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湖北省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

湖北省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

發布時間:2021-02-26 03:53:07

❶ 中國信息產業發展的政策是什麼

一、我國信息產業的發展現狀

以1998年信息產業部成立為標志,信息產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五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面對全球信息產業劇烈動盪、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始終保持了快速健康發展。過去的五年,是信息產業發展最快、綜合實力實現歷史性跨越的五年。

信息產業一直保持2-3倍於GDP的速度發展。2002年,全國信息產業增加值達到5726億元,佔GDP的比重由1997年的2.3%提高到5.7%,通信業增加值達到2746億元,佔GDP比重為2.7%,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增加值達到2980億元,佔GDP比重為3% 。

電信業在發展中改革,在改革中發展,實現了向世界第一大電話網的跨越。電話用戶總數躍居世界第一位,普及程度大幅度提高,電話用戶總數達到4.2億戶,是1997年的5.3倍,固定電話用戶2.18億戶, 行動電話用戶達2.12億戶。電話普及率由1997年的8.11%提高到33.74%。

覆蓋全國、連通世界的現代通信網基本形成。局用交換機容量達到2.84億門,行動電話交換機容量達到2.71億戶,長途電話交換機容量達到776萬路端,光纜總長度達225萬公里,其中長途光纜47.3萬公里。與我國開通電信業務的國家和地區達到200多個,實現行動電話漫遊的達到120個。

電信業在發展中加大改革力度。經過改革重組,電信領域實現由壟斷經營向競爭開放轉變。基礎電信領域已經有6家骨幹企業,增值電信領域已經有4400多家經營者。

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電信業穩步實施對外開放。

電信管理體制實現由政企合一向政企分開、依法管理的轉變。

產業規模取得新的突破。2002年銷售收入 1.4萬億元,比2001年增長20%,五年平均增長25.2%。產業規模居世界第三,國內各工業部門首位。

外向型經濟發展取得新的突破。改革開放以來,全行業吸收外資超過700億美元。2002年出口925億美元,居我國外貿出口第一位,對外貿增長的貢獻率達46%。彩電出口1800萬台,為1997年的5倍。通信類產品進入40多個國家和地區。

結構調整取得新的突破。投資類、消費類、基礎類三大類產品結構的比重進一步趨於合理。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大公司戰略成效顯著。產業集群化趨勢日益明顯,初步形成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灣地區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聚集帶。

技術創新取得新的突破。軟體產業年均增長30%以上,2002年營業收入1100億元,經認定的軟體企業有6000多家,軟體產業基地11家,中文操作系統和應用軟體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集成電路產量由97年的13億塊提高到85億塊,技術上已具備0.18微米晶元設計開發、規模生產能力。

二、下一步發展思路

黨的十六大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綱領,並明確提出國內生產總值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的目標。信息產業作為基礎性、先導性、支柱性產業,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應爭取在國民經濟全局中有更大作為。

(一)2003年宏觀發展目標

信息產業增加值達到6320億元,佔GDP的比重達到5.9%,其中在電信業中,電信業務收入4510億元,發展固定電話用戶3300萬戶、行動電話用戶5200萬戶,固定電話普及率達到19.4%、行動電話普及率達到20.1%。在電子信息產品製造領域,銷售收入1.64萬億元,增長19%,出口總額1000億美元,增長8%。

(二)發展機遇

十六大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綱領,提出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路子,並強調要優先發展信息產業,在經濟和社會領域廣泛應用信息技術,這將促進信息產業跨入新的發展階段。

存在的主要問題。電信領域:電信網間互聯不暢問題突出,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尚未建立,電信立法滯後。電子信息產品製造領域:結構性矛盾突出,核心技術與國外的差距明顯 ,國際競爭壓力日益增大。

(三)政府將在以下方面加強工作。

1. 加強宏觀調控和政策引導,加大監管力度,實現通信業有效益的快速增長。

加強對行業發展的規劃指導。處理好當前發展與長遠需要的關系,注重投資建設的綜合效益,防止過度投資;處理好發展新技術與業務更替的關系,使新業務漸進發展,平滑過渡;積極調控和引導市場,防範投資風險;加強規劃指導、整頓建設市場、引導企業聯合建設,防止不必要的重復建設。

加強對業務發展的政策引導。引導企業調整發展思路,將發展著力點轉變到提高效益與核心競爭力;引導企業積極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實現規模與效益、速度與質量統一;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積極引導企業進行商業模式的創新,形成運營、製造、信息服務等多方合作、利益共享的新型產業鏈;引導和推動運營企業開發國際市場。

