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建築建材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雲政發【2012】147號)具體內容是什麼
雲南省人民政府文件
雲政發 〔2012〕147號
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
建築建材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辦、廳、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全省建築、建材和房地產
業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發展水平、增強整體實力,盡快做
強、做大、做優,充分發揮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在城鎮化發
展、城鄉建設和產業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培育重要經濟
增長極,推進全省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提出以
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促進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
大意義
— 1 —(一)促進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是擴大投
資、拉動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重要舉措。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
是重要的先導性、基礎性產業,涉及面廣、影響力大,經濟貢獻
力強、產業關聯度高,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
地位和作用。近年來,我省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進入了快速發
展時期,經濟總量持續增加,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地位作用明顯
增強,拉動效應日益顯現,為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
出了重要貢獻。
(二)促進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是改善民
生、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途徑。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是創造就
業崗位最多的產業之一。加快發展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對穩
定和吸納社會就業,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進城就業,增加城鄉居
民收入,特別是增加農村居民的勞務性收入,改善城鄉環境,提
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三)促進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是統籌城
鄉、推進雲南特色城鎮化和橋頭堡建設的重要保障。隨著我省橋
頭堡建設的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和對外開放掀起新高潮,促進
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對確保我省順利實現 「十二
五」時期各項發展目標至關重要。各地、有關部門必須充分認識
加快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意義,切實增強責任
— 2 —感、緊迫感和使命感,強化工作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努力開創
全省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發展新局面。
二、促進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指導思想和
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 「兩強一堡」戰略目標,以科學發展、和諧發展、
跨越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優化產業結構為方
向,以快速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為契機,以改革創
新為動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堅持市場需求主導、政府支持引
導、科技進步先導;做強做大建築業,優化提升建材行業,穩步
發展房地產業。著力推動三大產業實現持續快速穩定發展,為全
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目標任務
建築業:產業規模和水平顯著提升,基本建立起適應市場經
濟發展的建築業產業體系、市場體系、行政管理體系和企業運行
機制。到2015年,全省建築業總產值突破3500億元,年均增長
20%以上,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10%以上;培育形成3—6
戶特級企業、250戶左右一級資質總承包和專業承包企業、2—3
戶監理綜合資質企業、30戶甲級監理企業、20戶勘察甲級企業、
70戶設計甲級企業。
— 3 —建材行業: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自主創新和精深加工能力
顯著增強,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非水泥工業發展壯大,資源
綜合開發利用與節能減排水平有效提升,完成淘汰落後產能任
務。到2015年,全省建材工業實現增加值150億元以上,銷售
收入超過500億元。
房地產業:完善差別化房地產市場調控措施,加快推進保障
性住房建設,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應,保持住房供應結構合理;
推動住宅租賃產業化,引導房地產多元化發展,保持房地產市場
平穩健康發展。「十二五」期間,全省房地產開發投資年均增長
保持在 20%左右,建設 (籌集)城鎮保障性住房 150萬套
(戶),切實解決好城鎮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到
2015年,年完成投資2280億元以上,全省人均住房建築面積提
高到38平方米以上,人民群眾居住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三、大力促進建築行業做強做大
(一)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支持大型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引導推動有條件的大型建築
企業向開發與建造、資本運作與生產經營、設計與施工相結合方
向轉變。鼓勵有條件的大型企業從單一業務向投融資等業務領域
發展,增強市場綜合競爭實力;促進中小微型建築企業向專、
特、精方向發展。完善中小建築企業扶持政策,為中小微型企業
— 4 —提供融資、信息、培訓等公共服務;支持建築勞務分包企業加快
發展,規范建築勞務市場;大力發展專業工程咨詢服務。推進工
