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單項技術與發展產業的關系

單項技術與發展產業的關系

發布時間:2021-02-23 06:58:20

『壹』 科學技術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這個題目太大....簡單列幾點吧:
1.改變了生產函數。(索洛餘量發生改變)
2.科學技術具有外溢效應。
3.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力資本積累有促進作用。
4.使產業結構發生變化(新技術導致新的部門興起)。
5.於4相關的,改變就業結構,在短期影響失業率。
6.改變貿易結構。
7.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是會出現新的消費熱點。

『貳』 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的關系

高新技術產業與傳統產業的關系:

傳統產業可以孵化出高新技術產業

一、什麼是高新技術產業,什麼是傳統產業

1、高新技術產業通常是指那些以高新技術為基礎,從事一種或多種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和技術服務的企業集合,這種產業所擁有的關鍵技術往往開發難度很大,但一旦開發成功,卻具有高於一般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高新技術產業范圍的界定,是研究高新技術產業各種問題包括政策問題的基礎。然而,由於高新技術產業依託於高新技術,而人們對高新技術的認識往往還不能達成一致,這使得目前業界對於高新技術產業的界定也存在不同的看法。
美國商務部提出的判定高新技術產業的主要指標有兩個:一是研發與開發強度,即研究與開發費用在銷售收入中所佔比重;二是研發人員(包括科學家、工程師、技術工人)占總員工數的比重。此外,產品的主導技術必須屬於所確定的高技術領域,而且必須包括高技術領域中處於技術前沿的工藝或技術突破。根據這一標准,高新技術產業主要包括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三大領域。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出於國際比較的需要,也用研究與開發的強度定義及劃分高新技術產業,並於1994年選用R&D總費用(直接R&D費用加上間接R&D費用)占總產值比重、直接R&D經費占產值比重和直接R&D占增加值比重3個指標重新提出了高新技術產業的4分類法:即將航空航天製造業、計算機與辦公設備製造業、電子與通訊設備製造業、醫葯品製造業等確定為高新技術產業。這一分法為世界大多數國家所接受。
此外,加拿大認為高新技術產業的認定取決於由研發經費和勞動力技術素質反映的技術水平的高低。而法國則認為只有當一種新產品使用標准生產線生產,具有高素質的勞動隊伍,擁有一定的市場且已形成新分支產業時,才能稱其為高新技術產業。澳大利亞則將新工藝的應用和新產品的製造作為判定的顯著標志。
中國目前還沒有關於高新技術產業的明確定義和界定標准,通常是按照產業的技術密集度和復雜程度來作為衡量標準的。根據2002年7月國家統計局印發的《高技術產業統計分類目錄的通知》,中國高技術產業的統計范圍包括航天航空器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醫葯製造業和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等行業。
什麼是高新技術?高新技術認定的法定條件及范圍如何?
1991年,原國家科技部規定科技管理部門在下列范圍內確定為高新科技:
(1)微電子和電子信息技術。
(2)空間科學和航空航天技術。
(3)光電子和光機電一體化技術。
(4)生命科學和生物工程技術。
(5)材料科學和新材料技術。
(6)能源科學和新能源技術。
(7)生態科學和環境保護技術。
(8)地球科學和海洋工程技術。
(9)基本物質科學和輻射技術。
(10)醫葯科學和生物醫學工程技術。
(11)其他在傳統產業基礎上應用的新工藝新技術。
高新技術企業是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經濟實體。高新技術范圍的確定將根據國內外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而進行補充和修訂,由國家科技部頒布。

如何界定高新技術企業(以深圳市為例)?