發揮技術標准對通信發展的指導和支撐作用。加強通信技術標准工作,保證通信網的完整性、統一性、先進性;積極開展與下一代電信網密切相關的關鍵技術標準的研究工作;按照"積極跟進、先行試驗、培育市場、支持發展"的原則,繼續做好第三代移動通信相關技術試驗的組織工作。

加大政府監管力度,確保網間通信安全暢通。要從8個方面採取措施:技術方面,建設網間通信質量監控系統;管理方面,建立網間通信質量聯席會議;經濟方面,調整網間結算標准,理順結算關系;標准方面,建立網間通信質量標准考核體系;輿論方面,建立網間通信質量通報制度;教育方面,進行基本行規教育;政策方面,出台"硬措施";法律方面,對惡性互聯互通事件追究刑事責任。

建立電信普遍服務機制。一是要保證目前的普遍服務水平不下降。另一方面 是要不斷提高農村邊遠地區的通信服務水平。

加快制定《電信法》。信息產業部對《電信法》的起草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已經把這項工作作為了今年工作的重點。成立了起草領導小組、起草工作小組和專家咨詢委員會。在《電信法》的立法工作上,要立足國情,借鑒國外。目前我們也在對國外的電信法進行研究,但是也要考慮到中國的實際情況。

2.積極開拓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加大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調整和發展力度

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努力擴大內需和出口。在保證大宗出口產品擴大的同時,抓好軟體與集成電路的出口;在保持傳統出口市場份額的同時,繼續大力開拓新興市場;在努力擴大產品出口的同時,鼓勵有比較優勢的企業"走出去",開展對外投資,擴大境外加工貿易,帶動國內產品出口。

加快建設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立足國內產業比較優勢,改善投資環境,加大引資力度。

加快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全面落實18號文件規定的投融資、稅收、政府采購等政策。繼續加強軟體產業基地和軟體工程中心建設。加大對國內軟體的支持力度,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軟體產品和龍頭企業。提高集成電路加工製造能力、市場佔有率和設計水平。

加大電子信息產品市場監管和行業調控力度。加強價格協調、知識產權保護和質量監督,打擊假冒偽劣、制止惡性競爭。加強指導和協調,支持企業主動應訴反傾銷調查,妥善解決專利糾紛。加強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建立產業損害預警系統。

以推廣應用為重點,積極務實地推進信息化建設。大力推進電子政務發展,積極推動政府上網擴大范圍,建立高效的政府部門業務系統,提高工作效率。著力推進企業信息化,推動企業應用信息化建設進行生產管理流程再造,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積極推進社會信息化,加強信息資源開放和利用,豐富網上應用,開放公用資料庫,推進社區信息化。(完)

❷ 最新消息:電子信息產業如何突圍發展求解答

⒉到峁埂⒓際跛降玫醬蠓嶸2012年,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銷售收入達到11.0萬億元,增幅超過15.0%,電子信息產業規模不斷壯大;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2.1%,高於同期工業平均水平2.1個百分點,行業增速堅持領先;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實現銷售產值85044億元,同比增長12.6%,製造大國地位日益穩固。
這是有利的一面。但不能忽視的是,當前我國信息產業發展面臨的發展環境並不樂觀。從國際形勢看,全球經濟持續低迷,產業規模增長放緩,從而導致部分發達國家出現戰略性新興領域貿易保護主義,使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競爭陷入更加激烈的地步。這體現為國際貿易環境的日趨惡劣,大型跨國公司通過產業鏈整合進一步向中小企業施壓,整個行業內產業鏈一體化現象日趨明顯。這是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面臨的國際形勢嚴峻。同時,我國電子信息產業自身深層次問題仍很突出。舉個實例,這些年來,電子信息企業為獲得更多利潤,過度追求規模的大而全,只需復制本身或者別人走過的路,較少考慮標准、品牌、技術、人才和效益等領域的創造性,從而導致了我國電子信息企業產品競爭力偏弱、附加值偏低、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與國際先進水平之間的發展差距仍然較大。這些都給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敲響了警鍾。
一是切實深化信息化建設。要繼續推進信息化在鋼鐵、化工、汽車、船舶、航空等主要行業的數字化設計中的普及;集中力量,發展整機、光電及應用電子產品領域。同時,要充分發揮電子發展基金作用,管好用好基金,加大對信息技術應用的資金支持力度,著力重點支持平安可靠的信息技術及產品的行業應用。此外,建議將計算機等新興電子產品納入節能家電補貼政策范圍,這樣不僅可以帶動內需市場,還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推動行業技術進步。
二是推動融合發展,打造大產業鏈條。在集成電路、軟體、通信、新型顯示器件等重點領域,要鼓勵優勢企業整合國內資源,支持企業「走出去」兼並或參股信息技術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增強國際競爭力。此外,還可積極引導並鼓勵在新興領域盡快成立產業聯盟,促進聯合協同創新。借鑒閃聯、太陽能光伏、LED等產業聯盟以往的經驗,圍繞雲計算、物聯網等新興領域開展產業聯盟建設,挖掘產業新增長點。其中,既要推進整機、元器件、材料及設備企業的合作,加強產業鏈協同配合,又應組建新興領域關鍵技術專利池,實現專利共享,展開聯合攻關,提升技術水平。
三是加強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這需要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從宏觀層面看,國家應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推動產業創新發展,特別要注重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優勢企業集聚,逐步形成符合產業發展方向和現實處境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推動電子信息行業從以加工組裝為主轉到以自主知識產權和自有標准、品牌為抓手的模式上來。

