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叫產供銷一體化
產供銷一體化一般情況是是指在某個系統或某個企業內部擁有生產、供應和銷售整個完整的產業鏈,不過現在有的專家指在全社會范圍內建立起完整的產業鏈,而不是要求每一個企業都去組織一條產業鏈。
❷ 什麼叫產供銷一體化,超市如何實現產供銷一體化
1、所謂的產供銷一體化就是說生產產品,銷售產品都由自己來做,省掉代理商這個中間回環節,使利潤更加集答中在自己手中.產供銷一體化的實質就是以市場為導向,充分尊重市場發展的客觀規律。
2、超市實現產供銷一體化最主要的是在於如何省略中間經銷商或者代理環節,使得利潤最大化。
目前有很多零售行業(超市)都在想辦法做到產銷共一體化,例如步步高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目前通過O+O,和O2O實現線上線下銷售,擴大自己的實力,通過直接與生產商談判,來實現商品直銷(直銷是指直銷者繞過傳統批發商或零售通路,直接從顧客接收訂單。直銷是指直銷企業招募直銷員,由直銷員在固定營業場所之外直接向最終消費者),從而實現產供銷一體化。同時很多零售行業也在直接通過與生產商談判聯系生產自有品牌商品,例如大潤發服飾、拖鞋、毛巾等日常家居用品就是通過生產商直接製造,直接減少中間很多環節,實現產供銷一體化。例如步步高商業零售股份有限公司自有品牌「Q優添品」也是一樣。
❸ 如何用互聯網思維重構企業「產供銷」
如何用互聯網思維重構企業「產供銷」
最近接到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關於企業如何搞好「產供銷」的一個課題邀請,坦率地說,我不太喜歡「產供銷」這個詞。在80年代,我們的企業都喜歡講產供銷一體化,當然在有什麼賣什麼的資源販賣時代,實現產供銷一體化當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個時候企業最大的成本是如何去爭取資源擴大生產,生產到位了後面的供和銷只要配套商資源就自然能實現循環,這個時候產當老大,供和銷當配角,有產自然能銷,企業要做的事情就是保證產的情況下,如何讓供和銷降低成本以提升整體績效。
今天企業面臨還是「產」的問題嗎?現狀是剛好調了個順序,今天我們的企業「產」不是問題,「銷」成了問題。「產」和「供」變成了保證質量成本的環節,「銷」變成了一個增值環節,貌似龍頭從「產」變成了「銷」,變成了「銷產供」!
但仔細分析一下,這個命題還是不對,當前也不是「銷產供」的問題,對企業而言,銷不是目的,產生價值才是目的,也就說無論「產供銷」,還是「銷產供」,都無法准確描述今天企業組織資源,實現市場增值的完整過程,所以我還是考慮用「價值鏈」這個詞來替代,也就說我們應該去深入探討的是如何用互聯網思維來重構企業「價值鏈」的問題。
關於如何重構企業價值鏈,天策行在2004年服務中糧集團的時候就開始研究這個命題,當時比較流行的組織模式是「1+6」,即一個總經理配6個副總,分別負責財務、行政、研發、生產、營銷、采購,這也是典型的產供銷的構架模式。我們在和中糧集團的張小平老師分析後發現,這種組織模式存在嚴重問題,這種模式下每個人負責一攤,企業沒有增值概念,就導致企業績效設計就沒有增值導向,也就導致很多扯皮的事情沒法解決。
在經過多次碰撞後,中糧團隊決定引入價值鏈的組織模式,從最終的增值目標入手,以終為始,來反推、劃分價值鏈環節,在這一思考下重新架構企業,形成了中糧集團內引以為豪的「三元管理模式」。
今天談互聯網思維如何重構企業價值鏈的問題,那是不是說我們以前的價值鏈思維出了什麼問題?
按照我對今天國內大多數民營企業的觀察,不僅談不上用互聯網思維來重構企業價值鏈,甚至連價值鏈的理念都沒有,尤其是大宗生產企業,還停留在「產供銷」的時代,所以我想從兩個層次來談這個問題:
一是如何引入價值鏈的理念,二是如何用互聯網思維重構企業價值鏈。
我認為引入價值鏈核心有兩條:
一是要有增值目標,以終為始地思考問題。
比如中糧的專用麵粉,一開始有增值目標嗎?沒有,康師傅、卡夫都爭著要專用麵粉,利潤還不錯,覺得賺錢,就開足馬力幹嘛,但干著干著康師傅突然告訴你,我們不要了,我們找到了更便宜的替代產品,中糧一下子就傻了,這么大的產能不要了怎麼辦?這么多人怎麼辦?這么多原料怎麼辦?一開始欠下的課不得不重頭補上來,即我們這個企業的增值目標是什麼?
