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蕭山未來的發展怎麼樣
蕭山未來的發展怎麼樣?無疑,「一心兩翼」的城市新格局將托起蕭山新夢想,而蕭山最終的目標是「走在全省最前列」。
「一心「指的是蕭山中心城區,蕭山要打造體現世界名城風貌的現代化國際城區,杭州繞城線內面積達256平方公里的蕭山中心城區,將成為是否能實現這一總體目標的重要衡量標准。
1.首先是擁江發展。蕭山國際化進程的關鍵一步,是杭蕭一體化。從杭州市的發展格局來說,從「西湖時代」轉向「錢塘江時代」的大方向始終未變,但對其內涵不同時期的表述,正悄悄發生變化。從以往的「跨江發展」到如今的「沿江開發、擁江發展」,從以往的單向發展改為雙向布局,體現出錢塘江兩岸要有互動,規劃建設要一體化,這對緊貼錢塘江南岸的蕭山中心城區形成了極大利好。
2.其次是推進城區國際化。作為杭州城市「擁江發展」戰略的主陣地、主戰場,位於蕭山北部的錢江世紀城,正全力打造杭州城市新中心。在G20峰會之後,各地遊客、投資者、企業家、海外客商紛紛踏足杭州,國際高端元素加速匯聚,一座國際化新城正在崛起。實際上,坐落於錢江世紀城的G20杭州峰會主會場——杭州國際博覽中心,已經是蕭山國際城市形象的新地標,未來隨著杭州第一高樓「城市之門」的落成,類似的國際地標還將源源不斷涌現出來,成為蕭山靚麗的風景線。
3.然後是重點發展七大新興產業。當下蕭山正大力發展都市經濟,尤其是以信息、金融、健康、旅遊、文化創意等為代表的七大新興產業,建設一批千億級產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把新興產業培育成為支撐蕭山未來發展的大產業。這些重任,無疑都將落在中心城區的肩上。
總的來說,蕭山享受到了峰會以及亞運會的整體利好,也有相關政策傾斜,未來的發展是比較值得期待的。
Ⅱ 蕭山經濟那麼強,為什麼會劃入杭州管轄呢
清朝是省道府縣四級架構 到了民國先廢成省道縣,又廢成省縣結構。
回到回新中國又在道答級和府級之間搖擺了十多年。道級大約如今2~3個地級市水平,最後府級基本是還原了 也就是現在的省地縣(區)結構事實上就是省府縣(其實縣和縣級市仍舊是省轄的)。這個過程中個別縣就沒有成功歸位。
蕭山縣被代管(劃入)杭州是因為寧波專區(大致等於現在寧波+紹興)不要了,太遠了管不過來。
嚴三縣被代管(劃入)是因為新安江水庫之後嚴州單獨建立一個地級市的基礎已經不存在了。
杭州也有一個雄縣海寧被劃出了,當初經濟實力高於蕭山,在嘉興手裡沒落了。
蕭山市(縣級)變成杭州蕭山區,這個過程實際上是蕭山主導的,縣級市變市轄區流程是需要當地同意的。地級市提出,省里同意,咨詢當地意見,上報國務院批復。所以蕭山人也不用覺得好像怎麼了,蕭山市當初要是不同意,蕭山區是不會有的。
Ⅲ 如何提升浙江的產業結構
如何利用FDI提升浙江產業結構
2008年以來,浙江經濟發展面臨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全省經濟在持續6年的13%以上增速後,出現明顯的高位回調態勢,國民經濟發展速度低於全國、全省的平均水平,這預示著在當前金融危機的宏觀背景下,浙江現有的產業結構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必須適應新的宏觀環境與市場變化而不斷調整,進行經濟轉型升級,增強經濟發展能力。
從浙江工業產業結構發展演變的情況看,大致是從三個方面路徑發展起來的,一是源於原有的產業基礎。如浙江的服裝、皮鞋等行業。二是承接外來的產業轉移。如浙江的製革行業、打火機行業等。三是現有行業的轉型升級。如化學行業、電氣及電子元器件行業等。總之,溫州產業路徑依賴比較明顯,大多源於原有的產業基礎,承接外來優勢產業轉移不多,產業結構比較傳統,產業升級相對比較緩慢。
浙江產業經濟現在正面臨轉型升級的新機遇:(一) 浙江民營經濟在轉型升級中的機制優勢。許多民營企業已經增加科技投入,自覺調整產品結構,開發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品,逐步實現轉型升級;(二)外部資源價格下降帶來的良好機遇,這次全球性金融危機,使國外經濟受到重創,生產資料價格大幅下降,國外許多知名企業頻臨破產,這正是利用這次危機的機會,兼並國外企業,收購知名品牌,引進國外設備技術與人才的良機,這為我市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外部助力。
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總體方向是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新格局。向高技術、資本密集產業演變升級論。就是說浙江的產業升級要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密集型產業、從傳統產業向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現有傳統產業逐步升級論--就是說在溫州現有的傳統產業范圍內,從低技術向高技術、從低加工度和低附加價值向高加工度和高附加價值發展,目前只能通過提升服裝、皮鞋的品牌,提高市場佔有率。當前,溫州經濟發展面臨美國次貸危機帶來的全球經濟趨緩、本地資源要素制約加大、省內先進城市競爭實力提升等多重壓力下,浙江產業轉型升級已經進入關鍵時期,也處於一個戰略機遇期。
