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廣東東莞出台什麼政策支持人工智慧產業發展
廣東東莞市6月20日出台政策措施,以大力支持該市市人工智慧產業發展。
政策措施提出,東莞將依託該市松山湖高新區、濱海灣新區等重大平台打造人工智慧產業集聚區,對入駐的人工智慧企業(項目)的辦公用地給予最高50%的租金補貼,每年補貼金額不超過300萬元(人民幣,下同),補貼時限為兩年。
同時,東莞將支持人工智慧產業孵化器建設,根據服務企業的數量、服務效果、人才吸引、產業集聚等情況給予獎勵,獎勵標准參考東莞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實施政策,獎勵金額不超過500萬元。
此外,東莞還將鼓勵企業創新,對人工智慧企業連續3年以上增加研發投入、且研發投入強度高於5%的,按其上年新增研發投入的30%給予補貼,最高補貼金額200萬元。
B. 與茶葉的相關產業政策是什麼
相關政策:
(一)建設高效規模基地,優化區域布局。一是建設規范現代茶葉基地。二是建設高效優質茶葉基地。三是加強良種繁育,改造低產茶園。
(二)培植現代化產業龍頭,增強發展後勁。一是培植加工龍頭。二是培植服務龍頭。三是加強後續產品的研發立項。
(三)搞好優勢品牌營銷,提高市場分額。一是提升傳統品牌市場聚集和輻射功能,開拓市場。二是設立優質茶產品專營點,提高知名度。三是參與或召開大型茶葉產銷對接會,宣傳、推介茶產品。
(四)加大科技支撐力度,拉長產業鏈條。
拓展茶資源綜合開發空間,從單一飲用品向醫用、化工等多途徑利用拓展,增強茶產品市場競爭力。
(五)弘揚赤壁茶史文化,充實發展靈魂。
重點搞好「中國·赤壁羊樓洞茶生態文化產業園」建設項目,探索茶葉產業發展和茶文化開發全新模式。
(六)強化產品市場監管,確保食品安全。
完善茶葉生產質量安全技術標准體系,加強茶葉出口基地安全示範區建設,規范生產經營行為。
(2)藉助引金入洛支持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其他政策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赤壁市茶葉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負責制定發展政策。建立茶產業發展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發展中實際問題。
(二)強化政策扶持。每年安排茶產業發展專項基金500萬元,出台茶產業發展獎勵政策,引導茶產業加快發展。
(三)優化投融資環境。協調引導金融機構信支持產業化龍頭企業。鼓勵保險公司開展茶葉保險業務。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茶葉生產基地建設。
(四)建立獎懲制度。支持產業力度大、深得好評部門和鄉鎮要評先表彰。對影響產業發展的有關單位直接責任人,實行誡勉談話,並限期完成相關任務。
C. 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打造產業集群的具體措施有什麼
(一)加強協調領導。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把推動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加快發展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切實抓緊抓好。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一系列鼓勵扶持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創造良好環境,引導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科學發展。要建立和完善促進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的工作協調機制,切實加強對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的宏觀管理和協調服務。建立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作為召集人,市直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辦公室設在市中小企業局,定期召開會議,共同研究解決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的重大問題。要加強調查研究,及時了解和把握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動態,協調解決發展中的問題。要加大對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的宣傳報道,總結經驗,推廣典型,以點帶面。各區縣政府、高新區管委會要強化責任意識,結合本地實際,突出優勢和特色,採取有效措施,促進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又好又快發展。
(二)加大財政金融扶持力度。認真貫徹落實《中小企業促進法》、《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和《山東省中小企業促進條例》等有關規定,建立健全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與國家、省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配套使用,形成共同扶持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的合力,重點對服務平台和龍頭企業進行扶持。各金融機構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關於促進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的金融支持意見》精神,加快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加大對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的金融支持。做好對產業集群中小企業的信用培植工作,以「金種子計劃」為依託,發揮自身優勢,不斷優化信貸資源配置,逐步建立起科學高效的企業信用培植體系。進一步推進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加大對擔保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支持獨資、股份制、會員制等各類形式的擔保機構發展,為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拓寬融資渠道。
