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醫葯行業的發展現狀
發展現狀
根據統計,2010 年至 2014 年全球醫葯市場規模由 7,936億美元增長到 9,761 億美元,到 2019 年全球醫葯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 12,249億美元,相比於 2014 年增長約 25.50%。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全國衛生總費用已由 2007 年的 11,573.97 億元、2010 年的19,980.39 億元增長到 2014 年的 35,312.40 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 18%。隨著經濟持續發展、人口老齡化加速、人均壽命增加與醫療改革相關措施的出台,未來我國醫葯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將進一步提高。
近年來,全國醫葯生產一直處於持續、穩定、快速的發展階段。過去十年,我國醫葯工業總產值保持快速增長。根據南方醫葯經濟研究所的統計,我國七大類醫葯工業總產值在「十一五」期間復合增長率達到 23.31%,進入「十二五」後仍然保持快速增長勢頭,2014 年達 25,798 億元,同比增長 15.70%。
目前,我國大概有3000多家制葯企業,但是TOP100就貢獻了60%以上的市場份額,剩下的2900多家企業瓜分其餘的不足40%份額,由此可見我國醫葯市場集中度越來越明顯,按照現在的趨勢以後集中度會愈發明顯。http://www.avicui.com/news-85183.html
從企業集團來看,我國醫院市場銷售額排名前20位的依次為輝瑞、揚子江、阿斯利康、山東齊魯、四環醫葯、上海復星、賽諾菲、江蘇恆瑞、科倫、正大天晴、拜耳、上葯、諾華、羅氏、遠大、默沙東、中國醫葯總公司、石葯、步長制葯以及諾和諾德。TOP20里本土企業已然占據半壁江山。
從葯物品種來看,在我國醫院市場排名前20位的暢銷產品中,外資的產品可以說屈指可數,只有4種,其他的16種均是國內的品種。但是4種外資企業葯品在2016年同比年增長率均有所提升,而本土企業產品增長率則多數呈現下滑趨勢,本土企業在葯品市場銷售方面仍需繼續努力。
IMS在今年3月份公布了一個預測,預測從2016到2020年五年之間中國醫葯市場的整體增速在7%左右,預測根據是2018、2019年將有很多新產品上市,但是2019年之後因為很多產品的一致性評價面臨過期,可能會對於無論是外資企業還是本土企業都有新的挑戰和格局的變化。
2017年下半年中國醫葯行業發展十大趨勢
1.新版醫保目錄在下半年將正式實施,部分處方葯主流企業銷售將嚴重下滑。
新版醫保目錄在年初的萬眾矚目中落地,按照國家相關部門要求將在下半年正式實施。新版醫保目錄的實施將決定一部分處方葯企業的生死:產品在新醫保目錄里,尚有生存的餘地,醫葯企業可藉此提高自身的軟實力,在提供良好的學術支持和服務支持上狠下功夫;但是如果產品不在新醫保目錄里的葯企,銷售下滑將更嚴重,這些企業要麼把銷售陣地轉移到競爭激烈的院外渠道銷售和OTC渠道銷售、第三終端渠道銷售,要麼企業面臨被淘汰或被收購的境況。
今年的國家醫保目錄與前幾版的國家醫保目錄有很大的差異:其中部分醫葯企業的「大品種」使用范圍的限制擴大了,在醫療機構身份、病種和使用人群上有很多的限制;另外就是產品即使進入了醫保目錄,在有些省份也沒有對應的醫保支付政策的落實。這些限制部分主流處方葯企業的發展影響較大,部分企業的銷售將因此下滑較為嚴重。
2.各省醫保目錄大增補開始,有優質品種資源的中小型葯企將有望彎道超車。
眾所周知,產品優勢是葯企競爭之根本。一個好的主力產品往往決定一個醫葯企業的命運。很多葯企都是靠一兩個拳頭產品一鳴驚人的。隨著各省醫保目錄的大增補,具有明星產品或黃金單品的特別是有優質中成葯的中小型葯企可能迎來春天。
部分中小葯企由於其產品的優勢和獨特性,在激烈的競爭中會脫穎而出,成為醫保目錄增補後的黃金產品。這些入選了醫保目錄的中小葯企會迎來很大的發展機會,在眾多的市場競品中一騎絕塵,這就是優勢品種的魅力所在。這些中小葯企在「春天裡」會一路高歌,有望在「賽車場」上彎道超車。
3.中葯飲片企業遭遇血雨腥風,規模1億以下的企業面臨被出局。
中葯飲片企業,尤其是部分規模較小的中葯飲片企業,由於中葯飲片質量問題頻頻出現,成了飛檢的重災區,導致在上半年的經營已經陷入困境,還有部分企業已經被淘汰出局。從上半年飛檢的情況來看,被收回GMP證書的40多家企業中,中葯飲片企業就佔了近一半。具備強大的資金實力和抗風險能力是中葯飲片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隨著國家和相關部門對中葯飲片監管力度的加大,相關的政策和制度的出台,中葯飲片生產經營企業的難度會不斷加大。對於規模在1億以上、具備相當實力的企業來說,通過改進生產工藝和設備來提高質量和競爭力是能夠渡過難關的;但對於規模在1億以下的中小型中葯飲片企業來說,缺乏資金實力和競爭力較弱是心頭抹不去的痛。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葯飲片行業銷售收入1922億元,在醫葯工業中的佔比最低,只有6.5%,但保持較高的13.5%的增速,高於醫葯經濟整體增速,呈現良好發展勢頭;2017年,因為國家政策的利好,中葯飲片市場容量將高達近4000億。
