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理解區域產業布局」分散-聚集-分散」的發展趨勢
聚集和分散是區域產業布局發展過程中的兩個方面。二者相輔相成,在版不同時期又表現為不權 同側重點。
在地區工業化的早期,企業自發布局於某個 區域,但是數量少而且分散,形不成氣候。
隨著企業盈利的增加,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資,逐漸形成產業規模,企業不斷追求「做大做強」,專業化分工協作日益深化,二三產業加快發展,形成區域的聚集效應。
企業規模擴張到一定程度,超出管理人員的能力,企業的管理成本、內部交易費用將日益上升。區域產業發展到一定規模,超出城市的土地、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體系的承載能力,就會使得外部交易成本上升,迫使企業將生產經營分散。
現代通訊技術和物流技術為產業分散提供了技術條件。
2. 產業布局的介紹
產業布局可以通俗的理解為產業規劃,產業規劃就是對產業發展布局,產業結構調整進行整專體布置和規劃,產屬業結構就是指三大產業結構。 具體的措施可以概括為統籌兼顧,協調各產業間的矛盾,進行合理安排,做到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突出重點、兼顧一般、遠近結合、綜合發展。
3. 杭州市蕭山區產業投資項目准入與評估實施細則
直接部門的官網上面搜索下應該就能找到了
4. 蕭山科技城和聞堰義橋這兩個版塊,哪個發展潛力更大一點
蕭山科技城會更有潛力一點,交通上,到杭州東站、城站、南站,機場位置都很方便,區位上內,又臨近錢容江世紀城、奧體、濱江,江對面是城東、九堡。
科技城本身產業已經有了傳化、萬向,後面蕭山區藉助G20、亞運也引進了很多世界500強,蕭山科技城在這個輻射范圍內。
蕭山科技城最大的問題其實是產業結構問題,污染和低附加值的產業未來會被逐漸淘汰的。
5. 服裝產業可持續發展研究
我覺得這篇蠻好的 給你參考參考:
浙江服裝產業發展趨勢與目標等問題研究
——產業集群發展目標。產業集群功能、層次得到顯著提升,培育和建設若干個以產業園區、核心企業為主體的核心區塊和重點區塊,這些區塊在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上具有一定的佔有率和較強的競爭力。在核心區塊和重點區塊內建設若干個特色紡織服裝工業園區;創建寧波、溫州和杭州三座「中國服裝名城」,到2010年初步建成和確立中國服裝名城的整體形象。
——產業外向度目標。紡織產業出口額200億美元以上,穩居機電產品之後浙江第二大類出口商品,佔全省外貿出口總值的比重30%以上。以混合所有制企業為出口主體,一般貿易出口為主,加工貿易出口增長迅速。主要貿易夥伴分布在日本、歐盟、美國、東盟、南美等國家和地區。出口服裝的相對優勢指數在1.8左右,紡織服裝出口繼續是浙江參與國際競爭最具優勢的產業之一。
(三)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布局
全省擬以杭州、紹興、寧波、湖州、溫州和台州為各個相應行業的區域發展中心,並根據行業先進性及未來市場的成長性分成不同層次,優先扶持和發展最具潛力的區域中心或行業部門;根據產業梯度轉移規律,注意利用「兩個西部」(浙江西部地區和中國的西部省份)的產業發展新空間,實現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的一體化發展。
1.紡織業發展布局:以紹興縣為重心,重點扶持濱海工業區和柯橋開發區建設,帶動環杭州灣地區紡織產業更快發展。其中產業集群,化纖生產:以紹興、蕭山和嘉興等優勢地區為主要集聚地。重點發展高附加值的差別化纖維、新型和特種纖維生產,提高差別化纖維比重(40%),提高產業用、裝飾用纖維比重(40%)。棉紡項目:主要向寧波、紹興、蕭山和海寧集聚。重點在於提高紡紗裝備現代化程度,加快純棉、高支精梳紗與色紡紗、無結紗的發展,提高省內棉紗自給的比例。織造業:重點向蕭山、紹興、桐鄉、海寧、海鹽等優勢地區集聚。要加強產品結構調整與檔次提升、積極開發高檔面料,提高精梳紗所佔面料成分比重(45%),重點向蕭山、紹興、桐鄉、海寧、海鹽等優勢地區集中布局。印染業:以紹興、蕭山、嘉興為主要基地。要加大環保性的染整技術的開發力度,提高後整理能力。紡織染料類企業主要向紹興縣及周邊集中,其中染料生產以上虞新區為核心,嚴格治污管理,禁止高污染企業在上游臨水地區布局。家用紡織品和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以海寧、餘杭、寧波等優勢區塊為基地,逐步形成生產聚集地。絲綢行業:以傳統產地杭嘉湖地區為主要集群區塊。進一步加大產業整合力度,推進產業集聚,提高產業競爭力。紡機業:以新昌、嵊州、台州為主,打造國內新型紡織機械生產基地。