(三)加強產業園區建設。充分利用現有各類工業園區的資源,進行整合、優化、提升,不斷提高投資強度和土地集約化程度,促進產業集聚和升級。通過關停或轉移資源消耗大、污染重、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發展潛力小的企業,改變傳統的原地 「騰籠換鳥」模式,將空閑土地置換到園區,實現土地資源的集約利用。不斷加強產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明確工業園區功能定位和產業配套,以龍頭企業、核心企業為主導,以產業合理布局和健全完善產業鏈為主線,實行產業鏈招商,多渠道吸引資金,形成在生產環節上下游連貫配套的成塊、成片、成區的集中投入,培育和建設一批以大企業、大集團為骨幹,以中小企業為配套,關聯企業高度集中的先進工業園區。
(四)培育特色產業鎮。實施特色產業提升計劃,培植「一鎮一品、一鎮多品」,提升特色產業的發展質量、科技含量、品牌知名度、產業集聚能力,促其做大做強。引導經濟強鄉鎮和特色產業鎮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軟硬環境和條件,提高吸引力和集聚力。通過對經濟強鄉鎮、特色產業鎮重點指導、扶持,建設一批產業聚集度高、產業特色突出、輻射帶動作用大、綜合經濟實力強的經濟強鄉鎮和特色產業鎮。
(五)提高協作配套水平。積極引導中小配套企業加入集群產業體系,與龍頭企業建立產業分工合作關系,形成合理的產業構架。同時,鼓勵中小企業按專業化分工的要求,將配套產品做精、做大。圍繞主導產業和龍頭企業、名優產品和大型項目,積極引導企業按產品上、下游進行縱向專業化分工,延伸產業鏈,提高產業集中度,促進生產效率提高,形成競爭優勢。積極推動企業進行橫向分工,帶動一批配套項目,提高綜合配套能力,拓展集群發展的空間。
(六)發展壯大龍頭企業。實施龍頭企業帶動,引導中小企業集聚發展。積極引進和培育關聯性大、帶動性強的大企業、大集團,充分發揮龍頭企業輻射、示範、信息擴散和銷售網路的帶動作用。引導各種資源向龍頭企業集聚,提高核心競爭力。鼓勵龍頭企業採用多種方式,對其上下游配套企業進行重組、改造,發揮龍頭企業的集聚帶動效應,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關企業集聚。支持符合產業發展方向、具有相關配套條件的企業延伸產業鏈。
(七)推進企業技術創新。進一步確立企業研發活動的主體地位,完善企業創新機制,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鼓勵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支持有條件、有潛力企業在關鍵技術、關鍵工藝上進行技術改造與創新,培植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企業集團。堅持原始性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加強重點領域自主創新,突破關鍵技術。與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建設一批高水平開放式的公共實驗室和區域性、行業性的產業集群創新平台,加快完善科技和產業服務支撐體系,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備、富有活力、開放競爭的區域自主創新體系。
(八)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大力實施品牌帶動戰略,提升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內企業品牌意識,推動生產要素向名牌產品和優勢企業流動。認真貫徹落實《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質監局省中小企業辦關於創建優質產品生產基地的意見的通知》(魯政辦發〔2009〕22號),積極爭創一批省級優質產品生產基地、促進品牌企業聚集發展。通過品牌企業聚集效應,培養區域品牌。加強企業自主創新和標准、計量、質量等內部管理,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鼓勵企業建立綜合品牌,開展企業形象和品牌標識的策劃與宣傳活動,促進名牌產品企業開展多層次、全方位聯合協作,實現優勢共享。深入開展質量論證工作,不斷完善標准體系,全面提升產品質量。積極培育國家、省名牌產品,對評為「中國名牌產品」和「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給予大力宣傳和重點扶持。加大名牌推介力度,以名牌產品為依託,著力提升企業、產品的國內外知名度、美譽度,打造一批產業名區、名縣、名鎮,實現由產品名牌向區域性品牌的轉變。
(九)加快市場開拓步伐。加大財政扶持力度,鼓勵支持集群內企業積極參加國內外各類展銷會和促銷會;支持企業組建產業銷售聯盟,鼓勵企業開設產品專賣場所,加強與各類專業市場的合作;推進電子商務進企業,支持企業發展虛擬經營,提高中小企業特別是企業經營者應用電子商務開拓市場的能力和水平。堅持「同等優先」政策,加大政府和企業優先採購本市產品力度。充分發揮專業市場在集群發展中的推動作用,不斷健全完善已有的專業市場,規劃建設一批新興專業化市場,形成專業化市場體系。
(十)進一步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的原則,引導和推動產業集群建立行業協會、同業商會、信息網站和電子商務、金融和物流市場、校企合作培訓中心、技術研發中心、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等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平台,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加強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為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D. 「金融支持產業轉移與承接」徵文活動
正文:我們30年的改革開放成就斐然,通過這個大改革、大開放,實現了三個偉大的轉折:一個偉大轉折就是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第二個偉大轉折是從封建半封建的社會向全方位開放的社會轉變;第三個偉大轉折是人民的生活從溫飽轉向基本小康的社會轉變。
處在這個時代的我們,周圍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現在就把對中國改革開放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的思考寫下來。
1.精神文明建設
在初中的政治課本上,我還記得有這樣的話: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可在今天的現實社會中,我看不出精神文明建設到底建設在哪裡?難道就建設在政治課本上,建設在口頭上?我爸爸時常給我講他們那個年代的事,尤其是那個時候普通老百姓的精神面貌,在那個物質資料極其匱乏的年代,中國基本沒有貪污,沒有搶劫,更別提有小偷,絕大部分中國人可以在路上撿到錢歸還給失主,應該就是傳說中的路不拾遺。而當今社會物質方面可以說比我父輩那個年代不知道發達多少,難道因此就可以有更多的劫匪和小偷,可以有更多的貪官?在廣州或者深圳生活的人你們有幾個在一個月之內都沒有遭遇搶劫的?