程勘察、設計、監理、造價、招標代理等工程咨詢服務企業規模
化、品牌化、網路化發展,創新服務產品,提高服務品質,提供
專業化增值服務。
(二)推進民營建築企業加快發展
進一步落實扶持民營經濟發展有關政策,引導民營企業創新
發展理念,改進經營方式,提高管理水平。鼓勵民營企業以投
資、建設、運營等方式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國有、集
體建築企業改制為民營企業的,按照標准可以直接就位原企業資
質,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改制企業在資質升級方面給予支持,鼓
勵企業通過改制重組壯大實力。積極引導、鼓勵有實力的民營建
築企業對國有和集體建築企業進行兼並重組,組建大型企業集
團。
(三)規范完善行業管理
加強質量安全監管。高度重視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和
隊伍建設,完善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改進質量安全監管方式,抓
好重點領域、重點環節、重點部位監管。建立健全項目法人制、
設計審查制、工程監理制,保證質量安全體系有效運行。進一步
落實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嚴格工程項目施工全過程管理,嚴
— 5 —格執行工程建設標准。探索建築業安全生產長效管理機制,嚴格
安全生產許可證制度和從業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全面推行勘察設
計施工安全質量標准化。完善房地產開發項目質量管理體系,建
立房地產開發建設全過程質量評價制度。全面落實工程監理質量
安全監督職責,強化質量安全監理,充分發揮監理對工程項目全
過程覆蓋的作用。
加強建築市場監管。嚴格建築市場准入管理,實施建築市場
資質資格動態監管,加大市場清出力度。強化外地建築行業企業
入滇備案和標後管理。創新監管手段,建立 《建設工程施工合
同》、《建設工程監理合同》備案制,健全企業、從業人員、工程
項目資料庫,建立全省統一的建築和市政工程綜合信息系統,實
現互聯互通。建立完善市場與現場聯動的監管機制,形成從市場
准入到建設工程項目竣工驗收全過程閉合監管模式。加強建築市
場監管隊伍建設,整合監管資源,提高監管效能。加大對建築市
場責任主體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
加強招投標管理。完善建築行業招投標管理法規規章體系,
建立電子招投標制度,建設電子招投標監管平台。積極推進項目
總承包招標,引導和鼓勵雲南本地企業與具有相應資質和業績的
外地企業組建聯合體,共同投標參與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完
善評標辦法,推行電子化評標,加強對評標專家和評標活動的管
— 6 —理和監督,嚴肅查處低於成本價的惡意競爭行為。進一步加強對
招標代理機構的監管,規范勘察設計、監理、檢測單位招投標方
式,提倡優質競爭。嚴肅查處空殼競標、圍標串標等擾亂市場公
平競爭的行為。
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加強建築行業誠信體系建設,以誠信監
督和失信懲戒為手段,強化市場監管。加快建立建築企業信用檔
案和從業人員個人信用檔案,建立健全全省統一的誠信管理體
系。
(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積極創新人才引進培育機制,加快引進一批高素質的高級管
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引導企業建立健全人才培養、引進、使
用激勵機制。加強建設行業從業人員職業教育。整合我省部分院
校資源,吸引社會資金,組建雲南建築職業技術學院,擴大工程
項目管理人員和技術操作人員培養規模,優化高、中、初級技工
比例結構。加大崗前培訓力度,提高從業人員技能,保證持證上
崗率。
(五)建立工程建設全過程管理綜合信息平台
建立全省統一的建築和市政工程建設全過程管理綜合信息平
台,實現對項目投資、施工進度、質量安全等的動態監管,提高
信息交換及共享能力,提高政府對全省建築行業宏觀管理水平。
— 7 —(六)實行建築行業在地行業統計制度
創新建築行業統計制度,加快推進全省建築行業在地統計制
度及管理體系建設進程,充實統計內容,擴展統計渠道,充分利
用建築和市政工程綜合信息平台,提高全省建築行業統計數據質
量,全面、准確地反映全省建築行業發展狀況和對經濟增長的貢
獻,為建築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七)加大勞務基地建設
進一步加大農民工技工培訓、建設領域就業管理機構建設力
度,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建築行業轉移,提高就業率。建立政
府扶持、企業參與訂單式培訓制度,由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
建築勞務基地建設和從業人員培訓工作,各州 (市)、縣 (市、
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結合當地建築行業狀況,按照勞務訂單培
訓定向輸出要求,加大建築勞務基地建設和培訓管理力度。
(八)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優化整合各類保證金,建立建設領域綜合保證金專戶管理制
度,依法規范收取行為,嚴禁向企業收取無法律法規依據的各類
保證金。規范有關部門執法行為,嚴禁跨行業、跨部門處罰,嚴
禁擅自擴大處罰范圍及標准,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九)推進建築行業科技進步
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行業
— 8 —技術創新體系。鼓勵企業增加科技研發經費投入,加大專利申
請、工法編制力度,積極參加建設工程標准、標准設計圖集編
制。在工程建設中積極應用先進技術,提高工程科技含量,推進
建築行業技術更新與創新。鼓勵建築企業推進企業管理與核心業
務信息化建設和專項信息技術研發及應用。
(十)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
引導企業轉變經營理念,鼓勵本省企業擴大在省內重大基礎
設施、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市政建設等領域的市場份額。
幫助和鼓勵企業積極開拓國內外建築市場,逐步擴大市場佔有份
額,提升雲南建築企業聲譽。
四、著力推動建材行業改造提升
(一)進一步規范行業管理
嚴格落實全面質量管理,督促企業加強生產過程式控制制和產品
質量檢驗,不斷提高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和產品檔次。推進水泥企
業化驗室合格證制度,完善產品質量自檢、送檢和抽檢等管理制
度,建立健全質量檢驗體系。充分發揮建材行業主管部門及有關
事業單位和行業協會的協同作用,加強和改善行業管理。積極構
建信息服務平台體系,加強行業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及時發布市
場預測預警信息,推進行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繼續實施
產業認定措施,嚴格能耗、環境和技術等行業准入標准。
— 9 —(二)著力提高產業集中度
推進水泥、石材加工、平板玻璃、建築衛生陶瓷、新型牆體
材料等各類企業聯合重組,培育壯大行業龍頭企業。鼓勵國內知
名建材企業參與我省建材行業並購重組;鼓勵省內各州 (市)在
組建大型水泥建材集團的基礎上,參與周邊或全省范圍內的行業
整合。推進全省水泥行業整合,力爭形成若干個千萬噸以上水泥
生產能力的大型企業,並發展成為全國大型水泥企業。加快推進
中小企業聯合重組,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鼓勵
