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葉門富裕嗎
葉門經濟落後,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1991年海灣戰爭和1994年內戰使國民經濟嚴重倒退。1995年,葉門政府開始經濟、財政和行政改革。1996-2000年,GDP年均增長5.5%,財政收入逐年增加。2001年財政首次實現盈餘。2005年,也政府進一步出台削減燃油補貼、降低進口關稅等經濟改革措施,力求調整經濟結構,改善投資環境,減輕政府財政負擔,取得了一定成效,使也經濟運行基本平穩,主要經濟指標良好。
也經濟發展主要依賴石油出口收入。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儲量約60億桶,天然氣可采儲量約5000億立方米。葉門未參加任何石油組織,因而不受國際石油組織配額限制,在生產上較具自主性。政府極為重視石油的勘探和開采,力 葉門手工藝者編織地毯圖通過開發石油和礦產資源克服經濟困難。受益於國際市場的高油價,2005年,也石油出口收入達31億美元,占財政收入的60%以上。
此外,外援對推動也經濟發展也發揮了重要作用。自1997年以來,從西方國家和國際金融組織獲取援助和優惠貸款近30億美元,被免除或重新安排債務70多億美元。2002年10月,第三屆葉門捐贈國會議在巴黎舉行。美、英、法、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34個國家和國際地區組織在會上允諾於2003-2005年間向也提供總額為23億美元的經濟援助。2003年10月,歐盟承諾在2003-2006年間向也援助9170萬歐元。此外,世界銀行及阿拉伯國家的基金會亦向也提供了共約10億美元。也還是美國和歐盟等西方國家在該地區的主要受援國,美、英、德、意、法、荷、日等西方國家每年向也提供的雙邊援助大都在3000萬美元左右。
主要經濟數據(2005年):
國內生產總值:156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750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4.6%。
通貨膨脹率:10%。
外債:53.81億美元。
貨幣名稱:里亞爾(YER)。
官方匯率:1美元=194里亞爾。
(資料來源:葉門中央銀行。)
【資源】
除石油外,葉門還有銅、鐵、鋁、鉻、鎳、鈷、金、銀、煤、鹽、大理石、硫磺、石油、天然氣、石膏等。
【工業】
有紡織、石油、化工、制鋁、製革、水泥、建材、卷煙、食品及加工工業。80年代中期開始開採石油。2000年葉門發電量為32億千瓦時。
【農業】
全國有可耕地166萬公頃,已耕地面積約127萬公頃。農業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75%。農產品主要有棉花、咖啡、高粱、穀子、玉米、大麥、豆類、芝麻、卡特和煙葉等。糧食不能自給,一半依靠進口,棉花和咖啡可供出口。
❷ 葉門因為什麼開戰了
因為支持總統的武裝與反對總統的武裝發生交火。
葉門共和國位於阿拉伯半島回西南端,與答沙特、阿曼相鄰,瀕紅海、亞丁灣和阿拉伯海。1990年(庚午年)5月由阿拉伯葉門共和國(北葉門)和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南葉門)合並組成。
葉門有3000多年文字記載的歷史,是阿拉伯世界古代文明搖籃之一。葉門是世界上經濟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糧食不能自給,約1/2依靠進口。在夏季有著沙漠中常見的沙塵暴,而因過度放牧,沙漠化日漸嚴重。該國的棉花質量良好,每年有大量出口,咖啡種植面積也很大,占重要地位。近年,政府致力於減少預算赤字和政府開支,努力控制通貨膨脹,穩定物價。
2015年3月,葉門總統阿卜杜勒-拉布·曼蘇爾·哈迪宣布,因其首都薩那被胡塞武裝分子佔領,亞丁為臨時首都。
❸ 葉門這個國家窮不窮
葉門來共和國位於阿拉伯源半島西南端,與沙特、阿曼相鄰,瀕紅海、亞丁灣和阿拉伯海。1990年(庚午年)5月由阿拉伯葉門共和國(北葉門)和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南葉門)合並組成。 葉門有3000多年文字記載的歷史,是阿拉伯世界古代文明搖籃之一。
葉門在夏季有著沙漠中常見的沙塵暴,而因過度放牧,沙漠化日漸嚴重。該國的棉花質量良好,每年有大量出口,咖啡種植面積也很大,占重要地位。近年,政府致力於減少預算赤字和政府開支,努力控制通貨膨脹,穩定物價。
