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茶產業怎麼更好的發展
茶葉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提高標准化為行業發展關鍵
茶葉是中國特色農產品,在國內外具有廣泛的市場;茶葉同時也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它既是農產品,也是工業產品,不僅可以就地解決當地農民的就業問題,而且可以通過發展茶葉的加工,來增加農民收入。這幾年,南方主要產茶地區通過發展茶葉生產來提高農民收入,在一些重點產茶縣,茶葉收入佔到農民總收入的80%以上。
中國茶葉生產在品種分布上,也呈現出明顯的地域特徵。根據農業部2009-2015年全國茶葉重點區域發展規劃,中國茶葉生產劃分為長江中下游名優綠茶重點區域、東南沿海優質烏龍茶重點區域、長江中下游特色及出口綠茶重點區域、西南紅茶及特種茶重點區域四大區域。
茶葉產量增長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茶葉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干毛茶葉產量預計達258萬噸,比上年增加17萬噸。在產量增加的同時,結構不斷優化,質量效益提升,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此外,茶園面積穩中略增。預計全國茶園面積4400多萬畝,比上年增加130萬畝。其中,湖北、貴州、陝西、江西等省分別增加23.6萬畝、21.5萬畝、19.3萬畝、15萬畝。
消費量方面,2017年中國茶葉消費量約為193萬噸,消費量穩步增長,預計到2018年中國茶葉消費量將超200萬噸。
我國茶葉發展痛點分析
我國茶葉的產量在增加,品質在提升,品牌在發展,新產品研發成為熱點,茶葉深加工和茶葉衍生品等多板塊輪番發力。但是生產和消費的地域特徵都過於明顯,主要表現為公共品牌很響,企業品牌沒有跟上,「有名茶、無名牌」的短板始終困擾著茶產業的發展。
我國茶葉市場集中度很低,企業技術水平不高,研發和創新能力比較落後,市場推廣引導能力弱。」王慶表示,盡管現在每個產茶大省都有一兩個大品牌,如華祥苑、巴馬、大益、涇渭等,但整體來看茶葉品牌過多,有的一個縣甚至就有上百個品牌,不利於行業發展。
政策有序推動茶葉發展
去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做大做強茶葉等優勢特色產業,推進區域農產品(公用品牌建設,支持地方以優勢企業和行業協會為依託打造區域特色品牌,引入現代要素改造提升傳統名優品牌。
後茶葉品牌將逐漸呈現兼並態勢,要讓企業品牌能夠跟得上,鼓勵企業品牌做大。這既要靠市場,也要靠政府有序推動。
標准化是整個中國茶葉的軟肋
標准化可以解決茶葉從種植、生產、加工到銷售的一系列問題,中國茶葉產品從安全質量、等級標准、理化指標等方面都應該是一致的。中國茶要發展,將來一定是標准化基礎上的工業化模式,向中外消費者講好中國茶的故事主要靠標准,這就需要打好文化牌,特別是科技牌。
從茶葉消費角度來講,市場還不夠規范,品牌要更注重口碑。茶葉流通協會每年評選誠信企業,今年還成立了中國茶葉產業集群品牌聯盟、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品牌發展工作委員會,專門幫助會員協調解決品牌建設發展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提升茶企品牌效益、擴大茶業品牌影響力。
近年來茶葉消費市場穩步擴大,消費人群接近4.7億人,同時消費人口向低端化年輕化發展,茶葉市場前景非常廣闊。2018年作為茶葉流通協會確定的「中國品牌年」,將重點圍繞「名牌、名企、名家、名區(縣)、名店」五項重點開展工作,著力打造一批知名茶葉品牌、知名企業,促進「茗」牌向名牌轉化。
⑵ 雲南省普洱市江城縣的發展狀況如何
