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引領建立產業鏈創新鏈全生態系統

引領建立產業鏈創新鏈全生態系統

發布時間:2021-02-26 06:30:35

① 如何建立產業鏈,生態鏈體系

產業鏈是區域經濟學范疇,包括區域主導產業的確定,以及圍繞該主導產業的發展,所形成的涵擴其產業上游、下游配套產業體系(郎咸平教授的《產業鏈陰謀》寫的不錯,但它忽視了一個中國特色的問題,就是我國鄉鎮企業的集群——國外稱新產業區)。生態鏈是產業生態學范疇,它往往是規劃建設生態工業園區的重點內容,即建設生態產業鏈,說白了也就是廢物鏈,它是基於園區各企業之間副產品、固體廢棄物、廢水、廢能綜合循環利用的一個企業共生組合,從丹麥卡倫堡幾個企業通過相互利用其廢棄物從而形成世界第一個生態工業園區,或者工業共生網路開始,世界各國,包括我國許多地區也建立了不少有特色的生態產業鏈(魯北、貴港、南海、。。。。多了去了)。

② 我國正在推行的數字經濟戰略是哪3條

一、是採取清單制梳理我國數字科技的短板軟肋,短期內尋找可靠的替代源和備份源,使「卡脖子」技術不因外國的封鎖而斷供。與此同時,發起專項研發計劃,集中力量攻克核心電子元器件、高端晶元、操作系統、資料庫、工業軟體等短板,補齊數字科技研發鏈。

二、是面向數字科技前沿領域,設立國家或世界實驗室,牽頭發起全球大科學計劃或工程,更多更好利用全球創新資源,主動嵌入全球數字科技創新鏈條和生態系統,吸引和積聚全球創新人才。

三、是支持數字科技試點應用,積極利用智慧城市、智能工業、智慧醫療等發展契機,推進數字新科技先行應用,為數字科技應用提供試驗平台和應用場景,在應用中不斷完善技術,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2)引領建立產業鏈創新鏈全生態系統擴展閱讀

我國在發展數字基建方面處於起步階段,相對而言比較滯後。由此,應科學決策、統籌布局,把數據中心、場景中心、區域中心、應用中心有效結合。

一、是正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關系。政府要有戰略導向和規劃牽引,前瞻布局數字基礎設施,與此同時,推動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升級。

進一步放開市場准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社會投資的積極性主動性,把「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緊密結合,共同構建數字基礎設施體系。

二、是正確處理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的關系。對於中央政府而言,做好數字經濟發展的頂層設計,通過制定行業規則、設施標准、規劃布局、互聯互通等,引導數字基礎設施的有效投資和有序建設。

對於地方政府而言,充分考慮本地發展情況和財力承受情況,尤其要根據實際需求開展數字基建,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注意避免一哄而上,形成重復建設、資源浪費。