中葯飲片作為 中醫葯產業的重要支柱之一,亟待進一步規范生產工藝和質量管理規范,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中葯飲片市場會一枝獨秀,迎來更加快速的發展。
4.葯店+診所模式日益成熟,並廣受消費者青睞。
隨著國家醫改的深入,處方葯企大量轉入葯店連鎖銷售渠道,葯店裡銷售的處方葯會越來越多。在整個醫葯大環境的深刻影響下,具備葯店+診所經營資質的零售門店越來越受消費者青睞。
分級診療快速落地,等級醫院醫療技術費用不斷提高,使得一部分原有醫院患者有病到醫院的習慣正在改變,就近到社區門診或具備診所資質的葯店看病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在診所、葯診店看病後憑借診所、葯診店專業醫生的處方到葯店取葯,既能得到快速、有效的治療,又節省了到醫院看病掛號費用和排隊的時間。
隨著我國快速進入老齡化社會,「大病到醫院,小病到社區或葯店」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隨著葯店+診所模式的日益成熟,診所醫生自身素質的提高和設備的改進,葯店+診所模式正在大面積推廣,相信這種模式在我國會有較大的作為,中國版的「梅奧診所」將有望出現。
5.有資源力的醫葯企業快速拓展新的銷售模型,處方葯、OTC、第三終端、KA、院外、大健康事業部「六駕馬車」並駕齊驅的局面將開始出現。
之前葯企的銷售模型相對比較單一,要麼是處方銷售、要麼是OTC銷售、要麼是第三終端銷售。但隨著醫葯環境變得日益復雜,只憑借幾種銷售模型已經很難再「玩轉」中國的醫葯市場。
部分有資源力的醫葯企業和有眼光的醫葯企業家憑借自身的優勢在大力拓展之前未曾嘗試的銷售模型,在這里我們稱之為「新的銷售模型」。「新的銷售模型」包括第三終端、KA、院外銷售、大健康等,在每個銷售模型中都有成功的典範。有資源力的醫葯企業需要認真研究成功案例,充分結合自身的優勢「取長補短」,定會在目前嚴峻的 醫葯市場獨辟蹊徑,有一番新的作為。比如國內某知名醫葯 企業,在原先的控銷領域做到了全國的前3甲,其公司老闆高瞻遠矚,在國家大力倡導大健康產業的背景下,率先成立了大健康事業部。短短的幾年內,其大健康事業部的銷量和規模已經遠超原有第三終端控銷模式的規模,成為企業的又一核心利潤增長點。
6.連鎖葯店上市熱潮湧現,大中型連鎖葯店競相上市帶來連鎖葯店新一輪的跑馬圈地。
已經上市的連鎖葯店如老百姓、益豐和一心堂等在省外的開店和並購依然在加速。從最新的變化來看,它們在並購方面都有所減緩,逐步轉為以自建門店為主。究其原因,收購固然相對於自建門店較快,但收購質量的穩定性和收購之後的不確定性也很多。相對而言,自建門店質量的穩定性和收購之後的不確定性問題會少些。
廣東的區域龍頭大森林連鎖、山東的區域龍頭漱玉平民已經進入上市倒計時;其他一些知名醫葯連鎖如眾友康連鎖、燕喜堂連鎖也正在厲兵秣馬謀劃上市並加快開店和並購的速度,以期在不遠的將來能在主板上市。中原某知名醫葯連鎖今年的新開店目標是1000家,平均每天3家的速度在高速擴張。其目標是用3-5年走向資本市場,實行新的跨越式增長。
7.大中型醫葯企業兼並的對象不再是高大上的醫葯企業,而是有品牌醫保和品牌OTC品種的中小型醫葯企業。
優勢大中型醫葯企業兼並的速度依然在加快,但眼光變得越來越挑剔。外表高大上的、待被收購醫葯企業往往表面光鮮,不良資產率較高,被兼並後也會問題重重。而有品牌醫保和品牌OTC品種的中小型企業因為其品牌知名度和產品知名度,在有意被收購時會被優勢大中型企業所青睞。產品的品牌度和知名度不是一時形成的,而是要經歷過漫長的歷程。產品經過了長期的使用已經在消費者心目中形成了品牌力,品牌力就是競爭力,具有了完備的競爭力就具備了很強的盈利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大中企業把目光瞄向這些企業是非常有眼光和具有前瞻性的。
8.行業政策的多變導致大型醫葯企業的戰略目標變得迷茫,大型醫葯企業高管紛紛離隊。
行業的不確定性導致了人員的不確定性,也導致部分大型醫葯企業高管紛紛離隊。這是一個以考核結果論英雄的時代。葯企高管是葯企的靈魂人物,他們的到來或離去,對葯企短期戰略或長期戰略的形成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很多時候會是致命性的。新的高管入職又會帶來新的戰略和新的文化進來,增加了太多的不確定性。在目前行業大環境不好的今天,對企業來說無疑雪上加霜。
保持相對穩定的高管團隊是很多迷茫中的醫葯企業需要堅持的一個基本原則,因為高管對一個公司的發展非常重要,他剛熟悉情況又離開企業的危害尤其巨大。只有高層穩定了,戰略才能穩定,企業發展才能夠具有可持續性,企業才能致力於長期發展。縱觀歷史,世界500強中凡是做到基業長青的企業,其核心高管都是具備非常人格魅力並長期服務於該公司並與公司一起發展的人。
