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湖北省文化產業佔比

湖北省文化產業佔比

發布時間:2021-02-27 14:23:03

Ⅰ 一般,主導產業佔GDP的比重是多少

2009年黃 梅 縣 GDP77.55億元,人均9375元,在湖北省各縣中排第十位。 一、綜合 全縣經濟總量保持較快增長。2009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77.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4.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1億元,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值26.7億元,增長21.9%;第三產業增加值22.7億元,增長18.1%。一、二、三產業佔GDP比重由2008年的37.4:33.9:28.7調整為36.2:34.5:29.3。人均GDP達8848元。 當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8415個,登記失業率為3.1%。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98.4%,比上年下降0.6%。 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財政收入結構不合理,增收壓力較大,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尚不完善,工業主導產業優勢尚未形成。 二、農業 農業生產平穩發展。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02.72萬畝,比上年增長2.5%,糧食產量41.77萬噸,增長3.2%;棉花種植面積21.95萬畝,下降1.2%,棉花產量(皮棉)2.33萬噸,增長9.4%;油料種植面積44.3萬畝,下降1.8%,油料產量5.74萬噸,增長10.2%,其中油菜播種面積42.24萬畝,下降2.2%,油菜產量5.72萬噸,增長16.7%。 林業、牧業、漁業生產基本穩定。全年造林面積3.6萬畝。牲豬出欄38萬頭,增長8.6%。家禽出欄600萬只,增66.7%。全年水產品產量7.65萬噸,增長8.5%。 農業生產條件繼續改善。全縣有效灌溉面積40.42萬畝;實現農林牧漁業生產總值38.89億元,同比增長5.5%。 三、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2家,本年新增46家,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69.09億元,增長48.5%。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21.16億元,增長30.3%。 工業經濟質效明顯提高。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4.63億元,比上年增長52.1%;實現利潤41100萬元,增長141.8%。 全年資質等級三級及以上建築業企業13家,完成產值7.2億元,房屋建築施工面積77.6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45.4萬平方米。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48.92億元,增長50.8%。其中,國有投資完成16.57億元,增長82.1%;集體投資完成0.27億元,增長233.8%;私人投資15.11億元,增長4.7%,房地產投資完成2.6億元,增長45%。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39.01億元,增長57.6%。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全年共引進項目119個,到位資金24.8億元。 五、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消費品市場持續活躍。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47億元,比上年增長21.7%。分地區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4.4億元,增長24.6%,農村消費品零售額18.07億元,增長20.7%。從行業看,批發零售業零售額37.57億元,增長23.1%,住宿餐飲業零售額4.9億元,增長16.9%。 對外貿易增勢強勁。全年外貿出口總額671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5.73%。利用外資73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7%。 六、交通運輸、郵電 交通條件明顯改善。全縣農村通村公路行政村比重達99%。 郵電通訊快速發展。全年郵電業務總量達到9405萬元,比上年增長13.9%。全縣固定電話用戶12.8萬戶,行動電話用戶26.2萬戶。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66904萬元,比上年增長22.3%,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8056萬元,增長21.1%。各項稅收總額28375萬元,同比增長20.2%。全年財政支出96271萬元,同比增長20.2%。金融總體平穩。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932358萬元,比年初增加197300萬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701096萬元,比年初增加105936萬元;年末全縣金融機構貸款余額232724萬元,比年初增加47347萬元。 保險事業蓬勃發展。全年保費收入達到18300萬元,比上年增長16.2%。 八、文化、衛生、體育和教育 文化事業健康發展。公共圖書館各類藏書12.2萬冊;全縣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和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98.91%和97.93%。 衛生事業得到加強。年末共有各類衛生機構27個,實際擁有病床1238張,衛生機構技術人員2471人,其中執業醫師732人,注冊護士643人。 教育事業不斷鞏固。全縣共有普通中學40所,在校學生77924人,專任教師3768人;小學204所,在校學生75652人,專任教師2570人;職業高中2所,教師256人,在校學生5885人。農村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普九」成果得到鞏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58.9%,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達100%。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總量繼續保持低速增長。全縣年末總戶數305534戶,年末總人口964985人,男性505559人,女性459426人。全年出生人口8904人,人口出生率9.26‰,死亡人口4348人,人口死亡率4.51‰,人口自然增長率4.75‰。 城鄉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全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0866元,比上年增加1483元,增長15.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541元,比上年增加453元,增長11.1%。社會保障進一步加強。全縣參加農村養老保險的人數10700人,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9384人,城鎮失業保險參保人數24740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8520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數48062人,比上年增長6.9%,其中城鎮居民18011人,增長0.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8.98%。