❸ 國務院《關於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規劃和調整綱要》精神是什麼

《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正式發布(全文)
2009年04月15日 21:41:26 來源:中國政府網

信息技術是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電子信息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支柱產業,對於促進社會就業、拉動經濟增長、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和維護國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確保電子信息產業穩定發展,加快結構調整,推動產業升級,特製定本規劃,作為電子信息產業綜合性應對措施的行動方案。規劃期為2009—2011年。《規劃》的主要內容是:

一、電子信息產業現狀及面臨的形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實現了持續快速發展,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產業規模、產業結構、技術水平得到大幅提升。2001—2007年銷售收入年均增長28%,2008年實現銷售收入約6.3萬億元,工業增加值約1.5萬億元,佔GDP比重約5%,對當年GDP增長的貢獻超過0.8個百分點,出口額達5218億美元,佔全國外貿出口總額的36.5%。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信息產品製造基地,在通信、高性能計算機、數字電視等領域也取得一系列重大技術突破。但是,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下半年以來,電子信息產品出口增速不斷下滑,銷售收入增速大幅下降,重點領域和骨幹企業經營出現困難,利用外資額明顯減少,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同時,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深層次問題仍很突出。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加強技術創新,促進電子信息產業持續穩定發展,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做出貢獻。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主線,堅持改革開放,強化自主創新,加快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以優化環境鞏固規模優勢,以重大工程帶動技術突破,以新的應用推動產業發展。穩定出口,拓展內需,滿足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保持電子信息產業平穩較快增長;集聚資源,重點突破,提高關鍵技術和核心產業的自主發展能力;以用促業、融合發展,加快培育新的增長點;在發展中保穩定,在穩定中謀轉型,加快調整電子信息產業組織結構、產品結構和區域結構,實現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立足當前與謀劃長遠相結合。針對當前外部市場需求急劇下降、全球電子信息產業深度調整的形勢,採取積極措施,保持產業的穩定增長。同時,著眼長遠發展,集中優勢資源,在重點領域取得突破,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模式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堅持市場運作與政府引導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加快完善體制機制,改善投融資環境,培育骨幹企業,扶持中小創新型企業,促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同時,國家加大財稅、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增強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軟體等核心產業的自主發展能力。

堅持自主創新與國際合作相結合。加快自主創新步伐,以系統應用為牽引,加速技術自主開發。同時,繼續加大力度吸引國際電子信息製造業和服務業向我國轉移,提高利用外資水平,拓展企業海外發展空間,提高電子信息產業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

(三)規劃目標。

促增長、保穩定取得顯著成效。未來三年,電子信息產業銷售收入保持穩定增長,產業發展對GDP增長的貢獻不低於0.7個百分點,三年新增就業崗位超過150萬個,其中新增吸納大學生就業近100萬人。保持外貿出口穩定。新型電子信息產品和相關服務培育成為消費熱點,信息技術應用有效帶動傳統產業改造,信息化與工業化進一步融合。

調結構、謀轉型取得明顯進展。骨幹企業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自主品牌市場影響力大幅提高。軟體和信息服務收入在電子信息產業中的比重從12%提高到15%。穩步推進電子信息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鼓勵加工貿易企業延長產業鏈,促進國內產業升級。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特色鮮明的產業聚集區。產業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核心技術有所突破,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數字廣播電視等領域的應用創新帶動形成一批新的增長點,產業發展模式轉型取得明顯進展。
三、產業調整和振興的主要任務

今後三年,電子信息產業要圍繞九個重點領域,完成確保骨幹產業穩定增長、戰略性核心產業實現突破、通過新應用帶動新增長三大任務。

(一)確保計算機、電子元器件、視聽產品等骨幹產業穩定增長。

完善產業體系,保持出口穩定,拓展城鄉市場,提高利用外資水平,發揮產業集聚優勢,實現計算機、電子元器件、視聽產品等骨幹產業平穩發展。

增強計算機產業競爭力。加快提高產品研發和工業設計能力,積極發展筆記本電腦、高端伺服器、大容量存儲設備、工業控制計算機等重點產品,構建以設計為核心、以製造為基礎,關鍵部件配套能力較強的計算機產業體系。大力開拓個人計算機消費市場,積極拓展行業應用市場,推廣基於自主設計CPU的低成本計算機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列印機、稅控收款機等產品。支持骨幹企業「走出去」,進一步開拓全球特別是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市場。

