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我國核電產業園發展縱覽

我國核電產業園發展縱覽

發布時間:2021-02-24 21:11:01

⑴  我國工程地質的研究現狀

我國的工程地質學經過近50年的發展,今天已成為一門研究內涵豐富、理論體系嚴謹,具有中國特色的綜合性學科,並且是國際工程地質界的重要一員。

縱覽中國工程地質學的研究領域,是相當廣闊的。主要的有以下幾方面:

一、岩體工程特性研究和岩體工程地質力學的創立

大量的岩體工程實踐遇到的是地基、邊坡和地下工程圍岩的變形破壞問題,促使工程地質學家與岩石力學家、土木工程師們關注對岩體介質特性的研究,認識到岩體與岩石是既有著本質區別又相互聯系的介質。著名工程地質學家谷德振和他的同事們在一系列岩體工程勘察中,發現岩體的力學性質和行為主要受控於軟弱結構面的展布,包括層面、斷裂面、節理、片理等,使岩體成為非連續、非均質、各向異性的介質。他們首先從地質建造著手,劃分工程地質岩組,運用地質力學理論方法,研究結構面的形成機制和空間分布規律,進而研究岩體結構特性,劃分岩體結構類型。再按不同結構類型和工程建築要求進行岩體力學試驗及測試,最後再根據岩體結構特徵和力學屬性,建立力學模型作數學模擬和穩定性分析。將工程地質學與地質力學、岩石力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創立了岩體工程地質力學。它的理論體系、研究思路和方法,在國際上獨樹一幟。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在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設立了工程地質力學開放研究實驗室,吸收國內學者共同協作,開展工程地質前沿課題和生產上需要解決的問題的研究工作,每次學術委員會上都要討論工程地質學發展的趨勢和應制定的科研方向。無形中成為我國工程地質學的研究中心,推動著我國工程地質學的不斷發展。

二、區域工程地質和區域地殼穩定性研究

我國地域遼闊,受地質和自然地理條件制約,區域工程地質條件復雜。因此,區域工程地質研究對國土資源開發利用,工程規劃布置以及地質環境保護等意義重大。早在20世紀50年代末,老一輩工程地質學家劉國昌、張咸恭、姜達權等就開展了此項研究工作,出版專著和編制全國工程地質分區圖。幾十年來,各大河流域、部分省區和西南、西北山區都開展了較系統的區域工程地質和環境地質研究,積累了豐富的資料。經過數年的努力,於1990年首次出版了由任國林主編的1∶400萬《中國工程地質圖及說明書》,並附有全國工程地質分區圖;1992年出版了由段永侯主編1∶600萬《中國環境地質圖系》,圖系以工程地質內容為主。標志著我國區域工程地質環境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區域地殼穩定性」的術語是由原蘇聯工程地質學家最早提出的,但未作說明和專門研究。在20世紀50年代末,我國學者谷德振和劉國昌倡導此項研究工作。它的涵意是指岩石圈內正在進行的地質、地球物理作用對地殼表層及工程建築安全的影響,即地殼現代活動對工程安全的影響程度。其研究思路是以地質力學理論為指導,強調以地質構造研究為基礎,以斷裂活動性、現代地應力場和地震活動性為主要研究內容,最終進行區域穩定性分級,分區和評價。在該研究領域,胡海濤等依據李四光的「安全島」思想,指導重大工程場址的選擇,取得了重要成果。例如,二灘水電站和大亞灣核電站的成功選址即是。區域地殼穩定性研究對我國工程地質勘察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這也是具有中國特色,且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的研究領域。

三、環境工程地質和地質災害的研究

環境工程地質是現代工程地質學的一個分支,是研究由於人類工程—經濟活動所引起的區域性和危害人類及工程安全的工程地質作用。這些有害的工程地質作用是誘發地震、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土地荒漠化、滑坡、泥石流等,它們常導致地質災害。環境工程地質就是研究這些作用(或問題)產生的機制和條件,進行預測和防治,其目的為了合理利用和保護地質環境。我國正式研究環境工程地質始自20世紀60年代的新豐江水庫誘發地震和上海的地面沉降。80年代初以來,共召開了四次全國性的環境工程地質學術討論會,涉及的內容豐富多采。有些研究成果在國際上處於先進地位。例如,上海地面沉降的防治,區域性滑坡預測模型。1995年出版了第一本由劉傳正著的《環境工程地質學導論》,全面論述了環境工程地質理論體系,基本研究內容以及各類環境工程地質作用研究的內容和方法,展示了環境工程地質的前景。

與環境工程地質相關的地質災害的研究,也主要由工程地質界承擔的。近十多年來,對危及人類和工程安全的各種地質災害,都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在1989年1月召開的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會議期間,成立了主要由工程地質學家參加的全國地質災害研究會,次年又創辦了《中國地質災害及防治學報》,對地質災害的研究起了促進作用,對地質災害的分類,形成機制、分布規律,預測方法及防治對策與措施等研究成果,及時在學報上開展交流。90年代還編制了中國地質災害類型圖,出版了段永侯等的專著《中國地質災害》。眾多的研究成果及著作,還有具體防治工程的成功,確立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國際地位。

四、特殊土結構和工程特性的研究

藉助於測試技術的現代化,我國在特殊土的微觀結構及其工程特性的研究方面也有了長足的發展。所謂特殊土,指的是成分和結構特殊,其工程(地質)性質也特殊的土類。我國幾乎所有的特殊土皆有分布,諸如淤泥土、黃土類土、膨脹土、鹽漬土、紅粘土,多年凍土等,它們的分布都具地域性,因此也可稱之為區域性土。由於特殊的不良工程性質,對當地工程建設以及生命財產的安全意義重大,因而促使學者們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張宗祜、高國瑞、黃熙齡、孔德坊、李生林等學者長期以來對黃土類土、膨脹土和淤泥類土所進行的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有關它們的微結構特徵和分類、物質成分、工程特性及指標,建築穩定性評價以及處理措施等,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五、工程地質勘察的理論和技術方法

工程地質學為工程建設服務是通過勘察工作來實現的。工程建築與其所在的地質環境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矛盾關系,要通過工程地質勘察才能搞清楚。50年來,難以計數的大大小小各類工程建築通過勘察,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和教訓。總地說,我國的工程地質勘察經歷了三個歷史階段:第一階段是1966年以前,勘察工作體制由全盤學習蘇聯到自主獨立發展,勘察工作嚴格按規范要求進行,為國家基本建設的一批重大工程項目提供了地質依據。當時在工程選址和場地評價中,著重於工程地質條件的闡明和定性評價為主。第二階段是1966年到1978年,「文革」期間工程地質勘察受到嚴重干擾而很不正常,破壞了基本建設程序,一些大工程搞了邊勘察、邊設計、邊施工的「三邊」方針,盲目簡化勘察程序,有的重大工程實際上搞了一次性勘察,造成嚴重損失。如葛洲壩水利樞紐、焦枝鐵路、第二汽車製造廠等工程即是。第三階段1978年以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改革開放年代,形成了較完整的工程地質勘察體制,制定新的勘察規范,與國際接軌,勘察質量大大提高。在土木工程中又引進歐美國家的岩土工程技術體制,兩種技術體制並存。一些重大工程採取國際招標方式,以引進國外先進的勘察技術和資金。工程地質勘察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經過數十年實踐和理論研究,逐漸形成和完善了我國工程地質勘察的理論體系,即「以工程地質條件的研究為基礎,以工程地質問題的分析為核心,以工程地質勘察技術方法為手段,以工程地質評價決策為目的。」這一理論體系在由張咸恭、王思敬和張倬元主編的《中國工程地質學》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可以無愧地說,我國的工程地質勘察事業在上述勘察理論體系的指引下取得了巨大成就,令世人囑目。例如,三峽、小浪底、二灘、劉家峽、龍羊峽等一批巨型水利樞紐和水電站工程;大亞灣、秦山核電站;寶成、蘭新、成昆、南昆、大秦、京九等鐵路干線;還有許多新興的城市、礦山等等。所取得的優質勘察成果,保證了工程的順利設計、施工和運行,也得到了國際同行們的贊許。在勘察基礎上,形成了「水利水電工程地質」、「鐵路工程地質」、「礦山工程地質」和「城市及房屋建築工程地質」等專門工程地質系列。

當前,新技術方法在工程地質勘探中被推廣應用,已取得了較好效果。例如,遙感圖像(航衛片)在工程地質測繪填圖中的應用;大口徑鑽進和小口徑金剛石鑽進在水電工程地質勘探中的採用,砂卵石層鑽探與取樣新技術,套鑽和岩芯定向鑽進技術;聲波探測、地質雷達、地球物理層析成像技術(CT)、鑽孔彩色電視錄像及圖像處理系統等物探技術的使用;計算機技術在工程地質勘察中普遍採用,各種專用軟體的開發等。

50年來我國的工程地質教育一直興旺不衰。至今全國有十餘所高等學校設置有培養工程地質專業人才的院系,為國家培養輸送了大批研究生和本科生。此外,在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等多所科研機構專門培養工程地質專業研究生。形成了一支宏大的工程地質專業隊伍。在教學實踐中,編寫出了各具特色的系列工程地質專業教材。高校和科研院所還承擔了一些重大的生產和科研課題,既完成了生產、科研任務,又培養了優秀專業人才。

中國工程地質界與國際工程地質協會的聯系密切,在20世紀80年代初不少同行加入了國際工程地質協會,建立中國國家小組,隨工程地質專業委員會一起活動。中國工程地質界積極參加國際工程地質協會組織的學術活動。自1983年起我國組團參加了歷屆國際工程地質大會,所提交的論文數都位居前列。現任國際工程地質與環境協會主席,是我國工程院院士王思敬教授,他是1998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第8屆國際工程地質大會上被推選擔任此職的,這是中國工程地質界的驕傲!

