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寧夏蔬菜產業發展現狀

寧夏蔬菜產業發展現狀

發布時間:2021-02-23 06:49:48

⑴ 寧夏13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具體是哪些

寧夏13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具體有:枸杞、清真牛羊肉、奶產業、馬鈴薯、園藝、優質糧食、適水產業、葡萄產業、種業、紅棗、牧草、蘋果、道地中葯材。

1,寧夏枸杞。

中國栽培枸杞已有500多年的歷史,而寧夏枸杞則是枸杞中之上品。寧夏枸杞之所以名甲天下,其一功益於當地適於枸杞生長的土壤和晝夜溫差大的氣候;其二是利用黃河水與含有各種礦物質的清水河苦水混灌。其特定條件決定了寧夏枸杞的與眾不同,寧夏枸杞色艷、粒大、皮薄、肉厚、籽少、甘甜,品質超群,是惟一被載入新中國葯典的枸杞品種,明代傑出醫葯學家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中,將寧夏枸杞列為本經上品,稱"全國入葯杞子,皆寧產也"。枸杞,其果謂「枸杞子」,是寧夏最著名的特產之一,居「五寶」之首。


2,清真牛羊肉。

肉質鮮嫩的「澇河橋」清真牛羊肉,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特產,是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因產品出自該市澇河橋村而得名。而寧夏澇河橋清真肉食品有限公司是我區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現已形成了集牛羊養殖繁育、牛羊定點屠宰、牛羊分割冷鮮肉加工、速凍調理食品、速凍米麵食品加工及功能滋補型牛羊副產品加工、餐飲服務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型企業,也是我區最大的清真牛羊肉屠宰交易市場。


3,奶產業。


寧夏目前奶牛存欄34萬多頭,年產鮮奶90多萬噸,共有23家企業加工奶製品。受問題奶粉事件影響,寧夏主要乳品企業產品大量積壓,企業資金鏈出現困難,一些企業、奶站不能給奶農及時兌付奶款。為了幫助企業、奶農渡過難關,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決定對奶產業提供貸款、補助、貼息等多項財力支持。


4,馬鈴薯。

寧夏馬鈴薯種植面積254.3萬畝,圍繞農業部綠色高產高效創建、自治區種薯繁育體系建設、主食化開發試點等項目支撐,形成了「種薯三級繁育、鮮薯外銷、澱粉加工、主食開發」四業並進,產、加、銷一體化的全產業鏈格局。在項目區集成推廣「優良品種+脫毒種薯+綠色高產高效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控+機收機播+科學貯藏」綜合技術模式。脫毒種薯應用率達到70%以上,地膜覆蓋、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統防統治等綠色高產高效技術到位率達到95%以上,機械化率達到50%以上。

5,園藝。

寧夏園藝產業園擁有現代化的五大展廳:主要花卉、蔬菜、水果、寧夏特色的園藝展示;其中集國際、國內珍貴植物和我區特色產品為一體的休閑植物園是觀光、娛樂、休閑、度假、垂釣、餐飲的好地方;產業園為公眾提供的休閑餐飲區更是觀光、休閑、度假、垂釣、餐飲的主要場所。

6,優質糧食。

寧夏在春耕生產中,從調活結構、調高質量、調優品質入手,全面加大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力度,著力推進全區優質糧食生產。將進一步加大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繼續恢復優質小麥面積,充分發揮寧春4號、寧春50號等優質強筋春小麥品質優勢,預計面積將達到190萬畝。


提升水稻品質,加大寧粳43號為主的優質水稻品種推廣,預計面積將穩定在110萬畝;優化玉米結構,進一步適度調減籽粒玉米面積,擴大糧飼兼用、青貯、鮮食、制種玉米種植,預計面積將430萬畝;穩定馬鈴薯面積,加快馬鈴薯種薯繁育、主食化專用品種推廣和主食產品開發試點,預計面積240萬畝。



7,適水產業。


寧夏適水產業以「一優三高」為引領,以「增效、擴量、生態」為核心,以確保水產品安全有效供給和從漁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為首要任務,利用和挖掘宜漁資源優勢,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強化科技支撐,轉變發展方式,全區漁業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健康的發展態勢。一是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到現在,適水產業面積達到81.8萬畝,水產品產量14萬噸以上,人均水產品佔有量達到22.2公斤,寧夏漁業在西北地區重要漁業生產基地地位進一步鞏固。


