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甘谷縣的歷史名人——要10個 簡介要詳細
1、太昊伏羲氏——伏羲: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所處時代約為新石器時代早期,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八卦,成了中國古文字的發端,
也結束了「結繩紀事」的歷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並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
2、石作蜀——石作蜀,字子明,號卓子,冀(今天水市甘谷縣十里鋪鄉)人。生於周敬王元年(公元前519年),歿於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
自幼胸懷遠志,聰穎敏學,仰慕孔子。成年後,不遠萬里到魯國求學,投身孔門,得聖人教育和熏陶,身通六藝,成為孔門「七十二賢人」之一。
甘谷縣縣城大十字廣場孔子廟(位於原南街小學校址)前立有石作蜀石雕像。
3、楊 阜——楊阜,字義山,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期曹魏名臣。早年以對抗馬超而出名,後期則多次進諫魏明帝。
4、姜 維——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郡冀縣(今甘肅省甘谷縣東南)人。三國時期蜀漢著名軍事家、軍事統帥。
5、尹夫人——西涼昭武皇後尹夫人(363~437),冀縣(今甘肅省甘谷縣)人,
十六國時期傑出的女政治家,大姓尹文之女,曾隨父遷居姑臧(今甘肅武威)。
6、姚 萇——姚萇:(公元330年--公元393年)後秦國建立者,羌族,伏羌(今甘谷縣)人。公元384年攻滅前秦國,在長安稱帝,史稱後秦。
7、楊 機——楊機:字顯略,北魏名臣,天水冀人,今甘肅省甘谷縣。生於北魏孝文帝延興四年(公元474年),死於孝武帝永熙二年(公元533年)
8、鞏建豐——鞏建豐:(公元1673年--公元1748年)前清教育家,伏羌縣(今甘谷縣)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中進士,
歷任翰林院檢討、國史館攥修、雲南學政、侍讀學士。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告老還鄉,以講學著書為樂,學生數百人,人稱「關西師表」。
9、王 權—— 晚清學者(公元1822年-1905年)甘谷縣人,晚清學者。
B. 甘谷在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方面有什麼特色
甘谷縣是復中華人民共制和國甘肅省天水市西北部分的一個縣。面積1572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60萬。郵政編碼 741200,縣政府駐大像山鎮。甘谷縣古代曾稱冀縣,設立於公元前668年,素有「華夏第一縣」之稱,是中國最早的縣級建制,也曾是漢朝涼州漢陽郡的郡治。甘谷縣先後被譽為:辣椒之鄉,建築勞務縣基地,花卉生產示範基地,開心果引進繁育示範基地,科技工作先進縣,武術之鄉。
C. 甘肅天水甘谷地方好不好
甘谷縣歷史悠久,於公元前688年置縣,迄今已有2695年的歷史,是人文始祖伏羲氏、孔子七十二賢人之一石作蜀、蜀漢大將軍姜維、清初翰林院侍讀學士鞏建豐等名人先賢的生息之地。縣內文物古跡眾多,僅新石器時期的文物古跡就有11處,古墓葬18處,國家一級珍貴文物人面鯢魚瓶、以及被列為「四大漢簡」之一的甘保漢簡、唐三彩鳳首壺圖案分別搬上郵票煙標。遐爾聞名的大像山石窟位於縣城西2.5公里處,始建於北魏時期的石胎泥塑大佛高23.3米,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已被列為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此外,華蓋寺石窟、天門山、蔡家寺、姜維墓、古風台、鞏建豐紀念館、尖山寺森林公園等,已成為新的旅遊景點。 