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草場與畜牧資源產業發展戰略措施
一、功能區劃與空間布局
(一)草原功能區劃
結合全國和新疆主體功能區規劃,根據阿勒泰地區草原資源承載力、人為及自然災害對草原的破壞程度等,進行草原功能區劃。阿勒泰地區可具體將草原劃分為:禁牧區、限牧區和允許放牧區。在阿勒泰山地等地區,堅持保護、建設和利用並重,加大建設力度,全面推行休牧和劃區輪牧,實現草畜平衡。
1.禁牧區
將嚴重退化、沙化、鹽鹼化、荒漠化的草原和生態脆弱區、重要水源涵養區的草原分布區域劃定為禁牧區。禁牧區實施禁牧。地區行署、各縣市根據劃定的草原禁牧區,發布禁牧令,在草原禁牧區域的主要出入口、圍欄區域、人畜活動區域設立界樁、圍欄、標牌等設施。實施禁牧的農牧民可以享受國家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規定的禁牧補助。
2.限牧區
將退化、沙化、鹽鹼化、荒漠化比較嚴重的草原,以及生態較脆弱區、一般水源涵養區的草原分布區域,劃定為限牧區。禁牧區內限制開展畜牧養殖活動。實施限牧的農牧民,可以比照禁牧區的補助標准,適當享受限牧補助,補助標准低於禁牧區標准。
3.允許放牧區
將禁牧區和限牧區以外的草原,劃定為允許放牧區。區內不享受國家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規定的有關補助。但應加強對草原承載力的監測,防止草原退化、沙化、鹽鹼化和荒漠化。
(二)畜牧業生產力布局
根據阿勒泰地區畜牧資源分布特點、畜牧業在不同縣市的發展狀況及趨勢等,提出如下生產力布局。
1.優質牛羊肉產業布局
在阿勒泰市、福海縣、富蘊縣集中優先發展優質牛羊肉業,進而輻射帶動全區牛羊肉業發展。積極開展以新疆褐牛、阿勒泰羊等地方良種為主、各具特色的肉類生產,努力構建地方良種與進口肉用牛羊之間經濟雜交為核心的現代肉類生產體系,建設一批良種化程度和飼養水平較高的商品肉生產基地。
2.奶業空間布局
在阿勒泰市、福海縣、布爾津縣、哈巴河縣重點發展奶業,帶動吉木縣馬奶業和駱駝奶業的發展。城郊以養殖荷斯坦高產奶牛為主,農區以養殖荷斯坦、西門塔爾牛為主,牧區以養殖新疆褐牛為主。
3.毛絨業布局
在青河縣集中發展山羊絨業,以此帶動全區絨山羊改良,提高羊絨細度、長度和個體產絨量。
二、戰略措施
(一)完善草場管理體制,依法管理草地資源
進一步完善草地承包責任制和有償使用制度,使草地使用者都明確認識到不僅對已劃分的草地享有使用權利,更有對草場保護、管理、建設的責任。對於那些破壞草地和由於管理不善造成草地嚴重退化者要進行嚴肅處理,用法律的手段來保障草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開發,充分發揮草場監理人員保護草地、管理草地的積極作用。
要實現以草定畜,嚴格控制草地載畜量。超載過牧是全區內牧區都存在的問題,控制載畜量,保持草畜生態平衡是防止草地進一步退化的最重要措施。阿勒泰地區普遍存在冬春超低超載,利用時間長,而夏秋草地有剩餘,利用時間短。為此應當充分挖掘潛力,延長夏秋草地放牧利用的時間,減輕冬春地的負擔;同時,要把牧業稅和執行草地載畜量標准緊密結合起來,鼓勵牧民有效合理使用草場資源。對已超載的地區,要壓縮牲畜的頭數和加快非生產畜的出欄,對已經基本飽和的地區,不要再盲目地發展,要控制現有存欄數,並提高對邊遠草地的利用,防止草地植被被浪費,做到分片輪牧,制止對草地的掠奪式經營。
(二)加強草場與畜牧資源開發利用管理
阿勒泰地區的草場資源具有牧草生長周期長的特點,但是自然災害時有發生,尤其是「白災」,不利於草地畜牧業的發展,使其發展的風險偏高,草場的分布也較為散,交通等基礎設施不完善,限制草場畜牧資源的開發利用。在阿勒泰地區草場畜牧開發利用與保護過程要吸取其他地區開發利用的經驗教訓,借鑒國外草地開發的成功模式。主要對策包括:將全區的草地列為加大開發力度的一項後備農業自然資源,並以草地利用為主要區域對象,編制草地資源總體開發規劃;設立阿勒泰地區草地開發專項基金,推動地區草食家畜生產示範基地的發展;加強草地資源管理,依據地區土地利用規劃,完善對草山草坡權屬的劃定,完善草地承包使用制度,推進游牧民定居工程的進一步實施,實現保護草場資源與保障牧民生活相協調的發展主旨。