⑵ 核電板塊股票有哪些

核電概念股一覽:

產業鏈的角度來看,核電建設包括了燃料供應商、設備供應商、電力輔業集團、發電企業核輸配電企業等幾個環節,具體主要分為:一是核燃料、原材料生產;二是核電核心設備製造及核電輔助設備製造;三是核電站建設及運營維護。同時在其他輔助設備領域,由於核電產品屬於高端產品,毛利率也普遍較高。綜合來看,核電設備製造業受益核電建設最大,如從事核島和常規島製造的上海電氣(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601727)、東方電氣(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600875),以及從事其他設備製造的中核科技(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000777),其次是從事核電廠運營的申能股份(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600642)和皖能電力(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000543),而為核電建設提供原材料的方大炭素(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600516)和嘉寶集團(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600622)也將受益核電建設。

(一)、鋯材料:

鋯:應用領域廣泛,核能領域特殊材料作為稀有的鈦族元素,稀有金屬「鋯」還具有突出核性能,是發展原子能工業不可缺少材料,我國大型核電站普遍都用鋯材。氧氯化鋯被廣泛用在核反應堆中做塗層材料。一般而言,100萬千瓦的核電機組,每年要消耗35噸鋯合金,按國內現有4個核電站,11個核電機組,共 870萬千瓦的核電總裝機容量計算,每年要消耗304噸左右鋯合金。根據國家發改委規劃,到2020年我國將再建28座核電站,新增核電3000萬千瓦。僅就此而言,對鋯合金的需求量十分巨大。

[1]、升華拜克(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600226):子公司「升華鋯谷」,中國最大的鋯系列產品製造與銷售企業,在日本鋯產品市場上擁有了90%的客戶,在美國鋯產品的市場上也擁有了50%的客戶。公司於 2003年收購了佔全球金屬鋯產量30%的鋯谷科技後,成為中國最大的鋯生產企業,並具有「鋯金屬霸主之稱」!鋯谷科技的銷售收入繼2004年增長4倍後,2005年的銷售增長率又達到了55%,目前占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比重20%,凈利潤貢獻達到24%,已成為升華拜克的支柱產品之一。

[2]、東方鋯業(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002167):是全球品種最齊全鋯製品專業製造商之一。廣東東方鋯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引進廣東工業大學一項重大科技成果———「從鋯英砂製取電子級二氧化鋯的新方法」,從而成功開發生產了高純二氧化鋯等一系列鋯化學製品。隨後,公司投資6000餘萬元組建年產1000噸高純氧化鋯開發項目。從而結束了我國電子和新材料工業對電子級氧化鋯的需求靠進口解決的歷史。針對部分電子行業客戶對產品粒度方面的特殊要求,又研製開發了高純超細二氧化鋯,並於1997年投入了工業化生產。

[3]、寶鈦股份(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600456):核級鋯材控股股東寶鈦集團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共同出資組建國核寶鈦鋯業股份公司。核級鋯材主要用作核燃料包殼管,是核電站不可或缺的重要金屬材料,雙方合作,旨在整合國內現有鋯材生產資源,受讓美國西屋公司的全套核級鋯材生產加工技術,實現核級鋯材的國產化、自主化,並最終實現我國核級鋯材完全自主供應。

[4]、韶能股份(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000601):氯氧化鋯公司原獨資建設的樂昌鋯製品廠,擁有年產氯氧化鋯2萬噸的生產能力,為中國內地最大的氯氧化鋯生產企業之一,是鋯系列產品的研究開發中心。 2008年上半年,公司對樂昌鋯製品廠進行了改組,成立了子公司樂昌兆盈新材料有限公司,公司以貨幣資金以及原鋯製品廠的部分實物資產共計7385萬元出資,公司占股92.31%。目前,該公司仍然從事鋯系列產品生產、銷售。可以預計,隨著我國核電項目的加速建設,樂昌兆盈新材料有限公司必將迎來巨大的市場需求。

(二)、鋯合金:

純鋯就其強度和抗蝕性能來說,都不能滿足核燃料包殼和壓力管的要求。20世紀40年代末,美國為了探索鋯在水冷反應堆中的應用,著手研究鋯基合金。到 50年代中期,研製成具有優良綜合性能的Zr-2合金(Zirca-loy-2),並用作世界第一艘核潛艇「舡魚」號的核燃料包殼材料,後來又製成Zr- 4,Zr-1Nb和Zr-2.5Nb合金。二十多年來,各國也研究了許多其他鋯合金,但因綜合性能不如上述合金,因而應用不多。

[1]、嘉寶集團(600622):參股上海高泰稀貴金屬,生產核燃料鋯合金管、鈦、鈮及其他稀貴金屬及合金等系列產品。公司旗下的高泰公司是一家主要研製、生產核燃料鋯合金管、鈦、鈮及其他稀貴金屬及合金等系列產品,公司年產核電用鋯管65萬米,而每100萬千瓦發電能力一年要消耗掉20到25萬噸金屬鋯,這就使鋯合金產品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2]、西部材料(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002149):經營范圍:稀有金屬材料鉭及鉭合金、鈮及鈮合金、鈦及鈦合金、鋯及鋯合金板、帶材及深加工製品;鋯及鋯合金管件及焊接管道、鈦及鈦合金管件及焊接管道、鎳及鎳合金管件及焊接管道、鈦及鈦合金無縫管;第三類低、中壓容器。公司已經完成對西部鈦業有限責任公司97.78%股權的收購,自2009年5月起西部鈦業成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三)、核級鈉:

未來反應堆的必需冷卻劑。快中子反應堆是核反應堆的發展方向。快中子反應堆可以把目前熱中子反應堆中核燃料利用率由1%提高到70%,因此《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年)》中,制定了熱中子反應堆—快中子反應堆—受控核聚變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加快快堆核電站的商用化步伐關繫到我國核能大規模、可持續發展和我國能源安全。核級鈉是快中子反應堆的必需冷卻劑。核級鈉具有高於多數金屬的比熱和良好的導熱性能,能夠適應反應堆的特殊條件,同時價格較低,所以是理想的冷卻劑;目前,世界上已經建成運行的快堆如法國的鳳凰堆、超鳳凰快堆、俄羅斯的BH一600快堆,都是用核級鈉做冷卻劑;我國實驗快堆也採用核級鈉作為冷卻劑。

[1]、蘭太實業(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600328):蘭太實業是國內唯一核級鈉生產企業,公司擁有壟斷資源,鹽產品經營業績穩定增長。公司擁有礦藏儲量l.l4億噸的吉蘭泰鹽湖,按公司成品鹽產能150萬噸 /年,公司的鹽湖資源至少還可以開采70年;公司的食鹽業務屬於國家壟斷經營;氯酸鈉產品可降低造紙業污染至原來的1/10,其應用市場正在不斷增長。因此公司鹽產品經營業績保持著穩定增長態勢。公司是世界最大金屬鈉生產企業,金屬鈉產能4.5萬噸,金屬鈉的生產能力位居全球第三和亞洲第一,這是由於公司擁有以下優勢:1、原料優勢;2、電力資源優勢;3、技術優勢。

(四)、核石墨碳棒、石墨安全層:

高溫氣冷堆是一種先進堆型,安全性好、核燃料利用率高,有可能成為核能利用的主要堆型之一,核石墨是高溫氣冷堆的關鍵材料,用作它的慢化、反射和結構材料,高溫氣冷堆的工業化將創造一個巨大的核石墨市場。目前各國正在開發的最新第四代核電技術,其高溫氣冷堆要大量應用核石墨,我國在這一領域處於世界前列,國家計劃在威海規劃建設世界上第一座商業化的模塊式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對核石墨企業是特大利好。據了解,一個中等模塊需核石墨以千噸計,單價在數十萬元/噸的級別,因此一個模塊所需核石墨價值億元以上。

[1]、方大炭素(600516):石墨公司生產的反應堆用核石墨是核反應堆不可缺少的材料,並被廣泛應用於核電站以及軍工領域,其中公司生產的整體炭氈是製作我國東風系列運載火箭發動機喉襯的重要基材。公司有著悠久的特種石墨生產歷史,是國家核工業和宇航工業特種石墨重點試驗和生產企業。1967年研製生產出我國第一代反應堆用核石墨,並為原二機部821、816兩座反應堆提供了全套核石墨製品,1978年該研製項目獲甘肅省科技成果獎。80年代中期至今又先後研製生產出國防工業急需的延遲焦石墨套管、205石墨舵毛坯、噴管用熱解石墨管片等高技術產品,分別通過了省部級鑒定,1985年延遲焦石墨套管研究成果獲國家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九十年代末期,為國家「863」重點項目清華大學核能院10MW高氣冷實驗堆配套研製、生產的含硼炭磚,一次通過了項目驗收,產品各項指標優於合同規定。

[2]、中鋼吉炭(000928):石墨公司多年來從事炭/石墨材料的研究與生產,擁有國家級炭素技術中心,儲備了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研究與生產石墨材料的實踐經驗。公司已成為國內最大的石墨製品生產企業,研製成功的700mm大型超高功率石墨電極,打破了國外對大規格超高功率市場的壟斷地位。中鋼集團公司已與中國核能建設總公司簽訂戰略協議,建高氣冷堆,由中鋼集團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核石墨材料。目前,吉炭已立項研製高氣冷核反應堆堆芯支柱石墨材料,正著手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

(五)、核電設備:

核電行業景氣對不同的核電設備商影響不一,對核電細分領域有競爭優勢或核電設備比重高的企業利好更大,例如生產核承壓設備的海陸重工(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002255)、生產變壓器的天威保變(600550)、生產核電空調設備的哈空調(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600202)等。相反,對業務結構比較多元的東方電氣來說,利好因素沒有想像的那麼大。

核電的主要設備包括核島設備、常規島設備、電站輔助設備等。一般來說,核島設備約占設備投資的45%,常規島設備佔比為30%,另外輔助設備佔比約為 25%。因此,根據2009~2020年設備投資約為4000億元計算,預計在此期間,核島設備市場容量約為1800億元,常規島設備市場容量約為 1200億元,而其他輔助設備市場容量約為1000億元。

[1]、東方電氣(600875):核電產品:核島、常規島主設備我國最大的發電設備製造企業之一。主要生產核發電設備,是目前國內唯一已經具備製造百萬級核島和常規島設備能力的企業。常規島部分技術基本成熟。東方鍋爐主要生產核反應設備。已成功嶺澳一期2*100萬千瓦核電站8台核島主設備的分包製作。1996年獲得國家核承壓設備製造資格許可證,依託嶺澳一期,作為法國兩家跨國公司的分包商,參與了蒸汽發生器等8台核島核承壓關鍵設備、汽輪發電機組靜止及輔助系統設備的製造。2004年,東方電氣投資13億元在廣州南沙建設了以核電重型設備製造和總裝為主的生產製造基地——東方電氣重型機器有限公司。

[2]、上海電氣(601727):核電產品:核島、常規島主設備

上海電氣涉及的核電項目有秦山一期擴建、嶺澳二期、清華低溫堆等7個項目,涉及產品范圍包括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堆內構件、汽輪機等在內的14類設備。有著集團專業分工協作優勢的上海電氣,雖然在百萬千瓦級核電產業中起步較晚,但通過自主創新、技術引進和消化,已經擁有了百萬千瓦級核電設備的製造能力。在第三代核電AP1000國產化方面具有優勢。

[3]、SST合金(000633):

公司參股大連寶原核設備有限公司,擁有41.00%股權。大連寶原核設備有限公司系原國營五二三廠經改制重組後成立的企業,隸屬於遼寧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核認證的企業之一,大連寶原核設備有限公司在核設備製造領域里隔乏燃料格架、人員閘門的製造是全國唯一的。

作為我國核工業的創建和發展提供了萬余台件的優質成套設備及各類專用設備,國內經過六年之久的研製,唯一的乏(新)燃料格架研製、生產廠家,大連寶原核設備有限公司先後完成了電氣貫穿件、乏燃料運輸容器、人員(設備)閘門、堆心中子通量測量系統、元件剪切機、堆支撐等設備的研製、生產任務。經過多年實踐,企業成為核電站設備國產化研製和生產基地,為國內外核電站提供了幾百台套的非標設備。

[4]、海陸重工(002255):具有製造核反應堆"心臟"設備堆內構件吊籃筒體能力

主要產品為余熱鍋爐系列產品、大型壓力容器設計製造和金屬加工。公司從1998年起開始核電設備的製造,已先後生產製造壓水堆、高溫氣冷堆、實驗快堆的支承和堆內構件吊籃筒體等核電設備及部件。但目前核電產品收入比重不高,08年占總收入的1%左右。

[5]、上海機電(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600835):核電成套起重設備

從事新型焊接材料、冷凍空調製造、工程機械製造、印刷包裝機、液壓氣、控股上海三菱電梯的機電一體化,主要生產核電成套起重設備,獨立中標秦山核電三期70萬千瓦的核電項目。

[6]、太原重工(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600169):核島起重設備和核電鑄鍛件

公司是我國最大的起重設備、挖掘設備生產基地,也是唯一的火車輪生產基地。公司生產的發射塔用於「神5,神6」的發射,科技實力可見一斑;所生產的挖掘設備廣泛應用於礦山。

[7]、盾安環境(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002011):冷水機組

盾安環境2008年成功中標秦山核電廠擴建項目(方家山核電工程)、福建福清核電兩個核電項目,成為中國第一家為核電站配套生產核級冷水機組的廠家。該公司正通過進一步提高技術開發能力、建立核電質保體系、強化市場開拓等手段,實現其由產品製造商向系統集成總包商轉型的目標,以最大限度搶占未來核電空調市場份額。

[8]、中核科技(000777):核級閥門

我國閥門行業和核工業系統的首家上市公司,也是核工業集團唯一的上市公司。公司核心產品為核電閥門,能夠生產核一、二級快速啟閉隔離閥等關鍵閥門。具有強大的股東背景優勢。

[9]、煙台冰輪(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000811):

作為核能領域的後起之秀,煙台冰輪公司控股的煙台三信冰輪閥門有限公司是繼中核科技之後最正宗和最有科技實力的核電閥門企業,有望領軍我國第三代核電技術,成為未來核電建設的絕對主力。

[10]、哈空調(600202)

國內最大的工業空冷設備供應商。在核電領域,自1991年為秦山一期提供常規島蒸發冷卻式空調機組以來,先後為巴基斯坦恰希瑪一期(1996年)、秦山核電二期(2004年)、巴基斯坦恰希瑪二期(2005年)、田灣核電站(2006年)和秦山二期擴建提供核電空冷設備。

[11]、上風高科(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000967)

國內商用空調競爭日趨白熱化,政策對核電產業的支持力度加大使得更多的市場分食者湧入核空調市場,如上風高科介入了核空調設備。

[12]、特變電工(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600089):核電廠變壓器(核電變壓器佔比較小)

在遼寧紅沿河核電一期工程輸變電設備招標中,特變電工沈變公司承擔該工程四個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全部13台500千伏主變壓器研製任務,與主業方中廣核電工程有限公司簽訂了價值超過2.44億元的合同。這是特變電工繼承擔1000千瓦特高壓交、直流關鍵設備國產化,百萬千瓦大型水電、火電機組主變國產化後,再次在核電關鍵技術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至此,特變電工已全面掌握世界領先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核電主機變壓器產品的研製技術。成為行業自主創新主導企業。

[13]、奧特迅(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002227):電源設備

國內第一個產品應用於核電站輔助設施和核電站常規島改造與新建項目的國內電源設備製造商,奧特迅則在核電安全級和數字化電站技術領域獲得重大突破,相關裝置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通過核電站1E級技術鑒定。08年中標陽江、寧德、紅沿河核電站常規直流及不間斷電源系統。

[14]、湘電股份(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600416):核級泵

子公司長沙水泵廠引進美國福斯公司核電站用泵製造等技術,「湘電長泵」以常規島泵、核二三級泵、核主泵為主要產品。2005年公司外貿部簽訂了巴基斯坦恰西瑪C2項目循環泵的供貨合同,產品首次打入核電領域。2007年,中標紅沿河核電項目。

[15]、自儀股份(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600848):核電儀控系統

公司將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共同出資組建核電儀控系統工程的合資企業,共同承擔第三代核電AP1000儀控系統技術的引進、消化和吸收,全面開展第三代核電儀表和控制系統的自主化工作,為第三代核電儀控產品的製造做准備。

[16]、沃爾核材(002130):高分子核輻射改性材料

公司專注於輻射化工產業化發展,運用綠色環保的核輻射技術,專業從事高分子核輻射改性材料相關產品、輻射化工熱縮/冷縮材料開發、應用產品設計、生產與銷售業務。公司具備比較突出的技術優勢和規模優勢,其中熱縮套管產銷量居國內第一,是行業內的龍頭企業之一。

[17]、中科英華(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600110):生產核能熱縮材料

中科英華公司投資5.05億建設「中科英華新材料產業園」,打造核能熱縮材料產業基地,主導產品廣泛用於機車、核電站用電線電纜等特種線纜領域,中科英華還是我國民用核能領域龍頭企業。中科英華公司前身為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其主業就是開發熱縮材料,其主導產品中,包括無鹵耐輻射熱縮套管、1E級 K1、K2、K3類耐輻射電纜附件等,產品廣泛應用於國內核電站的建設之中。

[18]、攀鋼釩鈦(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000629):核蒸汽發生器傳熱管等核燃料及材料釩鈦資源富集的攀鋼集團公司,已與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在成都正式簽訂長期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商定共同出資成立生產核蒸汽發生器傳熱管等核燃料及材料的公司,以打破目前我國核電用管全部依賴進口的局面。

[19]、威爾泰(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002058):民企:壓力變送器、溫度儀表公司主要產品為壓力變送器和電磁流量計,屬於工業自動化儀表領域,廣泛應用於石油、化工、冶金、電力、建材、造紙、食品加工等行業。2006年9月公司研製成功的核安全級WT3000N差壓/壓力變送器及SEM6600交流勵磁電磁流量計新產品,對公司未來發展起到較好的行業發展空間。2008年,公司承接了核電秦山聯營有限公司訂單,其中核級產品101台,實現了核級壓力變送器批量銷售的突破。

[20]、南風股份(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300004):核島HVAC系統設備 2004年至2009年6月30日,公司在國內核電站核島HVAC系統設備的市場佔有率為72.44%。

[21]、科新機電(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300092):壓力容器的設計、製造、安裝、銷售。公司關於民用核安全機械設備製造許可證的申請已獲得國家民用核安全局的受理,現已進入取證審核階段。2010 年3月 10 日,公司的模擬活動方案已提交國家核安全局審查,2010 年4 月 1 日模擬件製作方案已獲批准。目前公司取證工作已進入模擬件試制階段。核級設備產品將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為公司進一步拓展市場領域、提高核心競爭力創造有利條件。