我們對國內企業分析發現,除了康師傅、卡夫之外,專用麵粉這個需求還真不小,一個小餅房一天就能消耗出十袋八袋的,關鍵是他們原料不穩定,做出來成品不穩定,影響生意是個大問題,詳細分析過後,這個增值目標確定了——做國內最專業的專用麵粉企業。
有這個目標過後怎麼讓客戶知道呢?那麼多小散戶怎麼把貨運過去?我們用加拿大小麥,成本那麼貴能實現嗎?既然目標確定了,圍繞目標,我們反推回來,展開了產品的改造,渠道的改造和研發的改造。七八年過去了,今天引以為豪的是,去任意一個麵包房或者糕點房問知不知道中糧鵬泰的3850或3250麵粉,幾乎沒有人不知道,並且很少有人不說好用,但如果說到產品成本,在業內恐怕是最有競爭力的。
二是要有增值路徑,習慣因為所以式的思考,建立內部客戶關系。
確立最終的增值目標之後,就得反向來架構這個價值鏈條。拿大家一日三餐的饅頭來舉個例子,作為消費者,你是最終客戶,饅頭房要為你負責,麵粉廠營銷人員負責給饅頭放提供蒸饅頭的麵粉,營銷人員就得為饅頭房負責。那企業內部誰對營銷人員負責呢?我們就得一步一步捋出來,反推回來營銷之前是儲運,儲運之前是生產,生產之前是研發,研發之前是采購,前者都是後者的客戶,後者要對前者負責。
這個路徑清晰了,增值環節就清晰了,大家的職責邊界也清晰了,企業內部就形成了逐個環節負責和協同的機制和理念。
到這里該入正題講講如何用互聯網思維重構價值鏈的問題。
雷軍去年提出了「互聯網思維」這個詞,並且用他的7字真經詮釋了互聯網思維,即「專注、極致、口碑、快」,雖然業界對此頗有微詞,但我依然認為這個詞是一場產業革命的徵兆。
說到互聯網重構傳統企業價值鏈,我們對去年王健林和馬雲的那場豪賭估計還記憶猶新,1個億勿論輸贏,兩人的合作已經開始了,萬達影院已經進入支付寶錢包公眾服務平台,並實現聲波取票。用戶只要關注支付寶錢包「萬達電影」公眾號,就可以在裡面辦理在線選座、購票等服務,而且能夠用支付寶錢包聲波取票入場。
我們不難發現,傳統企業的觸網之路大致經過了四個階段,首先是傳播層面的互聯網化,通過互聯網工具實現品牌展示、產品宣傳等功能,比如做網路推廣、視頻網站廣告合作等;其次是渠道層面的互聯網化,通過互聯網實現產品銷售,這個階段催生了大量的垂直電商平台和第三方電商平台;然後是供應鏈層面的互聯網化,通過C2B模式,消費者參與到產品設計和研發環節;最後是用互聯網思維重新架構企業,因此最高階最徹底的互聯網轉型,就是通過互聯網思維去重塑企業的整個價值鏈。實際上今天我們看到到小米、黃太吉都處在第三和第四階段之間,將互聯網由外而內的融入企業變革之中。
基於傳統企業觸網4個階段的分析,互聯網思維重構企業價值鏈,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市場與消費群重構
今天幾乎所有的企業都面臨市場與消費群重構的問題,一是消費群的需求在變化。20年前是溫飽需求,誕生了以產量為需求的各種產業;逐漸在溫飽被滿足基礎上,誕生了質量、品質的需求,催生了一批大眾品牌;而今天,在質量和品質高度同質後,小眾、定製化的需求被迅速催生。
二是消費方式在變化。在媒體壟斷時代,人們只有被動接受媒體傳播。而在互聯網時代,變成了消費主權時代,消費者有更多的可能選擇媒體和渠道,甚至在創造自媒體和渠道。
舉一個市場和消費群重構的例子。說起方便麵也許人么只聽過康師傅、統一,再多一點可能聽過白象和今麥郎,第五名估計大家都不知道了。但我要說的正是這個第五名——思園。因為以前活動范圍和當年的娃哈哈一樣,主要在鄉村,在溫飽和品質時代,http://china.globrand.com/思園方便麵在鄉村獲得了迅速發展,做到了快20億的銷售額,而就是剛才說到的這一系列變化,思園逐漸發現這個市場出現了天花板,有購買力的人都去城市打工了,沒有購買力的人消費量在減少,更要命的是康師傅還拿一些狙擊產品來給你建立門檻,受成本影響,價格是漲不得,退不得。
我們分析發現,方便麵市場的萎縮,不是說明方便麵的需求真的就萎縮了,年輕人的需求依然存在,只是這些年國內品牌在康師傅劃定的道上比賽,大家都在跟康師傅比,比成本、比廣告、比終端精細化,於是就把自己比下去了。
我們在介入這個項目後,重新界定了市場和消費群,策劃了黃帝雞湯這個戰略新品,根據新消費群特徵重新組織了渠道和傳播,通過3個月地面活動的組織,獲得了預期的市場反饋。
二是技術創新流程重構
說到技術創新流程重構,我說一個大家都有切膚之痛的例子,你的企業一個新品研發周期是多久?半年?三個月?還是一個月?可能研發人員告訴你1個月夠短了,我告訴你,如果說一般時裝公司是半年的話,ZARA是15天;一般飲品公司是1個月的話,娃哈哈公司是1周。
當然我想告訴你用互聯網思維重構企業技術創新流程不只是快的問題,二十需要改變一種研發理念,過去我們賣車,賣點是,換個部件就變了個型號,搞得消費者眼花繚亂,但你發現營養快線品牌沒變,小米的品牌沒變,就是在代數上升級了,消費者體驗上不一樣了,營養快線一個單品做200多億,小米一個單品做300多億,你告訴我是那種研發理念成功呢?
三是商業經營模式重構
在網路上一直有個熱議的話題,就是騰訊乾死了多少對手!QQ群與聊天室,微信與米聊等等,這個議題我估計會一直延續下去,因為在騰訊這個帝國里,任何創意都有可能被他快速復制應用並提升,而這得益於騰訊是最早用互聯網思維重構商業模式的企業,在這里,你賴以收費的技術都變成了免費,而人們可以通過支付很小的費用去獲得更多增值服務。
四是產業鏈與產業邊界重構
你告訴我小米是手機企業還是互聯網企業?黃太吉是餐飲企業還是互聯網企業?創新的例子不一而足,你會發現他們無一例外地在打破傳統的產業邊界,以消費者為起點重構產業鏈與產業邊界。
在這裡面我們傳統企業最容易犯的就是競爭對手盲目崇拜症,比如空調行業崇拜格力,方便麵行業崇拜康師傅,食用油行業崇拜金龍魚等,一崇拜競爭對手就容易拿自己的企業去和競爭對手對標,對標就只能跟著競爭對手的路子去投入資源,我們看到太多的企業花太多的時間和資源浪費在競爭對手身上,而忽略了真正為他們事業埋單的消費者。
❹ 興谷一穀子米好吃嗎
好吃
「科技興農、良種先行」。作為以農作物育種研究的安陽市農業科學院,堅持把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落到實處,以自主創新引領產業發展,在穀子育種上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培育的「豫谷18」畝產超千斤,其系列品種種植面積佔全國40%以上,是農業農村部主導推廣品種。
穀子是起源於我國的重要糧食兼飼草作物,歷史上曾有「北谷南稻」的說法,但由於產量較低、栽培費工等原因,逐漸被高產作物玉米等所取代。
近年來,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乾旱的持續,穀子營養價值逐漸被人們重新重視。「我們面對國內穀子研究的薄弱環節,扛起了穀子種業研究的大任。」安陽市農科院院長陳傳奎告訴記者,在我國穀子種業發展的關鍵期,安陽市農科院理應在推動穀子種業整體升級中發揮主力軍作用。
面對機遇和挑戰,安陽市農科院積極探索構建育種體系,以農業種植需求為導向設定育種目標,以高端育種平台、一流育種人才和技術為基礎,運用先進的管理機制,實現目標需求市場化、育種過程規范化,讓育種成果走向市場。
秉承這樣的信念,安陽市農科院組織了十餘人的科研團隊,闖海南、戰安陽,歷經多年的不懈攻關、開拓創新,先後研發出豫谷系列20多個國家級和省級審定品種。尤其是選育的「豫谷18」,分別通過國家穀子華北夏谷區組、西北中晚熟春谷區組、東北春谷區組、西北春谷早熟區組四大區域鑒定,成為全國唯一一個4個試驗區都審定通過、適合在全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推廣種植的穀子新品種,安陽市農科院也成為全國唯一一家培育品種通過4個區審定通過的科研單位。「豫谷18」更是憑借畝產680公斤以上的生產能力,被農業領域專家稱作「穀子界的魁首」、農業農村部領導稱贊為「穀子界的鄭單958」。
