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上海農業產業發展現狀

上海農業產業發展現狀

發布時間:2021-02-23 16:06:09

⑴ 上海中田農業產業化管理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上海中田農業產業化管理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11月10日,主要經營范內圍為農業產業化管理等容。
法定代表人:陳華
成立時間:2006-11-10
注冊資本:8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1300067645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國有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寶山區石太路125號

⑵ 關於目前國內第三產業近況

中國產業結構的變化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78-1984年):農業產業迅速發展時期.。這個時期產業結構變動的典型特點是:第一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所佔比重迅速上升,第二產業所佔比重迅速下降。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第一產業在中國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比重為28%左右,到1984年,第一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達到了32. 2%左右,上升了4.1%。與此同時,第二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則由1978年的48.2%下降到1984年的43%,下降了5%左右,1978年第三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比重為23.7%,到1984年上升到24.8%,僅僅上升了11%。說明中國在這一時期所進行的農村和農業改革極大地解放了農業生產力,推動了第一產業的發展。使得工農業比例不協調的狀況得到較大改善。

第二階段(1985年-1992年):非農產業迅速發展時期。這一時期總體特徵是第二、三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比重迅速上升,第一產業所佔比重迅速下降。1985年中國第一、二、三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分別約為31%、44%、25%,到1992年其比重分別約為23%、48%、29%。在這一階段,資源配置的最大特點是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大量轉移到第二、三產業,特別是推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

第三階段(1993年-2005年):第二產業高速發展時期。從總體上看,這個時期的顯著特點是基礎設施包括能源、交通和通訊設施迅速發展,第二產業的比重迅速上升。1993年中國第一、二、三產業在國民經濟總值中所佔有的比重分別為:22.4%、48.3%、29.3%,到2005年,這一比重分別為12.5%、47.3%、40.2%。在第三階段的1997年,中國第一產業的比重跌破20%以下,這個時期,重工業比重顯著增長,電力、鋼鐵、機械設備、汽車、造船、化工、電子、建材等工業成為國民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

現在是第四階段,第三產業將繼續上升成為中國的支柱產業,尤其在奧運大環境的帶動下

⑶ 分析全國與上海市產業結構有關圖文資料,回答問題。材料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上海在不同時期提出了一系列

(1)二三10商貿繁榮;市場需求大;交通便捷;人才眾多;科學與教育發專達等(任答兩點屬) (2)B
(3)第一產業:世博會場地的布置將帶動花卉、園藝業;第二產業:世博會場館及配套的市政工程建設,將促進鋼鐵及有關建材工業;第三產業:大量國內外旅客的到來,將促進會展旅遊、商貿、物流業的發展。

