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文化融合的例子
1融合設計的典範
——富有人文色彩的澳門瓷磚街牌
澳門在中葡文化融合的幾百年間,確實產生了很多有趣的事物,現在澳門歷史城區成功申報並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但中葡文化結合的東西從建築到飮食文化還是數之不盡的,從大街小巷都能看到的街牌就是一個極好的融合例子。
2本國人,過外國節就是,美國人是世界人們融合的產品!如愚人節。
3日本。文字上日本語集合了漢語,英語等發音。但日本語也自成一派,成為獨立的語種。
4印第安文化與歐洲文化的融合-拉美文化 。日本文化與歐美文化的融合 。
5如歷史上的契丹,鮮卑族這些好像都已經被歐洲那邊同化了,就是lz所謂的融合吧
6 服飾(例如中國人現在喜歡戴一些狼牙項鏈,就是受少數民族影響;而少數民族就喜歡佩戴珍珠) ;頭式(中國人現在流行把頭發盤起再用一個發簪插上去,就是模仿少數民族頭式,而少數民族的頭式也沒有以前那麼復雜)
7衣著服飾: 少數民族現在也穿漢族服飾。
語言 :漢語的普及,很多少數民族都會說漢語。
風俗習慣: 普天同慶中國年。
地區交流 :雜居,漢族和少數民族都雜居在一起。
食品; 我們日常去超市購買的食品中,有好多就具有民族特色的如清真食品等。
通婚: 少數民族與漢族的通婚很普遍。
思想文化 :象我們現在好多的歌曲中都融入了民族特色。
漢族學著吃抓飯與拌面,少數民族也開始喜歡吃炒菜。
B. 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道路、成功的經典案例
南街村
華西村
農民會種地,但不一定會銷售。為了保護農民的利益,保證農產品供應穩定增長,德國農村擁有為農民服務的各類合作社。
面對無情的市場風險,單個農戶的力量極其微小。德國農戶意識到,只有團結起來,才能產生合力,更好地維護自身利益。德國的農業合作社種類繁多,經營領域很廣,體系也非常完善。在行業和地區性合作社的基礎上,還有跨地區性的合作社,乃至全國性的協會。合作社大體分為3大類:一是加工和流通類;二是配套服務類,如種子鑒定、飼料、化肥、農機設備和技術培訓等;三是金融類。德國農村合作金融很發達,有各種形式的信用合作社,農戶可以得到低於普通銀行利率的優惠貸款。
各種形式的農業合作社,都是農戶在完全自願的基礎上參與、並由農戶自我管理的互助互利的民間經濟組織。德國的菜農、果農、糧農、養牛專業戶都各自組建了合作社。加入者按擁有的土地面積一次性向合作社交款,款項主要用於合作社的基本建設。如建廠房、冷藏室、購買製冷機、運輸車等。政府對建合作社給予積極支持,一般可得到總投資額25%的政府無償補貼。每逢收獲季節,農民將生產的農產品送到合作社,對遠離合作社的農民,合作社派專人到農家收集。合作社利用自己的設備負責分類和包裝,然後,由合作社的銷售人員,按合同將各種農產品送到各大批發市場和超市。在蔬菜和水果產出旺季,有條件的合作社會將部分產品速凍儲存或加工成罐頭,以便在淡季出售。農閑季節,合作社有關人員不斷跑各大超市、批發商場,還經常到周邊國家了解市場行情,以幫助農民制定第二年的種植計劃。此外,合作社還對購買種子、播種、儲存、銷售等工作制定詳細計劃,盡量避免盲目性。
合作社一般只僱用幾名固定工作人員,負責人由合作社成員推選,收獲季節酌情增加一些臨時工。人員的工資、管理費、電費和其他支出均由成員分攤。在德國,農民可以自由選擇出售方式,事實上,只有少數經濟實力強的農民自買運輸工具,自己到城市的周末農貿集市或在自家園子里出售農產品,絕大多數農民都樂意讓合作社代賣,因為這樣既省錢又省力。合作社從不贏利,除留下必要的開支外,絕不多留成。更重要的是,合作社一般都經營有方,使農民盡量多得益。
德國農業合作社如此完善,是與政府有力的支持與提供保障分不開的。政府承認這些農民組織作為農民利益代言人的地位,在制定涉及農民、農村和農業等方面的政策時,積極與這些組織協商溝通,以減少政府與農戶的誤解和矛盾,共同促進農業的發展和農村的繁榮。
德國合作社的成功經驗表明,合作社有力地改變了單個農戶的弱勢地位,使農民分享到農產品加工、倉儲、運輸和銷售等各環節的利潤,切實提高了收入。
《人民日報》 (2007-05-28 第07版)
C. 產業轉型的產業轉型成功案例
滕頭案例
城市最佳實踐區是世博園區中新理念、新技術和新材料的集中示範基地,將成為體現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街區改造範例。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總策劃師唐子來說:「上海世博會寧波滕頭案館所展示的恰恰是世界產業轉型的一種模式。」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農村的,滕頭正好是在城鄉結合部,它適應發達地區、大都市郊區的農村發展,因為區位優勢明顯」。大都市外圍才有可能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在山區就要有另外的發展模式。滕頭發展的資源就是生態,故滕頭發展生態農業具有主動性,是一種較新型的新農村發展模式。
滕頭村現在發展並不是為了生產糧食了,而是發展創匯、精品、高效、生態和旅遊觀光為主的現代化農業。滕頭村全村直接從事農業勞動力總數已隆至8%,基本實現了農業現代化。
以發展出口創匯農業為例,滕頭村村與日本大和種子種苗株式會社合作,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創辦優質蔬瓜種子種苗基地,開展優良品種雜交試種,並全部出口到日本,開創了寧波市種子種苗出口之先河。另外滕頭村還有其他農業公司,種植高標准、高品質的大蔥、小辣椒等出口到日本、韓國等東南亞地區和國家。