毛主席那個時代會把有限的致敬用來拍「雷鋒」「焦裕祿」這樣的榜樣的電影,每日宣揚好人好事,有「學習雷鋒好榜樣」這樣的歌曲,在思想上武裝所有的中國人,這些影視歌曲,在我小時還能經常接觸到,然而現在的只知道嘴皮子上說「精神文明建設」,實際行動上比以前的中共不知道要落後多少了。
2.物質文明建設
中國建設到現在,物質文明不能說是不豐富。走在北京.上海的大道上,滿眼都是高樓大廈。然而,這些高樓大廈這些廠房有幾個是屬於全國人民的,全國人民從這些物資資料中又享受到了什麼?倒是時常聽說某某大樓是新加坡人投資的,某某是老美投資建的廠房。如果這些廠房僅僅用來賺取中國人民財富的機器,那會讓我覺得今天的這些外資的廠房和解放前西方列強在中國建設的工廠無異。
下面是引用郎咸平《中國的八大危機之詳解》中的一段「各位都知道青島啤酒是我國的著名品牌,你們還認為青島啤酒還是中國企業嗎?告訴你一個數字,青島國資局控股30%,但是你們知不知道第二大股東是誰?來自美國的安海斯-布希公司控股27%,只要他再多買4%的H股,我們中國的青島啤酒就會在一夜之間變成外資企業。各位還記得徐工的故事嗎?美國的凱利基金要收購徐工,當時包括我在內很多的學者專家在媒體上對這件事情大家大法,由於大家的努力,成功制止了資產流失的現象。當時的地方政府以什麼理由賣給外國人呢?是以負的凈資產賣給外國人。負的凈資產就可以賣了嗎?你有沒有那麼一點點經濟常識啊。一個公司的價值不取決於凈資產,而是取決於有沒有持續經營的能力。對於徐工的價值取決於未來持續盈收的能力,還好沒賣,假如以100塊錢賣掉,按照我所理解的凱利基金或者類似的基金,一定會把徐工分拆上市或者賣掉,賺到一萬塊錢。所以從100塊價格到一萬塊他可以賺100倍以上。那麼各位了不了解,收購青島啤酒的安海斯-布希公司就是產業資本,收購徐工的就是金融資本,這兩個資本的危害性我們還沒有看出來,還在樂觀的招商引資,你知不知道招商引資使得這兩只禿鷹來席捲中國奄奄一息的製造業。那麼你們可能要問我了, 郎教授這樣是不是太悲觀了,中國製造業我們自己都做不下去了,給外國人能賺錢嗎?如果你們有類似的想法呢,你們就太不了解資本主義國家了!為什麼我說的話那麼像社會主義經濟學家,而我們社會主義經濟學家講的話更像資本主義經濟學家。其實錯了,我是真正吃資本主義奶水長大的資本主義經濟學家,所以我對他的理解是非常透徹的,我所以講的這么社會主義是因為我理解了。」
有人說中國可以從在外資在華工廠中學到先進的技術,難道大家忘了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了:西方列強並不希望中國富強,他們不會讓中國掌握真正的先進技術,致使洋務派聘請的一些洋匠利用中國官員不懂技術,進行敲詐勒索,謀取暴利,使企業難以發展。
因此這些外資企業,他們會希望中國富強嗎?他們會讓中國掌握真正的先進技術嗎?我想這些答案每個人都應該是很清楚的吧!
盲目引進外資使資本輸入國本幣面臨升值壓力,有可能引起宏觀貨幣供給失控而導致通貨膨脹,不利於國家經濟安全導致非安全因素增加,中國政府無休止地引進投資,增加出口,中國現在的通貨膨脹的壓力巨大,恐怕普通老百姓的財富已經被洗劫了一層了。
3. 弱勢群體
同寢室的聊天,大家談到今天的中國社會中,誰是真正的弱勢群體,於是大家七嘴八舌列舉出一大串來,有農民,下崗工人等等。而他們的生存現狀究竟如何?又有哪些困難存在?