加快電子元器件產品升級。充分發揮整機需求的導向作用,圍繞國內整機配套調整元器件產品結構,提高片式元器件、新型電力電子器件、高頻頻率器件、半導體照明、混合集成電路、新型鋰離子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和新型印刷電路板等產品的研發生產能力,初步形成完整配套、相互支撐的電子元器件產業體系。加快發展無污染、環保型基礎元器件和關鍵材料,提高產品性能和可靠性,提高電子元器件和基礎材料的回收利用水平,降低物流和管理成本,進一步提高出口產品競爭力,保持國際市場份額。

推進視聽產業數字化轉型。支持彩電企業與晶元設計、顯示模組企業的縱向整合,促進整機企業的強強聯合,加大創新投入,提高國際競爭力。加快4C(計算機、通信、消費電子、內容)融合,促進數字家庭產品和新型消費電子產品大發展。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加快模擬電視向數字電視過渡,推動全國有線、地面、衛星互為補充的數字化廣播電視網路建設,豐富數位元組目資源,推動高清節目播出,促進數字電視普及,帶動數字演播室設備、發射設備、衛星接收設備的升級換代,加快電影數字化進程,實現視聽產業鏈的整體升級。

(二)突破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軟體等核心產業的關鍵技術。

抓住全球產業競爭格局加快調整的機遇,立足自主創新,強化國際合作,統籌資源、環保、市場、技術、人才等各種要素,合理布局重大項目建設,實現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軟體等核心產業關鍵技術的突破。

完善集成電路產業體系。支持骨幹製造企業整合優勢資源,加大創新投入,推進工藝升級。繼續引導和支持國際晶元製造企業加大在我國投資力度,增設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完善集成電路設計支撐服務體系,促進產業集聚。引導晶元設計企業與整機製造企業加強合作,依靠整機升級擴大國內有效需求。支持設計企業間的兼並重組,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支持集成電路重大項目建設與科技重大專項攻關相結合,推動高端通用晶元的設計開發和產業化,實現部分專用設備的產業化應用,形成較為先進完整的集成電路產業鏈。

突破新型顯示產業發展瓶頸。統籌規劃、合理布局,以面板生產為重點,完善新型顯示產業體系。國家安排引導資金和企業資本市場籌資相結合,拓寬融資渠道,增強企業創新發展能力。成熟技術的產業化與前瞻性技術研究開發並舉,逐步掌握顯示產業發展主動權。充分利用全球產業資源,重點加強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努力在新型顯示面板生產、整機模組一體化設計、玻璃基板製造等領域實現關鍵技術突破。

提高軟體產業自主發展能力。依託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著力提高國產基礎軟體的自主創新能力。支持中文處理軟體(含少數民族語言軟體)、信息安全軟體、工業軟體等重要應用軟體和嵌入式軟體技術、產品研發,實現關鍵領域重要軟體的自主可控,促進基礎軟體與CPU的互動發展。加強國產軟體和行業解決方案的推廣應用,推動軟體產業與傳統產業的融合發展。鼓勵大型骨幹企業整合優勢資源,增強企業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引導中小軟體企業向產業基地集聚和聯合發展,提高軟體行業國際合作水平。

(三)在通信設備、信息服務、信息技術應用等領域培育新的增長點。

加速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動業務創新和服務模式創新,強化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領域的運用,積極採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以新應用帶動新增長。

加速通信設備製造業大發展。以新一代網路建設為契機,加強設備製造企業與電信運營商的互動,推進產品和服務的融合創新,以規模應用促進通信設備製造業發展。加快第三代移動通信網路、下一代互聯網和寬頻光纖接入網建設,開發適應新一代移動通信網路特點和移動互聯網需求的新業務、新應用,帶動系統和終端產品的升級換代。支持IPTV(網路電視)、手機電視等新興服務業發展。建立內容、終端、傳輸、運營企業相互促進、共贏發展的新體系。

加快培育信息服務新模式新業態。把握軟體服務化趨勢,促進信息服務業務和模式創新,綜合利用公共信息資源,進一步開發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信息服務業務。積極承接全球離岸服務外包業務,引導公共服務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外包數據處理、信息技術運行維護等非核心業務,建立基於信息技術和網路的服務外包體系。提高信息服務業支撐服務能力,初步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結構優化、滿足產業國際化發展要求的公共服務體系。