發展精品農業,滕頭村與浙江大學植物研究所、浙江省農科院聯姻,辦創「滕頭植物組織培養中心」,通過對植物快速繁殖、轉基因導入、脫毒培養等一系列高科技農業研究、示範,培育國內外優質、名貴花卉苗木。
在發展高效農業方面,滕頭村充分發揮30多年的花卉苗木栽培技術優勢,分別在省內外租憑土地,發展花卉苗木產業。至今,全村擁有花卉苗圃基地3萬多畝,各類品種數已達1000多種。
借著現代化農業和生態資源,滕頭投入巨資實施「藍天、碧水、綠地」三大工程,搞起了觀光旅遊和體驗農業。1998年,滕頭村成為全國最早收門票的村莊之一。滕頭建成了江南情園、農家樂、農民公園、盆景園等20多處生態景觀,營造了「花香日麗四季春,碧水漣漣勝桃源」的江南田園美景。滕頭村智慧地將農業和服務業結合起來,例如,滕頭引進種植了一種體型較大的南瓜,而這種南瓜並不是用來當糧食的,而是具有多種造型,是一種藝術南瓜。除了南瓜,城市人還能在滕頭還能體驗到草莓、葡萄、黃花梨、小青瓜、水果玉米、玫瑰花等的採摘。唐子來說:「這種由農業轉型為服務業了的發展模式,也是滕頭被選進世博案例展示的原因。」
D. 內容產業的典型的例子
以內容帶動信息技術產業,影片《泰坦尼克號》是個很典型的例子。全球觀眾付出18億美元(1998年底為止)是為欣賞其精彩故事,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同時也為幾十台Alpha伺服器和上百位電腦工程師的數千小時工作付了款。而這還屬於傳統內容產業范疇,網際網路上的新興內容產業已經越來越成為當代信息產業的核心部分之一。正如信息產業著名評論家、《數字化經濟》一書作者坦普斯克特所說,「新經濟的主導產業就是新型媒體業,它融合了計算機、通訊和傳統內容產業。在美國,與電腦通訊相結合的新型媒體業佔了國內生產總值的15%。新產業部門的利潤移向內容,因為這里正是價值產生之所在」。美國全國研究理事會1995年發表的一篇報告更是把與媒體娛樂業的融合提到保持美國計算機和通訊產業競爭力的高度。發展內容產業對上海的信息化建設更是具有特殊意義。因為有證據表明,特大城市因為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比矽谷一類地方更具優勢來孕育和實現這種信息技術和文化媒體的「大牽手」。
E. 產業地產的經典案例
工墅壹號
為了解決中小型生產企業的這些難題,重慶豐茂實業積極響應國家「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號召,充分領會江津區「打造全市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為目標,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區戰略,推動工業集群發展,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精神,立志將工墅壹號打造成生產環境好、辦公環境優美的「生態、生意、生活、生產」型產業園區,並努力整合各種社會資源,為入園企業提供人才支持、貸款融資、訂單支持、技術支持、品牌孵化等產業升級服務,為中小企業打造創富家園。
工墅壹號項目位於重慶江津德感工業園,項目一期規劃用地200畝,總規劃建築面積約15萬畝,總投資額4億元。其中包括標准廠房生產區、品牌展示區、產業服務區、生活配套區四大區塊。將於2014年5月全部竣工。
工墅壹號在重慶開拓性的提出「工墅」的新概念和標准,專業為生產性中小企業提供優越的生產辦公環境和快速成長平台。
經過詳細的市場調研,中小型生產企業目前普遍存在生產環境不理想,辦公環境形象差的問題,這導致企業生產優化難、客戶接單難、增產擴容難,人才引進難、融資貸款難,也就嚴重製約著中小企業的轉型升級。
同時,工墅壹號立足德感工業園優越的區位交通和戰略位置,積極配合園區高端裝備製造和糧油食品產業發展格局,努力引進這兩大產業的配套型中小企業,旨在為德感工業園和新型工業化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項目建成後,將容納近百家企業入駐,年產值超過15億元,解決就業3000多人,年創造利稅2000萬元,豐茂實業將以激情高昂,鍥而不舍,精益求精的精神將工墅1號打造為「政府創稅、企業創富、農民創收」的新型產業園區。
龔杏●產業城
在國家中部崛起戰略及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戰略的規劃指導的大背景下,江西工業地產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江西在全國率先提出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概念後,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發改委、江西工信委聯合發文:以江西園區為依託、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途徑,大力發展江西工業和產業經濟。
龔杏●產業城(又稱江西龔杏產業基地)由江西省工信委牽頭,江西龔杏投資開發運營的龔杏產業基地模式作為江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典型代表作,以南昌高新/小藍/上饒/萍鄉4個產業配套基地為試點,十二五期間將在全省鋪開,龔杏投資公司(現已成立江西龔杏集團)擬在全省范圍內建立30家戰略新興產業配套基地。