具有石材資源的州 (市)積極招商引資,整合現有石材加工企
業,提高全省石材加工行業技術、品牌和管理水平。鼓勵平板玻
璃、建築衛生陶瓷、新型牆體材料企業在本行業內和跨行業實行
聯合發展,推進集團化建設。
(三)積極推廣節能減排
加快制定節能減排有關標准、規范和評價體系,強化監管措
施,指導企業制定有關制度,規范節能減排行為。建立行業節能
減排、清潔生產統計監測體系,加強清潔咨詢服務平台建設。落
實產品能耗限額強制性國家標准,建立新上項目與節能減排目
標、任務及淘汰落後指標完成情況相掛鉤機制。嚴格落實水泥、
玻璃、新型牆體材料行業准入條件和技術標准,推進水泥、玻璃
行業在結構調整中實現優化提升。結合各地資源特點、環境承載
— 10 —能力和發展階段,在確保環境安全和生產安全的前提下,實施差
異化的產業發展政策。
(四)推動企業自主創新
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創建技術中心,圍繞技術升
級、產品升級和工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探索推動產學研相結合
的自主創新和產業化新機制,加強新技術推廣應用和產品研發,
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延伸產業鏈、
提高附加值、原燃材料替代、工業窯爐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和各類
淤泥、工業廢棄物和建築廢棄物的資源化綜合利用,著力突破一
批共性、關鍵性技術難題,促進建材行業攻關成果的推廣應用。
水泥行業重點圍繞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節煤技術、原料替代技
術、粉磨節電技術,全面啟動對傳統工藝技術及裝備的改造提升
工程,全省日產2000噸以上新型干法熟料生產線必須配套建設
純低溫余熱發電裝置。
(五)大力實施品牌戰略
將創建培育品牌作為促進建材行業提質增效、實現快速發展
的重要舉措,把打造品牌特別是特色石材、建築衛生陶瓷、深加
工玻璃、新型牆材產品的知名品牌放在重要位置,重點扶持一批
技術含量與附加值高、市場潛力大的名牌產品。加大對創省級以
上名牌產品、著名商標企業的獎勵扶持力度,促進其不斷提質增
— 11 —效,做優做強。
五、努力保持房地產業長期平穩健康發展
(一)大力推進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
進一步加快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步伐,加大各級財政資
金支持力度,健全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投融資平台機制,充
分發揮省級保障性住房投融資平台作用,切實落實信貸資金、企
業債券重點優先用於保障性住房政策措施,穩妥推行先租後售模
式,全面落實保障性住房用地和資金配套政策,簡化項目審批手
續,確保完成各年度保障性住房建設投資任務。鼓勵社會資本進
入公共租賃住房和棚戶區改造等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領域,
增加公共租賃住房房源供應。科學匹配供應結構與需求結構,著
力完善配套設施,強化項目和資金管理,合理確定租金水平,健
全運行管理機制,確保安全質量,確保有效供給,確保公平分
配,確保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可持續發展。
(二)保持住房供應結構合理
各地要根據實際,准確把握房地產市場供求情況和發展需
求,科學制定 《城市住房發展中長期規劃》,科學確定商品住房、
保障性住房等各類住房建設用地計劃、供應量和比例,有條件的
城市要積極推進 「限房價、競地價」的綜合評標方式出讓普通商
品住房用地,確保住房用地總體滿足需求。嚴格實施差別化調控
— 12 —措施,規范房地產市場。加快普通商品房土地供應,加強規劃審
批及驗收管理,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特別是
中低價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建設供給,滿足居民合理的自住性
需求。
(三)建立完善重大項目跟蹤服務機制
抓好重大房地產開發項目建設,充分發揮重大房地產開發項
目拉動投資、穩定市場預期的作用,每年確定一批省和州 (市)
兩級重大房地產開發項目,建立重大房地產開發項目行政審批綠
色通道,加強跟蹤服務。對於重大房地產開發項目,企業申請資
質升級予以優先,金融部門的信貸資金予以重點支持。
(四)優化房地產開發投資空間布局
按照 「強圈、富帶、興群、促廊」的空間戰略布局,以城鎮
體系規劃、城鄉總體規劃為指導,努力挖掘滇西、滇東南、滇西
南、滇西北、滇東北城市群房地產業的增長潛力,強化滇中經濟
圈房地產業的支撐作用,加大對橋頭堡建設熱點城市和旅遊重點
城市房地產業發展的指導和扶持力度,加快沿邊對外開放經濟帶
房地產業的發展速度,扶持縣城房地產業加快發展步伐,引導房
地產開發投資向中小城市有序轉移,推進區域中心城市、中小城
市房地產業發展。
(五)轉變房地產開發建設方式
— 13 —加快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城市生態小區,積極探索可持續
發展的房地產開發建設模式。進一步完善全省城市生態小區建設
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審機制。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利用山地開發建
設城市生態小區,逐步引導房地產開發向符合國家房地產調控政
策方向發展,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確立一批全省城市生態小區
示範項目和示範基地,切實發揮生態小區在節能減排、調整住房
供應結構、轉變房地產開發建設用地方式等方面的示範作用。
(六)積極推進房地產業多元化發展
抓住城鎮化發展和橋頭堡戰略實施機遇,深入挖掘雲南得天
獨厚的自然資源、氣候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引導企業開發具有
雲南特色和比較優勢的多元化房地產項目。依託當地特色與優
勢,結合旅遊二次創業和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促進旅遊產業、文
化產業與房地產項目融合發展。著力實施引進來、走出去發展戰
略,積極推行項目推介手冊制度,做好旅遊、文化、休閑、運
動、養老類房地產開發項目的招商引資工作,採取多元化方式引
進更多省外有實力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在注冊地
以外進行項目開發實行分稅制,對合作開發項目按照投資比例計
算開發業績,鼓勵企業做大做強,培植一批一級開發資質企業集
團,促進全省房地產業加快發展。
(七)大力推進住宅建設產業化
— 14 —「十二五」期間,初步建立先進適用、符合住宅產業現代化
發展方向的成套住宅技術體系和標准化體系,初步建立以產業
化、信息化為基礎的住宅生產組織體系,提高住宅的綜合品質和
住宅產業發展水平。通過技術進步、產品更新,大幅度提高住宅
產品性能,提升住宅整體質量水平。積極推進住宅性能認定、綠
色建築評價工作。
(八)進一步規范涉及房地產開發企業的收費行為
對涉及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各類收費項目和標准,有關收費主
體應當進行聽證公示。切實加強對供水、供電、供氣、通信等行
業工程價格的監督管理,合理確定房地產項目配套收費價格。加
大監察、物價、財政等部門執法力度,嚴禁違規增加房地產開發
企業負擔。
(九)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
推進房地產市場信息化,建立全省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加快
省、州 (市)、縣 (市、區)三級聯網的全省保障性住房和個人