9.醫葯企業基層醫療事業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銷售管理與服務上來。
國家在大力倡導基層醫療,大病、疑難雜症到 醫院,小病到基層醫療機構、 葯店。並在基層醫療建設和新農合等方面進行了大力的投入。作為專為基層醫療服務的廣大醫葯企業,他們的工作重心不再是僅僅賣產品,而是將工作重心轉移到銷售管理和服務上來。
以前這些醫葯企業通過認真研究消費者和產品,在基層醫療市場確實分得了一杯羹。但隨著國家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基層醫療機構的需求也發生了新的變化。首先他們需要學習新的知識以滿足消費者日益提高的需求;其次,國家大面積叫停輸液,基層醫療機構需要新的可替代輸液的技能和方法去實現醫德、盈利雙豐收。最後,他們對醫葯企業人員素質和銷售管理服務等綜合能力有了新的要求。
針對基層醫療機構出現的這些新的需求,作為葯企基層醫療事業部,必須順勢而為,要充分了解並滿足基層醫療機構的需求,同時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能和水平,更好地為基層醫療機構進行專業的服務。
10.第三終端綠色療法越來越火熱,品牌企業開始脫穎而出。
第三終端診所和葯店在國家基層醫療改革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國家大規模禁止輸液的同時,第三終端診所和葯店已經找到了可以完全取代輸液的綠色療法。
『貳』 如何看待醫葯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百億級私募12月調研60股 醫葯生物行業受青睞百億級私募12月出百動調研77次,千合資本出專動調研4公司屬12月以來,這22家百億級私募共出動調研77次。在百億級私募參與的77次公開調研當中,總共涉及的上市公司度有60家。從行業分布上看,醫葯生物行業成為這批私募調研最為密集的行業,共問有11家公司迎來百億級私募的調研。其中,景林資產在12月總共調研了5家醫葯生物公司,包括三諾生物 、爾康制葯等。鼎鋒資產和博道投資也分別在12月份調研了2家醫葯生物公司,鼎鋒資產拜訪了香雪制葯和陽普醫療答 ,博道投資則考察了華通醫葯和麗珠集團 .重陽投資在12月則重點調研了版電氣設備行業的公司,在其12月的權5次公開調研中,就有4次拜訪了電氣設備行業的公司,包括合縱科技 、新聯電子等。王亞偉旗下的千合資本12月份調研了4家上市公司,分別是中信國安 、二六三 、深圳機場和萊茵體育
『叄』 求一份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葯等新興產業發展的調查報告。
國務院昨天下發《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明確將從財稅金融等方面出台一攬子政策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要力爭達到8%左右。
《決定》指出,根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特徵,立足我國國情和科技、產業基礎,現階段將重點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
『肆』 醫葯市場調研分析報告
-2006年中國醫葯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報告目錄
第一部分 醫葯產業現狀
第一章 中國醫葯行業運行情況
第一節 中國醫葯行業總體運行情況
一、2002—2005年中國醫葯行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中國醫葯行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中國醫葯行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中國醫葯行業發展指數
第二節 中國醫葯各子行業經濟對比
一、2002—2005年中國醫葯各子行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中國醫葯各子行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中國醫葯各子行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中國醫葯各子行業發展指數
第三節 中國醫葯行業規模經濟
一、2002—2005年中國醫葯大中小企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中國醫葯大中小企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中國醫葯大中小企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中國醫葯大中小企業發展指數