龔杏●產業城由江西省工信委牽頭,江西龔杏集團主導開發。龔杏●產業城是集生產、食堂、公寓、研發辦公、商業和生產性服務「六位」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城。是產業地產開發的一個經典案例。
龔杏集團已開發運營了四座龔杏●產業城,分別是:龔杏(高新)產業城、龔杏(小藍)產業城、龔杏(萍鄉)產業城和龔杏(上饒)產業城。
F. 如何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以下簡稱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舉措,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探索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一、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用工業理念發展農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為核心,以制度、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為動力,以新型城鎮化為依託,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形成城鄉一體化的農村發展新格局,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為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重要支撐。
2、基本原則。
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嚴守耕地保護紅線,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探索不同地區、不同產業融合模式。堅持尊重農民意願,強化利益聯結,保障農民獲得合理的產業鏈增值收益。堅持市場導向,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加快培育市場主體。堅持改革創新,打破要素瓶頸制約和體制機制障礙,激發融合發展活力。堅持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相銜接,與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引導農村產業集聚發展。
3、主要目標。
到2020年,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總體水平明顯提升,產業鏈條完整、功能多樣、業態豐富、利益聯結緊密、產城融合更加協調的新格局基本形成,農業競爭力明顯提高,農民收入持續增加,農村活力顯著增強。
二、發展多類型農村產業融合方式:
1、著力推進新型城鎮化。
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與新型城鎮化建設有機結合,引導農村二三產業向縣城、重點鄉鎮及產業園區等集中。加強規劃引導和市場開發,培育農產品加工、商貿物流等專業特色小城鎮。強化產業支撐,實施差別化落戶政策,努力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穩定吸納農業轉移人口。
2、加快農業結構調整。
以農牧結合、農林結合、循環發展為導向,調整優化農業種植養殖結構,加快發展綠色農業。建設現代飼草料產業體系,推廣優質飼草料種植,促進糧食、經濟作物、飼草料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大力發展種養結合循環農業,合理布局規模化養殖場。加強海洋牧場建設。積極發展林下經濟,推進農林復合經營。推廣適合精深加工、休閑採摘的作物新品種。加強農業標准體系建設,嚴格生產全過程管理。
3、延伸農業產業鏈。
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鼓勵開展代耕代種代收、大田託管、統防統治、烘乾儲藏等市場化和專業化服務。完善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擴大實施區域和品種范圍,初加工用電享受農用電政策。加強政策引導,支持農產品深加工發展,促進其向優勢產區和關鍵物流節點集中,加快消化糧棉油庫存。支持農村特色加工業發展。
加快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支持優勢產區產地批發市場建設,推進市場流通體系與儲運加工布局有機銜接。在各省(區、市)年度建設用地指標中單列一定比例,專門用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農產品加工、倉儲物流、產地批發市場等輔助設施建設。健全農產品產地營銷體系,推廣農超、農企等形式的產銷對接,鼓勵在城市社區設立鮮活農產品直銷網點。
4、拓展農業多種功能。
加強統籌規劃,推進農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農家樂,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建設一批具有歷史、地域、民族特點的特色旅遊村鎮和鄉村旅遊示範村,有序發展新型鄉村旅遊休閑產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展智慧鄉村游,提高在線營銷能力。
