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31」主導產業發展方向是什麼
這是杭州市為加快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培養造就一批引領和支撐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年輕學術技術帶頭人,而提出的一個中青年人才培養計劃,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的《杭州市「131」中青年人才培養計劃(2011-2015年)》通知裡面有詳細內容。
具體是指:「十二五」期間,按3個層次選拔和培養1400名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期為五年。第一層次為:選拔和培養100名能跟蹤國際、國內科技前沿,引領本學科產業發展,進入省「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的學術技術帶頭人;第二層次為:選拔和培養300名具有較高學術技術造詣,能支撐杭州市學科建設、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的後備學術技術帶頭人;第三層次為:選拔和培養1000名優秀專業技術骨幹。
探索實施重點資助計劃,在第一、二層次人選中擇優遴選30名左右進行重點培養,力爭培養造就一批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市傑出人才行列的領軍人才。
⑵ 中國三大產業發展情況怎麼樣
入世一年來中國三大產業變化有多大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專題報告分析,「入世」對我國經濟增長結構調整的正
向效應十分明顯,但三大產業的變化走勢各不相同
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近一年的時間里,「入世」的正向效應逐漸顯現,由「入世
」而導致的出口快速增長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一個強勁動力。國民經濟運行已經由政
策主導增長階段轉入到政策與市場活力共同推動增長的新階段。
今年以來三大產業的增長走勢與「入世」的正負影響密切聯系。從經濟增長的結
構上,可以看出「入世」對我國GDP增長的促進作用是十分明顯的。今年前三季度
,以農業為主的第一產業增長了3%,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以製造
業為主的第二產業增長了10%,提高0.7個百分點;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增
長了6.6%,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4個百分點。今年以來,增長最快的第二
產業正是「入世」最大的收益部門;農業積極應對「入世」,同時由於世界糧食減產
、進口壓力減小而變被動為主動;而服務業發展則因外資進入相對遲緩以及電信、軟
件、網路等新興服務業的疲軟而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為此,關注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的
運行狀況和走勢,需要密切監測分析「入世」後三大產業的發展變化。
第一產業:積極應對變被動為主動明年預期沖擊較為明顯
(一)我國承諾的農產品進口配額未對已經供過於求的農產品市場造成較大沖擊
。
根據有關統計,2002年中國小麥關稅配額管理的准入量為846.8萬噸,
但1—8月份只進口49.8萬噸,預計全年最多可能進口100萬噸,而1—8月
份出口已達53.7萬噸,預計全年出口規模在60萬—100萬噸;玉米進口量為
7000噸,僅為年關稅配額管理准入量的3.4%,而預計全年出口可達950萬
噸;進口大米14.7萬噸,預計全年將實現關稅配額管理准入量的7.5%—15
%,而預計全年則可出口200萬噸;未列入關稅配額管理的大豆,全年進口量最多
為1100萬噸,比2001年減少290多萬噸。
(二)「入世」第一年,我國農業沒有受到市場開放明顯沖擊,主要在於兩方面
原因。
一是世界糧食減產,需求缺口較大,國際市場糧食因沒有價格優勢而難以進入中
國市場。今年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的糧食因災減產,國際市場糧食價格全面上漲。據
聯合國糧農組織與美國農業部預測,2002年世界糧食總產為20.03億噸,比
上年減少2.5%,其中小麥、稻穀已是連續5年減產。而中國糧食略有增產,特別
是優質小麥增產較多,預計今年糧食總產量將達到40200萬噸,比上年增長1.
