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健康養老產業招商

健康養老產業招商

發布時間:2021-02-26 03:40:37

❶ 有什麼好的招商加盟平台

聽朋友說「商機去哪兒」這個平台不錯,餐飲品牌不僅多而且都是時下比回較火爆的答好項目,關鍵是通過這個平台加盟的項目,平台方還給加盟商冷靜期,就算加盟商簽了合同以後如果還覺得哪方面不滿意,平台方也是全額退還加盟商繳納的加盟費,僅僅這一條,就覺得這個平台真的是一個靠譜的良心好平台。

❷ 試結合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現實,闡述我國當前大力推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意義

轉變政府職能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製度保障來源:求是魏禮群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我國經濟和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關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具有現實的緊迫性和長期的戰略意義。從根本上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不僅要靠思想教育和輿論引導,更要靠深化改革和制度創新來推動。而加快政府自身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則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一、政府在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負有重大責任我國在制定「九五」規劃時就明確提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問題,黨的十七大又進一步提出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任務。多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不斷有所進展,但從總體上看,問題仍比較突出。集中表現為:一是發展結構不合理,主要是產業層次低,城鄉、地區發展不協調,社會事業發展滯後,投資消費關系失衡;二是經營方式粗放,投入多、消耗高、效益低,付出的資源和環境代價過大。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存在的問題,既同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有關,也同我國經濟發展內外部環境的變化有關,更同政府職能轉變滯後有關。政府的職能和行為決定著政府管理的基本方向和主要形式,政府作為公共權力行使者、政策措施制定者、經濟活動管理者、國有資產所有者、改革創新組織者所具有的特殊地位,決定了政府對經濟發展方式具有廣泛的、重要的影響和作用。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就必須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從國際發展經驗來看,經濟發展方式既受特定發展階段以及資源稟賦條件等客觀因素決定,也受發展觀與發展戰略導向、管理體制和政策安排等因素影響。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既可以是自發的漸進的歷史過程,也可以是政府自覺推動的戰略性轉變過程。對於不同的國家來說,需要根據自己的國情採取合適的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形式。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大多屬於市場推動的過程,但政府也實施了一定的干預,通過制定發展戰略和政策,完善各種法律和制度,規范市場進入標准和市場主體行為,保證市場競爭的有序進行;政府大力投資於科技、教育、衛生和其他公共領域以改善勞動者的素質,加速人力資本的積累;通過稅收、財政轉移支付等經濟手段調節社會分配。對西方發達國家政府在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過程中的作用和經驗,我們還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借鑒其有益之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體現了社會主義國家決策高效、組織有力、能夠集中力量大事的優勢,我們要發揮這個比較優勢來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隨著經濟發展規模的擴大和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在逐漸變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部分任務將逐步由市場自行解決。當前,我國市場經濟仍處在發育和完善的階段。在這樣的情況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包括調整產業結構,協調內需與外需關系、投資與消費關系、城鄉關系、區域關系,協調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還需要發揮政府宏觀調控和管理的重要作用。從我國現階段的實際情況來看,需要自覺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比較優勢的功效,來加快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形成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完善有利於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制度安排,需要把政府職能轉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國際金融危機以後,我國經濟發展一度陷入嚴重困難,實際上是經濟發展方式受到了沖擊。當前,經濟發展中許多粗放經營、結構失衡等深層的矛盾和問題都同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密切相關,迫切需要加快突破一些影響和制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環節和制度。經濟社會生活中潛在的風險也要求強化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因此,只有進一步轉變和正確履行政府職能,才能有力地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二、加快轉變政府職能,著力形成有利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制度和環境從根本上來說,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就是要合理界定和健全政府職責體系,正確行使政府職能。具體來說,就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宏觀調控與市場監管,從制度上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就是更加註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維護良好社會秩序。當前,應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從制度上保障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要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和制度,著力提高宏觀調控和管理水平,為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營造良好的環境。在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情況下,尤其要加強宏觀調控和政策引導,包括發揮國家規劃、計劃、產業政策和信息服務的導向作用,完善市場准入制度和標准規范,糾正片面追求增長速度而忽視結構、質量和效益的現象,淘汰落後產能和防止產能過剩,促進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鼓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城鄉、地區協調發展。要增強宏觀調控的前瞻性、科學性、針對性,健全宏觀調控制度。宏觀管理還要體現出中央的決策權威,確保中央政令暢通和宏觀調控決策有效。同時,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以利於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和效益。創造一個有效率的市場環境更具有基礎意義,要完善市場體制和競爭機制。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是優化結構、節約資源、提高效益的基礎,必須使企業充分行使生產經營自主權。目前的問題是:政府及有關部門仍然管了不少不該管也管不好的事,行政審核事項還過多,有些地方政府仍然代替企業招商引資,決定建設項目,直接干預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不計生產成本,不講經濟效益。因此,必須切實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讓企業真正做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促進和保護公平競爭,發揮好市場機制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力的推動作用。這是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的關鍵所在。第二,加快財政稅收和價格體制改革,著力形成有利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財稅制度和價格機制。財政、稅收、價格手段是促進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直接最有效的經濟手段。要實行有利於發展方式轉變、科技進步和資源能源節約的財稅制度,加快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和環保收費改革,加快建立能夠充分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資源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建立公共財政體制,重點是要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機制,使財政資金地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創新,支持社會建設和改善民生,地向節能減排、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領域傾斜,並建立長效機制和制度保障。第三,健全優化經濟結構的政策體系,鼓勵依靠自主創新促進發展。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政策,促進經濟增長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調帶動,靠科技進步和智力開發支撐推動。特別是要推進生產要素組合方式和生產結構調整,逐步實現從低成本擴張模式轉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擴張模式,從高消耗、高污染增長模式轉向低碳化、綠色化清潔生產、可持續增長模式。調整產業政策,大力推動工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加快改造傳統產業,淘汰污染嚴重的產業,發展現代農業和第三產業,尤其是要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選准和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戰略調整。建立統籌城鄉發展的制度體系,有序推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發展,為城鎮化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互相促進、協調發展創造條件。這不僅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選擇。有序推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是擴大內需的持久動力,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載體。為此,要建立和完善統籌城鄉的土地利用和建設規劃制度、產業布局和產業協調制度、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和公共服務制度、人力資源開發和勞動就業制度、社會保障和社會管理制度、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制度等,為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創造條件。第四,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強化政府的再分配職能。當前,收入差距持續擴大已引起社會的強烈關注。因此,強化政府的再分配職能,加大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力度,是當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環節。既需要通過發展經濟做大社會財富這個「蛋糕」,又要通過合理的收入分配製度把「蛋糕」分好,讓全體人民合理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這是政府的重要職責,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舉措。總的方向和原則是,國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應更加註重公平。要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職能,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改變企業「利潤侵蝕工資現象」,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維護勞動者權益。深化壟斷行業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完善對壟斷行業工資總額和工資水平的雙重調控政策。要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面,提高社會保障的統籌層次,重點解決低收入階層的失業、醫療、養老等問題。創造條件讓的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倡導健康的財富理念,積極推動社會慈善事業發展。要通過擴大轉移支付、強化稅收調節、整頓分配秩序,努力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第五,完善政績考核評價機制,建立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激勵約束制度。推動科學發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科學的政績評價導向具有關鍵意義。政績考核評價既要看經濟增長的速度,更要注重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注重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還要注重社會進步和公共服務水平提高。要堅決改變片面追求經濟增長速度和經濟總量擴張的考核評價制度,切實把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環境、推動社會全面進步,促進社會公正、公平和改善民生,加強就業、社會保障、教育、衛生和公共服務建設,作為重要標准納入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中,並實行政府績效評價和行政問責制。這樣,才能引導各級政府把的精力和資源投入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形成有利於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的機制,形成有利於改善民生、加強社會建設和公共服務的機制。三、政府在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需要處理好的幾個關系政府要有效行使職能,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有更大作為,必須處理好以下四個關系。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既要重視發揮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的作用,又要發揮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兩手都要用,都要硬,都要發揮應有的作用。關鍵是在實際工作中要把兩者結合好,還需要結合具體發展階段和發展領域有所側重。當前,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如何淘汰落後過剩產能和促進產品升級換代。為此,政府既要重視運用經濟手段引導資源配置,又要輔之以必要的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消除各種制約和影響資源優化配置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體制機制,健全統一、公平、公開競爭和優勝劣汰的機制,從而為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政府科學管理和市場公平競爭的制度保障。要處理好政府投資與民間投資的關系。近年來,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造成的外需嚴重下滑,政府增加投資以擴大國內需求,這是完全必要的,實踐效果也是好的。在經濟企穩向好之後,政府投資力度可以作適當調整,要地考慮促進民間投資,以激發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和活力。最近,國務院制定了鼓勵和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各地各部門應認真貫徹落實。要進一步明確界定政府投資范圍,進一步解決民間投資准入難的問題。要拓寬民間投資的領域和范圍,深化傳統壟斷行業和領域改革開放,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通過參股、控股、資產收購等多種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支持有條件的民營企業通過聯合重組等方式壯大實力。建立健全民間投資服務體系,為民間投資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要處理好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系。正確發揮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兩個積極性,需要合理和清晰劃分中央與地方的職能和事務,健全財力和事權相匹配的體制。各級政府要按照加快職能轉變的要求,結合實際,突出管理和服務重點。中央政府要加強經濟社會事務的宏觀調控、引導和管理,進一步減少和下放具體管理事項,把的精力轉到制定戰略規劃、政策法規和標准體繫上,維護國家法制統一、政令統一和市場統一。地方政府要確保中央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加強對本地區經濟社會事務的統籌協調,強化執行和執法監管職責,維護市場秩序和社會安定,促進經濟社會事業協調發展。要加快省直管縣體制改革,探索地方政府層級改革的路徑。進一步改革和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把保持中央財政調控能力與擴大地方財力結合起來。加快投資體制改革,適當簡化和下放投資項目審批權,中央政府集中力量解決涉及國家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強化投資活動監管。要完善引導全社會投資活動的體制與機制,推進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方式的創新。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改善民生的關系。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發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發展的強大動力;既是拉動消費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和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舉措。要更加註重改善民生、加強社會建設,堅持把公共資源配置地向民生領域傾斜,擴大公共服務,加快社會事業發展,讓經濟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切實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當前,特別要圍繞促進就業考慮經濟和社會發展,確定政府投資和引導社會投資方向。同時,要下更大決心集中財力建立與我國現階段國情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和制度。(作者:國家行政學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責任編輯:孫丹)(供參考)