FDI吸引了大量農業剩餘勞動力的需求集聚,集中區域對高素質熟練勞動力的需求上升。要加強外資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調,在吸引外資的過程中,既要考慮產業結構高級化,又要順應要素市場要求,注意利用好勞動力豐裕的優勢,使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形成良性互動關系,從而促進整個經濟發展。同時,鼓勵外資企業在華設立研發中心,支持外資企業實施人才本土化戰略。通過一定的政策手段,打破外資企業技術封閉壁壘,鼓勵外資企業向國內企業轉移技術。真正地將浙江企業由原先的勞動力密集型改變為技術密集型。
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根本途徑不僅在與改善環境喜迎FDI,更重要的是提高勞動者素質,提高技術含量,只有這樣,才會真正地持續地提高中國經濟的整體競爭力。
Ⅳ 蕭山的地位是什麼
經濟:綜合實力持續增強。蕭山多次榮獲「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全國十大財神縣(市)」、「國家衛生城市」等稱號。近幾年來,主要經濟指標實績居浙江省縣(市區)首位,連續五年在全國發達縣域社會經濟發展綜合指數排名中列第七位。2006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99.81億元,比上年增長18.7%,人均達到7400美元;實現財政總收入83.87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9.9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0.5%和2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21000元,農村居民純收入超過10500元,分別增長12.5%和11.5%。
產業結構得到優化。經濟結構日趨合理,三次產業結構調整到5:65:30。2006年實現農業總產值54.7億元,增長8%,在穩定糧食總量的基礎上,蔬菜、花木等五大農業特色產業產值比重達到85.1%。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農產品加工銷售值達157.1億元,外向型農業位列全省首位;現有境外農副產品基地213萬畝,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03家。2006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507.27億元,工業利潤124.22億元,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2213.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去年達到209億,成功舉辦首屆世界休閑博覽會,被評為「2006年中國最令人嚮往的地方」城市十強。發展平台不斷拓展。一是開發建設了「一港四區」。「一港」,就是圍繞杭州蕭山國際機場二期建設,打造空港經濟圈。「四區」,就是規劃和建設包括國家級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省級江東工業區)、省級的臨江工業園區、錢江世紀城、湘湖旅遊度假區等四個國家和省級的開發區,規劃總面積達到270平方公里。二是啟動建設「一中心五基地」,成立了國際創業中心和信息軟體、汽車電子、數控裝備、精密模具和生物工程等五大產業基地。三是整合提升了鎮街功能區塊,按照區域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趨勢,對鎮街工業功能區進行全面的整合提升,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塊狀經濟。
城鄉面貌日新月異。「融入大杭州,建設新蕭山」,城市化建設取得新的進展。中心城區建成面積擴大到48.11平方公里,城市化率達到62.5%。過江隧道、錢江九橋、地鐵交通等一大批重大工程動工興建,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在全省率先實現全區域統一供水,城區綠地率34.1%,綠化覆蓋率33.54%,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2平方米,榮獲中國首家園林綠化新興產業基地。
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所轄22個鎮創建成省級教育強鎮,科技綜合實力連續五年列全省第一,通過了首批省體育強區驗收,成功創建成為首批「浙江省示範文明城區」;被評為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首批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市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先進縣(區)和全國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示範區;被授予全省首批平安縣區;信訪工作被浙江省推薦為受全國表彰的先進集體。