[22]、江蘇神通(002438):公司核電閥門占收入比重將進一步上升,初步預計核電閥門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將由2009年的26%提升至2012年的60%,由於核電閥門毛利率水平較高,產品結構調整將逐步提升公司綜合毛利率。隨著核電站建設和招標的持續展開,公司將不斷獲得核電球閥和蝶閥的合同,而且公司也致力於打造成為國際優秀的核電設備供應商,巴基斯坦核電站是個美好的開始,未來公司有望在國際市場上獲得更多的訂單。

[23]、寶勝股份(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600973):募資不超過8.5億,投向風電、核電與太陽能新能源用特種電纜項目;未來幾年,隨著鐵路、風電、核電、石化、冶金、鋼鐵、船舶、航天、通信等需要特種電纜的市場領域快速發展,以及環保、安全、節能和可再生等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深入貫徹,我國特種電纜行業正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

(六)、參與核電廠運營的公司:

[1]、申能股份(600642):參股秦山核電公司為上海能源(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600508)龍頭。2004年公司通過收購申能集團的部分資產開始進入核能領域,其中投資33601萬元收購核電秦山聯營公司12%股權,該公司08年上半年凈利潤 5.3億元;以及投資10559萬元收購秦山第三核電公司10%的股權,該公司08年上半年凈利潤4.4億元。08年9月,公司擬出資4000萬元參股安徽蕪湖核電有限公司。

[2]、皖能電力(000543):參股吉陽核電皖能電力與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設立項目公司安徽蕪湖核電有限公司進行安徽蕪湖核電站一期工程的前期工作,與中核集團簽署安徽吉陽核電項目合作投資協議,開辟新的利潤增長點。公司參與安徽省內兩大核電項目蕪湖核電和吉陽核電的開發工作,參股比例分別達到15%和49%。

[3]、閩東電力(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000993):核能概念股閩東電力攜手國內核電領域實力最強的中廣核,在寧德市境內開展與核電項目相配套的抽水蓄能電站前期工作。將按中廣核能佔60%股份、公司占 40%股份比例。目前國內獲得核電開發資質的僅有中電投、中廣核及中核集團三家。其中,中廣核能公司是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4]、華銀電力(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600744):攜手國際核能巨頭打造大唐核電2007年8月1日我國五大電力集團之一的中國大唐集團旗下的湖南省最大的發電企業華銀電力(600744)與國際核電巨頭 EDF簽署了《湖南大唐華銀核電項目諒解備忘錄》,EDF可在大唐核電項目建設和運營之前後,向項目提供技術支持,華銀電力(600744)與大唐集團持有大唐核電公司的控股權。

[5]、九龍電力(600292):要正式組建山東核電環保有限公司由九龍電力參與的涪陵核電基地項目已經邁入較為實質性的階段。此外,控股股東中電投於2002年12月成立的時候承接了原國家電力公司持有的全部核電資產,包括在秦山二期、秦山三期、田灣及中廣核的股權,以及在即將開工的山東海陽核電項目40%的控股權。(七)、鈾礦股::公司國內礦山均處於江西省境內,江西礦產資源豐富,種類繁多,配套齊全,富有特色。保有資源儲量居全國第1位的有銅、金、銀、鉭、鈾等13種;居全國第2 位的有鎢、鈧等8種;居全國第3位的有硅灰石、海泡石粘土等5種。註:A股中還有一些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有涉及到鈾礦開發的,如中鋼天源(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002057)、中鋼吉炭(000928)的母公司中鋼,長江電力(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600900)、中核科技(000777)的母公司中核等。

⑶ 我國哪些省有核技術產業園

目前國內已建核電產業園的有深圳、武漢、南京、(山東)海陽、(浙江)海鹽、上海、大連、北京、廣東等地

⑷ 美,俄,日三國能源政策差異及對中國的啟示

近年來,隨著我國石油進口量的猛增,我國能源結構正在進行重大調整,能源安全的形態也正在發生質變,這給我國政治、外交、軍事、科技和產業結構等方面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課題——如何保障我國的能源安全。能源安全問題既是我國當前面臨的現實問題,也是影響我國長遠發展的戰略問題,同時還是我國「和平崛起」的基礎和重要保障之一。因此,研究我國的能源安全問題,探討相關的國際合作機制,提出法律對策,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能源安全——非傳統安全問題

(一)能源安全的含義

1998年底,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出版了保羅·斯代爾斯主編的《新安全議程——全球縱覽》一書,對「非傳統安全」的緣起和主要國家與地區面臨的非傳統安全問題作了探討。在當今全球化進程中,以軍事安全為核心的「傳統安全」(Traditional Security)的地位相對下降。許多國家開始關注非軍事因素對國家安全的威脅及其防範措施,如恐怖主義、種族沖突、環境惡化、糧食不足、能源短缺、毒品交易、跨國犯罪、人口增長和非法移民,等等。這些問題與傳統的外部軍事威脅相對應,被籠統地稱為「非傳統安全」(Non-traditional Security)。

關於能源安全的定義,學術界還存在很大的分歧。一般認為,能源安全包括能源供應安全和能源使用安全。所謂能源供應安全,即能源供應的穩定性,是指滿足國家生存與發展正常需要的能源供應保障的連續與穩定程度;而所謂能源使用安全,即生態環境安全性,是指能源的消費及使用不應對人類自身的生存與發展環境構成任何威脅。其中,前者是國家能源安全的基本目標,是「量」的概念;而後者是國家能源安全的更高追求,是「質」的概念。可見,能源安全是能源供應安全和能源使用安全的有機統一。

能源安全的概念是國際關系發展的產物,它是在石油危機的背景下產生的。20世紀70年代初爆發的第四次中東戰爭,導致石油短缺和油價暴漲,從而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1974年11月,國際能源機構(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宣告成立,並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以穩定原油供應和價格為中心的「國家能源安全」的概念。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國家能源安全已不再是單純的能源供應問題,對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戰略等問題的關注,正成為各國新的能源安全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增加了能源使用安全的概念。

(二)不同類型國家的能源安全戰略模式

由於自然資源賦存的不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各國所面臨的能源安全威脅不完全一樣,各國的能源安全戰略也相應地有所差異。

1.美國式的能源安全戰略。以美國為代表的這類國家,一方面是本土資源豐富,另一方面又是進口數量巨大的能源凈進口國。其能源安全戰略的重點是,減少能源供應中價格的大幅度波動和防止能源供應的中斷以保證國民經濟持續發展所需能源的安全供應。這類國家所採取的對策是:(1)通過立法維持和加強國內的石油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體系;(2)加強國際合作,包括與國際能源機構的協調與合作,並在國際上採取經濟、政治、外交、軍事等多種綜合手段以保證獲得安全的石油供應;(3)限制國內資源開發的同時,在全球范圍內堅持石油進口來源的分散化;(4)調整能源結構,實現能源消費的多樣化;(5)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開源節流;(6)以尊重健康和環境的價值觀促進能源的生產和使用。

2.日本式的能源安全戰略。以日本和法國為代表的這類國家,一方面是本土資源有限,礦物燃料資源比較貧乏,另一方面是能源消耗大,能源資源嚴重依賴海外供應。因此,這些國家一直特別重視能源的穩定、安全供給。它們制定的能源安全對策主要有:

(1)建立一整套石油戰略儲備制度。例如,日本的石油儲備可供160多天的消費;而法國規定,法國本土儲備必須達到相當於95天的石油消費量,海外省為73天。

(2)開發核電、太陽能等替代能源,走能源多元化之路,從而盡量降低石油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例如,日本的核電已達到該國電力供應總量的35%,成為世界第三大核能利用大國;而法國核電站的數量和核電在電力構成中的比重都居世界第二。

(3)進行節能降耗和產業結構的調整,發展耗能小、技術密集、附加值高的高技術產業。

(4)減少對中東石油的過度依賴,實現能源進口渠道的多元化格局。

3.東南亞國家的能源安全戰略。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東南亞國家對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而目前東南亞大部分國家的能源儲量銳減,有些已接近枯竭,因而東南亞國家的能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為了確保本國的能源安全,東南亞國家紛紛制定和推行新的能源安全戰略,主要包括:

(1)加快對海上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和利用。一些聲稱對南沙海域擁有主權的東南亞國家不約而同地把手伸向了南沙海域,希望南沙海域豐富的油氣資源能夠幫助它們減輕對進口油氣資源的依賴。

(2)實施能源多元化戰略,即盡量減少對石油的依賴,加快開發其他替代能源,包括核電、水電、火電、煤等。例如,菲律賓和泰國等石油資源比較貧乏的國家,都在積極地開發其他替代性能源,盡量減少從國外進口石油。

通過透視不同類型國家的能源安全戰略,可以看出各國能源安全戰略存在一些共性:

(1)注重國內、國外兩種能源資源開發利用的合理配置,實施能源進口渠道的多元化、運輸方式的多樣化,並運用市場手段轉嫁和規避風險;

(2)重視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節能降耗技術的推廣,減少對能源的浪費;

(3)以相關的法律、法規為依託,高度關注國家能源使用安全。

二、我國能源安全的法律保障措施

(一)能源安全的一般保障措施

一般來講,當前一些大國維護能源供應安全的保障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軍事手段、政治手段、經濟手段、外交手段以及法律方法等。這些方法對於維護我國的能源安全也有借鑒意義。

1.軍事手段。

美國坎布里奇能源研究會主席丹尼爾·耶金在《獎賞:一部追求石油、金錢和權力的史詩》一書中曾經指出:「石油作為一種商品與國家策略和世界政治與強權密不可分。在一戰戰場上,憑著內燃機優於馬匹和燃煤的火車頭,石油奠定了成為國力重心的地位……冷戰期間,一些跨國企業與發展中國家的油權之戰,乃是殖民地獨立和民族主義興起之際的重頭戲……(20世紀)90年代第一場冷戰後危機——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其問題核心仍是石油。」美國前總統老布希在當時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

