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19年左右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平板顯示生產地
中國電子視像協會和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的最新數據顯回示,我國在建和已宣答布規劃的平板顯示生產線投資額已達8000億元。其中,液晶面板投資超過5000億元。預計2019年左右,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平板顯示生產基地。
而產品價格上漲、良品率提高以及高端顯示佔比提升等,也帶來了企業經營業績的大幅好轉。我國最大的面板生產企業京東方近日披露的業績預告稱,前三季度將實現凈利62億至65億元,同比增長高達40多倍。
中國市場在不斷擴大,有朝一日,中國市場就是世界市場。
B. 中國液晶顯示器的發展史
從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原電子部七七四廠(即現京東方的前身)七七0廠、上海電子管廠為代表的作坊式TN-LCD實驗線開始到現在,中國的LCD產業已經走過了近三十年的歷程,經歷幾次大的投資浪潮之後,中國大陸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TN-LCD生產基地和主要的STN-LCD生產基地,從2003年又開始大手筆涉足TFT-LCD,以京東方電子科技集團收購韓國現代三條TFT-LCD生產線和所有LCD業務以及京東方和上廣電又分別投資在大陸建設二條第五代TFT-LCD生產線為標志,中國成為世界LCD產業第四極力量乃至更強的預言正在逐步變成現實。
一 產業發展歷史回顧
在全球液晶顯示產業發展年表上,中國的起步時間並不算太晚,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清華大學、長春物理所為代表的科研院所和以原電子部七七四廠、七七0廠、上海電子管廠為代表的企業都開始涉足LCD技術及產品的研發和樣品製做,但一直到84年,無論是自主拼裝設備還是從美國引入的設備,都是作坊式小規模的實驗線,沒有形成批量的生產規模,但這些實驗室和實驗線卻奠定了中國液晶產業的基礎,在這些實驗線上曾經工作過的一批人,在後來中國LCD產業發展的各個階段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1.TN-LCD
1984年,深圳中航天馬公司建成第一條4″規格的TN-LCD生產線,七七0廠建成第一條7″規格設備較先進的LCD規模生產線(主要設備通過香港從日本引入)。繼這之後,深圳的先科集團和新加坡輝開集團合資成立了深圳深輝公司,他們也是一條7″規格的LCD生產線,深圳晶華公司也差不多同時建成一條TN-LCD生產線,在香港LCD產量占據第一位的康力公司生產線也轉移到了廣東惠州。隨後天馬二期、晶蕾、華泰等又相繼建成12″以上規格更大規模的TN-LCD生產線。除上述內資建設的生產線外,以信利為代表的香港很多企業在那個時期也紛紛在大陸興建TN-LCD生產線。八十年代末、九十年初這段時期被認為是中國LCD產業的第一個黃金期,這個時期形成了相當的TN-LCD產業規模,深圳天馬公司從4″線開始,很快又建了1條7″線,在90年代初又建成1條12″線,在當時規模較大,產品質量較好,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的技術人員而奠定了其在業界的影響。
2.STN-LCD
中國大陸涉足STN-LCD是從九十年初開始,國家八五開發項目「640×200超扭曲液晶顯示項目」由七七0廠和清華大學、南京五十五所共同完成。93年以後,天馬三期一天駿項目、河北冀雅、無錫夏普、汕尾信利二期、上海廣電液晶、邁爾科特等都先後建成12″×14″或14″×14″規格的STN-LCD生產線,生產大中尺寸的STN-LCD產品,而鞍山三特電子(現鞍山亞世光電)、汕頭超聲等公司建成的STN-LCD生產線,則以生產中小尺寸STN-LCD產品為主,其他技術水平較高的TN-LCD線也在這個時期順應市場發展需要局部改造兼容生產STN-LCD產品,如深圳晶華、上海海晶等,但以上建成的STN-LCD生產線除無錫夏普能生產彩色STN-LCD外,其他生產線均只能批量生產有色模式和黑白STN-LCD產品。從九十年代末開始,進入彩色STN-LCD生產線建設熱點時期,飛利浦在上海建成二條14″×16″彩色STN-LCD線,與前期已在上海建成的STN模塊生產線一起,力圖打造上海飛利浦LCD城,而信利在將單色STN-LCD生產線改造成CSTN-LCD生產線後,又投資建成了一條專門的彩色CSTN-LCD生產線,日資企業日本新電器則在廣東東莞建成一條CSTN-LCD生產線。愛普生和optrix則分別在蘇州和張家港成立蘇州愛普生和張家港光王電子並建生產線,專門生產中小尺寸的STN和彩色STN-LCD,深圳天馬在03年完成四期天龍工程,以一條14″×16″的CSTN生產線生產以手機屏、PDA為主的彩色STN-LCD。韓國三星繼STN模塊生產線之後又在東莞建成一條彩色STN-LCD生產線,長春的聯信在長春建成的彩色STN-LCD生產線已進入大批量生產階段,深圳比亞迪公司、汕頭超聲也在進入2004年以後相繼建成彩色STN-LCD生產線,目前已開始試生產和批量生產彩色STN-LCD。
