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產業鏈增值收益

產業鏈增值收益

發布時間:2021-02-26 21:59:13

① 奶業產業鏈利益聯結機制的含義及其現狀,在線等

大哥 一樣的標準定義可是沒有找到啊 只找到中國人大的一篇相關論文啊 是關於 農業產業鏈利益聯結機制的

你的牛奶業也被包含在裡面了 可以看看啊

http://sard.ruc.e.cn/page.php?id=1088

2007屆碩士畢業論文> 房風文:農業產業鏈中農戶與龍頭企業的利益聯結機制研究

Author : / Date : 2007-06-27 13:44

摘 要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業分工越來越細,專業化水平越來越高,從生產資料供應、農產品生產到農產品加工、銷售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發達國家的農業產業鏈發展比較早,商業化運作比較成熟,極大地帶動了地區農業的發展,提高了農業的經濟收益。我國的農業產業鏈有了一定的發展,各地形成了多種各具特色的農業產業鏈,有牛肉產業鏈、蔬菜產業鏈、豬肉產業鏈等,產業鏈的內容和形式在不斷充實和完善中。在農業產業鏈中,農戶與龍頭企業之間的利益關系是農業產業鏈穩定發展的重要內容,研究兩者關系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本文對前人的研究進行了文獻綜述。綜述了農業產業鏈的概念、組織形式、運行機制、農戶與龍頭企業的利益聯結機制等內容,利益聯結機制方面重點總結了利益聯結方式、影響因素、理論解釋等內容。在綜述中,對已有的文獻進行了簡單評述,並指出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在總結前人關於農業產業鏈和利益聯結機制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文提出了此次研究的理論依據和和理論框架。理論依據主要是產業組織理論和交易費用理論。在理論框架中,將影響農業產業鏈中農業與龍頭企業的利益聯結機制分為兩類,即市場交易方式的鬆散利益聯結機制和合同契約交易的緊密利益聯結機制,並分析影響兩者關系的因素。將多種影響因素歸納為制度環境、交易主客體特性、交易特性三大因素,並進一步細分為各具體的因素。在系統的理論框架中,分別闡述各因素對農戶與龍頭企業利益聯結關系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提出理論假說,並繪出框架說明圖。
在案例研究部分,結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橫縣調查的茉莉花產業鏈和蠶繭產業鏈,分析了影響利益聯結機制的各因素在兩個產業鏈中的具體體現。在案例分析中,首先介紹產業鏈發展的基本情況及茉莉花和蠶繭兩條產業鏈的基本環節。再從制度環境條件、交易主客體特性和交易特性方面入手,具體分析農業產業鏈中的各影響因素。制度環境提供了農業產業鏈發展的外部環境條件,有利於農業產業鏈的健康發展。交易客體特性是指茉莉花和蠶繭兩種農產品的自然屬性和產品品質方面的內容。交易主體主要是農戶與龍頭企業兩個主體。農戶特性主要從其種植規模、生產資料投資等方面來刻畫。龍頭企業的特性從其所有制性質、產值、利潤、企業人數、資產、負債、企業用房面積、企業負責人、企業部門、設備、科研實力、生產工藝、企業同質性等方面來反映。交易方式特性方面從資產專用性、交易頻率和不確定性三個方面來闡述。資產專用性不做單獨論述,同論述農戶特性與龍頭企業特徵時一起論述。交易頻率反映農戶與龍頭企業的交易頻繁程度。不確定性指市場價格波動和自然風險兩方面。在分析不同特性基礎上,農戶與龍頭企業對交易費用和其它利益的權衡,最終選擇了茉莉花與蠶繭產業鏈的不同利益聯結方式,市場利益聯結方式和合同契約利益聯結方式。文中對兩種交易方式如何運行的做了較細說明。兩種交易方式產生了內生交易費用和外生交易費用,結合案例做了具體分析。內生交易費用是機會主義的對策行為所引起的交易費用,是市場均衡同帕累托最優之間的差額。外生交易費用,是指交易過程中直接或間接發生的那些費用,包括運輸中耗去的資源及各種設施等。最後計算了單個農戶的收益情況,不同農業產業鏈的種植規模不同,經濟效益也不相同。
文章的最後得出了本文的結論。茉莉花的制度環境具有一般性、茉莉花的產品品質要求低、農戶的規模小、茉莉花龍頭企業的實力一般、茉莉花交易雙方的資產專用性弱、固定交易頻率低和不確定性大,這些特性共同決定了茉莉花農戶與龍頭企業採用市場利益聯結的方式。蠶繭的制度環境具有一般性和針對性、蠶繭產品品質高、農戶的規模大、蠶繭龍頭企業的實力強、蠶繭交易雙方的資產專用性強、固定交易頻率高和不確定性小,這些特性共同決定蠶繭農戶與龍頭企業採用合同契約利益聯結的方式。兩種利益聯結方式是各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單一因素並不必然導致該結果。
本文還給出了政策含義。不同的農業產業鏈有不同的特性,要因地制宜的選擇合適的利益聯結機制,爭取更多政策優惠支持,促進農業產業鏈的發展。茉莉花龍頭企業還要加強兼並與聯合,拓寬銷售渠道,做好營銷宣傳。蠶繭龍頭企業要進一步完善與蠶農的利益關系,增強企業的帶動力,發揮協會的作用。最後提出了本文的研究不足,並指出了進一步研究的可供選擇的方向。