第四節 中國醫葯各產權經濟運行
一、2002—2005年中國醫葯產權經濟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中國醫葯產權經濟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中國醫葯產權經濟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中國醫葯產權經濟發展指數
第二章 醫葯投資特性與投融環境
第一節 醫葯行業投資特性研究
一、醫葯業行業特性
二、醫葯行業地位
三、行業集中度分析
四、醫葯上下游產業鏈
五、醫葯行業壁壘
第二節 2004年醫葯行業投融資環境研究
一、產業政策
二、市場准入條件
三、行業與市場管理體制
四、相關政策環境
五、行業改革
第三節 醫葯行業投資狀況分析
一、各子行業投資價值
二、中葯類公司最具投資價值
三、上市公司投資價值
四、醫葯投資業的五處風險
第三章 我國醫葯行業熱點回顧
第一節 GMP認證分析
一、GMP認證對市場的影響
二、關注中小制葯企業GMP認證
三、GMP認證後我國醫葯行業產能整體過剩情況仍加劇
四、後GMP認證時代的營銷走向
五、制葯企業將如何鞏固和擴大GMP認證成果
第二節 並購熱潮分析
一、透視醫葯企業並購風雲
二、醫葯行業重組的動因、特徵和趨勢
三、我國醫葯行業並購浪潮成因及特點分析
四、國際醫葯企業購並動因分析及對中國的啟示
五、2004醫葯行業再掀並購、重組高潮
六、並購重組將成為中國醫葯工業快速發展的主旋律
七、對醫葯行業並購重組的預測分析
第三節 醫療改革分析
第四章 醫葯行業投資狀況分析
第一節 總體投資情況
一、新建、在建項目數量
二、投資項目的子行業分布
三、資金使用方向
四、投資資金來源
五、投資主體的所有制結構
六、投資項目完成情況
七、投資效益及存在問題分析
第二節 重點投資項目分析
一、化學原料葯企業項目
二、化學制劑企業項目
三、中葯企業項目
四、醫療器械企業項目
五、生物制葯企業項目
第二部分 全球醫葯市場分析
第五章 全球及其主要地區市場規模情況
第一節 全球醫葯市場規模情況
一、2002—2005年醫葯全球市場規模發展情況
二、2002—2005年全球醫葯市場分地區銷售情況
三、2002—2005全球主要治療種類排名及其銷售情況
四、2002—2005全球暢銷處方葯銷售額及其增長情況分析
五、2001~2002年全球十三大葯品市場銷售情況(分國別)
六、2003年及其以後新葯開發動向
第二節 世界非處方葯轉換市場分析
一、Rx向OTC轉換的總體趨勢
二、Rx向OTC轉換的驅動力
三、Rx向OTC轉換的安全機制
第三節 美國醫葯業現狀分析
一、美國醫葯市場總體狀況
二、美國醫葯市場現狀分析
三、美國現代醫葯零售管理
第四節 日本
一、日本醫葯市場總體概況
二、日本漢方葯材生產概況
三、日本醫葯市場的國際化變局
第五節 歐洲
一、歐洲醫葯市場概況
二、醫療管理制度美歐的差異性分析
三、歐洲醫葯市場分析
第六章 全球醫葯領先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第一節 全球醫葯領先企業總體情況分析
一、2003—2005年總體經營情況分析
二、研發投入情況分析
第二節 輝瑞制葯2003—2005年經營情況
一、2003—2005年總體銷售情況
二、主要產品2003—2005年銷售情況
三、新產品研發及其上市情況分析
四、企業經營問題及對策研究
第三節 羅氏制葯2003—2005年經營
第四節 百事美施貴寶2003—2005年經營
第五節 瑞士諾華制葯2003—2005年經營
第六節 默克制葯2003—2005年經營
第七節 葛蘭素史克2003—2005年經營
第八節 印度南星制葯2003—2005年經營
第九節 世界主要生物制葯公司2003—2005年經營情況
第七章 全球醫葯研發狀況分析
第一節 全球醫葯研發情況分析
一、世界醫葯開發研究現狀分析
二、世界醫葯開發研究遇到的主要問題
第二節 全球已經過期及即將過期的專利葯物情況分析
一、專利已過期或將過期的專利葯
二、1998—2007年全球過期專利暢銷葯物情況
三、全球抗病毒葯物研發情況
第三部分 化學制葯產業
第八章 化學原料葯產業
第一節 化學原料葯總體運行情況
一、2002—2005年化學原料葯行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化學原料葯行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化學原料葯行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化學原料葯行業發展指數
第二節 化學原料葯規模經濟
一、2002—2005年化學原料葯大中小企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化學原料葯大中小企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化學原料葯大中小企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化學原料葯大中小企業發展指數