8,葡萄產業。


比起國外歷史悠久的酒庄,寧夏葡萄酒產業雖然只有30多年發展歷程,但近五年來,先後有40多家酒庄的300餘款葡萄酒在國內外各類大賽中獲得獎項,成為寧夏獨具特色的「紫色名片」。、



美國《紐約時報》評選的全球2013年「必去」的46個最佳旅遊地,寧夏與巴黎等世界著名旅遊景區一起名列其中,入選理由是「在寧夏可以釀造出中國最好的葡萄酒」。世界葡萄酒大師傑西斯.羅賓遜在品鑒了寧夏產區的葡萄酒後說:「毋庸置疑,中國葡萄酒的未來在寧夏」。寧夏產區已成為國際葡萄酒界關注的熱點地區,得到了國際葡萄酒界的普遍認可。


9,種業。



寧夏專門成立農作物種業聯盟,科研、生產、經營單位組團發展,有利於加速寧夏種業科研成果轉化步伐,有利於杜絕市場上非法生產、銷售寧春系列小麥品種的行為,進一步提高寧夏種子質量、擴大寧夏春小麥種子市場佔有率,提升種業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寧夏種子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10,紅棗。


寧夏大紅棗鮮果玲瓏剔透,紅艷欲滴,乾果紅潤,且味美甘甜,是讓人一品難忘的天然果品,是家庭休閑 、饋贈親友之佳品。而寧夏靈武素有「水果之鄉」之稱,種植果樹已達1500多年歷史。從唐朝開始,靈武長紅棗就被列為皇室貢品,被譽為「果中珍品」。


11,牧草。



夏全區人工牧草種植面積已從2003年的100萬畝增加到850萬畝,其中1年生和重茬種植265萬畝,多年生牧草585萬畝。封山禁牧12年中,寧夏將草畜產業作為重點產業之一,加強優質高產苜蓿種植和多年生人工草地復壯更新,不斷加速實現優質牧草種植提質增效,同時配合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實施,促進了農民增收。



12,蘋果。



寧夏蘋果產區屬中溫帶乾旱氣候區,海拔平均1150米,年均氣溫9℃,天高氣爽,日照充足,紫外光較多,晝夜溫差大,利於蘋果乾物質積累。寧夏蘋果酸甜適口,優質高產,元帥系、金冠蘋果在全國鑒評中多次名列前茅。

13,道地中葯材。


寧夏科研人員從國內外引進的81個優良道地中葯材新品種中,篩選出蒙黃芪、黃芩等12個適宜區內中葯材人工種植的新品種,並得到國家科技部成果轉化資金支持。2002年,國家科技部將《寧夏道地中葯材資源保護及可持續發展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列入西部專項支持重點。自治區「8613農業科技工程」將道地中葯材開發與技術研究列入產業化關鍵技術攻關項目。