Ⅱ 湖北長江聯投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湖北長江聯投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3月19日,長聯文化由湖北廣播電視台和湖北省聯發投共同出資成立的文化產業發展相關的公司.湖北長江聯投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金為2000萬元,由湖北聯合發展投資有限公司、湖北廣播電視台對等出資1000萬元,各佔50%比例股權。長聯文化經營范圍: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各類廣告;展覽布置策劃企業形象設計、策劃;攝影攝像服務;文化活動策劃;慶典禮儀策劃;平面設計;景觀設計。
法定代表人:王忠理
成立時間:2014-03-19
注冊資本:2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20100000396405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武昌區中北路109號安順家園1棟2單元20層1號

Ⅲ 湖北佔中國面積

湖北省國土總面積18.59萬平方千米,佔中國總面積的1.94%。
湖北,簡稱「鄂」,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武漢,因位於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地處中國中部,東鄰安徽,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與河南毗鄰,介於東經108°21′42″—116°07′50″、北緯29°01′53″—33°6′47″之間。國土總面積18.59萬平方千米,佔中國總面積的1.94%。
截至2017年末,湖北共下轄12個地級市,3個省直管市,1個自治州,1個林區,常住人口5902萬人。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522.9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759.69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6259.86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6503.40億元。三次產業佔比為10.3:44.5:45.2。
湖北省位居華中腹地,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先秦時期,從哲學到文學,產生了老子、莊子、屈原,歷經800年,楚國創造了燦爛的楚文化。湖北還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從武昌辛亥首義到新中國成立,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湖北有70萬革命英雄獻出了寶貴生命。
湖北水資源豐富,素有「千湖之省」之稱,三峽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丹江口水庫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起點。是中部地區最大的綜合交通通信樞紐,有「中國立交橋」之稱,武漢新港是中部首個億噸大港。
湖北是中國重要的科教基地,截至2016年5月全省擁有普通高校129所,在校大學生人數140.18萬人,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有2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有5所。科教文化實力位居全國前列,國家科技獎獲獎項目數量曾連續7年位居全國前四。

Ⅳ 湖南和湖北的經濟實力哪個更強

湖北的經濟實力更強。

一、經濟:

2019年湖南全省地區生產總值39752.12億元,同比增長7.6%。2019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1%。2019年,全省進出口總額4342.19億元,同比增長41.2%。2019年全省財政民生支出同比增長7.7%

2019年,湖北省完成生產總值45828.31億元,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3809.09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9098.62億元,增長8.0%;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22920.60億元,增長7.8%。

二、運輸

湖南:2018年全省客貨運輸換算周轉量5448.6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8%。貨物周轉量4404.3億噸公里,增長2.0%。

湖北:2019年,湖北省完成貨物周轉量7237.85億噸千米,比上年增長8.4%;旅客周轉量1386.79億人千米,下降2.2%。

三、旅遊

湖南:2018年全省國內遊客7.5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2.5%;入境遊客365.1萬人次,增長13.1%。旅遊總收入8355.7億元,增長16.5%。

湖北:2018年,湖北省國內旅遊人數7.27億人次,增長13.8%;國內旅遊收入6344.33億元,增長15.0%。

(4)湖北省文化產業佔比擴展閱讀:

湖北人民生活

2019年,湖北省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01元,增長9.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91元,增長9.4%。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1%,漲幅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其中,城市上漲3.0%,農村上漲3.2%。分類別看,八大類商品價格七漲一降。

其中,食品煙酒價格上漲7.0%,衣著價格上漲1.6%,居住價格上漲1.9%,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0.4%,交通和通信價格下降0.7%,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上漲2.5%,醫療保健價格上漲1.8%,其他用品和服務價格上漲2.6%。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0.2%,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0.7%。


Ⅳ 湖北是文化資源大省,卻不是文化產業強省。為利用資源優勢,挖掘文化發展潛力,2012年4月28日湖北省出台


小題1:D
小題2:D

Ⅵ 湖南和湖北的經濟實力的詳細分析。

在整個中部,湖南和湖北經濟發展水平略為領先於河南江西安徽等省份,兩湖之間互相咬得比較緊,嚴密盯防,彼此競爭性很大,比如相互封鎖對方的煙草等等,在武漢很難買到湖南的芙蓉王。為這個經濟問題,兩湖網友月月吵,年年吵,已經持續多年了。可以想見,兩地政府關系也不大好,互相防備,合作極少,基本是老死不相往來。相反,湖南同廣東廣西,江西,貴州則沒有湖北這種特殊矛盾。