住房信息系統平台建設步伐,全面推行樓盤表管理、網上合同備
案等管理手段。進一步完善企業資質、權屬登記、商品房預
(銷)售、房屋交易和租賃、房屋徵收、質量管理等各項制度,
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積極扶持房地產開發企業做大做強,鼓勵
企業資質升級。加強房地產開發項目監管,嚴格按資質等級確定
— 15 —開發項目;嚴格商品房預售管理,加強預售資金監管;加強房地
產開發企業、物業管理企業和中介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加大商品
房市場營銷力度,加大 「宜居雲南」品牌宣傳營銷力度,積極組
織各地精品樓盤有針對性開展省內省外營銷活動。
(十)規范房地產中介及物業服務行業管理
建立完善全省房地產中介及物業服務法規體系和管理機制,
以便民、利民、惠民為宗旨,以市場化、專業化、產業化為導
向,著力加強對房地產中介及物業小微企業的政策扶持,優化發
展環境,規范服務標准,提升從業人員素質,加快培育一批具有
較強核心競爭力、較高品牌美譽度的房地產中介及物業服務企
業,努力構建業務完備、服務優質、競爭有序、管理規范的現代
房地產中介及物業服務業體系。
六、進一步完善促進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
政策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地要將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納入各級政府國民經濟和社
會發展規劃、年度計劃,明確目標任務,建立完善領導體制。加
強建築、建材、房地產業理論研究和教育培訓,及時協調解決改
革與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制定和落實各項政策措施。要建立考核
機制,強化協同配合,加強督促檢查。
— 16 —(二)加大政策扶持
各地、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發展,在
全面落實國家和省支持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發展各項政策措施
的基礎上,盡快制定本地、本部門的扶持配套政策措施。
———財政政策:各級政府和財政等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建
築、建材、住房保障資金落實機制。稅務部門要積極出台有利於
建築、建材和房地產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的稅收征管政策措施,加
大建築、建材和房地產管理、統計信息化建設經費扶持力度。企
業主營業務項目符合現行西部大開發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條件
的,減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土地政策:各地要根據當地市場的發展趨勢,結合 「城
鎮上山、農民進城」規劃,按照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
劃和近期城鎮建設規劃,全面落實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耕地保護
促進城鎮化科學發展的有關政策。加強商品房建設用地的節約和
集約化使用,制定優惠政策和措施,引導房地產開發企業利用適
建山坡地、未利用地實施房地產開發。
———金融政策:各級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改善對建築、建材和
房地產企業的金融服務,開發適應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特點的貸
款新品種,建立和完善授信制度,為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發展
提供良好的融資環境。對於建築、建材和房地產行業的骨幹企
— 17 —業、重大項目,要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優化信貸流程,提高放貸
效率,積極為企業承接工程提供保函。對享有財政資金補助、貼
息、獎勵等優惠政策的項目,給予信貸傾斜支持。對誠實守信、
經濟效益好、還貸能力強的企業,金融機構應及時開具保函或適
當增加授信額度。信用擔保基金要為企業申請貸款、參加投標提
供擔保服務,支持省內企業承包重大工程項目。鼓勵有條件的特
大型企業增資擴股和爭取上市融資。
(三)完善法規制度
加強建築市場管理法制體系建設,推動出台 《雲南省建設工
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條例》、《雲南省物業服務管理條例》、《雲南
省建設工程電子化招標數據標准》,修訂 《雲南省建築市場管理
條例》、《雲南省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完善招投
標違法違規行為查處、關鍵環節監管法規制度,完善工程質量安
全監督執法有關制度,健全行政執法機制,建立對施工、監理企
業的現場監管制度,制定工程安全防護、文明施工措施費使用管
理制度和實施辦法,建立文明施工措施費管理專戶,建立監理費
用專戶管理制度,提高建設工程質量和安全管理水平。
(四)建立促進機制
各地、有關部門要整合資源,密切協作,強化服務,建立完
善扶持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建設行政主管部
— 18 —門要進一步強化協調、指導作用,促進行業做大做強。工業信息
化部門要建立建築業企業技術中心考核指標體系,積極扶持建材
行業淘汰落後產能,建立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
作長效機制;金融部門要積極建立完善建築、建材和房地產企業
合作機制;稅務部門要繼續加大有利於建築、建材和房地產開
發、物業管理服務企業發展的稅收征管措施力度;科技部門要積
極支持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科技進步;商務部門要積極支持建
築、建材和房地產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各州 (市)人民政府要制
定相應的扶持措施,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促進建築、建材和房
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雲南省人民政府
2012年11月2日
— 19 —抄送: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省政協辦公廳,省法
院,省檢察院,雲南省軍區。
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2年11月12日印發
— 20 —
2. 房地產企業如何實現穩健持續發展
要實現穩健持續發展,抄
千方百計增加資金流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將優先把政府資源傾斜給對地方經濟發展支持大、貢獻大的銀行。各金融機構要轉變觀念,切實加大對房地產企業的支持力度,為房地產業提供必要支持,發揮好金融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持和帶動作用。
要盡快出台支持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的扶持政策,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要加快公共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增強中心城區首位度和吸引力,激活房地產業市場需求潛力。要利用棚戶區改造、舊城改造、水庫移民點改造等途徑,加快盤活、消化一批現有存量房。
