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多選題我國產業發展存在著什麼問題

多選題我國產業發展存在著什麼問題

發布時間:2021-02-23 02:57:02

『壹』 多選:新時期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主要是( )

應該是B和D,
答案D其實包括了A和C.
答案B說的是資源壓力屬於經濟問題,人民矛盾屬於社會問題.

『貳』 5.[多選題]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 )。 a創新能力不強 b科技

ABCD 全是當前存在的問題

『叄』 我國在經濟發展中存在什麼問題

開放以來,隨著東部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生產要素大量地迴向東部地區流動,答但產業由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的梯度轉移並沒有實現,盡管國家在前幾年大力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但西部地區受各種條件的限制,發展仍較緩慢。三大地帶經濟發展差距不斷擴大。東部地區已形成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能力,外來資本,民間資本充分,產業結構升級迅速,製造業、服務業和外貿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西部經濟增長主要靠基礎建設投資拉動,國有資本仍佔主要地位,外資、民間資本不足,製造業、服務業發展不快,投資效益不高。因此,東西部之間的經濟總量、發展速度、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仍在繼續擴大。以西部的GDP增長速度為1相比較,1998年東西部比為1.43:1,2002年擴大為1.57:1。人均GDP,2002年西部約600美元,東部則為1700美元,東部約為西部的3倍。

『肆』 我國當前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是重視產業發展的數量,不重視質量。但這也是產業發展必然的過程。產能擴張以頂回替進口並答考慮大量出口,一旦國內需求或者特別是國際市場出現問題就會受到重大影響。
二是產業鏈發展不成熟。上下游不配套,資源、能源控制力不夠,國際競爭力弱。
三是產業經理人、產業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四是政策指導不深入,不夠全面。

『伍』 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主要問題如下:

1。體制結構仍然不合理,長期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式增長方式沒有根本改變。

中國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影響發展的體制和制度障礙依然存在,重大改革面臨著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

2、城鄉、區域和經濟社會發展仍然不平衡。

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明顯。東海岸與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差距正在擴大。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科學、教育、文化和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緩慢。

3、農業基礎薄弱、農民收入低、農村發展滯後的狀況沒有改變。

「三農」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

4、通貨膨脹壓力仍然存在

農業生產資料、部分農副產品和部分工業品價格的結構性上漲擾亂了正常的經濟秩序。

5、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住宅、安全生產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很多。

解決方案如下:

1、深化改革進一步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關鍵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更加註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節能環保水平,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促進經濟增長,實現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促進第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

3、解決「三農」問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發展。

4、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5、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







(5)多選題我國產業發展存在著什麼問題擴展閱讀:

就當代經濟而言,發展的含義相當豐富復雜。發展總是與發達、與工業化、與現代化、與增長之間交替使用。 一般來說,經濟發展包括三層含義:

1.經濟量的增長,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產品和勞務的增加,它構成了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

2.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技術結構、產業結構、收入分配結構、消費結構以及人口結構等經濟結構的變化;

3.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效益的提高、經濟穩定程度、衛生健康狀況的改善、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現代化進程。

經濟發展是通過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達到經濟量的增長。

「總部經濟」是指某區域由於特有的資源優勢吸引企業將總部在該區域集群布局,將生產製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較優勢的其它地區,而使企業價值鏈與區域資源實現最優空間耦合,以及由此對該區域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的一種經濟形態。

『陸』 我國經濟發展存在哪些問題

一、體制結構仍不盡合理,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我國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仍然存在,改革攻堅面臨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二、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仍不平衡。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明顯,東部沿海和中西部經濟發展差距拉大,經濟較快發展的同時,科學、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緩慢。
三、農業基礎薄弱,農民收入偏低,農村發展滯後的局面尚未改變。「三農」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
四、通貨膨脹的壓力依然存在。農業生產資料價格、部分農副產品價格和部分工業品價格這種結構性上漲,擾亂了正常經濟秩序。
五、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居民住房、安全生產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較多。

『柒』 我國經濟發展存在什麼問題

其實政府工作報告中有總結: 一、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當前,世界經濟復甦依然艱難曲折,需求動力減弱和成本推動共同作用,我國經濟運行下行壓力加大。 二、結構調整任務十分艱巨 近幾年我國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在當前經濟增速下滑的背景下,暴露出更多的問題,經濟結構調整的 任務依然十分艱巨。一是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突出。 三、農業基礎地位不夠牢固 一是現代農業建設任務艱巨。 二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給的 任務更加艱巨。 三是農民增收的基礎很不牢固。 四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滯後。 四、財政收支矛盾比較突出 一是財政收入增速放緩。 二是政府剛性支出增加。 五、民生領域面臨很多挑戰 教育領域存在一些熱點和難點問題。如義務教育階段擇校現象、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應試教育」傾向、隨遷子女和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高 考改革等問題,對這些問題社會高度關注,群眾反映十分強烈。 六、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較多 一是市場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 二是非公經濟發展的環境有待改善。 三是財稅體 制改革需要加快。 七、政府改革和建設需要加強 我國現行的行政管理體制經過近年來的改革完善,取得了重要進展。但與當前不斷發展變化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適應 的方面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捌』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一、 中國經濟發展的現狀和面臨的挑戰