「豫谷18」從2003年開始配製組合,經過安陽、海南動態選育,成功解決了國內優質穀子品種區域種植適應性及高產的矛盾,綜合表現為高產、穩產、廣適、高抗倒伏的特性,並且十分利於機械收獲。這是穀子品種的重大突破,「豫谷18」被評為「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十二五期間重大技術成果」,主持人劉金榮獲得國家「風鵬行動種業功臣」稱號。在國家穀子區域試驗中,「豫谷18」在華北夏谷區一畝地較對照增產48.2公斤,農民每畝可增收241元。如今,「豫谷18」已在全國大面積推廣,僅河南省年推廣面積就達到50萬畝,增產2410萬公斤,為農民增加效益1.2億元。
安陽市農科院與河南華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安陽復興種業有限公司,依託豫谷種質資源優勢,整合內外部資源和技術力量,大力構建產供銷、種養加一體化的產業鏈發展模式。在推動育種環節科技創新的同時,安陽市農科院嚴把種子質量關,為農民提供優質種子資源。同時加大農技服務的推廣力度,把農業技術帶到農民身邊,服務到田間地頭。
在考慮穀子種植的高產、穩產的同時,安陽市農科院還在小米的質量、口感研究上下功夫。他們每年品鑒上百個品種的小米,選出商品性、食用品質俱佳的品種推廣種植生產。如「豫谷18」生產出來的小米,色澤橘黃、黏香、適口性好、蒸煮時間短,曾在2009年全國第八屆優質食用粟評選中以總分第一的成績被評為「國家一級優質米」。在全國各地舉辦的農產品交易會上,「豫谷18」也受到了與會者的交口稱贊。現在,「豫谷18」已成為許多小米企業加工生產小米首選的品種。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品質生活的追求,對雜糧食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安陽市農科院與合作夥伴共同開發小米產品的深加工,已研發出小米製作的麵包、餅干、月餅、小米油等數十種食品和用品,眼下正在走向百姓的餐桌。
有57年歷史的安陽市農科院,穀子育種水平處於全國領先地位,選育的「豫谷一號」曾榮獲國家發明二等獎。2014年升級為河南省穀子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5年被評為河南省穀子育種創新團隊依託單位,2017年牽頭聯合38家單位共同組建「河南省穀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近幾年選育的適合輕簡化栽培「豫谷18系列品種」豫谷31、豫谷32、豫谷33、豫谷34、豫谷35、豫谷36、豫雜谷1號在國家參試品種區域試驗中表現非凡,成為河南省繼小麥、玉米、花生、芝麻後第五個在全國叫響的農作物品種。
國家穀子高粱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刁現民曾說,「華北地區一直是中國穀子育種的領頭地區,歷史上有突破性的「豫谷一號」選育在該地區,近15年來得到公認的「豫谷18」也培育在該地區,其籽粒產量達到每公頃5398.65公斤,表現為中矮稈、單穗量和穗粒量高。」
喜看谷穗千重浪,安陽市農科院將繼續團結和帶領廣大科研工作者紮根農業,潛心科研,引領全省乃至全國穀子育種水平實現新跨越,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現代農業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❺ 聽說鴨香記規模很大,產供銷一體化
浙江省級農業龍頭企業,規模當然大。下屬有浙江省第一批定點屠宰廠和以及眾多養殖基地,從養殖,屠宰,加工到銷售,全產業鏈運作,產供銷一體化。
❻ 「產供銷一條龍」能讓企業成「龍」嗎
中國企業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產供銷一條龍」可能是個很大的優勢,因為那時的企業資源相對比較豐富,很多企業就憑借其完善的產供銷系統建立起了競爭力,獲得了一定的市場。前提是企業對產業鏈的整合占據了資源優勢。 然而隨著市場競爭的深入和各種信息的透明化操作,以及國內市場國際化、國際市場國內化的競爭新格局的形成,這種「產供銷一條龍」模式就受到了巨大挑戰。在一個差異化的競爭時代,企業再提什麼「產供銷一條龍」是核心優勢,就顯得非常落伍了,就離被市場淘汰不遠了。服務外包、產業分工、主業回歸,這個發展趨勢已經證明了在企業經營中你攥緊的非核心能力東西越多,你背的包袱就越沉重,你的經營成本就越來越居高不下,到最後就會累死在「產供銷一條繩」上。 我們回頭看看那些做得優秀的企業無疑都是「微笑曲線」上的驕子,如微軟、戴爾、IBM、可口可樂等,他們攥緊的是核心能力中的研發、技術和渠道、銷售,單純花在製造鏈條上的精力已經越來越少,外包服務整合全球資源為我所用,向自己的主業回歸再回歸,目的就在於降低成本,分散風險,集中資源。既要搞生產製造,又要非集約式采購,既要自建渠道開拓市場,又要搞物流倉儲,這樣的企業是越做越累,處處是風險和成本,處處需要龐大的人力資源和現金流,而一個企業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又如何能游刃有餘呢?「產供銷一條龍」又何嘗不是一條高成本運營與充滿風險的套頭繩索呢? 中國鞋業未來的競爭也是如此,單純依靠所謂的低勞動力成本、產品低價格優勢越來越行不通了,我們的資源不支持這種越來越短視的戰略。設計、研發、技術、品牌、渠道對於中國鞋業來說顯得愈來愈重要,誰能及早脫離「產供銷一條龍」羈絆,傾注於核心能力,誰就能佔領市場、引導市場。 我們要學會做企業增值鏈環節,善於甩掉減值包袱。「產供銷一條龍」的心態萬萬要不得了,否則中國企業將失去越來越多的機會,犧牲越來越多的資源,到頭來真是無路可走。這不是危言聳聽。
❼ 我的家鄉在安徽盛產小麥該怎麼寫作文
阜陽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轄潁州、潁泉、潁東三區和臨泉、太和、阜南、潁上四縣及界首市,人口982萬,面積9775平方公里,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市,也是全國比較大的地級市之一。阜陽區位交通便捷.京九鐵路縱貫境內,與漯阜、睢阜、淮阜、商阜鐵路一起,使阜陽成為五路交匯、八線引入的全國六大路網性鐵路樞紐之一,阜陽編組站是京九線上最大的編組站,連接東西南北,形成了阜陽這個中國鐵路新樞紐,阜陽被譽為大京九樞紐城市,年客流量達300多萬人次,經阜陽樞紐發運的貨物,可直接通過天津港、連雲港、上海港出海,也可直抵香港與國際市場接軌。阜陽機場按4D級建設擁有國際先進的導航通信設施,可全天候使用,能起降波音757,麥道90等類型飛機。公路以阜陽為中心,105國道和省道為骨架,輻射全市城鄉、通往毗鄰省市的公路交通網路已逐步形成。界首-阜陽-蚌埠高速公路一期順利通車,與即將竣工的合肥-阜陽高速公路形成「十」字型布局。水運十分便捷,淮河、潁河等十多條航道可下長江、入海,是中原通往華東的水運要塞。阜陽已經基本形成了「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相互銜接、相互補充、縱橫交錯的立體交通網路。阜陽資源十分豐富,是國家重要的農副產品基地。這里地處黃淮海平原,在我國南北氣候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的交界處,地勢平坦,四季分明,雨量適中,光照充足,適宜各類農作物和動植物的生長繁育,盛產小麥、水稻、紅薯、棉花、玉米、大豆和水果、蔬菜、薄荷、中葯材等,是國家重要的農副產品基地,全國秸桿養牛示範基地和山羊板皮重點產地。農業科技含量逐年提高,現已初步形成食品、中葯材、蔬菜、傳統工藝品、水產品、林產品、水果、名特優新稀農副產品系列的產供銷一條龍體系。太和縣薄荷產量佔全國三分之一以上,貢椿遠銷海內外。潁上縣水產養殖、立體種植等生態農業蓬勃發展。阜南縣會龍鎮的辣椒行銷全國。