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中國物流產業園區的發展規劃

中國物流產業園區的發展規劃

發布時間:2021-02-27 00:09:29

① <分析我國物流園區的現狀和發展前景> 以這個為題目寫一篇畢業論文,告訴們快來啊!!!

我國物流園區的建設始於1999年深圳平湖物流基地,此後其他城市尤其是沿海經濟發達省份的大中城市紛紛進行物流園區規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於理論研究工作的滯後,物流園區在實踐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在現階段,要解決好這些問題,需要正確認識發展現狀,採取正確的發展建設模式,並在實踐中處理好關鍵的問題。
我國物流園區研究的現狀及展望
目前,我國物流業已進入快速發展的時期,但物流理論研究在內容、方向與結構上仍然存在較大誤區,適合我國國情的物流理論體系尚未形成,不足以指導物流業發展的實踐。
近年來,由於物流在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過程中所能發揮的重要作用不斷被社會各界所認知,各級政府和業界發展物流業的熱情不斷提高,推動著我國物流業在取得較大成績的基礎上進入快速發展的時期。而理論是實踐的先導,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必然要求充分的物流理論的支撐。回顧我國物流理論研究的歷程,雖然有90多所開辦物流專業的高校,有著眾多的物流研究機構,幾乎每天都有各種層次的理論研討、實踐交流會,但這些研究在內容、方向與結構上仍然存在較大誤區,適合我國國情的物流理論體系尚未形成,不足以指導我國物流業發展的實踐。鑒於此,本文對我國物流理論研究過程中存在的誤區加以深入分析,並簡要指出正確的研究思路與方向,以求從根本上指導物流理論體系的構建。
一、重物流現象,輕物流本質
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末引入物流概念,至今已經歷了20多年的發展與實踐。遺憾的是,政府、企業和物流研究人員更多時候看到的只是物流現象,忽略了物流的本質,導致了對物流認識的偏差。目前,在我國物流發展熱潮持續升溫的情況下,很多運輸、倉儲、貨代等企業紛紛改名為物流公司,而其經營的業務在一定程度上並未發生什麼變化,卻普遍認為這就是物流,更有甚者主張「大物流」的概念,認為道路、場站、碼頭、批發市場的建設都是物流研究的范疇。基於這些認識,導出一個結論,即物流業在我國正獲得蓬勃發展,前景一片美好,而與此同時,很多人又在為我國物流成本佔到GDP的21.4%、物流產業競爭力低下而感到憂心忡忡。
二、重物流形式,輕物流內容
形式具有框架性和表象性的特點,是一個系統的表徵和外在,內容是對形式的填充,為形式提供支撐,是本質的載體。因此,內容重於形式,沒用內容的形式是毫無價值的。這個普遍的原理同樣適用於物流的發展。物流是一個由多種物流活動和多個物流環節構成的具有多樣表現形式的復雜系統,這個系統的形式就是靜態的物流設施、物流運作及其數字化呈現,真正創造價值的是動態的高效率的物流資源利用與整合,即物流的內容創造價值。道理似乎淺顯,但理論界卻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這一唯物主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誤導了物流業的發展。
在市場競爭日益慘烈的今天,城市競爭和經營城市的理念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雖然有時候顯得盲目,但還是蔚然成風。在這個浪潮的席捲下,各個城市或區域都大打經濟牌,但又苦於沒有行之有效的方式與途徑,於是紛紛轉向發展物流業,希望通過發展物流來降低流通成本,挖掘效益,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城市競爭力。一時間幾乎全國所有城市都在興建物流園區、物流中心,一個中小城市規劃的物流園區都達10個之多。而且多數城市追求物流園區的大面積、高配置、全功能和超豪華,投資數十億元、面積數十平方公里的物流園區已經出現在了部分省市的物流業發展規劃之中。魄力雖大,但結果如何呢?一些具備現代物流發展條件的區域和城市,由於未能充分科學地預測需求、孤立建設、系統外配置不全等問題,導致物流園區部分功能閑置,高投入無法換來高回報。對於那些不具備現代物流發展條件的區域或城市,則由於對技術、資金、體制、物流企業經營能力等因素考慮不周,導致物流運作空間狹小,物流園區閑置現象嚴重。可見,物流的發展必須依賴於足夠條件的支撐,與特定區域的生產力水平相適應,任何只重形式不重內容的研究和實踐都將導致資源的巨大浪費。