3.TFT-LCD
2000年以前,中國在TFT方面的工作僅限於部分高校和研究所在一些小范圍的研究上。2000年,吉林電子集團從日本購進了一條第一代的TFT—LCD二手線,目前在生產一些中小尺寸的TFT產品.2003年2月,京東方電子科技集團用3.8億美元成功收購韓國現代3條TFT生產線和業務,並在當年全球大尺寸TFT銷售額上排名第九,該現並購進入03年中國十大成功並購案之列.2003年6月,京東方又宣布在北京亦庄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1 2億美元建設第五代TFT—LCD生產線,目前這個項目進展順利,正在調試試產,並將在04年12月底產出這條線上的第一塊TFT-LCD屏,比原計劃提前了近1個月,2003年1 0月,京東方TFT模塊生產線落戶北京,這個生產線也是京東方TFT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2003年4月,上海廣電集團與日本NEC公司達成協議,共同投資1146億日元在上海莘庄建設第五代TFT—LCD生產線,這條生產線玻璃尺寸與京東方一樣也是1100*1300,目標產品是筆記本電腦、監視器以及電視用顯示屏,這條線在今年6月12日工藝設備進入安裝調試, 10月份完成調試生產,產出了中國第一塊本土生產的大尺寸TFT-LCD,目前這條線正在向大量產階段推進.在南京,新華日購進了NEC的第一代TFT二手線,投資約在5400萬美元,總投資比彩晶小,目標產品也是定位在中小尺寸上,現正在調試、試運行,已做出2.5″的樣品。
4.LCD模塊
TN-LCD和STN-LCD的模塊生產線由於投資小,技術門檻相對較低,在中國大陸的數量比屏的生產線數量要大很高,其布局也比較分散,早期的模塊廠以個人或小企業投資為主,規模較小。但近幾年,隨著中國大陸手機生產數量的大幅增長,對配套器件本地化的要求,以及模塊產值較大和直接面對終端客戶的吸引力,使很多擁有屏生產線的廠家和下游整機廠家也都開始興建自己規模較大的模塊廠,其中規模較大的有上海飛利浦、北京三五電子、東莞三星電子、張家港光王電子、深圳天馬、廣州精工、上海廣電液晶、京東方等一批有屏生產線的廠家,也有如深圳TCL、大連大顯等有整機背景的廠家。
在TFT模塊上,台灣、韓國、日本企業紛紛將生產線轉移到中國大陸,LG-Philips在南京、翰宇彩晶在南京、友達在蘇州、中華映管在吳江、奇美在上海、東莞,三星在鎮江、日立在蘇州,夏普在無錫都有自己的TFT模塊生產線.造成這種轉移的原因被認為來自二個方面,一是對中國未來市場的看好,第二是勞動力成本優勢。
5.LCD配套材料
伴隨著液晶顯示器件生產線數量和規模的增大,為LCD配套的材料和設備也得到了一個好的發展空間,在LCD的三大材料中,最早實現產業化的是液晶材料和ITO玻璃。我國液晶材料的研究工作始於1969年,以清華大學化學系和北化為代表的科研院所是主要力量,1987年清華大學化學系液晶的研究成果在石家莊開始批量生產,並供應給LCD廠,這個現名石家莊永生華清的公司目前仍是國內品種最高,產量最大的液晶材料廠,由清華大學與其他公司合作將清華化學系液晶材料研究技術產業化的還有另外一家公司:清華亞王液晶材料公司,他們也可以批量生產TN液晶和中低檔的STN液晶,石家莊永生華清與清華亞王一起的中低檔液晶市場份額在中國大陸已佔到70%以上,低檔TN佔到了80%以上,並有單體提供給日、德的其他液晶材料公司。除這二家之外,西安近代研究所和西安瑞聯公司也在從事液晶材料的研發和生產,但以液晶單體為主配有部分混合液晶生產,另外還有如江蘇高恆化工、煙台等多家企業在從事液晶材料的單體和中間體的開發和生產。在ITO玻璃方面,中國第一條用於LCD的ITO玻璃生產線是深圳南亞在87年建成的。這條線的規模不是很大,但後來在其他ITO玻璃生產線上的很多技術管理骨幹都曾經在這條線上工作過,繼南亞之後,深圳萊寶、深圳南玻、深圳豪威、安徽華益等又相繼建成規模更大的ITO玻璃生產線,他們不但在為ITO玻璃的本地化配套上做出了貢獻,也在出口供應日本的一些LCD企業,在TN液晶和ITO玻璃上,目前我們已能完全實現本地配套,LCD的另一主要材料偏光片,目前主要有深圳深紡樂凱和溫卅僑業二大家,批量供應TN用偏光片和部分STN用偏光片。東莞福地在前幾年從日本日合引入日合一條舊的偏光片生產線,但調試後運行狀況一直不是太理想,目前正在進行改組。