阜陽作為全國名列前茅的秸桿養牛大市,正逐步形成良種繁育、黃牛養殖、飼草飼料、疫病防治、肉類加工、皮製品加工等下多個鏈條組成的黃牛系列開發體系。境內煤炭、石油等礦產資源蘊藏也十分豐富。阜陽農剩餘勞動力200萬人,還是全國重要的勞務輸出基地之一。阜陽工業門類齊全,開發區企業呈現勃勃生機。經過多年發展,阜陽已形成食品、紡織、機械、化工、醫葯、能源等門類齊全的支柱產業,孕育了金種子集團、安徽昊源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文王釀酒有限公司、華源紡織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幹企業。阜陽高貿市場繁榮,是中原商品集散地。目前,阜陽商貿市場呈南出經營主體多元化、經營方式多樣化的新局面,消費市場繁榮活躍,商業網點星羅棋布,擁有阜陽商廈、國貿商城、百貨大樓、千百意購物中心等多家大型零售商場,以及皖西北商貿城、瑤海大市場、元豐大市場、順昌商城等一批綜合性市場各類專業市場80多家,集貿市場500多個。臨泉縣廟岔皮毛市場、太和縣皮條孫繩網市場、潁上縣南照阜陽成為輻射面積十萬平方公里、人口約五千萬,對豫、魯、蘇、皖邊緣地帶有較強影響力的中原地區商品集散地。阜陽歷史文化悠久,生態旅遊環境獨特。阜陽古稱汝陰、潁州、順昌。是春秋時期政治家管仲的故里,詩人嵇康的桑梓,還誕生了鮑叔牙、甘羅、呂蒙、劉福通等歷史名人。中國文學史上「唐宋八大家」中歐陽修、蘇軾曾在這里為官多年。潁州西湖為唐、宋、明、清歷代名勝。經過重新修建,如今的潁州西湖綠柳盈岸、芒菲夾道、花木扶疏、水面清澈,灰鶴、野鴨等飛禽在此棲息。南湖公園是全國最大的農民公園,集水產養殖、立體種植和觀光旅遊為一體。南湖公園和以生態農業聞名的小張庄都被聯合國授予生態環境「全球500佳」稱號。阜陽投資環境優越,基礎設施日臻完善。阜陽經濟發展軟環境日趨完善。在不斷強化自身,改造「硬」環境的同時,也十分注重建設寬松的「軟」環境,廣攬合作夥伴,誠招天下賢士。阜陽市大膽借鑒和採用沿海、沿邊、特區出台的優惠政策,被譽為「內陸特區」,先後制定了《關於鼓勵外來投資的若干規定》、《關於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引進資金、技術、項目、人才和信息的文件。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氣治理經濟環境,設立行政服務中心,實行敞開式辦公、陽光式操作、一站式服務,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樹立了政府行政服務新形象。近幾年來,阜陽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相繼建成了一批水、電、氣、路、橋為重點的基礎工程,城市功能不斷完善。郵政電信業飛速發展,電話、多媒體通訊、網路服務等業務覆蓋城鄉,程式控制電話、移動通信位居全省膠列。金融保險業日漸活躍,機構遍布全市。賓館酒店布局合理,富麗堂皇,為海內外客商提供了良好的休閑娛樂場所。海關、商檢、口岸的建成,為阜陽融入世界構築了新的平台。阜陽潛力巨大,前景美好。豐富的資源,獨特的區位,便利的交通,優越的環境,使阜陽得天時、佔地利,有著發展的大好機遇。阜陽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開拓進取,提出了「加快發展、富民強市、建設皖西北中心城市」的戰略目標和「優化一產、強化二產、繁榮三產」的經濟工作思路,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制定了一系列招商資優惠政策,治理經濟環境,為海內外客商來阜投資創造廣闊空間和良好條件。如今阜陽正以新的姿態,積極營造皖西北乃至豫魯蘇皖邊緣地區的交通營運中心、商貿中心、加工業中心、農副產品供應中心、物資儲備中心,使阜陽成為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光匯點,輻射周邊地區的皖西北中心城市。
❽ 政府在實現"中國製造2025"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實現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統籌謀劃,突出重點;必須凝聚全社會共識,加快製造業轉型升級,全面提高發展質量和核心競爭力。要注意以下問題:
(一)提高國家製造業創新能力
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製造業創新體系。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配置資源鏈,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提高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的創新能力。
1、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提升創新能力,推進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和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充分吸納企業參與國家科技計劃的決策和實施。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定期研究制定發布製造業重點領域技術創新路線圖。繼續抓緊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通過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支持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發揮行業骨幹企業的主導作用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基礎作用,建立一批產業創新聯盟,開展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攻克一批對產業競爭力整體提升具有全局性影響、帶動性強的關鍵共性技術,加快成果轉化。
2、提高創新設計能力。在傳統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重點領域開展創新設計示範,全面推廣應用以綠色、智能、協同為特徵的先進設計技術。加強設計領域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攻克信息化設計、過程集成設計、復雜過程和系統設計等共性技術,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設計工具軟體,建設完善創新設計生態系統。建設若干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設計集群,培育一批專業化、開放型的工業設計企業,鼓勵代工企業建立研究設計中心,向代設計和出口自主品牌產品轉變。發展各類創新設計教育,設立國家工業設計獎,激發全社會創新設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運行機制,研究制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指導意見,建立完善科技成果信息發布和共享平台,健全以技術交易市場為核心的技術轉移和產業化服務體系。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推動事業單位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健全科技成果科學評估和市場定價機制。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協同推進機制,引導政產學研用按照市場規律和創新規律加強合作,鼓勵企業和社會資本建立一批從事技術集成、熟化和工程化的中試基地。加快國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進程,推進軍民技術雙向轉移轉化。