葉門是世界上經濟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糧食不能自給,約1/2依靠進口。
葉門這個國家屬於貧窮國家。
❹ 葉門這個國家為什麼會又窮又戰亂
葉門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陷入馬爾薩斯陷阱的國家。
國內缺乏支柱型產業,隨著人口專增多,糧食屬資源日漸缺乏。任何國家都不可能保持穩定。其實並非葉門一個國家,許多阿拉伯國家都是同樣的樣子。
馬爾薩斯陷阱是任何一個未實現工業化的國家不可擺脫的宿命。而大多阿拉伯國家頑固的保守勢力,碎片化的社會狀況,以及惡劣的自然環境,孱弱的政府能力,國際霸權的插手等等因素,導致工業化的進程十分困難。
(4)葉門棉花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跳出陷阱經歷
按照西方的歷史經驗和學術智慧,在工業革命之前的時代,人口迅速增加是不可能的,必然要受到馬爾薩斯陷阱的限制。
近代以來,歐洲人口增長確實發生在工業革命之前,這主要得益於智利的硝石開采和秘魯沿海的鳥糞石資源,這促使歐洲在化肥工業成長起來之前,就大幅度地提高了農業的單產水平,這是歐洲突破馬爾薩斯陷阱的歷史因素,這個突破本身是作為地理大發現之後資本家的革命性作用來受人稱道的。
❺ 葉門有什麼特產
葉門:棉花、咖啡、高粱、穀子、玉米、大麥、豆類、芝麻、卡特和煙葉
沙特:小麥、椰棗、玉米、水稻、柑橘、葡萄、石榴
❻ 棉花的下遊行業有哪些
下遊行業包括:棉油,棉粕,棉籽等。 影響棉花產業的因素: 我們棉花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在過去十幾年中,我國棉花產業開放程度逐步提高,棉花上下游產品受到來自國際市場場全方位的沖擊。 1。棉花進出口貿易。從棉花貿易環節看,自1990年以來我國棉花進口整體呈現增長態勢,尤其是自從2003年以來,進口量增速很快,進口總量規模顯著增加。在棉花出口規模相對較小的情況下,棉花市場總體呈現絕對凈進口狀態。2005年度,棉花進口量約占國內用棉量的1/3以上,對外依賴程度高。 2.棉花下游產品進出口貿易。從棉花下游產品——紡織品和服裝市場來看,出口量逐年增加,不僅在我國外貿出口中占據重要地位,而且在國際紡織品服裝貿易中也占據較大比重。據中國海關統計,2005年全年,我國紡織品和服裝進出口總值為1346.34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17.90%,佔全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9.47%。我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總值是1175.35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20.69%,佔全國外貿出口總值的15.42%。2005年國際紡織品服裝貿易僅增長5%,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長了21%,在全球紡織品服裝貿易中的比重達到了24%。 3.棉花流通。從棉花流通環節看,經過棉花流通體制改革,我國棉花收購已基本在國內全面放開。 4.棉花產業鏈特徵。棉花產業的逐步的放開,使得從棉花種植、流通和加工等多環節都將受到國際市場影響。如圖1所示。 從理論上講,開放不是目的,終極目的應該是提高我國棉花產業的競爭力,提高棉花產業的增值能力。那麼,我國當前的開放是否真正朝著這一目標靠近?通過分析,我們會發現棉花產業的開放前景並不容樂觀。 棉花產業的開放,帶來了棉花產業利益在相關主體間的重新分配。而最終結果是:我國無論是棉農還是流通企業、加工企業。都將是利益損失者。而大部分利益則轉移至國際棉花的生產國、棉花製成品的消費國以及國際棉商手中。 我國大豆產業和羊毛產業開放過程已經表明,過度開放且缺乏較為有效的應對措施,導致國內整個產業發展出現萎縮,這對於棉花產業來說,不能不說是前車之鑒。 二、棉花定價權的理論分析 在棉花產業鏈中,棉花及製成品價格的水平及其變動是決定利益分配狀況的關鍵。那麼,決定定價權的根本因素又是什麼呢?按照經濟學理論,價格是由供給和需求兩方面決定的。從這個角度似乎可以解釋我國棉花產業在定價權中處於劣勢的原因:中國是棉花需求最大的國家之一,國內需求增加,導致供求缺口,棉價必然上漲;中國是世界紡織品的最大供給國,國內紡織企業供給量過大,其價格必然下跌。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完全競爭市場中,供求定律是可以有效發揮作用的,而現實中完全競爭市場並不存在,更多的是非完全競爭市場。在非完全競爭市場中,價格的決定因素要復雜的多。