洛陽浮法玻璃集團已建成日熔量250噸的超薄基片玻璃線並已開始向ITO玻璃廠供貨,這是國內很多企業曾經努力但一直沒突破的領域。在掩膜版上,深圳清溢、深圳美精微等公司已供應從TN、STN到CF用的菲林、鉻版型掩膜版及其他配套材料,美精微是第一家專業LCD掩膜公司,而清溢公司目前在掩膜產品的產量和規模上居於領先,其公司文化和質量管理得到業界的好評,在04年獲得全國質量獎,並被做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克勞斯比學院的教學案例。
在彩色LCD用的關鍵材料彩色濾光片上,深圳萊寶和深圳南玻已開始批量生產,深圳比亞迪引入一條線用於自己配套。
在LCD其他的配套材料上,如背光源、PI、清洗劑、光刻膠等,國內廠家也都能部分供應。
6.LCD配套設備
在配套設備方面,經過多年來各方努力,我國大陸已能生產部分LCD製造設備及測試儀器。測試儀器以高校和研究所為主,如清華大學、長春物理系都開發生產定型了如液晶盒厚測量儀、予傾角測量儀、液晶光電參數測試儀等測試設備,而製造設備從最初的玻璃切割機、偏光片切割機、灌晶機等單台設備發展到可以生產成套的TN用清洗等前段設備和摩擦線、對版線等要求更高的設備,專業生產液晶設備的廠家有北京京城清達、太原二所、深圳虎神、深圳潤正、深圳航通、深圳保全等公司,京城清達是由北京量具刃具集團與清華大學、日本飯沼製做所共同合資的公司,太原二所是一家從事半導體相關工藝研究的專業所,他們都有較強的技術實力。但中國大陸液晶設備就其規模和水平來看,與LCD器件和相關材料比,仍顯得滯後一些,與日本韓國相比,仍有相當的距離。需要給予更多的支持和關注。
7 開發和研究
中國大陸在液晶顯示技術的基礎和應用性研究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就已經開始,包括清華大學物理系、化學系、長春物理所、北京化學所等單位在七十年代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工作,之後北京大學微電子所,南開大學、華中理工大學、南京五十五所等單位也相繼介入這方面的研究,這些基礎和應用性的研究和開發工作,雖然由於資金投入較小,沒有世界級大的創新性成果,但在產業發展中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大學和研究所背景下成立的清華液晶中心、北方液晶中心也是專門從事液晶顯示技術研發的單位,一些大的集團如京東方、上廣電、TCL等也有企業自己的研究院或研究所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北方液晶中心側重STN-LCD、a-si TFT、p-si TFT-LCD、液晶器件參數測試儀方面的研究和開發工作,曾獲中國科學院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項獎勵,清華液晶中心側重STN工程化技術研究以及相變液晶、賓主液晶、寬視角等一些個性化的器件開發和導波技術在液晶中的應用、模式設計等一些偏基礎性的研究,曾獲得國家科學進步二等獎和北京市科學進步一等獎等獎勵,近二年又在人才培養上展開工作,面向平板行業舉行各類技術培訓班。五十五所則在STN、TFT及BTN液晶顯示器件及整機軍用液晶加固技術上開展工作,在加固方面擁有幾項專利,曾獲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獎勵。
二 中國液晶產業的現狀與發展
歷經二十幾年的發展,中國LCD產業從無到有,從無源跨入有源,已成為全球最大的TN/STN生產大國和產值排名世界第四的LCD產業區域,目前在中國大陸與LCD產業相關的生產廠、科研院所大約有180家,約110條的TN/ STN-LCD生產線,7條TFT-LCD生產線(含京東方在韓國的三條生產線)和眾多的TN/STN/TFT模塊生產線。液晶協會在2003年對65家會員單位的統計數據顯示:這65家單位2003年銷售值總和在132.46億,比02年增長123%,其中顯示器件107.79億,佔81.38%,相關材料12.04億,佔9.09%,製造設備1.29億,佔0.97%,其他佔8.56%,從業人員大約在5萬3千人,LCD年產量424萬平米,ITO玻璃年產量646萬平米,液晶材料年產量79.5噸,偏光片年產量96萬平米。
從地域分布來看,中國液晶產業主要分布在三個區域:以深圳為中心的華南地區,上海為中心的華東地區以及以北京為中心的華北、東北地區,這與中國信息產業強勢分布區域相對應。
華南是中國最早形成LCD、LCM區域性的地區,到目前仍是企業數量最多,投資成份最多元化的地區,其生產線數量佔到合國的70%以上,其中又以深圳東莞二市為主,在投資類別上以台灣華泰、香港信利、香港精電、台灣勁佳光電為代表的香港、台灣投資和以深圳天馬、邁爾科特、東莞SDI、東莞新電器等為代表的日美資和大陸內資為主。