4、完善國家製造業創新體系。加強頂層設計,加快建立以創新中心為核心載體、以公共服務平台和工程數據中心為重要支撐的製造業創新網路,建立市場化的創新方向選擇機制和鼓勵創新的風險分擔、利益共享機制。充分利用現有科技資源,圍繞製造業重大共性需求,採取政府與社會合作、政產學研用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等新機制新模式,形成一批製造業創新中心(工業技術研究基地),開展關鍵共性重大技術研究和產業化應用示範。建設一批促進製造業協同創新的公共服務平台,規范服務標准,開展技術研發、檢驗檢測、技術評價、技術交易、質量認證、人才培訓等專業化服務,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建設重點領域製造業工程數據中心,為企業提供創新知識和工程數據的開放共享服務。面向製造業關鍵共性技術,建設一批重大科學研究和實驗設施,提高核心企業系統集成能力,促進向價值鏈高端延伸。
5、加強標准體系建設。改革標准體系和標准化管理體制,組織實施製造業標准化提升計劃,在智能製造等重點領域開展綜合標准化工作。發揮企業在標准制定中的重要作用,支持組建重點領域標准推進聯盟,建設標准創新研究基地,協同推進產品研發與標准制定。制定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的團體標准,建立企業產品和服務標准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鼓勵和支持企業、科研院所、行業組織等參與國際標准制定,加快我國標准國際化進程。大力推動國防裝備採用先進的民用標准,推動軍用技術標准向民用領域的轉化和應用。做好標準的宣傳貫徹,大力推動標准實施。
6、強化知識產權運用。加強製造業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知識產權儲備,構建產業化導向的專利組合和戰略布局。鼓勵和支持企業運用知識產權參與市場競爭,培育一批具備知識產權綜合實力的優勢企業,支持組建知識產權聯盟,推動市場主體開展知識產權協同運用。穩妥推進國防知識產權解密和市場化應用。建立健全知識產權評議機制,鼓勵和支持行業骨幹企業與專業機構在重點領域合作開展專利評估、收購、運營、風險預警與應對。構建知識產權綜合運用公共服務平台。鼓勵開展跨國知識產權許可。研究制定降低中小企業知識產權申請、保護及維權成本的政策措施。
(二)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
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融合發展,把智能製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著力發展智能裝備和智能產品,推進生產過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產方式,全面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
1、研究制定智能製造發展戰略。編制智能製造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重大布局。加快制定智能製造技術標准,建立完善智能製造和兩化融合管理標准體系。強化應用牽引,建立智能製造產業聯盟,協同推動智能裝備和產品研發、系統集成創新與產業化。促進工業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在企業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銷售服務等全流程和全產業鏈的綜合集成應用。加強智能製造工業控制系統網路安全保障能力建設,健全綜合保障體系。
2、加快發展智能製造裝備和產品。組織研發具有深度感知、智慧決策、自動執行功能的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增材製造裝備等智能製造裝備以及智能化生產線,突破新型感測器、智能測量儀表、工業控制系統、伺服電機及驅動器和減速器等智能核心裝置,推進工程化和產業化。加快機械、航空、船舶、汽車、輕工、紡織、食品、電子等行業生產設備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準製造、敏捷製造能力。統籌布局和推動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機械、服務機器人、智能家電、智能照明電器、可穿戴設備等產品研發和產業化。
推進製造過程智能化。在重點領域試點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加快人機智能交互、工業機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製造等技術和裝備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促進製造工藝的模擬優化、數字化控制、狀態信息實時監測和自適應控制。加快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戶關系管理、供應鏈管理系統的推廣應用,促進集團管控、設計與製造、產供銷一體、業務和財務銜接等關鍵環節集成,實現智能管控。加快民用爆炸物品、危險化學品、食品、印染、稀土、農葯等重點行業智能檢測監管體系建設,提高智能化水平。
3、深化互聯網在製造領域的應用。制定互聯網與製造業融合發展的路線圖,明確發展方向、目標和路徑。發展基於互聯網的個性化定製、眾包設計、雲製造等新型製造模式,推動形成基於消費需求動態感知的研發、製造和產業組織方式。建立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開放型產業生態體系。加快開展物聯網技術研發和應用示範,培育智能監測、遠程診斷管理、全產業鏈追溯等工業互聯網新應用。實施工業雲及工業大數據創新應用試點,建設一批高質量的工業雲服務和工業大數據平台,推動軟體與服務、設計與製造資源、關鍵技術與標準的開放共享。
4、加強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與布局,建設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工業互聯網。加快製造業集聚區光纖網、移動通信網和無線區域網的部署和建設,實現信息網路寬頻升級,提高企業寬頻接入能力。針對信息物理系統網路研發及應用需求,組織開發智能控制系統、工業應用軟體、故障診斷軟體和相關工具、感測和通信系統協議,實現人、設備與產品的實時聯通、精確識別、有效交互與智能控制。
(三)強化工業基礎能力
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以下統稱「四基」)等工業基礎能力薄弱,是制約我國製造業創新發展和質量提升的症結所在。要堅持問題導向、產需結合、協同創新、重點突破的原則,著力破解制約重點產業發展的瓶頸。