生活品質顯著提高。城鄉居民儲蓄余額達到388.66億元,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分別達到33平方米和71.8平方米。汽車保有量達到11.72萬台。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企業職工養老、工傷、失業和生育保險在全省率先實現全覆蓋;各類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60萬人;醫療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參保人數達到25.64萬人,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參加率達到96.8%;征地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險政策全面推進,新型救助體系基本形成,城鎮居民和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實施,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較好成效。
文化:蕭山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境內的「 跨湖橋文化」有8000多年的歷史。時至今天,在蕭山形成了三種民眾文化心態。其一是「奔競不息,勇立潮頭」,有一種不安現狀、不甘落後的生存文化。其二是寬容失敗,自立自強,有一種不計較、不依賴的人文文化。其三是敢於競爭,鍥而不舍,彰顯出蕭山人「喜奔競、善商貿」的創業文化。行動的基礎是觀念,觀念的基礎是文化,決定一個地方能不能發展、怎麼發展,最根本的東西、最決定的因素是一個地方的文化。這一點,和發達地區相比,蕭山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優勢。其實蕭山發展進步的現象,既是一種經濟現象、社會現象,也是一種文化現象,蕭山文化值得很好研究、很好挖掘、很好發揚光大。
政治:適應杭州沿江開發、跨江發展的戰略布局,順應由西湖時代向錢江時代轉變的要求,蕭山把自己的目標定位為全市領頭雁、全省排頭兵、全國先行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提出了「融入大杭州,建設新蕭山,引領新發展」的戰略構想,這些戰略目標、戰略布局的定位都是十分准確的,它有力地推動了蕭山更好更快發展。為率先實現全面小康,建設富裕和諧現代化蕭山,蕭山從自己的實際出發,突出工業主導地位,以「一港四區」為主平台,轉變增長方式,提升經濟質量,加快經濟強區建設;按照「新域優化功能,組團加快發展,沿江定點開發,區域協調發展」的方針,加快現代城區建設;挖掘錢塘江、湘湖、跨湖橋、圍墾和越文化的內涵,加快文化名區建設;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快環境立區建設;合理調節社會利益,提高城鄉人民收入水平,加快幸福之區建設。這些戰略舉措,效果非常明顯。戰略目標的定位、戰略重點的確定、戰略措施的選擇符合實際,這也是蕭山發展進步的重要原因。
歷史:蕭山是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的地方。在這里吃苦耐勞、勤奮敬業、磨礪心智、以成大業,具有歷史,形成傳統,人們以吃苦為樂,以勤勞為榮。蕭山圍墾,地處舉世聞名的錢塘江涌潮地段,上乘洪水,下接強潮,施工不易,保堤亦艱。建國初期,就拉開了序幕,歷經幾十年,靠著肩挑手提,造田50餘萬畝,圍墾面積之廣袤、工程之艱巨、氣勢之恢宏、效益之顯著,都令人矚目。更值得大書特書的是,歷時幾十年,在長期與大自然的斗爭中,形成了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圍墾精神,影響了蕭山的幾代人,成為蕭山人寶貴的精神財富。在計劃經濟時代,這里的農民就以辛苦勞作而著名,不辭千辛萬苦,長途販運,培育了最基本的市場經濟觀念,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積累。比較起來,這種最初培育起來的市場經濟意識,這種艱辛創業所帶來的喜悅與沖動,在普遍實行市場經濟的今天更顯得珍貴。可以說,這種歷史沉積奠定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思想基礎。
有點兒長啊
Ⅳ 蕭山是以什麼產業為主
化纖紡織、機械汽配、羽絨服裝、鋼構網架、精細化工等五大製造業主導產業
Ⅵ 請問:杭州蕭山區的經濟發展程度和環境
各項設施不斷完善。年末建成區面積48平方公里;城區實有道路總長度226公里,總面積562萬平方米,分別增長1.6%和3.1%。自來水供水干管總長度達到745公里,增長4.2%;日供水能力95萬噸;全年完成一戶一表改造0.44萬戶,累計達4.81萬戶。全區農村變壓線路4711公里,增長9.5%;變壓器容量累計達790.65萬千伏安,增長14.9%。
公用事業建設加快。年末,城區已開通44條公交線路,公交線路總長度達2270公里;公交營運車輛556輛,公交客運量6458萬人次;年末有678輛計程車。自來水供水人口達到117萬人;全年供水總量22230萬噸,增9.0%,其中居民生活用水7680萬噸,增長2.1%。全社會用電量110.9億千瓦時,增長16.8%,其中居民生活用電5.66億千瓦時,增長19.9%。使用家庭液化氣人數115萬人,全社會氣化率100%。