在定價權背後隱藏著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即企業的行為。例如,在一年的期限來看,我國棉花的總體需求是增加的,但在某一特定時點上,由於用棉企業的限量采購,可以緩解其供求緊張的狀況,其價格水平也可能是平穩的。因此,在定價權問題上,企業的行為影響至關重要。 根據產業組織理論,企業的定價行為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 1.企業數量、規模等產業組織結構特點。企業數量越多,企業規模越小,其在市場上的影響力就越弱,在價格上更多表現的是被動地接受價格。而當企業數量有限、規模較大的情況下,企業在定價中的權利就將增強; 2.產品差異化程度。產品差異化程度越大,企業的不可替代性就越強,市場壟斷性就越強,在定價中的地位就將增強; 3.橫向,縱向一體化程度等。橫向一體化程度實際上反映的是企業規模的擴大。這實際上是通過影響企業規模和數量來影響企業的定價權。在縱向一體化中,企業通過在產業鏈中上下游環節的一體化,能夠防範由於資本專用性所引發的風險。並且在不完善市場中,縱向一體化有利於消除上下游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獲取融資便利等優勢。 4.調節企業間行為的制度等。在不完全競爭市場中,企業行為是典型的博弈行為。企業間達成的某種形式的協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協調、約束企業行為的保證。 5.交易組織。商品的價格最終是通過交易行為來實現的,而交易的組織化程度、交易方式等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價格的形成。在國際大宗商品交易中,存在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點價交易的慣例,實質上是期貨價格為現貨交易來定價,那麼,選擇的期貨市場的發展狀況、期貨市場參與主體的特徵會對點價交易的價格水平產生一定的影響。 三、影響我國棉花定價權的因素分析 1.我國紡織業高度競爭,企業數量眾多,橫向。縱向一體化程度普遍偏低。由於紡織業進入門檻較低、退出成本較小、技術要求不高,在我國經歷了迅速的擴張期。到2004年底,中國已擁有紡織服裝企業13,9萬家,包括紡織品企業8.7萬家,服裝鞋帽企業5.2萬家。其中,從事紡織服裝進出口業務的企業多達3萬家。紡織產業整體的市場集中度較低。根據2006年6月底統計,規模以上全國棉紡織企業6980戶。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295戶,佔4。2%。全國規模以上棉紡織行業銷售收入2640億元,利潤總額83.65億元。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銷售收入287.18億元,佔10.87%,利潤1.29億元,僅佔0.89%,利潤率只有0.45%,虧損面達40.68%。西部地區國有及國有控股棉紡織企業虧損面更高。產業集中度低並且普遍微利生存,是我國棉花企業嚴重缺失定價權的重要內部原因。 2.產品差異性小。在紡織品和服裝產品的差異性上來看,我國具有特色和影響力的品牌還很少。據統計,中國紡織產業的出口產品中,98%是國外品牌的貼牌加工,只有2%的產品屬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缺乏自主品牌,只是不斷擴張棉花生產加工的能力,勢必導致如下的情況:當棉花市場供不應求時,出現搶購資源、哄抬價格的情況;當棉花資源充裕,棉花價格下跌時,出現設備閑置與浪費,造成經濟損失。由於棉花價格波動頻繁。這對棉農的種植決策產生不利影響。我國棉花產業「多頭在外」,受國際棉花及其製成品價格波動影響巨大,影響整個產業鏈的穩定性。國內棉花成本高、品質低,在國際競爭中處於明顯劣勢地位。國內加工企業轉向大量使用進口棉花,導致國內棉花種植面積萎縮,使得國內企業的定價權能力下降。 應對當前棉花產業的嚴峻形勢,關鍵要認清形勢,把握走勢,採取有效措施,積極加以應對。 1、重視棉花產業,防止棉花生產大起大落。穩定的種植面積是棉花產業穩步健康發展的基本保障。目前,我市比較穩定的棉田面積約佔全部耕地的1/4,覆蓋農戶近20萬戶,這不僅是自然種植條件的要求,更是長期比較效益的選擇。據供銷部門對歷年的統計分析,種植棉花每畝的凈收益平均是水稻的2倍左右。可見,棉花產業對農民增收、擴大就業、財稅增加意義重大。