畜牧業作為阿勒泰地區重要產業,在開發過程中應該繼續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緊緊圍繞畜牧業增產和牧民增收,加強牧業基礎設施建設。以調整結構、發展生產為重點,提高牧業綜合生產能力。調整和優化畜牧業結構,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牧業。堅持農區畜牧業、城郊畜牧業和草原畜牧業協調發展。加強以牧民定居、牧區水利、飼草飼料基地為重點的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畜禽疫病防控體系建設,著力推進牲畜品種優良化、畜群結構合理化、生產經營產業化、產品營銷市場化和動物疫病防治網路化;突出抓好優質牛羊肉、奶、皮革三大主導產品,加快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建設飼草飼料基地,培育養殖大戶,發展養殖小區,提高牧業生產的保障能力。
(三)落實草原保護獎勵補償機制
落實國家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堅持保護草原生態和促進牧民增收相結合,實施禁牧補助和草畜平衡獎勵,保障牧民減畜不減收,充分調動牧民保護草原的積極性。從2011年起,在新疆(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面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對生存環境惡劣、草場嚴重退化、不宜放牧的草原,按照劃定的禁牧區,區內實行禁牧封育,中央財政按照每畝每年6元的測算標准對牧民給予禁牧補助,5年為一個補助周期;對禁牧區域以外的可利用草原,根據草原載畜能力,確定草畜平衡點,核定合理的載畜量,中央財政對未超載的牧民按照每畝每年1.5元的測算標准給予草畜平衡獎勵。
阿勒泰地區全面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以各縣(市)牧業辦公室為基礎,增加禁牧和草畜平衡管理職能,將其改擴建為禁牧區管護站,使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機制落實工作有序推進。
(四)積極發展牧區特色優勢產業
發展特色畜牧業,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延長畜牧業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在保護草原生態的前提下,根據草原承載能力,有序開發礦產資源,整頓開發秩序,提高開發利用水平。積極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有序開發建設水電,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加強牧區畜產品批發交易市場和商業零售網點建設。進一步發掘民族文化、民俗文化、草原文化和民族民間傳統體育,發展以草原風光、民族風情為特色的草原文化產業和旅遊業。加強重點旅遊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一批精品旅遊線路,形成一批國內外知名的旅遊目的地。通過發展畜牧業等特色優勢產業,促進阿勒泰地區的牧區經濟發展。
支持有條件在牧區發展的清潔能源和不破壞生態環境的資源開發利用項目優先布局建設並審批核准。對設在西部地區的鼓勵類產業牧區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時適當向牧區傾斜。鼓勵外資參與提高礦山尾礦利用率和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新技術開發應用項目。
(五)在牧區大力發展公共事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強牧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施牧區飲水安全工程,盡快解決牧民飲水安全問題,優先解決游牧民定居點供水,進一步提高供水保證率和水質合格率,同步解決牲畜飲水困難問題。