加強信息技術融合應用。以研發設計、流程式控制制、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等關鍵環節為突破口,推進信息技術與傳統工業結合,提高工業自動化、智能化和管理現代化水平。加速行業解決方案的開發和推廣,組織開展行業應用試點示範工程,支持RFID(電子標簽)、汽車電子、機床電子、醫療電子、工業控制及檢測等產品和系統的開發和標准制定。支持信息技術企業與傳統工業企業開展多層次的合作,進一步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結合國家改善民生相關工程的實施,加強信息技術在教育、醫療、社保、交通等領域應用。提高信息技術服務「三農」水平,加速推進農業和農村信息化,發展壯大涉農電子產品和信息服務產業。
四、政策措施

(一)落實擴大內需措施。

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建設以及家電下鄉、其他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實施,進一步拓展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空間,引導推進第三代移動通信網路、下一代互聯網、數字廣播電視網路、寬頻光纖接入網路和數字化影院建設,拉動國內相關產業發展。完善普遍服務機制,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加強農村電信和廣播電視覆蓋,加速實現「村村通」。支持國內光伏發電市場發展和LED(發光二極體)節能照明產品推廣。建立國家資金支持的重大工程配套保障協調機制,帶動電子信息產品以及相關服務發展,引導國內企業互相配套。

(二)加大國家投入。

國家新增投資向電子信息產業傾斜,加大引導資金投入,實施集成電路升級、新型顯示和彩電工業轉型、TD-SCDMA第三代移動通信產業新跨越、數字電視電影推廣、計算機提升和下一代互聯網應用、軟體及信息服務培育等六項重大工程,支持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項目建設。鼓勵地方對專項支持的關鍵領域和重點項目給予資金支持,引導社會資源投向電子信息產業領域。加大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投入。

(三)加強政策扶持。

繼續實施《國務院關於印發鼓勵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國發〔2000〕18號)明確的政策,抓緊研究進一步支持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並適當延長液晶等新型顯示器件優惠政策。落實數字電視產業政策,推進「三網融合」。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中,根據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狀況適時調整認定目錄和標准。研究出台光伏發電和半導體照明推廣應用的鼓勵政策。

(四)完善投融資環境。

落實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有關政策措施,加大對電子信息產業的信貸支持。引導地方政府加大投入,有效發揮信用擔保體系功能,支持金融機構為中小電子信息企業提供更多融資服務。依託產業基地、企業孵化器等產業集聚區,擴大電子信息中小企業集合發債試點。對符合條件的電子信息企業引進先進技術和產品更新換代的外匯資金需求,通過進出口銀行提供優惠利率進口信貸方式給予支持。積極發展風險創業投資,大力支持海外歸國人才在國內創業發展。落實優惠條件,降低商檢和物流費用,支持國外企業穩定在我國的生產規模,擴大投資。加強產業基地公共基礎設施和支撐服務體系建設,優化產業集聚區發展環境。發揮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政策和功能優勢,加大打擊走私力度,促進電子信息產品研發、維修、配送及服務外包業務的發展。

(五)支持優勢企業並購重組。

在集成電路、軟體、通信、新型顯示器件等重點領域,鼓勵優勢企業整合國內資源,支持企業「走出去」兼並或參股信息技術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增強國際競爭力。鼓勵金融機構對電子信息企業重組給予支持。

(六)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

繼續保持並適當加大部分電子信息產品出口退稅力度,發揮出口信用保險支持電子信息產品出口的積極作用,強化出口信貸對中小電子信息企業的支持。落實科技興貿規劃。採取綜合措施為企業拓展新興市場創造條件,支持企業「走出去」設立研發、生產基地,建立境外營銷網路。拓展與國外政府、企業間的合作,大力推動TD-SCDMA等標准技術在海外市場的拓展和商用。落實促進離岸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推動軟體外包企業加快發展。

(七)強化自主創新能力建設。

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加強移動通信、筆記本電腦、軟體、新型顯示器件等領域創新能力建設,完善公共技術服務平台。支持電子元器件、系統整機、軟體和信息服務企業組成各種形式的產業聯盟,促進聯合協同創新。大力推進TD-SCDMA、地面數字電視、手機電視、數字音視頻編解碼、中文辦公文檔格式、WAPI(無線區域網安全標准)、數字設備信息資源共享等標准產業化進程,加強RFID、數字版權管理、數字家庭產品等關鍵標準的制定和推廣工作,加快制定工業軟體、信息安全、信息技術服務標准和規范。加強對電子信息產品和服務的知識產權保護。將集成電路升級等六項重大工程所需高端人才引進列入國家引進高層次海外人才的相關計劃,提高國內研發水平。

五、規劃實施

各地區要按照《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結合當地實際抓緊制定具體落實方案,確保取得實效。具體工作方案和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及時報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有關部門。

