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文化產業它的特徵是什麼舉例說明。
為提升人類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品質而提供的一切可以進行商品交易的生產與服務,都可以稱之為文化產業
不用的地區或者說部門有著不同的分類 下邊是其中的一種:
1.書報刊出版、印刷和發行業;
2.文化藝術業;
3.文物保護業;
4.廣播電影、電視業;
5.文化娛樂業;
6.體育;
7.攝影及擴印業;
8.園林業(包括公園、動植物園和自然保護區);
9.廣告業。
特徵:
1.它應該具有提升人類生存尤其是生活品質的內涵,更應該注重於提升人類精神生活品質的內涵。
2.它應該具有可以進行商品性生產、流通以提供人們消費的特性。
3.它應該與雖然可以提供人們消費但同時又具有商品性特徵的某些純社會公益性文化事業(如公共圖書館)相區別。
舉例來說:
通信文化產業
現代傳播媒介的高速發展,寬頻技術、多媒體傳播、數字化與互聯網的興起,對傳統的經濟與文化運行方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這種飛速發展的電子、數字通信、信息技術給當代社會產業結構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由此誕生了通信文化產業。
② 從經濟生活角度就「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提出幾點建議
市場經濟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文化產業轉企改制,發揮市場調節作版用,使其更具活力權競爭力
政府加強宏觀調控,引導支持文化產業健康發展,
堅持完善經濟制度,允許擴大鼓勵非公有制經濟進入文化產業發展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經濟
引導公民健康文化消費,培育新的文化消費熱點,帶動相關文化產業產生發展
加強科教文化衛體財政投入,提高文化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創造出適銷對路的文化產品
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鼓勵企業引進先進技術、設備、管理,
③ 急!旅遊業是經濟性很強的文化產業和文化性很強的經濟產業
文化在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先進的旅遊文化引領旅遊產業發展的方向。旅遊是文化性很強的經濟產業,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的文化本質特徵必然要求在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優先發展旅遊文化,用先進文化引領旅遊可持續發展。現代旅遊是旅遊者為了滿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要而實施的一種高級消費,旅遊者最大的收獲就是精神的愉悅和一段回味無窮的美好記憶,所以沒有文化就沒有旅遊,旅遊產品和旅遊產業的經濟性、文化性是統一的。只有充分重視旅遊產品的文化性,挖掘其文化內涵,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才能吸引旅遊者,才能帶來旅遊業的蓬勃發展。
2.文化是旅遊經濟競爭的核心。旅遊業的競爭本質上是文化的競爭,文化因素成為旅遊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在旅遊活動中,旅遊者物質方面的需求是較低級的需求,易於滿足;但是其最終目標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屬於高級而復雜的需求,較難於滿足。由於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差異性往往為一個地域、一個民族所獨有,很難模仿和復制,可比性較低,易於創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成發展旅遊強有力的競爭能力,文化中所帶有的民族和地域的獨特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也是不可替代的,突出旅遊文化特色形成區域間文化特質,是培植旅遊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隨著旅遊開發逐漸向深度發展,文化象一隻無形的手支配著旅遊經濟活動,只有通過文化創新才能保持旅遊經濟基業長青。
3.文化是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知識經濟時代,文化經濟一體化是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重視文化因素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是世界性現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份報告中強調:實現發展的動力實際上存在於文化之中,文化是發展的搖籃。國際旅遊發展的經驗顯示,旅遊業的收益越來越不依靠人數的增加,而來自於多元文化含量的旅遊產品和特色旅遊服務,旅遊與文化交流結合程度愈高、旅遊文化因素越多,旅遊經濟越發達。以北京大觀園為例,從160萬元《紅樓夢》電視連續劇的制景費起家,不斷發掘紅樓文化,按《紅樓夢》小說中的菜譜開發紅樓宴、紅樓宴舞,靠挖掘文化內涵使得企業發展成為國內旅遊企業的知名品牌。在旅遊資源走過普遍開發階段之後,文化成為將旅遊業發展引向深入的重要驅動力。
4.文化旅遊是旅遊產業的發展方向。我國旅遊業在近年的迅猛發展,很大程度得益於我國悠久深厚的文化資源。2002年,海外遊客對中國最感興趣的旅遊資源調查中,五種遊客最感興趣的旅遊資源,文化類型就佔了四種,其中對華僑的調查,文物古跡名列第一位。這體現了旅遊對文化的依附性以及它本身具有的文化屬性,中國獨有的歷史文化延續性、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繁多的文化資源種類,有利於開發結構完善、選擇適應面廣的旅遊產品,形成優質品牌。目前,文化旅遊市場開發方興未艾,大力發展旅遊文化、開發以文化為特色的旅遊景點和旅遊活動內容,可以滿足遊客的高層次文化需求,是中國旅遊面向國際市場和競爭的必然選擇,推進文化旅遊的發展,才能使我國由旅遊大國成為旅遊強國。