加快實施游牧民定居工程。近年來,阿勒泰地區加大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設投入力度,加快了游牧民標准化定居步伐。截至2012年底累計實現游牧民標准化定居14421戶、6.1萬人,分別占牧民總戶數、總人口的41%和42%。隨著地區游牧民標准化定居的不斷推進,為切實保障和改善牧民的民生做出了貢獻。
② 求一篇:農牧區後續產業發展的調研
可以去中國經濟信息網產業研究中心去看看
③ 畜牧業的發展對環境有什麼影響
近年來,隨著規模化畜禽養殖業的迅速發展,不同規模的養殖場不斷涌現,原本潛在的由畜禽養殖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顯現,並且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加而日益突出。環境污染可以導致國民和社會財富的巨大浪費。而大規模集約化養殖場又是我國今後發展畜牧業的方向,因此養殖場的環境污染控制關繫到畜牧業能否可持續發展。
在當前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畜牧業生產中,必須掌握生態平衡原理,加強畜牧業生態保護,發展生態環保型畜牧經濟,為經濟發展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和市場空間,提高畜產品的品質和產品的附加值,全面提高畜牧業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實現生態保護、畜牧業生產、農牧民增收的協調發展。
一、畜牧業環境污染途徑
1、糞便污染
規模養殖場畜禽糞便造成的環境污染,是造成牧業環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規模養殖場畜禽糞便產生量很大。據統計,我國每年產生的糞便量約為17.3億噸,而我國工業行業每年產生的工業固體廢物為6.34億噸,畜禽糞便是工業固體廢棄物的2.7倍,如果這些畜禽糞便隨意堆放,不做適當處理,勢必對周圍環境的水體、土壤、空氣和作物造成污染,成為公害,成為畜禽傳染病、寄生蟲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傳染源。
畜禽糞便直接還田如使用不當或連續過量使用,還會導致硝酸鹽、磷及重金屬的沉積,從而對地表水和地下水構成污染。污水流入河流、池塘可使藻類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產生各種毒素,嚴重污染水體。畜禽糞便一旦污染了地下水,極難治理恢復,將造成較持久性的污染。
2、水質污染
畜禽尿液、沖洗場地的污水、雨水沖刷糞堆、畜牧場和加工廠的污水也是重要的污染源,其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質,其污水的生化指標極高。高濃度的畜禽有機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將會造成水質不斷惡化,畜禽污水中的高濃度氮、磷是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原因;畜禽污水排入魚塘及河流中,會使對有機物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漸死亡,嚴重威脅水產業的發展。畜禽糞便污染物不僅能污染地表水,其有毒、有害成分還易進入到地下水中,嚴重污染地下水。它可使地下水溶解氧含量減少,水質中有毒成分增多,嚴重時使水體發黑、變臭,失去使用價值。
3、惡臭污染
規模化養殖場產生的大量糞便如果沒有進行有效的處理,則養殖場散發出非常難聞的氣味,會嚴重地污染周圍居民的生活環境。
4、葯物殘留潛在污染
葯物殘留對畜產品及環境造成潛在污染。畜產品中殘留的葯物有獸葯、人葯、消毒葯、農葯及其它化學物質,目前最突出的是使用違禁的鹽酸克侖特羅(β-興奮劑的一種)的殘留問題。此外,抗生素和激素的濫用,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超量使用也會造成葯物殘留。
二、畜牧業環境污染成因
1、 畜牧業由分散經營轉為集約經營
我國傳統畜牧業規模小,僅作為一種家庭副業來經營,所以污染影響不大。近年來隨著現代畜牧業的發展,