4%,市場供給量有所增加,國內糧價繼續低位運行,對國際糧食市場保持了價格競
爭優勢。
二是中國在世貿規則允許的范圍內,採取了適當的調控措施。2002年中國對
進口轉基因農產品(大豆、玉米和菜籽)採取了寬嚴適度的「安全評價」、「進口安
全」和「標識制度」的有效管理,同時加強對進口糧食和飼料的檢驗、檢疫管理,從
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進口的增長。
(三)2003年預計我國糧食進口量增幅較大,「入世」
對農業的沖擊將會顯現。
有關管理部門和經濟學界專家普遍認為,2002年中國糧食外貿形勢好於預期
只是一個特例,是國內國際的一些特殊情況造成的。目前國際糧價的上升已對糧食生
產產生刺激作用,如果2003年災情減輕,國際糧價可能會有一定幅度的回落,進
而影響我國糧食進出口形勢。此外,美國新農業法2002年5月公布以後,大量增
加了對糧食等農產品的補貼,其政策效應將在2003年及以後年份充分顯現出來,
美國糧食的產量、出口量將會快速增長,應對此密切關注。
第二產業:市場化與開放程度提高正向效應大大超出預期
(一)「入世」後,隨著外商直接投資的大幅增加,中國正在成為全球跨國公司
的重要製造業基地。
製造業在「入世」之前就是我國最具有競爭力的產業,也是引進外資最多的產業
。「入世」後,中國正在成為跨國公司全球的製造業基地之一。前八個月,我國加工
貿易出口達1105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55%,加工貿易一躍而成為出口主導方
式。今年以來加工貿易的大幅度上升表明,西方國家一些加工製造業加速向中國轉移
。其中,近幾年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機電行業出口增長最為明顯,1—9月份,我國
機電產品出口超過1100億美元,同比增長30%,占外貿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4
8%,外資企業是帶動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增長的主要動力。(二)「入世」以來我國
以製造業為主的第二產業發展呈現三個特點。
第一,中國的出口結構與日本等發達國家有著很強的互補性。中國出口的產品主
要以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為主,統計數據表明,2002年前三個季度,勞動密
集型的輕工、紡織、消費類電子產品佔全國出口總額的比重超過50%。即使是技術
含量較高的機電產品,中國出口的產品也是以滿足工業化國家低端產品的需求為主,
同時還需要從發達國家進口大量的先進技術和設備。
第二,中國是發展中國家製造業開放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除少數關系國計民生
的行業(如國防軍工)外,基本上放開了所有的製造業領域。製造業對外開放的程度
,已超出了「入世」時的承諾和當初人們的預期。
第三,越是全球化特徵明顯的產業,其受「入世」的積極影響就越明顯,越是外
商直接投資多的行業,「入世」後出口的增長速度也就越快。中國與WTO成員實現
了「雙贏」。
第三產業:全面開放格局初步形成密切關注經濟效應走向
2002年以來,我國相繼頒布了一批開放服務貿易領域的法規和條例,「入世
」協議中的承諾正在逐步變成現實,經濟運行中服務業全面開放的格局開始初步形成
。服務貿易領域利用外資呈現強勁增長,今年1至7月共吸收外資合同額77.7億
美元,同比增長26.5%,實際吸收外資59.3億美元,同比增長76.5%。
銀行、保險、證券以及商貿等壟斷程度較高的行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對外資敞
開大門。
(1)銀行業————「入世」後,我國取消了外匯業務的地域、服務對象限制
,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范圍將由去年「入世」時的上海、深圳、天津、大連進
一步擴大到廣州、珠海、青島、南京、武漢等城市,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經營環境明顯
改善。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市場的速度明顯加快。到今年9月底,外資銀行在華已有4
5家營業機構獲准經營人民幣業務。外資銀行人民幣資產總額為477.97億元,
其中貸款總額為385億元。
預計「入世」5年後,外資銀行外幣存款份額將佔15%,人民幣存款佔10%
;外幣貸款份額將佔20%—30%,人民幣貸款佔15%;中間業務可達50%。
「入世」10年後,外資銀行的市場份額將接近1/3左右,需要關注對我國銀行業
的沖擊。
(2)保險業———「入世」以來,已有34家外資保險經營機構獲准在我國營
業,19個國家和地區的112家外資保險公司在我國14個城市設立了199個代
表處。據分析,外資保險公司在中國業務經營特點,一是在取得更多的壽險份額的同
時,占據中國目前的保險空白點。目前我國的責任保險、出口信用保險、農業保險、
工程保險等險種占總保費收入的比重很小,這些空白點或者不發達的領域可供外資運
作的空間很大,要關注外資保險在這些領域可能逐步形成一定程度的壟斷。二是實行
集中性市場營銷戰略,加強對收入水平相對較高,金融意識相對較強的東部沿海地區
市場的開拓。三是爭取快速擠進再保險市場。
(3)證券業————從目前有關政府管理部門頒布的政策法規看,我國證券市
場第一步是形成「入世」協議框架下的證券業和基金業的開放;第二步是開放並購轉
讓市場,使外資通過國有股、法人股的收購間接進入國內證券市場;第三步是在條件
成熟時,通過實施「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制度,向外國機構投資者開
放A股市場。
「入世」後,外資證券類公司的競爭主要是鞏固傳統的中資企業境外上市業務;
全方位介入B股業務;爭奪財務顧問等A股一級市場的輔助性業務;通過中外合資證
券公司、中外合資證券投資基金以及控股國內證券公司的大股東的方式滲透到中國的
A股二級市場業務。
(4)零售業————總體來看,「入世」前後我國分銷領域沒有明顯變化,目
前外商投資商業企業的銷售總額,大約佔全國消費品市場份額的5%,對整個中國消
費品市場的影響很小。
中國開放分銷領域後,沒有出現外資大量進入的原因,首先世界零售市場普遍不