第一條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市高新技術產業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根據有關政策法規,參照國家科技部和廣東省科技廳有關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和管理辦法,結合深圳的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在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的各類企業或企業化管理的研究開發機構。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的「深圳市高新技術企業」為專用名稱,高新技術產品系指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根據國家科技部等部門公布的《中國高新技術產品目錄》結合深圳實際公布的《深圳市高新技術產品目錄》中所列產品。

第四條深圳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准:

(一)申請企業所研發和生產的產品屬於《深圳市高新技術產品目錄》的范圍;

(二)主要從事高新技術產品研究、開發、生產的申請企業其高新技術產品年銷售收入應大於500萬元,其自產的高新技術產品銷售收入占企業當年銷售總收入的50%以上;

(三)從事高新技術產品研究開發的企業必須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或預期的自主知識產權;主要從事高新技術產品生產的企業必須具有明晰的知識產權關系;

(四)從事高新技術產品研究開發的企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占職工總數的30%以上,其中從事高新技術產品研究、開發的科技人員應占職工總數的10%以上,並有專門的研究開發機構;或主要從事高新技術產品生產的企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占職工總數的10%以上,其中從事高新技術產品研究、開發的科技人員占職工總數的3%以上,並有專門的研究開發機構;

(五)年人均總產值或預期年人均總產值達15萬元以上;

(六)銷售利稅率或預期的銷售利稅率高於同行業平均水平;

(七)從事高新技術產品研究開發的企業年研究開發經費支出占年銷售收入的8%以上;或主要從事高新技術產品生產的企業年研究開發經費支出占年銷售收入的3%以上;

(八)具有現代化管理的組織、措施和方法;

(九)從事重大高新技術產品研究開發生產的申請單位雖未達到上述標准,但其產品對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確有重大貢獻的經認定程序亦可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

(十)主要從事軟體開發、生產的已經深圳市認定的軟體企業其年銷售收入應大於500萬元,其中登記注冊的自產軟體產品銷售收入占企業當年銷售總收入的50%以上的,可以直接申請轉為高新技術企業。

(http://..com/question/7189504.html)

2、傳統產業就是十八世紀蒸汽機產業革命、十九世紀電氣化產業革命、二十世紀全世界進入原子能及電腦信息網路化革命後建立起來的、門類齊全的工礦產業及項目。
比如:紡織業;采礦業 ( 煤、瑩石、金、銀、銅、鐵、錫、鋁、鉛、鎳、汞、鉑、等 );冶金業 ( 煉鋼、鐵、鎳;錫、鉛、銅、鋁、銀、金、汞、鉀、鈉、鈣、鎂、鋅等 ); 機器製造業 ( 發電機、電動機、變壓器、互感器、摩托車、汽車、火車、拖拉機、飛機、造船、 );化工業 ( 煉焦、制苯、二甲苯、煤焦油、柴油、汽油:制鹽酸 HCI 、硝酸 HN03 、硫酸 H : S04 、苛性鹼 NaOH 、食用鹼 Na2C03 、小蘇打 NaHC03 等 ) ;塑料業 ( 制聚氯乙烯、聚苯烯、聚芬碸、 ABS 、聚碳酸酯工程塑料,制氫 H 、氧 O 、氮 N 、氦等以及制葯業,阿斯匹靈、胃舒平、中西成葯 ) 等。二十世紀發展起來的半導體 ( 晶體管 ) 集成電路製成的模擬電視,我們統稱傳統產業。
傳統產業、產品的特點都是「傻、大、黑、粗」。包括最時髦的產品電腦也是如此。比如一九四六年第一台出世電子管組成的電腦就有 30 噸重;幾層樓高,而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生產的 DIS-130 電腦及配套產品也有數百公斤,體積相當幾個冰箱,八十年代末製造同樣的電腦,可縮制在一個指甲殼大的矽片內,而且運算速度遠比它快的多。進入 21 世紀高新技術發展時期,同樣的電腦可緊縮到一個大 ( 小 ) 米粒中。
據可靠情報:不久,美國國家圖書館的全部書籍,資料都能存儲到一個小火柴盒大的納米材料做的電腦晶元中。