2.服裝業發展布局:以寧波鄞州為浙江服裝產業發展的核心區塊加以扶持。以杭州的江干、蕭山二區作為浙江服裝產業布局的重點區塊之一,規劃建設女裝產業區塊。以湖州織里作為浙江服裝產業布局的重點區塊之二,扶植建設織里童裝精品區塊。特色服裝區域集群,男裝的集群布局:以寧波為中心,外延到溫州藤橋和諸暨楓橋、義烏大陳、蘇溪;女裝的集群布局:以杭州為中心,外延到嘉興和湖州;童裝的集群布局:以湖州織里為中心,外延到寧波的寧海等;休閑服裝的集群布局:以溫州為中心,外延至平湖、諸暨楓橋、義烏大陳、蘇溪;皮革服裝的集群布局:以海寧為中心,外延到長興;針織服裝的集群布局:以寧波象山為中心,外延到海寧、慈溪、桐廬、諸暨大唐;領帶的集群布局:以紹興嵊州為中心,外延到義烏和諸暨;服裝輔料的集群布局:以長興為中心,發展以高檔服裝粘合襯為特色的服裝輔料製造業。
配額取消也必然導致全球市場份額的重新劃分。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預測,未來中國紡織品在美國市場的份額將會增加到30%以上。但我們也面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復雜的利益再分配,競爭將會更加殘酷。歐美發達國家的紡織品市場仍然由其跨國公司主宰,一大批世界知名品牌集團控制了市場。他們有自己的品牌、設計、面料來源、技術優勢、生產公司和銷售渠道,委託發展中國家貼牌加工,然後再由他們經銷。象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是我們傳統的競爭對手。還有與發達國傢具有地緣優勢的國家(如東歐、土耳其、墨西哥等),與我國相比它們具有地理位置和一些貿易政策優勢。歐盟東擴後,隨著歐盟內部零關稅帶來的內部貿易的增強和區外配額和高關稅,我國對歐盟東擴後進入歐盟的10國出口將呈下降趨勢;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簽署後,在美加墨之間,逐漸形成了美國生產棉紗,在墨西哥和加拿大織布並成衣,再迴流美國的區內循環趨勢。因此,今後5-10年內,中國紡織產業雖會佔有一定的競爭優勢,但亞洲國家和地區之間、亞洲同拉美特別是加勒比地區之間的競爭和矛盾將會加劇。
4.技術升級態勢。近幾年來,浙江紡織業大力引進先進設備,不斷加快技術裝備的更新步伐,利用先進工藝技術,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名列全國同行前列,服裝面料的自給率也有了提高,技術升級態勢比較明顯。配額取消後,浙江紡織業將有機會更多更快地吸引國外的資本、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等要素,加強與各國在紡織領域中的合作,推動紡織產業升級。但是外國名牌服裝產品正以每年3%的增幅搶占國內市場,上百家外國著名服裝公司在我國境內展開了激烈的市場爭奪。而我們的技術設備消化吸收能力有待提高,自主創新遠遠不夠。
(二)存在的難題
一是勞動力成本趨高。勞動力低成本的優勢逐漸失去,使得產品生產成本逐步提高,競爭優勢有所減弱。
二是土地、原料和能源對紡織產業發展產生一定製約。經過20多年的發展,省內最適合發展紡織服裝產業的地理區域已經基本得到利用,適合產業規模擴大及產業轉移所需的新區域空間明顯不足。原料方面從本地提供的天然纖維數量上看,除了蠶繭(生絲)相對比較充足外,其他如棉、毛、麻等纖維均無法滿足現有生產能力。化纖原料對外依賴嚴重。能源方面浙江省內基本無煤炭、石油生產,幾乎100%靠外省調入或進口;電力供應緊張,部分地區水資源短缺,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紡織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三是研發能力薄弱。主要表現在化纖產品差別化率一直低水平徘徊,高性能、功能化纖維開發滯後;印染後整理技術障礙難以突破;面料開發難有建樹,基本停留在模仿階段;絲綢及其相關產品開發難以深化,相應技術難題多年得不到解決;服裝設計水平與世界水平差距甚大,品牌設計與建設任重道遠;紡織機械產品開發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紡織品服裝出口以中低檔產品為主,出口服裝大多沒有自創品牌,款式也主要根據來樣加工;功能化、差別化化纖織物不能滿足國際市場要求等。生產的面料在色彩和花型等方面跟不上時尚潮流,出口服裝面料自給率僅55%左右。究其原因,浙江省在產品開發的五大技術環節,即纖維、紗線、織造、染整和設計等方面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都存在明顯的差距。