告中也強調,美國是否出兵海灣,是關繫到「世界上龐大的石油儲量的控制權」的問題,「美國不容許如此重要的一種資源為伊拉克所控制」,保衛石油供應的安全就是保衛美國的國家安全。海灣戰爭後,能源因素在美國全球戰略中仍占據著空前重要的地位。例如,近年來美國加大對委內瑞拉等拉美產油國家內政的干預。2003年布希政府不顧德、法、俄等國的強烈反對,出兵伊拉克,推翻薩達姆政權,佔領了這個石油探明儲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國家,其目的就是為了保證美國石油的供應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日本小泉內閣置國民生命危險於不顧,首次向海外派兵,進駐伊拉克,也是為了力爭在伊拉克重建中的能源商機。另外,為了謀求在裏海地區擴大影響和攫取該地區的油氣資源,一些區域外大國紛紛以軍力為後盾來提升其地位。

不過,中國目前還缺乏控制國際海上通道或開辟水上要道的海空軍事力量,也不具備採取遠距離軍事干涉行動保護國際能源供應安全的能力。

2.政治或外交手段。

21世紀,確保能源供應安全仍是各國政治與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標。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能源進出口國都將增強能源在其對外政策和外交手段上的分量。對主要出口國而言,能源因素已經成為它們對外政策和外交的決定因素。發達國家則主要通過資金和技術的投入來取得對資源國資源不同形式的佔有,並採用經濟、政治甚至軍事手段來確保能源來源的暢通。例如,美國政府強調能源問題「從一開始就是個外交問題」。美國一直把保持對中東和中東石油的控製作為它對外政策和活動的一個重點。在中東地區,區域性的安全結構及能源供應態勢都深刻地烙上了美國中東政策的印跡。而對於裏海盆地的油氣資源,美國的政策既有削弱、排擠俄羅斯並防止後者東山再起的一手,又有遏制伊朗和其他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勢力的考慮,尤其反對擬議的油氣管線穿過伊朗境內。

無獨有偶,為了獲取中亞的石油資源,早在1997年日本首相就針對中亞國家提出了以推進政治對話和經貿合作為主要內容的「絲綢之路外交」。

2004年8月,在日本一中亞國家外長會議上,日本又開啟了同中亞五國的新對話框架。日本也想在石油資源豐富並同中、俄兩個大國毗鄰的中亞國家扶植「親回國家」,從而確保日本在中亞的發言權。

另外,2004年下半年韓國總統盧武鉉在跑遍五大洲的首腦外交活動中,能源購買和合作占據著重要的分量。

3.經濟手段。

1992年末,美國同加拿大和墨西哥建立了「北美自由貿易區」,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便於從後兩國尤其是墨西哥獲得豐富的石油供應。而出於對「資源小國」這一現實國情的考慮,日本歷屆政府均將獲取海外資源、保障海上運輸通道和海外市場納入綜合安全保障戰略的核心內容,不惜動用巨額政府發展援助基金,資助「資源富國」和海上通道關鍵國家。近年來,日本又以金錢為誘餌介入遠東能源合作。例如,2002年下半年日本政府主動提出與俄羅斯加強能源合作、修建遠東石油管道作為俄、日經濟合作的重點;2003年1月,日本向俄羅斯提出了一項十分誘人的建議:日打算同俄進行石油領域的合作,每天向俄購買100萬桶石油,並表示將為修建從西伯利亞安加爾斯克到遠東納霍德卡港3 800公里長的輸油管道提供金融援助;10月,在APEC會議上小泉還提出一個70億美元的最新扶助計劃。

(二)我國能源安全的雙邊合作法律制度

1.與能源出口國的合作——以中、哈兩國能源合作為例。

1997年,中國、哈薩克兩國政府簽署了油氣合作協議。協議規定:中國承包哈境內的阿克糾賓斯克油田和烏津油田,同時修建從烏津到中、哈兩國邊境阿拉山口的長達3000公里的輸油管道。這不僅是中國最大的海外投資項目,而且標志著中國在剛剛從一個石油出口國變為進口國之後,在石油蘊藏豐富的中亞裏海地區推行長期石油戰略。

2003年,中、哈兩國簽署了分階段建設阿特勞一阿拉山口輸油管道的協議。

2004年5月,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石油)與哈薩克國家石油天然氣股份公司簽訂了《關於哈薩克共和國阿塔蘇至中華人民共和國阿拉山口原油管道建設基本原則協議》。

中、哈兩國聯袂啟動中、哈石油管道建設項目,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這種與能源出口國的合作項目,首先需要國家政府間達成相互理解和信任的油氣供需正式協議,明確規定雙方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和義務;然後,再交有關部門、公司之間協商,方可有步驟地加以實施。

2.與能源進口國的合作

——以中、日兩國能源合作為例。

近年來,中、日兩國在能源問題上競爭激烈。其實,中、日兩國能源合作的范圍很廣。

首先是在獲取能源供應方面的合作:中、日兩國都處在作為需求方的共同立場上,需要進行相互協調與對話;在共同維護石油運輸線的安全方面,加強中、日兩國合作也是十分必要的;為了應對國際石油市場可能出現的動盪,中、日兩國在石油儲備方面加強合作也很重要。

其次是在如何使用能源方面的合作。

如何使用能源的核心問題在於如何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有資料表明,與日本相比,目前中國的能源消耗總量為日本的1.7倍,而GDP總量僅相當於日本的28%,這意味著中國每單位能源消耗所生產的GDP僅相當於日本的1/6左右。如果中國注意引進日本先進的節能技術,將其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到接近日本的水平,其效果不亞於開發若干個超級大油田,將起到緩和競爭的作用。最後是在可再生能源或新能源的開發利用等方面的合作。

目前,中國可再生能源的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了整體能源消耗的增長。

因此,中、日兩國在太陽能發電技術、天然氣基礎設施、核電技術(包括核電開發、核電安全、核燃料處理等)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在能源競爭與合作問題上,中、日兩國應堅持一個原則——尋求雙贏,避免陷入「競爭過度症」,即在追求本國利益的同時,也要照顧到他國的利益,避免進行只考慮本國利益而將他國利益置之度外的過度競爭,更不應以能源問題作為牽制其他國家發展的手段。在此基礎上,兩國應採取相應的法律保障措施,如建立定期的對話與協調機制;簽訂有關如何使用能源、開發利用新能源等方面的合作協議,為進一步建立「東北亞能源共同體」奠定基礎。

(三)我國能源安全的多邊合作法律制度——以「國際能源機構」為例

國際能源機構是石油消費國政府間的經濟聯合組織。1996年10月,中國政府與國際能源機構簽署了《關於在能源領域里進行合作的政策性諒解備忘錄》。其規定,加強雙方在能源節約與效率、能源開發與利用、能源行業的外圍投資和貿易、能源供應保障、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合作。

1.多邊合作的宗旨與原則。國際能源機構的宗旨是各成員國間在能源問題上開展合作,包括:協調各成員國的能源政策,發展石油供應方面的自給能力,共同採取節約石油消耗的措施,加強長期合作以減少對石油進口的依賴,建立在石油供應危機時分享石油消費的制度,提供市場情報以及促進與石油生產國和其他石油消費國的關系,等等。

2.多邊合作的法律機制。國際能源機構設立了三大組織機構:理事會、管理委員會和秘書處。其中理事會是最高權力機構,由以各成員國政府的能源部長或高級官員為代表的一名以上代表組成,同時由煤炭工業顧問委員會和石油工業顧問委員會協助工作,這兩個委員會均由該工業的經理人員組成;管理委員會是理事會的執行機構,由各成員國的主要代表一人以上組成;秘書處包括五個辦公室:長期合作辦公室、非會員國家辦公室、石油市場和緊急防備辦公室、經濟、統計和情報系統辦公室、能源技術、研究與發展辦公室。

國際能源機構的主要活動有:

(1)在出現石油短缺時,該機構在成員國間實行「緊急石油分享計劃」,即當某個或某些成員國的石油供應短缺7%或以上時,該機構理事會可作出決定,是否執行「石油分享計劃」。該機構各成員國根據相互協議分享石油庫存、限制原油消耗、向市場拋售庫存等。

(2)該機構還要求各成員國保持一定數量的石油庫存,即不低於其90天石油進口量的石油存量。

(3)該機構加強長期合作以減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加強能源供應的安全、促進全球能源市場穩定、在能源保存上合作、加速代替能源的發展、建立能源技術的研究與發展、消除各國在能源供應方面立法和行政上的障礙等。

(4)開展石油市場情報和協商制度以便使石油市場貿易穩定和對石油市場未來發展有較好的信心,加強與產油國和其他石油消費國的關系,考察非會員國的石油情況。

(5)對能源與環境的關系採取應有的行動,如限制汽車、工廠和燃煤的火力發電廠的排放物,對較干凈的燃料進行研究。

(6)該機構定期對世界能源前景作出預測,供全世界參考。

此外,我國能源安全的多邊合作還包括中國與歐佩克、海灣合作組織、東盟以及上海合作組織等機構的合作。與這些組織的多邊合作法律制度,可以借鑒上述國際能源機構的運作機制,謀求解決這樣一些法律問題:怎樣通過多邊國際合作建立合理的能源定價機制、如何制定有助於協調發展的法律和制度框架、如何為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制定國家行動綱領以及如何提供關鍵性新技術的示範等。

(四)我國能源安全的區域合作法律制度——「東北亞區域能源安全合作體系」

20世紀50年代初,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六國在「舒曼計劃」的基礎上,簽訂了《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正式成立了「歐洲煤鋼共同體」。後來,西歐各國又建立了「歐洲原子能共同體」。這兩個共同體的建立及其成功經驗,為我國能源安全的區域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啟示和借鑒。

