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介紹幾本關於行業分析的書籍,最好是分析未來多少年內中國有前景的行業
買進600233.600383.
2. 區域經濟與產業發展有什麼經典的著作
這方面的書還真的比較多。推薦幾本我讀研時覺得最有幫助的吧。波特的「競爭三部曲」(《國家競爭優勢》、《競爭戰略》、《競爭優勢》)。另外,北大王緝慈教授的《超越集群》也是一部相當經典的書。
3. 誰能介紹幾本有關於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書,側重行業發展歷史方面的,不要宏觀的經濟史。
1.讓-雅克?拉豐,讓?梯若爾.《政府采購與規制中的激勵理論》,中譯本,23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2.丹尼爾?F?施普博:3《管制與市場》,中譯本,上海三聯書店、上3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3.丹尼爾?F?施普博:《市場的微觀結構――中間層組織與廠商理論》,中譯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
4.劉易斯?卡布羅:《產業組織導論》,中譯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年。
5.讓-雅克?拉豐、大衛?馬赫蒂摩:《激勵理論――委託代理模型》,中譯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
6.張紅鳳:《西方規制經濟學的變遷》,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年。
7.陳釗:《信息與激勵經濟學》,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8.阿波西內?穆素:《討價還價理論及其應用》,中譯本,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年。
9.安娜?蘭格多里:3《企業網路:組織和產業競爭力》,中譯本,2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
10.賽特斯?杜瑪、3海因?斯賴德:《組織經濟學――經濟學分析方法在組織管理上的應用》,中譯本,華夏出版社,2006年。
11.青木昌彥:《比較制度分析》,中譯本,上海遠東出版社,2001年。
12.蓋瑞?J?米勒:《管理困境――科層的政治經濟學》,中譯本,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13.保羅?傑羅斯基等:《進入壁壘和策略性競爭》,中譯本,北京大出版社,2004年。
14.喬根?W?威布爾:《演化博弈論》,中譯本,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15.郁義鴻、管錫展:《產業鏈縱向控制與經濟規制》,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
16.柯倫柏:《拍賣:理論與實踐》,3中譯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
17.戴維?M?克雷普斯:《博弈論與經濟模型》,中譯本,商務印書館,2006年。
18.青木昌彥:《企業合作的博弈理論》,中譯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
19.澤維爾?維夫斯:《公司治理:理論與經驗研究》,中譯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
20.傅軍、張穎:《反壟斷與競爭政策:經濟理論、國際經驗及對中國的啟示》,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21.弗朗西斯?福山:《信任:社會美德與創造經濟繁榮》,中譯本,海南出版社,2001年。
22.埃爾馬?沃夫斯代特:《高級微觀經濟學――產業組織理論、拍賣和激勵理論》,中譯本,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年。
23.尼古拉斯?麥考斯、斯蒂文?G?曼德姆:《經濟學與法律――從波斯納到後現代主義》,中譯本,法律出版社,2005年。
24.因內思?馬可―斯達德勒、J?大衛?佩雷斯―斯卡特里羅:《信息經濟學引論:激勵與合約》,中譯本,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年。
25.唐納德?A?威特曼:《法律經濟學文獻精選》,中譯本,法律出版社,2006年。
26.曲振濤、楊愷鈞:《規制經濟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
27.2王俊豪:《中國壟斷性產業結構重組分類管制與協調政策》,商務印書館,2005年。
28.庫爾特?多普菲:《演化經濟學》,中譯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4. 關於產業結構方面的書有啥
1、可持續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 林峰 社會科學文獻 2006-06-01
2、面向新世紀的我國產業結構政策 蔣選內 主編 中國計劃出版容社 2003-02-01
3、產業結構法研究 張雪 人民大學 2005-07-01
4、資源約束與產業結構演進 "袁易明,等" 中國經濟 2007-03-01
5、中國所有制結構與產業結構的耦合研究 張亞斌 人民 2001-05-01