先說農民,中國的農民,我想人數不會少於6個億吧,這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弱勢群體之一。就說我們的家鄉吧,雖然這幾年國家出台了許多惠農政策,但執行的力度始終不是很大,有的政策根本就無法執行。僅僅只是少數人得到了實惠,大多數村民依舊徘徊在貧困線上,在一些地區開展的「圈地」運動中,很多農民也失去了賴以生存的耕地,而得到的僅僅只有幾千元的一次性全額補償。另外,每年有大量的農民流向城市,形成了另一類弱勢群體即「農民工」。然而在城市人眼裡,他們仍然是文化素質低、缺乏教養的農民。雖然他們從事城市的很多工作,但大多是諸如建築、搬運等苦、臟、險、重,城裡人不願從事的累活。雖然也有少數具有一定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的農民工,通過自身的努力地入上層社會工作,但在少數世俗城裡人眼裡,他們依然是農民。農民工在城市的生存狀況並不樂觀,大二下學期的時候,我參加了學校一個社團組織的義工接力計劃,當時那個活動是到咱們東大北面的和平區魯園工會,在那裡我們了解到這些進城的農民工,他們從事的工作大多超出體力勞動的極限,卻常被拖欠工資,有的一拖就是一年半載,有的連基本的生活都難以為續,甚至經常出現暴力事件,為追要工資跳樓的事件,那都是被逼的呀!太多這樣的事件,驚動了中央,驚動了國務院,甚至出現了總理為農民工追要工資的新聞報道。但拖欠農民工工資的事實依然存在,而且還時有發生。
那麼我們要問,政府勞動監察部門都幹了些什麼?難道都要等這些農民工被迫以死相抵時才肯出手,平時他們都在幹些什麼事?為什麼在日常的工作中不能深入工礦企業等用工部門了解情況,防患未然。再者,國務院總理幫農民工追要工資,一方面體現了總理親民,另一方面也提示了中國體制中存在的弊端,難道國家總理的工作日程上竟要排上一條為民工追要工資的日程?還有,拖欠民工工資的普遍性是不爭的事實,而由此引發的後果也是有目共睹的,既然國家出台了相關政策,為什麼執行起來總是滯後,得不到徹底的落實。
當然,我的見識面有限,經歷不足,無法對現實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但我說的這些現象實實在在的就發生在我的身邊,我們要正視我國改革開放過程中存在的真實客觀,不要一味只是唱贊歌,粉飾太平而忽略了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勞動階級,讓中國的改革更健康、更理性、更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符合中國的實際國情。
總的來說,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開放中不斷變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國人民,必定能突破當前社會發展中的復雜矛盾,使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取得更大成果。
E. 如何藉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產業發展措施
在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就是要把改善供給結構作為主攻方向,充分發揮市場在調節供給結構方面的決定性作用,以改善和提高民生為出發點,圍繞未來居民消費需求結構的趨勢變化,藉助於體制改革、機制創新、市場開放等相關措施,淘汰落後產能,構建能夠滿足新消費結構的產品和現代服務供給體系,形成有效供給。要從產業供給側發力,突出「因企施策」優化產能結構,全面降低供給側綜合成本,減輕企業稅費負擔,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實施「一業一策」補產業短板,圍繞產業定位,加大產業鏈招商,提升區域競爭力,支持企業適應消費升級趨勢,提高供給質量。
要發揮創新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核心作用,以「新產業、新技術、新平台、新業態、新模式」為抓手,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建立開放式協同創新機制,推動創新要素開放共享和雙創資源在更大范圍的部署,提升創新活動效率,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營造良好的創新和市場競爭環境。企業要從供給端入手打造支撐發展的新機制,加強需求側管理,實現適銷對路和供需平衡,通過創新帶動工藝和技術不斷升級。新聞媒體要創新宣傳,創新運用供給側改革的理念,發揮供給端必須具備的引領力和影響力,來宣傳社會經濟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與實踐,堅持內容制勝,增強宣傳的針對性,提升引導新聞輿論工作的能力。要加快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創新,推進媒體融合,著力打造新型主流媒體,構建新的輿論引導格局,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F. 有多少資金支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報道稱,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加工局局長宗錦耀今日表示,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深入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從2015年開始,組織實施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補助政策,到目前為止,已經累計安排了121億資金支持融合發展項目,現在農村融合發展呈現出多模式推進、多主體參與、多利益連接、多要素發力、多業態打造的新格局。
