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把握現代產業體系發展方向

把握現代產業體系發展方向

發布時間:2021-02-23 15:15:19

① 談談如何發展我縣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產業核心竟爭力

與其自上而下地思考問題,不如設身處地地自下而上思考問題,給予更多的機會、組織能力、發展能力,提供好公共產品服務,扶持中介機構,做好市場監管,現代產業體系就自下而上建設起來了。

② 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升級轉型呈現哪些特徵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日趨加快,各種要素的國際國內流動速率加快、融合程度加深、關聯效應加大。全球化背景下產業體系的升級轉型和空間轉移具體呈現如下特徵:

一、在產業升級轉型中產業結構的高度轉移趨勢日益提高。

首先是在產業升級方面,只有將勞動力從農業轉移到生產效率更高的製造業和服務業部門,才能帶來勞動生產率的根本提升,產業結構效應成為基本特徵。其次在轉型方面,產業間協同的逆向帶動作用日益重要,農業現代化越來越依賴於非農產業部門所提供的肥料、農業機械、物流配送、倉儲設備乃至金融服務;製造業的高端化和競爭力提升相當程度上取決於能否獲得低成本、高質量的生產性服務,而生產性服務業是從製造業產業細分中逐漸剝離出來的。

二、生產性服務業在產業升級轉型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生產性服務業日益貫穿於企業上、中、下全產業鏈過程,是工農業和服務業之間相融合的關鍵環節。生產性服務業包括兩類,一類是從工農業生產過程和部門中獨立出來的外圍服務,一類是仍然處於工農業生產過程和部門中的嵌入服務。生產性服務業是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現代服務業的核心,也是工業化的重要構成。工業化不等同於工業發展,它是一個伴隨著工業不斷升級的現代產業體系全面構建的過程,農業現代化和服務業現代化是其應有之義。其中,生產性服務業更是因其所具有的深度關聯性、廣泛滲透性和高度創新性等特徵優勢,對進一步深化產業分工、加強產業融合、推動產業集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支撐工業不斷升級的關鍵環節。沒有高度發達的生產性服務業,也就沒有高度發達的工業。

三、產業全球競爭合作中「價值規律」高端化。

各種產業利潤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等關鍵環節集中趨勢日益加快,企業發展成功與否取決於是否占據產業鏈條的關鍵環節以及組織資源和整合鏈條的能力,而這些環節更關注高效率的交通運輸服務,如無論是每天早上8點准時出現在紐約、倫敦以及東京街頭的荷蘭阿斯米爾鮮花,還是倫敦、紐約等世界城市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以其機場在世界航空網路中的位置為標志,都呈現如此特徵。

四、產業空間發展的「分散與集聚」態勢日趨凸顯。
產業空間的分散首先是產業體系中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在全球范圍內展開。基於基礎設施等的共享效應、產業鏈條之間的匹配效應和信息知識環節的學習效應,產業包括鏈條或環節追求規模經濟所帶來的報酬遞增,在地理空間形成高度集聚態勢,最終形成了壟斷性競爭的專業性經濟空間;隨著產業結構升級,產業空間的集聚程度和規模效應遞增特徵顯著。在經濟空間主要體現為世界級城市群為主體形態的集聚特徵,作為中心城市的世界城市以高端生產性服務業和高端製造業為主導,周邊中小城市以差異化、專業化的製造業為主導,通過發達高效的市場交易網路和城際交通網路將二者連接起來,最終實現產業發展的結構、規模和分工的效應。

③ 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三個領域有哪些

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三個領域如下:

1、加快形成新動能,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更多新增長點。

2、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加強基礎設施網路建設,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3、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四是堅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實現供需動態平衡。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大任務。上個世紀80年代,黨中央提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分三步走的戰略目標。黨的十八大強調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

黨的十九大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發展大勢,提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戰略目標: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實現宏偉願景,必須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加快形成先進的生產力,構建雄厚的經濟基礎;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顯著提高發展質量,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

(3)把握現代產業體系發展方向擴展閱讀: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主要任務

1、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措施。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和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因素既有供給問題也有需求問題,既有結構問題也有總量問題,但供給側和結構性問題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供給結構失衡,不能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供給質量不高,不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和經濟轉型升級的需求;金融、人才等資源配置存在「脫實向虛」現象,影響了發展基礎的鞏固。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

一是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加強基礎設施網路建設,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二是加快形成新動能,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更多新增長點。

三是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四是堅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實現供需動態平衡。

2、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經過長期努力,我國科技發展成就顯著,一些重大科技成果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但是,我國科技創新能力與經濟實力還不相稱,與經濟建設主戰場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還不適應。

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實現到2035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的目標。