飼養方式由自然放牧向舍飼半舍飼轉變、經營方式要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畜牧業逐漸轉為集約化,飼養規模較大。產生的糞尿等排泄物數量大,如不及時處理,隨時都能對人類和畜禽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2、 畜牧場地由農牧區向城郊區轉移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蛋、奶、肉等畜產品的需求量逐漸增多,為了便於畜產品的產、供、銷一條龍的配套,畜牧業由農區、牧區逐漸向城鎮郊區轉移,造成了農牧脫節,家畜糞肥大量積壓,不能及時施用於農田而造成污染。
3、 農業有機肥逐漸轉向化肥
農業上有機肥逐漸轉向化肥,有機肥使用減少,造成大量畜禽糞便等有機肥積壓浪費、形成公害。
4、 獸葯、飼料添加劑使用不當
由於規模化、集約化畜牧業的發展,使用抗生素、維生素、激素、金屬微量元素已成為畜禽防病治病、保健促長的需要,經濟利益驅動和科學知識的不足,濫用上述葯物的現象普遍存在,造成畜產品的葯物殘留及環境污染。
二、畜牧業生態保護的對策與建議
1、加強對畜牧業生態保護的領導
要高度重視畜禽養殖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問題,要吸取國外畜牧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先污染後防止的教訓,將畜牧業生態保護納入環境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提高畜產品安全意識,按照國際慣例組織畜牧生產,加強畜禽及其產品的安全管理與質量認證。
2、加強畜禽污染環境監測
隨著畜牧業的迅速發展,要加強對畜牧業環境污染進行污染監測,開展畜禽污染現狀的調查,科學地掌握畜牧業環境污染情況,為畜牧業的生態保護提供依據。
3、 建立人工生態型畜牧場
根據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原理組織畜牧場生產,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利用動物、植物、微生物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和現代技術、實行無廢物和無污染生產。採取以「中心畜牧場+糞便處理生態系統+廢水凈化處理生態系統」的人工生態畜牧場模式,利用糞便處理生態系統產生沼氣,並對產生沼氣過程中的產物直接或直接再利用。利用廢水凈化處理生態系統,將畜牧場的廢水及尿水集中控制起來,進行土地外流灌溉凈化,使廢水變成清水循環利用,從而達到畜牧場的最大產出,又保持了環境無污染無公害處於生態平衡中。
4、採取動物營養性環保措施
(1)合理配製飼料
准確測定畜禽營養需要量和飼料原料的營養價值,更准確地配製出符合不同生產階段和目的的畜禽飼料,減少養分的過得供給,降低畜禽養分的排泄量,減少畜禽排泄物對環境造成污染。
(2)使用環保型飼料
應用環保型飼料,降低畜禽氮和磷的排泄量,提高飼料的品質及養分的利用率,降低豬、禽排泄物中氮和磷的含量,減少排泄物的數量。
(3)消除飼料中抗營養因子的抗營養作用
大多數植物性飼料及副產品尤其是豆類及餅粕、麩糠中含有大量的抗營養因子,這些因子可降低飼料中營養物質的利用率,增加排泄量,經過適當的加工處理,如膨化、制粒等,可降低日糧中抗營養因子的含量,提高飼料養分的利用率,減少氮和磷的排出量。
(4)採用多階段飼養法
多階段飼養法是指將畜禽根據不同的營養需要劃分為不同的階段,再根據不同的營養需要量進行飼養的方法。畜禽隨著時間和體重的增加,其營養需要也發生了變化,經過調整飼料配方,可有效地滿足其營養需要,減少其對氨基酸和磷等的過量攝入,從而減少其過量排泄。
5、搞好生態草原建設
在食草動物集約化發展、大力推廣舍飼半舍飼的同時,加強草原的保護與建設,把發展畜牧業同保護和建設好生態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以草原生態建設為重點,提高草原的生態效益,推進畜牧業產業化,從而提高畜牧業的綜合效益。
6、控制畜禽排泄物
加強畜禽糞便管理,控制糞便的產生、播撒和處置,防止畜禽糞便造成大量積壓,消除污染隱患。對畜禽糞便進行技術處理,提高畜禽糞便作為農業肥料的利用效率,殺滅病原菌,增加養殖業的收入。降低飼料中的礦物質及粗蛋白含量,從而降低糞便中的氮和礦物質含量,減少環境的污染。