關鍵詞: 農戶;龍頭企業;利益聯結機制

Abstract

Following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ic, the agriculture divides into more and more parts, its specialty level becomes more and more high, then forms a completely instrial chain from proction material supplying, agriculture proction making to agriculture proction processing and marketing. The agricultural chain of foreign developing countries developed early and its commerce operation level was high, that promoted regio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d the agriculture economic earning. In China agricultural chain has had some development, some regions have had all kinds of special agricultural chain, such as beef chain, vegetable chain, pork chain and so on, and its contents and forms are enriching and perfecting. In the agricultural ch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asant household and the agribusiness firm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agricultural chain development steadily and the relationship study has important theory and reality meaning.

This paper makes a summary about formers』 studies. Those are summarized, which are the concept of agricultural chain, organization forms, operations mechanism, the profit mechanism between peasant household and agribusiness firm and so on, which mainly summarizes the form of profit link, influence factors and theory explanation. In the summary, we make some simply review, and point out the study direction. Based on that, the paper brings forward theory bases and theory frame. The theory bases include instry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transition cost theory. In the theory frame we studies the profit mechanism between peasant household and agribusiness firm in agricultural chain, which divides into loose profit relationship of market exchange form and tight profit relationship of contract form, and analyzes the factor influencing their relationship based on summarizing former studies about agricultural chain. And various factors are reced to institute environment, exchange guest and host characteristic and exchange characteristic, and divided more subsection factors. In a systemic theory frame , various factors』 effects influencing on profit relationship between peasant household and agribusiness firm are analyzed, then theory hypothesizes are provided based on that analysis, and a frame graph is described.