一是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戰略科技力量,實現重大突破和顛覆性創新。

二是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三是倡導創新文化,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強化知識產權保護。

四是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農業已連續十幾年獲得豐收,糧食產量連續4年超過1.2萬億斤,農民收入增速連續7年快於城鎮居民收入增速,農業的主要矛盾已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失衡,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

必須始終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一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二是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三是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寬農民就業創業和增收渠道。

四是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五是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4、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在要求。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發展很不平衡。必須堅持協調發展理念,優化區域發展格局,推進新型城鎮化,逐步縮小差距。

一是協調推動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

二是協調推動「一帶一路」相關地區開放開發、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保護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三是支持老少邊窮地區加快發展,支持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加快邊疆發展,加快建設海洋強國。

四是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提高城市承載能力,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④ 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需要怎麼做

1、改造提升製造業。製造業發展重點是優化結構,改善品種質量,增強產業配套能力,淘汰落後產能。
2、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科學判斷未來市場需求變化和技術發展趨勢,加強政策支持和規劃引導,強化核心關鍵技術研發,突破重點領域,積極有序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加快形成先導性、支柱性產業,切實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和經濟效益。
3、加快發展服務業。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建立公平、規范、透明的市場准入標准,探索適合新型服務業態發展的市場管理辦法,調整稅費和土地、水、電等要素價格政策,營造有利於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和體制環境。
4、加強現代能源產業和綜合運輸體系建設。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
5、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發展和提升軟體產業。

⑤ 有誰知道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具體含義

發展現代產業體系

從一定意義上說,現代化過程就是在科技進步的推動下,經濟不斷發展、產業結構逐步優化升級的過程。黨的十七大報告針對我國經濟結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作出了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戰略部署,為我們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指明了方向。

一是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信息化對工業化有著極大的帶動作用,而且還豐富和拓展了工業化的內涵。因此,必須加快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大力推廣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加快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工業產業,提升其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二是從改革體制機制、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政策等方面採取措施,發展現代服務業。服務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化經濟的一個顯著特徵。目前,我國服務業與過去相比雖然有較大發展,但與整個經濟發展階段和人均收入應達到的水平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必須加快發展服務業,全面提高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和水平。要開拓服務業發展新領域,大力發展金融、現代物流、研究與開發、電子商務、法律、咨詢、會計等生產性服務業和醫療衛生、社區服務、文化休閑等消費性服務業,擴大企業、公共事業機構和政府的服務外包業務,努力提高服務業社會化和市場化水平。

三是要加大支農惠農政策力度,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我國國情決定了今後農業的發展很難再靠增加自然資源的投入,出路只能是依靠科技進步和農民素質的提高。要增強發展現代農業的緊迫感,自覺把它擺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位置。

⑥ 產業結構升級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產業結構升級的發展趨勢是:

農業-輕工業-基礎產業-重化工業-高附加值加工業-現代服務業和知識經濟


產業結構,亦稱國民經濟的部門結構。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之間以及各產業部門內部的構成。社會生產的產業結構或部門結構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研究產業結構,主要是研究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兩大部類之間的關系;從部門來看,主要是研究農業、輕工業、重工業、建築業、商業服務業等部門之間的關系,以及各產業部門的內部關系。

產業結構高度化,也稱產業結構高級化。指一國經濟發展重點或產業結構重心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逐次轉移的過程,標志著一國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和發展階段、方向。產業結構高度化往往具體反映在各產業部門之間產值、就業人員、國民收入比例變動的過程上。

第一,第一產業的增加值和就業人數在國民生產總值和全部勞動力中的比重,在大多數國家呈不斷下降的趨勢。直至70年代,在一些發達國家,如英國和美國,第一產業增加值和勞動力所佔比重下降的趨勢開始減弱。

第二,第二產業的增加值和就業人數占的國民生產總值和全部勞動力的比重,在60年代以前,大多數國家都是上升的。但進入60年代以後,美、英等發達國家工業部門增加值和就業人數在國民生產總值和全部勞動力中的比重開始下降,其中傳統工業的下降趨勢更為明顯。

第三,第三產業的增加值和就業人數占國民生產總值和全部勞動力的比重各國都呈上升趨勢。60年代以後,發達國家的第三產業發展更為迅速,所佔比重都超過了60%。

從三次產業比重的變化趨勢中可以看出,世界各國在工業化階段,工業一直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導部門。發達國家在完成工業化之後逐步向「後工業化」階段過渡,高技術產業和服務業日益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導部門。


參考:產業結構_網路

http://ke..com/link?url=s85-SLeYLkcC5jtq#4

⑦ 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應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主要是:改造提升製造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服務業,加強現代能源產業和綜合運輸體系建設,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發展海洋經濟。

閱讀全文

與把握現代產業體系發展方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