三、重物流技術,輕物流經濟
回顧我國物流理論的研究軌跡,或者翻開形形色色的物流著作和譯作,看到更多的是對物流技術或具體方法深入而廣泛的研究,涉及運輸、倉儲、包裝、配送等所有的物流子系統,如倉庫管理系統技術、材料需求計劃技術、適時生產系統、電子數據交互、射頻技術等等,而涉及物流經濟問題的研究不多。
勿庸置疑,先進的物流技術是高品質物流服務的保證,通過物流技術創新,肯定會促進物流業的發展。但人類社會經濟活動是理性的活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產業的發展都必須依賴利益的支撐,其本質都是創造並實現價值,物流業也不例外。因此,最基礎的物流研究應該是對物流經濟問題的研究,這是其他相關研究的基點,也是一個支點。物流經濟問題的研究應集中於探索物流業發展與經濟支撐之間的相互關系,或者說探尋能夠為物流業發展提供經濟支撐的途徑與方式,以及發掘物流業的利益空間。值得強調的是,這一利益空間除了被普遍認可的時間效益與空間效益以外,還應該包括專業化效益、規模效益、工藝效益以及系統化效益。此外,物流經濟問題的研究不但能夠推動物流業務的發展,還能夠為物流技術的發展和配備指明方向,使物流技術創新獲得擴大效應。因此,當前過分重視物流技術、而忽略物流經濟的現象是不合理的。
四、物流研究層面的結構性失衡
物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的研究內容。這三個層面的研究應該相輔相成,一體化同步向前推進,達到內容的逐級遞進和效果的反向回歸。但對我國目前的物流研究狀況加以考察,不難發現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的研究嚴重失衡,即對宏觀經濟、中觀市場和微觀企業的研究相互脫節,同時各個層面內的研究結構也不盡合理,筆者將之稱為物流研究層面的結構性失衡。這種結構性失衡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宏觀、中觀和微觀研究之間的結構性失衡
目前物流的研究涉及各個層面,每個層面都取得一定的進展,但層面研究之間的關聯性較差,存在就層面論層面的問題。宏觀物流的研究,特別是宏觀物流政策的制定,如市場准入制度和產業扶持政策等,沒有立足於對物流市場供需及其均衡機制的分析和對物流企業實踐的考察,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物流產業的盲目發展,加劇了市場分割和行業壟斷。中觀物流的研究,即對物流市場的研究,脫離了經濟運行的主體——企業,沒有充分意識到微觀企業是市場的細胞和基礎,導致市場與企業脫節,市場信息和資源無法被企業有效利用,市場理論研究未能很好指導物流企業的發展。其中,較為突出的問題是缺乏對物流市場組織層作用的關注和對物流市場組織層運作機理、運作模式及培育策略的研究。同時,由於物流標准化工作的滯後和企業運作的不規范,微觀物流研究與宏觀、中觀物流研究無法實現對接,各成體系,效果甚微。
②.中觀研究的結構性失衡
這個層面內的失衡主要表現在重視物流產業規模,結構和行為的研究,輕視物流產業與宏、微觀經濟的深層次互動關系的研究。物流產業的發展依賴於市場,對市場供需規模、結構的研究自然是產業研究的重要內容。但更為重要的是研究物流產業與宏、微觀經濟的深層次互動關系,即研究物流產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機制和經濟機理,探詢物流產業與相關產業及國民經濟的關聯度,揭示其利益的互動關系,這是合理界定產業定位、科學制定產業發展政策的基礎,
③.微觀研究的結構性失衡
這個層面內的失衡突出表現在重視物流運作,輕視物流經營。物流運作立足於為特定用戶提供特定的高品質物流服務,局限於現有的服務對象和特定的物流供給和物流需求條件,通俗地講,就是要努力把現在的物流服務做到最好。但物流業發展靠的是物流服務市場的開拓與培育,否則物流產業會成為曇花一現。而物流經營的核心就是通過不斷優化供給條件和能力,挖掘市場需求,或者說通過不斷提升的服務水平來培育和拓展物流服務市場。兩者的差別顯而易見,遺憾的是大多時候我們只選擇物流運作。
理論研究
物流基礎理論