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全年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14億元,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7.1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6%和14.2%;工業廢水排放量16561萬噸、排放達標量8086萬噸;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49670噸、去除量3441噸,分別增長26.7%和12.7%;工業煙塵排放量11831噸、去除量321638噸,排放達標率95.5%;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92.3%,提高5.3百分點;三廢綜合利用產品產值486.2萬元,增長9.9%;環境雜訊達標區總面積41.51平方公里,增長6.7%;煙塵控制總面積110.5平方公里,增長165.6%;高污染燃料禁燒區總面積32.1平方公里, 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城市空氣質量綜合污染指數71.03%;主要水系監測斷面水質三類以上比例為30.76%;城區下水道總長度277公里,增長23.5%,城區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85.5%。
農業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全年投工412.5萬工,完成土石方103萬立方米;完成標准農田建設1344公頃;有效灌溉面積累計達到53080公頃,有效灌溉率為100%;年末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68.89萬千瓦。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我區相繼被評為全國計劃生育、文化、體育、科技先進縣(市)。城區先後被評為全國縣級市十佳衛生城市、全國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國家衛生城市。
各類教育全面發展。年底在園幼兒數44823人,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為98.2%;94所小學在校生105393人,小學適齡人口入學率、鞏固率均達100%;45所初中在校生46277人,初中入學率、鞏固率均達100%;10所普通高中在校生24458人,5所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中在校生15134人,初中畢業升入高中段比例達到96.01%,比上年提高0.98個百分點;蕭山電大在校生7982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報考人數達到5346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47.2%;特殊教育成績繼續得到鞏固,「三殘兒童」入學率達100%;電大、教師進修學校以及成人學校與高等院校聯合舉辦各類成人大專、本科學歷進修成效顯著;通過公辦學校和規范的民辦學校,來蕭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問題得到妥然解決;年末專任教師達到12911人,其中小學4666人、中學5576人。2006年底,全區已擁有杭州市標志性教育強鎮11個,浙江省教育強鎮、街道23個
蕭山區廣播電台每天播出16小時,區電視台每周播出129.5小時,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達100%。43個電影放映機構全年放映電影2152場,觀眾9.6萬人次。建有1.4萬多個座席的體育場和能接納國際體育比賽的體育館,蕭山歌劇院、蕭山圖書館新館、蕭山區文化中心等一批高水準的文化事業項目已投入使用。
衛生事業蓬勃發展。2006年末,全區擁有各類醫療機構663家,其中醫院20家、衛生院50家;各類醫療機構擁有病床3700張,比上年增長8.3%,每萬人擁有病床31.22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5200人,其中醫生2200人;產婦住院分娩比例99.55%,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5.36‰,其中嬰兒死亡率3.6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加率96.8%,提高2.6個百分點;農村自來水普及率97.26%,提高2.55個百分點,農村自來水受益人口97.49萬人,比上年增長2.8%;年末擁有市級以上衛生鎮18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15個;浙江蕭山醫院已對外開放;農村改廁工作有力推進,三格式戶廁進一步普及;積極防控麻疹和禽流感疫情,疫情監測、應急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不斷完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