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重慶旅遊發展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
重慶直轄以來的六年中,旅遊業總收入年均增長31.7%,與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9%相比,約高出21個百分點,顯示出強勁、迅猛的增長勢頭。(熱點:大資金絞盡腦汁預謀新一輪行情!)
在日前召開的重慶市旅遊工作會議上,重慶市旅遊局局長王慶瑜從三個方面概括了旅遊業發展的特點以及對重慶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
一是旅遊產業規模持續、快速擴大。截至2002年底,已擁有1至5星級飯店129家,增長了近7倍;國際、國內旅行社204家,增長了近1倍;15個區縣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區」稱號;形成了有重慶特色的「三大精品」旅遊熱線,即山城都市、長江三峽和大足石刻。
二是國際國內旅遊接待人數和收入持續增長。六年中共接待海外旅遊者165.07萬人次,旅遊創匯達8.1億美元。其中,2002年接待海外旅遊者人次數和旅遊外匯收入分別達到46.15萬人次和2.18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國內旅遊總人次達到1.83億人次,國內旅遊總收入達到750.49億元人民幣。(剖析主流資金真實目的,發現最佳獲利機會!)
三是旅遊業對重慶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增強。直轄以來,旅遊總收入在重慶市GDP的比重,從1996年的3.56%上升為2002年的11.1%,上升了7.54個百分點。重慶市政府從1998年開始,每年投入3000萬元結構調整資金用於扶持旅遊業發展。在政府導向性投入的引導下,至2002年,共帶動社會投資17.74億元,累計開發旅遊項目129個,其拉動比例為1:11.8。同時通過搶抓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2000年至2002年的3年間,共爭取到國債資金1.82億元人民幣,投入以旅遊公路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2個。
Ⅱ 你能簡單介紹一下重慶這座城市的旅遊發展情況嗎
重慶,這個以獨特的地勢盛名於海內外的城市,北邊依靠大巴山,東批零巫山,東南有著武陵山,南邊坐落著大婁山,被群山環繞著;以丘陵和低山為主,坡地極多。
除了山坡多之外,重慶還有著很多的美食和美景讓無數遊客們為之心動。
很多人不遠萬里來重慶,只為了目睹一下那傳說中是現實版的千與千尋的洪崖洞。洪崖洞以極具巴渝傳統文化的吊腳樓為主體建築,它依山傍水,根據地形就勢,沿著江邊而建,將城市旅遊景觀、商務休閑景觀、城市人文景觀和娛樂消遣景觀完美的融為了一體,成為重慶的一大招牌。
重慶的小面也是一絕,其獨特的佐料是它的精髓,面條勁道順滑,湯料的香味撲面而來,正宗的重慶小面是色香味俱全的,但是一看便忍不住動筷子。除此之外重慶還有著眾多特色小吃,是重慶人和遊客們愛不釋口的,例如非常香辣的冷吃兔,口感酥軟的陳麻花,軟糯香甜的糍粑,爽口美味的酸辣粉,又麻又辣的毛血旺,經典小吃雞汁鍋貼等等。
重慶的美食以紅為主,以辣和麻為主,是愛吃辣的人的天堂;重慶的景色是又美又仙,來了便不想再離開。
Ⅲ 近年來的重慶旅遊有多火呢
近年來的重慶旅遊有多火呢?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許多人有錢以後就不願意一直待在自己工作的地方,總想著有機會外出旅遊一下,放鬆一下自己。在這種情況下,就捧紅了許多城市,重慶就是其中最為火爆的一個,它的年旅遊人數是上海和北京的總和。你喜歡去重慶旅遊嗎,重慶當地也有很多美食,你試過嗎?
而且在“中國旅遊城市榜”中,旅遊總人數分值一欄,重慶得分為1.0000,北京得分為0.5073,上海為0.5676,重慶相當於它們的總和。雖然知道重慶旅遊業火爆,但是它能夠是北京和上海的總和,還是非常令人驚訝的!