華東地區是近幾年剛興起的新區.這個地區顯著的特點是企業的投資和規模都較大,日資和台資企業較多,無錫夏普、張家港光王電子、蘇州EPSON、上海飛利浦、上海廣電液晶都有規模較大的CSTN和STN生產線,更有眾多的TFT模塊廠在這個區域內。產值較大,銷售規模上億、上十億的廠多,隨著上海廣電集團與日本NEC合作TFT—LCD五代線的建成,還將帶動TFT-LCD產業鏈上的其他項目,這個地區顯示出很強的發展後勁。
東北華北地區目前企業的數量和總體規模都小於其他二個地區。但隨著京東方在2003年成功收購韓國現代TFT三條生產線、並在北京建TFT模塊生產線和五代TFT屏生產線、整合上下流產業鏈一系列大的動作以及其TFT—LCD銷售額在2003年全球大尺寸LCD排名第9的地位和五代線建成後的帶動和輻射影響,將帶動這個地區成為對中國液晶產業有重要影響的區域,另外這個區域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從事液晶研發的單位和力量比較集中。還有美國三伍電子以及河北冀雅、長春聯信、鞍山亞視一批有實力和後勁的企業。
C. LED顯示屏的發展現狀與前景是怎麼樣的
一、 LED 顯示屏發展的簡要回顧
發光二極體( LED
)是六十年代未發展起來的一種半導體顯示器件,七十年代,隨著半導體材料合成技術、單晶製造技術和
P-N
結形成技術的研究進展,發光二極體在發光顏色、亮度等性能得以提高並迅速進入批量化和實用化。進入八十年代後,
LED 在發光波長范圍和性能方面大大提高,並開始形成平板顯示產品即 LED 顯示屏。
LED 顯示屏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 1 ) 1990 年以前 LED 顯示屏的成長形成時期。一方面,受 LED
材料器件的限制, LED
顯示屏的應用領域沒有廣泛展開,另一方面,顯示屏控制技術基本上是通訊控制方式,客觀上影響了顯示效果。這一時期的
LED
顯示屏在國外應用較廣,國內很少,產品以紅、綠雙基色為主,控制方式為通訊控制,灰度等級為單點 4
級調灰,產品的成本比較高。
( 2 ) 1990-1995 年,這一階段是 LED
顯示屏迅速發展的時期。進入九十年代,全球信息產業高速增長,信息技術各個領域不斷突破, LED
顯示屏在 LED 材料和控制技術方面也不斷出現新的成果。藍色 LED 晶片研製成功,全彩色
LED
顯示屏進入市場;電子計算機及微電子領域的技術發展,在顯示屏控制技術領域出現了視頻控制技術,顯示屏灰度等級實現
16 級灰度和 64 級灰度調灰,顯示屏的動態顯示效果大大提高。這一階段, LED
顯示屏在我國發展速度非常迅速,從初期的幾空企業、年產值幾千萬元發展到幾十家企業、年產值幾億元,產品應用領域涉及金融證券、體育、機場、鐵路、車站、公路交通、商業廣告、郵電電信等諸多領域,特別是
1993 年證券股票業的發展更引發了 LED 顯示屏市場的大幅增長。 LED
顯示屏在平板顯示領域的主流產品局面基本形成, LED 顯示屏產業成為新興的高科技產業。
( 3 ) 1995 年以來, LED
顯示屏的發展進入一個總體穩步提高產業格局調整完善的時期。 1995 年以來, LED
顯示屏產業內部競爭加劇,形成了許多中小企業,產品價格大幅回落,應用領域更為廣闊,產品在質量、標准化等方面出現了一系列新的問題,有關部門對
LED 顯示屏的發展予以重視並進行了適當的規范和引導, 目前這方面的工作正在逐步深化。
二、我國 LED 顯示屏的發展現狀
產業發展初具規模
我國的 LED 顯示屏產業經過幾年的發展,基本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骨幹企業。據不完全統計,至 1998
年底,年度銷售總額在 1000 萬元以上的企業有 20 多家,其銷售總額達 6
億元左右,占行業市場總額的 85% 以上。全國從事 LED 顯示屏的各類企業有 100
余家,從業人員近 6000 人,行業年度銷售總額近 8 億元人民幣, 1996 年、 1997
年的增長速度均保持 40% 左右, 1998 年略有回落。在國內市場上,國產 LED
顯示屏的市場佔有率近 100%
,國外同類產品基本沒有市場,四十三屆世乒賽主會場天津體育中心、京九鐵路、北京西客站、首都機場、浦東機場等,均由國內代表企業中標。
技術水平相對領先
我國 LED 顯示屏產業在規模發展的同時,產品技術推陳出新,一直保持比較先進的水平。 90
年代初即具備了成熟的 16 級灰度 256
色視頻控制技術及無線遙控等國先進水平技術,近年在全彩色 LED 顯示屏、 256
級灰度視頻控制技術、集群無經線控制、多級群控技術等方面均有國內先進、達到國際水平的技術和產品出現;
LED 顯示屏控制專用大規模集成電路也已由國內企業開發生產並得到應用。 LED
顯示屏產業培養形成了一批 LED 顯示屏科技隊伍,在全國 LED 顯示屏行業的從業人數 6000
人中,科技人員有 2800 多人,將近 50% 。 LED
