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從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看,第三產業有什麼重要性為什麼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101教育PPT的資源庫有這個問題的回答,可選擇PPT背景的軟體。重要性: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科學技術在生產領域的比重逐漸加大,成為勞動生產率提高和增長的源泉。人們的需求結構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提供服務的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必將大幅度上升。同時,第三產業自身也在發生變化,其范圍在不斷擴大,增加了與信息產業相關的部門。原因: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可以促進經濟競爭力的提高,有利於拓展經濟活動領域,增加就業,擴大市場,改善資源配置,在一定程度上緩和經濟的周期性波動。
❷ 如何認識第三產業的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我國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意義
一、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1、從世界經濟發展看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市場經濟的實質是交換經濟,市場經濟條件下,第三產業與市場的聯系最為緊密。世界經濟發展史顯示,隨著經濟的發展,第一、二、三產業的發展中心是後移的。產業結構具有從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演化的特徵,其演變重心大致為:農業—輕工業—基礎工業—輕重結合的高技術加工業—現代服務業。而第三產業、服務業恰好是第三產業重要組成部分。發達國家這種狀況更加明顯,包括第三產業在內的第三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比重越來越高,對經濟的貢獻也越來越大,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在相當程度上反映著經濟發展的水平。
依各國經驗,一國第三產業產值佔GDP比重的高低與該國的商品與服務的市場化程度呈正相關。因此,第三產業對GDP的貢獻也是衡量一國經濟市場化程度的重要指標。我國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偏低,其產值地位不僅低於發達國家,甚至低於世界經濟整體水平和經濟水平相似的發展中國家。第三產業的這種狀況不僅影響了自身的發展,而且影響了整個國家經濟的持續發展。
2、改革開放後,第三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我國產業結構的演化趨勢同各國工業化過程中的一般規律基本一致,但第三產業增長滯後於第二產業,且產出佔GDP的比重也沒有明顯擴大。
經研究發現,我國於80年代曾有效地推動了第三產業的快速增長,第三產業發展速度也有大幅提高,產業結構得到了明顯改善。但進入90年代,第三產業比重沒有明顯增加,第三產業、餐飲業的份額也僅在8%徘徊。反映出第三產業發展相對不足,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整體偏低。
3、第三產業地位偏低的深層原因。第三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地位偏低與第三產業發展水平有直接聯系。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使我國第三產業發展嚴重滯後於國民經濟發展的總體進程,這使得在經濟體制轉向市場化以後,隨著對第三產業領域控制的放鬆,各種所有制形式和各種類型的資本及勞動力大量湧入第三產業產業,其中尤以個體第三產業為甚。這種變化在推動第三產業規模迅速擴張的同時,也帶來第三產業企業細小化程度加劇、規模效益低下、技術進步程度緩慢等一系列問題,嚴重阻礙了第三產業產業內部結構優化。
另外,第三產業活動本身的特點,如第三產業資本有機構成過低,行業准入門檻不高等,也在客觀上對那些資本量小、資產專用性較弱的投資形成較強的吸引力。相對於第一、二產業,第三產業並不特別需要體力和高度專業化技術的勞動力,因而,自然成為解決社會就業的一條重要出路。結果是大量低素質的勞動力集中在數量過多、規模過小的第三產業企業中,使第三產業的發展表現出嚴重細小化、分散化的趨勢。