6、開放經濟與產業結構升級 吳進紅 著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7-02-28
5. 介紹幾本講述中國企業發展方面的書,以及指導如何發展企業的書,越多越好
看了下答案都來是又長又看源不明白。
中國企業發展的看吳曉波的激盪三十年,基本上把有點名望的企業家都概括進去了。
如何知道發展企業,這樣的書不敢介紹,因為我不知道如何發展企業,只能推薦下看了讓人比較有啟發的,郎咸平的附身中國文化的魔咒(應該有盜版的郎咸平全集看著不錯還便宜),感覺國人企業缺乏流程管理,推薦下精益思想和六西格瑪管理這兩本書,還有關於業務流程優化的,再造企業(企業流程優化的)。建議關於企業文化的不用看,看了也沒用,因為沒有流程談不上什麼文化,國內有流程的就那麼幾家華為、富士康,因為流程做到了極致,所以產生了跳樓(員工是螺絲釘,太枯燥),再說一次國內企業普遍沒有流程概念,出現跳樓的公司,因為做的太極致了,不曉得是應該悲哀還是什麼的,但他們的成功是不可否認的。
6. 推薦幾本關於行業發展與經濟管理和心靈雞湯的書。
《管理學》,(美)斯蒂芬·羅賓斯
《組織行為學》 ,(美)斯蒂芬·羅賓斯
《營銷管理》,(美)菲利普·科特勒
《人力資源管理》,(美)加里·德斯勒
7. 誰給推薦一本關於世界經濟發展的書籍
基本上很難找,但是有很多這方面的論文。向你推薦個,你可以存在你的文擋里。【摘要】:文章客觀地評估了中國當前的經濟形勢,全面地分析了中國經濟的基本面、隱患點和發展前景,大膽地提出了以自省為根本途徑、以協作為必要條件等拯救經濟的幾點建議,旨在為中國經濟的全面復甦提供參考。【關鍵詞】:中國經濟;辯證;自省;協作據國際清算銀行第79 屆年會年度報告稱,「目前國際金融危機尚未結束,全球許多金融機構財務狀況仍未好轉,走出危機的路依然很窄。」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遭遇了多年未遇的困難和考驗。面對這場危機,也有人悲觀失望、怨天尤人;也有人急躁冒進、病急亂投醫。必須盡快對中國經濟形勢做出正確評估,以自省為根本途徑,以協作為必要條件,依據自身實際辨證施治,迎來中國經濟的再增長!一、辯證看待中國當前的經濟形勢。辯證思維方式、概率思維方式、系統思維方式是現代三大思維方式,辯證的方法、分析的方法、現象學方法和釋義學方法是現代四大思想方法。恩格斯把辯證的方法規定為「普遍聯系的科學」,列寧稱之為「最完整深刻而無片面性弊病的關於發展的學說」。辯證的方法是我們正確評估當前經濟形勢的哲學依據。從橫向看, 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是好的,但矛盾和隱患依然存在。依據當代經濟理論和國際慣例,評估一個國家的宏觀經濟形勢有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4 項基本指標:第一,經濟增長率。2008 年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率為: 中國9%、俄羅斯6.8%、美國1.4%、歐元區1.2%、日本0.5%,可見中國是最高的。但中國的國情決定經濟增長率不能低於8%, 而今年上半年只有7.1%,下半年「保八」比較艱巨。第二,失業控制率。據統計,2004 年中國16-65 歲勞動年齡人口為9.09 億,比美、日、英、德、法、意、加7 國總和還多3 個億,隨著農民工人數的增加,這種壓力更大。近年來,黨和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中國失業率不是最高,卻依然是絕對數和壓力最大的國家。第三,物價上漲率。中國最近幾年的物價上漲整體上屬於正常的結構性上漲,但這種結構性上漲也會影響城鎮居民的生活,特別是最近的糧食、豬肉價格上漲。2008 年上半年中國物價上漲率在6-8%,年 底開始下降,如果持續下降會出現投資者不投資、消費者不消費的問題。事實證明,適度溫和的物價上漲對經濟復甦是有利的。第四,國際收支平衡狀況。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中國出口大幅下降,但去年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依然保持雙順差;截至2009 年6 月底,中國外匯儲備余額21316 億美元,繁榮景象的背後暗藏隱憂。首先從縱向看, 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困難是階段性的。長期以來,中國經濟的增長主要是依賴物資資源的消耗, 帶來了一系列矛盾和問題,這些矛盾和問題的釋放、認識和化解是個過程,需要一定時間,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次,2003-2007 年, 中國經濟連續5 年保持兩位數高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這種高增長已經出現了兩輪,從全過程看,中國經濟到了深度回調時期。再次,依據馬克思主義經濟危機理論, 經濟危機一般要經過危機、蕭條、復甦、高漲等周期。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的一部分, 有著共有的特徵和相同的周期。因此,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困難是暫時的、階段性的。雨後出彩虹,明天會更好!總之,從辯證的觀點、發展的眼光、綜合的視角看,當前中國經濟總體上呈現出增長較快、質量提高、結構增強的局面。但是,世界經濟的前景還不明朗,外需持續萎縮;經濟自主增長動力不強,一些行業、企業經營困難,產能過剩問題突出,結構調整的任務十分艱巨。為此,我們要保持清醒頭腦,樹立憂患意識,居「危」思「機」,辨證施治。 