俗,人們往往只感到有趣、好玩,並不深究。但恰恰是這些幾千年傳承下來民間的東西,給我們帶來了濃濃的年味,這是除了吃和玩之外精神上濃縮了的地方文化,是一顆咸橄欖,很值得回味的。
建國前,民間重大節日有春節、元宵、端午、中元、中秋、除夕,其中以春節最隆重、最熱鬧。農歷立春、清明、立夏、立冬、冬至節氣日及二月初二、五月十三、六月初六,七月七夕、九月初九也有各種民俗活動。
春 節 俗稱「過年」,是松溪一年來最盛大的節日。
初一早晨男人起來做飯。初一至初三都吃素食。素菜用冬筍、芹菜、紫菜、油炸豆腐、豆腐乾拌和,俗稱「拌鮮」;素羹則用線面、冬筍、豆皮、菠菜、紫菜與米湯一起煮熟。初一,不論老少多在家過年不外出。
初二「出行」。出行時,先根據哪一門進,就到哪一門的城門外去燒香點燭,而後帶小孩到親戚家拜年,俗稱「初一年初二客」。
初三,人們多上街買糕、碗、豆腐稱「出財」,取高(糕)升、穩(方言同「碗」)妥、有後(方言同「後」)之意。
從初二至正月十五,民間有宴請新客之俗。即宴請去年結婚的新娘和新郎。
元 宵 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舊時城關由四隅街坊輪流主持慶賀元宵活動。街上用大毛竹搭牌坊張燈結綵,俗稱「燈竹」。人們上街觀燈稱「走燈竹」。初六城關的龍燈隊要上來龍山殺豬祭神,俗稱「興龍」。鄉間還常因「興龍」爭「風水」打架鬧事。正月十二到十八城關要請戲班演戲,經費由上年有喜事的人家捐助。元宵夜,設家宴「過月半」,大街上有舞龍、打獅、走鯉魚、說評話等活動。建國後,元宵節多舉辦游園、燈謎、舞會、書畫展覽等活動。
二月二 傳說是土地公的生日,又說是土地公的曬銀日,一般是晴天。這一天要吃薄餅,並將春節留下的酒浸的雞頭、雞屁股、雞腿祭土地公。
立 春 舊縣志載,古時立春日,群眾「抬土牛於縣衙前,五更時鞭策之,稱鞭春」。清代和民國時,民間用紅紙條封包小泥牛和一株青菜於案前,燃放鞭炮接春。建國後,民間還保留迎春習俗。
清 明 清明節前後,從三月初旬到立夏,人們攜帶兒孫到郊外祭掃祖墓,在墳上設祭、掛白紙。回來要把祭餅分送鄰居,還帶回紅杜鵑花和白花各一束,以兆辦事如意「紅白皆中」。建國後,民間仍保留掃墓掛紙之俗。機關、團體、學校每年組織幹部、工人、學生祭掃革命烈士陵園。
端 午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民間流行包粽子、門口掛菖蒲、艾條,小孩的額頭和大門要用雄黃寫上「王」字以「祛邪」,燒艾葉熏房屋角落,噴雄黃酒驅蚊蠅。午餐吃薄餅、粽子和黃瓜煮田螺,傳說這一天吃田螺能使眼睛明亮。從初四至初七,城關南門大橋下至西門浮橋河段,有龍舟競賽,極盛時參賽龍舟有13條之多。晚上或下午,江西會館或城隍廟要上演全本《白蛇傳》。建國後,過節習俗已簡化,街坊龍舟在「文化大革命」時全被破壞,劃龍舟活動尚未恢復。
七月七夕 農歷七月七日夜,舊時婦女有設香案祀祭織女星,背月穿針乞巧等活動。建國後此俗已廢。鄉間不少地方仍保留炒桃仁和豆子讓兒童吃的習俗。
中 元 農歷七月十五,又稱「七月半」,舊時城關設醮,請和尚念經超度「亡魂」。七月十二至十五,家家戶戶堂前置祖宗牌位,備素食饅頭糕點祭祖。十五日夜,燒「元寶」「紙錢」送祖,俗稱「祭陰婆」。建國後設醮已廢除,民間仍有燒香化紙等祭祖活動。
中 秋 農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節前娘家要給出嫁的女兒送月餅。中秋夜,城關街道有說評話、唱曲、猜燈謎、擺古董等活動。家家設宴作食,晚飯後吃月餅賞月。建國後,縣文化部門組織各種文娛活動。80年代,由縣政協等單位,聯合舉辦中秋茶話會,邀請各界人士歡聚一堂,共慶佳節。