物流概念傳入我國已有近二十年的時間,我國的學者、研究人員對物流的發展歷史、內涵等做了大量的研究,但也應看到,對物流的基礎理論、物流系統之間的關系特別是微觀物流以及物流信息系統的研究還遠遠不夠。我國對物流的研究起始於物資系統,但由於物流概念本身界定的相對模糊,因此,仍有很多人將物流與物資流通混為一談。
從國外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物流一詞起源於本世紀二十年代,在短短的幾十年中,已成為一國經濟的重要支柱。從我國目前經濟發展來看,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單純依賴商流賺取利潤的機會愈來愈少。因此企業逐漸將目光轉向素有「第三利潤源」之稱的物流,紛紛投資興建不同類型的流通中心、物流中心或者配送中心,想以此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但在建設過程中發現,盡管物流一詞引入我國已有二十年的時間,但卻很難找到系統研究物流配送的參考資料。同時,由於我國地域遼闊,經濟地理不同,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同的商品、不同的區域、不同的消費對象也要求有不同類型的物流中心、流通中心以及配送中心,同樣很難得到滿意的答案。
另外,物流基礎設施狀況、全國及區域內商品流向、企業的物流成本等一些基本數據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部門作過詳細的調查分析,這也造成我國目前物流政策還未出台的重要原因。
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目前仍有必要加大對物流基礎理論研究的力度,如物流基本概念的界定研究、物流對經濟的影響、中國物流基礎設施狀況、計算機在物流中的應用(不僅是建立MIS系統)等,同時,為了適應經濟的發展,使理論研究起到為實踐服務的作用,應逐漸將研究中心轉到微觀物流上,將研究視點從定性轉到定量分析上。
物流體制
物流管理體制
物流體制改革是流通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關繫到我國物流發展的方向問題。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物流是始終存在的,但是由於「縱向體制」的影響,在建立物流管理體制時往往忽視物流系統的存在,而過多地依照縱向行政管理原則來對物流進行調控。在現代生產條件下,物流是一體化的經濟運行過程,運輸、倉儲、包裝、裝卸、配送、流通加工以及物流信息等各個環節都具有互相制約、互相影響的內在聯系、同時,這種內在聯系又是建立在以市場運行機制和專業化、社會化的基礎之上的。從目前我國物流管理體制來看,物流管理的分散化,嚴重影響了物流的發展,如涉及物流系統的各環節——運輸、包裝、儲存信息等分別由鐵道部、交通部、民航局、內貿局、工商總局、外經貿部、信息產業部以及軍隊後勤系統等進行管理。
物流研究體制
物流管理體制的分散化限制了物流系統的發展。同樣,在研究體制上由於縱向行政體制的影響,至今我國還沒有一個跨行業、跨系統的物流研究、管理機構。雖然物流系統中各組成部分分別在其行政體系中有具體行業的研究機構,但研究領域仍只局限在本行業,行政隸屬關系、資料的匱乏,限制了對物流全系統的研究。到目前為止,一些物流研究團體盡管召開過一些全國性的研討會,但從與會者的隸屬關系看,大多成為系統內部的研討,很難在全國造成影響。由於這一原因,使得我國目前還未成立諸如美國或日本那樣全國性的學術或行業團體,更談不上對企業進行咨詢指導以及輸出物流管理;在研究資料上,雖然已有多部物流研究論著及雜志,但全面反映物流系統全貌的年鑒、手冊以及行業標准等尚未面世,這也成為物流研究、應用落後於發達國家的重要原因。
政策研究
物流政策是物流發展的基礎,國外發達國家早在幾十年前,就已認識到物流產業的重要性,並加大國家宏觀的調控能力,在政策、稅收等各方面促進物流業的發展。日本早在60年代就已著手對全國范圍的物流體系、物流產業進行規劃研究,並隨著經濟的發展適當調整政策。為了迎接二十一世紀,幾年前日本政府制定了「綜合物流施政大綱」,其目的就是要進一步推動物流業的發展,保持日本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去年,在產業再造計劃中,又將物流產業作為重點投資領域。我國由於計劃經濟的影響,使得目前物流業劃分不明確,物流行業管理職責不清晰,嚴重影響了物流產業的健康發展,同時也影響了國民經濟的進程。因此,政府有關部門應當盡快出台法律、法規,協調、規劃物流產業二十一世紀的發展前景,並在政策上予以支持。