景氣,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外資零售企業對我國市場份額的影響。其次,我國現行的國
內零售市場開放政策已經超出了「入世」所作的承諾,政策上的突破要到「入世」
第二年後才逐步實施,影響程度有待進一步觀察。第三,近幾年我國呈買方市場
狀態,流通領域競爭激烈,流通平均利潤率不斷下降,新的零售企業包括外商零售企
業在進入時大都比較謹慎。
(5)電信業————「入世」第一年,中國履行電信服務市場開放的承諾,開
放了14個城市的增值服務和移動服務,並對合資電信企業的成立條件、外商資質、
網路互聯、資源使用、網際結算等方面作出了具體規定,中國電信服務業的對外開放
格局初步形成。
由於中國電信業的漸進式開放和目前國內電信運營業的格局,因此外資進入中國
電信服務業的領域將主要集中在增值電信服務方面。目前無論是在面向商業用戶提供
的電子數據傳輸、信息管理查詢、在線數據處理、一站式全面解決方案等方面,還是
在面向居民用戶的寬頻網路服務、社區區域網、在線點播、遠程醫療和教育等領域,
我國企業都才剛剛起步,市場整體上處於拓荒時期。而根據有關承諾,外資進入這些
領域的最高比例可以達到50%,因此外資在這些增值電信服務市場上將具有廣闊的
發展空間。而在基礎電信或移動電信領域,由於對外資有一定的比例限制,因此單獨
建網的可行性很小。
⑶ 江西省 3+1+X產業人才發展是指什麼
景德鎮市「3+1+X」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學科建設、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提出了5年內力爭實現「個十百千萬」的工作目標:重點引進和培育至少1名(個)開創性產業人才或團隊;引進和培育國家級高層次人才10名左右;引進和培育省級高層次人才100名左右;引進和培育市級高層次人才1000名左右;引進和培育基礎人才1萬名以上,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強有力的人才支持。
⑷ 什麼是產業發展
產業發展是指產業的產生、成長和進化過程,既包括單個產業的進化過程,又包括回產業總體,即整個答國民經濟的進化過程。而進化過程既包括某一產業中企業數量、產品或者服務產量等數量上的變化,也包括產業結構的調整、變化、更替和產業主導位置等質量上的變化,而且主要以結構變化為核心,以產業結構優化為發展方向。因此,產業發展包括量的增加和質的飛躍,包括絕對的增長和相對的增長。
⑸ 產業發展理論研究有那些
1 產業結構演變理論 產業結構同經濟發展相對應而不斷變動,在產業高度方面不斷由低級向較高級演進,在產業結構橫向,聯系方面不斷由簡單化向復雜化演進,這兩方面的演進不斷推動產業結構向合理化方向發展.
2 區域分工理論 從區域分工的角度確定城市產業發展定位是城市發展的客觀要求.從區域角度分析城市在區域中的優勢、劣勢和發展潛力等,確定城市在區域中所發揮的作用、扮演的角色,進而確定城市產業,避免「就城市論城市」的產業確定方式.
3 發展階段理論 (1)H·錢納里的「標准結構」理論『剮 美國經濟學家H·錢納里運用投入產出分析方法、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和計量經濟模型,通過多種形式的比較研究考察了以工業化為主線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經歷,構造出具有一般意義的「標准結構」,即根據國內人均生產總值水平,將不發達經濟到成熟工業經濟整個變化過程分為3個階段6個時期:第一階段是初級產品生產階段(或稱農業經濟階段);第二階段是工業化階段,第三階段為發達經濟階段.
⑹ 產業發展理論的什麼是產業發展理論
對產業發展規律的研究有利於決策部門根據產業發展各個不同階段的發展規律採取不同的產業政策,也有利於企業根據這些規律採取相應的發展戰略。
⑺ 怎麼促進產業發展
10 加快推進林業產業結構升級。適應生態建設和市場需求的變化,推動產業重組,優化資源配置,加快形成以森林資源培育為基礎、以精深加工為帶動、以科技進步為支撐的林業產業發展新格局。鼓勵以集約經營方式,發展原料林、用材林摹地。積極發展木材加工業尤其是精深加工業,延長產業鏈,實現多次增值,提高木材綜合利用率。突出發展名特優新經濟林、生態旅遊、竹藤花卉、森林食品、珍貴樹種和葯材培植以及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等新興產品產業,培育新的林業經濟增長點、充分發揮我國地域遼闊、生物資源和勞動力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特色出口林產品。
11 加強對林業產業發展的引導和調控。根據市場需要、資源條件和產業基礎,抓緊編制林業產業發展規劃,制定產業政策,引導產業健康發展,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鼓勵培育名牌產品和龍頭企業,推廣公司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經營形式,加快林業產業發展。扶持發展各種專業合作組織,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培育、規范林產品和林業生產要素市場,對農民生產的木材允許產銷直接見面,拓寬農民進入市場的渠道,增強林業產業發展活力。
12 進一步擴大林業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林業發展。針對我國林業基礎薄弱、建設任務繁重的情況,要加大引進力度,著力引進資金、資源、良種、技術和管理經驗。努力擴大林業利用外資規模,鼓勵外商投資造林和發展林產品加工業。制定有利於擴大林產品出口的政策,完善林產品出口促進機制,提高我國林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堅持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強海外林業開發。積極開展森林認證工作,盡快與國際接軌。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對我國種質資源的保護和輸出管理,防止境外有害生物傳入。認真履行有關國際公約,加強生態保護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