中國、日本、韓國、蒙古、俄羅斯等國,在能源共同開發的基礎上,可以參考《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和《歐洲能源憲章》,簽訂類似的《東北亞能源憲章》,建立「東北亞能源共同體」(Northeast Asian Energy Community)。《東北亞能源憲章》作為「東北亞能源共同體」的組織法,可以具體規定該組織的宗旨與原則、組織結構、職權、成員國的權利與義務、活動程序以及決議的履行方式等問題。

「東北亞能源共同體」可以設立四個機構:

(1)大會,由所有成員國組成,負責作出決議和提出建議;(2)部長理事會,每一成員派一政府部長組成部長理事會,其任務在於協調大會和各成員國的行動;

(3)秘書處,負責共同體的日常事務;

(4)法院,負責裁決成員國有關能源的爭端。

「東北亞能源共同體」合作的內容可以包括:區域石油儲備和應急反應機制、石油期貨、石油過境運輸、共同研究制定稅收以及節能和提高效率的措施、區域天然氣貿易和發展液化天然氣計劃、合作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資源、保護國際海洋航線策略以及環境領域的合作、建立「東北亞能源合作論壇」和東北亞石油信息共享網路,等等。

當然,「東北亞能源共同體」的構想尚處於探索階段。況且,在當今國際關系的背景下,要想建立這樣一個區域性國際組織,還面臨不少困難:冷戰陰影依然存在、「東北亞能源共同體」的內涵尚待進一步細化、以何種方式推進機制化建設還存在爭議、「東北亞能源共同體」成立後的競爭因素也不容忽視,等等。因此,「東北亞能源共同體」的醞釀和形成可能尚需時日。盡管如此,有關國家應轉變觀念,本著相互尊重、循序漸進、開放包容的精神,增進相互信任,擴大共同利益,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體現地區多樣性特徵、與多層次的區域經濟合作相協調並為各方都能接受的地區能源安全合作法律框架。

三、能源安全與我國國內法律制度的完善

(一)我國有關能源安全法律制度的缺陷

1.缺乏有效的能源安全的政府管理體制。

近20年來,我國能源管理機構幾經變遷:

1988年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決定撤銷煤炭部、石油部、水利電力部,成立能源部;

1993年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決定撤銷能源部,重組煤炭部、電力部;

1998年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決定撤銷煤炭部、電力部。目前我國石油管理權分散在數個部委、十餘家司局級單位,僅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就有七個司局級單位分別管理石油投資、運輸、價格、煉油、進出口、成品油和勘探開發。其中勘探開發又分散在兩個部委的三個司局級單位管理,而成品油管理則分散在三個部委,分別分管成品油進出口、市場流通和儲備問題。在地域上,石油產業又被分割成西北與東南、陸地與海洋。世界有哪個國家將石油領域的管理權分割得如此支離破碎?沒有一個統領能源事務的機關,我國即使出台了良好的宏觀能源政策,也無專門機構貫徹實施,更無法實現長遠的政策目標。因此,當前我國石油安全面臨的風險不僅僅是外部威脅,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領導缺位、管理混亂。

2.能源領域的法律、法規不健全。

我國能源領域的法制建設非常滯後,已經影響到能源行業的改革和發展。自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頒布以來,我國先後出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以及石油工業監管的法律法規和對外合作開采陸上石油和海上石油條例等一系列法規體系,如《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條例》、《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原油、成品油價格改革方案》,等等。然而上述大部分法律、法規是在計劃經濟體制背景下制定的,歷時已久,已不符合形勢的要求,應該根據形勢變化加以修訂和完善。況且,迄今為止尚無一部全面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以下簡稱《能源法》)。

(二)完善我國能源安全法律制度的步驟

1.實施可持續能源發展戰略。

能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是事關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問題。我國應結合本國國情,借鑒歐美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建立符合中國特色的能源效率不斷提高和環境保護日益加強的中長期可持續發展能源戰略。質言之,我國應遵循「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現,實現社會經濟、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具體來講,我國應依靠體制創新和技術進步,實行能源國際化戰略;優先滿足人民生活的能源需求,有效保障國家的能源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能源的生產、轉換與利用對環境和健康的影響;初步形成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新機制,為今後更長遠的發展奠定基礎。同時,為了實現可持續能源發展戰略,我國還應採取相應的保障措施,如將節約資源提升到基本國策的高度,通過政府驅動、公眾參與、總量控制、排污交易實施環境友好的能源戰略,等等。

2.健全政府管理體制。

能源產業關系國家的經濟命脈,政府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必須要有一個協調能源政策、主管能源安全的國家能源管理機構(國家能源委員會);要改組相關部委與企事業單位,將必要的許可權收歸能源管理機構;應該建立一個從中央到地方統一的、以能源戰略管理為核心的能源監管體系;還需要出台一些協調一致的針對能源安全的方法措施,實施超部門、權威性管理與協調。同時,政府應著重在制定宏觀發展政策、實施綜合能源戰略管理、保證市場的公平有序競爭、進行市場預測和提供信息服務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3.完善法律、法規體系。

國際實踐表明,要實施可持續能源發展戰略,必須要有健全的能源管理法律、法規。因此,我國應抓緊制定和修改相應的法律、法規。

首先,應從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形度出發,制定涵蓋整個國民經濟的《能源法》,具體內容可以包括:能源的類別(一次能源、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保護一次能源的資源、限制一次能源的利用、加強清潔和可再生能源生產和利用技術的研究、促進清潔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提倡和獎勵利用清潔和可再生能源、對破壞和浪費能源及其資源的懲處、實施和監督實施《能源法》的機構,等等。

另外,雖然我國早在1997年11月就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以下簡稱《節能法》),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還制定了《能源節約與資源綜合利用「十五」規劃》,但是到目前為止與其配套的節約能源和有效利用能源的法律和相應的煤炭、石油和電力等各行業的能源政策或實施細則以及相關的技術法規或技術標准尚未公布和確定。因此,為促進節能,應根據需要完善《節能法》,並加快制定《節能法》配套法規和實施細則,引導和規范全社會用能行為,其重點是制定《節約石油管理辦法》、《能源效率標識管理辦法》等。

其次,加快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天然氣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儲備法》和《緊急狀態下能源管理辦法》等行業法律、法規以克服石油工業監管中存在的各種弊端。

這將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和可持續供給,保證石油工業監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和維護行業的公平、公正、有序競爭起到重要作用。有關石油立法的內容可以包括:石油能源的戰略地位、資源供應協調管理規定、價格與稅費規定、油品流通指導規定、國內合資合作政策、海外投資政策、外交外貿政策、國家戰略油田儲備政策、國家石油儲備政策、危機處理應急保障措施,等等。

最後,抓緊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目前我國能源行業改革和發展的最大障礙是行業內的壟斷經營和區域市場分割等違反市場經濟規律的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的制定和實施,有助於維護公平競爭、整頓和規范能源市場經濟秩序。

4.建立我國國家能源戰略儲備體系。能源戰略儲備是穩定供求關系、平抑市場價格、應對突發事件、保障國家經濟安全的有效手段。為建立我國國家能源戰略儲備體系,首先要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由於石油戰略儲備是一項事關國家與產業安全的戰略性工作,必須有法可依,通過立法,對石油生產、加工、儲備和管理等方面進行強制規范,促進石油安全戰略的建立和實施。其次要確定適當的石油儲備規模。根據我國國情,結合美國、日本等國家的經驗,我國石油儲備宜制定階段性目標,2005年可制定30天的儲備目標,2010年可制定60天的儲備目標,然後逐步向國際能源機構的目標靠攏,即達到90大的儲備目標。最後還要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石油儲備模式,即應當採取政府儲備與企業儲備並舉的方式。政府儲備品種應以原油為主並主要儲存進口原油;企業儲備品種要堅持與生產經營業務活動相結合的原則,國家只規定儲備量,而不規定品種。另外,具體石油儲備基地的選址和布局,應遵循進油方便、出路暢通、靠近煉廠、快速反應的原則。