② 2014年中國物流園區建設規劃與經營模式分析報告,怎麼樣誰有

報告目錄請到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物流園區布局規劃與經營模式分析報告》或者《2014-2018年 中國物流園區建設規劃與經營模式分析報告》
物流園區是現代物流發展中的新生事物,也是中國區域物流系統規劃中的重中之重。眾多不同類型的物流企業能夠共享相關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專業化組織物流活動,優勢互補,發揮整體優勢,產生規模效益。
近年來,中國經濟中心城市開始意識到物流園區對於促進物流的技術升級和服務升級,許多省和經濟中心城市從政府到企業都提高了對物流園區規劃建設的重視,並在區域物流發展規劃中都規劃了若干物流園區。物流園區已成為物流領域的投資熱點,並出現了各種類型的物流園區投資項目。由於物流園區建設需要佔用大量的土地和資金等,如果不對物流園區進行科學規劃和合理運作,其投資風險是巨大的。
主要分析了中國物流園區的發展環境;國外物流園區的發展狀況及經驗借鑒;中國物流行業發展機會前瞻;中國物流園區的發展狀況;物流園區的布局規劃;物流園區的經營模式和招商策略;物流園區細分領域建設及運營情況;物流園區相關企業經營情況;以及物流園區投融資分析及前景展望。同時,佐之以全行業近5年來全面詳實的一手市場數據,全面、准確地把握整個物流園區的市場走向和發展趨勢,在競爭中贏得先機

③ 物流園區規劃的發展

物流園區是指為了實現物流設施集約化和物流運作共同化,或者出於城市物流設施空間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邊等各區域,集中建設的物流設施群與眾多物流業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結地。在我國,第一個物流園區是深圳平湖物流基地,始建於1998年12月1日。
園區數量穩步增長,分布格局趨於均衡
從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物流學會於2012年對全國物流園區(基地)進行了第三次調查來看,入選《2012年度中國物流園區(基地)名錄》的各類物流園區共計754家。對比2006年的207家,增長264%;與2008年的475家相比,增長58.7%。
《2013-2017年中國物流園區布局規劃與經營模式分析報告》 數據顯示,長江中游經濟區最多,為139家,其次是北部沿海經濟區128家、西南經濟區98家、黃河中游經濟區93家、東部沿海經濟區93家、南部沿海經濟區84家、西北經濟區63家、東北經濟區56家。
對比2008年全國物流園區的區域分布,不難發現,目前中國物流園區布局已經發生了結構性變化:
◆ 北部沿海經濟區的園區數量增長較快,已經超過東部沿海經濟區和南部沿海經濟區;
◆ 長江中游經濟區、黃河中游經濟區、西南經濟區和西北經濟區四個中西部區域園區數量上升快;
◆ 東部沿海經濟區以及南部沿海經濟區的園區數量與2008年自身相比,數量有所下降。
物流園區數量分布的結構性變化既受外在經濟發展的影響,又有園區自身調整的原因。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空間上產業轉移速度加快。以紡織服裝出口業為例,為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區資源優勢,東南沿海地區大量服裝企業開始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對當地區域經濟產生強有力的影響,客觀上對物流服務提出了新的需求。另外,經濟相對發達的沿海經濟區,服務創新速度較快,部分地方政府開始綜合考慮園區發展的階段性特點,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實現物流園區的優勝劣汰、優化整合,從粗放式發展走向優化提升,從而表現出園區數量有所下降的現象。