7、控制葯物殘留
要嚴格執行國家有關飼料、獸葯管理的規定,嚴禁在飼養過程中使用國家明令禁止、國際衛生組織禁止使用的所有葯物,嚴格按照用葯規程用葯,控制畜禽用葯,限制某些抗生素及葯物的濫用,保證畜產品的安全,減少對人畜的污染。
④ 怎樣才能牧區發展一個很好的畜牧業
現代畜牧業作為一個歷史性的概念,包括兩方面含義:一方面,它是指畜版牧業生產力發展到權一定的歷史階段才出現的,就是說它是在現代科學和現代工業技術應用於畜牧業之後才出現的;另一方面,是指現代畜牧業不是靜止的,而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其內容和標准將會發生一定的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進步,現代畜牧業的內涵也會不斷的擴大 。
現代畜牧業就是在傳統畜牧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用現代畜牧獸醫科學技術和裝備及經營理念武裝,基礎設施完善,營銷體系健全,管理科學,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質量安全,優質生態、高產高效的產業。
它以布局區域化、養殖規模化、品種良種化、生產標准化、經營產業化、商品市場化、服務社會化為特徵。
以生態學、生態經濟學、系統學、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以畜牧生態系統為研究對象,應用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生物化學和生理學的研究方法與手段,開展集約化條件下的畜牧業生產體系中經濟與生態良性循環以及對環境的影響研究,全面而又系統地進行畜牧業生產活動,使畜牧業生產向著高產、優質、高效和穩定協調的方向發展。
現代畜牧業是現代農業的主要組成部分。
⑤ 未來畜牧業的發展趨勢如何
有的專家認為,我國未來畜牧業的發展趨勢將實現以下八個方面的轉變。
1、畜牧業經濟將由增長型與環保並重型轉變。當前,資源與環境的矛盾問題日益突出,可持續發展已作為發展農牧業的一項基本戰略。因此,經濟增長與環保並重將成為新世紀中國畜牧業發展的指導思想。
2、農業產業結構將以種植業為主逐步轉變為以牧為主。由於我國大部分地區不僅實現了溫飽,開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人們對糧食的需求呈逐漸下降趨勢,而對肉、奶、蛋等各種畜產品的需求則不斷上升。新世紀我國畜牧業在農業產值中的比重將會超過50%。
3、以傳統家畜為主將轉變為全面利用各種動物資源。近年來,特種養殖和野生動物馴化技術發展很快,人類需求的多樣化和遺傳工程的新成果,使全面利用各種動物資源成為可能。
4、畜牧業生產將由以增產為主轉變為以提高質量和增加品種為主。我國城鎮居民人均肉類消費已出現下降趨勢,消費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對畜產品的需求正走向「少而精」。
5、以分散經營為主將轉變為以集約化、規模化經營為主。目前我國的畜牧業仍然是以分散經營為主,大多數農戶技術水平低,競爭能力弱。市場競爭的結果必然導致集約化、規模化經營的擴大。
6、從單一畜牧業經營轉變為產、加、銷一體化產業化經營。我國畜牧業的產業化經營正呈現方興未艾之勢,產業化經營將成為畜牧業發展的主要方式。
7、畜牧業以農區為主將轉變為農區和草原並重。我國畜牧業產值一直主要來自農區,草原畜牧業所佔比例很低,新世紀,草原建設和草原生態環境保護將得到切實加強,草原畜牧業的地位和比重將大幅度提高。
8、畜牧業生產將從人工勞動為主轉變為以現代科技手段為主。草原建設、飼料生產、畜群管理、疫病防治、產品加工將全面實現自動化,遺傳工程、信息技術等高技術手段將得到廣泛運用。
⑥ 紐西蘭的農牧業在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中具有什麼意義
支柱產業,紐西蘭地廣抄人稀,主要還是靠畜牧業,農產業來帶動生產,在那裡,如果能有自己的一個農場,那是相當有錢的了.
農畜業的發展不斷帶動其他行業的發展,加工業,旅遊業等等.