二、自省是中國經濟全面復甦的根本途徑。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自省不僅是個人行之有效的德行修養方法,而且是治理金融危機的良方,這就是「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促民生」,包括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全面貫徹落實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宏觀掃描這些政策和措施已經起到初步的刺激效果;微觀細察「12 字方針」每走一步都很艱難。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經濟工作的中心是落實既定拯救方案,集中力量抓好以下「三省」:(一)一省:積極扶持中小企業。據統計,中國的中小企業有430 多萬家, 占企業總數的99%, 創造了60%的GDP 和48%的稅收, 提供了75%的城鎮就業機會。自美國次貸危機以來,中國中小企業處境艱難,2008 年上半年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已經有6.7 萬家倒閉,2000多萬人因此失業。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基礎差、底子薄、抗風險能力弱,如果失去了政府的保護,就會紛紛落入斯芬克斯的魔口。各級政府對中小企業都有一定的政策傾斜,問題的關鍵在於怎樣落實? 不能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把優惠政策變成「慰問信」。在當前金融危機之際,積極扶持中小企業是「調結構、促民生」的重要措施,這是初級層次的「自省」。政府應該從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高度審慎思考,引導中小企業向節能環保、循環經濟、綠色家居方向發展,這是宏觀自省;中小企業內部加強管理、節約成本、產品升級、產業轉型等是微觀自省。政府對中小企業的「輸血」是為了激活它們的「造血功能」,增強自身的抵抗力,不是為它們購買「養老保險」。(二)二省:加快城鎮化建設。中國要擺脫世界金融危機的綁架,就要加重投資和擴大內需,加快城鎮化建設,這是中國經濟正常、健康、持續發展的根本措施,是高級層次的「自省」。現在全世界(含非洲)的城鎮化率是接近50%,發達國家高達90%以上,中國是45.7%,不僅低於發達國家,而且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在當前金融危機之際,加快城鎮化建設是「保增長、擴內需」根本途徑。它可以吸納更多的農民來城市,既能增加農民收入,又能整體提升國民素質;城市化率提高了,自身的代謝功能加強了,危機緩解了,社會也就進步了。中行湖北分行與武漢城市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簽署銀企合作協議: 未來三年內, 該行將提供不少於500 億元實質性授信, 支持武漢城市建設。全國都能如此,何愁危機不解!(三)三省:打造區域經濟。打造區域經濟是加快城鎮化建設的展開和延伸,是更大范圍的「自省」。近年來,國務院陸續出台多項措施打造區域經濟, 中國區域經濟戰略布局已全面開花,正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武漢城市圈建設是其中的一個新亮點。武漢城市圈是2007 年底國家正式批準的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是以武漢為圓心,周邊100 公里范圍內的黃石、鄂州、黃岡、孝感、咸寧、仙桃、潛江、天門黃石、鄂州等8 個城市構成的區域經濟聯合體。圈內各市在經濟、科技、教育、交通、旅遊等多方面展開合作,建立以武漢為龍頭的多形式、多層次、多領域的「1+8」 合作機制, 呈現出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武漢城市圈已成為湖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快速增長極,對全省經濟發展的「龍頭」作用初步顯現,不僅是湖北經濟發展的核心,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隨著「56531」總體框架的實施,武漢城市圈必將成為一個極富有活力和競爭力的區域經濟聯合體。三、協作是實現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必要條件。如果說自省是中國經濟走出低谷的根本途徑,協作則是實現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必要條件。沒有協作就沒有現代經濟。協作, 不僅包括國內各領域的內部協作,而且包括對外交流與合作。戰後日本加強協作實現經濟復甦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8. 求一些設計,文化產業發展的思路或書籍、建議。像義大利,西班牙等歐洲發展此類產業思路,政策等
文化+小創意=財富
這個問題最好了,就是借鑒國外文化產業發展經驗和模式。最好專去看看海外文化產業發展史,我屬有這本書,有時間給你詳細說一下。 要是可以的話我建議你去到當當網找一些這方面的書籍,我查了查,有很多的。同時擬也可以到www.omsoyol.com的文化產品的之欄目書籍介紹中,找到一些答案。<<韓國文化產業>>《首屆全國旅遊暨文化創意產業(多語種)翻譯研討會論》<<文化產業經營管理成功案例解讀>><<世界文化產業案例選析>>《國際文化產業典型案例選編》,這些都是很不錯的書籍。希望對你有幫助!!