❸ 有哪些扶貧項目

2016年11月23日國務院印發《「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規劃》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要求,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從8個方面實化細化了相關路徑和措施:

1、產業發展脫貧,主要包括農林產業扶貧、旅遊扶貧、電商扶貧、科技扶貧等方面,提出了13項產業扶貧工程或具體措施;

2、轉移就業脫貧,主要從組織開展職業培訓和促進轉移就業等方面,提出了6項就業扶貧行動;

3、易地搬遷脫貧,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

4、教育扶貧,主要從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降低貧困家庭就學負擔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行動計劃和措施,不斷提升貧困人口綜合素質和就業技能,逐步消除因學致貧問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5、健康扶貧,主要從醫療衛生服務、醫療保障、疾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等方面,提出了6大健康扶貧工程,加快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有效緩解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6、生態保護扶貧,主要從生態保護修復、生態保護補償機制2個方面,提出了11項重大生態扶貧工程和4項生態保護補償方式,使貧困群眾通過參與生態保護實現脫貧;

7、兜底保障,主要從社會救助、基本養老保障、農村「三留守」人員和殘疾人等方面,提出了社會保障兜底措施,通過築牢社會保障安全網,解決好特殊困難群體和弱勢群體的脫貧問題;

8、社會扶貧,主要從東西部扶貧協作、定點幫扶、企業幫扶、軍隊幫扶、社會組織和志願者幫扶,以及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關措施和要求。

(3)健康養老產業招商擴展閱讀:

扶貧方式:

1、因地制宜地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合理地開發礦業,有計劃地進行能源建設,發展交通運輸業。

2、發展橫向經濟聯合,把貧困地區開發和發達地區發展結合起來,引進信息、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

3、組織發達地區和城市的工商企業、科研單位和中等專業學校、高等院校等與貧困地區建立長期聯系,開展對口支援;組織能工巧匠和技術力量幫助貧困地區培訓科技人才。

4、國家在資金、稅收等方面採取特殊的優惠政策。分別情況減免一定的稅收,資金適當集中,統籌安排,配套使用。

扶貧的基本內容與特點:

1、有近期、遠期的規劃和明確的目標,並有為實現規劃要求而制訂的具體計劃、步驟和措施。把治標和治本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治本為主。

2、不僅幫助貧困戶通過發展生產解決生活困難,更重要的是幫助貧困地區開發經濟,從根本上擺脫貧困,走勤勞致富的道路。

3、把政府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全面調動起來,互相配合,共同為貧困戶和貧困地區開發提供有效的幫助。

❹ 老齡化對會展活動有什麼影響有哪些方向可以發展

1、作為消費者和普通觀眾。
中國大部分展會由政府組織承辦,專業觀眾日結束後,老年人是參觀展會的主體人群,是展會人數流量的中堅力量,是烘托展會效果的加分利器。雖然部分老人喜歡搜集宣傳材料、手提袋等宣傳用品,但也做出了部分消費。
2、作為目標觀眾
養老作為「健康中國」的一部分已被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明確規劃: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 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推動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的發展模式。我國老人預計到2020年,總數將超過4億人,消費總潛力將達到11.5萬億元,佔GDP比重13.5%。養老產業是未來的重要產業,涵蓋養老服務、康復醫療、輔助器具、生活護理、宜居建築、健康管理、老年保健及護理用品、智能養老等多個領域,這將是一個海量的市場規模。所以相應的以服務老年人為目的展會也日益增多,且規模巨大。
案例1:2019上海老博會

2018年展會的面積達到25,000平方,共有18個國家和地區的330家展商參與此次盛會。本屆展會共有專業觀眾42,919人到場參觀,來自21個國家及地區。其中,41,969人來自國內218個縣市,觀眾數量和專業化程度再創新高。
案例2:2019中國(北京)國際養老產業博覽會
北京老博會(CBIAIE)2013年啟動首 屆招商,2014年成功舉辦了第 一屆;2016年是北京老博會(CBIAIE)的第三屆展會;大會從首 屆的300個標准展位、23000名買家;發展至2016年的近千個展位和超過60000名專業買家,三年時間成長為中國最大的老齡產業盛會。大會展覽范圍涉及到:老年家居用品、康復護理、智能設備、穿戴設備、軟體開發、便捷傢具、養老地產、養老金融/保險、養老機構、養老服務、健康食品等。
其他省份也逐漸發現了養老產業的前景,各地老博會也會逐漸多起來。回答不易,希望幫到你了,望採納!