⑷ 上海金山現代農業園區的發展目標

金山區現代農業園區是上海市市級現代農業園區,其發展的總體目標是以建設一個核心區、六個功能區和一個農產品交易市場為抓手,逐步形成二大主導產業,發揮四個輻射服務作用,追求三個效益的有機統一。
一、各功能小區
1、核心區
核心區為高科技農業綜合示範區,125畝的怡海農藝有限公司,80畝的出口蔬菜制種中心和1118畝有機瓜果園及50畝育苗基地。
2、六個功能小區
(1)、經濟果樹生產功能區。該區以和平蟠桃果園為基地,重點向張涇村、白漾村擴展。力爭用3?4年的時間,把該區建成上海市最大的優質蟠桃果品基地,同時積極發展歐亞種大棚葡萄、獼猴桃等名優水果。
(2)、綠色蔬菜生產功能區。該區位於新衛公路東側的萬漾小區,利用張涇河優質水資源優勢,逐步把該區建成綠色蔬菜標准化生產基地和出口蔬菜創匯基地。
(3)、設施農業示範功能區。該區位於新衛公路西側的萬年村,通過農業基礎設施裝備,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充分利用金山區「家家富工程」的政策優勢,建立大棚群,以優質瓜果、花卉為栽培對象,努力提高設施栽培的科技含量,體現設施栽培的經濟效益。
(4)、畜牧生產功能區。該區重點以發展養殖業為主,在原有大盈大龍禽畜有限公司的基礎上,逐步向周邊發展,推動整個養殖業的發展,同時通過糞便的有效處理,既改善了生態環境,又提高了綜合利用率。
(5)、水稻良種繁育區。該區位於新衛公路西側的新農鎮愛國村,通過國家綜合開發項目《優質商品糧(種子)生產體系建設》的實施,建成金山區雜交粳稻制種和優質常規水稻種子繁育的主要生產基地。
(6)、農產品加工示範區。該區位於干巷鎮的白漾村,規劃將該區逐步建成農產品的冷藏、保鮮等精深加工為內容的農產品加工區,努力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目前已有1000立方米的冷庫。
3、農產品交易市場
建設一個規模較大的產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方便市民,服務社會。
二、形成三大主導產業
本著突出主業,多種經營的指導思想。金山區現代農業園區的主導產業是綠色蔬菜生產和優質水果蟠桃生產及花卉苗木生產。
三、發揮四個輻射服務作用
(一)、通過種子種苗基地的建立,為全區農業生產提供優質種子種苗服務。
(二)、通過農產品加工區和農產品交易市場建立,為全區農產品的加工、流通提供服務。
(三)、通過綠色蔬菜標准化基地建設等農業高科技示範,為全區農業現代化建設發揮樣板、示範作用。
(四)、通過核心區觀光休閑農業的建設,為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發揮農業的觀光休閑功能作用。
四、追求三個效益的有機統一
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是各級政府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戰略性舉措,因此,我們在建設現代農業園區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必須同時追求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實現三個效益的有機統一。我們在各功能區建設中注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時,計劃在干巷鎮張涇村積極探索生態新農村,探索三個效益有機統一的途徑和方法。

⑸ 簡述建國以來上海市蔬菜生產的變化趨勢及成因

建國以來上海農業由鄉村農業 向城郊農業和都市農業的發展演變過程、分析當前的專發展階段及演變過程屬中的主 要動力機制,在此基礎上,結合現狀條件綜合評析和國際模式比較借鑒,提出未 來上海都市農業的發展導向、功能定位、產業結構和生產布局調整以及發展對策 的相關構想。該論文按照歷史、現狀、未來的發展主線進行研究,遵從了農業類 型演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存在歷史繼承性的客觀規律,通過發展階段界定, 可以更為合理地確定今後都市現代農業的發展思路,通過歷史演變過程中主要影 響機制的分析,可以在未來都市農業發展政策中有所規避,有所改進,有所發揚, 以推進上海的都市現代農業更好更快地向前發展。