1、統籌推進「四基」發展。制定工業強基實施方案,明確重點方向、主要目標和實施路徑。制定工業「四基」發展指導目錄,發布工業強基發展報告,組織實施工業強基工程。統籌軍民兩方面資源,開展軍民兩用技術聯合攻關,支持軍民技術相互有效利用,促進基礎領域融合發展。
2、加強「四基」創新能力建設。強化前瞻性基礎研究,著力解決影響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產品性能和穩定性的關鍵共性技術。建立基礎工藝創新體系,利用現有資源建立關鍵共性基礎工藝研究機構,開展先進成型、加工等關鍵製造工藝聯合攻關;支持企業開展工藝創新,培養工藝專業人才。
3、推動整機企業和「四基」企業協同發展。注重需求側激勵,產用結合,協同攻關。依託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和相關工程等,在數控機床、軌道交通裝備、航空航天、發電設備等重點領域,引導整機企業和「四基」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產需對接,建立產業聯盟,形成協同創新、產用結合、以市場促基礎產業發展的新模式,提升重大裝備自主可控水平。
(四)加強質量品牌建設
提升質量控制技術,完善質量管理機制,夯實質量發展基礎,優化質量發展環境,努力實現製造業質量大幅提升。鼓勵企業追求卓越品質,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不斷提升企業品牌價值和中國製造整體形象。
1、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技術和方法。建設重點產品標准符合性認定平台,推動重點產品技術、安全標准全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開展質量標桿和領先企業示範活動,普及卓越績效、六西格瑪、精益生產、質量診斷、質量持續改進等先進生產管理模式和方法。支持企業提高質量在線監測、在線控制和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能力。組織開展重點行業工藝優化行動,提升關鍵工藝過程式控制制水平。
2、加快提升產品質量。實施工業產品質量提升行動計劃,針對汽車、高檔數控機床、軌道交通裝備、大型成套技術裝備、工程機械、特種設備、關鍵原材料、基礎零部件、電子元器件等重點行業,組織攻克一批長期困擾產品質量提升的關鍵共性質量技術,加強可靠性設計、試驗與驗證技術開發應用,推廣採用先進成型和加工方法、在線檢測裝置、智能化生產和物流系統及檢測設備等,使重點實物產品的性能穩定性、質量可靠性、環境適應性、使用壽命等指標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
3、完善質量監管體系。健全產品質量標准體系、政策規劃體系和質量管理法律法規。加強關系民生和安全等重點領域的行業准入與市場退出管理。
4、夯實質量發展基礎。制定和實施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的製造業質量、安全、衛生、環保及節能標准。加強計量科技基礎及前沿技術研究,建立一批製造業發展急需的高准確度、高穩定性計量基標准,提升與製造業相關的國家量傳溯源能力。
5、推進製造業品牌建設。引導企業制定品牌管理體系,圍繞研發創新、生產製造、質量管理和營銷服務全過程,提升內在素質,夯實品牌發展基礎。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運營專業服務機構,開展品牌管理咨詢、市場推廣等服務。
(五)全面推行綠色製造
加大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工藝和裝備的研發力度,加快製造業綠色改造升級;積極推行低碳化、循環化和集約化,提高製造業資源利用效率;強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努力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製造體系。
1、加快製造業綠色改造升級。全面推進鋼鐵、有色、化工、建材、輕工、印染等傳統製造業綠色改造,大力研發推廣余熱余壓回收、水循環利用、重金屬污染減量化、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廢渣資源化、脫硫脫硝除塵等綠色工藝技術裝備,加快應用清潔高效鑄造、鍛壓、焊接、表面處理、切削等加工工藝,實現綠色生產。
2、推進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支持企業強化技術創新和管理,增強綠色精益製造能力,大幅降低能耗、物耗和水耗水平。持續提高綠色低碳能源使用比率,開展工業園區和企業分布式綠色智能微電網建設,控制和削減化石能源消費量。全面推行循環生產方式,促進企業、園區、行業間鏈接共生、原料互供、資源共享。
3、積極構建綠色製造體系。支持企業開發綠色產品,推行生態設計,顯著提升產品節能環保低碳水平,引導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建設綠色工廠,實現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發展綠色園區,推進工業園區產業耦合,實現近零排放。打造綠色供應鏈,加快建立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導向的采購、生產、營銷、回收及物流體系,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
(六)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
瞄準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葯等戰略重點,引導社會各類資源集聚,推動優勢和戰略產業快速發展。
1.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集成電路及專用裝備。著力提升集成電路設計水平,不斷豐富知識產權(IP)核和設計工具,突破關系國家信息與網路安全及電子整機產業發展的核心通用晶元,提升國產晶元的應用適配能力。掌握高密度封裝及三維(3D)微組裝技術,提升封裝產業和測試的自主發展能力。形成關鍵製造裝備供貨能力。
操作系統及工業軟體。開發安全領域操作系統等工業基礎軟體。突破智能設計與模擬及其工具、製造物聯與服務、工業大數據處理等高端工業軟體核心技術,開發自主可控的高端工業平台軟體和重點領域應用軟體,建立完善工業軟體集成標准與安全測評體系。推進自主工業軟體體系化發展和產業化應用。
2.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
高檔數控機床。開發一批精密、高速、高效、柔性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及集成製造系統。加快高檔數控機床、增材製造等前沿技術和裝備的研發。以提升可靠性、精度保持性為重點,開發高檔數控系統、伺服電機、軸承、光柵等主要功能部件及關鍵應用軟體,加快實現產業化。加強用戶工藝驗證能力建設。
機器人。圍繞汽車、機械、電子、危險品製造、國防軍工、化工、輕工等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以及醫療健康、家庭服務、教育娛樂等服務機器人應用需求,積極研發新產品,促進機器人標准化、模塊化發展,擴大市場應用。
3.航空航天裝備。
航天裝備。發展新一代運載火箭、重型運載器,提升進入空間能力。加快推進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型衛星等空間平台與有效載荷、空天地寬頻互聯網系統,形成長期持續穩定的衛星遙感、通信、導航等空間信息服務能力。推動載人航天、月球探測工程,適度發展深空探測。推進航天技術轉化與空間技術應用。[3]