❺ 有想投資找項目的嗎敬請關注環保行業 關注環境電器產業,市場空間巨大,利潤遠遠高於傳統家電;

看你要賣那類食品,通常食品利潤較薄,除非賣的是特色品,且量要大,才有利潤可圖。

❻ 2020年面試熱點:百姓「錢袋子」越來越鼓

近年來,以投資「養老項目」、銷售「養老公寓」、提供「養老服務」名義吸收資金;以銷售老年保健品、收藏品、推銷老人旅遊項目等為噱頭的集資詐騙案件,層出不窮。對此你怎麼看?
【參考答案】
非法集團為了能蒙蔽更多老人,近年來這些非法集資的手段越來越「高明」。穿上了厚厚的一層「嫁衣」。投小錢騙大錢、拉虎皮做大旗,有的甚至戴上國家戰略政策、政府招商引資項目、上市公司的「帽子」,掩蓋其非法集資的本質。讓老年人和子女防不勝防。
新型養老詐騙手段不僅會迷惑老年人的雙眼,更是會讓老年人的陷入到深淵之中,最終騙光一生的積蓄。
不法分子抓住了老年人的軟肋進行欺詐。一是,老年人獨自居住警惕性不高,不想給子女帶來養老麻煩 ;二是,對於相關的老年人產業各地養老項目准入門檻較低;三是,相關法律不夠健全完善;四是,監管體系及力度不足。
所以我們要想盡辦法扎緊老年人的錢袋子,讓老年人安度幸福晚年。
1. 各地養老項目應設定嚴格的准入門檻,甚至可以設置一定的風險保證金,並且要將投資人的信用情況備案。
2. 出台完善針對養老新興行業發展的法律規范及相關管理制度,約束行業健康良好發展。
3. 社區等基層機構要加強防範和宣傳關於新型詐騙的手段,維權通道相關的知識,多開展相應的宣傳活動,提升老年人防範意識。
4. 監管部門要發揮實際作用對「坑老」非法集資的新特點,進行重點高壓打擊。

❼ 醫療健康養老產業結合的項目策劃及招商哪家單位能做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可以做的,健康產業、養老產業、醫療產業內都是我院核心業容務。
曾做過的「鄭州宜居健康城產業發展規劃」總面積117 平方公里,起步區規劃面積14平方公里,里邊涉及到了醫療保健、康復養生、養老、休閑度假、體育健身等健康產業

❽ 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建築建材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雲政發【2012】147號)具體內容是什麼