江城縣位於雲南省南部,地處東經101°14'~102°19'、北緯22°20'~22°36'之間。東與紅河州綠春縣為鄰,東南與越南接壤,南與寮國交界(國境線長183公里,中越段67公里,中老段116公里),西與西雙版納州勐臘縣、景洪市毗鄰,西北與翠雲區、普洱縣相連,北與墨江縣隔江相望。東西橫距112公里,南北縱距64公里。全縣總面積3544平方公里。縣城勐烈鎮海拔1119米,距省會昆明公路里程520公里,距市政府駐地翠雲區145 公里。 全稱: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江城縣與越南、寮國兩國接壤,為雲南惟一與兩個國家接壤的縣。土地資源豐富,人均佔有量居思茅市首位,是全省畜牧基地之一。可溶性古鉀鹽礦床儲量較大,為中國獨有。熱區開發潛力巨大,牛洛河萬畝茶園聞名全省,橡膠品質優良,供不應求。雲霧茶、茶王茶、南江奇蘭、報春銀毫、江易毛峰等15巳個品牌在國際國內獲獎,白糖銷往俄羅斯和蒙古。麻線谷、大毛毛谷、三百子等優良稻遠近馳名。 江城縣位於雲南省南部,地處東經101°14'~102°19'、北緯22°20'~22°36'之間。東與紅河州綠春縣為鄰,東南與越南接壤,南與寮國交界(國境線長183公里,中越段67公里,中老段116公里),西與西雙版納州勐臘縣、景洪市毗鄰,西北與翠雲區、普洱縣相連,北與墨江縣隔江相望。東西橫距112公里,南北縱距64公里。全縣總面積3544平方公里。縣城勐烈鎮海拔1119米,距省會昆明公路里程520公里,距市政府駐地翠雲區145公里。 位置面積 江城縣位於雲南省南部,地處東經101°14'~102°19'、北緯22°20'~22°36'之間。東與紅河州綠春縣為鄰,東南與越南接壤,南與寮國交界(國境線長183公里,中越段67公里,中老段116公里),西與西雙版納州勐臘縣、景洪市毗鄰,西北與翠雲區、普洱縣相連,北與墨江縣隔江相望。東西橫距112公里,南北縱距64公里。全縣總面積3544平方公里。縣城勐烈鎮海拔1119米,距省會昆明公路里程520公里,距市政府駐地翠雲區145公里。 全縣共轄勐烈、整董2個鎮和紅疆、嘉禾、寶藏、國慶、曲水、康平6個鄉,下設45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居民委員會。 地理氣候 江城縣地處橫斷山余脈無量山的尾端,地形起伏大,切割深,形成中低山地貌。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最高海拔2207米(獅子岩大山),最低海拔317米(李仙江出口處的土卡河寨子),高低相差1890米。境內江河縱橫,水源豐富,有曼老江、勐野江、李仙江、曼連河、臘戶河、土卡河等30條江河及200多條溪流。以康平鄉營盤山為分水嶺,營盤山以西河流注入曼老江,屬瀾滄江水系,營盤山以東河流注入李仙江,屬紅河水系。氣候屬低緯山區季風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8.7℃。最冷月1月,月均氣溫12.1℃;最熱月6、7月,月均氣溫22.2℃。全年基本無霜,年均有霜日僅2~3天。年平均降雨量2283毫米,位於全省前列。年均降雨天數178天。年均日照1886小時,相對濕度為85%,蒸發量為1478毫米。 民族文化資源 江城縣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6個世居民族中除哈尼族和拉枯族外都有文字。獨特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民居建築、民族服飾、傳統節日、民歌民謠、民間舞蹈豐富多彩。各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哈尼年」、「火把節」、「潑水節」、「盤王節」和各種祭祀活動,舞蹈有跳笙、嘎尼尼、阿迷車、虎脊舞、孔雀舞、祭祀舞等10餘種,樂器有葫蘆笙、直簫、三弦、鋸鑼、鼓、竹筒、響蔑和地蘆桿、吹葉子。