9. 求教各位推薦一本類似的書籍講述國內各個產業發展的書籍。
不要光碟,要書籍!謝謝各位了! 關於書,能有很多,這里給你介紹一些並在此基礎上超越各個流派的舞蹈理論著作。該書在日本具有廣泛影響,至今已經
10. 想研究大企業發展經驗,請介紹我幾本好書
美國《福布斯》雜志評出了上個世紀末最具影響力的商業書籍,清單如下:
《追求卓越》
《基業長青》
《公司再造》
《門口的野蠻人》
《競爭優勢》
《引爆流行》
《跨越中斷區》
《摩根財團》
《6 sigma之路》
《高效人群的七種習慣》
《騙子的牌術》
《創新者的窘境》
《日本公司》
《賊巢》
《德魯克德核心思想》
《竟爭大未來》
《巴菲特之路》
《傑克韋爾奇自傳》
《從優秀到卓越》
《新之事物:一個矽谷故事》
下面是其中部分書籍的簡要介紹:
1.In Search of Excellence: Lessons from America's Best-Run Companies (1982)
中文譯本:《追求卓越》 作者:Thomas Peters, Robert H. Waterman
彼得斯提出的傑出企業的8個特性:1.偏好行動而不是沉思;2.在產品和服務上接近顧客的需求;3.鼓勵自治和放鬆,而不是緊密監督;4.對雇員的態度是鼓勵其生產力,避免"我們"和"他們"這種對立情緒;5.以一種被稱為"走動式管理"保持與大家的緊密接觸;6."專注於自身"以保持商業優勢,因此避免了無關的風險;7.組織結構簡潔,人員精幹;8.對目標同時保持松緊有度的特性,但卻不窒息創新的控制系統。
2.Built to Last: Successful Habits of Visionary Companies (1994)
中文譯本:《基業長青》 作者:James C. Collins, Jerry I. Porras
本書研究了18個基業常青公司的成功經驗。作者分析的是公司、組織以及人在組織中的作用。作者從公司的角度分析了使得企業長遠發展的優勢,以此分析企業取得這些優勢並長期發展的原因。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不斷自我改革、自我反省來達到這些優勢,使其成為公司特性,從而保證長久發展。
3.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 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1993)
中文譯本:《公司再造》 作者:Michael Hammer, James A. Champy
聚焦在企業如何進行自我改造。提出再造企業的首要任務是BPR,只有建設好BPR,才能使業徹底擺脫困境。至此,BPR作為一種新的管理思想,像一股風潮席捲了整個美國和其它工業化國家。
4.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1998)
作者:Michael E. Porter
Michael Porter通過本書把價值鏈分析引入到了商業世界中。本書被廣泛認為是精通價值鏈的概念,並領會價值鏈對企業戰略和運作的深層意義的良書。
5.Crossing the Chasm: Marketing and Selling Technology Procts to Mainstream
Customers (1999)
作者:Geoffrey A. Moore
Moore 揭示並定義了高科技產品在新經濟中的生命周期,指出新產品只有被主流購買力所接受才有可能興旺,否則,產品性能再好,設計再新穎,技術再先進也沒用。
6.The Six Sigma Way (2000)
中文譯本:《6σ管理法》 作者:Peter S. Pande et al, Robert P. Neuman, Roland R
. Cavanagh 本書提供6 Sigma的實施,培訓以及管理知識,作者主張6 Sigma的原理可被應用到各種企業中並幫助降低成本,提高生產力,提高市場佔有率以及取得其他積極的效果。這是一本指導企業實施6 Sigma管理的實用性管理書籍。
7.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Powerful Lessons in Personal Chang
e (1990)
中文譯本:《高效人群的七種習慣》 作者:Stephen R. Covey
這是一本著重介紹個人管理的書籍。作者Stephen Covey認為真正的成功者包括"個人效率"與"職業效率"的平衡。本書旨在指引大家如何在個人和職業上都做得更好、更有效率。
8.The Innovator's Dilemma: When New Technologies Cause Great Firms to Fail
(1997)
作者:Clayton M. Christensen
這是一本倡導理念性書籍。作者介紹了成功企業的固定產品怎樣被更新、更低價的產品擠壓出局。他寫到:"管理的再好的企業如果忽視了對顧客需求的不斷研究與滿足,沒有不斷投入研究新技術,最終還是會被取代。
9.The Essential Drucker (2001)
中文譯本:《德魯克的核心思想》 作者:Peter F. Drucker
本書包含了企業管理的原理、思考、難題、挑戰和機會,讓企業經理,高層和專才在清楚新經濟對他們的新要求的同時,得到了一本實用的指引書籍。
10.Competing for the Future (1994)
作者:Gary Hamel, C. K. Prahalad
本書研究了電子信息時代對產業的影響,幫助企業發展核心競爭力,並強調過去的成功極有可能縮窄企業在將來不斷走向成功的思路。
11. Good to Great: Why Some Companies Make the Leap... and Others Don't (2001)
中文譯本:《從優秀到卓越》 作者:James Collins
"那些由優秀的公司變為偉大公司的佼佼者並不一定都擁有最新的技術、最擅長管理的CEO,他們最有力的武器是他們的公司文化,一種激勵每個人都按照他們想要的方式去工作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