④ 產業園區規劃的內容有什麼

規劃框架和思路:
第一章 產業園區規劃的背景
主要包括產業園區規劃的目的、意義以及產業園區發展的有利條件等。
第二章 產業園區的發展定位
主要包括產業園區的區位選擇、功能定位、產業定位等。
第三章 產業園區的規劃布局
主要包括產業園區的用地布局、各功能區的建設規模與產業布局。
第四章 產業園區的投資成本與收益估算
主要包括產業園區總投資、分階段投資、成本估算、產值、銷售收入及銷售稅金估算和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評估。
第五章 產業園區適應性評價指標體系
主要包括目標適應性指標、經濟適應性指標以及社會適應性指標等。
第六章 產業園區招商引資方案
主要包括產業園區的品牌推廣策略、團隊管理及運作模式、招商引資目標企業推介等。

⑤ 我想了解一下中國物流園區的發展!誰幫我提供點資料啊

前瞻產業研究院物流園區研究小組指出,物流園區發展與當地經濟發展階段和水平具有明顯的關聯性。從地域來看,內陸地區物流園區的發展還處於初創期,表現出明顯的土地招商特徵,收入主要來源於庫房/貨場租金、辦公樓租金等。而在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已經進入發展期,表現出明顯的服務創新、管理創新特徵。更多收入來源於產業融合、產業鏈延伸等增值服務,具有區域需求旺盛、功能定位明確、服務創新意識強、差異化運營明顯的特徵。
從《2014-2018年 中國物流園區建設規劃與經營模式分析報告》總體看,庫房/貨場租金、辦公樓租金仍然是目前物流園區的主要收入來源,排在前兩位;也有部分園區依靠土地增值、稅收優惠、國家扶持資金等。可喜的是,各種增值服務收入已經開始成為園區重要的收入來源。
前瞻產業研究院物流園區研究小組分析認為,國內物流園區發展轉型升級態勢明顯,呈現出從土地招商的初級階段向服務創新、管理創新的發展階段過渡的趨勢。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在園區建設方面開始由初期的規模導向朝著效益導向的階段轉型;一些城市調整了物流園區規劃,將規模小、分布散的物流園區重新規劃為規模較大的物流園區,通過重組、共建等方式整合總量、優化存量,由粗放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轉型。

⑥ 物流園區規劃方法誰有範文呢

物流園區規劃的要素主要包括:

(1)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與城市發展背景(如地區經濟發展與城市發展的現狀、發展規劃等);

(2)所在地區的物流業發展現狀(如資源分布、物流量及其分布、市場需求等);

(3)建設必要性與可行性分析;

(4)選址論證;

(5)定位分析;

(6)功能設計;

(7)布局規劃;

(8)交通規劃;

(9)信息系統規劃;

(10)支持保障體系規劃;

(11)建設發展實施方案。
編輯本段規劃現狀
《2006年以來中國物流園區專項調查報告》分析:大部分建成或在建的物流園區缺乏明確的目標定位,對園區建成後為誰服務、怎麼服務、市場規模、潛在服務對象等類似問題,園區的規劃者們大多回答不明晰。很多物流園區只是提出要建成某某區域最大、輻射最強、帶動新最高等等模糊和不具有操作性的目標,結果帶來極大的盲目性。

北方交通大學物流研究所所長王耀球說,現在許多地方政府都把物流園區作城市向現代都市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進行規劃,但卻對本地的經濟、市場、產業布局沒有深入研究。現代物流是市場高度發展、產業布局調整升級後自然形成的,但許多地方並不具備這種經濟發展的水平,因此雖然政府規劃有熱情,但就是沒有企業願意參加,即使勉強被拉了去,企業也只能是負債經營,無法開展業務。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副所長汪一鳴指出,在既有的物流發展規劃中存在諸多問題,主要體現為規劃缺乏宏觀高度,缺乏綜合性,布局不夠合理等,當前物流園區的規劃主體首先就有局限,基礎設施規劃由某個部門或行業牽頭完成,往往造成物流基礎設施帶有明顯的行業和部門色彩,缺乏一定區域物流設施整體角度的考慮。其次,缺乏全局的考慮。
編輯本段規劃類型
1、按內容性質分,有綜合物流園區規劃和專業物流園區規劃。