重 陽 農歷九月初九為重陽節,舊時民間有以茱萸泛酒祭祖,文入學者聚會登高賦詩等活動。建國後,學校多組織學生秋遊。1988年起,重陽節為省府規定的敬老日,各單位、村鎮還向老人贈送壽面,壽糕等禮品。
立 冬 立冬日,民間有「補冬」之俗。家家戶戶打麻糍粿、吃雞鴨補養身體。
冬 至 各家各戶做米丸(冬至丸)食用。揀死亡大人的骸骨,也只能在這一天內進行。
閏 月 民間普遍要請出嫁的姑姑、侄女、姐妹、女兒等娘家吃午飯,叫「吃後頭午飯」。只能請午飯,不能留吃晚飯,午飯中必須有泥鰍煮豆腐一碗。
除 夕 除夕,松溪縣稱「卅日暝」。
過年前十二月中下旬,各家各戶要掃塵,俗稱「撣塵」。傳說灶君爺一年結束要上天向玉帝奏本,由於灶君記性不好,平時家裡吵罵或不和善之事被他知道,就用烏煙點抹在牆壁等處。因此,在灶君上天奏本之前,把牆壁各處掃塵一次,點抹也就掃光了。掃塵之後,把新的灶君像貼上,並安下心來上對聯:「上天奏善事,回駕賜禎祥」。橫批:「招財進寶」。
從農歷十二月下旬起,民間就忙著准備過年。家家戶戶買年貨、貼春聯,還要煎糖、舂年錁、蒸年糕、做削膾、肉丸等食品。女婿要給岳家送禮品,俗稱「送年」。
年前要「分歲」,即祭請「家神」。分歲的時間沒有定期,遲早要看立春來定。分歲之後,就不再殺生。
卅日夜,點燃歲香、歲燭,備雞、鴨、魚、肉,祭天謝神,迎新「灶君」,合家團聚吃年夜飯,俗稱「過大年」。長輩要給未成年的小輩壓歲錢。灶堂的炭火要煨著,保持火種不斷,俗稱「煉歲」。兒童到各家收集舊的竹燈架,壘疊焚燒,稱「燒燈塔」。富戶商號多在除夕掌燈,作一年最後一次討債,無力還債者,則躲藏在外,被譏為「做皇帝」。到了「通書」規定「關大門」的時辰,各家放鞭炮「關大門」之後,債主終止討債,躲債人才敢回家。除夕夜,人們多通宵不睡,俗稱「守歲」,含祝願老人長壽之意。建國後,年俗依舊,迷信活動已明顯減少。
小 角 小角是松溪獨有的名食。其配料需肥肉白一斤,精麵粉半斤,白砂糖三點七五兩,鴨蛋三個。做法是先將肉白用雙刀剁成肉漿,然後將麵粉、白糖和肉漿拌勻。再將鴨蛋烙成蛋皮,薄如春餅。最後將拌好的肉餡裝入蛋皮捲成的圓筒里,一條一條放入以紗布墊底的蒸籠蒸熱,即可成為金燦燦、色香味俱佳的佳餚。吃時切成小段塊,它既是是平日老幼皆宜的名點,也是酒席上的上品。「小角」,原稱「削檜」,顧名思義,就是將北宋大奸臣秦檜碎屍萬段,削成肉漿包來吃的意思。這顯然是用來紀念名將岳飛的,和各地的「油炸檜」(油條)一樣。由此可見,小角在松溪的出現,至少有八、九百年的歷史。此外還有紅豆小角。用紅豆煮爛杵成漿,加入糯米粉或麵粉和紅糖,做成條狀,外滾一層地瓜粉蒸熟。每年中秋節祭祖,家家戶戶都做這種小角。蕃薯小角做法也一樣,不過改用蕃薯做主料,凡老人逝世做「頭七」都用這種小角做萊。
『捌』 南平市松溪縣有幾個自然村,具體的村民是多少
行政區劃郵編:353500代碼:350724區號:0599拼音:Songxi Xian
縣人民政府駐松源街道。全縣轄1個街道、2個鎮、6個鄉:松源街道、鄭墩鎮、渭田鎮、河東鄉、茶平鄉、舊縣鄉、溪東鄉、花橋鄉、祖墩鄉。
管理鄉鎮及人口
2008年,松溪縣轄1個街道、2個鎮、6個鄉:松源街道、鄭墩鎮、渭田鎮、河東鄉、舊縣鄉、溪東鄉、花橋鄉、祖墩鄉、茶平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42453人,其中: 松源街道 33201 鄭墩鎮 16891 渭田鎮 22038 河東鄉 13512 茶平鄉 13109 舊縣鄉 13450 溪東鄉 11136 花橋鄉 10944人、祖墩鄉 8172人2003年,松溪縣轄3個鎮、6個鄉:松源鎮、鄭墩鎮、渭田鎮、河東鄉、舊縣鄉、溪東鄉、花橋鄉、祖墩鄉、茶平鄉。2003年末,戶籍人口15.8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77萬人。