⑸ 強大的工業對中國究竟有多重要

無「農」不穩,無「工」不強,無「商」不富。由於農業受制於相對有限的產出,在三個產業中,工業是真正具有強大造血功能的產業,對經濟的持續繁榮和社會穩定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早在2010年,中國就已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大國,一舉完成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將中國由農業國發展為工業國的夙願。就在國人完成初步工業化的歷史成就之時,社會上卻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符——一些人將工業與血汗工廠相掛鉤;一些人甚至將工業視為必然被歷史淘汰的產業,提出要學習西方「先進經驗」,搞「去工業化」。
那麼,工業真的是環境污染的罪魁禍首,是必然被歷史淘汰的產業么?
一、列強崛起,皆因強大之工業
1、英國因工業革命成就日不落帝國
英倫三島孤懸海外,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英國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都處於邊緣化的地位——英國的貴族都以會說幾句法語來彰顯自己的高貴,英語在歐洲大陸更被視為下等人的語言。而工業革命的到來卻給原本被邊緣化的英國一個咸魚翻身的機遇。
1733年,機械師約翰?凱伊發明飛梭,將織布效率提高1倍。1764年,織工兼木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將紡紗效率提升15倍。1785年,工程師埃地蒙特?卡特萊特發明了水力織布機,將工作效率提高了40倍,傳統的手工業逐步解體,被機械化大生產所取代。
而隨著紡織業的興起,對動力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本僅僅用於礦山抽水的蒸汽機經過改良後被用於紡織業——1784年英國建立了第一座蒸汽紡紗廠。之後,蒸汽機又被應用於冶金工業、鐵路運輸、蒸汽船等領域。到1825年,英國已有蒸汽機1.5萬台(37.5萬馬力),從礦山到工廠,從陸地到海洋,到處是機器在轟鳴,到處是機器在轉動,到處是機器在賓士......
至此英國不僅在紡織業基本擺脫了傳統手工業的桎梏,實現機械化,還在交通、冶金等諸多領域實現了機器對人的替代。至1850年,英國工業總產值佔世界工業總產值的39%,貿易額佔世界總量的21%。
當英國人以鴉片戰爭轟開滿清王朝國門之時,我們不僅要看到英國人的堅船利炮,更要看到為堅船利炮提供支持的工業基礎,而這正是19世紀紅衫軍打遍世界無敵手的物質保障,是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的基石。
2、德國因強大的工業實力具備挑戰舊有國際秩序的能力
德國工業化比英國晚了50年。在1830年,德國的工業人口佔比僅為不足3%,依舊是一個農業國,加上德意志還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使德意志人成為歐洲的三等公民備受欺凌,以至於19世紀德國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海涅感慨,「陸地屬於法國人和俄國人,海洋屬於英國人,只有在夢想的空中王國里,德意志人的威力才是無可爭辯的」。
直到1834年,在李斯特等學者的呼籲下建立起德意志關稅同盟,德意志國家才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至1846年,關稅同盟各德意志諸侯國已有 313家紗廠和75萬枚機械紡錠,擁有蒸汽機1139台(2.17萬馬力)。至1848年,德意志諸國鐵路線總長達2500公里。
隨後,德意志國家抓住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機會,鋼鐵工業蓬勃而起,涌現出魯爾工業區、薩爾工業區等工業重鎮。至1870年,德國蒸汽機動力達248萬馬力,煤產量達3400萬噸,生鐵產量達139萬噸,鋼產量達17萬噸,鐵路線長度18876公里。
至此,德國工業一舉超越法國,總產值佔世界工業總產值的13.2%,而這也為普魯士在1871年普法戰爭中取勝奠定了物質基礎。
在德意志第二帝國時期,依靠對國內廉價勞動力的剝削和法國、中國等國家的戰爭賠款,德國工業實力實現跨越式發展——至一戰前夕,德國城市化率達到60%,工業產量佔世界工業總產量的15.7%,鋼產量是英國的2.26倍,發電量是英國的3.2倍,鐵路里程達60521公里,是英國的90%,煤炭產量為英國的95%,成為歐洲第一大工業國。
雄厚的工業基礎也成為德國敢於挑戰英國霸權的底氣所在。
3、美蘇因強大的工業奠定戰後國際新秩序
1800-1850年的美國,仍然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北方的工業以食品加工和紡織業為主,同時也出產木材、礦產等原材料;南方則是種植園經濟,農場蓄奴,種植棉花、茶葉、糧食。
在南北戰爭後,美國同德國一樣抓住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機遇,加上美國擁有比德國更好的發展潛力——廣袤的國土,豐富的資源,龐大的人口,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這使美國工業得到爆炸式增長——從1868年到1880年,美國鋼鐵產量以年均40%左右的速度增長,至一戰前夕,美國的工業產量居世界首位,佔全球工業總產量的32%,鋼、煤、石油和糧食產量均居世界首位。
至二戰前夕,美國的工業產量佔全球工業總產量的38.7%。而這正是美國在二戰期間,平均每兩個月建成一艘艦隊航母,每年產4萬架飛機,2萬輛坦克的根源所在。
一戰前夕,俄國的工業產量佔世界工業總產量的8.2%,雖然貌似工業實力不俗,但工業產值中很大一部來自外國投資的輕工業,本國重工業只佔全部工業的1/5,也正是因此,俄國被稱為「泥足巨人」。
在一戰中,俄軍裝備大幅遜色於德軍,局部甚至出現了3名士兵共用一隻步槍的情況。在蘇聯建立後,特別是在斯大林的鋼鐵工業化指導思想和計劃經濟體制下,迎來了高速工業化的時代,至二戰前夕,蘇聯工業產量佔世界工業總產量的17.6%,而且工業結構以軍工、重工為主體。
正是依靠強大的重工業,蘇聯在二戰期間生產了10.8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14.4萬架飛機,並最終打贏了衛國戰爭,與盟軍在易北河會師,和美國一道重新劃定了戰後國際秩序。
二、西方式微,皆因失去強大之工業
1、沒有強大的工業就沒有國際地位
回溯歷史,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中國雖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徒有戰勝國之名,卻無有戰勝國之實——一戰結束後,山東權益被日本攫取;二戰後中國外蒙和東北的權益被美國處分給了蘇聯。這些現象的根源就在於工業實力不如人、綜合國力不如人,用二戰前夕的數據做對比就顯而易見了:
美國佔世界工業生產的38.7%;
蘇聯佔世界工業生產的17.6%;
德國佔世界工業生產的13.2%;
英國佔世界工業生產的9.2%;
法國佔世界工業生產的4.5%;
中國佔世界工業生產的0.3%。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二戰前夕中國的工業實力無比孱弱,有限的工廠大多數紡織工業,而重工業幾乎為零,從小到鐵釘,大到飛機、坦克、戰艦基本依賴進口。沒有自己的工業體系和國防工業,既無力保障國家安全,又無法支持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在弱肉強食的國際關系法則下,自然飽受欺凌,即便是中國的國家主權也被列強視為可以隨意處分的對象。
正是因為自1840年以來,因工業實力不如人而備受欺凌的百年國恥,促使以毛澤東為首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對發展重工業有著近乎宗教般的熱忱,即便是節衣縮食,忍飢挨餓也必須建立完善的工業體系,建立強大的國防工業——1949年,中國是一個滿目瘡痍、貧窮弱後的農業國,1976年,中國成為了擁有齊全工業體系和「兩彈一星」、核潛艇等尖端武器裝備的世界第六工業國。中國藉此擺脫了積貧積弱的印象,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獲得了與美國、蘇聯、英國、法國這些老牌國際強權平等對話的地位。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隨著近幾十年來西方大張旗鼓的「去工業化」,以及東亞國家竭盡所能發展工業,使全球出現了「北美——西歐——東亞」三大工業中心,這導致過去白人獨霸世界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在全球政治舞台上,東亞國家開始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國際政治格局也發生了從冷戰期間的「兩極對抗」,到後冷戰時代的「一超多強」,再到如今的「北美——西歐——東亞」三足鼎立時代——各個國家國際地位的變遷,說到底還是由工業實力所決定的。
2、沒有強大的工業就沒有經濟的持續繁榮
無「農」不穩,無「工」不強,無「商」不富。由於農業受制於相對有限的產出,在三個產業中,工業是真正具有強大造血功能的產業,對經濟的持續繁榮和社會穩定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歐美經濟一落千丈,中國經濟異軍突起,已然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其根本就在於中國高速增長的工業實力。德國之所以能夠取得歐洲的領導權,特別是在歐債危機後,掌握了處分他國國家主權的權力,完成了希特勒也未盡全功的事業,也是源於德國強大的工業實力。
若沒有強大的工業,雖然可以依靠出售自然資源,可風光一時,但卻無法風光一世。
依靠出售本國資源,阿根廷在20世紀初就是比較富裕的國家,上世紀70年代又得益於日本經濟崛起,對原材料的大規模需求所孕育的一次大宗商品牛市——鐵礦石、石油、大豆的價格飛漲,支撐起了阿根廷的經濟繁榮,阿根廷甚至一度步入發達國家門檻,但隨著日本對原材料需求的飽和以及日本「失落的二十年」,阿根廷的經濟隨之遭受重創,加上民粹主義和國內政客的短視,使阿根廷成為全球唯二的,從發達國家「轉型」為發展中國家的笑柄(另一個是南非)。
巴西對比起阿根廷而言也是難兄難弟,一方面因為資源出口受日本經濟發展形勢而跌宕起伏;另一方面開放市場化改革,使本國工業受到國外產品的嚴重沖擊,製造業在巴西國民經濟中的比例由上世紀80年代的29%,萎縮至現在的10%左右,使巴西永遠的喪失了搭載工業化末班車的機遇。
3、西方衰弱在於「去工業化」
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歐美發達國家逐步將淘汰產能向第三世界國家轉移,一方面鑄就了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奇跡,同時降低了本國因工業帶來的環境污染,失業人口則向服務業轉移,並大力發展「錢生錢」的金融業,創造了近乎於天文數字的虛擬經濟。
西方國家的這些舉措曾經一度被視為明智之舉,甚至是很多國內經濟學者所無比推崇的,有的學者還獻計獻策要求中國效法。
但事到如今,「去工業化」危害盡顯。
作為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工業革命的發源地,曾經的全球霸主給予子孫們留下了異常雄厚的家底,雖然在數次敗家之後,依舊有羅爾斯羅伊斯等一批技術底蘊深厚的老牌企業。
但在倫敦金融城的燈紅酒綠之下,難掩英國工業衰敗的現實——作為建設全世界第一條鐵路的國家,居然無力更新自己的鐵路網路,不得不求助於中國幫助建設高鐵;作為老牌工業強國,本國相當一部分通信網路建設居然由中國的華為、中興等通信公司包辦,甚至連英國議會都采購華為的產品;作為曾經的世界霸主,居然在民用核電技術方面缺乏建樹,不得不求助於中國和法國的技術支持......
當英國遭受金融危機和歐債風暴影響之時,英國前首相布萊爾曾向德國總理默克爾詢問經濟成功的秘訣,默克爾悠悠地回答:「我們至少還在做東西。」
作為曾經的世界工廠,美國也飽嘗「去工業化」的苦果,國民經濟在錢生錢的金融游戲下,越玩越虛弱——在低端工業轉移到第三世界後,造血能力日益匱乏,完全是依靠美元霸權全球吸血和一些高端工業在支撐。
從工業從轉移出來的人口則進入服務業,而作為吸納大量就業人口的服務業,也是分為高端服務業和低端服務業,前者主要包括金融、會計、法律、醫療、教育等需要專業知識的服務業崗位,收入較高,門檻也高,而且就業崗位較少;而低端服務業則大多不需要多高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門檻低,但收入偏低。而社會的中間階層——藍領工人則在去工業化的過程中逐漸消亡,這一方面加速了美國社會貧富兩級分化,在社會各階級之間築起藩籬,激化了階級矛盾;另一方面導致美國精神淪喪。
曾幾何時,勤勞、勇敢、自信、自強等中國人擁有的優異品質,美國人同樣擁有——今天西方人感慨於中國高效率的基建能力和完善的基礎設施,和100年前歐洲人感慨美國用一年多時間就建成了帝國大廈如出一轍,正是這種精神使原本落後的美國成為世紀頭號工業強國。
而隨著「去工業化」,大批工人階級失業,而美國金融業者、會計師、律師、醫師的教育成本和門檻異常高昂,這些崗位的稀缺性和專業性造成子承父業內循環的情況異常普遍,階層流動趨於停滯。
教育不再能改變普羅大眾的命運,對家庭而言也成為負投資,這直接導致反智主義盛行,人口素質下滑,犯罪率飆升(美國人口佔全世界5%,監獄中囚犯數量卻佔全球囚犯總量的25% ),進而又激化了國內種族問題、非法移民問題等潛藏的矛盾......
在勤勞無法致富,在教育無法改變人生命運的情況下,原本充滿正能量的美國精神,必然被奢靡主義、享樂文化、嘻哈文化所取代,使美國的精英階層可以世襲罔替,永遠高高在上,而平民階層只能隨波逐流,逐漸沉淪。
正是「去工業化」對美國社會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傷害,為挽救美國的頹勢,奧巴馬著手大張旗鼓的搞「再工業化」——在第二任期的首份國情咨文中提出「讓美國成為新增就業和製造業的磁場」,鼓勵製造業迴流,其目的就在於力爭用強大的工業振興美國。
三、以史為鑒,堅定發展強大工業不動搖
2011年,中國工業生產總值是美國的120%,是德國的346%,是日本的235%。讓西方政客更加心驚膽顫的是,2007年的時候中國工業產值才僅僅是美國工業產值的65%。
正是因此,美國哪怕不顧自己在中東還沒填平的大坑,也要堅定不移的重返亞太,在經濟上試圖和美國在亞太的馬仔達成TPP,力圖孤立中國;在政治上力挺日本、菲律賓等馬前卒與中國製造摩擦;在軍事上將F22、F35、薩德系統等先進裝備和精銳部隊部署到亞太,並頻頻與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國舉行軍演......
相對於美國曾經的三個對手——德國、日本、蘇聯,三國的工業巔峰實力也就只有美國的70%,美國從來未面對過中國這樣的對手——兼具人口龐大、國土廣闊、教育發達、工業體系完備、文明底蘊深厚等特點於一身,確切的說,中國的工業潛力遠勝於美國!
隨著中國工業轉型升級,越來越多的高科技產品會被做成「白菜價」,中國「發達國家粉碎機」的稱謂將實至名歸,美國高端製造業的造血能力會日益貧乏。
而「一帶一路」和人民幣國際化,則直指美國的政治影響力和美元霸權——實事求是的說,中國工業轉型升級、一帶一路和人民幣國際化完全瞄準了美國的軟肋,一旦美國的政治影響力被削弱、高端製造業被中國沖擊、美元霸權被人民幣國際化影響,美國軍事力量全球回縮將不可避免。而中國完全沒有必要與美國爭一時之長短,只需發展工業,苦練內功,就有不戰而屈人之兵,將美國勢力逐出亞太的可能性。
如果國人在某些經濟學家的忽悠下,搞「去工業化」,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業,則完全是自廢武功——當年南非的工業不可謂不強,不僅一隻腳跨進核門檻,還能生產號角mk2坦克、蜜獾戰車、石茶隼、G5等先進裝備,但在曼德拉上台後,遵循西方的價值觀,自覺或不自覺的「去工業化」,使南非從發達國家淪落為發展中國家。
而蘇聯的教訓則更為深刻,蘇聯解體後,原本完備的工業體系支離破碎,在解體後的二十多年裡,俄羅斯已從昔日蘇聯時期的工業帝國,淪落為以出售石油、天然氣和蘇聯時期遺留的家底為生的資源型國家,被譽為「擁有核武的沙特」,即便是烏克蘭、敘利亞這種低烈度的沖突,俄羅斯的干涉和介入不僅造成了本國經濟的嚴重內傷,實際干涉、介入能力相較於蘇聯時期可謂天上地下。
縱覽列強興衰成敗,可謂成於工業化,敗於「去工業化」。前車之鑒,後事之師,希望國人引以為鑒,堅定工業化道路不動搖~