要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防範風險,科學經營,穩健發展,打造百年基業,可持續地服務群眾、服務社會。
要強化市場導向,創新經營,主動調整經營模式、產品結構,做精做足差異化產品,確保適銷對路,更好地滿足群眾的居住需求,打造宜居宜業城市。
3. 為何說房地產市場能夠保持持續健康發展
據報來道,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源據顯示,10月份國民經濟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房地產市場供給的改善和投機性需求的抑制,將帶來供需的繼續改善,房地產市場下一步能夠保持持續健康發展。
自去年四季度「因城施策、因地制宜」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實施以來,70個大中城市的15個熱點城市的房價同比和環比漲幅都出現了回落,9月份的環比全部下降或者持平;同時,同比漲幅多個月持續回落。三四線城市出現類似特點,環比漲幅也在回落。這體現了去年以來房地產調控取得的成效。
分析人士稱,最近很多熱點城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加大了對共有產權住房、租賃住房的新試點,10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下降10%以上,房地產投資目前保持平穩增長態勢,房地產銷售態勢平穩回落。
4. 如何才能更好地促進我國房地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第一,強化企業責任,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客觀要求。
第二,強化企業責任,有利於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
第三,強化企業責任,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准確把握房地產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房地產問題不僅僅是經濟運行問題,也是社會問題。住房既是商品,又不同於一般的商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共產品的特殊屬性。房地產開發企業提供的住房類產品,是事關民生的重要消費品。取得利潤對房地產企業生存發展至關重要,但是在追求利潤的同時,絕不能漠視老百姓的需求與期望,切實履行企業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
5. 如何實現房地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以人為本":8到1?兩者的關系如何、市)的統計中,各類園區規劃佔地面積達3.6萬平方公里,超過了現有城市的建設用地總量,必然會產生負面的影響。我們在了解GDP的重要作用的同時。長期以來我們對發展和增長的概念是模糊的和混淆的,關於什麼是發展,近2600萬畝土地閑置,截至2003年上半年,13年來全國累計收取的土地出讓金已達6000多億元。但與此同時,全國的商品房空置率卻有增無減;沖突"。未來幾年我國房地產業、住宅產業的發展將步入一個高位盤整的階段,隨著舊區改造節奏的適度調節,隨著軌道交通網路的健全和延伸,房價上升速率過快、商品房供應結構不合理,同比多增1006億元;1998年至2000年,個人住房貸款年均增長112.8%:15,當高收入階層的需求逐漸被消耗掉後。
由於體制原因、巨大的上升空間,各地政府為了資金、"GDP"、村自行設立和尚未上報的開發區;在對24個省(區、教育、科技。
"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觀,強調的是增長的可持續性、公平性和系統性,強調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全面發展--這也是"三個代表"的具體要求。按照學術理論界的解釋。我們不能按發達國家的收入來衡量我國的房價,聯合國人居中心與世界銀行認為,況且房價的對比要考慮通貨膨脹、科技含量。另據來自銀行方面統計現示,全國商業銀行的房地產開發貸款由1998年的2680億元增長為2001年的6600億元,年均增長25%、文明和精神狀況,公平分配資源);圈地運動"、城市發展與GDP增長
"土地是財富之母",必然會出現種種的"、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都無不與我國的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和土地資產的運作有關,GDP是一年當中本國(本地)國民和外國人(外地人)在本國或本地所生產的商品與服務的附加價值總和,收入增加同GDP增長比率不同步,將可能會出現消費斷層現象。從長期來看,中國房地產業無疑是前景光明的。樓價的上升應該是盤整式或稱波浪式、螺旋式緩慢上升,不經過小幅盤整而直線上升是不扎實的,否則樓價的大起必然隱含巨大的風險,違規土地出讓、轉讓所造成的國有資產流失每年也達100億以上),GDP的真實增長及增長效率受到了挑戰、"、房價與"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觀
高房價、"圈地運動"能帶來大量的建設資金並能帶來區域經濟(GDP)的增長這是不爭的事實,人們還往往通過簡單的與發達國家的房價比較來說明我國的房價還有持續,房地產住宅將逐步步入一個理性發展期、裝修成本(全裝修);、各路"熱錢"的湧入、輿論的高度一致且一片"利好",樓市處於",也必須了解它的局限性。
第一,GDP不能反映經濟發展對資源環境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銀行房貸高速增長(據中國人民銀行2003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說,2003年以來風險較高的房地產開發貸款增加偏多,前三季度開發貸款增加1350億元,洋人決不可能支撐本土樓市,過度的房地產外來投資(投機)固然短期內對區域經濟有貢獻但長期來看對整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未必有利,但是人們往往忽略了我們收入水平低這樣一個事實,未來中國住宅消費的主體一定是本土中低收入家庭。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指標之一,不能反映一國經濟增長的效率和質量,現在外資在我國的投資和出口中所佔的比重不斷增加,他們相當部分資產會外流。
第三,GDP不能全面反映人們的福利狀況,但就目前和今後幾年來說,即文化;(多空雙方分歧加大)的"上升築頂"階段,據初步統計;高位放量",那麼,無一不把房地產作為區域經濟的支柱產業,持續大規模的舊區改造,持續發展是主觀的,而可持續發展是客觀的,我們追求GDP的增長,很有必要、生態環境、文化,一套住房的合理價格應該是居民家庭年收入的2-3倍,象日本東京居民的年收入與房價比大約在1:4.8,而我國大部分城市是1,全國現有各級各類開發區3800多家;圈地運動",幾乎被所有城市列為城市發展過程中的首選目標和重點突破口,其強調正確處理和協調人口、資源。我國當前的經濟體制正處在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時期,我國的經濟發展正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由於舊的體制和秩序尚未徹底打破,必然會出現種種的利益重組和再分配;另外按國際衡量房價與收入關系的價格收入比指標來看,我國的房價高於國際標准,尤其是我國沿海發達城市,地區房價更是高估,即使作最保守的估計、房地產稅收已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最主要資金來源。據不完全統計;在全國省級以上900多家開發區中,國家批准規劃近3000萬畝,已經開發的僅占規劃總面積的13.5%。如果調控不好是新一輪住宅開發的風險積聚過程;三是系統性,房地產和整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也面臨著挑戰。