就是說、高新技術產業是繼十八、十九、二十世紀產業革命基礎上,發展孵化出來的,沒有昨天的傳統產業基礎,就不可能出現今天或未來的高新科學技術與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的出現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目前有重大突破的有 C 一 60 納米技術產業,特別是納米產業中的量子結構、量子器件及具集成技術的基礎研究更是一個國家搶占納米科技的制高點,是全球競爭中贏得世人矚目的一席之地及突破點。現在世界各國政要及科學家都看到了這一點,具有高新科學技術領先的美國人,認為納米科技會成為 21 世紀經濟發展的發動機。各國都投入大量人力 ( 才 ) 、物力、財力進行納米技術產業的開發已形成全球范圍內 C-60 納米熱。其速度之快。 來勢之猛。 碩果之多已令世人瞠目結舌、始料未及。可以說 C-60 納米技術與產業是人類,創造巨額財富的源泉。

二、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待傳統產業轉化到高新技術產業的重大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如何把十八、十九二十世紀產業發展起來的傳統產業:采礦業、冶金業、機器製造業、化工業以及核原子、電腦信息網路化產業,以及由上述門類齊全產業支撐、控制、生產的拖拉機、汽車、火車、飛機、輪船等,以及通訊、衛星、宇航產業中的傳統產業生產的原材料,包括燃料,如何轉化到高新技術產業中去已刻不容緩,各個國家誰不認識這個問題,誰將失去今天寶貴的時機 ( 光 ) ,那麼就意味著落後,意味著被掌握高技術 ( 高生產力 ) 的人和集團的剝削或被動挨打。
為了不重蹈過去歷史的復轍老路,把傳統產業轉化到高新技術產業上去,我們先引證由開采鋁土礦到製造汽車、火車、飛機、衛星、宇宙飛船的工藝框圖,說明把傳統產業轉化到高新技術產業的根本途徑。

下邊介紹一個典型的傳統產業開發的工藝流程

第一、傳統產業開發的工藝流程

1 、開采鋁礬土礦一動用電腦或人工控制的電鏟、採掘機械,汽車、火車把採掘出來的鋁土礦,運到工廠中燒結。

2 、燒結、把生鋁土礦石燒成熟鋁土礦原料。一其方法是,把含 30 — 60 %氧化鋁 Al 2 O ,的鋁礬土粉末,加上生石灰 CaO ,加碳酸納 Na 2 CO 3 ,加焦炭 (C) 按化學方程式計算配料、混合留有餘地,進行中、細碎,過 100 目 -120 目篩。再用球形機或制磚機壓製成球型和磚形放入豎式或卧式窯內,也可放在旋轉窯中進行燒結。

3 、變成氫氧化鋁 A1(OH) 3 一把燒結後的熟鋁土礦粉,放到盛水的大罐或池中水溶 (80-100 ℃ ) ;過濾。得偏鋁酸納 NaAl0 2 水.溶液濃縮;加酸 (HC1 H 2 SO 4 ) 或通入 CO 2 生成氫氧化鋁 Al(OH) 3 半成品,加熱, (2000 0 C) 氫氧化鋁變成氧化鋁 Al 2 O 3 。

4 、電解一把氧化鋁 A12O3 加冰晶石等化工原料電解成鋁液 ( 用 18000 度電/ n 屯 ) ,而 後將鋁液冷鑄成鋁錠。

5 、壓製成各種鋁型材—用矽片制的電腦控制機械流水線,把鋁錠壓製成的各種型材 ( 包括鋁合金的 ) ,用於製造汽車、火車、拖拉機、飛機、衛星、飛船、電器等,以上這是傳統產業及產品生產工藝過程,並有一定的經濟效益。