四是技術裝備與國際先進水平有一定差距。技術裝備總體水平偏低,使浙江省紡織行業的勞動生產率與國外相比差距甚大。國際上棉紡織行業精梳聯合機、自動絡筒機等先進工藝設備的佔有率已分別達到50%和90%,浙江僅佔20%和33%;織機無梭比率國際上已達到80%以上,我省僅38.5%,高附加值的差別化纖維產品國際上已超過40%,浙江僅為20%,發達國家化纖行業的滌綸直接紡技術已普遍採用,浙江直接紡比重只達60%;印染後整理的技術水平則更加落後,導致面料的色差、色牢度較低、手感不好。
五是專業人才欠缺,管理水平不高。接受過系統的紡織生產理論和實踐的訓練、熟悉WTO規則、具備處理國際事務能力的人才短缺。管理水平較為低下。同時,職工隊伍素質差且不穩定,不僅影響勞動生產率,而且造成浪費,增加了產品成本,削弱了應有的競爭優勢。
二、浙江紡織業發展思路和戰略目標
(一)發展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握經濟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發展趨勢和機遇,以不斷增強國際競爭力為目標,按國際化、信息化、工業化、城市化、生態化融合發展的要求構建紡織產業新體系,以技術創新和體制創新為動力,以結構優化為導向,以重整業務流程為手段,強化產業集群效應,優化區域合理布局,推動產業一體化發展,打造支撐有力、結構優化、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價值的國際性先進紡織服裝製造基地、研發基地和國際性貿易(營銷、物流)中心。
(二)產業發展定位
——國際性先進紡織產業的製造基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產業規模上,化纖、棉紡、針織、印染、服裝、領帶等生產能力保持全國領先,進入世界前茅。二是在產業組織上,以專業化協作為基礎,構建大企業為龍頭,中小企業為基礎的「網路式」組織,推動多方聯合和引導有序競爭,打造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紡織服裝「航空母艦」。三是在紡織產品升級換代能力不斷增強,品牌類、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比重有明顯提高,低水平及資源、能源佔用量和環境污染大的紡織產品比重逐步減少。四是在技術裝備上,加大引進國際先進技術裝備,培育自主創新能力,在提高國際先進技術裝備本地化能力上有所突破。
——先進紡織產業的研發基地。紡織產業研發基地是增強紡織產品升級換代能力和國際先進紡織技術裝備本地化能力主戰場,要成為產業關鍵技術和區域共性技術突破的主源頭,成為國際性特別是跨國公司、全國性研發機構集聚地,成為政府扶持與市場運作相結合、專業化發展和產學研一體化、跨區域協作和中外合資合作等多種聯合方式相結合的創新基地。
——國際性先進紡織產品的貿易中心。一是要立足浙江已有各類紡織產品、原料專業市場和批發市場以及各類紡織服裝交易會,按現代物流、營銷發展要求,以信息化為主要手段,改造提升各類市場內涵能級,推動聯合聯動發展,放大集群的國際國內區域效應。二是要加快加大與國際紡織服裝市場接軌力度。大力增加紡織服裝出口創匯,積累市場、人才和引進技術。逐步提高國際品牌和海外供應商的數量,推動紡織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在主要貿易地區開辦貿易企業,與國際紡織服裝貿易企業加大合資合作等。培育幾個具有國際性影響的專業性展覽會,並通過采購信息平台、采購咨詢、采購服務的改善與提高,使浙江的紡織貿易更上一個新台階,努力把浙江建設成國際性的先進紡織產業的貿易(營銷、物流)中心。
——國際性先進紡織產業的品牌集聚地。一是要把環杭州灣紡織產業帶打造成國際性的紡織產業區域品牌,擴大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二是要培育若幹家大型紡織服裝企業,進一步增強其國際競爭力,形成在全國和世界上有影響力的企業品牌;三是要加強產品品牌的研發、吸引、投資和經營,在加強產品研發的基礎上,大力引進國際品牌,使浙江成為世界紡織產業的品牌集聚地。
(三)戰略目標
到2010年,浙江紡織產業全面融入國際市場,率先基本建成國內領先、國際競爭力強,產業集聚規模大、專業化協作水平高、配套功能完善,集生產、研發、交易、信息為一體的技術先進、研發創新能力強、涵蓋面廣、附加價值高、出口創匯能力強的國際性先進紡織服裝製造基地、研發基地和國際貿易中心。