2、按管轄范圍分,有全國發展物流園區規劃、區域物流園區規劃、企事業單位物流園區規劃。

3、按時間分,有遠景物流園區規劃和短期物流園區規劃。

⑦ 物流園區規劃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物流抄園區規劃的要素主要包括襲:(1)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與城市發展背景(如地區經濟發展與城市發展的現狀、發展規劃等);(2)所在地區的物流業發展現狀(如資源分布、物流量及其分布、市場需求等);(3)建設必要性與可行性分析;(4)選址論證;(5)定位分析;(6)功能設計;(7)布局規劃;(8)交通規劃;(9)信息系統規劃;(10)支持保障體系規劃;(11)建設發展實施方案。

福建大福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專業從事物流園區規劃的公司,希望可以幫到您!


⑧ 政府應如何支持物流園區的發展

國家政策不斷加碼,物流園區規劃建設上升至國家層面

我國政府在「十三五」時期對物流園區的政策意見出台非常密集,對物流園區建設發展密切關注,相關政策意見主要包含完善園區規劃布局、加強物流節點體系建設、推進重點產業的專業園區建設等方面,一系列政策意見,都給中國物流園區的發展帶來比較好的政策環境,隨著物流園區節點體系建設不斷完善,物流行業未來將成為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物流園區建設規劃與經營模式分析報告》。