4.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大力發展深海探測、資源開發利用、海上作業保障裝備及其關鍵系統和專用設備。推動深海空間站、大型浮式結構物的開發和工程化。形成海洋工程裝備綜合試驗、檢測與鑒定能力,提高海洋開發利用水平。突破豪華郵輪設計建造技術,全面提升液化天然氣船等高技術船舶國際競爭力,掌握重點配套設備集成化、智能化、模塊化設計製造核心技術。
5.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加快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的應用,重點突破體系化安全保障、節能環保、數字化智能化網路化技術,研製先進可靠適用的產品和輕量化、模塊化、譜系化產品。研發新一代綠色智能、高速重載軌道交通裝備系統,圍繞系統全壽命周期,向用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建立世界領先的現代軌道交通產業體系。
6.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繼續支持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掌握汽車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術,提升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高效內燃機、先進變速器、輕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術的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形成從關鍵零部件到整車的完整工業體系和創新體系,推動自主品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同國際先進水平接軌。
7.電力裝備。推動大型高效超凈排放煤電機組產業化和示範應用,進一步提高超大容量水電機組、核電機組、重型燃氣輪機製造水平。推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備、先進儲能裝置、智能電網用輸變電及用戶端設備發展。突破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高溫超導材料等關鍵元器件和材料的製造及應用技術,形成產業化能力。
8.農機裝備。重點發展糧、棉、油、糖等大宗糧食和戰略性經濟作物育、耕、種、管、收、運、貯等主要生產過程使用的先進農機裝備,加快發展大型拖拉機及其復式作業機具、大型高效聯合收割機等高端農業裝備及關鍵核心零部件。提高農機裝備信息收集、智能決策和精準作業能力,推進形成面向農業生產的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
9.新材料。以特種金屬功能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種無機非金屬材料和先進復合材料為發展重點,加快研發先進熔煉、凝固成型、氣相沉積、型材加工、高效合成等新材料制備關鍵技術和裝備,加強基礎研究和體系建設,突破產業化制備瓶頸。積極發展軍民共用特種新材料,加快技術雙向轉移轉化,促進新材料產業軍民融合發展。高度關注顛覆性新材料對傳統材料的影響,做好超導材料、納米材料、石墨烯、生物基材料等戰略前沿材料提前布局和研製。加快基礎材料升級換代。
10.生物醫葯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發展針對重大疾病的化學葯、中葯、生物技術葯物新產品,重點包括新機制和新靶點化學葯、抗體葯物、抗體偶聯葯物、全新結構蛋白及多肽葯物、新型疫苗、臨床優勢突出的創新中葯及個性化治療葯物。提高醫療器械的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重點發展影像設備、醫用機器人等高性能診療設備,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醫用耗材,可穿戴、遠程診療等移動醫療產品。實現生物3D列印、誘導多能幹細胞等新技術的突破和應用。
(七)深入推進製造業結構調整
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逐步化解過剩產能,促進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協調發展,進一步優化製造業布局。
1、持續推進企業技術改造。明確支持戰略性重大項目和高端裝備實施技術改造的政策方向,穩定中央技術改造引導資金規模,通過貼息等方式,建立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的長效機制。推動技術改造相關立法,強化激勵約束機制,完善促進企業技術改造的政策體系。支持重點行業、高端產品、關鍵環節進行技術改造,引導企業採用先進適用技術,優化產品結構,全面提升設計、製造、工藝、管理水平,促進鋼鐵、石化、工程機械、輕工、紡織等產業向價值鏈高端發展。
2、穩步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按照「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則,分業分類施策,有效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加強行業規范和准入管理,推動企業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優化存量產能
3、促進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強化企業市場主體地位,支持企業間戰略合作和跨行業、跨區域兼並重組,提高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水平,培育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的企業集團。激發中小企業創業創新活力,發展一批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力強、成長性好、專注於細分市場的專業化「小巨人」企業。發揮中外中小企業合作園區示範作用,利用雙邊、多邊中小企業合作機制,支持中小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引導大企業與中小企業通過專業分工、服務外包、訂單生產等多種方式,建立協同創新、合作共贏的協作關系。推動建設一批高水平的中小企業集群。
4、優化製造業發展布局。落實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規劃,綜合考慮資源能源、環境容量、市場空間等因素,制定和實施重點行業布局規劃,調整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完善產業轉移指導目錄,建設國家產業轉移信息服務平台,創建一批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園區,引導產業合理有序轉移,推動東中西部製造業協調發展。積極推動京津冀和長江經濟帶產業協同發展。
(八)積極發展服務型製造和生產性服務業