加強農村傳統文化保護,合理開發農業文化遺產,大力推進農耕文化教育進校園,統籌利用現有資源建設農業教育和社會實踐基地,引導公眾特別是中小學生參與農業科普和農事體驗。(農業部、旅遊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教育部、文化部、民政部、林業局等負責)
5、大力發展農業新型業態。
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推進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於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鼓勵對大田種植、畜禽養殖、漁業生產等進行物聯網改造。採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改進監測統計、分析預警、信息發布等手段,健全農業信息監測預警體系。
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完善配送及綜合服務網路。推動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農業,發展農田藝術景觀、陽台農藝等創意農業。鼓勵在大城市郊區發展工廠化、立體化等高科技農業,提高本地鮮活農產品供應保障能力。鼓勵發展農業生產租賃業務,積極探索農產品個性化定製服務、會展農業、農業眾籌等新型業態。
6、引導產業集聚發展。
加強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與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有效銜接,完善縣域產業空間布局和功能定位。通過農村閑置宅基地整理、土地整治等新增的耕地和建設用地,優先用於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創建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和現代農業示範區,完善配套服務體系,形成農產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展銷中心。
扶持發展一鄉(縣)一業、一村一品,加快培育鄉村手工藝品和農村土特產品品牌,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依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農業科研院校和「星創天地」,培育農業科技創新應用企業集群。
三、培育多元化農村產業融合主體:
1、強化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基礎作用。
鼓勵農民合作社發展農產品加工、銷售,拓展合作領域和服務內容。鼓勵家庭農場開展農產品直銷。引導大中專畢業生、新型職業農民、務工經商返鄉人員領辦農民合作社、興辦家庭農場、開展鄉村旅遊等經營活動。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優先承擔政府涉農項目,落實財政項目資金直接投向農民合作社、形成資產轉交合作社成員持有和管護政策。開展農民合作社創新試點,引導發展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引導土地流向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
2、支持龍頭企業發揮引領示範作用。
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林業重點龍頭企業,引導其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電子商務和農業社會化服務,並通過直接投資、參股經營、簽訂長期合同等方式,建設標准化和規模化的原料生產基地,帶動農戶和農民合作社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龍頭企業要優化要素資源配置,加強產業鏈建設和供應鏈管理,提高產品附加值。
鼓勵龍頭企業建設現代物流體系,健全農產品營銷網路。充分發揮農墾企業資金、技術、品牌和管理優勢,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現代農業企業集團,推進墾地合作共建,示範帶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3、發揮供銷合作社綜合服務優勢。
推動供銷合作社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效對接,培育大型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健全供銷合作社經營網路,支持流通方式和業態創新,搭建全國性和區域性電子商務平台。拓展供銷合作社經營領域,由主要從事流通服務向全程農業社會化服務延伸、向全方位城鄉社區服務拓展,在農資供應、農產品流通、農村服務等重點領域和環節為農民提供便利實惠、安全優質的服務。
4、積極發展行業協會和產業聯盟。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自律、教育培訓和品牌營銷作用,開展標准制訂、商業模式推介等工作。在質量檢測、信用評估等領域,將適合行業協會承擔的職能移交行業協會。鼓勵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涉農院校和科研院所成立產業聯盟,支持聯盟成員通過共同研發、科技成果產業化、融資拆借、共有品牌、統一營銷等方式,實現信息互通、優勢互補。