——產業發展規模目標。從浙江工業化發展所處階段、產業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趨勢的分析,我們認為到2010年,浙江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紡織產業總產值大致接近10000億元,佔全部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22.5%左右為宜,紡織產業在浙江經濟社會發展中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產業發展水平目標。紡織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居國內領先水平,骨幹企業的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大中型企業基本實現企業信息化,印染後整理技術和高擋紡織面料關鍵技術取得極大進展,紡織產業成為高附加值和高科技產業,經濟效益、綠色製造全國領先,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整體產業層次提升,創造「隆起效應」。
——產業集群發展目標。產業集群功能、層次得到顯著提升,培育和建設若干個以產業園區、核心企業為主體的核心區塊和重點區塊,這些區塊在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上具有一定的佔有率和較強的競爭力。在核心區塊和重點區塊內建設若干個特色紡織服裝工業園區;創建寧波、溫州和杭州三座「中國服裝名城」,到2010年初步建成和確立中國服裝名城的整體形象。
——產業外向度目標。紡織產業出口額200億美元以上,穩居機電產品之後浙江第二大類出口商品,佔全省外貿出口總值的比重30%以上。以混合所有制企業為出口主體,一般貿易出口為主,加工貿易出口增長迅速。主要貿易夥伴分布在日本、歐盟、美國、東盟、南美等國家和地區。出口服裝的相對優勢指數在1.8左右,紡織服裝出口繼續是浙江參與國際競爭最具優勢的產業之一。
(三)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布局
全省擬以杭州、紹興、寧波、湖州、溫州和台州為各個相應行業的區域發展中心,並根據行業先進性及未來市場的成長性分成不同層次,優先扶持和發展最具潛力的區域中心或行業部門;根據產業梯度轉移規律,注意利用「兩個西部」(浙江西部地區和中國的西部省份)的產業發展新空間,實現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的一體化發展。
1.紡織業發展布局:以紹興縣為重心,重點扶持濱海工業區和柯橋開發區建設,帶動環杭州灣地區紡織產業更快發展。其中產業集群,化纖生產:以紹興、蕭山和嘉興等優勢地區為主要集聚地。重點發展高附加值的差別化纖維、新型和特種纖維生產,提高差別化纖維比重(40%),提高產業用、裝飾用纖維比重(40%)。棉紡項目:主要向寧波、紹興、蕭山和海寧集聚。重點在於提高紡紗裝備現代化程度,加快純棉、高支精梳紗與色紡紗、無結紗的發展,提高省內棉紗自給的比例。織造業:重點向蕭山、紹興、桐鄉、海寧、海鹽等優勢地區集聚。要加強產品結構調整與檔次提升、積極開發高檔面料,提高精梳紗所佔面料成分比重(45%),重點向蕭山、紹興、桐鄉、海寧、海鹽等優勢地區集中布局。印染業:以紹興、蕭山、嘉興為主要基地。要加大環保性的染整技術的開發力度,提高後整理能力。紡織染料類企業主要向紹興縣及周邊集中,其中染料生產以上虞新區為核心,嚴格治污管理,禁止高污染企業在上游臨水地區布局。家用紡織品和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以海寧、餘杭、寧波等優勢區塊為基地,逐步形成生產聚集地。絲綢行業:以傳統產地杭嘉湖地區為主要集群區塊。進一步加大產業整合力度,推進產業集聚,提高產業競爭力。紡機業:以新昌、嵊州、台州為主,打造國內新型紡織機械生產基地。
2.服裝業發展布局:以寧波鄞州為浙江服裝產業發展的核心區塊加以扶持。以杭州的江干、蕭山二區作為浙江服裝產業布局的重點區塊之一,規劃建設女裝產業區塊。以湖州織里作為浙江服裝產業布局的重點區塊之二,扶植建設織里童裝精品區塊。特色服裝區域集群,男裝的集群布局:以寧波為中心,外延到溫州藤橋和諸暨楓橋、義烏大陳、蘇溪;女裝的集群布局:以杭州為中心,外延到嘉興和湖州;童裝的集群布局:以湖州織里為中心,外延到寧波的寧海等;休閑服裝的集群布局:以溫州為中心,外延至平湖、諸暨楓橋、義烏大陳、蘇溪;皮革服裝的集群布局:以海寧為中心,外延到長興;針織服裝的集群布局:以寧波象山為中心,外延到海寧、慈溪、桐廬、諸暨大唐;領帶的集群布局:以紹興嵊州為中心,外延到義烏和諸暨;服裝輔料的集群布局:以長興為中心,發展以高檔服裝粘合襯為特色的服裝輔料製造業。
6. 浙江省有哪些在建的大型工業園區
浙江大型工業園區的現狀及發展思路
文/金 谷 戴以村 董 波
工業園區將服務、土地、勞力等資源聚集在一起,以其集聚效應和輻射效應,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帶動區、體制和科技創新的試驗區、外資引進的集聚區和推進城市化的城市新區,是當前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打造先進製造業基地的重要載體。尤其是大型工業園區的建設,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必將成為區域經濟高水平發展的有效載體,促使民營企業升級、集聚外來資金的新平台。