Based on theory analysis and investigation of jasmine instrial chain and cocoon instrial chain in Guang 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how various factors influence on the profit mechanism are analyzed. Firstly, the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instrial chain and instrial chain of jasmine and cocoon are introced. Then various influence factors are analyzed from the angle of institution environment, exchange host and guest characteristic and exchange characteristic. Institution environment conditions provide good environment conditions and it is in favor of agricultural chain healthy development. Exchange guest characteristic is the natural attribute and proction quality of jasmine and cocoon. Exchange host mainly includes the peasant household and the agribusiness firm. The peasant household』s characteristic comes from its size, input of proction material and so on. Agribusiness firm』s characteristic comes from its possession property, proction value, profit, number of corporation worker, asset, owes, square of corporation house, corporation chief, corporation department, equip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proction techniques, corporation homogeneity and so on. Exchange characteristic comes from asset specialty, exchange frequency and uncertainty. Asset specialty isn』t discussed singly, but is discussed with peasant household characteristic and agribusiness characteristic. Exchange frequency reflects the degree of exchange frequency. Uncertainty is discussed from market price fluctuate and natural risk. Based on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 analyzes, the peasant household and agribusiness firm balance the transaction cost and other profit, finally choose the different profit mechanisms of jasmine instrial chain and cocoon instrial chain, which are market profit mechanism and contract profit mechanism. The content of how the two exchange mechanisms operate is discussed. The two exchange mechanisms ince to endogenous transaction cost and exogenous transaction cost, and they are concretely analyzed with the cases. Endogenous transaction cost is the transaction cost, which comes from the opportunistic countermeasure action, and equals the balance between market equilibrium and Pareto Optimality. Exogenous transaction cost is the transaction cost, which occurs directly and in directly in the exchange and it includes the resource in the transaction and various establishments. Finally the earning of single peasant household is calculated, the plant sizes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agribusiness chain, and economic benefit is different.

The end of the paper makes a conclusion. The institution environment of jasmine is general, quality demand of jasmine is low, size of peasant household is small, jasmine agribusiness firm』s power is general, asset specific of the two exchange host is soft, fix frequency is low and uncertainty is big, that all determined the market profit mechanism of between jasmine peasant household and agribusiness firm. The institution environment of cocoon is general and special, quality of cocoon is high, size of peasant household is huge, cocoon agribusiness firm』s power is strong, asset specific of the two exchange host is strong, fix frequency is high and uncertainty is small, that all determined the contract profit mechanism of between cocoon peasant household and agribusiness firm. The two kinds of mechanisms are results of all kinds factors, which operate together, and single factor can』t ince to the result necessarily.

Also paper provides some policy meanings. The different agribusiness chain ha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 so the profit mechanisms are chose separately according to concrete conditions and strives for more preference policy supports. Jasmine agribusiness firm should annex and cooperate intensely, enrich sales channels, do better market advertising. And cocoon agribusiness firm should further perfect the relationship with cocoon peasant household, enforce firm』s drive, and exert the action of association. Finally, the deficiencies of this paper are pointed out, and we indicate the possible research directions for further study.

Key Words: peasant household; agribusiness firm; profit mechanism

② 供應鏈和產業鏈的區別和聯系

一、定義:
1、所謂供應鏈,是指在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將產品、服務版提供給最終用戶的上權游與下游企業,從而形成的一種網路結構。
2、所謂產業鏈,是指在經濟布局和組織中,不同地區、不同產業之間和相關聯行業之間,構成的具有鏈條絞合能力的經濟組織關系。
二、研究范圍:
1、供應鏈往往是相對多個企業而言的,否則很難構建其自身的供應鏈,因此,供應鏈可以說是企業之間的鏈條連接。
2、產業鏈是企業社會分工的有序絞合。因此,產業鏈的含義范圍大於供應鏈。產業鏈理論在宏觀經濟管理和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對於經濟板塊聯系的加強以及產業復合體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推進作用。
三、兩者之間的聯系:
供應鏈的連接往往是產業鏈生成的基礎,而產業鏈條正是多重供應鏈條的復合體。
產業鏈條的構築依賴於企業之間在經營上的有序連接,所不同的是,供應鏈連接可能是多向的,也可能發生在有限的產業范圍內,而產業鏈條往往則是垂直的和廣范圍的或者說是多環節的。
總之,供應鏈和產業鏈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認清兩者的區別和聯系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③ 產業鏈和供應鏈兩個概念有區別嗎

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區別如下:

1、概念不同

供應鏈是指圍繞核心企業,從配套零件開始,製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後由銷售網路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

產業鏈是產業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是各個產業部門之間基於一定的技術經濟關聯,並依據特定的邏輯關系和時空布局關系客觀形成的鏈條式關聯關系形態。

產業鏈是一個包含價值鏈、企業鏈、供需鏈和空間鏈四個維度的概念。這四個維度在相互對接的均衡過程中形成了產業鏈,這種「對接機制」是產業鏈形成的內模式,作為一種客觀規律,它像一隻「無形之手」調控著產業鏈的形成。