5、鼓勵社會資本投入。
優化農村市場環境,鼓勵各類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利用農村「四荒」(荒山、荒溝、荒丘、荒灘)資源發展多種經營,開展農業環境治理、農田水利建設和生態修復。國家相關扶持政策對各類社會資本投資項目同等對待。
對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連片面積達到一定規模的高標准農田、生態公益林等,允許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堅持節約集約用地的前提下,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開展觀光和休閑度假旅遊、加工流通等經營活動。能夠商業化運營的農村服務業,要向社會資本全面開放。積極引導外商投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四、建立多形式利益聯結機制:
1、創新發展訂單農業。
引導龍頭企業在平等互利基礎上,與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簽訂農產品購銷合同,合理確定收購價格,形成穩定購銷關系。支持龍頭企業為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提供貸款擔保,資助訂單農戶參加農業保險。鼓勵農產品產銷合作,建立技術開發、生產標准和質量追溯體系,設立共同營銷基金,打造聯合品牌,實現利益共享。
2、鼓勵發展股份合作。
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將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到戶、集體經營性資產折股量化到戶。地方人民政府可探索制訂發布本行政區域內農用地基準地價,為農戶土地入股或流轉提供參考依據。
以土地、林地為基礎的各種形式合作,凡是享受財政投入或政策支持的承包經營者均應成為股東方,並採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形式,讓農戶分享加工、銷售環節收益。探索形成以農戶承包土地經營權入股的股份合作社、股份合作制企業利潤分配機制,切實保障土地經營權入股部分的收益。
3、強化工商企業社會責任。
鼓勵從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工商企業優先聘用流轉出土地的農民,為其提供技能培訓、就業崗位和社會保障。引導工商企業發揮自身優勢,輻射帶動農戶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提高管理水平。完善龍頭企業認定監測制度,實行動態管理,逐步建立社會責任報告制度。強化龍頭企業聯農帶農激勵機制,國家相關扶持政策與利益聯結機制相掛鉤。
4、健全風險防範機制。
穩定土地流轉關系,推廣實物計租貨幣結算、租金動態調整等計價方式。規范工商資本租賃農地行為,建立農戶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分級備案制度。引導各地建立土地流轉、訂單農業等風險保障金制度,並探索與農業保險、擔保相結合,提高風險防範能力。
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契約意識,鼓勵制定適合農村特點的信用評級方法體系。制定和推行涉農合同示範文本,依法打擊涉農合同欺詐違法行為。加強土地流轉、訂單等合同履約監督,建立健全糾紛調解仲裁體系,保護雙方合法權益。
五、完善多渠道農村產業融合服務:
1、搭建公共服務平台。以縣(市、區)為基礎,搭建農村綜合性信息化服務平台,提供電子商務、鄉村旅遊、農業物聯網、價格信息、公共營銷等服務。優化農村創業孵化平台,建立在線技術支持體系,提供設計、創意、技術、市場、融資等定製化解決方案及其他創業服務。建設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引導其健康發展。採取政府購買、資助、獎勵等形式,引導科研機構、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等提供公共服務。
2、創新農村金融服務。
發展農村普惠金融,優化縣域金融機構網點布局,推動農村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綜合運用獎勵、補助、稅收優惠等政策,鼓勵金融機構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緊密合作關系,推廣產業鏈金融模式,加大對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信貸支持。推進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營銷貸款試點,穩妥有序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