⑨ 已經建成的物流園區的規劃方案

物流園區規劃無疑是擺在物流規劃界的難題。當前我國物流園區規劃工作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以下是其中最典型的幾個。
第一,物流園區規劃不準不細、定位不清不準。
截止到目前,我國尚未形成全國性的物流園區的總體規劃,僅有部分地區制定了區域物流發展規劃,這些區域物流發展規劃僅對區域內園區的數量進行初步規定,具體的園區選址、佔地面積、投資規模等規劃都不全面、不具體。由於缺乏科學的物流園區總體發展規劃,缺少審批的依據,造成政府無法對擬建園區的選址、設施設備等進行合理的約束和指導,以致出現部分地區園區的低水平重復建設情況。已經完成的部分物流園區規劃方案理論性強、內容不完整、缺乏實際操作性、定位不清不準。相關調查顯示,部分建成或再建的物流園區缺乏明確的目標定位,過分追求綜合化和國際化,而缺乏科學性和實用性。
第二,物流園區建設規模貪大求全。
我國現有物流園區單個園區規模過大。據《2008年全國物流園區(基地)調查報告》顯示,我國物流園區佔地面積在5平方公里以上有53個,佔17.5%。2003年初,根據零點研究集團的不完全調查顯示,物流園區或基地中投資較大的北京物流港投資總額超過110億元,佔地7000餘畝。而國外成熟物流園區中,荷蘭的14個物流園區,平均佔地僅為0.448平方公里,並且這些物流園區其物流吞吐量遠遠超過我國的園區。
我國部分物流園區在規劃時未能充分考慮本地和周邊的物流需求及應有的規模標准,只是簡單地為物流而物流,盲目求大、求全而忽視了使用經濟性和規模合理性的要求。
第三,物流園區規劃沒有納入城市規劃體系,不利於城市功能的完善。
一些適合發展物流園區的區域在原城市規劃中已作其他安排,甚至部分規劃可能已經實施,這必然造成物流園區規劃與城市規劃的矛盾,被迫修改城市規劃適應物流園區發展,造成較大規模的拆遷,加大園區建設的成本與復雜性,拖延建設工期。在城市規劃中合理安排物流園區用地,正確處理物流園區規劃與城市各個層面規劃的關系,是物流園區科學規劃的前提之一。
第四,物流園區規劃受制於行政區劃,存在重復建設現象。
物流園區有很強的開放性,應著力打造區域性物流平台,降低區域物流成本,這是現代物流業發展的重要條件,物流產業需要規模經濟。目前,物流園區規劃受制於行政區劃,很難站在區域經濟的發展高度來規劃物流園區。在各地的物流發展規劃中,彼此間缺乏協調和各自為政,導致物流園區的重復建設和市場分割,甚至導致園區間的無序競爭,對區域物流產業的發展和區域經濟合作都是非常不利的。
第五,物流園區規劃缺乏科學的市場研究。
物流市場本身、數據採集處理和分析技術的復雜性,很多物流園區在規劃時都沒有深入研究和考慮,雖然規劃通過了政府的審批,但是這些規劃無法得到企業和市場的認同。物流市場分析是相當復雜的,尤其是物流市場預測,需要大量的資料收集及現場實地調研,經過系統的分析後才能確定目標市場的現有容量及構成。
物流園區規劃應遵守的原則
物流園區的規劃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物流活動范圍廣闊,既有城市的、區域的、全國的活動領域,又有跨國的活動領域;物流流程復雜,須經過倉儲、運輸、配送等環節;物流涉及面廣,涉及工業、農業、商業等部門。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協同各方,把握好物流園區的規劃原則才能做好物流園區規劃工作,否則會影響物流園區的效益提高和能效發揮。其中最重要的原則有以下幾條:
首先,科學選址原則。
物流園區如何選址,一般來說取決於建立物流園區的主要目的。以市場需求為依據原則。物流園區的建設要結合當地的實際物流需求,以免建成後無人進駐、有場無市。
合理利用現有物流資源的原則。在進行物流園區新建或改建時一定要綜合考慮既有物流資源的利用情況,避免重復建設或物流資源的浪費。
其次,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
確立開發建設的總體目標和階段性目標,分2~3個建設階段,逐步建成。
物流園區規劃方案必須把握的要點
因各種原因無法開發或者開發失敗的物流園區項目,都無疑會給投入了大量時間、精力、資金的開發主體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因此,了解和掌握物流園區規劃的要點很有必要。切實可行的物流園區規劃方案必須包括以下幾點:
1.開發的外部環境與市場分析。准確了解開發機會與市場威脅、物流需求量與物流服務供應能力、有利因素與不利條件等。
2.戰略定位。准確進行園區類型與形象定位、經營方向定位、功能定位、市場定位。
3.運作管理模式。明確服務對象、物流貨物、服務功能、經營策略。
4.發展目標。包括短期、中期與總體目標。
5.開發策略與招商策略。
6.項目布局和建設規模。
7.投資規模與資金籌措。
8.盈利模式與經濟效益分析。包括園區開發商與入園企業盈利模式與經濟效益分析、投資風險及應對策略。
當前物流園區規劃問題的解決方案
首先,要搞好物流園區規劃中的開發環境與市場分析。