2、關系不同

供應鏈是從供應角度考察上下游企業之間的關系,產業鏈則是對不同產業而言的。產業鏈是客觀存在的,而供應鏈不構成供應關系就不存在。產業鏈是供應鏈的一個物質基礎,供應鏈是針對某一產業鏈而言的。產業是通過企業和企業的產品來表現的,即產業鏈有企業和產品兩個節點,而供應鏈只有企業一個節點。

3、內容不同

產業鏈更注重宏觀、戰略、定性等方面的研究和應用,而供應鏈則更注重圍觀操作、運行管理、定量等方面的研究和應用。是同一個產業或不同產業的企業,以產品為對象,以投入產出為紐帶,以價值增值為導向,以滿足用戶需求為目標,依據特定的邏輯聯系和時空布局形成的上下關聯的、動態的鏈式中間組織。


供應鏈是生產及流通過程中,涉及將產品或服務提供給最終用戶活動的上游下游企業所形成的網鏈結構。產業鏈的供應鏈是指圍繞核心企業,通過信息流、實物流和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開始,製成中間產品及最終產品,最後由銷售網路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直至最終用戶練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模式。

④ 產業鏈和生態鏈的區別

一、概念角度不同

1、產業鏈

是從經濟或產業布局的角度來講的一個概念。產業鏈本質上描述的是一個具有某種內在聯系的(社會分工不同)的企業群落,是個較為宏觀的概念。

2、生態鏈

是從一個更宏大的角度來講的一個概念。狹義的生態鏈可以理解為產業鏈,廣義的生態鏈是生物與其生存環境及生物與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通過物質循環、 能量流動和信息交換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自然群體。而企業生態鏈就是企業在一個大的經濟環境中的生存發展狀態。

二、對應企業鏈條側重點不同

1、產業鏈

是在面向生產的狹義產業鏈基礎上盡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產業鏈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產業鏈進入到基礎產業環節和技術研發環節,向下游拓展則進入到市場拓展環節。產業鏈的實質就是不同產業的企業之間的關聯,而這種產業關聯的實質則是各產業中的企業之間的供給與需求的關系。

2、生態鏈

企業生態鏈側重強調的是良性循環,可以讓企業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比如就信息通信業而言,和諧生態鏈應指遵循開放、有序、合作、共贏的原則,為信息社會及數字世界的發展創造更好的生態環境,讓身處其中的各個成員共存共榮,最終實現整個鏈條及系統的和諧發展。

(4)產業鏈增值收益擴展閱讀:

產業鏈的分布特點

1、完整性

產業鏈是相關產業活動的集,其構成單元是若干具有相關關系的經濟活動集合,即產業環或者具體的產業部門;而產業環(產業部門)又是若干從事相同經濟活動的企業群體。

2、層次性

產業鏈是產業環逐級累加的有機統一體,某一鏈環的累加是對上一環節追加勞動力投入、資金投入、技術投入以獲取附加價值的過程,鏈環越是下移,其資金密集性、技術密集性越是明顯;鏈環越是上行,其資源加工性、勞動密集性越是明顯。

3、指向性

優區位指向引導產業環或者集中或者分散地布局在不同的經濟區位,表現為產業環具有明顯的空間指向性。

⑤ 在同一產業鏈裡面增值稅是如何變化

增值稅是最典型復的間接稅制之一,也就是說每個企業繳納的增值稅,實質上都由其購買方承擔了,在同一個產業鏈中,比如說A賣個B再賣個消費者
A銷售的銷項稅額是可以向B哪裡收到的,這個銷項稅額到B哪裡成了進項稅額可以抵扣,B再賣給消費者,其銷項稅額也是從消費者哪裡可以收到的,這樣最終的消費者成為了增值稅的最終承擔者
,如果交易的環節更多,情況也是一樣的
每個交易的企業繳納的增值稅,表面上是對在其轉手過程的增值額在徵收,每個環節的增值額不同交的稅額也不一樣,但事實上他們都交的稅額都逐級轉嫁了,最後到消費者轉嫁不了,就是他最終承擔了整個產業鏈的增值稅