堅持社員制、封閉性、民主管理原則,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穩妥開展農民合作社內部資金互助試點。鼓勵發展政府支持的「三農」融資擔保和再擔保機構,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擔保服務。鼓勵開展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融資租賃業務。積極推動涉農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通過發行債券、資產證券化等方式融資。加強涉農信貸與保險合作,拓寬農業保險保單質押范圍。
3、強化人才和科技支撐。
加快發展農村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加大農村實用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導各類科技人員、大中專畢業生等到農村創業,實施鼓勵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三年行動計劃和現代青年農場主計劃,開展百萬鄉村旅遊創客行動。
鼓勵科研人員到農村合作社、農業企業任職兼職,完善知識產權入股、參與分紅等激勵機制。支持農業企業、科研機構等開展產業融合發展的科技創新,積極開發農產品加工貯藏、分級包裝等新技術。
4、改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條件。
統籌實施全國高標准農田建設總體規劃,繼續加強農村土地整治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改造提升中低產田。加快完善農村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加強農村環境整治和生態保護,建設持續健康和環境友好的新農村。
統籌規劃建設農村物流設施,逐步健全以縣、鄉、村三級物流節點為支撐的農村物流網路體系。完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道路、供電、供水、停車場、觀景台、遊客接待中心等配套設施。
5、支持貧困地區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支持貧困地區立足當地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和鄉村旅遊、電子商務等農村服務業,實施符合當地條件、適應市場需求的農村產業融合項目,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相關扶持資金向貧困地區傾斜。鼓勵經濟發達地區與貧困地區開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合作,支持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投資貧困地區農村產業融合項目。
六、健全農村產業融合推進機制:
1、加大財稅支持力度。
支持地方擴大農產品加工企業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行業范圍,完善農產品初加工所得稅優惠目錄。落實小微企業稅收扶持政策,積極支持「互聯網+現代農業」等新型業態和商業模式發展。
統籌安排財政涉農資金,加大對農村產業融合投入,中央財政在現有資金渠道內安排一部分資金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中央預算內投資、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等向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傾斜。創新政府涉農資金使用和管理方式,研究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設立基金、貸款貼息等方式,帶動社會資本投向農村產業融合領域。
2、開展試點示範。
圍繞產業融合模式、主體培育、政策創新和投融資機制,開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積極探索和總結成功的做法,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促進農村產業融合加快發展。
3、落實地方責任。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把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要創新和完善鄉村治理機制,加強分類指導,因地制宜探索融合發展模式。縣級人民政府要強化主體責任,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農村產業融合集聚。
4、強化部門協作。
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意見精神,抓緊制定和完善相關規劃、政策措施,密切協作配合,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
G. 有哪些產城融合發展的例子
以漢中·興漢新區為例,為了打造開放創新的活力之都,興漢新區將消費型、生活型產業融入城市,集中規劃了九大產業,以此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宜教、宜養的「五宜示範新城」,促進興漢新區可持續發展。
H. 產業規劃典型案例
我院為各地復政府及企業提供了制上百項規劃及相關課題研究案例,並受到高度評價!以下羅列部分案例以供參考!