三、是正確處理好供給和需求之間的關系。以需求為牽引,把應用場景建設置於數字基建的重要位置,鼓勵大型龍頭企業和平台企業依託自身需求參與數字基建,並開放為社會使用,

實現數字基建供給和需求精準匹配。合理跨區域布局數字基建,將數字基建同金融、物流、交易市場等渠道打通,形成產業鏈應用生態。

③ 如何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

首先得掌握資金吧,沒錢什麼都干不來,國商商譽有供應鏈產品

④ 如何落實新發展理念:踐行新理念 引領新發展

踐行新理念 引領新發展——如何落實新發展理念
新發展理念要落地生根、變成自覺實踐,關鍵在於各級領導幹部的思想認識是否深刻,行動是否到位。新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紅綠燈,要在思想上、認識上、行動上始終把握好前進的方向,做到知行合一,引領發展。
發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樹立和踐行五大發展理念,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意味著對傳統發展思路和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也必然伴隨著思想的解放、觀念的更新和工作方法的改變。新發展理念要落地生根、變成自覺實踐,關鍵在於各級領導幹部的認識是否深刻,行動是否到位。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成為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家裡手。
堅持創新發展
注重解決好發展動力問題
創新是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所在。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依賴於理論、制度、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創新,國際競爭新優勢也越來越體現在創新能力上。誰在創新上先行一步,誰就能擁有引領發展的主動權。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我們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通過創新培育發展新動力、塑造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強、人強我優。
當今世界,人類社會普遍面臨的問題是發展動力不足、發展約束條件尤其是資源環境約束條件日益嚴峻。解決這些發展問題和困難的關鍵在於創新。創新尤其是科技創新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是各類創新中最關鍵的創新。從全球范圍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一些重大顛覆性技術創新正在創造新產業新業態,這將對世界經濟轉型調整產生重大或根本的影響,世界科技革命迅猛發展所推動的產業創新、制度創新等已經開始深刻影響各國綜合國力與競爭力的重新排序。從國內看,盡管近年來中國科技進步成就斐然,但我國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低於發達國家水平。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三期疊加」、新舊動能轉化的過渡期,必須依靠創新發展,加快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強產業鏈與創新鏈有機融合,培育新的增長動力和競爭優勢,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創新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堅持創新發展,既要堅持全面系統的觀點,又要抓住關鍵,以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突破帶動全局。首先,要加快改革,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進一步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其次,要把人才作為支撐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推進人才發展體制和政策創新,突出「高精尖缺」導向,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工程師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再次,要超前謀劃、超前部署。緊緊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瞄準重要領域的科技創新短板,強化事關發展全局的基礎研究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究,著力攻破關鍵核心技術,搶占事關長遠和全局的科技戰略制高點。最後,加快構建科技創新與製造業轉型升級的聯動機制,促進科技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完善中國製造業創新體系,依靠創新驅動,振興實體經濟,推進中國製造實現由大到強的歷史跨越。
堅持協調發展
注重解決好發展不平衡問題
歷經改革開放30多年的高速發展,中國正面臨著一系列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突出表現在區域、城鄉、經濟和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等關繫上。因此,各級領導幹部要學會運用辯證法,善於「彈鋼琴」,處理好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系,著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落實協調發展理念,關鍵在於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各種重大關系,增強發展協調性、整體性和可持續性。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決勝階段,協調發展意味著要彌補脫貧攻堅的短板和薄弱環節,實現城鄉全方位的均衡協調發展,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
落實協調發展理念,就要加快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制,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努力實現城鄉協調發展;要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努力實現區域整體平衡發展;要以協調推進「四個全面」實現「五位一體」的總體發展布局,協調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努力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盡快形成協調發展、平衡發展的新格局。
堅持綠色發展
注重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問題
從國際看,西方發達國家工業化過程中先污染後治理的經驗教訓深刻。從國內看,近幾十年來我國經濟粗放發展也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不僅成為民生之痛,也成為制約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短板」。可以說,如何在發展中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問題,事關前途命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生態文明建設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我們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
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就必須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要加快建設若干個生態環境主體功能區、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自然岸線格局,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要大力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推動低碳循環經濟發展、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要加快完善環境保護立法和嚴格環境執法,加大環境治理力度、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大力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子孫後代留下綠水青山,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堅持開放發展
注重解決好發展內外聯動問題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後,已為世界和中國的發展實踐所證明。開放發展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正是由於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堅持對外開放,中國經濟社會取得了連續30多年的快速發展。今天的中國,已經深深地與世界緊密融合在一起,中國的發展和世界的發展互為機遇、互為條件、互相促進,中國的開放發展不僅為實現自身的繁榮發展創造條件,也為世界走向共享包容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今天的世界,因為新興經濟體國家快速發展,國際政治與經濟格局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中國在世界經濟和全球治理中的分量迅速上升,對世界的貢獻和影響力日益增加,世界的發展越來越需要中國智慧。總體上看,中國開放發展的大環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有利,但中國承擔的大國責任、義務和壓力、面臨的矛盾、風險和挑戰也前所未有。
面對新時期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大國的責任擔當,著眼當前形勢和未來發展,要不斷探索實踐,提高把握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自覺性和能力,提高對外開放質量和水平。
貫徹落實開放發展理念,就必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堅定不移引進外資和外來技術,堅定不移完善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內外需協調、進出口平衡、「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引資和引技引智並舉,推動對外貿易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高轉變、從成本和價格優勢向綜合競爭優勢轉變,促進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堅持把深化沿海開放與擴大內陸和沿邊開放結合起來,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推進雙向開放,加快形成各具特色、優勢互補、分工協作、均衡協調的區域開放格局;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拓展未來中國發展的戰略空間,促進國際經濟秩序朝著平等公正、合作共贏的方向發展。
堅持共享發展
注重解決好社會公平正義問題
改革發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終的判斷標準是人民是否共同享受到了改革發展成果。共享理念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的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
落實共享發展理念,首先要解決指導思想問題。各級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在各項工作安排和發展計劃中,更加突出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執政理念,把人民群眾的冷暖疾苦時刻裝在心上,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當做各級政府的工作目標,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環境改善等各種需求,這樣才能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舉全民之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把「蛋糕」做大。才能不斷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落實共享發展理念,關鍵在於完善制度,充分保障和發揮人民群眾在各方面應該享有的基本權利,把不斷做大的「蛋糕」分好,讓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到更充分體現,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主要著力點包括:要始終把實現充分就業當作主要工作目標之一,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完善創業扶持政策,鼓勵以創業帶就業;進一步完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不斷縮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穩健、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促進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的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事業發展,努力實現社會保障體系全覆蓋。加大轉移支付力度,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使政策性扶貧助困更加精準及時有效合理。
總之,五大發展理念是一個整體,相互貫通、相互促進。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深刻理解和切實踐行五大發展理念,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中國新發展。