顯示屏產業正成為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平板顯示領域唯一立足國內形成的民族高科技產業。
應用領域廣泛。
LED 顯示屏的應用涉及社會經濟的許多領域,主要包括:
( 1 )證券交易、金融信息顯示。這一領域的 LED 顯示屏佔到了前幾年國內 LED
顯示屏需求量的 50% 以上,目前仍為 LED
顯示屏的主要需求行業。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及全國上萬家證券、金融營業機構廣泛使用了
LED 顯示屏。
( 2 )機場航班動態信息顯示。民航機場建設對信息顯示的要求非常明確, LED
顯示屏是航班信息顯示系統 FIDS(Flight information Display
system)
的首選產品,首都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海口美蘭機場、珠海機場、廈門高崎機場、深圳黃田機場、廣州白雲機場及全國數十家新建和改擴建機場都選用了國產的
LED 顯示屏產品。
( 3 )港口、車站旅客引導信息顯示。以 LED
顯示屏為主體的信息系統和廣播系統、列車到發揭示系統、票務信息系統等共同構成客運樞紐的自動化系統,北京站、北京西站、南昌站、大連港等國內重要火車站和港口都安裝了國內廠家提供的產品和系統。
( 4 )體育場館信息顯示。 LED 顯示屏已取代了傳統的燈泡及 CRT
顯示屏,四十三屆世乒賽主場地天津體育中心首次採用了國產彩色視頻 LED
顯示屏,受到普遍好評,上海體育中心、大連體育場等許多國內重要體育場館相繼採用了 LED
顯示屏作為信息顯示的主要手段。
( 5 )道路交通信息顯示。智能交通系統( ITS )的興起,在城市交通、高速公路等領域,
LED 顯示屏作為可變情報板、限速標志等,替代國外同類產品,得到普遍採用。
( 6
)調度指揮中心信息顯示。電力調度、車輛動態跟蹤、車輛調度管理等,也在逐步採用高密度的 LED
顯示屏。
( 7
)郵政、電信、商場購物中心等服務領域的業務宣傳及信息顯示。遍布全國的服務領域均有國產 LED
顯示屏在信息顯示方面發揮作用。
( 8 )廣告媒體新產品。除單一大型戶內、戶外顯示屏做為廣告媒體外,國內一些城市出現了集群
LED 顯示屏廣告系統;列車 LED
顯示屏廣告發布系統也已在全國數十列旅客列車上得到採用並正在推廣。
行業發展正在逐步規范
1995 年以前, LED 顯示屏的生產無行業規范。 1996
年原電子部委託藍通公司制定《 LED 顯示屏通用規范》, 1998 年 1
月正式作為電子行業標准發布實施,使 LED 顯示屏產業標准化工作開始走向規范。 1998
年初,中國光協光電器件分會加強了 LED
顯示屏行業的管理和業務,在引導規范行業發展、開展光電器件與 LED
顯示屏產品技術及檢測標准交流協調等方面積極開展工作,目前正在就標准體系和具體標準的建立組織力量進行有關工作。隨著產品標准體系的形成和系列標準的實施,
LED 顯示屏產業在向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三、 LED 顯示屏的發展趨勢
現代信息社會中,作為人一機信息視覺傳播媒體的顯示產品和技術得到迅速發展,進入二十一世紀的顯示技術將是平板顯示的時代,
LED
顯示屏作為平板顯示的主導產品之一無疑會有更大的發展,並有可能成為二十一世紀平板顯示的代表性主流產品。
高亮度、全彩化
藍色及純綠色 LED
產品自出現以來,成本逐年快速降低,已具備成熟的商業化條件。基礎材料的產業化。使 LED
全彩色顯示產品成本下降,應用加快。以全彩色戶外 φ26 顯示屏為例, 1996
年的產品市場價格每平方米在 12 萬元左右, 1999 年已降至 7 - 8 萬人民幣 /m2
, LED
產品性能的提高,使全彩色顯示屏的亮度、色彩、白平衡均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完全可以滿足戶外全天候的環境條件要求,同時,由於全彩色顯示屏價格性能比的優勢,預計在未來幾年的發展中,全彩色
LED
顯示屏在戶外廣告媒體中會越來越多地代替傳統的燈箱、霓紅燈、磁翻板等產品,體育場館的顯示方面全彩色
LED 屏更會成為主流產品。全彩色 LED 顯示屏的廣泛應用會是 LED
顯示屏產業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標准化、規范化
材料、技術的成熟及市場價格的基本均衡之後, LED 顯示屏的標准化和規范化將成為 LED
顯示屏發展的一個新趨勢。近幾年業內的發展,市場競爭在傳統產品條件下是以價格作為主要的競爭手段,幾番價格回落調整達到基本均衡,產品質量,系統的可靠性等將成為主要的競爭因素,這就對
LED 顯示屏的標准化和規范化有了較高要求,業內一些骨幹企業已開始在企業實施 ISO9000