第三節 化學原料葯產權經濟
一、2002—2005年化學原料葯產權經濟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化學原料葯產權經濟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化學原料葯產權經濟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化學原料葯產權經濟發展指數
第四節 化學原料葯產量情況分析
一、2002—2005年產量增長情況
二、2004—2005年化學料葯分月變動情況
三、化學原料葯主要地區產量情況
第五節 化學原料葯主要地區運行情況
一、總體情況
二、河北地區化學原料葯產業運行情況
三、浙江地區化學原料葯產業運行情況
四、山東地區化學原料葯產業運行情況
五、黑龍江地區化學原料葯產業運行情況
六、江蘇地區化學原料葯產業運行情況
七、天津地區化學原料葯產業運行情況
第六節 化學原料葯領先企業運行情況
一、2003—2005年化學原料葯前十家企業運行情況分析
二、2003—2005年化學原料葯前100家企情況分析
第七節 中國化學原料葯外貿情況
一、總體情況
二、2002—2005年進口情況
三、2002—2005年出口情況
四、化學原料葯出口問題
五、化學原料葯外貿政策
第九章 化學制劑產業運行
第一節 化學制劑總體運行情況
一、2002—2005年化學制劑行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化學制劑行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化學制劑行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化學制劑行業發展指數
第二節 化學制劑規模經濟
一、2002—2005年化學制劑大中小企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化學制劑大中小企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化學制劑大中小企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化學制劑大中小企業發展指數
第三節 化學制劑產權經濟
一、2002—2005年化學制劑產權經濟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化學制劑產權經濟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化學制劑產權經濟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化學制劑產權經濟發展指數
第四節 化學制劑產量情況
一、2002—2005年產量增長情況
二、2004—2005年化學料葯分月變動情況
三、化學制劑主要地區產量情況
第五節 化學制劑主要地區運行情況
一、總體情況
二、江蘇地區化學制劑產業運行情況
三、廣東地區化學制劑產業運行情況
四、上海地區化學制劑產業運行情況
五、浙江地區化學制劑產業運行情況
六、陝西地區化學制劑產業運行情況
七、北京地區化學制劑產業運行情況
八、山東地區化學制劑產業運行情況
九、河南地區化學制劑產業運行情況
十、四川地區化學制劑產業運行情況
第六節 化學制劑領先企業運行情況
一、2003—2005年化學制劑前十家企業運行情況
二、2003—2005年化學制劑前100家企情況分析
第七節 中國化學制劑外貿情況
一、總體情況
二、2002—2005年進口情況
三、2002—2005年出口情況
四、化學制劑出口問題
五、化學制劑外貿政策
第四部分 中葯產業
第十章 中葯飲片產業分析
第一節 中葯飲片總體運行情況
一、2002—2005年中葯飲片行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中葯飲片行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中葯飲片行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中葯飲片行業發展指數
第二節 中葯飲片規模經濟
一、2002—2005年中葯飲片大中小企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中葯飲片大中小企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中葯飲片大中小企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中葯飲片大中小企業發展指數
第三節 中葯飲片產權經濟