全覆蓋成果得到有效鞏固和發展,全年凈增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員5.47萬人,至年末,全區參加各類社會養老保險的總人數達到60萬餘人,其中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單位12054家、人數45.57萬人;工傷保險率先在全省實現基本全覆蓋,全年凈增參保人員3.14萬人,至年末,全區參加工傷保險的單位12677家、人數27.56萬人;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的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分別達到25.64萬人、27.94萬人和27.56萬人;社會保險實現「五費合征」,全年各項保費綜合收繳率為99.9%,發放率為100%。
社會福利事業進一步鞏固。年末有各類社會福利院、敬老院等福利機構31個,床位3218張,收養1884人。全區26個鎮、街道全部實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8118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全年支付保障金2321萬元;通過各種渠道募集資金對五保戶、特困戶、災民進行救助,總計10830人次;全區110家社會福利工業企業安置「四殘」職工7082人,殘疾人保障事業不斷加強。
人民生活質量穩步提高
據抽樣調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38元,增長12.5%,超年度計劃3.5個百分點;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17131元,增長22.2%;恩格爾系數為0.275。農民人均純收入10588元,增長11.5%,超年度計劃2.5個百分點;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8383元,增長9.2%;恩格爾系數為0.349。年末全區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含外幣)388.66億元,比年初增加72.56億元,增長23.0%;城鄉居民人均儲蓄余額達到32791元,比年初增長24.3%。
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33.0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6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71.7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94平方米。
城市園林綠地面積不斷擴大。截至年底,建成區園林綠地面積累計達1468公頃,其中公共綠地面積320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3.5%;人均園林綠地面積56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為12平方米。(
Ⅶ 浙江省產業結構現狀是怎樣的
浙江省工業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素質性矛盾進一步凸現。
1.改革開放20年來,浙江經濟的高速增長,得益於大量的勞動力從第一產業部門轉移到了第二產業部門,但是第二產業內部各部門的相對變化較為緩慢。七八十年代,浙江省的主要工業部門是紡織、機械、食品、化工和建材工業。但由於需求結構和供給結構的變化緩慢,這種狀況延續至今,紡織、機械(包括電機)和化工這三大工業部門的地位基本沒有變化。
2.在產業發展上,一般的規律是過去的路徑制約未來的發展方向,浙江的資源優勢是擁有眾多的企業家資源,但多數企業家還是缺乏學習過程磨練的原始企業家;與此相適應,浙江的企業組織結構也是以中小企業為主角,在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這樣的經濟結構將導致投資決策的分散化,這對企業適應需求多樣化的下游產品的市場競爭是有利的,但是要形成以規模效益為主要競爭力的重化工業就有不利的一面。
3.產業空心化問題導致十二五時期浙江經濟增長乏力。企業大量外遷,傳統產業優勢漸失,有的已日趨萎縮。由於勞動力成本,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土地緊缺等因素,導致中小企業紛紛向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土地資源豐富、並有較多優惠政策的地區遷移。產業空心化會破壞一、二、三產業的合理比例,造成供求結構失衡,貿易收支惡化或逆差加劇。所以在浙江省的產業空心化問題還不嚴重的時候就應該加以調整。
Ⅷ 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經濟建設
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骨幹企業輻射帶動作用增強,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先進數控裝備、新能源三大重點戰略產業迅速崛起。