哈尼人還喜歡用本民族語言編唱各類喜怒哀樂和婚喪娶嫁的曲調。現有保存完好的彝文手抄書23冊,內容包括天文、地理、故事、醫葯、祭祀;瑤族文字使用漢字讀瑤音,字形是在漢文上多一筆或少一畫,主要用於記錄經書或歌詞,現存一部分手抄本;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有原始宗教、佛教和基督教。 旅遊資源 江城縣是雲南惟一與兩個國家接壤的縣。「一眼望三國」的區位條件和內環三江的水文地理特點,為江城縣提供了豐富的旅遊資源。三國交界的十層大山、李仙江畔的亞熱帶雨林、獅子岩大山的奇峰異石、曲水鄉的萬畝膠園、牛洛河的萬畝茶園、中老邊境的7號界碑、整董鎮的傣家竹樓,可使旅遊者飽覽邊疆的壯麗山河與少數民族豐富多彩的風土人情。邊境旅遊,從江城縣水路可通越南的萊州(省)、河內,陸路可達寮國的豐沙里(省)、萬象。 牛洛河自然風景保護區:牛洛河自然保護區是江城縣人大常委會1983年批准建立的,在縣城紅疆鄉距城25公里處,保護區東西長9公里,南北寬7公里,總面積7.24萬畝,南面是中國與寮國的邊界線i區內海拔最低處950米,最高海拔1431米,屬北熱帶氣候,植被為熱帶季節性雨林,有紅椿、紅毛樹、花桃樹、紅株栗、藤竹;金竹、油瓜、野芭蕉、大樹甘草、紫蘭、雞血藤、肉桂、半夏、厚朴、土三七等。野生動物有金錢豹、印支虎、野牛、獼猴、菲氏葉猴、犀鳥、孔雀、白鷳、蟒蛇、水獺、蛤蚧、穿山甲等熱帶動物。保護區內,環境幽美,空氣清新,野花盛開,百鳥爭鳴。 李仙江風光:李仙江發源於大理州南澗縣,經馬龍江與阿墨江匯流後稱李仙江,由西北向東南,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東北部,經曲水鄉出境流經越南,注入紅河。李仙江兩岸為低海拔熱帶雨林、季雨林,多為番龍眼科、無患於科、殼斗科、樟科、漆樹科等熱帶、亞熱帶植物,動物種類繁多,有功猴、短尾猴、懶猴、原雞、白鷳、錦鷳、綠鳩、穿山甲、蛤蚧等。江兩岸多為峽谷 ,奇峰怪石,坡陡險峻,河道婉蜒於祟山峻嶺之中,更顯得山青水秀,沿江乘船可以飽賞南國熱帶風光,片片香蕉林、芭蕉林、橡膠林特別誘人,全是原始狀態和熱帶性的闊葉林有椰林,椰樹高大,樹形美觀,遊人還可順水飽覽異國風光。 李仙江畔天然紫膠園:在江城哈尼族葬族自治縣李仙江沿岸,有一片天然紫膠園。紫膠是一種昆蟲,紫膠蟲的分泌物經提取而成蟲膠。紫膠蟲寄生在樹上,較好的寄主樹有牛肋巴樹、泡火繩樹、秧青樹、大青樹、三葉豆樹、黑心樹、菩提樹、萬年青樹等,這些樹種在江城很多,主要在熱帶和南亞熱帶地區,李仙江畔屑於亞熱帶地區.是適宜於紫膠蟲生長的環境。江城生產紫膠已有悠久的歷史,早在民國15年(1926)就將紫膠運銷越南、香港等地;紫膠是重要的工業原料,是高級漆料、塗料的粘合劑。1咖年江城縣產紫膠11.5萬公斤,是我國紫膠重要的生產基地之一,在李仙江、勐野江的龍馬、巴戛等地都可看到生產紫膠。天然紫膠園可供遊人觀賞。曼老江風光:曼老江在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康平鄉,在曼克老附近的曼老江有高差很大的峽谷,又有較平坦的小壩子,峽谷地區是熱帶季節性雨林,樹種繁多,森林茂盛,熱帶動物較多,犀鳥、孔雀、原雞常可見到。獼猴、長臂猿、短尾猴、懶猴是林中的常住居民。平壩地區河水清亮,龍行挺拔,一棵棵大青樹,像一把巨傘,傣家青年男女常在樹下交朋結友;小溪邊的傣家竹樓,一幢接一幢。江城地處橫斷山脈無量山支脈的南尾端,無量山自西北方的普洱縣伸入江城,沿東南方向經大樹腳、曼老街、曼克老、營盤山、瑤家山等處向東轉沿中老國境線轉西北,在群山環抱之中的曼老江曲折蜿蜒,在大地上繪出了一幅山水畫。 一腳踏三國的地方:在江城縣,中國國境與越南國境、寮國國境相連,而在曲水鄉南部的"石層大山"山頂,就是一腳踏三國的地方,在山頂上有一國界碑,正好是中國、越南、寮國三國的分界線,有著"雞鳴三國"的特殊旅遊價值,景觀十分豐富。