因此,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棉花生產,防止大起大落,特別是在當前的嚴峻形勢下,一方面要研究落實各項扶持措施,保護棉農的生產積極性;另一方面,要向廣大棉農深入宣傳引導,「危機」時刻,既有「危險」,更蘊含「機遇」,一定要冷靜看待眼前困難,堅定發展信心,在穩定種植面積的同時,把工作重心放在改良品種、科學種植、主攻單產、增加總產上。此外,要按照集約發展的要求,引導和鼓勵農民以轉包、互換、股份合作等形式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向種棉大戶、種棉能手集中,優化種植布局,實現適度規模經營。重點是在無為東西部、含山南部、廬江北部、居巢北部打造集中聯片的棉花種植基地,推進規模化、標准化、品牌化建設。 2、加大政策扶持,幫助棉農棉企度過難關。當前棉農、棉企面臨的困難之大、來勢之猛、影響之深、波及面之廣為歷史罕見。如何支持他們順利度過難關,各有關方面責任重大。根據目前形勢,對棉農的扶持措施建議:參照糧食收購政策,按照保護價收購棉花,目前的保護價以籽棉5.2元/公斤(種植成本)為宜;實行棉貼直補,把過去購種補貼的做法,調整為按照種植面積直接補貼方式,以保證棉農有更多的購種選擇權。對軋花企業的扶持措施建議:增加國家儲備,降低收儲門檻,在長江中下游棉花主產區定向收儲,並根據該區域氣候實際條件,將回潮率指標調整為10%,同時,建議出台實行省級棉花收儲,對紡織企業和棉花收購站等收購棉花給予貸款貼息等,鼓勵多收購,保護棉農生產積極性;減免稅費,把增值稅按照銷售額5‰計征調整為按增值額為基數計征,同時嚴格按照政策要求,清除所有不合理規費;實行扶優扶強,對省市級龍頭企業或加工量10萬擔以上的企業,實行政策扶持。如:企業今年在銀行延期還貸不影響信用等級,把技改貸款利率的7.48‰調整為信用貸款同等利率5.98‰,對涉棉中小企業實行貸款風險補償、貸款貼息、虧損和運費補貼,等等。 3、加快產業延伸,推進棉產品深度開發。一是科學規劃。要依託我市棉花產業基地分布情況,盡快編制軋花、棉紡及有關配套行業的總體規劃,使之合理布局,健康發展。當前,尤其要針對軋花企業小、亂、散,成本高、效益低,加工能力嚴重浪費的現狀,通過整頓、兼並、重組,科學合理布點,加快技術改造步伐,淘汰落後生產能力,扶大做強龍頭企業。二是招商引資。要圍繞規劃,放眼長遠,編制項目,加大推介,引進強勢企業,扶持現有企業,積極發展紡紗-織布-印染-製成品行業,延伸產業鏈條,提高棉花加工增值能力。市經濟開發區應加快實施輕紡工業園區規劃,著力引進紡織、印染、服裝等相關企業,盡快實施50萬錠紡織、2000台噴氣織機及配套工程等,特別是近期紡織行業紛紛調整轉移,固定資產成本相對較低,應鼓勵引導本市紡織企業借機主動出擊,積極承接,擴大產能,早日使我市的棉花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三是優化環境。經驗表明,政府合理的政策引導和調控可以加速棉花產業的發展。主要是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技術推廣、加大金融扶持、推進社會化服務、建立風險防範機制、規范市場秩序、加強輿論引導等方面,努力為棉花產業化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4、狠抓力量整合,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棉花產業結構升級要求生產規模化、加工集約化、流通網路化,基於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健全。供銷社要充分發揮產業化牽頭部門的作用,加強指導,深化服務;農業農技推廣、種子供應等單位,要進一步做好良種推廣、技術培訓等工作;棉花協會要繼續在行業內發揮服務、協調、自律、維權等作用,成為棉農、棉企和政府之間的橋梁和紐帶;軋花企業要發揮好龍頭帶動作用,通過訂單等形式與棉農結成利益共同體;特別要加快棉花專業合作社和棉花經紀人隊伍的建設,盡快提高棉農的組織化程度和適應市場的能力,爭取通過3至5年的努力,構建起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託、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幹、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棉花產業又好又快發展「保駕護航」。
❼ 阿拉伯國家是指哪幾個