⑤ 如何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創新驅

堅持創新發展

注重解決好發展動力問題

創新是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所在。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依賴於理論、制度、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創新,國際競爭新優勢也越來越體現在創新能力上。誰在創新上先行一步,誰就能擁有引領發展的主動權。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我們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通過創新培育發展新動力、塑造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強、人強我優。

當今世界,人類社會普遍面臨的問題是發展動力不足、發展約束條件尤其是資源環境約束條件日益嚴峻。解決這些發展問題和困難的關鍵在於創新。創新尤其是科技創新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是各類創新中最關鍵的創新。從全球范圍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一些重大顛覆性技術創新正在創造新產業新業態,這將對世界經濟轉型調整產生重大或根本的影響,世界科技革命迅猛發展所推動的產業創新、制度創新等已經開始深刻影響各國綜合國力與競爭力的重新排序。從國內看,盡管近年來中國科技進步成就斐然,但我國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低於發達國家水平。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三期疊加」、新舊動能轉化的過渡期,必須依靠創新發展,加快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強產業鏈與創新鏈有機融合,培育新的增長動力和競爭優勢,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創新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堅持創新發展,既要堅持全面系統的觀點,又要抓住關鍵,以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突破帶動全局。首先,要加快改革,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進一步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其次,要把人才作為支撐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推進人才發展體制和政策創新,突出「高精尖缺」導向,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工程師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再次,要超前謀劃、超前部署。緊緊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瞄準重要領域的科技創新短板,強化事關發展全局的基礎研究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究,著力攻破關鍵核心技術,搶占事關長遠和全局的科技戰略制高點。最後,加快構建科技創新與製造業轉型升級的聯動機制,促進科技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完善中國製造業創新體系,依靠創新驅動,振興實體經濟,推進中國製造實現由大到強的歷史跨越。