華蓋寺石窟華蓋寺石窟,位於甘谷縣城西十里,渭河南岸的二十村東。因山頂綠草如茵,恰似一頂紅教僧帽,戴在狀如圓柱的紅色懸崖之上,故當地人叫它喇嘛帽頂。又因山勢奇特,一峰突起,似刀削斧劈,直入雲端,如一把紅縵綠頂的華蓋依山亭立,山崖以上「之」字形排列的洞窟參差錯落,狀如蜂房故稱華蓋洞。 華蓋寺,西接朱山,紅斷晚霞;北臨渭水,綠波縈回;南依秦嶺,空凌險絕。山下定天公路上車水馬龍,川流不息。自古及桑梓勝境,是為佛家習禪,道家演道的理想處所。 華蓋寺現存可騙號的洞窟18個,有佛、道、儒三教及祖先崇拜四個內容,佔主導地位的是道教洞窟。18個洞窟中共有塑像60身,其中60厘米以上塑像44身,13厘米以下的袖珍雕塑13個,還有福綠壽三星的三個精美頭像。其中道教造像46身,占整個塑像的四分之三。從塑像組合上看,除無量殿、玉皇洞為群塑,孔子洞、伏羲、靈官洞為單體塑像外,其餘洞中全部是一主尊二待者的造像布局。壁畫的繪制和布局在各洞窟中表現基本一致,除無量殿和釋迦洞有故事畫外,其它均是在左右兩壁繪單俱物畫,窟頂為圓光扇面或書畫。 華蓋寺石窟開鑿於泰定年間。明世宗嘉靖帝信奉道教,排斥佛教,許多寺院被改為道觀。明清時期三教合流的現象非常普遍,盡管大像山是以唐代為主的佛教場所,但在明清時除大佛高大而倖存外,其餘石窟全部改為道教或三教合一的形式,因此明清時期的大像山、顯龍洞、華蓋寺都是以道教為主。只不過其它石窟造像全部破壞,唯有華蓋寺石窟的塑像因地處避境而倖存。 蔡家寺蔡家寺在甘肅甘谷縣東北渭水峪火車站(隴海線)以西,渭河北面的二級台地上,寺、村同名,寺在村北一山丘上,依山而建,直達山頂。據清乾隆《伏羌縣志》(甘谷舊名伏羌)記載,寺廟建於元順帝至正年間(1341~1370),至今已有650年左右的光景。至於何時有村,縣志語焉不詳,實難詳考;而何以村、寺同名,亦不得而知。最奇怪者,蔡家寺村,顧名思義,村人大率當為蔡姓,就像河對岸斜對的蔣家寺村,其村民多為蔣姓一樣,然而,蔡家寺村從來不聞有過蔡姓之人。這一點,至遲在清乾隆年間,就已引起出身於該村的詩人李兆甲的注意。李兆甲(1767~1830),字遜乙,號椒園。筆者今尚存有其《椒園詩鈔》謄稿一卷,其詩多經其師臨洮吳鎮與無錫楊芳燦等評定。 作為佛教廟宇的蔡家寺,是一處風景優美的地方。松柏映翠,梵宇玲琅,在甘谷縣內,不論其宗教環境、建築環境還是自然環境,都僅次於大像山,但卻有著自己的特點。大像山是個釋道二教雜陳的所在,而蔡家寺卻是一處甚為規格的佛教建築群,且有藏經樓與經板之珍。更無論寺內匾額、楹聯及銘文,多為邑名士潘欽岳(清初)、何鴻吉(民國)所撰所書,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呢,有意者何不前往一游,相信你一定大有所獲! 姜維墓今甘肅甘谷縣六峰鄉姜家莊世傳為姜維故里,有姜維衣冠冢。傳說姜維兵變被殺後,暴屍原野,魏派專人監視,不得掩葬。隨從設法偷得衣冠靴子,背回故里,家鄉人民非常悲憤,依南山築衣冠冢,靴子別葬冢旁,南山也就有了靴子坪之稱。 姜維墓位於甘谷縣六峰鎮姜家莊村南將軍嶺靴子坪上,距縣城東5公里,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1997年甘谷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姜維,字伯約,三國時天水冀城(今甘谷縣六峰鎮姜家莊)人。是甘肅早期歷史上的著名人物。據《三國志o蜀書》、《劍閣縣續志》等有關史料記載:維少孤、隨母居,自幼博覽群書,酷愛孫武之學,有膽義,才智超人,心存漢室,志圖統一中原,原為魏中郎將,建興七年(227年)冬,蜀相諸葛亮取天水關時,維歸蜀,亮特器重之。建興12年(234年),亮病故,維為右監軍輔漢將軍,封平襄侯。延熙19年春(256年)晉升漢大將軍。維續亮志,竭忠盡力,欲恢復中原,再興漢室。維乃揮師隴西沓中(今文縣附近)屯田。次年魏伐蜀,漢中失守,姜維退守劍閣(今四川劍閣縣劍門關),魏將鍾會率十萬精兵強攻劍門,趔趄難進,向維投書勸降,維堅守不答,列陣守險。11月,魏將鄧艾出謀,勸蜀後主劉禪不戰而降,並召堅守劍門的姜維棄戈降魏。維偽降鍾會,伺機恢復。公元264年鍾會誣鄧艾據蜀謀反,司馬昭至長安,命鍾會進軍成都以檻車囚鄧艾。