❹ 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方針

1、集中統一管理
聯邦德國軍事電子技術的科研和電子設備的生產,其總的管理原則是統一領導、集中管理。聯邦德國的軍事裝備是在國防部裝備部的統一領導下,由聯邦德國國防技術與采辦總署具體負責組織、協調和管理。軍事電子技術的科研、電子設備的生產及采購均由該署的通信技術與電子部統一組織、協調管理,包括制訂具體科研、生產和采購計劃,並對總承包商的研製和生產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各軍種裝備部門密切配合聯邦德國國防技術與采辦總署工作,它們無權單獨組織軍用電子設備的研製與采購。
2、依靠民間企業發展軍用電子設備。寓軍於民
聯邦德國沒有獨立的軍事電子信息產業電子工業體系。軍用電子設備的科研和生產幾乎全部由民用企業和科研機構承擔。利用民間企業和科研機構從事軍事電子方面的科研和生產工作,避免了軍內建立龐大的科研和生產體系,減輕了國防部管理工作的負擔,並節省了財政開支。此外這種寓軍於民的科研和生產體系有利於軍事技術與民用技術的互相轉移和交流,有利於發揮企業的生產能力和技術優勢,同時也便於平戰結合,一旦必要時可迅速動員私營企業生產更多的軍用設備。
3、重視國際合作和德國內合作
聯邦德國在發展軍事電子信息產業電子設備方面十分重視國際合作,並取得了顯著成績。例如,與法國合作研製的拉塔克雷達,與美國合作研製LN3慣性導航設備,與加拿大合作研製CL-289無人偵察機。通過國際合作發展軍用電子設備不僅節約本國的研製費用,而且還能吸取國際上的先進技術,加速本國軍用電子技術的發展。同時,聯邦德國也重視同國內廠商的合作,一些重要產品都是由幾家大企業合作研製和生產的。例如軍級自動化通信干線網就是由電氣公司、西門子公司、標准電氣洛倫茨公司、特.卡德公司等合作研製的。通過國內各廠商的合作,可以發揮各家特長,提高產品質量。 一、整合市場和企業資源,建立關鍵領域的研發協作體系。
中國國內企業應抓住中國推動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數字電視和互聯網建設的時機,依託國內市場建立自主標准體系,推動企業加大對核心元器件和軟體、信息安全系統的開發力度,爭取在關鍵技術和重大標准方面實現突破。
二、推動融合發展,打造大產業鏈條。
中國應抓住技術進步和國際產業調整的新機遇,形成一批上千億的產業集群。電子信息產業單純靠規模擴張已經難以為繼,如:中國國的彩電行業,再擴大規模難度已經很大,今後應該轉向速度與效益並重,推動產業向創新型和效益型的轉變。
三、整合區域資源,高起點推動東中西部互動發展。
應該依託中西部資源優勢和信息化應用狀況,以軟體、新型元器件、電子材料等高技術、低污染行業為切入點。同時利用周邊國家資源,發展加工貿易,推動中國的國家出台扶持政策。
四、促進生態流程整合,建立產業生態設計、評估和管理體系。
建立產業生態參數資料庫,研究產業生態評估模型,開展重點產品生態參數課題研究。
五、建立投融資機制,大力發展產業基地。
中國發改委與中國開發銀行和深圳市簽訂合作備忘錄,2009年的5年投入800億元,重點支持高技術產業發展和自主創新。中國2009年今後還將在條件成熟地區大力發展中國國家級產業基地支持企業技術創新。 一、技術和資金密集,創新和風險並存
二、固定成本高,可變成本低
三、研製開發投資高,生產製造成本相對低
四、用戶成本鎖定
五、對標準的高度依賴

❺ 電子信息產業能帶動周邊哪些產業發展

一是主要行業總體穩定發展。通信設備行業佔全行業比重持續增加。1—8月,通信設備行業實現銷售產值13324億元,同比增長11.2%,高於全行業平均水平3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5747億元,同比增長3.2%,高於全行業平均水平3.1個百分點。內銷產值7578億元,同比增長18.1%,高於全行業平均水平1.9個百分點。通信設備行業佔全行業比重持續增加,2015年4—8月通信設備行業銷售產值佔全行業比重分別為18.4%、18.6%、18.9%、19.1%和19.2%。1—8月,全行業生產手機104654.3萬台,同比下降1.3%;移動通信基站17852.6萬信道,同比下降2.1%;程式控制交換機1264.8萬線,同比下降13.1%。

