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農業各產業發展

農業各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1-02-27 07:14:50

⑴ 農業產業規劃包括哪些方面

農產品產業體系。包括糧食、棉花、油料、畜牧、水產、蔬菜、水果等各個產業,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給。
二是多功能產業體系。包括生態保護、休閑觀光、文化傳承、生物能源等密切相關的循環農業、特色產業、生物能源產業、鄉村旅遊業和農村二、三產業等,以充分發揮農業多種功能,增進經濟社會效益。
三是現代農業支撐產業體系。包括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農產品加工、市場流通、信息咨詢等為農服務的相關產業,以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提高農業抗風險能力、國際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

⑵ 國內農業產業發展是什麼樣的現狀


1、我國農業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和農村生產力獲得了極大解放,農村經濟和農業生產取得了很大發展,農業產品極大豐富,告別了農產品短缺的時代,進入了結構性、階段性、區域性的過剩的發展階段。
2、國家高度重視農業產業的發展。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農業和農村問題,把農業放在國民經濟發展的首位。
3、發展現代化農業成為農業經濟發展和轉變的重點。新時期,我國已經具備了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基本條件和能力。
4、開發農業旅遊是農業產業化實現的有效途徑。農業旅遊是以鄉村空間環境為依託,以鄉村獨特的生產形態、農村自然環境、田園景觀、農林牧漁生產、民俗風情、生活形式、鄉村居所和鄉村文化等為對象,利用城鄉差異來規劃設計和組合產品,為遊客提供觀光、休閑、度假、體驗、娛樂、健身等多項需求的旅遊經營活動。

⑶ 農業產業發展現狀與方向

農業生產發展現狀與方向分好多種,比如在農業這一塊要怎麼去搞好它?然後,引導人們的方向去弄好多膿液

⑷ 農業的四種轉型產化分別是什麼

農業的四種轉型產化分別第一、二、三、六產業。即實現「1+2+3」等於6,「1××3」也等於6。

一二三產融合的新農業,是現代化的「第六產業」,這是現代農業的最新定位解讀,它是把傳統的一產延伸到二產特別是食品加工業,再擴張至物流配送等三產,並依靠信息公共平台第四產業和文化公共平台第五產業將一二三產融合起來形成綜合產業,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第六產業」。

發展「第六產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振興農業農村,改變農業發展前景,所以要堅持以農業為主體;基本做法是通過一、二、三產業的相互融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提高農民收入;基本趨勢是讓第二、第三產業附著其上,逐步使原本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變身為綜合產業。可以說,「第六產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真諦。

「第六產業」找到了現代農業的真諦,與我國農業產業化企業的發展目的和目標不謀而合。

(4)農業各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農業「新六產」的形態:

1、打造終端型業態。

立足農產品的開發生產與加工增值,在農產品產加銷一體化的基礎上,構建農產品從田頭到餐桌、從初級產品到終端消費無縫對接的產業體系。以優勢特色產業為基礎,發展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商貿物流等後續產業。以農產品加工業為骨幹,向前延伸發展規模化、標准化原料基地,向後延伸發展流通業和餐飲業。以商貿物流業為引領,發展農產品訂單式種養殖基地及配套的產後加工、生產服務。

2、打造體驗型業態。

立足農業多種功能的挖掘與拓展,促進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與休閑觀光(垂釣)、農耕體驗、文化傳承、健康養老、節慶採摘、科普教育深度融合,構建集生產、生活、生態功能於一體的農業產業體系。挖掘地方特色農產品加工、傳統農耕文化,引入創意元素,發展參與式、體驗式、娛樂式創意農業。依託優勢景觀資源和鄉村文化底蘊,發展吃住游購一體化的鄉村旅遊。

3、打造循環型業態。

立足農業廢棄物和加工副產物的資源化利用,發展生態農業、綠色農業、循環農業,構建生態保護與效益並舉、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新體系。在農業各產業間,打造產業上下游有機關聯、「資源—產品—農業廢棄物—再生資源」完整的農業生物產業鏈,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

4、打造智慧型業態。

立足科技進步和模式創新,發展智慧農業、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利用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對農業生產、加工、營銷全過程進行智能化控制,發展精準農業、智慧農業。利用「大數據」和「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發展農產品電商平台。藉助創意產業的發展理念,將現代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農業生產、加工及流通領域,發展定製式創意農業。

⑸ 中國的主要產業農業

中國農業最短的短板是什麼?