他介紹,「互聯網+」具有互通互聯,連接萬物的作用,剛才說是新農具、新工具、新設施,連接人、連接商品、連接市場、連接萬物,可以利用市場需求和消費信息來引導生產、加工、流通,增強一二三產業的互聯互通性,還可以把「互聯網+」的理念、技術引入到農業,推進農業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打造農業農村經濟的升級版。2017年,我國的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到22萬億,休閑農業、鄉村旅遊營業收入達到7400億,各種創意農業、分享農業、眾籌農業、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不斷挖掘了農業的多功能,讓農民分享增值的收益,這些都是「互聯網+」催生出來的。
他指出,近年來,農業農村部積極貫徹中央的決策部署,深入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從2015年開始,組織實施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補助政策,到目前為止,已經累計安排了121億資金支持融合發展項目,現在農村融合發展呈現出多模式推進、多主體參與、多利益連接、多要素發力、多業態打造的新格局。
他進一步指出,下一步,農業農村部要繼續實施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行動:一是落實政策引導融合,推動落實財政、金融、稅收、科技人才、用地用電等這些扶持政策的落地生效,扶持一批縣、鄉鎮、村,發展農村的融合發展先導區、示範園,培育融合發展的一些企業主體。
二是創業創新促進融合,鼓勵農民工、大專院校畢業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員等返鄉下鄉創業創新。國務院曾經出台過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的八個政策大禮包。
三是發展產業支撐融合,圍繞現代農業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鼓勵發展種養業、加工流通、休閑旅遊、電子商務、健康養老、養生等產業,構建鄉村產業體系,促進產業興旺。
四是完善機制帶動融合,要引導企業和農戶通過訂單農業,入股分紅,特別是要採取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來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合理分享裡面的增值收益,形成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
五是加強服務推動融合,為企業提供政策咨詢、融資信息、人才對接等服務,力爭到2020年,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主體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鏈不斷延長,價值鏈明顯提升,供應鏈加快重組,企業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更加完善,模式更加多樣,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初步形成,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G. 如何促進書法產業在互聯網上的發展
經過近年來的大力發展,我國書法產業具備了一定規模和實力,但總的來看,產業體制、產業模式還不夠成熟,尚未形成與書法文化大國地位相匹配的產
業化優勢和集約發展優勢,這也是當代書法人必須加以正視和思考解決的重大課題。筆者擬在對我國書法產業現狀進行概述的基礎上,對書法產業的發展趨勢和目標
任務進行展望,並從加強社團管理、加大人才培養,遵循產業規律、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借力融資平台、完善中介服務,完善政策、優化環境等四個層面,對我國書
法產業新模式的打造形成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議。
一、書法產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1.書法產業的現狀
經過近年來的大力發展,書法產業具備了一定規模和實力。具體表現在:書法產業基礎明顯改善,初步建立起現代書法市場體系框架;各級書法協會和各類書法社團
組織有了長足發展,舉辦了許多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書法節慶活動;搭建起一批書法交流與交易平台,促進了書法產業的發展,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2.書法產業存在的薄弱環節
從總體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書法產業體制尚未完全形成;書法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還不夠大,書法產業發展水平與建設現代書法強國目
標還有一定差距;書法產業處於起步發展階段,尚未形成規模優勢和集約發展優勢,書法企業的競爭力和書法產業的整體實力還不夠強;書法產業人才發展還不夠均
衡,配套政策有待完善。
3.書法產業今後的發展趨勢
部分傳統的書法發展模式將逐步走向衰微,適應市場需求的書法行業
將繼續保持活力,新興書法產業將引領書法產業的潮流,以「政府主導、企業運作、公眾參與、成果共贏」為主要內容的產業運作模式將成為書法產業核心競爭力。
創意產業將成為書法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網路等現代科技的應用將成為書法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書法與科技進步的高度融合將成為書法產業的突出特
征。提高書法產品生產和服務的科技含量,將成為促進書法創新和業態更新,進一步提升書法產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二、書法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