系列標准。行業規范和標准體系的形成,對產品的檢測有了相對統一的認識和評判依據,生產條件差、技術性不強、售後服務體系不完善的企業將受到市場的淘汰,預計今後幾年內一批小規模
LED 顯示屏廠商會逐步淡出,行業的發展趨於有序。
產品結構多樣化
信息化社會的形成,信息領域愈加廣泛, LED 顯示屏的應用前景更為廣闊。預計大型或超大型
LED 顯示屏的主流產品局面將會發生改變,適合於服務行業特點和專業性要求的小型 LED
顯示屏會有較大提高,面向信息服務領域的 LED
顯示屏產品門類和品種體系將更加豐富,部分潛在市場需求和應用領域將會有所突破,如公共交通、停車場、餐飲、醫院等綜合服務方面的信息顯示屏需求量將有更大的提高,大批量、小型化的標准系統
LED 顯示屏在 LED 顯示屏市場總量中將會佔有多數份額 。
D. 智能會議平板市場狀況怎麼樣
不知到您說的「市場狀況怎麼樣?」是指現在的市場,還是未來的的市場。我這邊就內分開來分析!容
現在的市場狀況:會議平板是最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是有國外的微軟首發的,取名:「SurfaceHub」。由此引進中國的市場,但是國外的並沒有進入中國的市場,我們現在看到的會議平板也都是國內的會議平板,由於用在辦公領域,以代替投影儀而聞名,也是越來越火了。
未來市場:會議平板集成電子白板、投影儀、電視、電腦等為一體的智能辦公設備,由於會議平板系統是由Andorid和Windows組成,使用起來也是比較容易上手的,具有高清畫質,無線投屏、遠程會議、多點觸控等功能,提高了會議的效率和質量,而且現在交互電子白板市場有教育市場轉向會議市場,現在國能的中小型企業在不斷的增加,所以會議平板未來的市場可想而知。
E. 中國平板顯示產業鏈何時可以全面國產化
還要一段時間,因為現在中國的經濟和科技正處在上升期間,將來還會有內更高性能,更高配製的車系容出現同時也會引進國外更多的好車,在一個就是中國人都有一個向上和攀比的心, 所以在遇到比自己的更好的車後,一有經濟就會去買好的
F. 目前國內面板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如何
目前,世界的面板企業生產產業發展都相對保持了發展比較平緩的速度。但是,我國國內的平板顯示市場發展得非常迅速。我國面板業發展勢頭表現強勁,政府仍是表達了一定的憂慮,有關部門也已經介入,引導面板行業的穩步發展,警惕再次走上光伏產能過剩的老路。
1.投資熱:
隨著面板行業投資大熱,無序投資的苗頭也已經初步顯露。有些地方盲目建線,非龍頭企業大量湧入,產業布局的遍地開花不利於行業的健康發展。目前中國液晶面板市場已經出現了產能過程的情況。同時顯示技術的發展速度如此飛快,快速的迭代也為產業在發展方向上帶來了新的變數。
液晶面板是一個周期性行業,現在人們看周期不僅僅要看電視,還要看移動終端的周期。今年4月份,液晶面板價格達到了年內低點,但自5月底開始,價格開始逐漸回暖,其中32寸、43寸面板價格上漲幅度最大,平均漲幅在20%左右,目前漲價仍在持續。
G. 液晶顯示的發展現狀
去看看OLED的資料吧,等技術成熟了肯定能取代LCD。
新技術有:雙面顯示,立體顯示
高解析度,高視角,高對比度。
H. 液晶顯示屏發展現狀以及等離子顯示屏發展現狀
以下那內容摘自網易:
解讀平板:平板電視技術發展現狀及趨勢簡介
以液晶、等離子電視為代表的平板電視機正迅速走進中國家庭,平板電視憑籍先進的技術性能,超薄時尚的外型,市場上可謂風光無限!尤其在大中城市中已有蓋過傳統的CRT、背投電視之勢!各大商場中的產品種類、規格琳琅滿目,各種技術概念更是百花齊放!可以說,「技術」是平板電視興起的主要因素,但是,平板電視技術到底有哪些關鍵,未來發展趨勢又將如何呢?就讓我們一同來解讀!
一.技術層級
從平板電視的整體技術來說,應該分為三個層級,即技術標准(系統)、核心部件技術、整機應用技術。三個技術層級由不同類型的機構和廠商所主導,目前還很難找到可以完全通吃的廠商,所以找准自己的定位,形成獨特的、差異化的技術競爭力是彩電廠商的主要課題。
表一:技術層級及主要涵蓋內容
「技術標准」中由國家相關機構以及國際組織、國外專利廠商主導著,國內彩電廠商也在逐步在參與到國家、行業的技術標準的制定工作,比如AVS和閃聯,但都還在起步階段。
「核心部件技術」則基本被國外廠商控制,韓國、台灣、日本壟斷著全球95%以上面板供應,國內廠商(BOE/SVA)正逐步投入到面板行業,但規模較小,上游產業鏈還不完整;晶元部分國內僅有幾家中小規模晶元商推出了自有知識產權的控制晶元和數字電視晶元並實現了量產,彩電廠商中海信不久前成功開發了自己的視頻晶元,SVA也實現了部分中、低端視頻晶元的小批量產,其他如TCL、長虹也都開始投入研發。核心部件國內廠商雖然都還未實現規模效應,但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國產平板電視機將會越來越多的擁有國產的面板和晶元!