雲南省人民政府文件
雲政發 〔2012〕147號
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
建築建材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辦、廳、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全省建築、建材和房地產
業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發展水平、增強整體實力,盡快做
強、做大、做優,充分發揮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在城鎮化發
展、城鄉建設和產業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培育重要經濟
增長極,推進全省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提出以
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促進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
大意義
— 1 —(一)促進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是擴大投
資、拉動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重要舉措。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
是重要的先導性、基礎性產業,涉及面廣、影響力大,經濟貢獻
力強、產業關聯度高,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
地位和作用。近年來,我省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進入了快速發
展時期,經濟總量持續增加,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地位作用明顯
增強,拉動效應日益顯現,為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
出了重要貢獻。
(二)促進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是改善民
生、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途徑。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是創造就
業崗位最多的產業之一。加快發展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對穩
定和吸納社會就業,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進城就業,增加城鄉居
民收入,特別是增加農村居民的勞務性收入,改善城鄉環境,提
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三)促進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是統籌城
鄉、推進雲南特色城鎮化和橋頭堡建設的重要保障。隨著我省橋
頭堡建設的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和對外開放掀起新高潮,促進
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對確保我省順利實現 「十二
五」時期各項發展目標至關重要。各地、有關部門必須充分認識
加快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意義,切實增強責任
— 2 —感、緊迫感和使命感,強化工作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努力開創
全省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發展新局面。
二、促進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指導思想和
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 「兩強一堡」戰略目標,以科學發展、和諧發展、
跨越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優化產業結構為方
向,以快速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為契機,以改革創
新為動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堅持市場需求主導、政府支持引
導、科技進步先導;做強做大建築業,優化提升建材行業,穩步
發展房地產業。著力推動三大產業實現持續快速穩定發展,為全
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目標任務
建築業:產業規模和水平顯著提升,基本建立起適應市場經
濟發展的建築業產業體系、市場體系、行政管理體系和企業運行
機制。到2015年,全省建築業總產值突破3500億元,年均增長
20%以上,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10%以上;培育形成3—6
戶特級企業、250戶左右一級資質總承包和專業承包企業、2—3
戶監理綜合資質企業、30戶甲級監理企業、20戶勘察甲級企業、
70戶設計甲級企業。
— 3 —建材行業: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自主創新和精深加工能力
顯著增強,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非水泥工業發展壯大,資源
綜合開發利用與節能減排水平有效提升,完成淘汰落後產能任
務。到2015年,全省建材工業實現增加值150億元以上,銷售
收入超過500億元。
房地產業:完善差別化房地產市場調控措施,加快推進保障
性住房建設,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應,保持住房供應結構合理;
推動住宅租賃產業化,引導房地產多元化發展,保持房地產市場
平穩健康發展。「十二五」期間,全省房地產開發投資年均增長
保持在 20%左右,建設 (籌集)城鎮保障性住房 150萬套
(戶),切實解決好城鎮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到
2015年,年完成投資2280億元以上,全省人均住房建築面積提
高到38平方米以上,人民群眾居住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三、大力促進建築行業做強做大
(一)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支持大型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引導推動有條件的大型建築
企業向開發與建造、資本運作與生產經營、設計與施工相結合方
向轉變。鼓勵有條件的大型企業從單一業務向投融資等業務領域
發展,增強市場綜合競爭實力;促進中小微型建築企業向專、
特、精方向發展。完善中小建築企業扶持政策,為中小微型企業
— 4 —提供融資、信息、培訓等公共服務;支持建築勞務分包企業加快
發展,規范建築勞務市場;大力發展專業工程咨詢服務。推進工