有的人說是技術、規模或者品牌。其實,中國農業最缺乏的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組織與管理。

我國地理標志產品的生產者大多是該地區的農民或漁民,其生產規模較小、資金匱乏、機械化程度低導致農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農產品價格相對低。

2017年,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六部門聯合公布《關於促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的指導意見》,就是要培育發展一批帶農作用突出、綜合競爭力強、穩定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解決中國農產品經營規模低、生產成本較高,標准化差、競爭力偏弱問題。

只有管理的加持,品質才會有保證

沒有一個地理標志產品是隨隨便便成功的,在品種技術上,絲毫不含糊,非一日之功,很難被其他品牌輕易替代。

紐西蘭奇異果

紐西蘭奇異果通過組織化統一管理,幾十年如一日,將2700個果農聯合起來,從品種選育到果園生產、包裝、冷藏,再到運輸、配售及廣告促銷等環節的配合,集中了原來每個果農單一的力量,以單一的窗口形成系統化的操作流程,成功地將奇異果銷售到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

普洱茶

普洱市在建設普洱茶品牌時,著力打造名山普洱茶品牌,發起成立了景邁山企業誠信聯盟。聯盟執行了高於國家標準的聯盟企業標准,產品農葯殘留項目由33個增加到104個,並且要求不得檢出,污染物限量項目由2個增加到8個。

管理出品牌,從此,從景邁山走出來的普洱茶第一次有標准、有標識、有監控、有檢測,可識別、可查詢、可追溯、可信任,讓消費者第一次明明白白消費高品質的景邁山古茶林普洱茶。

山東壽光

2018年7月12日,全國蔬菜質量標准中心在壽光正式成立。山東是傳統蔬菜大省,壽光是「中國蔬菜之鄉」,是全國最大的蔬菜生產和集散地,全國蔬菜質量標准中心的成立,對於加快山東乃至全國蔬菜產業提質增效,全面提升蔬菜質量標准水平意義重大。

⑹ 如何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一是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企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農產品基地建設。版
二是規劃區域化產權業發展。依託農業龍頭企業,建立自屬農產品生產基地,引導標准化種養企業所需農產品,使農業生產區域化發展,規模化種植,產業化經營。
三是實施品牌戰略。要使產品走得出,叫得響,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增加農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
四是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揮農業經濟發展的橋梁作用。推行「企業+合作社+農戶」、「企業+合作社+基地」的發展模式。使合作組織一頭連著企業,一頭連著農戶。
五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查。把好農產品生產源頭關,標准化生產,無公害生產。加強農產品檢測,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
六是發展外向型農業經濟。走出狹小的發展空間,走向全國各大城市和地區,發展出口農業。
七是加強政府的引導職能。搭建平台,完善工作機制,激勵機制,科技機制,人才機制,投入機制,環境機制,加強企業與企業、企業與農戶之間的溝通。