在國家提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背景下,書法產業必將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1.書法產業布局更加合理。構建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布局合理的書法產業發展新格局,現代傳媒業、書法產品製造業、出版發行印刷業、紀念會展業、書法旅遊業等領域形成明顯優勢,城鄉書法產業實現協調可持續發展。
2.書法市場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城鄉書法市場更加活躍,書法產品和市場要素結合更加合理,現代書法藝術流通組織方式不斷完善,一大批流通型組織和區域書法產品交流中心培育成型,書法市場資源配置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3.書法產業人才進一步集聚。加快培養一批適應書法產業發展需要的書法創意人才、書法經營管理人才、書法科技創新人才以及書法中介組織,培育一批書法名人和優秀書法經營企業家,形成結構合理、素質優良、數量充足的書法產業人才隊伍。
三、夯實基礎、激發活力,為實現書法產業化創造條件
首先,應加強書法社團管理,推進相關人才培養,不斷夯實書法產業化基礎。
1.社團管理規范化,推動各類人才兼容凝聚。書法社團是各級書法協會的延伸和紐帶,也是書法產業化發展的細胞。因此,充分發揮好社團組織凝聚人才、匯聚
資源的作用,是實現書法產業化的重要基礎。近年來,我國書法類社團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但也出現了雜亂無章、魚目混珠等現象,特別是有些書法社團以名師
工作室的形式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文人相輕、相互排斥、互不兼容的現象,形成了各自為戰的局面,不利於產業化的發展。因此,必須要打好社團基礎,使之
逐步規范發展,推動各類人才兼容凝聚。在此基礎上,要著力建設區域書法交流中心,進一步打破條塊分割、地區封鎖、城鄉分離的格局,形成門類齊全、結構合
理、供需平衡、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繁榮健康、充滿活力的書法市場,打造具有特色的書法交流品牌。
2.資源設置標准化,科學培養書法藝
術後備人才。一是整合教學資源,實現協作與分工相統一。一方面,對現有書法教材進行整合,組織高素質教學團隊按照規范化、標准化、國際化標准,編纂一套技
法上循序漸進、教學上環環相扣、理念上一脈相承、流派上百花齊放、口碑上廣泛認可的書法教學教材,打造中國書法研習的「新概念」系列。另一方面,要對學校
培訓資源與社會培訓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推進學校資源社會化,為優秀教師參與社會培訓提供更多平台和載體,讓優質資源為更多書法愛好者所共享;推動社會資源
公益化、開放化,依託公益性培訓組織將民間教學資源組織運作起來,著力開展一系列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書法公益性講座活動。二是推進書法等級考試的普及與
發展。中國書法等級考試是由教育部考試中心主辦、面向全國書法學習者的技能培訓與測評系統。通過舉辦中國書法等級考試,可以引導和激勵愛好者學習和繼承優
秀傳統書法,普及書法藝術,逐步達到對書法藝術的初知、認知,提高學習者的書法藝術技能和審美水平。應該藉助素質教育這一平台,鼓勵更多的青少年參與到等
級考試中來,為書法薪火相傳源源不斷地培育「火種」。
3.師資培訓系統化,打造「一專多能」的復合型教師隊伍。要制定書法產業人才發展
規劃,構建以高等院校為主體,以專業院校和專門培訓機構為輔助,以與國外合作辦學為補充,與人才市場相結合的人才培養體制,形成規范的全日制書法專業培養
教育體系。要著力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教師,使其具備全方位的理論素養,不僅精通中國書法的「筆墨之法」,也要了解中國傳統的「黃老之學」;不僅深諳
中國書法的「意象之境」,也要領會中國哲學的「抽象之美」;不僅掌握「二維世界」的構圖之要,更要明白企業管理的「經營之道」;不僅能教中國學生,而且也
能帶「洋徒弟」,能夠通過深入淺出地講解將中國藝術精髓推介給世界。要著力培養善於借鑒、博採眾長的創新型教師,使其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廣泛汲取當代書
法藝術營養,全面創新書法藝術理念、藝術形式和藝術技法,賦予書法藝術以新的生命力。要創新教學管理方式,打破以師帶徒、自我循環的「門戶主義」,培養一
批兼容並蓄、博採眾長、包容開放的創新型教師隊伍,實現競爭與合作的相統一。
4.相關人才配套化,打造一支與產業化相適應的人才隊伍。
大力培養造就和凝聚高層次、創新型書法領軍人才,加強對優秀民間人才的挖掘、保護和使用,建立書法產業高端人才隊伍。培養書法資本運營、書法經紀代理、書
法產業經營管理和書法科技創新人才,建立書法藝術專業人才庫和書法經營管理人才庫。逐步推行書法行業人事代理制度和書法人才網路化管理,發揮市場在人才資
源配置中的作用,引導人才合理、有序流動。建立人才評估和激勵機制,健全技術、管理、品牌等要素參與收益分配的具體辦法。在書法企業中積極嘗試企業家年薪
制,建立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收入分配製度。
其次,應遵循產業發展規律,充分建立產權清晰、機制靈活、充滿活力的新興產業發展模式。
1.運作模式企業化。利用文化體制改
制的東風,發展股份合作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實施龍頭帶動工程,重點培育和發展一批國有或國有控股的書法產業戰略投資者,使之成為書法市場的主導力量和書
法產業的戰略投資者。降低社會資本進入書法產業的門檻,鼓勵非國有資本以多種形式進入政策許可的書法產業領域,培植一批骨幹民營書法企業。支持中小型書法
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形成富有活力的優勢產業群。
2.企業發展集團化。通過市場機制和政策引導,以資本、技術、管理入股