堅持協調發展

注重解決好發展不平衡問題

歷經改革開放30多年的高速發展,中國正面臨著一系列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突出表現在區域、城鄉、經濟和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等關繫上。因此,各級領導幹部要學會運用辯證法,善於「彈鋼琴」,處理好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系,著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落實協調發展理念,關鍵在於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各種重大關系,增強發展協調性、整體性和可持續性。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決勝階段,協調發展意味著要彌補脫貧攻堅的短板和薄弱環節,實現城鄉全方位的均衡協調發展,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

落實協調發展理念,就要加快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制,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努力實現城鄉協調發展;要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努力實現區域整體平衡發展;要以協調推進「四個全面」實現「五位一體」的總體發展布局,協調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努力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盡快形成協調發展、平衡發展的新格局。

堅持綠色發展

注重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問題

從國際看,西方發達國家工業化過程中先污染後治理的經驗教訓深刻。從國內看,近幾十年來我國經濟粗放發展也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不僅成為民生之痛,也成為制約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短板」。可以說,如何在發展中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問題,事關前途命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生態文明建設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我們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

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就必須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要加快建設若干個生態環境主體功能區、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自然岸線格局,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要大力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推動低碳循環經濟發展、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要加快完善環境保護立法和嚴格環境執法,加大環境治理力度、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大力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子孫後代留下綠水青山,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堅持開放發展

注重解決好發展內外聯動問題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後,已為世界和中國的發展實踐所證明。開放發展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正是由於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堅持對外開放,中國經濟社會取得了連續30多年的快速發展。今天的中國,已經深深地與世界緊密融合在一起,中國的發展和世界的發展互為機遇、互為條件、互相促進,中國的開放發展不僅為實現自身的繁榮發展創造條件,也為世界走向共享包容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今天的世界,因為新興經濟體國家快速發展,國際政治與經濟格局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中國在世界經濟和全球治理中的分量迅速上升,對世界的貢獻和影響力日益增加,世界的發展越來越需要中國智慧。總體上看,中國開放發展的大環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有利,但中國承擔的大國責任、義務和壓力、面臨的矛盾、風險和挑戰也前所未有。

面對新時期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大國的責任擔當,著眼當前形勢和未來發展,要不斷探索實踐,提高把握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自覺性和能力,提高對外開放質量和水平。

貫徹落實開放發展理念,就必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堅定不移引進外資和外來技術,堅定不移完善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內外需協調、進出口平衡、「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引資和引技引智並舉,推動對外貿易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高轉變、從成本和價格優勢向綜合競爭優勢轉變,促進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堅持把深化沿海開放與擴大內陸和沿邊開放結合起來,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推進雙向開放,加快形成各具特色、優勢互補、分工協作、均衡協調的區域開放格局;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拓展未來中國發展的戰略空間,促進國際經濟秩序朝著平等公正、合作共贏的方向發展。

堅持共享發展

注重解決好社會公平正義問題

改革發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終的判斷標準是人民是否共同享受到了改革發展成果。共享理念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的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

落實共享發展理念,首先要解決指導思想問題。各級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在各項工作安排和發展計劃中,更加突出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執政理念,把人民群眾的冷暖疾苦時刻裝在心上,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當做各級政府的工作目標,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環境改善等各種需求,這樣才能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舉全民之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把「蛋糕」做大。才能不斷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落實共享發展理念,關鍵在於完善制度,充分保障和發揮人民群眾在各方面應該享有的基本權利,把不斷做大的「蛋糕」分好,讓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到更充分體現,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主要著力點包括:要始終把實現充分就業當作主要工作目標之一,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完善創業扶持政策,鼓勵以創業帶就業;進一步完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不斷縮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穩健、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促進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的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事業發展,努力實現社會保障體系全覆蓋。加大轉移支付力度,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使政策性扶貧助困更加精準及時有效合理。

總之,五大發展理念是一個整體,相互貫通、相互促進。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深刻理解和切實踐行五大發展理念,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中國新發展。