家用視聽行業小幅增長。1—8月,家用視聽行業實現銷售產值4788億元,同比增長5%。家用視聽行業實現出口交貨值2230億元,同比增長3.2%,高於1—7月0.1個百分點,低於去年同期5.1個百分點。內銷產值2559億元,同比增長6.5%,高於去年同期5.1個百分點。1—8月,全行業生產彩色電視機9802萬台,同比增長4.5%,其中液晶電視9200.4萬台,同比增長3.6%。

電子元件行業增速回暖。1—8月,電子元件行業實現銷售產值11318億元,同比增長8%,低於全行業平均水平0.2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4005億元,同比下降8%,低於全行業平均水平8.1個百分點。內銷產值7313億元,同比增長19.5%,高於全行業平均水平3.3個百分點。1—8月,電子器件行業實現銷售產值10780億元,同比增長12.4%,高於去年同期3.8個百分點,高於全行業平均水平4.2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6433億元,同比增長7.9%,高於去年同期5.3個百分點,高於全行業平均水平7.8個百分點。內銷產值4347億元,同比增長19.9%,高於全行業平均水平3.7個百分點。1—8月,全行業生產集成電路701.5億塊,增長8%;半導體分立器件3754億只,增長5.5%;電子元件22456.4億只,下降5.3%。

計算機行業保持低速增長。1—8月,計算機行業實現銷售產值13946億元,同比增長1.2%。出口交貨值10093億元,同比下降3.1%。計算機行業佔全行業比重持續下降,1—2月計算機行業佔全行業比重為22.6%,1—3月為22.1%,1—4月為21.9%,1—5月為21.6%,1-6月為21.3%,1—7月為20.3%,1—8月降至20.1%,比去年同期下降2.1個百分點。計算機行業對全行業增長的貢獻率3.2%。1—8月,全行業共生產微型計算機18919萬台,同比下降13.5%,其中筆記本電腦11571.2萬台,同比下降12.6%,數碼相機1314.5萬台,同比下降16.8%。

二是內銷佔比持續擴大。國內消費市場的拉動作用逐漸加強,1—8月,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實現內銷產值37691億元,同比增長16.2%,高出全行業平均水平8個百分點。出口持續下滑,出口交貨值31845億元,同比增長0.1%,低於全行業平均水平8.1個百分點,可見內銷比重逐步擴大。

三是中西部地區保持平穩增長,東北部地區增速持續放緩。1—8月,西部地區完成銷售產值6251億元,同比增長12.5%,高於全行業平均水平4.3個百分點。中部地區完成銷售產值8525億元,同比增長20.9%,高於全行業平均水平12.7個百分點。東部地區完成銷售產值53951億元,同比增長6.3%,低於全行業平均水平1.9個百分點。東部地區銷售產值佔全國比重77.5%,中部和西部兩個地區銷售產值合計佔全國比重21.3%。東北地區繼續保持低速增長,實現銷售產值808億元,同比下降9.7%,增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7.9個百分點,銷售產值佔全國比重1.2%,與1—7月持平。

四是內資企業比重持續擴大,外資企業銷售產值增速下滑。內資企業銷售產值和出口交貨值佔全國比重持續擴大,1—2月內資企業銷售產值佔全國比重為35.8%,1—3月為36.7%,1—4月為37.1%,1—5月為37.8%,1—6月為38.8%,1—7月為39.3%,1—8月擴大到39.7%。1—2月內資企業出口交貨值佔全國比重為14%,1—3月為14.2%,1—4月為14.4%,1—5月為14.9%,1—6月為15.5%,1—7月為16.1%,1—8月擴大到16.3%。1—8月,內資企業的銷售產值為27611億元,同比增長17.5%,高出全行業平均水平9.3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為5184億元,同比增長10.5%,高出全行業平均水平10.4個百分點。港澳台投資企業實現銷售產值16419億元,同比增長8.8%,出口交貨值9826億元,同比下降0.1%。外商投資企業銷售產值增速下滑,1—8月銷售產值為25506億元,同比下降0.6%,低於去年同期2.1個百分點。外商投資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16834億元,同比下降2.7%,低於去年同期1.9個百分點。

五是企業利潤率增勢高位趨緩。2015年2—7月,全行業實現利潤率分別為2.8%、3.7%、3.9%、4.2%、4.5%和4.4%,7月利潤率首次下降,改變了2—6月以來一路走高的態勢增勢趨緩,但仍高於去年同期0.4個百分點。1—7月,全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9228億元,同比增長7.7%,實現利潤2600億元,同比增長17%。