⑵ 寧夏的經濟概況

2013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實現生產總值2565.0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2.98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1264.96億元,增長12.5%;第三產業增加值1077.12億元,增長7.5%。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區人均生產總值39420元,增長8.6%。
三次產業增加值構成由2012年的8.5:49.5:42.0調整為2013年的8.7:49.3:42.0。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由2012年的4.5%、61.8%和33.7%轉變為2013年的3.8%、66.6%和29.6%。
2014年,寧夏地區生產總值2750億元,增長8%;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39.8億元,增長10.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201億元,增長19.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3.2億元,增長10.3%。城鎮居民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23285元和8410元。城鎮登記失業率4.02%。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9%。 寧夏2013年全年完成農業總產值430.00億元,比上年增長4.7%。其中,種植業產值269.00億元,增長4.3%;林業產值9.84億元,增長0.7%;畜牧業產值120.01億元,增長3.8%;漁業產值13.22億元,增長17.5%;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7.93億元,增長9.6%。
2013年糧食播種面積1202.40萬畝,比上年減少3.2%;糧食總產量373.40萬噸,減少0.4%,實現連續十年豐收。油料播種面積125.79萬畝,減少5.1%。蔬菜播種面積173.04萬畝,增長3.4%。
2013年末全區育苗面積52.70萬畝,比上年增長24.1%。
2013年末全區農業機械總動力801.98萬千瓦,機耕、機播和機收面積分別達到1338.66萬畝、1068.05萬畝和805.65萬畝。 50年來,寧夏的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初步形成了以煤炭、電力、石化、機械、冶金、建材、醫葯等為主體,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體系。能源工業已具備一定基礎。有大中型煤礦4座,年生產能力1800萬噸,寧夏人均擁有煤炭產量2.6噸,居中國第3位。有大中型發電廠5座,裝機容量223萬千瓦,人均佔有發電量居中國第2位。
電解鋁、鐵合金、碳素製品、碳化硅、電石、金屬鎂、水泥等產品的生產已初具規模。青銅峽鋁廠年產電解鋁10.6萬噸。寧夏有色金屬冶煉廠生產的鉭、鈮、鈹製品居中國第一,世界第三,是中國的高科技產品。
2013年寧夏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944.50億元,比上年增長12.0%。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907.22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輕工業增加值118.80億元,增長15.2%;重工業增加值788.43億元,增長12.1%。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長10.2%,集體企業增長21.1%,股份制企業增長12.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4.3%,國有控股企業增長5.2%,私營企業增長21.6%。非公有制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59.9億元,比上年增長16.3%。
14個工業部門中除煙草外,其他都保持增長態勢。其中,冶金工業增長51.3%,紡織工業增長24.1%,建材工業增長19.3%,醫葯工業增長14.5%,石油石化工業增長14.3%,五大部門工業共實現工業增加值288.5億元。六大高耗能行業實現增加值503.0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在統計的147種工業產品中,有83種保持增長,佔比為56.5%。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7.7%。
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374.49億元,比上年增長12.6%;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139.11億元,比上年增長29.5%。
2013年具有資質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556家,全年完成建築業總產值564.66億元,比上年增長20.9%。按建築業總產值計算的勞動生產率23.74萬元/人,同比減少1.37萬元/人。建築業企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665.94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4.9%;房屋竣工面積1927.79萬平方米,增長26.2%。 2013年寧夏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0.51億元,比上年增長12.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9%。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60.49億元,增長12.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0.02億元,增長12.0%。按消費形態統計,商品零售額521.51億元,增長12.8%;餐飲收入額89.00億元,增長10.2%。
寧夏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零售額增長11.0%,日用品類增長9.9%,中西葯品類增長31.5%,電子出版物及音像製品類增長33.0%,金銀珠寶類增長33.2%,化妝品類增長17.5%,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54.7%,汽車類增長5.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5.8%。
2013年寧夏全區一般貿易出口額24.97億美元,增長53.7%,加工貿易實現出口額697萬美元,下降56.9%。機電產品出口6.07億美元,增長1.4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4.18億美元,下降1.2%。羊絨衫出口增長39.4%,鉭鈮鈹及製品出口下降9.6%,機床及鑄件出口增長8.7%,羊絨紗線出口增長78.9%。