會欲據蜀,問計姜維,姜示意盡殺北來諸將,事泄,北來諸將殺會及維於亂軍中。姜維亦被剖腹分屍,享年62歲。 姜維逝世後,忠骨埋於四川,但故鄉人民為了紀念這位大將軍,在距縣城東5公里的姜家莊的將軍嶺上,修建了佔地面積近6000平方米的姜維衣冠冢和姜維紀念館,楊成武將軍親筆題寫了 「姜維故里」碑。千百年來,姜維孝感天地、氣貫長虹的高貴品質,啟迪和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甘谷兒女。每逢姜維誕辰,故鄉人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 為了弘揚「但有遠志,不在當歸」 的姜維精神,充分發揮姜維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文化宣傳、審美教育、旅遊觀賞等各項功能。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宣傳、文化、教育等部門和屬地鄉鎮黨委政府均把姜維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納入工作規劃之中,從設施建設、活動建設和隊伍建設等諸多方面加強了姜維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真正發揮了該基地啟迪愛國意識、激發建設熱情、灌輸民族精神、營造和諧環境、共建美好家園等多項功能,在縣內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編輯本段甘谷八景懸崖大像甘谷大象山石窟,位於天水市甘谷縣境內距縣城五華里處。那裡有一座正看如旗,橫看似龍的山巒拔地而起 ,舊名文旗,現名大象山 。山上松檜叢生,丁香溢彩,亭台樓閣依山而建,雕棟畫廊綠樹掩映。山中懸崖間,峭壁上有大洞窟一個,洞內坐石胎泥塑大佛一尊。據考證,甘谷塑佛造像可遠溯北魏,先後共經歷了四個朝代,三百多年。 大佛洞窟兩旁,依山附勢修有長長的走廊,如同一條腰帶。廊上窟龕相連,巍峨壯觀, 現存二十二個窟龕 ,大都平面近方形。正壁開大圓拱龕和設高壇基,並有僧人修行的禪窟,這是大象山窟龕特殊之處,在全國也很罕見。 甘谷大佛為釋迦牟尼佛。大象山自從以大佛聞世更名後,世人一直沿稱大像山。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在深入研究了佛的出生、歷史、典故後,根據釋迦牟尼「乘象入胎」的傳說,認為起名大象山更為確切。雖僅一字之差,且同音,但意義深遠。 從此大像山景正式命名為大象山了。1981年9月10日,甘肅省人民政府將大象山石窟正式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撥專款進行維修。2001年該石窟升格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大象山位於天水市甘谷縣。距離火車站有8公里。在車站有直達甘谷的汽車,也可乘火車直接從甘谷車站下車。 伏羌縣 古冀戎地,秦置冀縣,後魏改置當亭縣,北周改曰冀城,尋省入黃瓜縣,隋改黃瓜縣曰冀城,唐改置伏羌縣,後沒於吐蕃,宋置伏羌寨,升為伏羌城,元升為縣,清屬甘肅鞏昌府,今屬甘肅渭川道。 民國18年(1929年),伏羌縣改名甘谷縣。民國23年(1934年),甘肅省政府設立天水行政督察區。次年,改稱甘肅省第四行政督察區,轄10縣。 石鼓擎雪在縣城南朱圉群峰中,為朱圉山之最高峰,遠望如石鼓,近瞧似卧牛。雪落其上,冰峰入會。風景區以草原風景為主,草原面積占總面積的34.2%,並有石鼓山、黑潭寺、石門峰、龍台峰、花園崖、老虛崖等幾十處景點。其中,位於朱圉山主峰之上海拔2625米的石鼓山,因酈道原《不經注》中有「有石鼓不擊自鳴,鳴則兵起」的記述,而備受史學家重視。建於元至正年間的黑潭寺傍山取勢、蔥林環抱,寺潭相依、典雅之至。古坡景區內有14萬畝的天然的牧場,這里森林茂密、山甜草茂、物產豐富,牛羊滿坡,是附合現代旅遊「回歸自然、享受自然」的理想勝地。 天門春曉位於甘谷縣城南,海拔1500米,是甘谷縣名勝風景旅遊區之一,自古以來有「天門春曉」的美譽。山巔有始建於秦漢、重建於宋仁宗天聖年間(公元1023年—公元1031年)的東岳廟,有泰山之神東岳天君的塑像,蒼柏環抱的古廟是採伐本山原始松木所建。