山頂海拔1400米,山上有森林與草場植被交錯茂密,從800--1400米,動植物呈垂直分布,山腳山腰為熱帶風光,有野牛、好象、綠孔雀、樹蕨;山頂部為亞熱帶,山腰處有高差數十米的瀑布,山腳有熱帶水果園:芒果園、菠蘿園、荔枝園、龍眼園等,遊客可登臨山頂觀賞三國風光,可走進山腰觀賞瀑布,可進入果園飽嘗大自然的美味,體會自然生態乎衡帶來的無窮樂趣。 社會事業 全縣已建立縣、鄉、村科技服務網路,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僅2000年就培訓830期36324人次。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為32%。「九五」期間共投入教育經費7787萬元,改善辦學條件,基本掃除了青壯年文盲。到2000年末,有完中1所,初中6所,職中1所,小學73所,幼兒園3所,共有教職工1171人,中小學在校學生19237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6%。實現了普及六年義務教育,力爭在2002年完成普級九年義務教育。1988年以來,舉辦縣級運動會39次,鄉(鎮)及各類學校運動會874次。2000年參加體育鍛煉的經常性人口達2萬餘人,占總人口的20%。2鎮6鄉建立了文化站10個,各種群眾性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88%、90%。共有各類醫療防疫機構26個,醫務技術人員304名,病床235張,縣人民醫院達到國家「二級乙等醫院」標准。20年人口出生率16.83‰,人口自然增長率10.1‰ [編輯本段]城鎮建設 縣城勐烈鎮延伸了勐烈東路,改造了勐烈西路和勐烈老街,新建了回歸路、民族街、濱河路,改造和延長安街了聯誼路,修建了世紀廣場、足球場、濱河花園。完成了變電站的搬遷和水廠水處理及城區污水排放工程。縣城面積擴大到2.5平方公里,街道增加到10條,環境衛生和綠化美化得到顯著改善。農村6個鄉、鎮(康平鄉、寶藏鄉、嘉禾鄉、國慶鄉、曲水鄉、整董鎮)都建成了「文明路」,總長7200米,面積5萬余平方米。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
⑶ 中國茶葉重點產業縣有哪些縣漳平
以下節選自農業部發布「2009-2015年全國茶葉重點區域發展規劃」
根據茶葉重點區域布局原則和准入標准,從全國20個產茶省市的1,000多個產茶縣中,擇優劃分為四大重點區域:長江中下游名優綠茶重點區域;東南沿海優質烏龍茶重點區域;長江上中游特色及出口綠茶重點區域;西南紅茶及特種茶重點區域。四大區域合計118個縣(市、區)。
1.長江中下游名優綠茶重點區域
基本情況:該區域包括浙江的東部、西部和南部茶區,福建的閩東茶區,江蘇的蘇南茶區,安徽的皖南、皖西茶區,江西的贛北茶區,湖北的鄂東南茶區和河南豫南茶區。該區域共48個縣(市、區),2005年茶園面積443.8萬畝,採摘茶園面積386.6萬畝,無性系良種率30.9%,產量21.0萬噸,產值67.8億元,其中名優茶產量9.3萬噸,產值50.2億元。該區沿海茶區經濟較為發達,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360元,而內陸茶區經濟欠發達,農民人均純收入僅2,060元。人才資源較充沛,沿海茶區勞動力緊張,生產成本相對較高。該茶區茶樹種植以灌木型為主,少數為小喬木型。歷史上主產綠茶,特別以名茶聞名國內外,如西湖龍井、開化龍頂、碧螺春、黃山毛峰、六安瓜片、廬山雲霧以及信陽毛尖等。
區域分布:浙江的開化、餘杭、安吉、西湖區、淳安、臨安、桐廬、新昌、諸暨、嵊州、武義、紹興、寧海、松陽、遂昌、泰順、永嘉,閩東的福安、福鼎、壽寧、霞浦、蕉城、周寧,江蘇的宜興、溧陽、金壇、句容、吳中,安徽的歙縣、休寧、石台、祁門、黃山區、東至、寧國、金寨、霍山、岳西,江西的婺源、浮梁、廬山、遂川,河南的浉河區、光山、羅山、商城、新縣以及湖北的英山等縣(市、區)。
發展目標:2015年,該區域的茶園面積達到590萬畝,其中無性系良種為308萬畝,良種覆蓋率達52%;產量達26萬噸,產值155億元,其中名優茶產量18.5萬噸,產值為130億元。