具體資料
松源街道代碼350724100
轄6個居委會、6個村委會:~001_東門居委會、~002_南門居委會、~003_西門居委會、~004_北門居委會、~005_水南居委會、~城東居委會、~201_東門村、~202_南門村、~203_西門村、~204_北門村、~205_水南村、~206_錢園橋村。
鄭墩鎮代碼350724101
轄15個村委會:~201_鄭墩村、~202_洋墩村、~203_黃沙村、~204_青山村、~205_九龍村、~206_雙源村、~207_南坑村、~208_新甫村、~209_梅口村、~210_萬前村、~211_前進村、~212_夙屯村、~213_張屯村、~214_杉溪村、~215_林屯村。
渭田鎮代碼35072
轄19個村委會:~201_吳村村、~202_溪尾村、~203_源頭村、~204_株林村、~205_杉坑村、~206_小黃沙村、~207_竹賢村、~208_角岐村、~209_木丘村、~210_東邊村、~211_仙槎村、~212_山鎮村、~213_潘墩村、~214_項溪村、~215_渡頭村、~216_巨口村、~217_董坑村、~218_上塘村、~219_渭田村。
河東鄉代碼350724200
轄1個居委會、6個村委會:~001_水東居委會、~201_河東村、~202_長巷村、~203_長江村、~204_大布村、~205_橫壠村、~206_岩後村。
茶平鄉代碼350724201
轄10個村委會:~201_茶平村、~202_林下村、~203_山頭村、~204_前坑村、~205_吳屯村、~206_劉屯村、~207_黃屯村、~208_高洋村、~209_官路村、~210_鐵嶺村。
舊縣鄉代碼350724202
轄12個村委會:~201_大黃沙村、~202_船坑村、~203_東厝村、~204_游墩村、~205_馬坪村、~206_舊縣村、~207_岩下村、~208_六墩村、~209_李墩村、~210_下段村、~211_官村村、~212_洋前村。
溪東鄉代碼350724203
轄11個村委會:~201_東源村、~202_雷畲村、~203_朱源村、~204_溪東村、~205_西邊村、~206_舉上村、~207_古弄村、~208_西洋村、~209_周墩村、~210_竹洋村、~溪源村。
花橋鄉代碼350724204
轄12個村委會:~201_花橋村、~202_車上村、~203_長衍村、~204_官後村、~205_村頭村、~206_招沙甲村、~207_源尾村、~208_九蓬村、~209_大浦村、~210_寺坑村、~211_路橋村、~212_塘邊村。
祖墩鄉代碼350724205
轄11個村委會:~201_劉源村、~202_登山村、~203_下店村、~204_上店村、~205_嚴地村、~206_溪後村、~207_山源村、~208_坑口村、~209_溪畔村、~210_嶺完村、~211_甫場村
『玖』 松溪縣的文化
松溪歷史悠久,建置於三國吳永安三年(公元260年),文化沉積豐厚。城南湛盧山為省級風內景名容勝區,相傳春秋時期,著名鑄劍大師歐冶子受越王之命,於湛盧山鑄成名揚天下的「湛盧寶劍」,其劍列中國古代五大名劍之首。
城西的九龍窯,是宋代燒制貢瓷的遺址,其古瓷已被省博物館收存。
松溪歷代文風昌盛,人才輩出。宋代大理學家朱熹及元代學者楊纓等人曾先後在湛盧山建造「吟室」講學授徒。
松溪文化產業繁榮,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版畫藝術之鄉」。相繼復原生產的湛盧寶劍、九龍窯瓷品和民間版畫被譽為「松溪三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