Ⅳ 重慶近年來的發展可謂突飛猛進,產業調整上是以第三產業為主嗎
是以第三產業為主。經濟發展,農業,工業為主的時代已經過去,第三產業例如服務業,旅遊業逐漸盛行。
Ⅳ 重慶市旅遊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發展形勢
(一)「十一五」時期全市旅遊業發展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時期,全市旅遊業發展全面提速,取得豐碩成果。市委、市政府先後提出打造溫泉之都、建設山水都市旅遊精品、提升「六大精品景區」品質等重大戰略舉措,實施了一批旅遊主題年重大建設項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旅遊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實現了重慶旅遊業又好又快發展,旅遊經濟主要指標年均增幅超過20%,增幅在全國名列前茅,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目標。旅遊業作為全市經濟支柱產業的地位更加鞏固,重慶建設全國旅遊強市的基礎更加堅實。
1.旅遊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十一五」時期,全市國內、入境和出境三大旅遊市場均獲得了高速增長。國內旅遊人數年均增幅為21.8%,國內旅遊收入年均增幅為25.5%;入境旅遊人數年均增幅為21.2%,旅遊外匯收入年均增幅為21.6%;出境旅遊人數年均增幅為21.2%;旅遊總收入年均增幅為25%。2010年,全市共接待海內外旅遊者1.62億人次,其中,入境旅遊者137.02萬人次,國內旅遊者1.6億人次;旅遊總收入917.85億元,其中,旅遊外匯收入7.03億美元,國內旅遊收入868.36億元。在西部12省(區、市)排名中,重慶旅遊總收入、入境旅遊人數和旅遊外匯收入分列第6位、第5位和第4位。
2.旅遊產品類型更加豐富。
「十一五」時期,全市以「旅遊主題年」為抓手,著力推進「太陽」工程、五方十泉、10大生態旅遊、10大鄉村旅遊、10大名鎮旅遊、10大溫泉旅遊等項目建設,構建了包含觀光、休閑、度假、商務等不同類型旅遊產品體系,初步形成了浪漫的溫泉之都、多彩的山水都市、壯麗的長江三峽、精美的大足石刻、神奇的天生三硚、峻秀的烏江畫廊等旅遊精品。
3.旅遊產業體系進一步完善。
「十一五」時期,全市旅遊業在吃、住、行、游、購、娛等旅遊要素方面配套水平明顯提高,旅遊產業結構日趨合理。截至2010年年底,全市共有旅行社406家,其中出境旅行社24家,一般旅行社382家;星級飯店271家,其中,五星級飯店14家,四星級飯店60家,三星級飯店128家,二星級飯店68家,一星級飯店1家;國家A級旅遊景區96家,其中,5A級旅遊景區2家,4A級旅遊景區38家,3A級旅遊景區32家,2A級旅遊景區23家,1A級旅遊景區1家。此外,重慶市還組建了重慶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構建了更好的旅遊投融資平台。
4.旅遊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
「十一五」時期,制發了《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五方十泉」建設打造「溫泉之都」的意見》(渝辦發〔2006〕221號)、《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實施激活重慶旅遊市場優惠獎勵政策的通知》(渝辦發〔2008〕221號)、《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山水都市」旅遊精品――「太陽」工程建設的意見》(渝府發〔2008〕131號)等文件,加強了與周邊省市、主要客源地以及國家部委的合作,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為全市旅遊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5.旅遊產業綜合效益明顯提高。
「十一五」時期,全市旅遊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逐年提高,旅遊總收入佔GDP的比重從2005年的9.8%上升到2010年的11.6%。旅遊業在帶動關聯產業發展、提供就業、幫助三峽庫區移民安穩致富和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脫貧致富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總體上講,「十一五」時期,全市旅遊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與重慶市作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要求相比,與旅遊業發達地區、周邊先進地區相比,與人民群眾的期盼相比,仍存在諸多不足:
一是旅遊目的地體系尚不健全。全市還沒有形成統一、鮮明的旅遊形象,作為目的地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尚待提高。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還不夠完善,旅遊目的地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旅遊區域發展不夠均衡,縱深發展乏力,空間格局需要進一步優化。
二是旅遊產品和市場開發仍顯粗放。全市旅遊資源類型多樣、數量龐大、組合度好,發展潛力很大,但是目前還有不少高品質旅遊資源沒有得到開發或開發得不夠好,缺乏有震撼力的國際旅遊精品。同時,在適應旅遊市場需求的散客化、個性化、多樣化、體驗化和精緻化等方面,市場開發還不到位,遊客滿意度還比較低。
三是旅遊經營主體發育不夠成熟。缺少有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的大型旅遊企業集團,缺乏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新業態,市場活力不足。旅遊產業鏈不完善,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程度不高。
四是旅遊人才和科技支撐亟待加強。旅遊產業人才隊伍總體上素質偏低,具有專業技能的員工比例不高,高級管理人員短缺。旅遊業科技含量不高,旅遊領域的高新技術成果運用不普遍,特別是運用信息技術提高旅遊業產業素質、服務品質還有較大差距。
五是旅遊產業協調機制尚不健全。旅遊發展合力不夠充分,部門協作和區域聯動機制有待加強,「全市一盤棋」的理念需要進一步強化。
六是鄉村旅遊發展滯後。主要景區景點和旅遊線路向鄉村旅遊延伸不足,鄉村旅遊基礎設施欠賬大。
(二)「十二五」時期全市旅遊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十二五」時期,全市旅遊業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困難與希望同在,但機遇大於挑戰,希望大於困難。
1.「十二五」時期,全市旅遊業發展面臨的機遇。
一是宏觀環境向好,旅遊業發展進入「黃金期」。從國際環境來看,和平、發展、合作仍然是時代潮流,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沒有改變。「十二五」時期,世界經濟處於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恢復期,全球經濟有望溫和回升,將有利於為旅遊業發展營造良好消費環境。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促進各國和地方生產、流通和消費等領域的互相滲透,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自由貿易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實施,將為旅遊發展創造新機會。低碳經濟成為主導發展方式,有利於凸顯旅遊產業地位。信息技術應用推廣,將推動旅遊產業素質提升,並不斷催生旅遊新業態。從國內環境來看,我國旅遊業將進入發展「黃金期」。「十二五」時期,我國將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特別是2010年我國人均GDP已超過4000美元,今後一個時期,將處於消費總量快速增長期和消費結構加速升級期。人民生活由生存型、溫飽型向發展型、享受型轉變,消費升級、城鄉互動催生新的「消費革命」,國民經濟結構也將隨之調整。未來一段時間內,旅遊業將成為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惠民生的重要產業。國務院明確提出「把旅遊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全國旅遊業發展迎來新熱潮,呈現加速發展態勢,旅遊總收入增速預計將持續高於GDP增速。
二是區域地位凸顯,旅遊業發展進入「戰略機遇期」。重慶市我國是中西部地區惟一的直轄市,是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國家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在統籌城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開發西部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中佔有重要地位。「十二五」時期,是重慶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全面落實「314」總體部署、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的攻堅時期,面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成渝經濟區建立、兩江新區崛起等重要機遇。根據《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旅遊業被定位為加快和率先發展的行業之一,是重慶建設西部地區現代服務業高地的重要內容。旅遊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將在推進統籌城鄉發展、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內陸開放高地建設、擴大消費、改善民生、發展循環經濟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有望在重慶新一輪產業大發展中佔有更重要的地位,得到更大支持。