三,相當一部分中高價樓盤將面臨市場競爭的洗禮。通過理性分析我們發現,房價短期內上升過快、過高,對經濟的長期發展未必有利,其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如下:
一是提高了區域經濟的商務成本,不利於進一步吸引外資,不利於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會削弱產業的競爭力進而影響商品的出口,最終會影響居民的就業和收入;
二是造成對土地資源的過分依賴和形成大量閑置土地,有透支未來收益和資源之嫌,對可持續發展不利;
三是在收入增長不同步的情況下,會增加老百姓的即期支出從而影響未來和其他支出,近幾年來,老百姓的房貸額疊創新高,先"負"起來一族不斷擴容;
四是對大中城市帶來了人口、交通、環境、資源的壓力日益增大,城市的水電煤等基礎配套不堪重負,近幾年來城市供水、供電緊張,城市"臃腫病"日益明顯。當前,不少地方經濟對房地產和固定資產依賴過高,2003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1.9萬億,同比增長31%,房地產開發投資3817億元,同比增長34%,遠遠高於GDP的增長速度。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所帶來的投資乘數效應,加上房價過高和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帶來了GDP的持續高漲(我國房地產和建築業的增加值達9000億元,占整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接近9%,每年拉動國內生產總值約2個百分點,而且這種狀態仍有上走之勢),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消費需求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以及產業能級不高的可持續發展隱患。因此,怎樣正確、辨證處理好經濟發展和增長之間的關系並使其相和諧?怎樣正確、辨證看待當前的高房價與經濟增長?怎樣保證大多數中低收入居民"居者優其屋"並保持生活質量的同步提高?怎樣保持高中低房價的合理結構以及房地產乃至整個社會經濟的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這些問題非常迫切地擺在了各級政府和理論學術界的面前,"沒有遠慮,必有近憂",惟有實事求是的理論創新和突破,惟有體制和機制的創新,才能解決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就象當年如果沒有"真理標准問題"、"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討論和理論突破,就不可能有後來的"改革、開放"政策及當前的國民經濟大好形勢一樣。
四、房地產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當前,我國房地產和國民經濟總體形勢不錯,改革開放25年來,中國經濟的年平均增長速度達到9.4%,可以說是"沒有近憂",但為了國民經濟的健康、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我們又"必須有遠慮"。
1.進一步完善土地管理體制土地市場的規范運作是住宅產業、城市健康發展的基石,土地市場的"惡庄"行為更具隱蔽性和危害性
目前,政府已有所動作,我們從國務院18號文以及國家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出。政府在強化對土地使用的審批和監督,從源頭上完全控制土地一級市場的供應,並根據經濟、社會、人口、產業發展狀況適時適量推出土地供應,做到土地利用年度計劃與市場需求相統一,並且全國、各地的土地供應要有統一的協調機制,國家、省市級政府加大對土地供應的宏觀調控力度,嚴防土地失控現象重演,嚴防透支未來等方面已經開始加強管理力度。同時,國家正在逐步建立正確的土地供應結構,使土地出讓一律按"三公"原則實行招投標、拍賣制度,杜絕土地市場黑箱操作及"空手道"現象,防止土地市場的炒作和國有資產的流失。對土地歷史遺留問題的處理,建議政府出台的相關法律、政策要規范運作,要有約束性和嚴肅性,可以通過收回、收購、兼並、拍賣、儲備等方式實現政府對土地的壟斷,政府當前最重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收緊土地的口子,按法律法規該收回的堅決收回,該拍賣的堅決拍賣,讓土地回到真正有實力、真正需要土地干實事的開發商手中,俗話說的好:"長痛不如短痛"、"姑息養奸是要貽誤戰機的",此類例子,國內外不勝枚舉;另外對轉讓土地所獲得的收益,政府要控制其收益的比例並通過稅收等形式收取一定的級差收益,防止因炒賣土地而導致的不合理"暴富",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進而防止房價的大起大落。
2.加強學術研究
確立可持續發展理念要有"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這樣一個良好的理論學術氛圍,要以理論聯系實際的前瞻性的研究成果為基礎制定相關政策,指導房地產乃至城市的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
理論研究、爭鳴的目的在於求真,而真理總是越辯越明。理論的貧乏和滯後會影響房地產的健康發展,城市發展呼喚系統性、經濟學的理性思考,城市發展不需要"隨風型"、"事後諸葛亮型"的"評論家"。中國是個發展中的大國,又是一個人均土地資源稀缺的國家,我國人均耕地不及世界的三分之一,大城市的人均土地資源更稀缺,國土開發不允許無節制佔用土地,更不允許透支未來。必須立足於中國發展實際、區域特點,順應歷史潮流而動。各地各級政府在國土(房地產)可持續發展方面要下大力氣研究和謹慎決策,要循序漸進,要研究可持續地(土地)資源利用和可持續的購買力。未來我國住宅建設的立足點和出發點一定是本土的廣大中低收入階層,要加大中低收入階層居民用房的建設力度,這是國情和民情所決定的,也是"三個代表"的具體要求。要研究國內外的宏觀經濟形勢,研究市場的真實需求(當前許多大城市房地產存在大量投資需求),適當調控舊區改造的力度和節奏,循序漸進,注意均衡發展、防止大起大落。近幾年來房地產對GDP的貢獻越來越大,與此同時,大城市尤其是像北京、上海等特大型城市的環境、就業、人口、道路交通、水電煤等能源支持壓力也明顯增加。因此,必須加強對城市經濟、社會、環境、人口協調發展的綜合研究。土地是一種寶貴的不可再生資源,也是我們生存與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為了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好當前的大好形勢,進一步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切實協調好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我們一定要珍惜稀缺的土地資源。過度的"政績、形象"工程,過度的"圈地",把本該在未來數十年的出讓的土地收益放在當前使用,必將損害千百萬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長遠利益和子孫後代的利益,城市發展並不是簡單的"以地生財"。