一、當前杭州灣等地區大型工業園區的布局及建設狀況
(一)環杭州灣地區:
"環杭州灣區域"包括浙江的杭州、嘉興、湖州、紹興、寧波、舟山,區域人口占浙江全省的50.65%,國土面積佔全省的44.7%,是浙江經濟社會發展最迅速、最有活力的區域之一。2000年該區域的GDP就佔全省的72.4%,人均GDP達到浙江省平均水平的1.42倍,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2002年,全國縣(市)社會經濟綜合百強縣中,環杭州灣區域中有13個縣(市)位列其中。現在,環杭州灣區域正逐漸成為浙江經濟發展的主要增長點。
環杭州灣地區三大產業群已初步顯現:高新技術產業以杭州為中心,沿錢塘江兩岸向紹興、寧波、嘉興、湖州輻射,集聚了全省70%以上的微電子企業,使杭州灣地區的信息產品製造業規模佔全省80%以上,軟體產業規模佔全省90%以上,成為國內繼北京、上海等地之後的新興IT產業基地;化工產業以園區為基礎,在環杭州灣地區也已成規模,上海、浙江的化工企業正開始從過去的沿路、沿河發展逐漸轉向杭州灣方向集聚;紡織化纖產業群集聚效應顯著,在全國同行業銷售收入前30名企業中,集聚於杭州灣區域的就有8家,使這里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化纖產業帶之一。
據浙江省計委對全省工業園區的調查顯示,目前環杭州灣沿岸地區已有各類工業園區608個,其中國家級開發區、工業園區8個,省級工業園區104個。10平方公里以上大型工業園區有42個,現已開發227平方公里,累計投資1476.58億元。其中規劃發展20平方公里以上、當地作為重中之重發展的工業園區的地區分布為:
杭州地區有杭州經濟開發區、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江東工業區、臨平工業區,四個區塊共已開發58.2平方公里。該區域以電子通訊、新材料、生物醫葯、機電一體化等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累計入園企業3035家、投資155億元,2002年工業總產值676億元,出口創匯13.69億美元。
嘉興地區有嘉興經濟開發區、嘉善經濟開發區、乍浦經濟開發區、平湖經濟開發區,四個區塊共已開發53平方公里。該區域以光機電、汽車配件、五金機械、電子信息、木業傢具等產業為主,累計入園企業1500家、投資70億元,2002年工業總產值190億元,出口創匯5.6億美元。
湖州地區有湖州經濟開發區、東部工業區,兩個區塊共已開發23.4平方公里。該區域以新材料、生物醫葯、高新電子、紡織服裝產業為主,累計入園企業1129家、投資139億元,2002年工業總產值113億元,出口創匯7億美元。
寧波地區有寧波經濟開發區、鎮海石化工業區、寧波市科技園區、明州工業區、姚北工業區、慈溪杭州灣新區,六個區塊共已開發34.2平方公里。該區域以電子、石化、能源、家電、塑料加工等為主,累計入園企業8370家、投資689億元,2002年工業總產值430億元,出口創匯21億美元。
紹興地區有袍江工業區、濱海工業區、上虞工業區(包括上虞經濟開發區、上虞精細化工園區),三個區塊共已開發46平方公里。該區域以紡織化纖、精細化工、生物醫葯等產業為主,累計入園企業624家、投資173億元,2002年工業總產值239億元,出口創匯2.2億美元。
(二)溫、台沿海:
我省東南沿海的溫州、台州兩市,民營經濟發達,產業基礎雄厚,塊狀經濟特色明顯。溫州市的塑料製品、包裝印刷、合成革、鎖具、眼鏡、打火機等行業在國內市場佔有率都達到50%以上。以組團和軸線分布的溫州沿海產業帶,集聚了該市約85%的GDP、90%的工業總產值。"中國鞋都"、"中國電器城"、"中國金屬外殼打火機生產基地"、"中國制筆之都"、"中國合成革之都"、"中國印刷城"、"中國拉鏈之鄉"、"中國眼鏡之都"等一批國字型大小生產基地群已經初步形成,正成為我國同類產品出口基地。台州的醫化、服裝機械、家用電器、塑料模具、汽摩配件、水泵、閥門、鞋帽等八大產業也頗具特色優勢。
現溫州市已建和在建的各類工業園區有200餘個,用地45平方公里。台州市現有工業園區50個,省級經濟開發區5個,省特色工業園區20個。
已有相當規模,並作為重中之重發展的工業園區,溫州地區有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東部工業區、樂清電子電器工業園區,三個區塊共已開發16平方公里。累計入園企業1093家、投資106億元,2002年工業總產值173億元,出口創匯5.422億美元。
台州地區有台州經濟開發區、濱海工業新城、浙江化學原料葯基地、溫嶺工業城、黃岩經濟開發區等,五個區塊共已開發20.3平方公里。累計入園企業524家、投資82.7億元,2002年工業總產值92億元。
(三)浙中腹地:
位處浙中腹地的金華,現已初步形成化工醫葯、汽摩配、輕工、小商品、五金工具、建材、食品加工六大特色產業群。該地專業市場發達,全市擁有各類商品市場461個,2002年市場成交額達到502億元,義烏小商品市場、永康科技五金城、金華商城等一大批專業市場成為金華市企業對外的窗口,企業產品的發散地,為大型工業園區建設提供了便捷的物流通道。該市將作為重中之重發展的工業園區有金華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義烏市小商品工業區、永康五金科技工業園區,三個區塊共已開發18平方公里,累計入園企業1394家、投資99億元,2002年工業總產值202億元。
二、未來發展大型工業園區需要認真把握的幾個方面
(一)園區檔次有待進一步提高,要因勢利導,適時發展一批重點工業園區
發展工業園區是提升我省塊狀特色經濟的客觀要求,我省園區在擴大對外開放、接受國際高檔次產業轉移、接軌上海和引導我省產業結構升級等方面,作用和地位還不夠突出。一是從園區設施和發展空間看,蘇州工業園區高水平建設,發展空間大、後勁足。而我省工業園區規模普遍較小,目前還沒有一個園區能與蘇州工業園區相比。如杭州下沙工業園區目前發展勢頭強勁,規模擴張速度較快,但受到周圍海寧、喬司農場等行政區域限制,發展空間不足。又如義烏義西南現有的"一區五園"分布於街道、鄉鎮,限於園區空間規模,入園企業所需用地無法一次性到位,許多企業被迫同時在多個工業園區征地設立,制約了入園企業水平的快速提升、規模的充分成長;二是從園區主要工業項目看,上海浦東開發區、曹涇化工區、蘇州工業園區等都有一批國際一流的項目落戶,而我省入園企業普遍規模較小、檔次較低,外商投資缺少大項目、大公司;三是從園區作用看,對我省經濟發展的影響力和帶動力還比較弱,集聚、輻射功能還不夠強,園區的增長極作用和旗幟效應還不夠明顯。
建議園區要高起點、高標准建設,根據新背景、新基礎、新時期、新要求,因時順勢,發展若干個重點工業園區,經過5-10年的建設,有1-2個工業園區與蘇州工業園區同期不相上下,成為承接外資、提升產業的高檔次平台。能夠積聚更大、更先進的項目,促進產業更快地發展升級。
(二)園區產業布局要進一步優化,立足錯位發展,形成自身特色優勢
從目前我省上規模工業園區的產業集聚情況看,產業發展目標與方向不夠明確、檔次不夠高、結構雷同的現象比較普遍。一是對如何集聚省內外、國內外高水平企業,快速提升入園企業,缺乏有效措施,盡管集聚、提升產業是建設園區的初衷,但許多入園企業僅是簡單地平行遷移。二是產業定位不夠明確,產業發展規劃滯後。許多園區沒有從經濟全球化、長江三角洲一體化的發展要求出發,從更大視野和范圍來審視自身發展的產業定位與布局,未能按照產業鏈的內在要求,形成較大規模的產業集群、更大的范圍經濟,充分發揮集聚效應。三是園區產業特色不夠明顯,雖然各園區在發展思路上都是各有側重,但受行政區劃限制和自身利益驅動,在具體實施中,往往是只要企業入園都歡迎,且以各種優惠政策吸引,造成各園區產業雷同,競爭過度。如紹興市的袍江、紹興縣的濱海、上虞市的精細化工園區都把化工作為主要產業之一,杭州的下沙、江東、臨平工業園區也都有化工、汽車產業區塊,這種現象比較普遍。
建議今後園區發展必須立足集聚、提升產業特色優勢,以培育大產業、做大做強產業鏈為目標,按照經濟全球化,長三角一體化的要求,以增強產業國際競爭力為導向,強化園區產業發展規劃,優化園區產業布局,錯位發展。
(三)園區配套基礎設施要大力改善,特別要形成網路、提高共享性
近年來,我省加強了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多數園區實現了五通一平、六通一平,但相對於當前園區規模的快速擴張和擴大開放,接軌大上海的新要求,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仍存在一定的滯後。一是園區基礎建設跟不上園區發展要求,特別是一些新興的大型園區,如杭州江東開發區、紹興濱海園區等,相對園區擴張和入園企業的要求,建設速度滯後。二是園區內基礎設施與外部缺乏統籌安排、主動對接,導致園區內、外基礎設施未能有效成網。個別園區的供水、供電等配套設施雖初具規模,但未與整個區域的大框架形成網路,使得設施使用率不高,又制約園區快速發展。如由於杭州灣的交通網路還不夠發達,削弱了該地區的區位優勢,影響園區的招商引資。
應圍繞建設重點工業園區,搞好道路網、水運網、供水網、能源網等基礎設施規劃,抓緊啟動關鍵工程,適當超前建設已成為當務之急。
(四)園區建設應立足基礎,超前規劃,滾動開發
當前各地建設園區的積極性很高,但缺乏統籌規劃。一是與城市總體規劃銜接不夠,布局沒有充分考慮城市的快速擴張,未將園區作為城市發展的一個新的功能區塊來規劃建設,使園區未能充分依託中心城市的有力支撐,發展後勁不足。二是園區的規劃布局與土地利用、環境保護等專項規劃還不夠協調,影響園區規劃建設。從其發展目標和開發計劃看,存在脫離實際、盲目求快的傾向。部分工業園區對產業基礎、發展規劃和空間布局研究等還不夠深入,但提出的開發速度卻過高,有的甚至提出了每年新開發10平方公里的目標,如照此實施,勢必導致為完成"指標"而開發,影響園區水平,甚至出現"開而不發"。園區建設也要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開發速度應根據實際發展需要而定,能保持每年實實在在新開發3-5平方公里,也已相當不容易。