⑥ 如何在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中增加農民收益

在農業的轉型發展中,推進農業的產業化經營、促進「接二連三」是一個重要方向,這不僅是當今世界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與方向,也是我國農業產業提升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源泉。為此,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對大力開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進行了全面部署,提出要把發展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與延伸農業產業鏈有機結合起來,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產業鏈增值收益更多留在產地、留給農民。從我國的農業發展現狀看,要實現這樣的目標並不容易,關鍵是要選擇正確的轉型途徑和扶持政策,使廣大農民在農業轉型中獲得應有的收益,為此,應把握好三個重點。
一、推進農業的適度規模經營和多類型規模經營

農業的規模經營是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但由於我國人多地少、農業類型多樣,農業的規模經營必須注重適度性和多樣性。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本質是農業經營者的比較利益,這種比較利益就是從事一定經營規模農業主體的機會成本。比較利益具有動態性,因此,隨著農業和非農產業經營者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業的適度經營規模會有不斷擴大的趨勢。以土地規模經營為例,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農民的種糧適度規模曾一度被認為是10畝左右,而現在農民糧食生產的適度規模則已大大超過這一水平。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重要性在於過小的經營規模不利於農民增收,不利於農民生產積極性的激發,但過大的經營規模也有可能導致農業經營的粗放、資源利用效率的降低和農業經營者之間的收入失衡。

農業的規模經營還應該注重它的類型多樣性,不能僅以土地經營規模為唯一標准。多種類型農業規模經營的必要性在於農產品的多類型和農業的多形態特性。就農產品的多類型特性而言,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型,一是偏向於土地密集型的產品,主要以糧食等大宗農產品為主;二是偏向於資本密集型的產品,主要以加工農產品和設施農產品為主;三是偏向於勞動密集型的產品,主要以蔬菜、水果、茶葉和養殖類產品為主。在這三種類型農產品中,土地密集型農產品的規模經營主要取決於土地與資本的匹配關系;資本密集型農產品的規模經營主要取決於投入的不變成本和變動成本的匹配關系,而勞動密集型農產品的規模經營主要取決於勞動和資本的匹配關系。

除了糧食等大宗農產品外,土地規模並非是農業規模經營的決定因素。農業產品的多類型和多形態的特性決定了農業的規模經營可以有多種類型。

實踐中,可以通過農業專業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形成生產小規模、服務規模化的農業規模經營;可以通過農作制度的創新,形成糧經結合、種養結合等復合型、立體化的農業規模經營;也可以通過農業的縱向融合和產業化經營,形成縱向一體化的農業規模經營。因此,意見明確提出要「總結推廣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典型案例,充分發揮其示範帶動作用」,正是希望能充分調動和發揮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創新積極性,不輕易否定各地因地制宜的微觀創新。為此,意見也明確了「各地要採取財政獎補等措施,扶持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簡言之,推進農業規模經營,既要從比較利益原則出發,把握規模經營的適度性,又要從農產品和農業的多樣化特性出發,注重農業規模經營的多樣性,實現農業規模經營的適度性和多樣性的統一。
二、建立農民合作組織為核心的多元化農業服務體系

建立在專業化分工基礎上的農業服務體系,既是農業規模經營的重要基礎和類型之一,又是農業轉型發展和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由於農業具有自然再生產和經濟再生產的雙重屬性,具有經濟、生態和社會的三重功能,農業的服務體系必然具有多元化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服務主體與制度導向的多元化,主要包括政府主導型、市場主導型、合作主導型、行業主導型、社會主導型以及不同類型的結合等。二是服務形式的多元化,主要體現為服務的外包化,如公共服務的外包化和私人服務的外包化;服務的內部化,如合作社等組織為其成員提供的服務;服務外包化與內部化的結合,如社會組織和行業組織為農民或農業企業提供的服務等類型。