❻ 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主線,堅持改革開放,強化自主創新,加快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以優化環境鞏固規模優勢,以重大工程帶動技術突破,以新的應用推動產業發展。穩定出口,拓展內需,滿足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保持電子信息產業平穩較快增長;集聚資源,重點突破,提高關鍵技術和核心產業的自主發展能力;以用促業、融合發展,加快培育新的增長點;在發展中保穩定,在穩定中謀轉型,加快調整電子信息產業組織結構、產品結構和區域結構,實現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立足當前與謀劃長遠相結合。針對當前外部市場需求急劇下降、全球電子信息產業深度調整的形勢,採取積極措施,保持產業的穩定增長。同時,著眼長遠發展,集中優勢資源,在重點領域取得突破,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模式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堅持市場運作與政府引導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加快完善體制機制,改善投融資環境,培育骨幹企業,扶持中小創新型企業,促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同時,國家加大財稅、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增強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軟體等核心產業的自主發展能力。
堅持自主創新與國際合作相結合。加快自主創新步伐,以系統應用為牽引,加速技術自主開發。同時,繼續加大力度吸引國際電子信息製造業和服務業向我國轉移,提高利用外資水平,拓展企業海外發展空間,提高電子信息產業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
(三)規劃目標。
促增長、保穩定取得顯著成效。未來三年,電子信息產業銷售收入保持穩定增長,產業發展對GDP增長的貢獻不低於0.7個百分點,三年新增就業崗位超過150萬個,其中新增吸納大學生就業近100萬人。保持外貿出口穩定。新型電子信息產品和相關服務培育成為消費熱點,信息技術應用有效帶動傳統產業改造,信息化與工業化進一步融合。
調結構、謀轉型取得明顯進展。骨幹企業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自主品牌市場影響力大幅提高。軟體和信息服務收入在電子信息產業中的比重從12%提高到15%。穩步推進電子信息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鼓勵加工貿易企業延長產業鏈,促進國內產業升級。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特色鮮明的產業聚集區。產業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核心技術有所突破,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數字廣播電視等領域的應用創新帶動形成一批新的增長點,產業發展模式轉型取得明顯進展。

❼ 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實施後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現狀

東莞、長江三角洲、天津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模式三地發展模式特點在我國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灣地區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的形成有很強的外資直接投資推動、政府間接培育、中央政策鼓勵大量引進外資,地方政府建立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利用各種優惠政策吸引外資的特點。但不同區域由於地方發展歷史的不同,具有不同的發展軌跡,呈現出較有代表性的三種模式。東莞衛星平台式集群模式。其特點:發展基礎來自對國際產業轉移的承接,「台灣接單(含研發和運籌),東莞生產,香港出口。最大的特點是,在更大范圍、更大規模上,更低成本地嫁接了台灣IT產業發展的模式,即透過企業間十分發達的網路化聯系實現靈活的生產協作,大中小企業合作,上下游聯動,形成了典型的衛星平台式集群結構。長江三角洲大、中企業聚集模式。起步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成型於21世紀初,起步晚,但起點高,並以大中企業的聚集為主。發展機制可歸結為台灣產業界與電子信息業世界著名跨國公司戰略布局互動的結果。產業群的發展趨勢是,大型跨國公司逐漸成為集群的核心。特點是價值鏈分工以若干個大企業為核心,新企業的衍生多為基於這些大企業的縱向衍生,同時也伴有少量橫向衍生的模式。集群中輔助性企業都以這些大企業為核心進行衍生,在企業之間以市場交易的方式配置資源,在核心大企業之外存在大量輔助性企業,它們大多與某一大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成為其外圍。天津:單核狀集群模式。天津信息產業集群形成的直接動力是來自美、日、韓的跨國公司,產業群成長的根本動力是建立在供給與需求機制上的跨國公司與當地國有企業之間產業鏈的融合。產業群的形成使得天津信息產業的發展速度明顯快於其他產業,並成為天津市的主導產業。天津的電子信息產業群呈現出明顯的單核狀結構特徵。產業群的單核企業為大型跨國公司。其中摩托羅拉、IG、三星、羅姆電子等跨國公司成為支撐產業發展的主導企業。

❽ 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電子信息產業現狀及面臨的形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實現了持續快速發展,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內來,產業規模、產容業結構、技術水平得到大幅提升。2001—2007年銷售收入年均增長28%,2008年實現銷售收入約6.3萬億元,工業增加值約1.5萬億元,佔GDP比重約5%,對當年GDP增長的貢獻超過0.8個百分點,出口額達5218億美元,佔全國外貿出口總額的36.5%。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信息產品製造基地,在通信、高性能計算機、數字電視等領域也取得一系列重大技術突破。但是,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下半年以來,電子信息產品出口增速不斷下滑,銷售收入增速大幅下降,重點領域和骨幹企業經營出現困難,利用外資額明顯減少,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同時,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深層次問題仍很突出。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加強技術創新,促進電子信息產業持續穩定發展,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做出貢獻。

❾ 2019電子信息行業發展趨勢圖

這個太專業了,還是去問問調查數據的吧

閱讀全文

與湖北省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