政府對園區建設要加強引導,重點工業園區的發展既要站得高、看得遠,依託中心城市,立足發展基礎,進行超前規劃,也要實事求是,根據總體規劃,分步實施、保證質量、加快建設,促進園區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浙江省發展計劃委員會產業處 、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
7. 蕭山區和江干區是杭州未來最有發展的轄區嗎
杭州位於中國東部沿海地區,中國浙江省省會上,很多人想起了杭州首先想起的是杭州的旅遊行業,只是杭州西湖著名的“西湖十景”,通過四季都有其獨特的美,有許多詩人在這里也非常多的人留下了富有魅力的詩,另外,還有富春江、千島湖、西溪濕地、靈隱寺等旅遊資源,吸引了國內外眾多遊客,帶動了經濟發展。
從地理上講,餘杭區位於京杭大運河南端、長三角圓心區,東、西、北三面環繞杭州中心城區,區位優勢明顯,經濟上,餘杭區2018年GDP增速位居杭州首位,經濟總量也超過蕭山區,位居全市第一,未來發展潛力巨大,而且最重要的是,餘杭區不僅是農業的發達,科學技術產業在國內的首位,因此,不僅在阿里巴巴,未來的科學技術,城市夢想小鎮等眾多有特色的小鎮和產業基地,杭州經濟發展的領先,交通方面,滬杭高鐵、杭寧高鐵過境,高速建設也非常完善。
杭州有未來大發展的轄區,科技產業發達,不是蕭山區和江干區!餘杭區目前的經濟跨越蕭山區,產業優勢巨大,不僅是餘杭區、蕭山區,杭州其他區的經濟也在不斷發展,未來在各區的不斷努力下,杭州將會建設得更好。
8.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區域布局
行政商務區
沿江居住區
出口加工區
北部工業區
江東區塊
綜合工業園區
現代物流園區
新加坡科技園
高科技孵化器
文化創意園
產業定位及未來發展方向 2006年開發區工業總產值達1100億元,占杭州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6。1-11月,電子通信、生物醫葯、機械製造、食品飲料四大產業的產值占開發區的比重達84%,高新技術產業的產值比重達70%。
電子通信業
集聚了摩托羅拉、東芝、宏訊電子、數源科技、和利時、士蘭集成電路、立昂電子、鴻源科技、菱慶高新材料、華虹光電、怡得樂電子、華隆電子、史陶比爾、樂金大自然、飛鳳通信等企業,形成了移動通信、集成電路、印刷電路板、記錄媒體、控制系統為主的產品結構。2005年,我區被國家信息產業部授予國家信息產業園暨國家計算機與網路產品產業園。 發展定位:(1)軟體研發:著重業務外包和媒體創意,包括ITO信息技術外包與BPO業務流程外包,主推軟體開發、數據處理中心、金融服務、動漫產業;(2)生物制葯:包括生物科技、中葯、醫療配備等;(3)工業設計:包括集成電路設計,紡織品、時裝、珠寶飾物設計、工業產品設計等。力爭通過5-8年的努力,使科技園發展為杭州灣乃至全國一流的軟體研發、生物制葯研發和工業設計產業基地和創新中心。
建成後的新加坡杭州科技園,是一個多功能、高品質、生態化的現代新型科技園,園區的「生產車間」更像是高檔寫字樓,有游泳池,有健身房,還有影劇院,園區內四成空地將栽種綠色植物,整個園區就是一座生態花園。
科技園計劃用地面積約600畝,規劃建築面積 78萬平方米,主要有研發基地、企業服務與生活配套三大功能。研發辦公區:主要包括軟體研發、工業設計、生物制葯、咨詢服務、跨國公司研究中心、孵化園等功能,布置軟體工廠、綜合研發樓、通用式研發樓、定製式研發樓、獨院式研發樓等;綜合服務區:主要包括高星級酒店、商業、公寓、會議、培訓等配套服務。
首期建設項目——「軟體工廠」(杭州國家服務外包基地核心園區之一)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可入駐5000人,集軟體設計、製作及配套服務功能於一體,主要承接服務外包業務,將於2007年年底建成。 產學研合作中心融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科技中介、金融機構和政府為一體,具備科研合作與開發、信息交流、資源共享、人才服務四大主要功能。這種「六位一體」的新型合作創新機制,旨在實現科技合作、技術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科技人才積聚和培養、科技資源整合與共享。通過產學研合作中心,充分挖掘和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資源優勢,使之與開發區的科技合作、招商引資、對外宣傳、體育文化事業等經濟社會各領域的發展結合起來,推進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之間的有效創新和產業化合作。