「應用技術」方面彩電廠商實主導力量,從電路及工業設計,到軟體設計調整及多媒體功能開發都是彩電廠商的強項,平板電視機的產品差異性也都由其決定。
二.液晶、等離子電視機當前技術發展現狀及趨勢
「技術標准」屬於電視系統層面,適用於所有技術類型的電視機,所以我們在這里不做重點討論,而主要討論核心部件及應用技術層面。
1.液晶、等離子電視面板主要技術狀況
面板是平板電視機中最為核心的部件,要佔到整機成本的65%~70%左右,面板技術水平決定著電視機基本畫質、清晰度、壽命、功耗等主要指標。
①液晶電視面板在亮度、清晰度、功耗等方面相對PDP及其它技術都比較有優勢,但是在色彩飽和度和對比度上以及響應時間方面都較差一些。
在色彩飽和度方面,當前的主要液晶電視面板只能達到NTSC70~80%左右的水平,而CRT電視、等離子電視都可以達到NTSC90%左右。「NTSC比」直接影響色彩的還原程度,即顏色是否逼真亮麗。為了提高這一水平,目前三星、LG、友達等液晶電視面板廠商正在以新的冷陰極燈管或LED背光源,搭配更精進的彩色濾光片(CF),大幅提高當前液晶電視的色彩飽和度,兩三年內有望達到90%以上。
另外,液晶電視面板的響應時間和對比度有也有等改進。目前液晶電視的主流響應時間是12毫秒,運動畫面質量較等離子差一些,未來兩年內這一數值將降為5毫秒左右。液晶電視對比度現在為800:1,由於背光源一直處於開啟狀態,在暗部不能做到全黑,使得在畫面暗部的層次感不是很好,預計到2007年通過降低黑場亮度將實現1000:1以上的對比度。而液晶電視面板原來較弱勢的可視角度已經通過如IPS、MVA、FFS等寬視角技術得到改善,基本都可以到170o左右。
②等離子電視面板的功耗過高、解析度低一直受人詬病,各廠商一直在這幾個方面進行不懈努力。目前市場上大多數等離子電視(42寸)標稱功耗都在300W-350W,比同尺寸液晶電視的標稱值高80W左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等離子的功耗是隨著畫面亮度變化。未來將通過提高發光效率,降低驅動電壓及改進掃描方式來降低功耗,三年內可以降低到接近200W左右。
就解析度而言,國內主流的等離子電視的解析度是標清水平(SD)的852×480。852×480的等離子電視因為不能完整地輸出圖像格式為1920×1080i的高清晰度節目內容,本質上還不能稱作高清電視。以目前主流的42英寸為例,屏幕物理分辨力能夠達到1024×768高清顯示水準(HD)的實際上還不到4%,但50英寸這個層面,等離子都可以實現高清顯示。另外FHP(富士通日立)的「Alis」等離子面板解析度標稱為1024×1024,但實際物理解析度是1024×512,由於採用獨特的雙向放電方式,使得圖像解析度達到1024×1024,Alis是否屬於真正的高清顯示,一直有些爭議,我們認為就實際畫面顯示效果來看Alis與HD面板基本相當的。現在高清等離子電視價格還很高,隨著國內外電視廠商的逐步推廣和等離子電視迫於大尺寸LCD電視的市場威脅,高清水平的等離子電視將越來越多。
等離子電視面板在對比度和色彩方面的表現是最為優異的,不管畫面的暗部還是亮部層次感都非常好,色彩還原度很高,運動畫面也沒有拖尾或發虛現象。但是,等離子面板雖然對比度、亮度的標稱值很高,由於整機應用時面板前面需要加一塊濾光鏡做電磁輻射隔離,使得整機實際值衰減了一半。目前國外電子玻璃廠商和面板廠商都在開發薄膜型濾光鏡或者將其與面板的前玻璃板融合到一起,這樣一方面提高透光率(實際亮度、對比度提高30%)另一方面成本也可以降低很多。
液晶電視面板和等離子電視面板技術兩者相比各有優勢,液晶在對比度、色彩飽和度,而等離子在白場亮度、解析度都還有很大改進空間,未來液晶電視以其尺寸兼容性和綜合性能無疑將成為主流電視技術,而等離子電視在40英寸以上大尺寸電視領域更有優勢,兩者將共同發展,各有精彩!
表二:液晶、等離子電視面板主要技術參數
數據來源:面板廠商,SINO整理
2.主要視頻、音頻處理晶元技術
視頻、音頻處理晶元的作用是將各類來自有線(無線)電視、影碟機、電腦的圖像和聲音信號經過內部處理、調整輸出到面板顯示以及音箱發聲。比如我們經常看到的DCDi、3D梳狀濾波器、BBE/SRS音效等功能都是通過這些晶元來實現的。晶元性能的高低以及應用的水平決定著畫面質量和聲音效果。液晶和等離子電視機使用類似的主要晶元。
未來晶元發展將逐步趨向更高的集成度,也就是將兩個甚至更多的晶元功能整合成一顆晶元,比如將前段的ADC、DVI、VideoDecoder整合為一顆晶元;還有一種超級單晶元,把所有主要的視頻晶元ADC、DVI、VideoDecoder、De-Interlacer和Scaler以及音頻處理晶元和MCU全部集成。集成度提高後不但可以降低成本,也使得整機電路方案的設計難度降低。同時,晶元也將有更強的圖像調整和校正能力,更好的運算能力和更高清晰度信號處理能力、輸出更多bit數的信號、增加數字電視(DTV)的解碼及處理功能,呈現更逼真艷麗的畫面和實現更多的功能。
表三:主要晶元類型及名稱
類型 名稱
前段IC Y/C分離晶元,ADC(模擬-數字轉換晶元),DVI(顯卡數字信號接收晶元)