⑥ 如何打造產業鏈條完整,配套體系較完善的新興產業集群

一、構建產業體系,加強集群發展
現代產業體系的構成不是獨立的,而是產業鏈條健全、專業協作機制完善、競爭力強勁的產業集群,既有主導產業和其他產業的多層次聯合發展,又有三次產業的相互促進。加強產業集聚發展,一是實現縣域內各產業的關聯、組合發展。主導產業生產技術先進,增長率高,產業關聯度強,對其它產業和整個區域經濟發展有較強的帶動作用。其他產業的發展要根據自身特色,結合主導產業的導向,積極做好專業分工和協作配套,延伸產業鏈條,形成相互依託、相互支持的產業集群。二是實現各產業園區協調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是集群發展的基本環節,產業集聚區、專業產業園區是集群發展的關鍵著力點,商務中心區是集群發展的戰略重點,各產業園區的協調均衡發展能夠加強三次產業的聯系,形成互促、互動、互補的產業發展格局。三是實現各產業園區低碳環保發展。堅持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產業發展的首要位置,以「建設生態宜居郟縣」奮斗目標為工作要求和標准,形成優化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形成全社會參與環境保護的共識。
二、優化投資結構,提高質量效益
近年來,我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始終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投資增速連年保持在20%以上,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明顯。由於多年的快速增長,投資總額已接近GDP總額,投資增幅的上行空間變窄,持續增長壓力日顯。因此,必須推進投資結構的調整,提高投資的經濟社會效益。一是優化投資結構。加快構建戰略性新興、高新產業體系,把新興高新產業加快培育成為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以工業產業集聚平台為載體,大力發展生物、醫葯、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以服務業產業集聚平台為載體,引導社會投資向第三產業傾斜,發展金融、現代物流、研究與開發、電子商務、法律、資詢、會計等生產性服務業和醫療衛生、社區服務、文化休閑等消費性服務業。以農業產業集聚平台為載體,加快土地流轉,延伸農產品生產和加工鏈條,提高土地產出效益。二是推進各集聚區內項目建設進度,緊抓建成項目的投產達產。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前期工作,落實開工條件,爭取盡早動工建設,對久拖不動的項目啟動退出機制。堅持實行企業全程跟蹤服務制度,解決問題,積極支持,促進項目盡早投產、達產,盡早將投資轉化為生產力和經濟社會效益。
三、注重科技發展,強化創新驅動
隨著經濟增長方式的深刻變化,創新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驅動力」和區域之間競爭發展的關鍵。產業層次和競爭力的提升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以科技創新破解經濟發展的要素性、結構性矛盾和問題。一是引導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支持企業建設研究院、工程技術中心、等各類研發機構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培育扶持力度,落實財稅、金融等優惠政策,建立健全政府投入示範機制。積極申報由企業牽頭實施重大科技項目。二是建設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台。結合集聚區內主導產業發展方向,依託龍頭企業,重點對行業共性、關鍵性、前瞻性技術進行聯合開發,探索建立科技租賃公共技術服務平台,進一步面向社會搞好技術服務。三是加強專業人才培育。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合理配置教育培訓資源,研究和優化人才引進政策,建立健全培養、引進、激勵高技能人才的工作體系和政策體系,努力建設一支與產業發展和創新需求相適應的高技能人才隊伍。
四、緊扣產城互動,發展惠及群眾
產業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條件,提高生活水平。因此,產業集聚發展應與現代城鎮體系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以產興城、依城促產。推動產城互動融合發展需要突出抓好兩個方面,一是實現產業集聚發展平台與城市建設有機對接。按照產城一體發展思路,統籌各產業集聚發展平台和城市建設,強化功能集合構建。推進產業園區內金融、郵政、衛生醫療、生活服務區等功能設施項目的建設;推進城鎮與產業集聚園區發展規劃和設施建設的無縫銜接和功能共享,提升產業集聚園區的綜合承載能力,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條件。二是以產業集聚發展帶動人民增收。產業集聚的直接效應是人口集聚,產業的發展決定了勞動力的流向。要及時引導和推進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創造更多就業崗位,鼓勵創業並且注重勞動力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