⑺ 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趨勢

《中國農業產業化與農產品加工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06年以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有關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問題的中央一號文件。2011年4月20日,商務部、財務部聯合印發的《關於2011 年開展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決定在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河南、四川和陝西等省開展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通知明確工作的市場化運作,鼓勵地方在規劃、用地、用水、用電、稅收、資金等方面出台優惠政策,對納入試點的項目,中央財政將提供不超過項目總投資額50%的資金支持。
據統計,2010年,中國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5919、19109 元,2000-2010年間,其復合增速分別為10.1%、11.8%。《全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目標為,截止2015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加至8310元以上,「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速在7%以上。農產品流通產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中最活躍的產業之一。據統計,2010年中國生產的農產品商品量約為16億噸(不計木材),較2005年增長29.6%,高出同期總產量增速12.3個百分點。而2010年中國進入流通領域的實體農產品的價值總額為2.24萬億元,占當年社會物流總額的1.78%;億元以上的農產品交易市場1672個,成交總額1.61萬億元,其中以批發為主的市場有979個,成交額1.39萬億元;以零售為主的市場有693個,成交額0.22萬億元。同年,中國農貿市場數量穩定在2.5萬家左右,與農產品零售相關的超市連鎖總店(含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和倉儲會員店)568家,門店數量4.0113萬家,商品銷售總額5893.96億元。
不過,目前中國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還不健全,基礎設施總體薄弱、信息不對稱、產銷組織化偏低的問題仍然突出。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市場化、國際化程度的穩步提高,農業和宏觀經濟的互動性增強,農產品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聯動性增強,鮮活農產品市場波動加劇,部分地區出現買難、賣難交替的情況,價格的暴漲暴跌也時有發生,應盡快推進中國農產品流通體系進一步發展。
財政部發布消息,中央財政將下撥農業綜合開發資金8.05億元,大力支持以股份合作社、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為主體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設,促進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市場競爭力強的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和提升農業競爭力。財政部的舉措無疑為農村產業化發展提供了方向和引導作用。
農村扶貧攻堅工作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地方政府推動農民積極發展特色農業不能僅限於引導農民積極種植,更應當通過各種新型農業經營實體,推動農業產業化,加強農業產業集聚,提高農產品附加值,開拓農民增產和增收的渠道,並在適當的時候,拓展農業產業鏈,發展食品產業園區,提升縣域農業的競爭力,從而真正確立「一縣一特」產業政策的持續穩定發展,為農民扶貧致富工作提供長久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⑻ 農業的四種轉型產化分別是分別是什麼意思

農業的四種轉型產化就是第一、二、三、六產業。

1、第一產業,是指各類職業農民和各類水生、土生等農業原始產品,如糧農、菜農、棉農、豬農、豆農、漁民、牧民、瓜農、茶農,以利用生物的自然生長和自我繁殖的特性,人為控制其生長和繁殖過程,生產出人類所需要的不必經過深度加工就可消費的產品或工業原料的一類行業。

2、第二產業是包括各類專業工人和各類工業或產品。如注塑工、操作工、壓鉚工、縫紉工、焊工。傳統產業經濟理論中對產業劃分中的一個產業部門,指以對第一產業和本產業提供的產品(原料)進行加工的產業部門。按「三次產業分類法」劃分為采礦業,製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築業。

3、第三產業即各類服務或商品。第三產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國際組織等行業。

4、第六產業就是通過鼓勵農戶搞多種經營,即不僅種植農作物(第一產業),而且從事農產品加工(第二產業)與銷售農產品及其加工產品(第三產業),以獲得更多的增值價值,為農業和農村的可持續發展開辟光明前景。

(8)農業各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揭示出農業現代化的根本路徑和方向是轉變生產組織方式,從產品經營走向產業化,最後把農業由第一產業變為「第六產業」。

三產融合是農業發展的一大趨勢,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已經探索出比較成熟的發展經驗,目前我國一些地區農業發展正在向這一階段靠近,這是我國邁向農業現代化、實現提質增效的新機遇。

農業「新六產」的形態:

1、打造循環型業態。

立足農業廢棄物和加工副產物的資源化利用,發展生態農業、綠色農業、循環農業,構建生態保護與效益並舉、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新體系。在農業各產業間,打造產業上下游有機關聯、「資源—產品—農業廢棄物—再生資源」完整的農業生物產業鏈,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

2、打造智慧型業態。

立足科技進步和模式創新,發展智慧農業、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利用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對農業生產、加工、營銷全過程進行智能化控制,發展精準農業、智慧農業。利用「大數據」和「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發展農產品電商平台。藉助創意產業的發展理念,將現代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農業生產、加工及流通領域,發展定製式創意農業。

閱讀全文

與農業各產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