1、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應急產業示範園概念性規劃
2、烏蘭察布應急產業總部經濟北方中心區創新試驗區概念規劃
3、湖南中國(懷化)工程機械應急(安全)救援產業園區規劃
4、河北圍場經濟開發區產業發展規劃項目
5、霸州新興產業示範區-河北省京津冀協同發展試驗區
6、貴陽市雲岩區服務業振興發展課題研究
7、樂山「十三五」產業轉型升級總體規劃
8、河北 • 固安新城鎮化健康示範區概念規劃
9、中國山東·禹城市房寺鎮 新型城鎮化指數課題研究
10、湖南省瀏陽市大瑤鎮城鎮化戰略規劃
11、西咸新區秦漢新城『十三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編制項目
12、石家莊鹿泉『十三五』規劃
12、中國中葯植物循環經濟產業發展(雅安)示範園暨中國雅安中醫葯科技城規劃
13、江蘇省如東經濟開發區應急產業基地規劃
14、清華控股科技金融課題研究
15、編制《中國應急產業發展要參2015 》
16、北京新德安養服務中心商業策劃書
17、華中地區某電子商務示範區規劃
18、延安低碳經濟規劃
I. 從城鄉融合發展的案例得到什麼啟示
第一,城鄉的形態融合。現在城是城,鄉是鄉,城鄉的融合發展基於現在的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通過這種網路空間已經把城鄉連成了一體,它是高度融合的。通過我們的高鐵網、高速公路網、航空網,還有港口網,這些硬體的基礎設施建設的網路體系,我們的農村,就不是單一的,原來在城市之外的農村,而是在這些硬的網路體系裡面的一個節點或者一個組成部分。
第二,會推動要素融合,城鄉的要素融合。原來是單向的,人的流動是單向的,是農民工向城市流動,而且到現在為止還有3億人沒有真正融入城市。但現在如果我們是新的一種城市形態的話,我想未來城市的人群特別是富有的人群,富閑的人群,追求生活品位品質的人群,基於我們這種網路,基礎設施的均等化、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基於未來的養老保障、醫療保障可以在全國范圍內可以流動的話,有幾大人群一定會向生態環境優美的農村轉移。這種要素首先是人作為第一要素,會形成城鄉之間融合的發展居住新格局。科技會形成流動,文化會形成流動,資本會形成流動,而不是單向的農村向城市流動,城市是抽水機,城市產生虹吸效應,而未來一定是要素下沉,要素向三四線城市流動,向農村流動。現在也已經出現了這樣的趨勢。
第三,產業融合。城鄉的產業融合最重要的可能是不破壞農村的生態,但是適宜農村發展的產業會向農村延伸或者是轉移。比如說未來的農產品加工製造的產業,比如說圍繞農業進行的現代服務業,比如說我們現在特別關注的像旅遊的服務業,這些產業重構適合農村發展的產業會從城市向農村轉移,形成一種新的產業結構。就是農村的產業會是什麼樣的產業。除了農業本身之外的,一定是輕產業,輕資產,更軟的東西,形成的這種產業會向農村延伸。
第四,市場融合。過去我們要解決農村最大的問題是什麼,是分散的小生產和大市場之間的矛盾,這可以是我們從建國以來一直到現在始終沒有解決的問題,將來的城鄉融合發展一定會使市場融合發展,比如說通過互聯網+形成的業態,比如說農村的電商,比如說從城市向農村延伸物流的供應鏈,比如說新型城服務的鏈條,一定會形成一個市場高度融合,而且在城市和鄉村享受同樣的市場環境和市場服務能力一個新的農村。而這樣的農村可以說就是和城市無差別的農村,過去我們道路修到農村了,我們將來互聯網修到農村了,但是在農村居住如果沒有便利的生活環境,也不會吸引要素的流動。當然我們看到現在很多的農村,就是網上購物、物流配送一直到了農戶家裡,我覺得這個將來市場的融合會使我們這個城鄉的融合從一體化到高度融合。
第五,人與自然的融合。這是一個最重要的融合,在十九大的報告裡面明確提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我們要建設現代化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現代化,既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也要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優質生態產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