⑶ 我國蔬菜生產的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菜籃子工程的實施,蔬菜生產在新品種選育、育種技術、設施栽培技術、無公害生產新技術、應用現代生物技術對蔬菜品種改良及其產業化方面都得到迅猛發展,並取得了長足進步。截止l999年底,我國蔬菜人均佔有量已達到31lkg。另一方面,蔬菜生產面臨的生態問題,如三廢污染化肥污染、農葯污染和有機肥污染等而導致蔬菜質量下降,安全性受到威脅等,給綠色蔬菜的生產帶來良好的市場空間。綠色蔬菜,是綠色食品中的一種,是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蔬菜的統稱。2001年4月,一項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為核心的「無公害食品行動在全國范圍內實施,以「菜籃子」為突破口,對農產品實行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質量控制。自此,綠色蔬菜革命已在我國悄然興起,正在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將會造福於整個社會。一、我國綠色蔬菜生產現狀蔬菜是綠色食品產品中發展速度較快,整體水平較高的一類產品。從1990~1998年,我國共有95家企業的144個蔬菜產品注冊綠色食品標志,佔全國綠色食品產品總量的14.2%,綠色食品蔬菜實物產量達328.8億kg,種植面積l9萬hm2。但從總體上,綠色蔬菜的種植面積僅佔全國蔬菜種植面積的1%,年綠色蔬菜產量僅占壘國蔬菜總產量的1%,且地區發展極不平衡。北京、山東開發的綠色蔬菜產品量分別佔全國總量的27.8%和25.7%,而在四川、甘肅、新疆、海南、寧夏等省(區)還沒有開發。在我國蔬菜總量呈結構性、區域性和季節性明顯過剩的情況下,發展綠色食品蔬菜潛力巨大。蔬菜產品是較為特殊的商品,多以鮮食為主,許多產品無包裝而直接進行零售,消費者難以區分哪一種是綠色蔬菜。並且有些綠色食品蔬菜企業不能完全按照綠色食晶生產技術規程操作。在病蟲害防治方面,仍然是「重治輕防」,農葯和亞硝酸鹽殘留量超標仍是我國蔬菜產品的瓶頸。二、發展綠色蔬菜的前景我國是蔬菜生產和消費的第一大國,發展綠色蔬菜有著巨大的國際市場和潛在的國內市場。一方面,隨著農業生態環境的惡化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於綠色蔬菜的呼聲越來越高,在目前許多地區蔬菜總產量新趨飽和的形勢下,以質取勝無疑是蔬菜業再上新台階的出路。我國已具有發展綠色蔬菜的很多有利條件,在我國適度規模地發展綠色農業、開發綠色蔬菜產品是切實可行的。另一方面,發達國家存在著蔬菜產品需求量增加與弱化蔬菜生產之間的矛盾,發展綠色蔬菜,增加蔬菜出口,為使我國進一步成為蔬菜貿易強國提供了機會,也為我國蔬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綠色蔬菜生產主要技術對策(一)合理布局,選擇無污染的生意環境潔凈的生態環境和安全無污染的生產過程是生產綠色蔬菜的基本保證。綠色蔬菜生產基地建設應該統籌規劃合理布局,要選擇大氣環境、水體 土壤中的有害物質達國家標準的地區、遠離工礦區、在遠離城鎮的鄉村建立新的蔬菜生產基地城鎮近郊以設施栽培 無土栽培 高度集約化經營種植為主一在遠郊新建蔬菜基地以種植耐貯運的大路菜為主,形成一個以城市為中心,遠近郊相結台,多層次、多類型、合理布局的蔬菜生產模式,加強城市附近菜田的基本建設,灌溉水要清潔,排灌分家,減少「三廢」污染。(二)加強對優質、豐產、挽逆性好品種的選育。各地應該因地翎宜,加強對優質、豐產、抗逆性好品種的選育。根據當地氣候條件耕作制度、栽培制度,研究與之配套的綠色栽培和管理措施,做到良種和良法一一起推廣。(三)科學施肥在綠色蔬菜生產過程中,通過深耕曬地熟化土壤、輪作換茬、間作套種、養地用地相結合等多種方式,協調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平衡,不斷提高土壤肥力。控制化學肥料用量,通過增施優質的有機肥料,提高土壤中多種養分的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滿足蔬菜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條件。由於鉀對改善蔬菜品質,減少硝酸鹽積累有明顯效果,因此應增施鉀肥。冬季日照弱,應不施或少施氮肥。高肥菜地富含腐殖質,應以有機肥作基肥,生物菌肥作追肥。菠菜、油菜等葉菜類蔬菜對硝酸鹽極敏感,分期施用氮肥可降低硝酸鹽累積,要重視「攻頭控尾」、「重基肥輕追肥,基肥比例為50%~70%時,有利於後期控制蔬菜硝酸鹽積累和提高蔬菜的品質。施有機肥料是一項有效降低蔬菜硝酸鹽累積的農業措施,有機質能促進土壤反硝化過程,從而有效地降低土壤中硝態氮的吸收。此外,有機肥料中含有多種酶類和生長促進物質,對蔬菜生長有促進作用。有機肥使用時,最好經高溫腐熟,並逐步實現標准化和規范化。特別提倡施用經沼氣池轉化後的有機肥。(四)設施栽培設施栽培是在相對可控制條件下進行蔬菜生產的一種方式,可以實現規模化、集約化以至工廠化生產,因此綠色蔬菜應成為設施農業的主導產品可採用的技術方法有選育專用的抗病蟲和抗除草劑品種,根據蔬菜種類及季節的不同加蓋不同類型的無紡布、遮陽網,採用輪作、間作、嫁接換根、光照抑制、秸稈和CO2,施肥、昆蟲授粉等栽培管理技術,利用防蟲網隔離、天敵、性誘、色板誘殺、紫外線和臭氧水殺菌、弱毒性病毒防治病毒病等綜台防治病蟲,創造有利於蔬菜作物生長而不利於病蟲發生發展的生態環境,真正實現高投入、高產出、高收益。(五)病蟲害的綜合治理蔬菜種類多,生產周期短,生態系統不穩定,導致病蟲害種類多,發生演替規律復雜,防治難度高,目前,尚無一種防治措施和技術是絕對安全、有效的。病蟲害是蔬菜生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納入作物管理的系統范疇,充分利用自然資源達到預防和控制有害生物的目的,走綜台治理的道路。即要協調運用農業的、生物的、物理的防治技術,必要時科學台理地運用化學防治手段,經濟、安全、有效地將病蟲害控制在經濟允許水平之下,以獲得最佳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⑷ 寧夏13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具體是哪些