阿拉伯世界一般指以阿拉伯民族為主的國家。阿拉伯國家既是一個地理詞彙,又是一個國際關系名詞。通常來說,阿拉伯世界由20多個國家組成,包括埃及 (Egypt)、敘利亞 (Syria)、蘇丹 (Sudan)、利比亞 (Libya)、突尼西亞 (Tunisia)、阿爾及利亞 (Algeria)、摩洛哥 (Morocco)、伊拉克 (Iraq)、約旦 (Jordan)、黎巴嫩 (Lebanon)、沙烏地阿拉伯 (Saudi Arabia)、葉門 (Yemen)、科威特 (Kuwait)、卡達 (Qatar)、巴林 (Bahrain)、阿曼 (Oman)、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United Arab Emirates)、索馬里 (Somalia)、吉布地 (Djibouti)、茅利塔尼亞 (Mauritania)、葛摩 (Comorin)、巴勒斯坦 (Palestine)等亞非國家;另外,伊朗 (Iran)、土耳其 (Turkey)、阿富汗 (Afghanistan)雖然游離於阿拉伯世界政治組織之外,但從傳統意義上來說,他們也是阿拉伯國家。 【概況】阿拉伯世界西起大西洋東至阿拉伯海,北起地中海南至非洲中部,面積約為1,420萬平方公里,位於亞、非兩大洲的結合部,其非洲部分佔 72%,亞洲部分佔 28%,具有重要的戰略地理位置。阿拉伯世界有寬廣的海岸線,如大西洋、地中海、阿拉伯灣、阿拉伯海、亞丁灣、紅海和印度洋等水域的海岸線。該地區曾經孕育了一些著名的古代文明,如埃及古文明、亞述文明、巴比倫文明、腓尼基文明等。 阿拉伯世界現有人口2億多,絕大多數是阿拉伯人,講阿拉伯語,信仰伊斯蘭教。阿拉伯各國在歷史上,對保存和傳播世界文明,促進人類進步,作出過重大貢獻。當前,阿拉伯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和作用越來越大。 【歷史】阿拉伯國家有過中世紀的輝煌,但到了近代,由於殖民主義的入侵,它像世界上其他幾個文明古國那樣無可奈何地衰落了。二戰後,阿拉伯民族解放運動蓬勃興起,至70年代初,阿拉伯國家全部獨立。這是一個迄今為止仍有許多地區還保持著女子蒙面紗習俗的神秘世界。由於戰略地位重要,且富有質優價廉的石油資源,故一直是世界大國爭奪的重點,是造成該地區不穩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宗教】各國居民以信奉伊斯蘭教為主,另有部分居民信奉基督教及其它宗教。 【語言】各國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非洲地區的阿爾及利亞、吉布地、茅利塔尼亞、摩洛哥、突尼西亞、葛摩通用法語。 【主要組織】 (一)阿拉伯國家聯盟: 1945年3月22日,在埃及倡議下,7個阿拉伯國家的代表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會議,通過了《阿拉伯聯盟憲章》,阿拉伯國家聯盟正式成立。阿盟憲章規定,阿盟總部的永久地址為埃及首都開羅。目前阿盟的秘書長為阿姆魯·穆薩(Amr Moussa,曾任埃及外長,2001年3月起任阿盟秘書長)。現有成員22個:阿爾及利亞 (Algeria)、巴林 (Bahrain)、葛摩 (Comorin)、吉布地 (Djibouti)、埃及 (Egypt)、伊拉克 (Iraq)、約旦 (Jordan)、科威特 (Kuwait)、黎巴嫩 (Lebanon)、利比亞 (Libya)、茅利塔尼亞 (Mauritania)、摩洛哥 (Morocco)、阿曼 (Oman)、巴勒斯坦 (Palestine)、卡達 (Qatar)、沙烏地阿拉伯 (Saudi Arabia)、索馬里 (Somalia)、蘇丹 (Sudan)、敘利亞 (Syria)、突尼西亞 (Tunisia)、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United Arab Emirates)和葉門 (Yemen)。 阿盟對於阿拉伯國家聯合自強,協調發展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關系,特別是維護地區穩定和世界和平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埃及作為阿盟的重要成員,積極推動中東和平進程,在國際舞台上是重要的斡旋者。 (二)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 簡稱「海合會(GCC)」,成立於1981年5月25日,由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科威特、阿曼、巴林和卡達六國組成。其宗旨是實現成員國內部的合作、協調和一體化。 (三)阿拉伯馬格裡布聯盟: 簡稱「馬盟」,成立於1989年2月17日,包括阿爾及利亞、利比亞、茅利塔尼亞、摩洛哥和突尼西亞。馬盟的宗旨是協調成員國之間的社會發展和經濟合作,最終實現經濟一體化和阿拉伯統一。 