2011年,新能源產業集聚通用電氣能源(杭州)有限公司、綠華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等項目,總投資34.27億元。其中總投資3.2億元的杭州海鯨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的LED項目等新能源項目相繼投產。 2009年,蕭山開發區加快平台建設,創建先進裝備業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方案上報至工信部,杭州灣信息港完成建築設計方案及一期10萬平方米開工准備。中國化纖網、雅庫城市網等十大電子網路發展迅速,珍誠醫葯網成為全國率先獲批並投入運營的B2B互聯網葯品交易平台,並成功承辦全國第三屆葯品博覽會。
2009年7月20日,蕭山開發區向科技部正式申報杭州江東國家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根據《關於認定2009年度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現代服務業產業化基地的通知》,科技部正式認定全國77個基地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杭州江東國家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名列其中。該基地面積24.7平方千米,重點培育電動汽車、太陽能光伏、LED產業。這一國家級稱號對蕭山開發區(江東新城)做大新能源產業和轉型升級具有重大意義。 市北區塊,規劃面積9.2平方公里,完成開發面積6.5平方公里。位於蕭山新區北側,並與之接壤,緊靠錢江三橋及機場路,到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僅需10分鍾,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各類基礎設施及公建服務配套完備,環境優美,並通過ISO9000環境質量體系認證,是開發區管委會和駐區服務部門的所在地。
據官網顯示,區內企業雲集,已有200多家中外投資企業落戶生產,成功建設了日本靜岡工業團地、台灣機械工業城及高新技術創業中心。按照規劃,該區塊尚有2.7平方公里三產服務區可開發投資,並可為科研、金融、商貿企業提供高檔辦公場地。 蕭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於1999年9月經省科委批准創建,2003年7月通過省科技廳驗收。園區位於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橋南區塊,總規劃面積3.6平方公里,其中工業區塊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綜合區塊規劃面積0.6平方公里。經過6年來的開發建設,目前,園區道路、供電、供熱、通訊、給水、排水、排污、綠化等基礎設施及市政工程配套完善,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近10億元,初步成為功能完備、生態環保的現代化高科技工業園。
1999年至2006年,來自美、日、歐、港台等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如美國GE、日本日華化學、法國ECL等高科技項目相繼進駐園區。2006年10月底,園區累計投產企業53家(其中經認定的高新企業有14家),從業人員13124人,1-10月產品銷售收入60.8億元,同比增長59.2 工業總產值63.26億元,增長53.6%,遠遠高於蕭山全區的平均增幅;利潤總額3億元,增長52.9%;稅金總額21258萬元,增長32%;出口創匯16587萬美元,增長70.6%,其中高新產品出口額達4543萬美元,同比增長51%。
作為科技創新的突破口,園區設有7500平方米的高新技術創業中心,現有孵化企業30家,涉及電子信息、軟體開發、精細化工、生物醫葯等產業領域。據官網顯示,創業中心已被評為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列為杭州國家軟體產業基地蕭山拓展區塊,有5家企業進入首批杭州市科技型初創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創業中心正在發揮積極的示範作用。 杭州(中國)女裝產業園位於開發區橋南區塊,規劃面積3.3平方公里。園區以發展服裝業為主,分生產加工區、綜合展示區和配套服務區。園區致力於引進國內外知名女裝品牌企業,建成中國女裝設計、製造、銷售的生要基地。
杭州(中國)女裝產業園享受開發區的相關政策。據官網顯示,已有來自美、英、法、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20多家知名女裝企業進園。 市北區、橋南區和江東區三個區塊設有三產服務功能區,其規劃面積分別為2.7、2.3和3平方公里。交通方便,距杭州市中心、機場均只有20分鍾左右車程。區內規劃有居住、教育、科研、金融、商貿、賓館等三產服務業。
Ⅸ 蕭山的支柱產業是什麼
1、制自作業
。
1、製作業
蕭山擁有眾多製作業大牛企業
傳化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