⑦ 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包括哪些內容

《方案》的出台,有著怎樣的時代背景和需求?具體包含哪些內容?對於推動重慶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將有怎樣的作用?3月7日,市科委主任李殿勛接受本報記者采訪,對《方案》進行了詳細解讀。
《方案》是將創新驅動發展「路線圖」具體化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在傳統經濟增長動力結構和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遭遇較大挫折的情況下,要實現持續較快發展,就需要轉型,尋找經濟增長的替代動力。」李殿勛說。
那麼,如何轉型?他表示,未來五年,搞創新驅動將是我國轉型的根本性支撐,也就是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要搞創新驅動,就先要認識創新驅動。他認為,要把握創新驅動的關鍵有四點:
一是創新驅動是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抓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就掌握了創新發展的主動權。
二是要讓文化與理論創新發揮基礎作用,盡快培育鼓勵探索、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
三是要進行體制機制和制度創新,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相互促進,才能實現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再平衡。這一條更帶有根本性質。
四是要實現全民創新,以及在全民創新引領之下的全民創業。其根本目的是激活微觀經濟來支撐宏觀經濟的真正穩定,是盤活人力資源,把以體力消耗為主的人口優勢轉變為以智力貢獻為主的人才優勢,釋放中國新一輪的人口紅利。
李殿勛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把創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各級政府推進創新也達到前所未有的力度。
去年,市委、市政府出台《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5―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城市的綱領性文件,為重慶未來五年全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創新驅動發展繪制了「路線圖」。
在他看來,此次《方案》的出台,實際上是將創新驅動發展「路線圖」具體化,是把五年目標任務分解之後,明確今明兩年具體要做什麼。
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
如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結合重慶的實際,我們應該以建設西部創新中心為統攬,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李殿勛認為。
他表示,此次出台的《方案》強調要在創新突破、創業培育、基地建設、人才改革、投融資等領域抓出成效,總結起來,具體措施大致可以分為抓改革、建平台、搞服務、促轉型四個方面。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有動力來源,抓改革就是為了從體制機制上消除創新的障礙,讓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動力。」他說,這包括科技體制改革,以及與創新驅動發展直接相關的其他各項改革,如《方案》中提到的科研項目改革、科技平台改革、科技人員職稱評聘改革、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改革等。
建平台著眼於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和創新生態系統,圍繞我市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包括在液晶面板、集成電路、軌道交通、節能環保等重點領域組建行業領先的研發創新中心,引導世界500強企業、國內外知名大學和科研院所來渝建立分支機構、搭建創新平台,加快建設眾創空間、企業孵化器、科技創新園區等。
搞服務是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推行研發設計、技術轉移、創業孵化和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務業新模式、新業態發展;依託重慶科技服務雲平台和大市場,推動建設以知識產權交易為核心的區域性科技要素交易市場等。
促轉型則是通過技術創新引領和創投資本跟蹤「兩手並用」,引領新興產業的培育。比如《方案》提出,要制定並發布新興產業技術創新路線圖,發布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指南,要重點推進先進製造、互聯網、大健康三大新興產業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領域的技術創新、創投跟蹤、招商引資與配套服務等。
加快編制西部創新中心的專項規劃
圍繞《方案》提出的具體目標,今年我市在推進科技創新上有哪些打算?
「在抓改革上,我們將堅持以點帶面,通過政府科技資源配置改革、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改革、傳統科研院所管理改革、科技金融服務配套改革4項改革,加快構建開放協同的創新體制和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系統。」李殿勛稱,比如政府科技資源配置改革將以推行競爭立項、定額資助、第三方驗收等為重點,提高科技資源配置的質量和效率。
在建平台上,將從科技研發環節需求考慮,引進培育10家左右在國內具有較高水平的研發機構;從成果轉化環節需求考慮,引進培育10家左右在國內具有較大品牌影響力的眾創空間;從產業培育環節需求考慮,加速布局重點科技園區,積極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力爭年內列入國家審批序列。
在搞服務上,要推進科技資源的開放共享服務,加快建設科技資源大數據中心和線下服務站點,力爭年內聚集各類科技機構8000家以上;完善科技成果交易轉化服務,力爭實現技術交易額突破100億元;力推科技金融創投支撐服務,建設「市級科技金融服務中心+區域分中心+用戶工作站」的服務網路,力爭政府引導基金年內實現直接參股基金規模達到170億元;做好科技人才的協同保障服務,盡快聚集各類科技人才50000名以上,為新興製造業與新興服務業開展技術創新協同服務,同時選派5000名以上科技特派員深化實施精準扶貧。
他還透露,目前,針對如何建設西部創新中心,我市正在加快編制專項規劃。「制定好建設西部創新中心的專項規劃,統攬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的創新發展,對於重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有重要意義。」