二、主要資源 (一)石油:阿拉伯各國總儲量6,465億桶,約佔世界總儲量的60%,其中沙特儲量2,618億桶,佔世界總儲量的25%,居世界第一位。 (二)天然氣:總儲量50.4萬億立方米,佔世界已探明總儲量的22%,其中卡達儲量25.5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阿聯酋6.2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四位。 (三)磷酸鹽:總儲量約770億噸,約佔世界總儲量63%,主要集中在摩洛哥(600億噸)、埃及(70億噸)、伊拉克(35億噸)、突尼西亞(20億噸)、阿爾及利亞(20億噸)等國。 三、經濟概況 阿拉伯各國重視經濟建設,實行經濟改革,通過產業多元化、私有化等措施促進經濟發展。2003年阿拉伯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約 7229億美元,人均GDP超過2,492美元。但國與國之間差距較大,海灣地區的卡達人均收入已達3萬美元,阿聯酋和科威特的人均收入超過1.6萬美元,沙特約9,400美元。而葉門、蘇丹、葛摩、茅利塔尼亞和索馬里則被列為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 (一)農業:由於氣候條件和水資源等因素的制約,阿拉伯國家的農業普遍不發達,可耕地面積僅佔地區總面積的8%左右,大部分阿拉伯國家糧食不能自給。主要農業國有:蘇丹、埃及、突尼西亞、摩洛哥、伊拉克、葉門、敘利亞和黎巴嫩等。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大麥和玉米等。主要經濟作物為:棉花、橄欖、椰棗、花生、甜菜和阿拉伯膠等。 (二)工業:阿拉伯國家工業基礎比較薄弱,結構比較單一,主要包括石油及石化、煉鋁、化肥、鋼鐵、紡織、食品加工、皮革製造等。 1、石化工業。海灣產油國的石化工業水平較高,其中最著名的石化企業是沙特基礎工業公司(Saudi Basic Instry Corporation,簡稱SABIC)。該公司成立於1976年,是一家沙特政府控股的中東最大的石化企業和全球主要的大型石化企業之一。2003年,公司的總資產為255億美元,在全球化工業中的排名上升到第11位。該公司主要致力於石油下游產品的開發。主要產品包括:乙烯、工業氣、聚乙烯、尿素等。2003年石化產品的生產能力達620萬噸,產品出口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均出口額約16億美元,銷售額佔全球化工類產品的18%。SABIC 公司在我國上海設有代表處。 2、煉鋁工業。阿拉伯國家中主要的煉鋁工業企業有兩家:A. 迪拜鋁業公司。該公司目前年產量53.6萬噸,是中東最大的煉鋁廠。B. 巴林鋁廠。該鋁廠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煉鋁廠之一,目前年產量超過50萬噸,正在擴建的第5條生產線計劃投產後,將把年產量提高到75萬噸。 (三)金融:阿拉伯國家,特別是「海合會」國家,是世界上重要的資本輸出市場,且主要集中於海灣國家。據估計,阿拉伯國家的海外資本達8,000-10,000億美元,主要投資於西方發達國家的證券、股票和房地產等領域。同時,阿拉伯國家也是外國資本的重要投資場所,尤其是那些正在進行經濟改革的國家。 (四)對外貿易:外貿在阿拉伯國家經濟中佔有重要位置。阿拉伯國家大部分生產和生活資料需要進口,其所生產的原油、化工產品、鋁材等大部分供出口。2003年,阿拉伯國家對外貿易額為4,769多億美元,其中出口約2,890億美元,進口1,879億美元。對外貿易總額排前四位的是:沙特(約1,000億美元),阿聯酋(約770億美元),阿爾及利亞(約300億美元),科威特(約270億美元)。阿拉伯國家進口的主要商品是:機械設備、運輸設備、家用電器、紡織品、服裝、食品、手工具等;出口的主要商品是:原油、成品油、化工產品(包括化工原料、化肥等)、農產品(包括蔬菜、水果、鮮花等)、礦產品、紡織品、手工藝品等。 歐盟、日本和美國是阿拉伯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它們在該地區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為25%、11%和10%。阿拉伯國家之間的貿易量較小,占阿拉伯國家對外貿易總量的9%。
❽ 20世紀80年代後國家調整棉花生產布局,提出「南方穩定,北方發展,新疆大發展」的指導方針。20世紀90年代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