總的來說,紐西蘭生活還是很愜意的,如果有機會,我是很願意去那裡圈塊地的
⑦ 基層推進農村牧區改革的重要性,難點,怎麼做
談如何推進農村牧區的改革與發展加快農村改革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七屆三中 全會明確指出:要毫不動搖地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對如何推進農村牧區的改革 與發展我本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抓黨建,激發農村基層黨組織活力 推進農村改革發展,關鍵在黨。要不斷增強各級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 戰鬥力,不斷提高黨領導農村工作水平。 1、完善黨領導農村工作的體制機制。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 農村工作綜合部門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 制。2、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農村基層組織是黨在農村工作的基礎,要切實 發揮好戰斗堡壘和領頭雁作用。要堅持以領導班子建設為重點、健全黨組織為 保證、三級聯創活動為載體,把黨組織建設成為推動科學發展、帶領農民致富、 密切聯系群眾、維護農村穩定的堅強領導核心。3、解放思想,提高幹部隊伍農 村改革發展意識。經濟社會發展,人是決定因素。幹部隊伍改革發展意識強不 強,直接關繫到農村的改革發展大計。建設一支守信念、講奉獻、有本領、重 品行的農村基層幹部隊伍,注重從農村致富能手、退伍軍人、外出務工返鄉農 民中選拔村幹部,使那些有本領、有技能、有專長的人才充實到村級組織中來; 不斷調動幹部隊伍投身到農村各項改革事業的實踐活動中去。4、加強農村黨員 隊伍建設。繼續落實中央四個長效機制,加強對黨員的教育、培養,實行目標 考核,定崗定責,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增加黨組織的親和力。 探索發展黨員新機制,不斷提高發展黨員質量。5、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教 育廣大黨員、幹部要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關心群眾疾 苦,傾聽群眾呼聲,集中群眾智慧,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做到用制度管 保護現有耕地面積,實現土地依法有序流轉,不斷夯實土地根本。作為鄉鎮農村改革,必須堅持保護耕地方針不動搖,切實保護耕地;認真落實 中央糧食直補政策,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夯實農業 發展基礎;不斷加大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業產業結構升級;積極發展現 代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通過全面保證糧食安全,在保證現有土地承包 關系長久不變的前題下,要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 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不斷賦於農民更加充分而 有保障的土地承包權。 三、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現代農業發展的物質條件。要積極探索 土地復墾整理的新思路,新措施,加快中低產田改造。要進一步推廣水利基礎 設施建設,推廣節水灌溉,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各項 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實現城鄉全覆蓋。特別要加強水、路、氣配套建設, 四、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完善各項支農、惠農配套措施。著力抓好新農 村建設示範點建設,做到標准不降、力度不減、要求更高、效果更好。緊緊抓 住中央擴大內需、加大「三農」投入的機遇,加快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 服務向農村覆蓋、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 五、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狠抓農業項目建設,以培育產業大戶為著力點, 完善產業政策,實現產業區域化、種植規模化和生產標准化。大力發展優勢特 色農產品、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發展「一村一品」、「一鄉 一業」、的塊狀經濟。同時加強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圍繞特色產品和主導產 業,加快培育農村經紀人、農產品運銷專業戶和專業合作社,進一步完善利益 聯結機制,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和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 六、大力發展社會事業。要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范圍,繁榮發展農村文化,發展農村教育,促進教育公平,促進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健全農村社 會保障體系,鞏固和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完善農村醫療救助制度,加 強鎮村兩級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要不斷建立健全農 村的各項保障制度,讓發展成果真正惠及農民兄弟;要加快建設與農村居民日 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公用服務設施,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要加快農村富 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小城鎮轉移,加快農民變市民、鄉村變城鎮的轉化;要 加大農民教育培訓力度,通過多形式、廣渠道、寬領域的面對面的實用技術培 訓和科技法律知識的普及推廣。 七、穩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草原「雙權一制」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草原雙權一制制度改革作為農村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政策性強、涉及面廣、 事關廣大農牧民的切身利益,要通過兩個改革,建立起產權歸屬清楚、經營主 體到位,責權劃分明確,利益保障嚴格,流轉規范有序,監管服務有效的現代 林業、草場產權制度,切實解決當前草牧場管理中存在的與民爭利問題真真正 確保林業發展,農民增收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工作,在實際工作中還必須結合 自身的特點,不斷解放思想、創新思路、創新方法,不斷推進農村改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