以上這就是一個典型傳統產業開發過程,如它涉及勘探、采礦、化工,機械等製造業,對國民經濟發展起很大的作用,但目前遠遠滿足不了( 全國近十三億人口 ) 全面建設高水平小康生活及生產口益增長的需要,必下大力氣把傳統產業轉到高新技術產業中去,提高生產效率。怎樣轉化呢 ? 答案是:在傳統產業上制氧化鋁 Al 2 O 3 ,中途另闢蹊徑,製成紅、藍寶石近 200 種及紅、藍寶石激光器,用激光加熱石墨高純碳物質,在甲笨 (C 6 H 5 CH 3 ) 中變成當今世界高新 C-60 納米技術材料,這里關鍵是製造出大批的紅、藍寶石激光器。即加熱用的器具。下面請看第二、三個高新技術開發的 C-60 納米碳管及生物技術工藝流程。

第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的工藝流程

1 、開采鋁礬土礦

2 、燒結生鋁土礦為熟鋁土礦粉

3 、變成氫氧化鋁 Al ( OH ) 3 。加熱氫氧化鋁 AL(OH) 3 為氧化鋁。

從上述工藝流程中,可以看出傳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關系是:高新技術產業是傳統產業孵化和發展起來的。傳統產業是高新技術產業了展的基礎,沒有傳統產業就沒有高新技術產業。他們之間是互為滲透、互為交叉、互為制約、互為促進的,也是相輔相成的。把傳統產業轉化到高新技術產業上去,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只有高新科技產業的飛速發展,才能促進傳統產業做大做強。

參考:http://www.chinaexpertsweb.net/yxlw01/yyxlw98.htm

『叄』 如何理解科學技術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

一、對生產方式產生了深刻影響。
1、改變了社會生產力的構成要素。科技發展使生產過程自動化程度提高,使勞動者的智能迅速提高,大大地改變了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比例,使勞動力結構向著智能化趨勢發展。
2、改變了人們的勞動形式。微電子技術的出現和廣泛應用,智能機器代替了人的部分腦力勞動,使人們的勞動方式正在經歷著由機械自動化走向智能自動化、由局部自動化走向大系統管理和控制自動化的根本性變革。
3、改變了社會經濟結構,特別是導致產業結構發生變革。新的技術革命在推動傳統產業現代化的同時,使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日益提高。產業結構的變化又導致就業結構的變化。
二、對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現代科技革命把我們帶入了信息時代。
伴隨科技迅速發展而來的是「知識爆炸」,要求人們不斷更新和充實知識,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學習已日益成為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現代信息技術為我們提供了處理、儲存和傳遞信息的手段,給學習、工作帶來極大便利。現代化的交通、通訊等手段,為人們的交往提供了方便。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人們自由支配的閑暇時間增多,為人們全面自由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機會,使人們能更多地從事科學、藝術、文化、教育等事業的創造性活動。
三、促進了思維方式的變革。引起思維變化的最切近的基礎是實踐。
科技革命首先通過改變社會環境來促使思維方式的發展,如擴大了人們的交往,開闊了人們的視野。現代科技革命對人的思維方式產生了更重要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新的科學理論和技術手段通過影響思維主體、思維客體和思維工具,引起了思維方式的變革。在現代科技革命條件下,人們具有了新的知識理論結構和社會組織結構,能夠運用新的理論工具和現代化技術手段,去研究一系列新現象、新領域、新課題。
總之,科學技術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若能在科學技術上不斷進取,就可能實現社會經濟的跨越式發展。事實表明,我國制定並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鼓勵自主創新,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促進科技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蓬勃發展,是正確的戰略決策。