我國多元化的農業服務體系正在逐步形成之中,著重表現為:政府主導的農業服務已從過去統包統攬的單一化服務方式,逐步轉變為政府直接提供服務、政府購買服務、政府退出由市場提供服務等多種方式的服務;市場(也即通過市場機制運行)主導的農業服務在服務產品和服務領域方面在不斷擴大;社會組織(如高校、科研機構和公益組織等)主導的農業服務在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上有了較大的進展;尤為突出的是,隨著我國農民合作化與組織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農民合作社主導和農業行業組織主導的農業服務正在顯示著良好的發展勢頭。從各國農業服務體系的發展格局及其與農民的利益關系看,以農民合作組織服務內部化為核心的農業服務體系,應該成為現階段我國多元化農業服務體系的建構重點。為此,意見提出「採取財政扶持、信貸支持等措施,加快培育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開展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試點,積極推廣合作式、託管式、訂單式等服務形式」,對此作了有效部署。

而建立以農民合作組織為核心的多元化農業服務體系,當前需要把握三個關系。一是把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與新型農業服務體系建構的互促共進關系。農民合作組織既是農業服務的需求方,又是農業服務的供給方,因此,現階段要把農民合作組織的規范發展和質量提升作為重點,以建立農業服務需求與供給的均衡關系。二是把握農業服務外包化與內部化的關系。也就是要處理好市場化服務和非市場化服務的關系。為此,首先要通過政府機構的改革和職能的轉換,加快農業行業組織的發展,增強行業的內部化服務功能;其次,要通過相關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促進農民合作社的規范發展、聯合發展,探索建立集生產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於一體和多層次的農民合作社的聯合社,增強農民合作組織的服務功能,拓展農業服務的深度與廣度。三是把握政府農業公共性服務的公平與效率的關系。提供農業公共性服務是政府的職能,是政府扶持農業的政策體現,因此,無論政府的農業公共服務是以直接的方式提供,還是以購買的方式提供,都應體現對服務對象的公平性和普惠性,而不應具有歧視性,但與此同時,也應注重農業公共服務的效率,加強公共服務的效率評估。為此,一方面要清晰界定農業公共服務品的概念和受益對象,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農業公共服務的運行體系和評價體系,要高度重視廣大農民群眾對農業公共服務質量的反應,讓農民介入各類農業公共服務的績效考核,不斷提高政府農業公共服務的時效性、針對性、精準性和穩定性。

三、構建農業縱向融合的經營機制與利益機制

農業的縱向融合程度反映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水平,是農民能否分享整個農業產業鏈的價值和收益的關鍵。推進農業的縱向融合,重點是要構建兩個機制,一是構建與農業縱向融合相適應的經營機制,二是構建農業縱向融合中相關主體的利益機制。

農業縱向融合的過程實質是農業「接二連三」的過程,或者說是農業縱向一體化的過程。完全的縱向一體化意味著整個農業產業鏈將內化於一個經營主體,這對於小農而言,幾乎是難以實現的,即使是對企業而言,也是極其困難的。因為理想的農業一產、二產和三產的經營機制或治理結構是不盡相同的,一產的農業適合於家庭經營和合作經營,而二三產的農業更適合於公司經營和企業經營。因此,完全的縱向一體化意味著一個組織將面臨著非常復雜的治理結構和高昂的治理成本。比較理想的農業縱向融合方式,應該是將相關經營機制及其經營主體有機鏈接,具體而言,有效的農業縱向融合就是要將農業的家庭經營、合作經營、公司經營以及行業協調這些機制有機結合,進而充分發揮這些機制在農業縱向融合的不同環節中的各自優勢和集成效率,這種融合方式的重要意義,在於能確保農業縱向一體化過程的組織制度和經營機制的效率,而這又是農民能否在農業縱向融合過程中獲益的前提條件。