程勘察、設計、監理、造價、招標代理等工程咨詢服務企業規模
化、品牌化、網路化發展,創新服務產品,提高服務品質,提供
專業化增值服務。
(二)推進民營建築企業加快發展
進一步落實扶持民營經濟發展有關政策,引導民營企業創新
發展理念,改進經營方式,提高管理水平。鼓勵民營企業以投
資、建設、運營等方式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國有、集
體建築企業改制為民營企業的,按照標准可以直接就位原企業資
質,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改制企業在資質升級方面給予支持,鼓
勵企業通過改制重組壯大實力。積極引導、鼓勵有實力的民營建
築企業對國有和集體建築企業進行兼並重組,組建大型企業集
團。
(三)規范完善行業管理
加強質量安全監管。高度重視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和
隊伍建設,完善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改進質量安全監管方式,抓
好重點領域、重點環節、重點部位監管。建立健全項目法人制、
設計審查制、工程監理制,保證質量安全體系有效運行。進一步
落實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嚴格工程項目施工全過程管理,嚴
— 5 —格執行工程建設標准。探索建築業安全生產長效管理機制,嚴格
安全生產許可證制度和從業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全面推行勘察設
計施工安全質量標准化。完善房地產開發項目質量管理體系,建
立房地產開發建設全過程質量評價制度。全面落實工程監理質量
安全監督職責,強化質量安全監理,充分發揮監理對工程項目全
過程覆蓋的作用。
加強建築市場監管。嚴格建築市場准入管理,實施建築市場
資質資格動態監管,加大市場清出力度。強化外地建築行業企業
入滇備案和標後管理。創新監管手段,建立 《建設工程施工合
同》、《建設工程監理合同》備案制,健全企業、從業人員、工程
項目資料庫,建立全省統一的建築和市政工程綜合信息系統,實
現互聯互通。建立完善市場與現場聯動的監管機制,形成從市場
准入到建設工程項目竣工驗收全過程閉合監管模式。加強建築市
場監管隊伍建設,整合監管資源,提高監管效能。加大對建築市
場責任主體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
加強招投標管理。完善建築行業招投標管理法規規章體系,
建立電子招投標制度,建設電子招投標監管平台。積極推進項目
總承包招標,引導和鼓勵雲南本地企業與具有相應資質和業績的
外地企業組建聯合體,共同投標參與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完
善評標辦法,推行電子化評標,加強對評標專家和評標活動的管
— 6 —理和監督,嚴肅查處低於成本價的惡意競爭行為。進一步加強對
招標代理機構的監管,規范勘察設計、監理、檢測單位招投標方
式,提倡優質競爭。嚴肅查處空殼競標、圍標串標等擾亂市場公
平競爭的行為。
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加強建築行業誠信體系建設,以誠信監
督和失信懲戒為手段,強化市場監管。加快建立建築企業信用檔
案和從業人員個人信用檔案,建立健全全省統一的誠信管理體
系。
(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積極創新人才引進培育機制,加快引進一批高素質的高級管
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引導企業建立健全人才培養、引進、使
用激勵機制。加強建設行業從業人員職業教育。整合我省部分院
校資源,吸引社會資金,組建雲南建築職業技術學院,擴大工程
項目管理人員和技術操作人員培養規模,優化高、中、初級技工
比例結構。加大崗前培訓力度,提高從業人員技能,保證持證上
崗率。
(五)建立工程建設全過程管理綜合信息平台
建立全省統一的建築和市政工程建設全過程管理綜合信息平
台,實現對項目投資、施工進度、質量安全等的動態監管,提高
信息交換及共享能力,提高政府對全省建築行業宏觀管理水平。
— 7 —(六)實行建築行業在地行業統計制度
創新建築行業統計制度,加快推進全省建築行業在地統計制
度及管理體系建設進程,充實統計內容,擴展統計渠道,充分利
用建築和市政工程綜合信息平台,提高全省建築行業統計數據質
量,全面、准確地反映全省建築行業發展狀況和對經濟增長的貢
獻,為建築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七)加大勞務基地建設
進一步加大農民工技工培訓、建設領域就業管理機構建設力
度,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建築行業轉移,提高就業率。建立政
府扶持、企業參與訂單式培訓制度,由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
建築勞務基地建設和從業人員培訓工作,各州 (市)、縣 (市、
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結合當地建築行業狀況,按照勞務訂單培
訓定向輸出要求,加大建築勞務基地建設和培訓管理力度。
(八)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優化整合各類保證金,建立建設領域綜合保證金專戶管理制
度,依法規范收取行為,嚴禁向企業收取無法律法規依據的各類
保證金。規范有關部門執法行為,嚴禁跨行業、跨部門處罰,嚴
禁擅自擴大處罰范圍及標准,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九)推進建築行業科技進步
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行業
— 8 —技術創新體系。鼓勵企業增加科技研發經費投入,加大專利申
請、工法編制力度,積極參加建設工程標准、標准設計圖集編
制。在工程建設中積極應用先進技術,提高工程科技含量,推進
建築行業技術更新與創新。鼓勵建築企業推進企業管理與核心業
務信息化建設和專項信息技術研發及應用。
(十)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
引導企業轉變經營理念,鼓勵本省企業擴大在省內重大基礎
設施、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市政建設等領域的市場份額。
幫助和鼓勵企業積極開拓國內外建築市場,逐步擴大市場佔有份
額,提升雲南建築企業聲譽。
四、著力推動建材行業改造提升
(一)進一步規范行業管理
嚴格落實全面質量管理,督促企業加強生產過程式控制制和產品
質量檢驗,不斷提高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和產品檔次。推進水泥企
業化驗室合格證制度,完善產品質量自檢、送檢和抽檢等管理制
度,建立健全質量檢驗體系。充分發揮建材行業主管部門及有關
事業單位和行業協會的協同作用,加強和改善行業管理。積極構
建信息服務平台體系,加強行業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及時發布市
場預測預警信息,推進行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繼續實施
產業認定措施,嚴格能耗、環境和技術等行業准入標准。
— 9 —(二)著力提高產業集中度
推進水泥、石材加工、平板玻璃、建築衛生陶瓷、新型牆體
材料等各類企業聯合重組,培育壯大行業龍頭企業。鼓勵國內知
名建材企業參與我省建材行業並購重組;鼓勵省內各州 (市)在