『肆』 如何理解科學技術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

科技技術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 任何時候談論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關的問題,歸根結底都是圍繞幾個核心的問題來展開:
① 如何提高社會的勞動生產率?
② 如何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③ 如何讓社會的各個方面得到全面協調地發展?
在具體談論科技革命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互動關系之前,先說一下經濟、社會發展與人的關系,把人的問題解決好了也就可以真正把科技革命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互動關系講清楚了。
經濟的良好發展即是意味著社會可以為所有人提供更為充足的物質財富。當然了,在這里有兩個很關鍵的含義,一是整個社會有非常充足的物質財富,二是這個充足物質財富的分配問題。整個社會財富的增加可以說明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非常的良好,在這個基礎上再來保證這些財富的合理分配,盡量讓社會的每一個人都從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那麼這個社會必然可以穩定地持續發展下去。那麼什麼才叫做經濟的良好發展呢?
我是這么簡單地理解經濟的良好發展:生產者有能力生產出這個社會所需要的所有產品,所有的消費者都有錢買他們需要的生活必需品(不是奢侈品),隨著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生產者有能力適應這種變化來保證產品的正常提供。
那麼怎樣才能為社會提供充足的物質財富呢?
勞動生產率①,指勞動者在一定時期內創造的勞動成果與其相適應的勞動消耗量的比值。從這個關於勞動生產率的標準定義可以看出,提供勞動生產率就是在勞動消耗量不變(即生產投入不變)的情況下, 創造出更多的勞動成果。比如原來一個食品工人,原來工作一個小時可以包裝出100袋麵包,現在工廠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工人經過訓練並熟悉機器後,每個小時可以包裝出500袋麵包,這顯然為社會創造出更多的勞動成果了,能夠滿足更多的人的需要了,社會肯定就更和諧了。當然了,包裝麵包並不是產品生產的第一個環節,為了保證社會整個生產鏈的高效率,那麼就必須從最初級的環節開始,所有的部門都要提高勞動生產率,比如:小麥的種植、收割、運輸、初級加工……知道麵包出廠,所有的環節都提高勞動生產率,那麼社會的物質產品就可以極大地豐富。在這個時候,不但可以保證本國人民的生活,剩餘產品還可以出口創匯,人民和國家的財富都得到極大的增長,即是說經濟得到了良好的發展。
人在物質生活到保證的情況下,肯定會積極地向社會的其他領域進行深入探索,很簡單的例子就是對生產部門進行管理,繼續用前邊提到的提供勞動生產率問題,要提供麵包生產的勞動生產率,除了要提高包裝機器的生產速率外,還要提高包裝工人的個人素質,包裝工人的素質如果進一步展開的話就涉及到他的原始技能和後期培訓問題了,那麼就可以慢慢提出關於國民教育問題了。因為國民的受教育程度肯定是體現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發展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
下面進一步講教育:
上面提到的關於國民教育就可以牽扯有很多內容,當然了,麵包包裝工人肯定就是受教育的其中一個個體,對他進行培訓和教育可以提高麵包的生產率。整個國民教育肯定就會涉及其他更多的方面,比如:大學里關於機械方面的教育,學校不斷培養出機械方面的人才,也許某天某個學生在學校實驗室里,或者學生畢業後的某天在機械研究所里,對麵包包裝機器進行了全面的改造,在包裝機器改造過後,同樣再由剛剛提到的那位麵包工人才操作,現在他每個小時可以包裝出2000袋麵包了。在這個問題說完時,其實我也只是對麵包包裝過程稍微講得詳細點,還有很多的環節和很多的方面需要同步改進。比如說:管理環節,如果麵包生產過程中只有包裝環節的效率很高,而其他環節效率很低,那麼必然導致整體的低效率,所以在每個環節都搞效率的同時,還要把這些環節理順,把所有部門都串起來,真正發揮出整體的優勢,整體大於簡單的部分之和就是這個道理了。這就是簡單的社會進步了!
當然了,整個社會的情況肯定比單個工廠的情況要復雜多了。整個社會涉及到各個行業及整個產業鏈,從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到第三產業(可以簡單理解為服務產業),以及現在的信息科技革命,各個環節的聯系都是層層相扣的呢,基礎產業(農業、建築業、工業)的發展為現代科技提供強大的支撐。比如說:現在的計算機軟體技術,現在的操作系統越來越復雜,當然了,它的功能越來越強大,但操作系統始終是一個軟體,如果沒有硬體系統的支撐是不可能達到現在的發展程度的,比如硬碟的容量問題,磁軌問題,這些都是非常精密的硬體技術問題,都是要靠基礎製造業、儀器製造業的發展來提供支撐的。
信息科技革命的發展可以怎樣促進其它行業的發展呢?
現在的社會可以說是也個資源共享的地球村落,基礎產業的發展為技術革命提供了保障,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會反過來極大促進其它產業的發展。比如:計算機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們可以利用計算機做各種復雜的模擬研究工作,極大地提高其它行業的研發速度,比如植物育種,動物繁殖,氣候模擬,等等……
所有的行業到最後都是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呢,這樣地良性發展必然帶動社會經濟地高速發展,當然了,社會的發展並不只是經濟發展問題,還涉及到其他方面。比如:府在促進社會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就好像中國現在提得很多的轉變政府問題,由一個管理型的政府向一個服務型、引導型的政府轉變,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在法律和體制上都能夠有配套的轉變。這些方面的轉變就會帶動經濟政策的轉變,自然就會影響到經濟發展,經濟發展自然就會影響到社會其他方面的發展,科技革命進程在這個互動的過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了。
講到這個地方,文章大體內容就接近尾聲了呢,這篇文章的性質顯然是一篇表達一個問題是什麼?即科技革命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互動關系是怎麼一回事的問題。而非一篇怎麼做的文章?文章不但明確地說科技革命與經濟、社會發展的互動關系,而且還從上面提到的關於麵包工人包裝麵包和機械繫的學生改造包裝機器反映出它們之間的互動關系了,對於社會發展和其他部門、行業在這個過程中的互動也就類似了呢,就不做累述了。再做一個總結如下即可:
經濟的發展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品,生活水品得到提高的人們可以發展社會的各項事業,各項事業的發展即包括科技方面的創新與革命,科技得到創新後可以進一步提高整個社會的勞動生產率,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肯定會帶動經濟更快更好的發展,如此循環……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見科技革命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存在非常緊密的互動關系。