寧夏13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具體有:枸杞、清真牛羊肉、奶產業、馬鈴薯、園藝、優質糧食、適水產業、葡萄產業、種業、紅棗、牧草、蘋果、道地中葯材。
展特色優勢產業,是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手段,也是發揮比較優勢、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客觀要求。近年來,寧夏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迅速,特色優勢產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已達到80%以上,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
意義:
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是統籌城鄉發展、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重大戰略舉措,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調整農業經濟結構,建設寧夏特色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
存在問題:
一是產業規模總體偏小,規模化、標准化程度不高,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二是農產品加工轉化能力低,缺乏強勢龍頭企業的帶動,大部分農產品加工企業只能進行簡單的初加工,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的產業鏈短,產品加工深度不夠,產品研發能力
低,新開發產品少,加工轉化和增值不高。
三是市場培育不夠,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不健全,大流通的格局尚未形成;品牌培育滯後,農產品品牌不少,缺少能帶動整個產業發展、在國內外市場叫得響的馳名品牌,靠
品牌開拓市場的力度不夠。
四是農業科技創新水平低,除個別國家及自治區級龍頭企業設有研發機構外,絕大多數企業技術裝備水平低,科技支撐能力不強。
五是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偏低,多數龍頭企業與農戶尚未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體和穩定的帶動關系。
六是農業投融資渠道單一,信貸資金嚴重不足,產業發展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
措施:一是深化產業發展認識。二是做大產業發展基地。三是做強產業化龍頭企業。四是做活農產品市場。五是增強產業科技水平。六是加強產業組織體系。七是創新產業發展環境。

⑸ 蔬菜生產現狀

從表7-5可以看出,2000~2005年鄱陽湖地區蔬菜平均播種面積最大的是南昌縣,其次是專豐城市、屬樂平市,再次是鄱陽縣、高安市、都昌縣、樟樹市。

蔬菜的生產關繫到人民群眾的菜籃子,尤其是城市郊區應該大力發展蔬菜種植業,在滿足人們需要的同時也是農民增收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雖然湖區蔬菜生產在整個江西省中不具有比較優勢,但是區域內的南昌縣、樂平市、樟樹市、高安市等這些城市郊區或經濟相對比較發達的地區蔬菜的種植從播種面積上看具有明顯的優勢。

⑹ 中國蔬菜產業發展面臨哪五大新問題

國務院參事室特邀研究員、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尹成傑表示,發展現代蔬菜產業是建設現代農業、推進農業農村兩個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蔬菜產業發展面臨著生態環境資源市場的制約。

他說,提高中國蔬菜產業的發展水平,必須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進蔬菜產業的綠色發展;深入推進蔬菜種植的結構和布局的調整優化,大力發展「菜籃子」工程,發揮比較優勢,加快轉型升級;大力培育蔬菜生產的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大力加快蔬菜產業的科技進步,不斷提高現代化水平;加快促進蔬菜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

公開信息顯示,2017年中國蔬菜的總產量超過了8億噸,種植面積達到3.3億畝,單產達到3280斤,人均佔有量達到1140斤。中國是世界上蔬菜生產的大國,蔬菜總產量占據世界的第一位。

來源:中國新聞網

⑺ 寧夏自治區近年來的發展情況

我覺得還不錯。並不像外界所想的那麼貧窮落後,省會城市銀川比別的地方都版發展的更好。但是權經濟產業應該比較少,工業類的企業也不是很多。但是環境不錯。被稱為塞上江南,當然南部山區還是有點比較乾旱的。
我愛寧夏。。。。

閱讀全文

與寧夏蔬菜產業發展現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