組建大型水泥建材集團的基礎上,參與周邊或全省范圍內的行業
整合。推進全省水泥行業整合,力爭形成若干個千萬噸以上水泥
生產能力的大型企業,並發展成為全國大型水泥企業。加快推進
中小企業聯合重組,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鼓勵
具有石材資源的州 (市)積極招商引資,整合現有石材加工企
業,提高全省石材加工行業技術、品牌和管理水平。鼓勵平板玻
璃、建築衛生陶瓷、新型牆體材料企業在本行業內和跨行業實行
聯合發展,推進集團化建設。
(三)積極推廣節能減排
加快制定節能減排有關標准、規范和評價體系,強化監管措
施,指導企業制定有關制度,規范節能減排行為。建立行業節能
減排、清潔生產統計監測體系,加強清潔咨詢服務平台建設。落
實產品能耗限額強制性國家標准,建立新上項目與節能減排目
標、任務及淘汰落後指標完成情況相掛鉤機制。嚴格落實水泥、
玻璃、新型牆體材料行業准入條件和技術標准,推進水泥、玻璃
行業在結構調整中實現優化提升。結合各地資源特點、環境承載
— 10 —能力和發展階段,在確保環境安全和生產安全的前提下,實施差
異化的產業發展政策。
(四)推動企業自主創新
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創建技術中心,圍繞技術升
級、產品升級和工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探索推動產學研相結合
的自主創新和產業化新機制,加強新技術推廣應用和產品研發,
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延伸產業鏈
提高附加值、原燃材料替代、工業窯爐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和各類
淤泥、工業廢棄物和建築廢棄物的資源化綜合利用,著力突破一
批共性、關鍵性技術難題,促進建材行業攻關成果的推廣應用。
水泥行業重點圍繞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節煤技術、原料替代技
術、粉磨節電技術,全面啟動對傳統工藝技術及裝備的改造提升
工程,全省日產2000噸以上新型干法熟料生產線必須配套建設
純低溫余熱發電裝置。
(五)大力實施品牌戰略
將創建培育品牌作為促進建材行業提質增效、實現快速發展
的重要舉措,把打造品牌特別是特色石材、建築衛生陶瓷、深加
工玻璃、新型牆材產品的知名品牌放在重要位置,重點扶持一批
技術含量與附加值高、市場潛力大的名牌產品。加大對創省級以
上名牌產品、著名商標企業的獎勵扶持力度,促進其不斷提質增
— 11 —效,做優做強。
五、努力保持房地產業長期平穩健康發展
(一)大力推進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
進一步加快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步伐,加大各級財政資
金支持力度,健全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投融資平台機制,充
分發揮省級保障性住房投融資平台作用,切實落實信貸資金、企
業債券重點優先用於保障性住房政策措施,穩妥推行先租後售模
式,全面落實保障性住房用地和資金配套政策,簡化項目審批手
續,確保完成各年度保障性住房建設投資任務。鼓勵社會資本進
入公共租賃住房和棚戶區改造等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領域,
增加公共租賃住房房源供應。科學匹配供應結構與需求結構,著
力完善配套設施,強化項目和資金管理,合理確定租金水平,健
全運行管理機制,確保安全質量,確保有效供給,確保公平分
配,確保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可持續發展。
(二)保持住房供應結構合理
各地要根據實際,准確把握房地產市場供求情況和發展需
求,科學制定 《城市住房發展中長期規劃》,科學確定商品住房、
保障性住房等各類住房建設用地計劃、供應量和比例,有條件的
城市要積極推進 「限房價、競地價」的綜合評標方式出讓普通商
品住房用地,確保住房用地總體滿足需求。嚴格實施差別化調控
— 12 —措施,規范房地產市場。加快普通商品房土地供應,加強規劃審
批及驗收管理,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特別是
中低價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建設供給,滿足居民合理的自住性
需求。
(三)建立完善重大項目跟蹤服務機制
抓好重大房地產開發項目建設,充分發揮重大房地產開發項
目拉動投資、穩定市場預期的作用,每年確定一批省和州 (市)
兩級重大房地產開發項目,建立重大房地產開發項目行政審批綠
色通道,加強跟蹤服務。對於重大房地產開發項目,企業申請資
質升級予以優先,金融部門的信貸資金予以重點支持。
(四)優化房地產開發投資空間布局
按照 「強圈、富帶、興群、促廊」的空間戰略布局,以城鎮
體系規劃、城鄉總體規劃為指導,努力挖掘滇西、滇東南、滇西
南、滇西北、滇東北城市群房地產業的增長潛力,強化滇中經濟
圈房地產業的支撐作用,加大對橋頭堡建設熱點城市和旅遊重點
城市房地產業發展的指導和扶持力度,加快沿邊對外開放經濟帶
房地產業的發展速度,扶持縣城房地產業加快發展步伐,引導房
地產開發投資向中小城市有序轉移,推進區域中心城市、中小城
市房地產業發展。
(五)轉變房地產開發建設方式
— 13 —加快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城市生態小區,積極探索可持續
發展的房地產開發建設模式。進一步完善全省城市生態小區建設
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審機制。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利用山地開發建
設城市生態小區,逐步引導房地產開發向符合國家房地產調控政
策方向發展,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確立一批全省城市生態小區
示範項目和示範基地,切實發揮生態小區在節能減排、調整住房
供應結構、轉變房地產開發建設用地方式等方面的示範作用。
(六)積極推進房地產業多元化發展
抓住城鎮化發展和橋頭堡戰略實施機遇,深入挖掘雲南得天
獨厚的自然資源、氣候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引導企業開發具有
雲南特色和比較優勢的多元化房地產項目。依託當地特色與優
勢,結合旅遊二次創業和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促進旅遊產業、文
化產業與房地產項目融合發展。著力實施引進來、走出去發展戰
略,積極推行項目推介手冊制度,做好旅遊、文化、休閑、運
動、養老類房地產開發項目的招商引資工作,採取多元化方式引
進更多省外有實力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在注冊地
以外進行項目開發實行分稅制,對合作開發項目按照投資比例計
算開發業績,鼓勵企業做大做強,培植一批一級開發資質企業集
團,促進全省房地產業加快發展。
(七)大力推進住宅建設產業化
— 14 —「十二五」期間,初步建立先進適用、符合住宅產業現代化
發展方向的成套住宅技術體系和標准化體系,初步建立以產業
化、信息化為基礎的住宅生產組織體系,提高住宅的綜合品質和
住宅產業發展水平。通過技術進步、產品更新,大幅度提高住宅
產品性能,提升住宅整體質量水平。積極推進住宅性能認定、綠
色建築評價工作。
(八)進一步規范涉及房地產開發企業的收費行為