最後,第三產業的產出效用就是加快了生產者的流通速度,分散了生產者的風險,使購買者方便經濟地購買。因此,第三產業產出只有與其它產出相結合,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這也決定了第三產業產出的增長要在相當程度上受制於其他產業的增長。
綜上,說明我國經濟商品化、市場化程度還很低,必須深刻認識到商品流通業對啟動市場、促進需求,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二、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在我國現階段,第三產業作用不僅表現在產出量對國民經濟的貢獻上,同時第三產業發展對孕育市場關系、完善市場機制以及解決勞動力就業問題均有重要作用。
1、第三產業對生產者和消費者具有銜接和協調的作用。從現實的經濟活動中發現,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連接障礙實際上已經成為市場供求失衡的一個重要原因。生產者與消費者無法在價格上達成一致,原因之一在於他們之間缺乏一個緩沖和協調的市場主體。市場經濟條件下,這個主體就是獨立承擔流通風險、降低交易成本的第三產業組織。他們是對最終交易價格最有發言權的市場力量,可以起到使供求價格趨於協調的銜接作用。
同時,市場經濟要求經濟資源的市場配置佔主要地位,各種利益主體必須通過市場交換出售產品和獲得資源。生產的發展要看市場,以需定產,市場需求是第一位的。在商品流通過程中,誰越接近於消費者,誰就越能正確了解消費者,越能捕捉准確的需求信息。因此,第三產業對生產、消費起到能動的調節作用。
從消費者角度看,第三產業的發展推動物流配送業發展,同時新的零售業態的出現節約了消費者的時間、金錢成本,相應地增加了消費者的閑暇,更大程度地滿足了消費者需求。
2、第三產業對勞動力的吸納作用。充分就業是所有國家宏觀經濟的重要指標。中國是勞動力供給大國,在經濟改革中,中國社會遇到的一大問題就是失業問題。在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湧入城市,同時城市人口就業壓力不斷加大的形勢下,第三產業對勞動力的吸納作用便尤為重要。
必須強調的是,第三產業對勞動力吸納的作用和能力是有邊界的。首先,過多地吸納低素質勞動力對第三產業發展不利。第二,一定時期第三產業的就業規模也是受當時的社會規模及社會化、專業化程度制約的。在制度體制尚未健全的經濟發展時期,第三產業就業規模的無限擴張容易導致第三產業流通秩序嚴重混亂,對國民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大力促進第三產業吸納就業的同時,應加強產業內部結構優化,並注重第一、二產業發展對支撐第三產業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3、第三產業對國民經濟其他產業的推動作用。在18世紀的英國,推動工業革命的真正動力是第三產業貿易。在當時,生產規模的擴張極大地受到市場需求的限制,是第三產業貿易為工業革命做好了准備。第三產業的發展對工業化進程和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所產生的推動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隨著製造業生產規模大、相對集約的趨勢與消費購買量小、相對分散的特點,在商品空間、時間以及具體品類、特色上產生的矛盾呈日益擴大之勢。這就要求第三產業組織在規模、數量和質量上必須以一定速度增長以匹配工業、製造業高速增長的要求。
某項產業能否順暢地獲得生產要素、銷售產品,不僅關繫到自身能否正常運轉,而且還決定著相關產業鏈能否正常運轉。在這種情況下,各產業之間以及各產業與市場之間越來越需要專門的中介機構建立起高效、有序的協調機制,第三產業無疑是充當這一角色的重要力量。
4、第三產業具有促進市場體系發育和完善的作用。第三產業是反饋消費者需求信息的第一道環節,最終產品的價格也是在商品市場上形成的,各類要素市場能否清晰無誤地反應和折射需求並有效定價,在相當程度上,都取決於商品市場的價格機制是否及時性、准確性和效率性。因此,沒有發育成熟、富有效率的第三產業體系和中介組織,就不可能有完善的市場體系。
❸ 1.當代世界第三產業發展有何特點