開發環境與市場分析不僅是規劃的基礎和前提,也是解決當前物流規劃問題的關鍵。開發環境分析需要深入了解區域物流園區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市場需求、基礎設施、服務競爭等情況,並對物流園區輻射地區的宏觀經濟、產業和微觀環境進行分析,對目標市場進行初步細分和篩選。市場分析需要通過技術經濟方法進行目標市場的現有容量計算和構成分析,通過數學模型和信息技術進行目標市場及細分市場的成長性預測。
其次,要做好市場調研與資料收集。
第一步,要在准備物流園區的規劃之前,需要對物流園區規劃的背景進行了解;第二步需要收集的資料包括:物流園區所在地區的社會及經濟發展現狀及規劃類、交通及城市發展現狀及規劃類、物流發展現狀及規劃類以及物流園區自身的用地及開發主體相關資料類;第三步需要根據對第二步資料的分析,進一步明確更加具體和細分的資料類別;第四步是資料的收集與調研通常與具體的分析工作同時或交替進行,有時,在主體分析工作結束後,還需要對個別問題進行補充調研。
第三,要做好開發環境分析。
物流園區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市場需求、基礎設施、區位條件、服務競爭等構成了物流園區的開發環境。在開發環境的分析過程中,對相關地區產業現狀與規劃、城市現狀與規劃、交通現狀與規劃、物流現狀與規劃資料的分析十分重要。
第四,市場需求分析。
通過對物流園區的開發環境進行分析後,物流園區的市場需求已可根據當地的經濟特點、產業結構及生產力布局初步確定。進一步深入的市場分析需要通過技術經濟方法進行目標市場的現有容量計算和構成分析,通過數學模型和信息技術進行目標市場及細分市場的成長性預測,根據長遠和近期的物流量,才能確定物流園區長遠和近期的建設規模。對於物流園區周邊分布有大型開發區的情況,需要對開發區的物流需求進行專項分析。
第五,搞好物流園區的戰略定位。
物流園區的規劃者在完成翔實的定性和定量市場分析和研究之後,還必須對物流園區整體優勢、劣勢、機會、威脅進行分析 (SWOT分析),如果某類服務設施在整體園區中佔有較大比例,還必須進行專項的SWOT分析。
在進行物流園區的戰略定位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物流及其相關需求如何在園區完成,物流園區在本地、區域和全國的形象,物流園區的服務范圍和輻射面,物流園區的功能分區,物流園區提供的服務功能等。
第六,搞好物流園區項目布局和建設規模確定。
物流園區的項目布局和建設規模確定是指根據物流園區的戰略定位,在已確認的功能區內,按照完成物流或相關需求的目標,確定具體項目的分布地點和建設規模。
通常,物流園區項目布局應該遵循如下原則:
●大功能分區組團原則,即將物流園區分成五大區域,並盡量獨立組團;
●小功能就近原則,即將大功能區內的小功能盡量就近放在一起;
●方便業務活動原則,即將有業務配合的項目盡量布局在一起;
●經濟合理性原則;
●人流車流盡量分流原則;
●物流商流有分有合原則;
●有利於物流園區分期開發和成熟項目先開發的原則。
物流園區建設規模的確定主要以市場需求分析中對各種物流需求量的分析和預測量為基礎,結合物流園區的戰略定位、功能定位通過組合和比較,篩選和確定最適合的目標功能需求,並據此對各功能和項目的建設規模進行確定。規模確定過程中除基礎的定性分析外,還需要大量的定量分析。
第七,把物流園區規劃納入城市規劃體系,促進城市功能的完善。
物流園區的規劃和布局要考慮城市整體發展,結合城市用地條件來確定物流園區的位置。因此,物流園區的規劃必須要考慮城市規劃的要求,以城市的總體規劃和布局為藍本,把物流規劃納入城市規劃體系和區域經濟發展規劃中,順應城市產業結構調整和空間布局的變化需要,與城市總體規劃相協調,與城市功能定位和遠景發展目標相協調,符合城市物流用地空間的統一布局,滿足城市+地域合理分工和協作的要求,促進城市功能的完善。
第八,打破行政區劃,統籌物流園區規劃,避免重復建設。
打破行政區劃,實行統籌規劃,政府必須承擔起主導作用。物流園區規劃應淡化小城市意識,模糊城市邊界,打破行政區劃和條塊分割,以新的機制協調利益,化解沖突,以協調合作精神建立起統一的區域物流市場。物流園區規劃不能簡單地市場化運作,需要政府和市場兩手抓。

⑩ 產業園區規劃的內容

規劃框架和思路:
第一章 產業園區規劃的背景
主要包括產業園區專規劃的目的、意義以屬及產業園區發展的有利條件等。
第二章 產業園區的發展定位
主要包括產業園區的區位選擇、功能定位、產業定位等。
第三章 產業園區的規劃布局
主要包括產業園區的用地布局、各功能區的建設規模與產業布局。
第四章 產業園區的投資成本與收益估算
主要包括產業園區總投資、分階段投資、成本估算、產值、銷售收入及銷售稅金估算和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評估。
第五章 產業園區適應性評價指標體系
主要包括目標適應性指標、經濟適應性指標以及社會適應性指標等。
第六章 產業園區招商引資方案
主要包括產業園區的品牌推廣策略、團隊管理及運作模式、招商引資目標企業推介等。

閱讀全文

與中國物流產業園區的發展規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