加快製造與服務的協同發展,推動商業模式創新和業態創新,促進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大力發展與製造業緊密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推動服務功能區和服務平台建設。
1、推動發展服務型製造。研究制定促進服務型製造發展的指導意見,實施服務型製造行動計劃。開展試點示範,引導和支持製造業企業延伸服務鏈條,從主要提供產品製造向提供產品和服務轉變。鼓勵製造業企業增加服務環節投入,發展個性化定製服務、全生命周期管理、網路精準營銷和在線支持服務等。
2、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大力發展面向製造業的信息技術服務,提高重點行業信息應用系統的方案設計、開發、綜合集成能力。鼓勵互聯網等企業發展移動電子商務、在線定製、線上到線下等創新模式,積極發展對產品、市場的動態監控和預測預警等業務,實現與製造業企業的無縫對接,創新業務協作流程和價值創造模式。
3、強化服務功能區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建設和提升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重點發展研發設計、信息、物流、商務、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增強輻射能力。
(九)提高製造業國際化發展水平
統籌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實行更加積極的開放戰略,將引進來與走出去更好結合,拓展新的開放領域和空間,提升國際合作的水平和層次,推動重點產業國際化布局,引導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
1、提高利用外資與國際合作水平。進一步放開一般製造業,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水平。引導外資投向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葯等高端製造領域,鼓勵境外企業和科研機構在我國設立全球研發機構。
2、提升跨國經營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支持發展一批跨國公司,通過全球資源利用、業務流程再造、產業鏈整合、資本市場運作等方式,加快提升核心競爭力。支持企業在境外開展並購和股權投資、創業投資,建立研發中心、實驗基地和全球營銷及服務體系;依託互聯網開展網路協同設計、精準營銷、增值服務創新、媒體品牌推廣等,建立全球產業鏈體系,提高國際化經營能力和服務水平。
3、深化產業國際合作,加快企業走出去。加強頂層設計,制定製造業走出去發展總體戰略,建立完善統籌協調機制。
❾ 我們這里就是產小麥的, 開個麥片廠可以嗎
現在人健康意識增強,講究飲食均衡營養,利用資源,開個麥片廠很好,建議你先做好市場調研,再決定投資規模。
❿ 雲店:美的如何為線下門店插上翅膀
「雙十一」硝煙散盡,各大商家各有斬獲。
在競爭激烈的家電領域,天貓、京東、蘇寧易購三大平台的全品類銷售冠軍桂冠連續第五年由美的集團奪得。據美的集團公布的數據,公司「雙十一」在全網總銷售額突破45億元,同比增長達70%。
在復盤今年的「雙十一」戰役時,美的集團將獲得這一成績的主要原因歸功於去年開始推行的一盤貨系統,在該公司內部,這也被稱為「雲店」。所謂「雲店」或者「一盤貨」系統,指的是線上線下、各地分銷商共用一套存、一套系統、一套SKU、響應「T+3」訂單配送模式,整合並共享庫存資源。
這套系統由美的旗下的子公司安得智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管理。美的把散落全國各地的大小貨倉集中到安得智聯手中,統一庫存、統一物流,「一個美的」對接所有代理商和經銷商,提升運營效率。
目前,美的在全國現設有113個共享倉庫, 總面積430萬平方米,其中自建倉130萬平方。美的各事業部代理商的產品,全都在這些倉庫中。一個省平均下來有3到4個倉庫,多的甚至有7、8個。如何高效運轉這些倉庫,就是雲店系統發揮的功能了。
舉個例子,每年夏天酷熱,多地缺貨經常出現空調缺貨。按照過去的做法,如果貨放在深圳的倉庫,武漢要貨只能從深圳往外調,可能押到分銷商手裡。而分銷商習慣打款壓貨,貨品就會堆積在代理商渠道,可能無法及時送貨到門店中,錯過很多銷售時間窗口。
而現在,通過美的是全國的雲店系統,全國113個倉庫使用一個系統,隨時可以其他倉庫調貨。
「貨就在這個庫里,把它直接撥過去到你這邊,給分銷商一個電子單據處理一下就行。」美的副總裁王金亮說,這樣做的好處大大提升了效率,降低了低庫存,同時也提供了訂單交付及時率。
雲店也接管代理商的存貨、物流、配送,通過庫存布倉、物流公司發貨,節省了賣家的物流成本,物流時效提高,幫助美的商家更高效地管理門店以及對抗雙11、6.18 等集中性購物節。
這么做,也幫助了代理商轉型為終端運營服務商,把精力用在網點開發、新品上樣以及終端維護上,提升整個運營體系的效率。
根據美的官方顯示,開始啟用雲店系統後, 2016年上半年,美的庫存周轉次數約為1.8次,2017年上半年升至4.5次,資金效率提高近2倍。
除了極大提高貨品周轉效率外,雲店系統也為節省了許多成本,包括減少資金佔用、減少倉儲物流成本,以及大幅降低因庫存帶來的跌價貶值。美的貨品的倉儲面積,高峰時全國有450萬平米,在營收大規模增長的背景下,倉儲面積反而下降到150萬平米。
而且在該系統中,美的的庫存和數據統一,每個產品型號的銷量出貨實時統一更新,生產部門可以根據線上銷售隨賣隨補,避免經銷商手裡部分型號積壓,最後甩貨清庫存的情況。
另一方面,雲店還解決了一個核心痛點,就是資金周轉。過去一個門店要三千多萬才能做1億的生意,而這三千多萬一般從銀行貸款,利息非常多。
而現在系統數據透明的情況,美的生產周期大概是6天,補貨周期是7天,倉儲周期完全可以控制在半個月以內,支撐30天的銷售並不存在問題。循環備貨,效率提高很多,也減少門店的備貨金額,一個門店只需要一千萬就能盤活一個億的生意,這樣下來每年還的利息就減少很多了。
「在這幾年的轉型中,美的做了很多減法,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精簡產品型號,扁平組織層級。」 美的集團董秘江鵬在接受外界采訪時說,轉型讓美的的盈利能力獲得了根本性的提升,企業的自有資金、周轉效率獲得了大幅改善。
據了解,至今為止,入倉行動已經為美的壓縮了60% 的倉儲面積,節約成本數以億元計。美的財報也顯示,2017上半年庫存面積同比下降27%,訂單交付及時率穩步提升達98%。
雲店的推行,是對美的落實 「T+3」運營模式重要的一環。「T+3」,T為認購日,+3為3日後,指的是將接收用戶訂單、原料備貨、工廠生產、發貨銷售四個周期(T),通過全產業鏈優勢優化製造流程,升級製造設備和工藝,產供銷聯動進一步壓縮供貨周期,將每個周期壓縮至3天甚至更短。
這個運營模式包括產品型號的精簡、物流系統的配合、供應鏈配套、消費者偏好的精準定位、後台IT流程的保障等。
從 2015 年起,「T+3」成為美的系大力推廣的新型產銷模式,與傳統的大規模製造、大壓貨、大分銷」模式全然不同。
尤其今年1 月和京東合作後,美的將利用京東開放倉儲物流,實現所有電商平台共用雲店系統,提升備貨效率,降低損耗,提升現貨率,最終實現規模增長。
實際上,無論線下門店,還是線上電商,商業的邏輯都是不變的。對於美的來說,這個邏輯指的就是經營效率的提高,讓利益最大化。美的通過雲店系統的數據化管理,為線下門店插上翅膀,對接所有代理商和經銷商,提供更有效率、更節省成本的經營方式,並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消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