查實了GDP總量和三次產業的比重。利用這次經濟普查資料初步測算,我國2004年GDP現價總量為159878億元,比年快報核算數增多2.3萬億元,增加16.8%。其中,第一產業因不在這次普查范圍之內,仍採用年報核算數,其增加值為20956億元,佔GDP的比重為13.1%,比2004年快報核算數所佔比重的15.2%降低2.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為73904億元,比年快報核算數增加1517億元,佔GDP的比重由52.9%降為46.2%,降低6.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為65018億元,比年快報核算數增加21297億元,佔GDP的比重由31.9%上升到40.7%,提高8.8個百分點。在GDP總量多出的2.3萬億元中,第三產業增加值增加2.13萬億元,佔93%。
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常規統計中第三產業存在明顯的漏統問題。一是上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長期採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MPS),服務業統計非常薄弱。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與國際通行的核算標准(SNA)逐步接軌,雖然服務業統計得到了一定加強,但基礎統計工作尚沒有完全跟上。
二是從事第三產業領域的單位量
大面廣,情況復雜,財務制度不健全,統計手段相對落後。
三是隨著改革的深入,經濟成分日益多元化,特別是私營、個體服務業發展迅速,由於非常分散、變動頻繁,加大了組織統計調查的難度,存在一定的漏統情況。例如,在個體、私營經濟成分佔較大比重的交通運輸倉儲郵電通信業、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房地產業三個行業中,普查後的增加值比常規統計多出近1.5萬億元,占第三產業新增部分的70%。
四是新興服務業大量出現,發展很快,但由於資料不全,常規統計難以准確核算,造成核算數據偏低的現象。例如,計算機服務業、軟體業、互聯網信息服務和衛星傳輸服務業、娛樂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家政服務業等,雖然在常規統計中通過相關資料推算等方法作了統計,但很不充分。
五是工業、建築業企業辦的一些附屬服務業,有的被混統在第二產業中,但更多的被漏統了。通過經濟普查,進一步查清並補上了第三產業漏統的部分,三次產業結構更加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與發展中國家的一般水平也比較接近。調整後我國GDP總量雖略有增加,但人均水平仍在世界第100位之後。
❹ 發展第三產業的戰略和規劃是什麼
中美嘉倫為您總結了發展第三產業的戰略選擇和總體思路
在我國的第三產業發展中,應該選擇何種發展戰略、發展方法和發展路徑是各方爭論的焦點。結合我國國情和第三產業發展的內在規律確定戰略發展方向尤為重要。
是漸進發展還是跨躍式發展?
從新中國經濟發展史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這樣一個基本規律,即第二產業發展優先。這客觀上也是當時國民經濟發展和應對國際經濟政治環境的需要。反觀第三產業,建國以來雖然也得到迅速發展,但其佔比很長時間沒有明顯變化,1952年佔比為28.6%,到上個世紀90年代中後期,一直徘徊在30%左右,2000年才達到40.7%。這種比例變化顯示出第三產業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是受到了政策抑制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再按常規路徑,而應該採取傾斜政策,釋放第三產業的發展潛能,實現第三產業在現有基礎上的跨躍式發展。
是全面提升還是局部突破?
由於政策資源的有限和現實經濟條件的制約,實行產業傾斜政策,推動第三產業發展應避免全面出擊,最好是整合現有資源,找准切入點和突破口,實現局部突破。首先,應鼓勵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率先實現第三產業的提升,實現區域突破。目前,各大城市都比較重視第三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提升第三產業的具體要求。應順應這些要求,鼓勵工業化程度較高的地區積極改善產業結構,實現第三產業的優先發展。其次,應加快推進第三產業的支柱行業尤其是金融業的發展,實現行業突破。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但近些年來金融業在第三產業中的佔比不斷下降,這種狀況如果持續下去,會影響到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因此,應及時調整有關政策,鼓勵金融業加快發展,從而帶動第三產業乃至國民經濟的發展。
是依靠行政還是依靠市場?