⑹ 大量農民工進入上海市發展會對上海市產業的哪些影響

利:從歷史的角度看,農村人口大量湧入城市是社會工業化,城市化這個歷史進程的必然要求。大家知道,工業化、城市化,在近代以來,已經在世界歷史發展過程中被驗證並加以推崇,已經成為一個現代過國家發展不可逆轉的過程。縱觀世界歷史發展,無論是近代的美國還是法國,亦或日本、英國,都通過工業化實現了民族的騰飛與發展。中國的暫時落後恰恰從反面說明沒有現代化發展所需要的工業化發展以及伴隨其發展的城市化發展,就沒有農村人口正常有序,大量地向城市流動,也就沒有社會的快速發展進而導致落後。而工業化的發展必然帶來勞動力的集中,造成農村人口向城鎮區域集中,人群的集中就必然帶來市場活動、商業活動已服務業的發展,再次創造就業機會。這種聚集於發展是環環相扣的過程,也是工業化與城市化一體發展的直接表現。所以農村人口正常有序,大量地向城市流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是與工業化發展是與城市化發展緊密相連。 從現實中看,解決大量農村剩餘勞動人口的出路問題是社會和諧發展所必須的。城鎮化不是把農村建造成為城鎮,我國許多邊遠地區的農村,很不適合人口居住,除了「封山育林」之外,很難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城鎮化,只有把農村人口吸納到城鎮,提升城鎮的人氣指數,擴大城鎮建設規模,健全城鎮的社會功能,進而克服傳統的城鄉二元社會結構的弊端,促進社會的協調發展善處理好農村大量人口向城市正常,有序,合理的流動是解決三農問題,保持社會穩定發展的根本途徑之一。這是一個十分淺顯的道理:城市不可能獨立於農村獨自享受現代文明,就像一個人不可能抓住自己的頭發離開地面一樣。誠然,城市裡有富餘勞動力存在,失業人口存在,但與此同時城裡也有很多工作崗位,城裡人不願意干或干不好,農村勞動力來,卻能找到相應的崗位;從另一方面看,城市人口增加和創造新的就業崗位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人多了,衣食住行需求增加,相應的服務崗位需求也增加了。此外,隨著各大城市的的發展,以及農業剩餘勞動力的推力與城市吸力的共同作用,必將進一步促進一些大中城市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業的發展,促進人口向城市中的二、三產業集聚,促進城市化發展從政治經濟學理論上看,農村人口向城市大量、正常有序、合理的流動是社會生產力均衡發展的客觀要求。生產力是支撐社會發展最活躍的因素,而人,是最寶貴的生產力,這是政治經濟學最基本的原理。農村大量剩餘勞動生產力的棄之不用,那無異就是犯罪。城市化,工業化的發展,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密集型就業機會,而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正好是此發展間隙的有益補充,這樣一方面滿足了城市化過程中對大量勞動力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客觀上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均衡發展。 從城市長遠發展的角度看,也需要妥善解決好農村大量剩餘勞動力的問題,否則城市的城市化發展就成為無米之炊,無源之水。誠然,我方也注意到,大量農村人口湧入城市之初,的確給城市的發展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但從國家近年來實施宏觀調整措施上來看,這些負面的影響到目前為止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弊:在城市運作上,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城市的的容納空間是一個常數,而且是有限的。在城市容納能力沒有提高之前,突然蜂擁而來這么多農村人口,勢必會給城市的政府部門帶來了巨大的負擔,使城市變得擁擠,讓城市難以消化。城市道路、住房、供電、供水、供氣、供暖、交通、污水處理、學校、公共設施等一系列基礎設施,都要面臨巨大的壓力,增加城市發展的經濟成本在城市的環境方面,農村人口並沒有表現足夠的關愛。在某種程度上,大量的農村人口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如吃完早點的塑料袋,對環境極大破壞的'白色垃圾'聚乙烯快餐飯盒在就業人員的素質方面上,農村人口大多文化素質較低。城市是一個區域政治經濟文化技術的中心,須要生存,須要發展,因此就需要更多的技術、資金、各種人才。然而,農村人口的特點使得他們難以適合城市高速發展的要求,反而使城市需要花費更多的財力物力和精力處理教育培訓問題,加重城市向前發展的包袱。外地民工大量湧入,外來民工的增多,在增加經濟壓力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治安隱患,導致犯罪率不斷增高。在國際經濟競爭的影響方面,農民工似乎給市場提供了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從而支撐了城市的的經濟發展。但是在透過表象之後就會發現,農民工從事的職業都是低層次的、低技術含量的工種,並沒有在關鍵的崗位發揮關鍵的作用。因而,除了給企業帶了了廉價的勞動力之外,並未在技術上、企業管理上帶來實質性的進步。而現代企業和城市之間的競爭,更多的是高層次、高技術含量、高技術人才的競爭,這是競爭的核心。遺憾的是,農村人口並未能在這些方面提供更高層次的幫助。