⑹ 核電產業園有什麼用

近期,核電板塊在資本市場表現搶眼,一定程度上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中核科技
連雲港
中國船舶
中國重工
源於有關核電重啟的利好消息。此前的2012年10月,國務院公布了《核電中長期規劃》和《核電安全規劃》,伴隨著這兩個規劃,各地的核電建設步伐呈現加快之勢。

2012年11月,廣東陽江四號核電機組和福建福清四號核電機組開工。2012年12月18日,世界首個第三代核電反應堆CAP1400主管道用超低碳控氮不銹鋼電渣錠在浙江海鹽中國核電城順利出爐。
2012年12月21日,山東石島灣核電廠低調開工。按照規劃,無論是投資規模還是建成後的發電產能,石島灣核電基地都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大的核電規劃項目。六天後的12月27日,中核集團田灣核電二期工程在江蘇省連雲港市開工建設。
1月5日,全球首套AP1000核電站柴油發電機組在陝西柴油機重工有限公司下線,填補了三代核電柴油發電機組國產化的空白。
接連的利好不僅讓核電板塊在資本市場表現搶眼,更讓包括核電產業園建設在內的諸多核電關聯產業搭上了快速發展的順風車。
核電產業園實際上是以核電裝備製造為主打的工業園區,依託核電站建設而成,輔以娛樂、旅遊、休閑等項目,凸顯核電關聯產業的集群效應。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從東北的黑龍江、吉林、遼寧,到沿海的山東、江蘇、上海、浙江、廣東,再到中西部的湖北、江西、四川,很多省市都把發展核電裝備納入當地「十二五」期間振興裝備製造業的重點規劃。
如此大規模的核電產業園建設,讓不少專家表示出了相當的憂慮,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總工程師隋永濱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國內核電裝備製造業已經顯露出產能過剩,將來有可能能量放空。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在接受時代周報采訪時指出,核電產業園、核電基地的大規模上馬已有「大躍進」之勢,地方政府、核電企業不顧核電行業長期發展而盲目上馬項目的做法值得商榷,產能過剩、結構失衡等問題將接踵而至。

⑺ 板橋鎮的二、 發展縱覽

近年來,板橋鎮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鎮域經濟發展總體思路,力爭打造產城一體、宜居宜業、特色鮮明和配套完善的現代新城鎮。在發展重點上依託鳳陽優質的石英砂資源,全力打造中國綠色硅都和硅產業研發製造基地。
鳳陽寧國現代產業園(硅工業園)坐落在鎮域內,是安徽省委、省政府為實施振興皖北、加速崛起戰略而建設的四個縣域現代產業園之一。2012年3月,鳳陽寧國現代產業園經省政府批准建設,園區以原有的鳳陽硅工業園為基礎,由鳳陽與寧國市合作共建。園區規劃建設面積27、6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積11平方公里。
鳳寧現代產業園(硅工業園)工委與板橋鎮推行了「兩園一鎮」的工作機制,明確產業園工委、管委會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硅工業園管委會主任,板橋鎮黨委書記兼任產業園管委會副主任,鎮區共管的公安、城管執法等機構人員進一步整合。按照「南城北園,新城建設和舊城改造相結合」的工作思路。現已完成鳳寧現代產業園(硅工業園)與板橋鎮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板橋鎮總體規劃修編;板橋鎮村莊布點規劃修編;編制完成三個美好鄉村(山許新村、板橋社區街道和二鋪社區街道)建設規劃。
鳳陽寧國現代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完善。完成道路建設19公里,在建道路14公里;完成安置房工程5萬平方米,在建安置房工程4萬平方米;35千伏變電站及開關站、70萬立方米/日天然氣管網、1萬噸/日取水泵站、0.7萬噸/日生活用水及1.5萬噸/日工業用水管網,先後建成投入使用;220千伏洪武變電站工程、園區綜合服務大樓工程即將竣工;啟動建設日處理2萬噸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園區產業特色鮮明。按照「大定位、大項目、大招商」產業發展思路,預計2015年,立足儲量達100億噸的優質石英砂資源,爭取年銷售收入100億元以上。園區在狠抓玻璃、現代物流和食品加工三大主導產業的同時,引進產業關聯高的中小企業。現園區已累計入駐企業70家,其中在建及投產項目20個,總投資135.1億元;簽約項目50個,協議總投資253.48億元。同時把臨淮關至總鋪公路沿線確定為板橋鎮的中小企業園區,將形成以糯稻初加工、深加工的產業群,現有4家稻穀加工企業落戶。
2013年,鳳陽寧國現代產業園(硅工業園)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全省縣級合作共建示範園區。2014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9億元,同比增長7.16%;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28億元,同比增長24.2%;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7億元。

閱讀全文

與我國核電產業園發展縱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