『伍』 舉例說明技術創新與產業生命周期之間的關系拜託各位大神

舉個例子:商務通、傳呼機與手機 還記得商務通的廣告詞吧:手機、呼機、商務回通一答個都不能少,僅僅不到10年,呼機與商務通幾乎已經在市場上絕跡,而手機則成為每個人的生活必須品,這個結果正是因為手機技術的進步。 在商務通的時代,手機的功能只是打電話與發簡訊,而現在手機的功能之強大是哪個時候無法想像的,手機可以手寫輸入,可以儲存大量的聯系人信息,有記事本功能,可以玩游戲等等,這些都是曾經的商務通的賣點,但是這些功能在手機上都可以實現了,完全取代了商務通。 而當初手機與呼機並存的年代,是因為,哪個時候手機的價格是很高的,不是人人都賣的起的,呼機才是大眾化的通訊工具,手機只屬於少數人,隨著手機技術的進步,手機的生產成本不斷下降,更多人買的起手機了,傳呼機逐漸被手機擠出了市場。

『陸』 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是

此題的答案是否是決定的? 如果是就選A 如不是就沒有選項,應該選擇 1,4
理由:
1.經濟與科技發展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市場推動和科技拉動對於一個國家的創新體系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在經濟建設中,應注意科學界定「夕陽產業」與「新興產業」,開發新技術以解決能源問題。在當前,尤其要更理性地發展知識經濟。2.盡管市場並非科技發展的唯一指向,但發展科學技術已離不開市場。當今世界已是一個市場,兩種制度。要發展我國經濟,就要提高我國科技的國際競爭力。從科技與經濟的關系來看,人們歷來在科技拉動和市場推動之間選擇,事實上,這二者是辯證統一的。3.市場經濟的意義在於根據市場供求關系來配置資源。因為市場的真實需求很可能被市場神話的暗示所扭曲,何況在這投資者與經營者分離的時代。如果我們現實地看,如鋼鐵、化工、建築等,一方面仍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基礎所在,另一方面,也並非都能利用科技進行根本性改造的。所以科技的發展只能說帶動經濟,並非決定經濟。 4.經濟發展,不能決定科技發達。(如:迪拜阿聯酋國)兩者不存在相互決定的關系,若非要 說哪個能決定另外一個,也只能說科技決定經濟。卻不能說經濟決定科技。