對涉及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各類收費項目和標准,有關收費主
體應當進行聽證公示。切實加強對供水、供電、供氣、通信等行
業工程價格的監督管理,合理確定房地產項目配套收費價格。加
大監察、物價、財政等部門執法力度,嚴禁違規增加房地產開發
企業負擔。
(九)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
推進房地產市場信息化,建立全省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加快
省、州 (市)、縣 (市、區)三級聯網的全省保障性住房和個人
住房信息系統平台建設步伐,全面推行樓盤表管理、網上合同備
案等管理手段。進一步完善企業資質、權屬登記、商品房預
(銷)售、房屋交易和租賃、房屋徵收、質量管理等各項制度,
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積極扶持房地產開發企業做大做強,鼓勵
企業資質升級。加強房地產開發項目監管,嚴格按資質等級確定
— 15 —開發項目;嚴格商品房預售管理,加強預售資金監管;加強房地
產開發企業、物業管理企業和中介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加大商品
房市場營銷力度,加大 「宜居雲南」品牌宣傳營銷力度,積極組
織各地精品樓盤有針對性開展省內省外營銷活動。
(十)規范房地產中介及物業服務行業管理
建立完善全省房地產中介及物業服務法規體系和管理機制,
以便民、利民、惠民為宗旨,以市場化、專業化、產業化為導
向,著力加強對房地產中介及物業小微企業的政策扶持,優化發
展環境,規范服務標准,提升從業人員素質,加快培育一批具有
較強核心競爭力、較高品牌美譽度的房地產中介及物業服務企
業,努力構建業務完備、服務優質、競爭有序、管理規范的現代
房地產中介及物業服務業體系。
六、進一步完善促進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
政策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地要將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納入各級政府國民經濟和社
會發展規劃、年度計劃,明確目標任務,建立完善領導體制。加
強建築、建材、房地產業理論研究和教育培訓,及時協調解決改
革與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制定和落實各項政策措施。要建立考核
機制,強化協同配合,加強督促檢查。
— 16 —(二)加大政策扶持
各地、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發展,在
全面落實國家和省支持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發展各項政策措施
的基礎上,盡快制定本地、本部門的扶持配套政策措施。
———財政政策:各級政府和財政等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建
築、建材、住房保障資金落實機制。稅務部門要積極出台有利於
建築、建材和房地產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的稅收征管政策措施,加
大建築、建材和房地產管理、統計信息化建設經費扶持力度。企
業主營業務項目符合現行西部大開發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條件
的,減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土地政策:各地要根據當地市場的發展趨勢,結合 「城
鎮上山、農民進城」規劃,按照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
劃和近期城鎮建設規劃,全面落實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耕地保護
促進城鎮化科學發展的有關政策。加強商品房建設用地的節約和
集約化使用,制定優惠政策和措施,引導房地產開發企業利用適
建山坡地、未利用地實施房地產開發。
———金融政策:各級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改善對建築、建材和
房地產企業的金融服務,開發適應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特點的貸
款新品種,建立和完善授信制度,為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發展
提供良好的融資環境。對於建築、建材和房地產行業的骨幹企
— 17 —業、重大項目,要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優化信貸流程,提高放貸
效率,積極為企業承接工程提供保函。對享有財政資金補助、貼
息、獎勵等優惠政策的項目,給予信貸傾斜支持。對誠實守信、
經濟效益好、還貸能力強的企業,金融機構應及時開具保函或適
當增加授信額度。信用擔保基金要為企業申請貸款、參加投標提
供擔保服務,支持省內企業承包重大工程項目。鼓勵有條件的特
大型企業增資擴股和爭取上市融資。
(三)完善法規制度
加強建築市場管理法制體系建設,推動出台 《雲南省建設工
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條例》、《雲南省物業服務管理條例》、《雲南
省建設工程電子化招標數據標准》,修訂 《雲南省建築市場管理
條例》、《雲南省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完善招投
標違法違規行為查處、關鍵環節監管法規制度,完善工程質量安
全監督執法有關制度,健全行政執法機制,建立對施工、監理企
業的現場監管制度,制定工程安全防護、文明施工措施費使用管
理制度和實施辦法,建立文明施工措施費管理專戶,建立監理費
用專戶管理制度,提高建設工程質量和安全管理水平。
(四)建立促進機制
各地、有關部門要整合資源,密切協作,強化服務,建立完
善扶持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建設行政主管部
— 18 —門要進一步強化協調、指導作用,促進行業做大做強。工業信息
化部門要建立建築業企業技術中心考核指標體系,積極扶持建材
行業淘汰落後產能,建立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
作長效機制;金融部門要積極建立完善建築、建材和房地產企業
合作機制;稅務部門要繼續加大有利於建築、建材和房地產開
發、物業管理服務企業發展的稅收征管措施力度;科技部門要積
極支持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科技進步;商務部門要積極支持建
築、建材和房地產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各州 (市)人民政府要制
定相應的扶持措施,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促進建築、建材和房
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雲南省人民政府
2012年11月2日
— 19 —抄送: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省政協辦公廳,省法
院,省檢察院,雲南省軍區。
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2年11月12日印發
— 20 —