⑧ 什麼是生態產業鏈

生態產業鏈是指依據生態學的原理,以恢復和擴大自然資源存量為宗旨,為提高資源基本生產率和根據社會需要為主體,對2種以上產業的鏈接所進行的設計(或改造)並開創為一種新型的產業系統的系統創新活動.[1]
生態產業鏈概念的4個要素
(1)增大自然資源存量
使自然資源存量增大,是生態產業鏈設計與開發活動的宗旨,即所設計與開發的生態產業鏈的最高目標是在求得經濟發展的同時,推動生態系統的恢復和良性循環。使生態圈產生出更豐富的自然資源,不斷提高和擴大自然生產力的水平與能力.
(2)提高資源生產率
生態產業鏈系統是為提高生產率而設計的,但這一生產率要用「資源基本生產率」的概念來評價,即從資源的原始投入對生態圈的作用算起,到產品退出使用、回到生態圈為止,全面和全過程地測度其生產率由於在生產轉換過程中,人力資源的勞動生產率問題已得到廣泛的注意,因此,它更側重於通過產業鏈的鏈接與轉換過程的設計、開發和實施,使生態資源在原始投入和最終消費方面提高效率,進而從可持續發展的層面上,全面持久地提高生產率.
(3)社會性長期需要
生態產業鏈應該具備社會性,即它建立的是依社會長期需要為主體的商業秩序與環境,它在生產、交換、流通和消費過程中所建立的秩序既要使商家及產業鏈上各方獲取利潤,而且要與自然生態系統保持著長期的友善與協調.
(4)系統創新活動
生態產業鏈是一項系統創新工程,它要以技術創新為基礎,以生態經濟為約束,通過探討各產業之間」鏈」的鏈接結構、運行模式、管理控制和制度創新等,找到產業鏈上生態經濟形成的產業化機理和運行規律,並以此調整鏈上諸產業的「序」與「流」,建立其「產業鏈層面」的生態經濟系統;再以該系統為牽動,在相關產業內部,調整其「流」與「序」,形成「產業層面」的生態經濟系統;最終,生態產業鏈應該是這兩個層面上系統的交集,它要通過鏈的設計、開發與實施,將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有機地融為一體,開創一種新型的產業系統。

⑨ 如何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政府提幾點建議

政策建議

按照產業生態系統發展的規律和特點組織規劃實施

國務院通過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十二五」規劃,標志著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從重規劃階段進入了全面實施的階段。該規劃在制定的時候考慮了產業體系 建設的需要,並做了產業發展的路線圖。但是由於選擇的產業范圍廣,又受規劃編制的時間和資源投入的約束,規劃並沒能就重點產業生態系統建設給出更具操作性 的方案。

建議在規劃的實施過程中,需要選擇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若乾重要領域,對產 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進行系統分析,按照全球產業分工和價值分享框架,編制這些行業產業生態系統建設的實施方案,對技術創新,有競爭力的製造,專有基礎設 施和服務體系建設,消費市場啟動,投資與風險分擔機制等進行統籌安排和合理部署,並將工作任務分解到各個部門。同時,要在這樣的一個框架下對規劃實施情 況、創新績效、產業發展績效、政策激勵績效等進行年度的跟蹤評估,並根據跟蹤評估的結果,結合國內外產業發展的新趨勢和特點,及時調整規劃實施方案。