三是「五個重慶」助推,旅遊業發展進入「快速成長期」。「十二五」時期,圍繞「五個重慶」建設,全市將進一步增加城市綠地面積,提高森林覆蓋率,優化美化城市環境,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交通狀況,整治社會治安秩序,提升健康衛生狀況,可望為旅遊業的轉型升位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提供更多的可利用資源,將對旅遊業發展起到重要助推作用。
2.「十二五」時期,全市旅遊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一是體制機制障礙亟需突破。最主要的有:旅遊部門職權范圍相對有限和旅遊產業綜合性大產業性質之間的矛盾,旅遊資源的部門、地區分割和旅遊者、旅遊要素自由流動需要之間的矛盾,區域旅遊發展的整體性和行政區域的層級性之間的矛盾等。
二是法律法規建設滯後。在國家層面,我國旅遊業的發展一直缺乏綜合性的根本法,專業性法規體系也不健全。從地方來看,旅遊立法也存在一些薄弱和滯後的地方。特別是在適應旅遊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旅遊電子商務發展等新領域方面,現有的法律法規基本上還是空白,將給旅遊業發展帶來諸多困難。
三是轉型升級任務艱巨。旅遊市場需求的變化、旅遊發展方式的轉變,以及旅遊業在推進「縮小三個差距」中應當發揮的作用等方面,對旅遊目的地體系建設、旅遊產品和市場開發、旅遊經營主體培育、旅遊運營模式創新、旅遊管理體制改革、旅遊人才隊伍建設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是區域競爭加劇。國發〔2009〕41號文件的出台固然給各地旅遊業發展帶來了難得機遇,但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旅遊業競爭將會進一步加劇。特別是重慶周邊省市紛紛將旅遊業作為帶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產業來抓,周邊省市旅遊業發展和重慶市旅遊業發展之間的競爭合作關系進一步加深。
此外,在國際方面,世界主要經濟體消費能力降低、世界范圍內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以及可能設置的各種軟性貿易壁壘,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重慶旅遊業特別是入境旅遊發展。
Ⅵ 重慶的發展狀況
懸掛在聯合國大廳的世界地圖上,僅僅標出了中國四個城市的名字,其中一個就是重慶。重慶市位於中國內陸西南部、長江上游,四川盆地東部邊緣,地跨東經105°11'—110°11'、北緯28°10'—32°13'之間的青藏高原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地界東臨湖北、湖南,南接貴州,西靠四川,北連陝西。轄區東西長470公里,南北寬450公里,轄區總面積8.24萬平方公里,為北京、天津、上海三市總面積的2.39倍,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城市,其中主城區建成面積為647.78平方公里。
巍峨的高山,低回的河谷,承載著重慶三千年的文明史。在浩盪的歷史長河中,重慶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輻射力,成為古代區域性的軍事政治中心和重要的商業物資集散地,歷千載而不衰,從容吐納萬物,化育生機。近代一百多年來,重慶又經歷了因商而興、內遷而盛、改革騰飛的發展道路,從一個古代軍事要隘,發展成為開放的、連接我國中西部的戰略樞紐;從古代的區域商貿中心,發展成為長江上游的經濟中心;從十九世紀的單一型轉口貿易城市,成長為中國西部最大的多功能的現代工商業城市;從位居四川盆地東部的港口城市,發展成為立足中國內陸、面向五洲四海的中央直轄市。重慶在我國西部地區的迅速崛起,不論是過去的輝煌歷程還是今天的日新月異,都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為世人所關注凝眸。