首先,國際環境依然不容樂觀,大多數發達國家經濟復甦疲弱,還未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這給中國外貿出口帶動很大影響。2014年5月,美國「國債」突破16.7萬億美元「債務上限」;10月,美國政府17年來首次停擺,美國國債存在違約風險,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必然要受影響。一些新興經濟體增速也有所放緩,發達經濟體的失業率仍居高不下,很多國家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所採取的超常規財政刺激政策的負面影響開始顯現,我國的周邊環境還很不穩定,存在諸多威脅。這些因素對中國經濟必將產生許多外部壓力,包括經濟和政治等方面。

其次,內部體制出現障礙。中國能夠快速發展到現在,依靠的主要發展模式是以吸引外資、廉價勞動力以及迎合外部需求的生產導向為基礎的舊有模式。舊模式中的三個要素或稱制度紅利、人口紅利、全球化紅利,把中國帶到第二大經濟體的位置上,但是現在這種模式潛力已基本耗盡。中國人口老齡化非常迅速,人口紅利逐漸喪失,很快將迎來「劉易斯拐點」。2012年中國勞動力數量首次出現了減少,正以歷史最快速度從勞動力過剩向勞動力短缺轉變。經濟增速放緩,現有發展模式的所有弊病都達到了高峰。此外,資源不足、環境污染,嚴峻的生態形式也是個棘手的問題,使得一直支撐經濟增長的體制內部出現了制度性疲勞和障礙。第三,面臨「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脅。根據國際發展的經驗,新興市場國家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後,快速發展中積聚的矛盾集中爆發,自身體制與機制的更新進入臨界,導致經濟增長動力不足,使原本良好的發展勢頭轉變軌跡,就像掉入陷阱一樣,最終出現經濟停滯。很多發展中國家在這一階段,經濟增長回落或長期停滯,陷入所謂「中等收入陷阱」。典型的表現是上個世紀後半期若干拉美國家。2012年我國人均GDP已達6 100多美元,正處於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艱難爬坡階段。

二、 中國經濟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經濟形勢總體良好,但長期的快速發展,積累和遺留的各種問題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 發展方式粗放落後,經濟結構不合理。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建設雖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必須清醒地看到,這種發展是粗放的,缺少內涵、質量和效益,是不可持續的。我國的經濟增長是主要停留在粗放經營方式上,單純追求經濟增長,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傳統發展模式。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環境發展不協調,導致資源嚴重缺乏。據有關方面測算,我國經濟增長中依靠資本和勞動投入增加的貢獻率佔72%,依靠科技進步等促使要素效率提高的貢獻率僅佔28%,而發達國家後者佔50%―70%。具體來看,其一,在經濟效益方面,我國經濟運行並沒有從根本上克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痼疾;其二,在經濟結構方面,產業結構的失調依然存在,農業基礎薄弱,發展缺乏後勁,地區產業結構趨同化,第三產業發展滯後等。


(2) 貧富差距過大。根據聯合國有關組織分析,基尼系數在0.3―0.4之間表示收入差距相對合理。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基尼系數達0.474,遠遠超過0.4的警戒線,是世界上貧富差距較大的國家之一。高低收入群體差距懸殊,使社會財富過多地集中在少數高收入階層手中。同時,城鄉差距、行業差距、地區差距也都在擴大,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這些問題如果不進行調節,就使人們的不公平感增加,會導致社會的不穩定。社會矛盾就突出,這也是上世紀許多國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因素。


(3) 經濟發展面臨下行壓力。中國經濟以9.8%的速度持續增長了30多年,2012首次「破8」,為7.8%,預計2013年約為7.7%,發展速度繼續放緩。過去作為支柱產業的房地產正進行宏觀調控,日趨減緩;內需乏力仍是我國長期經濟發展的頑疾。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步消失、勞動力成本的提高,支撐外貿出口高速增長的國際環境也在改變,使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因素正在消減和逆轉。目前,雖然國內經濟仍保持較快增長,但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突出,繁榮的背後有太多的泡沫。


(4) 區域發展不平衡。長期以來,由於我國改革開放的「梯度發展」政策,優先發展東部沿海地區。在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的政策指導下,經過30多年的發展,迅速拉大了沿海與內地的經濟發展差距。從地區生產總值來看,2011年GDP最高的廣東省為52 674億元,約是西部10省GDP的總和,是最低的西藏(606億元)的87倍,是中部江西(11 584億元)的4.5倍,北部吉林(10 531億元)的5倍。與此同時,中東部地區差距、南北差距、城鄉差距也隨之越來越大,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日益凸顯。區域發展不平衡成為制約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一大障礙。


(5) 市場和資源環境有待改善。市場環境的好壞關乎經濟的發展,也會影響社會穩定。近年來,我國食品、醫療事件頻發,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從三聚氰胺、瘦肉精,到蘇丹紅、地溝油,形形色色的安全問題,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假冒偽劣、社會欺詐現象依然十分突出;社會誠信和社會道德水平依然不高。這些不良的社會現象嚴重污染市場環境,也嚴重影響人們的消費信心,阻礙內需的發展。此外,伴隨著工業化的快速發展,我國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現象嚴重,資源環境問題也日益成為制約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中國高碳的能源結構使中國的發展處境極為不利,如果我國不能在低碳化方面取得積極進展,經濟的增長空間將進一步被壓縮。

閱讀全文

與多選題我國產業發展存在著什麼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