在實施中突出信息、可再生能源和生物三大重點領域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十二五」規劃的部署全面而系統,但這種全面性,也帶來了產業發展邊界過寬、難以優化資源配置和相關支持措施。課題組建議在規劃的實 施過程中,科學判斷全球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趨勢,根據我國現有的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進一步突出重點。從目前全球新興產業發展的趨勢來看,新一代的電子 信息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的融合發展,帶來社會能源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的改變,並導致其他產業組織方式的變革,最終將可能引發第三次工業革命;轉基因育種、干 細胞治療等生物技術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生物工程和新醫葯產業將會成為未來的支柱和主導產業。從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韓國等新興工業化國家,以及印 度、巴西等發展中大國的發展戰略和投資重點來看,其重點也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和生物產業。因此,課題組建議規劃的實施過程中,聚焦上述三大重點 產業領域,集中優勢資源,著力突破。

建立多元化、多層次投資與風險分擔機制

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多處在發展的初期,其技術路線和主流產品都還沒有形成,不同技術路線的全球競爭,給投資者帶來巨大贏利空間的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 風險。正是由於對風險規避的考慮,我國大多數投資人和企業會選擇在產業發展的快速增長期和成熟期再進入,如太陽能和風能發電,新能源汽車。這樣做的好處在 於有利於規避風險,並贏得較為穩定的收益;壞處在於一定會形成技術和產業發展的路徑依賴。

要想鼓勵投資人和企業在產業發展初期更早進入技術和產業發展的競爭,需要建立政府、風險投資公司、保險公司、生產銷售企業等多元化的投資與風險分擔機制。 這種投資與風險分擔機制重點包括政府對高風險的前沿技術開發與應用的持續投入機制,政府對多種技術路線的創新活動的持續投入,保險公司對新產品和新裝備試 用的風險擔保機制等。通過這種多元化、多層次投資與風險分擔機制,引導社會資源向產業技術創新前沿積聚,結合重大創新發展工程和應用示範工程,盡快在自主 創新的基礎上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技術體系和產業體系。

通過產業鏈創新管理實現核心技術突破和技術體系構建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新型技術和新興產業深度融合的產物。要想在自主創新的基礎上構建適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技術和產業體系,不但需要 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還需要按照產業鏈發展的需要,突破一批輔助性技術,包括相關專有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檢驗檢測服務技術等,形成自己的技術體系。

課題組建議首先在信息、可再生能源和生物三大領域開展產業鏈創新的管理。重點是系統分析這些重點產業的產業鏈、價值鏈,以及全球分工,在此基礎上依託戰略 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安排的重大創新發展工程,以及國家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安排的科技創新工程,採用工程化的組織方式,以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 的產業鏈為目標導向,開展跨學科、跨領域的聯合技術攻關。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積聚,強化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盡早使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能成功突破一批重 大群體性關鍵核心技術,構建較為完整的技術體系。

通過實施重大應用示範工程啟動市場需求完善產業體系

消費市場的啟動和產業體系的完善是相輔相成的。在全國范圍內建設新興產業消費市場所需的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啟動市場需求和完善產業體系,在技術上和資源 配置上都不可行。理性的選擇是在有基礎的省市開展重大應用示範,逐步探索消費啟動市場的政策措施,探索能夠市場化的、能夠大范圍推廣的產業發展模式,不斷 完善產業體系。課題組建議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安排的一批重大應用示範工程為抓手,選擇有基礎的省市,以大規模的示範應用為牽引,促進產 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探索出能大規模推廣的新型商業模式,建立健全產業技術標准體系,完善市場准入制度等。

閱讀全文

與引領建立產業鏈創新鏈全生態系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