❾ 12349是做什麼的

12349是服務熱線呼叫中心號碼。

是為廣大社區居民提供便民服務的公益性平台,為全市社區居民提供家政服務,並為老年人提供緊急救援、生活幫助、主動關懷三項特色養老服務。 市民可以通過撥打12349熱線提出自己的問題,即可獲得各種社區服務:如家政服務、水電維修、信息中介、醫療保健、教育培訓、等20多大類包含100多個項目。

平台以全國統一的民政公益線12349作為支撐,不斷整合社會商家資源,開通便民服務、防走失、殘疾人求助、老年人法律援助、移車提醒等多條服務專線,為廣大市民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務和信息咨詢服務。同時,平台還在社區構建完善的集醫療救助、生活照料、精神慰籍為一體的「虛擬養老院」,為居家老人提供全方位的上門服務,讓老人安安心心居家養老。

(9)健康養老產業招商擴展閱讀

12349居家養老網隸屬於北京叄陸零度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健康產業及養老產業服務商。

叄陸零度是專注從事健康與養老產業的服務平台,為客戶提供360度全方位、多元化解決方案,打造立體品牌塑造及營銷模式。致力於通過互聯網、呼叫中心、線下健康養老服務門店、大型展會、論壇、專業顧問服務等形式,為企業客戶提供精準招商推廣,品牌塑造、渠道建設、營銷策劃、營銷託管,行業數據調研等服務。

12349平台始終堅持「替世上老人解難、幫天下兒女盡孝、為黨和政府分憂。」的公益服務宗旨。平台整合公共服務、公益服務以及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社會服務資源,向全市居民提供政務咨詢、養老服務、醫療服務、社區導購、旅遊指南、法律服務等高效優質的社會服務項目。

閱讀全文

與健康養老產業招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