找到農業縱向融合或一體化的路徑與方法,並不意味農民就能在農業縱向融合過程中獲益,還需在此基礎上建立相關經營主體,尤其是農民在農業縱向融合中的獲利機制。農業的適度規模經營、農民的組織化以及家庭經營與合作經營的有機結合,是農民參與農業縱向融合,並且在農業縱向融合中獲益的必要前提,但還必須有其它制度的安排和創新。
一是在農業合作制基礎上引入股份制。比如,農民可以出資入股,建立股份合作社,以股份合作制的形式進入農業的二三產業,直接獲得經營農業下游的收益。或者,農民也可以將承包經營的土地以出租或入股的形式,與投資農業的工商企業共同組建股份合作企業或農業公司,從中獲得相應的要素收益。意見中提出的「鼓勵農民通過合作與聯合的方式發展規模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村服務業,開展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試點」,正是對此精神的具體體現。不過要想落實這一意見內容,還有不少法律與操作層面的問題需要破解。比如土地入股折價是否應該計入合作社或企業的出資總額,入股土地是否僅限定為農戶承包地,合作社或企業破產時土地入股農戶如何承擔責任等都需要後續通過開展試點示範等解決。《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物權法》《擔保法》《繼承法》等相關法律也需要著手修訂完善。

二是鼓勵工商企業(資本)在農業縱向融合中進入適宜的領域,與農民建立利益共同體和共贏機制。所謂農業中工商企業(資本)適宜的領域,應該是農戶家庭或農業合作組織不具優勢的領域,如農產品深加工、現代儲運與物流,品牌打造與統一營銷這些領域。近些年來,我國有不少工商企業投資農業和經營農業,推動了農業的規模化、標准化、品牌化和市場化,但不少企業不熟悉農業上游的經營特點,把握不好農業的家庭經營、合作經營與公司(企業)經營的關系,往往簡單地沿用公司(企業)僱工經營的方法來替代農業上游的家庭經營或合作經營,導致農業用工成本和勞動控製成本很高,經營效率低下。可供選擇的思路是將企業經營和家庭經營、合作經營有機結合,與農民建立利益共同體和共贏制。意見中提出的「充實和完善龍頭企業聯農帶農的財政激勵機制,鼓勵龍頭企業為農戶提供技術培訓、貸款擔保、農業保險資助等服務,大力發展一村一品、村企互動的產銷對接模式」正是對此問題的回答。在現階段財政資金要著力發揮好「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通過貸款貼息、信貸擔保等方式放大財政獎補資金的杠桿作用。深挖「一村一品」的內涵,因地制宜打造有競爭力的拳頭品牌產品,在此過程中政府部門要加強整體產業規劃,避免低水平重復競爭。要通過優化勞動力、土地、技術、資金等要素配置,引導企業(合作社)、村組織、農民之間建立起更為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尤其要考慮創新工作機制,充分調動村級組織的自覺性,為村企互動打造良好平台,也為村集體經濟注入發展活力。此外,要通過試點示範等方式,引導農業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之間的對接從簡單的產品收購逐步向育種、種養、加工、營銷、物流配送等農業全產業鏈環節延伸,實現縱向一體化和橫向規模化的有機結合。各地要充分利用好開展「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大力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的有利時機,借力各類涉農電商企業開拓現有產銷銜接渠道,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廣度和深度,提高產品附加值,並使產業鏈增值收益更多留在產地、留給農民。

三是在農業轉型發展和縱向融合中深化改革和提高政策效率。首先要通過深化改革,破解現行農村土地制度、農業金融制度和農民組織制度對農業轉型發展和縱向融合的制約,比如意見中提出的「在全國范圍內引導建立健全由財政支持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為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貸款提供信用擔保和風險補償」就是一個很不錯的政策創新。還需要明確,要通過改革創新使農民在農業轉型發展和縱向融合中對土地、資本、勞動這些基本生產要素具有充分的配置權、獲取權和交易權。其次,在政府對農業扶持力度加強的同時,不斷提高農業政策的效率。比如在研究推進改革農業補貼制度,使補貼資金向種糧農民以及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的過程中,尤其要准確把握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科學內涵、合理邊界和相互關系,加強對工商資本租賃農地監管和風險防範,提高財政扶持資金的精準度和使用效率,防止組織異化、經營制度扭曲和農民利益受損。此外,要從不同區域的資源稟賦特點和區域農業發展的實際出發,按照農業規模經營的適度性原則和多類型路徑,扶持和推進農業規模經營的有效發展,避免因農業規模經營不適度和形式單一化而導致資源利用與經營效率降低,切實維護農民利益。(黃祖輝)