『柒』 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關系

產業結構優化,一般包括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產業結構高度化。前者主要是指產業之間比例關系的協調和關聯水平的提高;後者主要是指產業結構從低層次狀態向高層次狀態的提升。
製造業是工業社會的主幹和基石,製造業的水平直接關繫到地區產業結構的高級化程度乃至經濟發展的潛力。但是製造業的內涵不是指「代工化」的製造業,而是指在廣泛工業領域有高技術水平的強大製造業,特別是那些具有基礎性核心地位的裝備製造業。江蘇製造業基礎較好,但以低水平加工型製造業為主,大部分企業產品陳舊、單一,擁有原創性技術較少,自主開發和重大裝備的製造能力薄弱。因此,在今後的工作中江蘇裝備製造業應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優化產品和產業結構;以科技進步為支撐,提高裝備製造業自主創新能力;以重點工程為依託,推進重大技術裝備自主製造;以市場為導向,發展壯大一批大型裝備製造企業和工程中心。同時,我國應加快完善促進裝備製造業健康發展的外部環境,鼓勵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產生一定數量的核心企業集團,形成專業化、標准化、配套化的分工協作體系,全面提升我國裝備製造業發展水平,為我國經濟產業升級打好基礎。
現代服務業是依託信息技術和現代管理理念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具有高技術密集度、高知識含量、高附加值和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等特點,是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方向。扶持現代服務業發展,是加快增長方式轉變的迫切需要,也是有效增加就業、擴大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帶動作用的重大舉措。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必須明確任務,突出重點,要加快發展信息、金融、保險以及會計、咨詢、法律服務、科技服務等商務服務行業,促進服務業行業結構優化。同時,提高社會專業化分工程度,特別是促進製造業內部服務活動的外部化和服務交易的市場化,通過現代技術運用及服務創新,形成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良好技術基礎;通過產業區位集聚,優化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生態基礎;通過網路化架構,培育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組織基礎;通過主動接受國際服務業的轉移,促進現代服務業跨越式發展。
產業融合是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時的規律性要求。在一個比較完整的經濟結構中,二產與三產是互動的。一方面,服務業的發展需要製造業和加工業的支撐,服務業不僅是為居民服務的,更主要是為企業服務的,離開了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就失去了重要的服務對象;另一方面,製造業和加工業的整體水平和產品品質提升有賴於服務附加和服務業的整合。從對近幾年江蘇經濟發展進行的分析中也可發現一種相關現象,即工業結構調整緩慢、產業層次提高不快與第三產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太慢是同時存在的。目前,國內一些發達地區在研究下一步發展戰略時已經把二、三產業作為整體來考慮,如上海市正在努力推動以「總部經濟」和「研發經濟」為代表的「頭腦經濟」,積極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投資主導向知識主導轉變。
世界銀行提供的經驗數據表明,勞動者所受教育水平每增加一年可拉動GDP增長9%,而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的勞動者其經濟效益更是立竿見影。但抽樣調查顯示,2006年我國新轉移的農村勞動力中僅有不到一半人參加過專業技能培訓,其餘都只能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不能適應產業結構升級需求。因此,現階段,我國提升勞動力素質首先要抓好農村轉移勞動力的就業培訓,堅持統籌城鄉就業培訓,大力扶持各類教育培訓機構開展農村勞動力培訓,把培訓重心下移到鄉鎮,為廣大農民提供方便及時的培訓服務;重視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實現藍領工人的高素質化,營造「能工巧匠與科技精英一樣光榮」的輿論氛圍,在全社會形成人人尊重身懷絕技的技術精英的環境,為「高級技工」健康成長鋪平道路;同時,還要加快培養創新型、管理型和應用型人才,優化人才發展環境,重視人才引進工作,為優秀人才提供發展空間。
產業政策對地區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關鍵在於如何提高科學准確地選擇戰略性產業和執行相關產業政策的能力和水平。我國要進一步完善選擇戰略性產業的決策機制,充分調動和發揮產學研以及地方政府參與決策的積極性和智慧,注重相關產業政策的協調性和配套性,從形成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有效互動機制上加強宏觀管理和調控。要防止產業決策的隨意性,推進決策的合法化,就必須建立起兩個機制:一個是事前的制衡機制,即決策要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防止個人獨斷專行;另一個是事後的責任追究制,就像建立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一樣,凡造成重大損失的決策,相關責任人就應承擔相應的責任甚至是法律責任。同時以嚴謹而穩定的制度體系和程序系統,促進決策者的自我約束和自我完善,保證專家學者對產業決策貢獻智力支撐,並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在整個社會營造出決策的科學、民主氛圍。