主攻方向:以發展高品位名優綠茶為主,進一步發展深加工,建設外向型出口綠茶拼配廠,繼續發展出口和轉口綠茶。
2.東南沿海優質烏龍茶重點區域
基本情況:該區域是我國烏龍茶傳統產區,包括閩南烏龍、閩北烏龍和粵東烏龍茶區,共14個縣(市、區),2005年茶園面積99.5萬畝,採摘面積81.6萬畝,無性系良種率為93.6%,產量8.6萬噸,產值24.6億元。
其中名優茶產量3.3萬噸,產值19.2億元。該區總體經濟水平較發達,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894元,茶樹種質資源豐富,茶葉花色名稱常以茶樹品種命名,勞力較緊張、生產成本高,但均價亦高。該茶區茶樹種植以小喬木型為主,少數為灌木型。大紅袍、水仙、鐵觀音、鳳凰單樅均為著名烏龍茶。
區域分布:閩南的安溪、永春、華安、平和、詔安、南靖、大田,閩北的武夷山、建甌、建陽和廣東的潮安、饒平、大埔、揭西等縣(市、區)。
發展目標:2015年,該區域茶園面積達到130萬畝,無性系良種率達96%;產量12萬噸,產值55億元。
主攻方向:發展優質高效烏龍茶,進一步改進加工工藝,提高烏龍茶香氣;發展烏龍茶的深加工,建設中國最大的烏龍茶出口基地。
3.長江上中游特色和出口綠茶重點區域
基本情況:該區域包括川西綠茶區,川南優質早茶區,川東北特色茶區,黔中茶區,重慶茶區,陝南茶區,湖北的武陵山、三峽及西北部茶區,湘東北、湘西南茶區。共38個縣(市、區),2005年茶園總面積350.2萬畝,採摘面積240.4萬畝,無性系良種率31.6%,茶葉總產量15.6萬噸,茶葉產值31.8億元,其中名優茶產量3.8萬噸,產值18.5億元。該區域總體經濟欠發達,農民人均純收入2223元,人力資源較豐富,生產成本相對較低。茶樹種植以灌木型為多,部分為小喬木型。歷史上以生產綠茶和邊茶為主,鄂西、川東北和陝南的富硒茶是該區的特色茶。該區的名茶有竹葉青、蒙頂甘露、君山銀針、採花毛尖、湄江翠片等。
區域分布:四川的峨眉山、名山、洪雅、蒲江、雨城、夾江、高縣、屏山、北川、青川、萬源,貴州的湄潭、鳳岡、都勻、西秀,重慶的南川、永川、榮昌,陝西的紫陽、平利、西鄉,湖北的鶴峰、五峰、恩施、宣恩、宜都、夷陵、竹溪、竹山、保康、谷城和湖南的長沙、臨湘、湘陰、平江、石門、桃源、安化等縣(市、區)。
發展目標:2015年,該區域茶園面積達到510萬畝,無性系良種率達50%;產量48萬噸,產值115億元,其中名優茶產量14萬噸,產值80億元。
主攻方向:大力發展出口綠茶,建立出口綠茶基地和培育出口龍頭企業,擴大自營出口。積極發展名優綠茶,提高良種比例,提高特色綠茶品質和知名度。同時,要努力進行深加工研究和開發,加速低檔茶和副茶的利用。穩定邊茶加工,不斷提高邊茶質量。
4.西南紅茶和特種茶重點區域
基本情況:該區域主要由雲南的滇西、滇南茶區以及廣西的桂西南茶區組成,共有18個縣(市、區)。2005年茶園總面積196.7萬畝,採摘茶園面積為136萬畝,產量8.6萬噸,產值22億元,其中名優茶產量5.0萬噸,產值15.8億元,無性系良種評論此篇文章 (0)其它評論發起話題 (0)相關資訊財訊社區(0)率34.5%。該區經濟欠發達,農民人均純收入1,896元,茶樹資源豐富,勞動力資源尚充足。茶樹種植以喬木型為主,部分為小喬木型。歷史上主產紅茶和特種茶,有名的茶葉有滇紅、普洱茶。
區域分布:雲南滇西茶區的鳳慶、雲縣、永德、耿馬、昌寧、騰沖、潞西、南澗、瀾滄,滇南茶區的翠雲、江城、勐海、景洪和廣西桂西南茶區的百色、崇左、昭平、三江、靈山等縣(市、區)。
發展目標:2015年,該區域茶園面積達到270萬畝,無性系良種率達67%;產量16萬噸,產值75億元,其中名優茶產量13萬噸,產值65億元。
主攻方向:雲南、廣西積極改善茶樹品種質量,提高紅茶品質,追蹤國際高品質紅茶動向,爭取擴大出口;積極發展地方特色茶,拓寬深加工路子,充分利用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