⑦ 什麼是產業鏈及其意義,以及如何完善產業鏈的發展

近年來,「產業鏈」這個名詞在報刊和文獻上頻繁出現,如:紡織產業鏈、啤酒產業鏈、生態產業鏈、服務產業鏈等,應用非常廣泛,但有關產業鏈的概念基本還未明確提出。筆者認為,產業鏈可以定義為具有某種內在聯系的產業集合,這種產業集合是由圍繞服務於某種特定需求或進行特定產品生產(及提供服務)所涉及到的一系列互為基礎、相互依存的產業所構成。從現代工業的產業鏈環節來看,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包括原材料加工、中間產品生產、製成品組裝、銷售、服務等多個環節。實際上,任何產業都能形成一條產業鏈,現實社會中存在著形式多樣的產業鏈,而且眾多產業鏈會相互交織構成產業網。
產業鏈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產業鏈包括滿足特定需求或進行特定產品生產(及提供服務)的所有企業集合,涉及到相關產業之間的關系;
狹義的產業鏈則重點考慮直接滿足特定需求或進行特定產品生產(及提供服務)的企業集合部分,主要關注產業內部各環節之間的關系。
經過初步研究,筆者認為產業鏈一般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主要特徵:
①構成產業鏈的各個組成部分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相互聯動、相互制約、相互依存,它們在技術上具有高度的關聯性,上游產業(環節)和下游產業(環節)之間存在著大量的信息、物質、價值方面的交換關系,且它們之間具有多樣化的鏈接實現形式。
②產業鏈上的各個組成部分呈現出分離和集聚並存的趨勢,它們存在著技術層次、增值與盈利能力的差異性,因而就有關鍵環節和一般環節之分,而且各個組成部分對要素條件的需求具有差異性,這就導致了產業鏈的戰略環節存在區域差異性。
③產業鏈受產業特徵及發育狀況影響,存在繁簡程度的差異性,同時產業鏈之間相互交織,往往呈現出多層次的網路結構,存在主鏈條、次鏈條的區分,而且這些鏈條都處於一定的外部支撐環境之下。

⑧ 如何讓農民共享發展成果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加工局局長宗錦耀表示,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為農業供給側結構內性改革提供容新力量,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為農民就業增收開辟新渠道,為城鄉融合發展增添新途徑,但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迫切需要加強利益聯結機制建設,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讓農民特別是小農戶合理分享融合發展增值收益,共享農村改革發展成果。」宗錦耀表示,要堅持「基在農業、惠在農村、利在農民」原則,以農民合理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為核心,以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為關鍵,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增強「產加銷消」的互聯互通性,增強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來源:人民網

⑨ 工程 全產業鏈價值最大化 怎麼實現

產業鏈在於產業價值的實現和創造產業鏈是產業價值實現和增值的根本途徑。任何產品回只有通過最終消費才答能實現,否則所有中間產品的生產就不能實現。同時,產業鏈也體現了產業價值的分割。隨著產業鏈的發展,產業價值由在不同部門間的分割轉變為在不同產業鏈節點上的分割產業鏈也是為了創造產業價值最大化,它的本質是體現「1+1>2」的價值增值效應。這種增值往往來自產業鏈的乘數效應,它是指產業鏈中的某一個節點的效益發生變化時,會導致產業鏈中的其他關聯產業相應地發生倍增效應。產業鏈價值創造的內在要求是:生產效率≥內部企業生產效率之和(協作乘數效應)

閱讀全文

與產業鏈增值收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