3.加快產業結構的升級和調整,實現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當前GDP增長對房地產、交通、基礎建設依賴過高,其明顯地帶動了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擴大了投資的乘數效應。政府靠積極擴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來拉動內需(1998年-2002年,我國累計安排長期建設國債6600億遠,項目投資總規模32800億元,到2002年底累計完成投資24600元,在這5年裡,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0.5%),一旦政策的效應發生遞減(如舊區改造的逐步減少、集中買房以後的時間斷層周期、房貸政策的調整、高價房供應偏大等),一旦房地產出現過熱調整,對整個宏觀經濟將產生十分重大的影響,需引起高度重視和綜合、全面、深入的研究;況且人們的消費、投資短期內過度向房地產傾斜,也會造成經濟學意義上所說的"擠出效應"即表現為其他消費的緊縮,這也許是我國最近幾年除房價以外其他商品價格均下跌、國民經濟仍未擺脫通貨緊縮的一個重要原因。目前中國房地產投資增長率、新開工增長率均超過了銷售增長率,並且供需結構失衡,潛在壓力增大。因此,怎樣走好"科教興國"這"華山天險一條路"籍以優化我國的產業結構?怎樣以"信息化來帶動和促進工業化"?怎樣提高產業結構的能級以及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已顯得迫在眉睫,必須引起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視。
4.要逐步完善市場經濟秩序
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制經濟和信用經濟,要理論創新、體制創新、機制創新、科技創新和人才創新,要轉變政府職能,盡快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體系,盡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誠信制度,催生和扶持真正的品牌企業、公建市政文化教育配套、生態環境改善及利息(貸款)等因素並且要有參照系,不能簡單論之?什麼是增長,在目前的我國的經濟結構中,投資比率明顯高於消費比率;和"陣痛",都有其確定的適用范圍,誇大其適用范圍和過分強調它的作用,全國大約有一億多平方米空置商品房。另外土地的閑置狀況也非常嚴重,尚不包括鄉,據調查,我們往往用GDP(國內生產總值)來作為考量經濟增長的指標,眾所周知、健康、可持續發展。
第二,GDP不能准確反映一國財富的變化;方興未艾,土地出讓收入,資源和環境的破壞和透支能影響整個社會經濟的協調,我國房地產業的興起,新一輪的土地";
第四。房地產無效供給和有效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並有擴大的趨勢,況且還有大量的銀行貸款和稀缺土地資源的浪費(據有關資料統計,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各地又幾乎同時把房地產作為各自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支柱產業。改革開放以來,房地產貸款余額從1998年末的3106億元上升到2003年9月末的21327億元),增長和發展就和諧、統一了。
二,不能全面反映一國的人文狀況。由此可見,發展不同於增長,增長不是發展的目的,而是發展的手段,只要我們的增長具有可持續性、公平性和系統性特徵並且堅持"。但任何一項統計指標。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原則:
一是可持續性;二是公平性(同代人、代際公平?這是我們首先必須認識清楚的問題;和"政績",不能反映人們收入狀況的差異一、關於增長和發展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必須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這從各國的住宅發展史中可以得到印證,隨著中低價住宅供應的增加和住宅結構的日趨合理,隨著房地產貸款政策的調整、鎮,除部分價格和價值相符的物有所值的高檔商品房繼續受國內外成功認識青睞及大量中低價位住宅因存在廣泛需求而價格堅挺外、交通、經濟與社會間的相互關系的共同發展戰略;。土地資產作為城市最大的、價值最高的存量資產和最基本的生產要素。就總體房地產住宅的價格而言隨著其內在品質的提高將穩中微升,但其內在結構必定是有升有降,漲跌互現
6. 如何促進我市房地產業持續健康平穩發展
9月29日上午,馬鞍山市房地產綜合開發協會召開第三屆會員大會,選舉產生了協會新一屆領導班子。副市長蘇從勇參加會議並致辭。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宏基、市政協副主席梁成等出席會議。
會上,表彰了2001年至2009年度馬鞍山市房地產綜合開發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舉行了馬鞍山市「見義勇為基金」、「馬鞍山市房地產慈善資金」捐贈授牌儀式,18家房地產開發企業現場首批慈善捐贈資金108萬元,以實際行動履行了企業的社會責任。
據了解,自市房地產綜合開發協會第二屆理事會成立以來,市房地產綜合開發協會以加快發展房地產業、提高人民居住水平為宗旨,堅持為行業、企業改革發展服務,積極貫徹落實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在政府與企業之間發揮了橋梁與紐帶作用,為促進我市房地產業持續健康平穩發展作出了貢獻ZD。(記者 朱良雲)
7. 英文翻譯:促進房地產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Promote the real estate instry sustained, st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8. 論中國政府在促進房地產行業可持續健康穩定發展中所擔當的角色和任務。
目前在開發當中政府承當的角色應該是很特殊的,一方面必須得保證城鎮回化的增長,保證市民和中央的要答求,保證失地人民的安排一系列的事情。同時政府作為在征地、出讓地或者是收益這么一個主體當中,也充當了特殊的作用.國家規定土地收入形式必須採用招拍掛土地招標來出售,在一些其他的城市已經採取一些其他的辦法,比如說房子的品種,還有房地產的業績作為中標的方式,總的來說還是以價高來中標。房源需求量的增大,推動了房價的提高,房價的提高推動了地價競爭當中地價的提高,地價的提高使政府獲得了收益,解決了一部分地方政府財政收入較小的困惑,反過來又助推了政府還有房地產商來提高地價和房價的不良反應。
我也是北師大不動產的 一個班的 把分數給我吧··· 嘻嘻
9. 如何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為切實加強住房保障體系建設,規范房地產市場管理,遏制投機性炒房,合理引導回住房消費觀念,答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健康和穩定一、增大和優化住宅建設用地供應1加大一級市場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供應。2.加快推進「退二進三」、舊城拆遷和舊村改造工作。3.嚴格落實調整住房結構比例政策。二、加快現有住宅用地項目建設進度1.加大對閑置土地的處置力度。2.加快現有商品房項目開發進度。三、加快返回地(即商住地塊安置留地)建設進度四、加強商品房銷售管理1.完善商品房銷售管理制度。2.嚴格實行商品房買賣合同實名制度。五、規范二手房交易管理六、保持穩定、持續、松緊結合金融政策七、加強政策宣傳和完善信息公開制度
10. 如何引導房地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求大神幫助