Ⅶ 文化產業的現狀

中國文化產業特點中國本身文化底蘊豐厚,且文化沒有排他性,其他國家的文化產品進入中國後都能取得不錯的市場效益。
中國的文化產業大多有政府介入,文化產業重點項目由政府提出,重點文化企業由政府扶植或是經營。
文化產業總體起步晚,市場發育度低,沒有健全的文化產業人才培養、流動和獎勵機制。
現行教育制度制約了文化產業的發展,懂文化的不懂技術,學技術的輕視人文,文化產業實力偏弱,規模小,管理方式滯後。
中國文化產業分類新聞服務
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
廣播、電視、電影服務
文化藝術服務
網路文化服務
文化休閑娛樂服務
其他文化服務
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
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銷售 演藝業:建設10家左右覆蓋全國主要城市的全國性或跨區域的文藝演出院線,形成1至2個國際知名的演藝產業集聚區,為實現從演藝大國到演藝強國的跨越奠定基礎。
娛樂業:打造5至10傢具有較大產業規模和較強競爭實力的娛樂業品牌,使國產娛樂設備、國產原創娛樂內容占據國內市場60%以上份額。
動漫業:力爭到2015年,動漫業增加值超300億元,著力打造5至10個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國產動漫品牌和骨幹動漫企業。
游戲業:到2015年,游戲業市場收入規模達到2000億元。
文化旅遊產業:使文化旅遊成為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和重要支撐。
藝術品業:到2015年,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達2000億元。
工藝美術業:到2015年,全國工藝美術業增加值超過6000億元,出口額超過200億美元。
文化會展業:形成3至5個覆蓋全國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會展。
創意設計業:舉辦1至2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意設計展會和賽事活動,支持打造3至5個世界知名的「設計之都」。
網路文化業:提高網路文化產品的原創能力和文化品位,進一步增強網路文化核心競爭力。
數字文化服務業:形成一批採用數字技術提供製作、傳播、營銷、推廣等服務的文化服務企業,為文化產業和高新技術融合發展提供支撐。 隨著文化產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各大文化產業企業間並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優秀的文化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企業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
中宣部改革辦副主任高書生從近幾年在政策協調和在基層調研中掌握的情況出發,認為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呈現出以下幾個引人注目的趨勢:
一是我國文化資源進入到大調整、大整合的時期。文化資源的行政化配置體制已經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嚴重不適應,這種不適應不僅造成了地區的封鎖,還造成了行業的壟斷,最終對文化企業非常不利,表現為現文化企業非常弱小、同構化非常嚴重。中國和德國的出版業相比,我們全國有579家出版社,每年的產值都在600億左右徘徊,而德國貝塔斯曼2008年一年的銷售額就達139億歐元。我們產業集中度低,低到什麼程度?全國所有的圖書出版社加在一起不如國外的一家公司,包括我們的演藝也是如此。
因此,改革方向應該是打破這種舊體制,讓市場機制更多地在文化資源配置上起基礎性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文化資源的調整和整合就不是以誰的意志為轉移的,而是市場和資本的力量在推動它整合。
二是行業界限越來越模糊,出現了行業融合的趨勢。以前把文化細分成「文化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這三個領域,由於傳播技術和手段的日益多樣化,今後將逐漸出現融合的趨勢,行業界限將不再明顯。比如,廣電的兩張網,即有線電視網路和無線移動網,隨著技術改造和規模化發展,將成為整合文化資源的重要平台,出現電視圖書館、電視互聯網、電視報刊、電視劇場以及手機電視、手機電影、手機報刊、手機圖書等新業態,到時就很難說這些是屬於上述哪個領域中的了。
三是文化與旅遊以及製造業的結合越來越明顯。今後隨著文化資源的進一步開發,文化和旅遊的結合——也就是深度旅遊必將會在中國出現。同時,把文化的內涵或元素植入到建築裝修材料當中——這種文化和製造業的結合,既提高了產品的文化含量,又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
四是文化產業發展已經從自發轉向自覺。文化體制改革將向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的方向發展,但是市場機制也有弊端。為了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基地的孵化和集聚功能,加強規劃及調控引導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當務之急是研究和制訂全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布局規劃。 在2012年12月15日舉行的「2012年中國文化金融創新峰會」上,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司長劉玉珠表示,文化和金融合作的共識已經開始形成,這對產業的發展是極為重要的。他還透露,正和財政部門一起研究財政資金來支持文化金融的新模式。