⑺ 新浦東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對上海的高效農業將如何進行發展

太深奧了,無法解答

⑻ 上海市農業委員會的農業概況

上海農業區域包括浦東新區、閔行、嘉定、寶山、金山、松江6個區和南匯、奉賢、青浦、崇明4個縣,以及市中心區少數鄉鎮的農村部分(以下統稱上海郊區),面積約5900平方公里。共有9個鄉、198個鎮,2939個村,28638個村民小組,還有市農工商(集團)總公司和市勞改局的16個國有農場。農村總戶數132.9萬戶,農村人口384.54萬人,農村總勞動力226。82萬人,農業從業人員84.87萬人。按照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的「上海農業要從城郊型向都市型轉變,提高現代化水平」的要求,正在加大推進力度,加快農業市場化、集約化、科技化、產業化的進程。
上海郊區共有426萬畝耕地,其中糧田面積約310萬畝,農作物總播種面積820萬畝次,其中糧食作物520萬畝次,經濟作物播種面積300萬畝次;糧經比為66:34。為了提高農業生產水平,重點抓了「精品」示範,相繼建成了5萬余畝「高優高」農業示範區和22萬畝「三高」糧田,糧食生產的科技含量也有較大提高 ,一批品質較優、產量較高的稻麥新品種得到大面積推廣,拋秧、直播、乳苗拋栽等水稻現代農藝推廣面積占水稻面積的85%。「米袋子」工程建設正朝著「高產、優質、低耗、高效」的目標穩中求進;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新一輪種植業結構調整已經啟動。
林業生產的重點圍繞本世紀末上海郊區平原綠化達標(森林覆蓋率9%,有林地面積35。4萬畝,「四旁」樹木保存數6300萬株,鎮區綠化覆蓋率20%)的要求,實施「四個一」(河、路、鄉鎮、農業示範區)綠化形象工程,以點帶面推進植樹造林。郊區有林地面積35萬畝,「四旁」樹木保存數5000萬株,農田林網控制率在50%左右,森林覆蓋率約為8%。林業產業體系建設,重點是抓好以鮮切花種球、種苗為重點的花卉產業建設和苗木基地建設,上海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花卉集散地之一。國有林場、苗圃實行「一業為主,多種經營」,140餘家綠化工程公司相繼組建,上海郊區花卉、苗木生產和綠化工程一體化的林業產業化正在有序興起。
副食品生產,圍繞新一輪「菜籃子」工程的建設與完善,在穩定提高生產的同時,重在搞活流通。蔬菜、瓜果、食用菌和豬、禽、蛋、奶、魚的生產,穩中有增。市場供應貨源充足,品種豐富,價格平穩。上海已經形成的120多個以蔬菜為主的運銷組織,60多個配菜公司,30多個副食品 批發市場,正在進行合理配置、優化組合,進一步加強硬體、軟體建設,完善內部經營機制,搞好文明服務。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上海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加快了上海郊區農業的集約化、科技化、產業化和現代化建設。現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31萬千瓦,平均每畝耕地0.3千瓦,在耕作、排灌、植保、脫粒、農產品運輸與加工實現機械化的基礎上,機械播種、機械收割面積進一步擴大。旱澇保收面積佔耕地面積的99.4%。科技興農戰略得到有效實施,糧食、蔬菜的良種覆蓋率達90%,從荷蘭、以色列引進的5個智能化溫室為15公頃的蔬菜、花卉生產探索現代高科技的應用,郊區農業科技貢獻率已達50%以上。以龍頭企業、生產基地、流通網路為載體的農業產業化有了新進展。郊區己建成具有較大規模的農副產品產加銷一體化的龍頭企業81家,實現年銷售額100億元左右,有規模化生產的商品糧基地60萬畝。
上海農業在全市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已經很小,約為2%左右。但農業對於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仍然發揮著重要基礎和支撐作用。上海郊區農村在1994年已全部達到小康生活水平標準的基礎上,正逐步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⑼ 楊凌本香農業產業集團上海農牧食品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楊凌本香農業產業集團上海農牧食品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05月16日,主要經營范圍為預版包裝食品(含冷凍冷權藏、不含熟食鹵味)批發,食品添加劑、工藝禮品的銷售等。
法定代表人:康順戶
成立時間:2014-05-16
注冊資本:8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1000067745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定東路200號4號樓410室

⑽ 分析上海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是

有利條件:
1.地理位置優越
2.便利交通
3.農業基礎雄厚
4.政策的支持
5.人才眾多,勞動力素質高
不利條件:
1.礦產資源缺乏
2.土地面積小,房價高

與上海農業產業發展現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