『捌』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表現出的產業,技術與科學三者的關系(切記是關系哦)

(2014·荊門)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對當時工業和交通發展起著直接推動作用並仍然影響著當今社會發明創造的是內燃機的發明。

『玖』 技術創新與產業結構之間有什麼關系

一、科技創新是產業結構優化的助力
科技創新是指科學技術和組織管理方面的改進,可促使勞動力和資本的效率提高.科技變動主要指技術結構變化和科技創新.技術結構變化是由於新技術的產生、技術水平的提高,技術向專門化、綜合化發展的技術現代化過程.科技創新會引起技術結構的變化,為產業部門提供新的有效的生產經營手段,使科技創新的產業部門成本降低、產品質量提高、市場擴大、利潤增加,並觸發產業的擴張機制.一方面部分產業擴張使各產業以不同的速度擴張,並導致新興產業結構的變化;另一方面,新技術體系的出現,將導致新興產業的誕生,同時伴隨落後產業的淘汰,必會引起產業結構改組.
產業結構的演進過程一般總是伴隨著主導產業的變遷:即產業結構演進是由第一產業為主導產業的農業社會,向第二產業為主導產業的工業社會,再向第三產業為主導產業的服務業社會的演進.伴隨著主導產業的不斷更迭、擴張,及通過主導產業的後向效應、旁側效應、前向效應影響著其他產業部門,促進著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經濟增長.
二、科技創新提升產業結構的內在機理
第一,科學科技創新改造了原有產業和產業部門.在科學技術革命中,一些傳統產業並不是被消滅,而是以新的面貌出現在新的產業結構之中,有的還會成為某些新興產業賴以建立的重要物質條件之一.
第二,科學技術對社會經濟的貢獻表現為創立新的產業和產業部門.在科學科技創新的作用下,新的產業和生產都門的創立過程,往往是循著兩種途徑進行的.一是原有產業和產業部門的分解,某些產品或原有生產過程的某一階段,隨著生產技術的變革和社會需求的擴大而分離出來,形成新的產業和產業部門;另一種是新的生產部門的形成,這是由於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新能源、新技術的發明和利用,擴大了社會分工的范圍,創造了生產活動的新領域,形成了原來沒有的新的生產事業和主產部門.
第三,改變各個產業之間的相互關系也是科學科技創新影響產業結構變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從全部科學技術和生產發展的歷史看,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規律:隨著科學技術革命的突破而產生的新興產業部門,往往有著最高的生產效率和最高的增長速度,而那些技術已經成熟又沒有重大突破性進展的傳統產業部門,其生產效率的提高就比較緩慢,其發展也就處於比較穩定的狀態,有的甚至出現衰落的情形.
第四、科學技術促使生產力各要素更緊密的結合.現代科學技術對生產力三個基本要素的結合呈乘數效應:生產力=(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X科學技術;而高科技對生產力三要素的結合更為增強,已呈指數效應:生產力=(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這深刻地反映了科學技術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強大動力.

閱讀全文

與單項技術與發展產業的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