在世紀之交的重要時刻,歷史又一次把重慶推上了新的起跑線。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建設和庫區移民開發,為重慶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央直轄市的設立,開辟了重慶發展的新天地;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揭開了重慶加快發展的新篇章。今天的重慶在地理、人文和社會環境上,正在形成越來越強的磁場,產生著不可抗拒的引力,正日益凸顯其氣度恢宏、激情飛揚的魅力!一個富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蘊的歷史名城豐姿綽約!一個中國最年輕的直轄市正在催生無盡的現代神話!一個世界最大的內陸山水城正在不斷創造人間奇跡!一個長江上游經濟中心的新重慶正在開發中走向世界! 重慶是一個美麗的山城城市十二、飲食文化重慶的飲食以川菜為主。川菜的味型之多,居各大菜系之首。當今川菜計有24種味型,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為麻辣類味型,其中魚香、陳皮、怪味是川菜獨有的味型,烹調難度大,菜品有魚香肉絲、陳皮牛肉、水煮牛肉、宮保雞丁等。第二類為辛香類味型,具有代表性的菜品有煙熏排骨、麻醬鳳尾、五香熏魚、醬爆羊肉等。第三類為咸鮮酸甜類味型,這一類味型使用較廣,菜品極多,有代表性的如干燒魚翅、芙蓉雞片、雞豆花、鍋巴肉片等。四大菜系之一的川菜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底蘊深厚。由重慶、成都及川北、川南的地方風味名特菜餚組成。 川菜自古講究「五味調和」,「以味為本」。川菜有24種味型風味小吃:麻圓、涼糍粑、山城小湯圓、擔擔面、雞絲涼面、酸辣粉、麻辣小面、豆腐腦、瓷器口的麻花景點匯總
主城區景點:購物商圈:解放碑、三峽廣場、觀音橋步行街、楊家坪步行街、南坪步行街觀光休閑:朝天門廣場、南濱路、洪崖洞、一棵樹、洋人街、山城步道、中央半島溫泉、海棠曉月溫泉、白市驛天賜溫泉、北溫泉、南溫泉歷史古跡:重慶人民大禮堂、湖廣會館、磁器口古鎮、通遠門、巴曼子墓、龍骨坡200萬年人類遺址紅色旅遊:紅岩村、白公館、渣滓洞、曾家岩50號、重慶黃山抗戰遺址博物館、桂園、史迪威將軍博物館文化藝術:三峽博物館、重慶市規劃展覽館、坦克庫藝術中心、重慶美術館、畫家村、國畫院寺廟道觀:羅漢寺、華岩寺、老君洞道觀、塗山寺名人舊居:梁實秋雅舍、徐悲鴻舊居、三毛南山故居、施光南南山故居自然風光:金刀峽、縉雲山、南山植物園、歌樂山森林公園、鐵山坪森林公園、峨嶺公園、廣陽島
自然風光:長江三峽、小三峽 、小小三峽、烏江畫廊、白帝城、張飛廟、天坑地縫、黑山谷、石寶寨、天生三橋、仙女山草原、紅池壩草原、千野草場、東泉、西泉、中華龍泉、統景溫泉、桂花溫泉、冷泉、聖燈泉、海蘭雲天溫泉、清灣泉、桃花泉、南海泉、慈母山泉、芙蓉江、阿蓬江、桃花源、小南海、漢風神谷、武陵江、神女溪、大寧河、青龍瀑布、望鄉台瀑布、龍水湖、長壽湖、橋頭湖、永川茶山竹海、永川野生動物園、黃水國家森林公園、石篆山國家森林公園、聖燈山國家森林公園、芙蓉洞、雪玉洞、萬盛石林、金佛山、四面山、雪玉洞、江南龍宮、釣魚城、豐都鬼城、江津駱騋山、張關水溶洞名人紀念:聶榮臻故居、劉伯承故居、趙世炎故居、馮玉祥故居、秦良玉陵墓、甘寧墳、嚴顏墓、紅三軍司令部舊址、陳獨秀舊居、愚王祠、楊尚昆故居寺廟道觀:大佛寺、雙桂堂、銀杏堂、螺罐山、慈雲寺(全國唯一和尚、尼姑同廟寺院)歷史古跡:大足石刻、白鶴梁題刻、龍河懸棺群、小三峽懸棺群、江津蓮花石特色古鎮:中山古鎮、淶灘古鎮、龔灘古鎮、偏岩古鎮、龍潭古鎮、東溪古鎮、大昌古鎮、雙江古鎮、西沱古鎮、漢風古鎮、白沙古鎮、安陶古鎮、洪安古鎮、龍興古鎮、三江古鎮、黃龍古鎮、安居古鎮、塘河古鎮、豐盛古鎮、後溪古鎮、路孔古鎮、清泉古鎮、松溉古鎮、塘河古鎮、雙江古鎮、走馬古鎮民俗風情:銅梁龍燈、綦江版畫、秀山花燈、擺手舞、秀山木板畫 大橋橫卧長江,天塹變通途重慶地處我國中部和西部地區的結合部,鐵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運輸等運輸方式發展很快。重慶是中國西部地區唯一匯集水、陸、空交通資源的特大型城市。2008年11月19日,「暢通重慶」啟動,加快重慶的交通運輸。重慶是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經濟增長極,中國六大工業基地之一,經濟綜合實力在西部領先,按重慶直轄市的經濟總量在西部十二個省級地區列第五位,主城區居第一位。同時重慶是一個大城市與大農村的結合體,農村地域廣闊,農業人口眾多。
Ⅶ 重慶旅遊現狀如何
媒體報道,重慶市旅遊業保持快速增長勢頭:今年上半年,我市共接待海內外旅遊者6006萬人次,同比增長24.4%;實現旅遊總收入342.7億元,同比增長24.6%,高出全國旅遊平均增速14個百分點,帶動社會零售額為205億元。 從遊客數量來看,今年上半年,我市國內旅遊、入境旅遊和出境旅遊等三大旅遊市場的增速,均超越全國同類市場。以國內旅遊市場為例,上半年全市有5965萬人次,同比增長24.4%,比全國平均增幅高出12.7個百分點。其中,長江三峽遊客總量同比增長15%。
http://www..com/s?wd=%D6%D8%C7%EC%C2%C3%D3%CE%D2%B5%B5%C4%B7%A2%D5%B9&rsp=0&oq=%D6%D8%C7%EC%C2%C3%D3%CE%D2%B5&f=1
這 是重慶旅遊業的 解讀文章 希望 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