的形式,通過聯合、重組,培育發展一批實力雄厚、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大型書法企業和企業集團。支持大型國有書法企業和集團實行跨地區、跨行業兼並重
組,支持組建多媒體書法企業集團,培育一批外向型骨幹書法企業(集團)。建立書法產品「走出去」平台,開展對外書法合作,拓展民間交流,擴大商業性展演、
展映和書法產品的銷售渠道,藉助國際性節會舉辦(如法蘭克福書展等)的契機「走出去」。注重將書法「走出去」與外貿、科技、旅遊、體育等工作結合起來,充
分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對外書法交流的合力。例如藉助孔子學院擴大國際傳播,應當不失時機地將中國書法藝術納入孔子學院的選修課程體系,這對擴大中國書
法藝術的全球影響力來說是一個最佳的載體和平台。堅持做大做強對外書法貿易品牌,重點扶持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書法藝術以及電子出版物等新興書法產品
進入國際市場。整合資源,突出重點,組織重大工程項目,打造書法精品,擴大中國書法的國際影響力。
3.成果展示項目化。發揮產業和區位
優勢,藉助書法國展、省展和各類專題展,推動書法節慶會展發展,辦好各種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力爭打造知名的會展品牌。豐富國內外會展業權威機構的內涵,
提高書法會展業的專業化水平。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加強指導與管理,規范會展業發展。實施重大書法產業項目帶動戰略,通過項目徵集,每年確立和推進一批重
大書法產業項目,帶動書法產業發展。結合城市內老城區、老建築、舊廠房的保護與改造,建設一批建設具有區域特色的書法創意中心示範基地,搭建書法創意平
台,延續城市歷史書法發展。以書法創意設計為項目核心,著重發展傳媒、培訓、書法創意門類,培育一批龍頭創意書法企業,形成優勢書法項目創意產業群。
再次,應借力融資平台完善中介服務,為豐富書法產業市場提供活力。
1.融資渠道多元化。拓展投融資渠道,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利用政府資金引導、銀行貸款籌資、民間資本投資、上市融資等多種途徑,實行多元化投資。創
造寬松的金融服務環境,在相關的政策范圍內,吸引金融機構加大對書法產業的信貸支持,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拓展適合書法產業發展特點的貸款融資方式和相關保
險服務,創新信貸手段和擔保辦法,為書法企業向金融機構借款提供便利條件。探索建立書法產業創業與風險投資基金,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書法產業投資領域。鼓勵
有實力的企業、團體、個人依法組建各類書法投資公司。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本市場,拓展書法產業融資渠道。
2.中介服務專業化。加強中介機
構的組織建設,發展和完善書法經紀、代理、評估、推介、咨詢、拍賣等中介機構,制定和完善書法中介機構管理辦法,規范中介行為,提高服務質量,使其充分發
揮市場協調、監督、服務、維權等職能。積極構建現代組織形式的流通體制,發展現代流通組織形式,推進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建立具有廣泛輻射能力
的書法圖書報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書法藝術品的現代市場營銷體系。規范產權交易,重點發展版權和其他無形書法資產交易市場,完善書法信息、技術交易
市場,提升服務水平。
3.發展方式兼容化。實施優勢書法產業重點培育工程,加快形成一批優勢書法產業。大力發展傳媒業,積極發展數字內
容產業,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傳媒業,加快產業升級步伐,提升產業競爭力。著力發展出版發行印刷業,支持傳統出版業做大做強,積極扶持數字化出版新
興產業的發展。利用出版社的內涵式發展路子,構建以書法創作為龍頭,以教育、科技、社科、數字出版、電子音像等為支撐,書法出版、發行、印務、物流、版權
貿易多元化發展的出版社。
最後,應著力強化書法知識產權法律保護,打造書法產業品牌。
知識產權的有效保護是書法產業
健康發展的前提和保證。如果魚目混珠、渾水摸魚、良莠不齊、假冒偽劣充斥著書法產業的各個領域,那必將成為書法產業化發展的攔路虎、拌腳石。要想使書法產
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就必須下大氣力保護知識產權,守住誠信的基本底線。要實施品牌建設工程,就必須大力培育一批誠實守信的書法產業品牌,把培育書法產業品
牌作為提升書法產業發展的重要手段。鼓勵書法企業開發市場佔有率高的原創性產品,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知名書法品牌,著力培育書法產業產品品牌、服務品
牌、節會品牌和民俗書法節日品牌。推行知識產權代理、市場開發、信息提供、法律咨詢等專業化、社會化服務,制定行業規范,鼓勵書法中介機構向規模化、規范
化、品牌化方向發展。注重構建依法監管的書法市場管理體系,加強書法市場執法隊伍建設,健全市場規則,建立市場准入和退出機制。構建書法市場管理信息網路
系統,完善書法企業信用檔案和書法市場信用制度。建立和完善書法市場群眾監督和舉報獎勵制度,嚴厲打擊盜版、侵權等非法行為。著力用高新技術手段打造書法
產品防偽系統,建立起作者、作品、出資人相統一的保真一體化的信息查詢系統。
四、完善政策、優化環境,為書法產業發展提供有效保障
1.設立書法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基金)。對符合書法產業(基地)發展政策,達到一定規模或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社會效益高、市場前景好的書法產業項目、書