5.旅遊與文化相互作用。旅遊者通過旅行活動,學習了解到旅遊目的地的文化,同時也將自己本地區的文化帶給了旅遊目的地的居民,傳播和交流了兩地的文化。同時,為了吸引旅遊者,旅遊目的地也日益重視文化資源的開發和保護,這對於文化的發展無疑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眾多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的有關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旅遊者大規模持續來訪,對旅遊目的地文化影響更多的是消極部分,最明顯的是使當地文化不正常的商品化,這類變化對於那些原本以獨具特色的文化和地方社會風情民俗為基本的旅遊資源吸引旅遊者來訪的目的地是致命的,它將使這些目的地失去原有吸引力,失去旅遊產業持續發展乃至維持其基本生存的基礎。
④ 運用生產於消費關系,分析發展文化產業的經濟意義
1、生產決定消費。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生產版是消費的動力、發展文化產業權有利於促進文化消費,滿足消費需求。
2、消費對生產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費拉動生產的發展,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的發展。發展文化產業有助於拉動經濟發展。
⑤ 經濟生活,擴大文化消費的必要性
擴大文化消費,提高基層文化消費水平,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版。發展文化產業權,要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傳統文化產業發展水平,不斷開發新的文化業態,推進文化產業升級。只有積極適應城鄉居民文化消費結構新變化和審美新需求,提高居民文化消費意識和文化消費水平,培育新的文化消費熱點,才能為發展文化科技、調整優化文化產業結構提供源源不斷的需求支撐。擴大文化消費,提高基層文化消費水平,是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擴大積極有益的文化消費,能夠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使大家在物質生活需求得到不斷滿足的同時,在道德、心理、創造力等方面也得到充分發展。
⑥ 我們應如何推動文化產業稱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一,財政大量投入資金、政策扶持
二,消費者消費水平和消費心理提高
三,加強知識產權立法執法
四,教育改革,培養創新人才,推出創新的文化產品
⑦ 文化產業的定義及其特點
文化產業」是阿多諾和霍克海默在《啟蒙辯證法》( 1947 年)一書中率先使用的概念。他們特別強調:「文化產業必須和大眾文化嚴格區分開來。文化產業把舊的面熟悉的東西熔鑄成一種新的特質。
在其各個分支中,那些適合大眾消費的產品,那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消費特性的產品,或多或少地是按計劃生產的。某些分支具有相同的結構,或者至少說是彼此互通,它們被置於一個幾乎沒有差別的系統之中。正是通過技術手段以及經濟的和管理的集中化,這一切才有可能實現」。
應該說,文化產業的大規模發展使審美的商品屬性昭然若揭,並使審美生產與消費呈現出規模化的效應。
(7)文化產業消費性擴展閱讀
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的內容包括:
1、以文化為核心內容,為直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而進行的創作、製造、傳播、展示等文化產品(包括貨物和服務)的生產活動;
2、為實現文化產品生產所必需的輔助生產活動;
3、作為文化產品實物載體或製作(使用、傳播、展示)工具的文化用品的生產活動(包括製造和銷售);
4、為實現文化產品生產所需專用設備的生產活動(包括製造和銷售)。
⑧ 文化創意產業該怎樣影響消費,走近人們的生活
(一)明確文化產業的基本內涵。
從廣義上講,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一切物質產品和文化產品的總和;從狹義上講,它是指語言、文學、藝術以及一切意識形態在內的精神產品。為滿足政府規劃文化產業發展藍圖,制定文化產業發展政策的迫切需要,必須建立科學的文化產業統計指標體系,以統一文化產業的界定范圍、統計口徑,規范數據來源渠道,提高文化及相關產業統計信息收集和分析的科學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正確反映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狀況,為國家文化產業發展決策提供依據。
文化產業統計指標體系應包括行業構成、指標體系、數據來源和指標解釋等內容,其中指標體系應由核算指標、分析指標和基礎指標構成。
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將文化產業概念定義為: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的各項活動,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的活動集合。根據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活動的屬性特點,劃分為公益性文化活動和經營性文化活動兩大類。
根據上述概論,文化及相關產業的范圍包括提供文化產品(如圖書、音像製品等)、文化傳播服務(如廣播電視、文藝表演、博物館等)、創意文化和文化休閑娛樂(如旅遊景區服務、室內娛樂活動、休閑健身娛樂活動等)的活動,它構成文化產業的主體;同時,還包括與文化產品、文化傳播服務、文化休閑娛樂活動有直接關聯的用品、設備的生產和銷售活動,以及相關文化產品(如工藝品等)的生產和銷售活動,它們是文化產業的有益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