給你個提綱,最好不要給你完整的論文,因為給你的論文有可能是在網上抄過來的,很容易發現的,不如給你個提綱,你自己發揮一下就行了。 一、中國房地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存在著嚴重的住房短缺。20多年來,我們堅持以改革的辦法解決住房發展中的問題,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同時積極培育、規范和發展房地產市場,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住房發展道路,房地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 進入21世紀後,我國城鄉每年新建住宅13億平方米左右;其中城鎮每年新建住宅5億~6億平方米,住宅投資年均增長19.8%以上,2005年房地產業增加值佔GDP比例達到4.5%;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由2000年的約20.3平方米提高到2005年26平方米以上,城鎮住宅的質量有了明顯提高。從總體上看,我國走過了住房嚴重短缺時代,正向著更加註重改善人居環境和節約資源的階段發展。 但我國的房地產業仍面臨嚴峻的挑戰,還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如:部分地區開發規模過大,中低價位、中小戶型住房供應不足,部分城市住房價格上漲過快,房地產開發交易行為不夠規范,住房發展粗放型的增長方式沒有根本改變,住房保障制度建設滯後,存量住房交易、租賃市場發展緩慢等。 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時期。引導和促進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有利於保持整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有利於滿足廣大群眾的基本住房消費需求,有利於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我們將立足現實總結經驗和教訓,著眼於深化改革,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切實把房地產業發展轉入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二、促進中國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思想與宏觀調控的總體要求 概括地講,要堅持以下幾條基本原則。 一是將房地產業確立為我國現階段重要的支柱產業的地位。房地產業對帶動國民經濟持續發展、滿足群眾的住房需求、擴大社會就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要以 科學發展觀和建設 和諧社會的思想為指導,合理引導住房消費需求和消費模式,既要堅定不移地解決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又要堅定不移地促進其健康、穩定、持續發展。 二是堅持以人為本,把改善居民居住條件、特別是普通居民的居住條件,提高人民群眾的居住水平,實現「人人享有適當的住宅」為根本目標。大力發展適應廣大居民支付能力的中低價位、中小戶型的普通商品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更加關注城鎮低收入家庭和特殊困難群體的住房問題,積極推進廉租住房制度。 三是堅持協調平穩發展,切實加強和改善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堅持市場化政策取向與加強政府住房保障相結合,堅持以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調控市場。繼續堅持住房市場化的改革方向,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要進一步發揮稅收、信貸、土地政策的調節作用,逐步建立起推動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體制保障。 四是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合理引導住房建設和消費。要大力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積極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改變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和低效率」為特徵的粗放式增長模式,重視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環境保護,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為促進房地產的健康發展,中國政府對房地產宏觀調控提出的總體要求是:「房地產供需基本平衡,結構基本合理,價格基本穩定,房地產業的發展要與當地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相關產業相協調」。將當前少數大城市房價上漲過快,住房供應結構不合理、市場行為不夠規范等突出問題,作為調控的重點,要求各地分類指導,區別對待,細化措施,標本兼治。 三、當前中國房地產業與住宅建設管理的幾項重點工作 第一,規范市場秩序,促進房地產業規范有序的運行。一是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房地產市場法律體系,加強房地產開發建設全過程管理,制止擅自變更項目、違規交易、囤積房源和哄抬房價行為。二是加強房地產市場信息系統和信用檔案建設。全面、及時、准確地發布市場供求信息,加強市場監測,增加交易活動的透明度。三是完善商品房預售制度。嚴格預售條件,強化預售資金監管,全面實施商品房預售合同網上備案,加強對商品房預售過程的跟蹤管理。四是加強行業的誠信建設和行業自律,營造健康向上的行業持續發展氛圍。 第二,著力調整供應結構,增加普通住房供應。加強住房需求調查,合理確定住房發展規律,明確未來幾年普通商品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建設目標。有關需求信息要及時向社會公布,引導開發企業自覺適應市場需求,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供應。加強土地供應前置條件管理,普通商品住房應以中低價位、中小套型為主,項目建設用地供應前,要明確規劃設計條件,明確平均套型面積,作為土地出讓的前置條件。 第三,健全住房保障體系,提高住房保障水平。一是加強經濟適用住房建設和管理。嚴格以中低收入者為供應對象、嚴格執行建設標准、嚴格規范銷售價格管理、嚴格上市交易管理。二是為最低收入者提供廉租住房,城市政府要加快建立保障對象檔案,合理制定保障標准,以財政預算安排為主,多渠道籌措廉租住房資金,積極擴大廉租住房覆蓋面。三是充分發揮住房公積金制度在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中的作用。要加大歸集力度,重點支持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消費,提高住房公積金使用率。 第四,提高住宅品質,改善居住環境。積極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堅持高起點的規劃設計,注重住宅小區生態環境建設,注重住宅內部功能設計,力求在較小的套型內創造出較高的居住舒適度。加快建立健全住宅性能評定、部品認證和淘汰制度,積極推廣應用有利於環境保護和節約資源的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全面提高住宅質量。積極穩妥地推進舊住宅區整治改造,加強存量住宅的維修、養護和管理,改善居住環境。 第五,加強對農村建房的引導,改善進城務工農民居住條件。結合村莊整治,加大對農村住宅建設的技術支持,引導農村住宅節約土地、提高功能品質、完善配套;妥善解決進城務工農民住房問題,充分考慮農民工的居住生活特點和支付能力,通過興建農民工公寓、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等多種方式,解決農民工的基本居住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