法企業、自主創新技術、基地、園區等,採取政府貼息、補貼和獎勵等方式給予支持。技改資金、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適當向書法產業企業傾斜。設立書法產業發
展突出貢獻獎。將書法產業優秀項目評選納入推薦精神文明建設「精品工程」。
2.充分發揮書法經濟政策作用,引導書法企業成為書法創新主
體。落實培育創新型書法企業的相關政策,重點扶持具有核心技術和自主創新品牌的創新型書法企業。推動書法業態更新,積極發展書法類電子圖書、網路出版物等
新興產業。完善書法產業流通體系和鏈條,運用各種營銷手段促進書法產品的流通。加強書法產業和書法資源數字化、網路化建設,實現書法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實
施書法創新工程,培育書法創意群體。積極營造有利於集體和個人充分發揮創意、技藝、技術的氛圍,重點培育音像、傳媒、圖書、文學、表演藝術等方面的創意群
體。完善書法發展環境和政策環境,為各類創意人才群體提供良好的條件。
H. 企業對當前支持發展政策的感受,對落實有關支持政策有何建議
在當前經濟增長放緩的形勢下,造成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企業自身還款來源的減少,主要表現在:一是企業現金流減少,第一還款來源下降。當前企業營收狀況仍未得到明顯改觀,利潤增長趨緩,銷售回籠趨緩,致使企業現金流減少,第一還款來源下降。二是抵押物價格縮水,第二還款來源下降。企業貸款抵押物主要是房產和土地(以房地產為抵押物的貸款佔全部貸款的比重在47%左右),在當前房地產市場轉冷的背景下,貸款抵押物縮水風險增加,企業第二還款來源下降。三是撤保現象增加,第三還款來源下降。由於區域信用環境不健全,國發43號文件出台後,融資性擔保公司擔保受到限制,為其他企業提供擔保持謹慎態度。眾多企業因找不到有效擔保,而無法獲得銀行的融資。四是區域風險上升,企業信用評級下降。由於企業的信用等級制度不健全,導致其融資難度進一步增加。
五、建議和打算
(一)進一步加大金融扶持力度。認真落實好已出台的金融支持政策,協調州內金融部門放低准貸門檻,減化審批流程,推出更加科學多樣的金融產品,確保流向民營企業的貸款穩步增長。
(二)進一步拓寬投融資渠道。繼續發揮銀行金融機構主渠道融資作用,通過加大引金入州力度,擴大銀行機構服務民營企業金融資源存量。加大創新性投融資渠道建設,積極引導民營企業藉助債券市場和資本市場融資。
(三)進一步完善信用擔保體系。發展商業性和企業互助性擔保機構,發揮政策性擔保機構的作用,引導和鼓勵融資性擔保機構申請從事再擔保業務。積極探索開展融資性擔保、財產保全擔保、融資租賃擔保、信託計劃擔保以及應收賬款質押、股權質押等擔保貸款方式。
(四)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創新。加大「引銀入州」步伐,切實解決我州金融機構網點覆蓋率低、金融供給不足、競爭不充分等問題,進一步加強支持縣域「三農」、小微企業力度,規范健康發展民營金融。抓住國家採取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機遇,規范民間借貸,在政策導向上推動「地下借貸」浮出水面。
I.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哪些配套
當前,我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資金投入嚴重不足,財稅政策引導社會投資、激勵企業創新積極性的力度不夠,多層次資本市場發育不完善。應在充分發揮企業投入積極性的同時,切實發揮中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國家稅收政策的激勵作用和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支撐作用,建立健全政策體系,創新支持方式。
在財政支持政策方面,國家決定提出切實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發揮中央財政資金引導和調動社會投資積極性的作用,重點在整合現有政策資源和利用現有資金渠道的基礎上,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增長機制,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大幅度增加中央財政的資金投入,專項集中支持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重大應用示範工程、重大創新成果產業化、創新能力建設等,引導創業投資發展。
在稅收激勵政策方面,我國將切實完善稅收激勵政策,重點從激勵自主創新、引導消費、鼓勵發展新業態等角度,針對產業的具體特徵,制定流轉稅、所得稅、消費稅、營業稅等支持政策,形成普惠性激勵社會資源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政策手段。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針對一些重點領域突出存在的制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有關部門將建立促進「三網」融合高效有序開展的政策和機制,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推進空域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新能源配額制,落實新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加快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完善資源稅費調節機制;加快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
有關部門還將制定上述決定的實施細則,編制相關產業具體規劃,研究出台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具體措施,並落實專項資金。
來源:新華社 2010年10月21日《國家發改委詳解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