中段IC VideoDecoder(數字視頻解碼或模擬視頻解碼晶元),De-Interlacer(去隔行掃描,將隔行掃描轉換成逐行掃描)後段IC Scaler(縮放器、控制晶元)、LVDS(低電壓差分信號界面,將信號送至面板)音頻IC AudioProcessor(音頻處理晶元),AudioAmplifier(音頻放大晶元)BBE處理晶元,SRS處理晶元
整體支持 MCU(微控制器),Memory(內存晶元)
3.應用技術
①整機電路方案;軟體設計
應用於平板電視機的晶元主要有十幾種,每種晶元的主力廠商有3-5家,彩電廠商需要從這些晶元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案配置,電路方案既要考慮可實現哪些功能以及可達到的畫面質量同時也要考慮成本的經濟性。設計師們必須將方案做不斷的優化,配合整機的結構設計、將各種干擾信號對畫面的影響降低到最小、抑制電磁干擾(EMI)、性能優化以及保障整機的可靠性;兩家彩電廠商可能採用一樣的電路方案,但是畫面質量、效果卻可能有很大差異,這裡面軟體設計水平及色彩調整的能力的高低至關重要。軟體設計與晶元性能配合得好,畫面能更清晰,動態效果及層次感更好,人像的膚色更逼真。同時軟體設計也可以實現功能菜單易操作性以及人性化的小功能(如智能音量、防畫面灼傷等)的差異化。
圖一:典型電路方案
②工業設計
工業設計以日本、韓國的廠商水平最高,但是,近幾年來國內彩電廠商的設計能力已取得顯著的進步,不斷有時尚、獨特的外型設計和高水準的整機結構設計以及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
平板電視機由於使用了超薄型的面板所以整機厚度僅為9-12cm左右,而且大尺寸產品應用越來越多(30-50英寸),同時,為了配合高端電視機的定位,平板電視機的工業設計一直都是以精緻、典雅、時尚為特色。2002、2003年平板剛剛出現的時候,面框採用高級工程塑料搭配純黑色和銀色兩種色系彰顯高貴氣質,機殼澤則採用一體式的金屬結構,信號介面都置於後側底部;2004年,平板電視機進入更多的家庭,開始出現了亮銀色鋁飾片面框以及高亮漆等這樣的時尚造型;而2005年已經開始流行黑色壓克力板以及多層疊、弧線等集時尚與典雅的造型,實現了與家居更好的匹配。信號介面開始出現了多組分離方式,部分介面設計到機身的兩側或者前方下側,使得消費者操作更加便捷。功能按鍵也從傳統的輕觸按鍵式開始出現了感應觸控式。
可以說,目前市場上國內外各廠商推出的平板電視產品之工業設計是各具特色,都非常的有吸引力,給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也是各廠商實現產品差異化的重要方式。
未來幾年平板電視機的工業設計,將朝個性化(適應不同消費群體)、創意化(融合及移植更多的新設計理念)、人性化(更便捷的操作)方向發展,同時也將應用更多材料(或多種材料結合)和更多的噴塗及結構工藝,為人們呈現更豐富多彩的視覺沖擊以及為家居增添新的元素。
③ 多媒體及3C功能應用
平板電視出現後,愈加使家電產品和IT產品的概念趨向融合,可以接駁更多的信號源和信息源,除了基本的電視機與影碟機外,機頂盒、電腦信號、各種存儲卡、內嵌DVD/DVR/EVD、TPTV(網路電視)、無線接收等新功能和新應用越來越多。這些應用技術的開發將成為彩電企業產品差異化的重要因素,雖然這些3C應用技術開發還處於起步階段,相信未來3~5內會隨著國內數字電視的開播以及網路融合的趨勢而得到更多消費者的青睞。
平板電視由於超薄、大尺寸、清晰度高等特點,成為客廳電視機的首選,隨著技術的發展,平板電視機必將成為家庭多媒體信息中心。
國外彩電廠商如松下、三星、飛利浦都擁有很強的技術優勢,自己都可以開發、製造核心部件(面板及晶元),整機應用技術也引領著行業的發展,甚至也有參與到國際「技術標准」的制定,擁有大量的專利技術。國內廠商如TCL、海信、康佳等整體技術開發能力雖然較弱勢一些,但近些年來進步是非常迅速的,應用技術取得了很多突破,核心部件正逐步投入開發,技術標准也正逐步參與。平板電視機未來的競爭優勢,一方面來自品牌、渠道、價格的競爭力,而長遠的優勢則必須在技術開發能力方面有不斷的創新與突破!
平板電視機的「核心技術能力」是「核心部件和應用技術」的開發能力,目前關於國內彩電企業缺乏核心技術能力的論斷已無需辯駁。但是,核心部件技術開發不但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大量專業開發人才,而且開發周期較長,難以短期內見到效益,所以,「競合」(即有競爭關系的企業進行合作)是主題,聯合開發應當是國內彩電企業更快、更好的擁有核心技術能力的最優選擇。2005年6月召開的彩電峰會新成立了2個有關技術方面的專業協調委員會(技術標准協調委員會和知識產權協調委員會),這是一個令人期待的利好消息,彩電行業走向良性協調發展的標志,但是,是否可以落實到實際的操作,是否將成為未來聯合進行技術開發的基礎還有待各成員企業的共同努力。希望可以在不久的將來看到中國也能出現三星、松下這樣「技術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