四大主要功能是:
(1)科研合作與開發:促進校企科研合作、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及推廣應用、設計創新課題並組織招標;
(2)信息交流:科技信息檢索、發布與咨詢、開展網上技術市場服務工作、開展產權交易活動;
(3)資源共享:共建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儀器設備共享;(4)人才服務:開展人才交流和人才引進工作、開展人力資源培訓、共建教學實踐基地。 目前,該區正在申報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積極搭建浙江省生物醫葯科技創新服務平台。整合生物醫葯資源,促進科技人才集聚和科技成果轉化,有效提升生物醫葯產業的支撐能力和生物醫葯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浙江省生物醫葯科技創新服務平台為浙江省十一五期間重大公共服務平台之一,核心層由我區高科技孵化器、區內相關企業和市內相關院所組成,服務對象為全省醫葯企業,該平台將集聚高校、科研院所和生物醫葯企業的創新要素,促進科技人才集聚和科技成果轉化,有效提升生物醫葯產業的支撐能力和生物醫葯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為我區生物醫葯產業創造良好發展環境。 一園兩中心即留學人員創業園、人才開發中心、長三角緊缺人才培訓服務杭州中心開發區分中心,按「三塊牌子、一套班子」模式管理。
留學人員創業園是開發區精心搭建的海外留學人員創業平台,旨在為有創業意向的海外留學人員提供更為便利的接待、咨詢、創業和立業的全程服務。
人才開發中心以「創業、創新、創優」為目標,以全方位地為區內企業和廣大群眾提供各類高效、優質的人事、人才服務為宗旨。
長三角緊缺人才培訓服務杭州中心開發區分中心的成立,目的是為了接軌長三角,更是為了充分發揮開發區大學城、企業和人才的優勢,不斷完善人才培養和培訓體系,為開發區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9. 產業規劃主要內容有哪些
產業規劃內容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經濟發展水平以及面臨的發展問題等有密切的關系。產業發展與規劃內容體現創新、特色和區域一體化等理念。立足行業和區域,但又要跳出行業和區域自身的限制,從長遠來設計和確立產業發展藍圖,構建創新型的產業體系。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產業規劃一般包括以下內容:產業發展現狀和特徵的分析、產業發展目標和發展定位、產業發展重點方向、產業空間引導等。
10. 蕭山未來的發展怎麼樣
蕭山未來的發展怎麼樣?無疑,「一心兩翼」的城市新格局將托起蕭山新夢想,而蕭山最終的目標是「走在全省最前列」。
「一心「指的是蕭山中心城區,蕭山要打造體現世界名城風貌的現代化國際城區,杭州繞城線內面積達256平方公里的蕭山中心城區,將成為是否能實現這一總體目標的重要衡量標准。
1.首先是擁江發展。蕭山國際化進程的關鍵一步,是杭蕭一體化。從杭州市的發展格局來說,從「西湖時代」轉向「錢塘江時代」的大方向始終未變,但對其內涵不同時期的表述,正悄悄發生變化。從以往的「跨江發展」到如今的「沿江開發、擁江發展」,從以往的單向發展改為雙向布局,體現出錢塘江兩岸要有互動,規劃建設要一體化,這對緊貼錢塘江南岸的蕭山中心城區形成了極大利好。
2.其次是推進城區國際化。作為杭州城市「擁江發展」戰略的主陣地、主戰場,位於蕭山北部的錢江世紀城,正全力打造杭州城市新中心。在G20峰會之後,各地遊客、投資者、企業家、海外客商紛紛踏足杭州,國際高端元素加速匯聚,一座國際化新城正在崛起。實際上,坐落於錢江世紀城的G20杭州峰會主會場——杭州國際博覽中心,已經是蕭山國際城市形象的新地標,未來隨著杭州第一高樓「城市之門」的落成,類似的國際地標還將源源不斷涌現出來,成為蕭山靚麗的風景線。
3.然後是重點發展七大新興產業。當下蕭山正大力發展都市經濟,尤其是以信息、金融、健康、旅遊、文化創意等為代表的七大新興產業,建設一批千億級產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把新興產業培育成為支撐蕭山未來發展的大產業。這些重任,無疑都將落在中心城區的肩上。
總的來說,蕭山享受到了峰會以及亞運會的整體利好,也有相關政策傾斜,未來的發展是比較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