截止到2012年12月,文化部與各銀行機構部行合作的機制下,實現重點信貸融資項目97項,累計余額210.96億元,部行合作帶動了文化產業信貸余額的新高。
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已有77家文化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已有64家文化企業注冊發行了1449.5億元各類債券,為保證文化產業投融資工作的順利開展。此外,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共有參與文化產業投資的基金是135個,資金總規模超過1795億元,多渠道、多種形式的融資方向極大的拓展了文化產業的投融資體系,為文化企業選擇多樣化的融資提供了可靠的條件。
劉玉珠表示,將進一步的探索文化與金融結合的新規律、新渠道,擴大與各類金融機構的合作,打造文化產業金融服務的全鏈條,鼓勵各類機構積極參與文化企業在建融資試點,文化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文化類無形資產的評估、流通工作。打造銀行、保險、證券等多方面參加的文化產業投融資全鏈條建設,在拓展延伸文化產業鏈的同時來順暢文化金融服務的鏈條。同時,注重於扶持小微企業,鼓勵民間投資、金融改革等政策的配合,依託文化金融工作的實施來推動文化企業的財務管理、資產評估、公司治理等相關工作的開展。投融資高潮
2012年文化產業發展方興未艾——各地繼續加大投資興建文化產業園;文化與資本領域對接推陳出新,文化基金仍層出不窮。展望2013年,國家對文化產業大力支持的宏觀政策環境不會改變,文化產業投融資高潮或將再現;文化與科技結合成為文化產業的發展主題,各地有望出台相關落地政策,促進新興文化業態強勢發展。金融資本和文化產業的對接進展迅速。4月27日,人民網[微博]在上交所上市,這是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新聞網站。此外,新華網、華聲在線、央視網等50家中央、地方新聞網站也加入了改制上市大潮。同時,2012年下半年以來,文化產業基金再度大規模集中設立,其中,中誠騰龍旅遊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西部文化旅遊產業基金和西安曲江影視投資基金在9月設立的基金目標總規模高達202億元。資本之所以青睞文化產業與國家宏觀層面的支持是分不開的。2012年年初,文化部發布《「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提出「十二五」期間文化部門管理的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平均現價增長速度高於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十八大報告又再次強調「要將文化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預計2013年這樣的宏觀政策面將得到延續,文化產業投融資高潮或將再現。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為13479億元,比2010年增長21.96%,高於同期現價GDP年均增長速度4個百分點。我們預計,得益於宏觀層面的支持和資本的介入,2012年、2013年文化產業可望繼續保持20%以上的增長。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產業舞台成為「主角」。多部門聯合出台《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綱要》,提出「促進傳統文化產業的優化和升級,重點圍繞演藝、工藝美術及新聞出版全產業鏈等產業發展開展技術創新和應用服務示範,同時促進廣播電視網升級換代及新技術推廣」等促進文化、科技融合的政策方向;十八大報告更是強調「促進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在文化消費領域,出現「冰火兩重天」的局面:以電影產業為代表的大眾文化消費持續強勁,毫不理會經濟的「寒意」;而以藝術品拍賣為代表的高端文化產品消費則打了個「寒顫」,未來的發展還有賴於實體經濟增長的回暖。2011年,中國電影票房突破131億元。《「十二五」期間中國電影產業黃金五年發展研究報告》預測,「十二五」期間中國電影票房將突破300億元,沖擊400億元,到「十二五」末期,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已經徵求意見一年多的《中國電影產業促進法》預計在2013年初即可出台。廣東省廣電局電影管理處處長黃昌寧說,在廣播電視這個大領域裡面,電影將是國家從法律層面進行扶助的首個產業。在《促進法》的推動下,2013年的電影產業必將有突破性的發展。與大眾文化消費的「旺」勢相比,高端文化消費明顯遇「冷」。業內人士觀察,藝術拍品市場減少3至5成,拍賣成交破億元人民幣的藏品近35件,但2012年卻屈指可數。展望2013年,因為經濟增長不可能快速「回暖」,高端文化產品的消費或將繼續「走冷」。湖北省博物院研究員蔡路武認為,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正處在深度調整期,體現為激情回歸理性,投資與收藏統一,發展策略調整以及誠信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

與湖北省文化產業佔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