塑像壁畫,庄嚴肅穆;殿宇樓閣,巧匠精工;楹聯匾額,出於名家。廟院內兩株紅白牡丹植於北宋,系珍貴的文物樹木。天門山山勢巍峨連峰聳峙,古木成林,山花似錦。南嶺渠水,潺潺環繞;盤山公路,直通山頂。正如《甘肅通志》描述甘谷縣城的景色:「關嶺東峙,朱圉西雄,南仰天門,北環渭水,萬山四塞,復嶺重網。」是觀賞城區景色的最佳去處。每當旭日東升,登臨山頂,晨霧中環視四野,但見層巒疊嶂,綿延起伏,頗為壯觀;俯瞰渭水平川,煙霧繚繞,玉帶蜿蜒,高樓林立,霞光映彩。夕陽西照時,則四野塗金,山巒輝映。清康熙年間伏羌(今甘谷)縣令曹思義賦詩曰: 秦隴名山眼底收,天門翠聳更無侔。 雲開平野田疇綉,霧散高城樓舍稠. 渭川秋煙渭河由西向東滔滔而過,兩岸開闊,秋冬之交,常有百里大霧如煙,置身其中,五指不辨,東西難分。 朱圉晚霞邑西名山,色純赤,夕陽斜照,蒸霞萬狀,大禹導渭經此。 靈鳳聳翠尖山寺,又稱靈風山,位於甘谷西南25公里的尖山之上,最早古跡建於漢魏六朝時期,全山有森林5000多畝,其中有林地8727畝,森林覆蓋度為39%,森林蓄積量11880立方米。海拔1800-2100米之間,相對度差300米,年降水量600毫米,屬南部半濕潤氣候型區,年平均氣溫2.4-8.1,無霜期100天左右。境內山清水秀,峰巒疊嶂,山勢雄偉,森林茂密,氣候宜人,風光旖旎。保護完好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形成了園內別具一格的森林特點。主要森林植物有油松、落葉松、華山松、白樺、山楊、漆樹、遼東櫟、椴樹、青膚楊、山杏、山李等。灌木層有榛子、山核桃、刺五加、枸子、珍珠梅、沙棘、山櫻桃、野花椒、衛茅等,薈萃100多種針闊喬灌木、草本植物及中葯材。林中有梅花鹿、金錢豹,錦雞等十餘種國家保護野生動物。青山、綠水、怪石、雄峰、人文古剎、神奇傳說、異花異草,構成了尖山寺森林公園獨特景色, 1995年1月被甘肅省林業廳命名為尖山寺省級森林公園。 南嶺清波在縣城南,從古坡河引水至大像山一帶,渠如游龍婉轉山嶺,水質清洌甘甜,微風吹時,清波如鱗。宏偉,其工程宏偉,被聯合國水利家稱為「不可思議的人間奇跡」 鼉峰旭日峰在縣城東渭水峪峽南。朱崖上有。「禹奠朱圉「勒刻,頗富聲名。落日熔金,半天霞錦。
D. 天水甘谷家族為什麼現在垃圾了
甘谷大多數人可以說是羌族的後裔,非常的彪悍
E. 甘谷書法藝術 概況
甘谷書法家我知道的有:謹三(王金慎)嬰叟(武克雄)雨庵(魏學文)鐵吾(李回果)答 (蔣小牛)等。李果本人比較熟,是原國民黨西安騎兵學校少尉軍官,曾在甘谷四中教過國語,為人比較豪爽,好賭,有年輕男人慣有的愛好。由於有國民黨身份的原因,不得志。擅長草書。
F. 甘谷縣在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方面有什麼特色
甘谷山川秀美,歷史悠久,崇文尚武,重教興學,氣候溫和,物產豐富。為全國縣...距離火車站有8公里。在車站有直達甘谷的汽車,也可乘火車直接從甘谷車站下車...
G. 甘谷縣的歷史文化
甘谷漢簡,1971年12月在甘谷縣出土,共有二十三枚,近似《曹全碑》的風格。
唐三彩鳳首版壺,壺高權31厘米,口徑4厘米。
倪魚彩陶,1958年甘肅甘谷縣西坪出土,高38厘米,口徑6.8厘米。甘肅省博物館藏。 甘谷麻鞋不僅具有實用價值,同時又是一種的民間手工藝品。每種樣式各有寓意。
甘谷脊獸,甘谷渭河北岸的永安村是主要的生產基地。永安村主要生產宗教建築脊獸和民用磚。
甘谷刺綉講究畫綉結合與針法、綉線的運用,頗具典型的有枕頂、香包。
甘谷辣椒,甘谷是被稱「辣椒之鄉」,這里盛產羊角辣椒。甘谷辣椒主要產於磐安鄉。
油煎洋芋,甘谷街頭,常見的小攤油炸洋芋有片、條、塊等多種。
漿水面,又叫「酸飯」。甘谷漿水面是周朝遺風的繼續與發展。
甘谷酥圈圈狀如圓環,厚3厘米左右,外圓直徑12厘米左右,內圓直徑8厘米左右,底色淡黃,環面呈橙紅色。
H. 怎麼沒甘谷縣啊難道甘谷很富裕嗎
甘谷雖然沒什麼產業,但相對來說可以自給自足,人口密度在西部縣級行政區排名靠前,青壯年常年在外打工,錢寄回家蓋房消費。人均收入估計評不上貧困縣。因地處西部,國家給的多,看看新蓋的豪華政府大樓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