目前,我國正在全面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因此市場化應是第三產業發展的主流。但考慮到第三產業中某些行業的公共服務屬性和目前行業主管的現實格局,筆者認為,當前推進第三產業發展,應以市場手段為主,行政手段為輔,關鍵在於降低第三產業的准入門檻和稅收負擔,為其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要兼顧這兩方面,目前最迫切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深化稅收體制改革。通過適當降低稅賦解決第三產業整體稅負過高和中外資企業稅負不一致問題,利用稅收調節的手段,加快第三產業發展。
綜上所述,中美嘉倫認為,我國發展第三產業要選擇「跨躍發展、局部突破、市場為主」的戰略,並以此為基礎確立我國第三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即: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可持續發展為前提,強化市場機制,改善第三產業發展環境,加大金融服務業的發展力度,全面促進第三產業發展。
❺ 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第三產業即:服務產業
涉及范疇非常廣泛,除了第一產業農業和第二產業工業之外的,從百姓的衣食住行到精神需求方面的文化創意、娛樂產業等都屬於第三產業。
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已有的回答——「第三產業在我國當前的經濟中主要有三重作用:一是推助一二產業的發展;二是拓展經濟發展空間,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調適產業結構,加快經濟發展速度;三是擴大就業門路,疏導就業需求,緩解就業壓力。」
應該說這個答案也都回答到點子上了。
不過在這里我做一些補充說明:第三產業是目前解決就業的重要途徑
目前容納的就業人口量應該說要高於第一和第二產業。
其次,第三產業是推動人民群眾增收的重要方式,很多人是靠第三產業自主創業、商業服務等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
作為國家經濟的增長點,第三產業因為不像第一、二產業等受土地和資源等制約因素,發展是有很多外部限制向因素,第三產業幾乎是沒什麼制約因素,甚至通過創新可以完全開創新的經濟形態和服務模式,比如,現在的發達國家的支柱產業信息服務業,互聯網、IT服務等均屬於第三產業,包括很多的高端服務,律師、審計、金融資本市場等均屬於第三產業。當今世界的競爭,更多的是來自第三產業的競爭,金融屬於最高端。
最後,從國內的最新情況來看,
目前中央在2010年12月份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上已經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將努力將文化產業打造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這是第一次將文化創意產業提升到如此高度。可見政府將下大力氣抓第三產業的發展。
以上信息供參考!
❻ 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第三產業比重
美國等發達國家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0%,中低收入國家一般也在43%,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均值為43.5%。
(6)世界第三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第三產業即各類服務或商品。公共服務業,(政治文化業、大型或公辦教育業、大型或公辦醫療業、公辦行政、管理業、公辦金融業、公辦咨詢收費業、聲優動漫製作事務所、公辦客運業、管理人員、科研教育或培訓業、人力資源事務所、大型糧棉油集中購銷業、民族宗教、影視媒體事務所、兵役、)。個體商人服務業,(盲人按摩業、個體售賣座商、個體餐飲業、住宿業、維修理發美容服務性商業、個體加工業、個體文印部、個體葯店、個體洗浴業、個體網吧、回收租賃業、外賣流動商販、流動副業)。綜合服務業,(房地產開發服務業、宇宙開發業)。經濟產業的結構分類之一
參考資料:網路-第三產業知網-中國區域投資的經濟增長效應研究
❼ 為什麼發達國家第三產業比重很高
第三產業所創造的財富遠高於第一二產業,因此,發達國家的第三產業在中佔領著主導地位。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有利於生產結構優化,促進市場充分發育。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發達國家為了提高各自的經濟效益和國際競爭力,紛紛做出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不懈努力,並結合自身國情形成了不同風格的有效形式。
例如,美國的高科技推進、高質量投入、高效益產出的集約型經濟發展方式;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推進的質量效益型經濟發展方式;日本的科技引進與創新支撐的速度效益型經濟發展方式,以及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趕超型經濟發展方式,如韓國的高科技、外向型經濟發展方式。
(7)世界第三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既可以是市場推動的自發演進,也可以是政府推動的自覺行為,或者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結果。經驗證明,在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基礎性作用的同時,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途徑。市場和政府在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的作用是相互補充、相輔相成的。
資源的優化配置是提高要素使用效率的基礎,也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環節。效率問題主要通過市場機制來解決。高效率源於市場對高增長、高利潤的不斷追求和激烈競爭。
❽ 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是什麼
第三產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
1、為經濟社會提供各種服務,有效地提高整個社會活動的效率。
2、為人民生活提供各種服務,有效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3、為優化經濟結構和實現可持續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❾ 中國的第三產業世界排第幾
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