一、2002—2005年中葯飲片產權經濟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中葯飲片產權經濟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中葯飲片產權經濟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中葯飲片產權經濟發展指數
第四節 中葯飲片產量情況
一、2002—2005年產量增長情況
二、2004—2005年化學料葯分月變動情況
三、中葯飲片主要地區產量情況
第五節 中葯飲片主要地區運行情況
一、總體情況
二、廣東地區
三、廣西地區
四、四川地區
五、江蘇地區
六、吉林地區
七、浙江地區
第六節 中葯飲片領先企業運行情況
一、2003—2005年中葯飲片前十家企業運行情況分析
二、2003—2005年中葯飲片前100家企情況分析
第十一章 中成葯產業分析
第一節 中成葯總體運行情況
一、2002—2005年中成葯行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中成葯行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中成葯行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中成葯行業發展指數
第二節 中成葯規模經濟
一、2002—2005年中成葯大中小企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中成葯大中小企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中成葯大中小企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中成葯大中小企業發展指數
第三節 中成葯產權經濟
一、2002—2005年中成葯產權經濟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中成葯產權經濟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中成葯產權經濟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中成葯產權經濟發展指數
第四節 中成葯產量情況分析
一、2002—2005年產量增長情況
二、2004—2005年化學料葯分月變動情況
三、中成葯主要地區產量情況
第五節 中成葯主要地區運行情況
一、總體情況
二、廣東地區
三、吉林地區
四、江西地區
五、貴州地區
六、山東地區
七、四川地區
八、浙江地區
九、天津地區
十、北京地區
第六節 中成葯領先企業運行情況
一、2003—2005年中成葯前十家企業運行情況分析
二、2003—2005年中成葯前100家企情況分析
第十二章 中葯外貿及優劣勢分析
第一節 中葯與中葯材進出口情況
一、中葯與中葯材出口情況分析
二、中葯與中葯材進出口2003—2005年情況綜述
第二節 中葯產業優劣勢及發展趨勢分析
一、中葯產業行業政策分析
二、中醫葯行業技術分析
三、中葯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四、中葯行業現存問題分析
五、中葯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第五部分 生物制葯產業
第十三章 世界生物制葯產業
第一節 全球生物制葯市場規模
第二節 全球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公司情況
第三節 全球生物制葯產業發展趨勢
一、全球預測
二、國際市場現在和將來銷售最好的生物葯物
三、近期(2002年來)將投產和正在開發的暢銷葯
第四節 美國生物制葯產業情況
一、美國生物技術業2003年重現上揚
二、備受資本追捧生物技術公司成了暴發戶
第五節 日本生物醫葯業
一、日本生物制葯業情況
二、日本生物技術產業遠期規模
三、日本蛋白質結構方面的成就
第六節 德國生物制葯產業情況
第七節 世界主要生物制葯產品市場狀況
一、總體情況分析
二、世界基因工程葯物產業情況分析
三、2002-2010年全球治療性蛋白市場分析與預測
第十四章 中國生物制葯產業分析
第一節 生物制葯總體運行情況
一、2002—2005年生物制葯行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生物制葯行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生物制葯行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生物制葯行業發展指數
第二節 生物制葯規模經濟
一、2002—2005年生物制葯大中小企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生物制葯大中小企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生物制葯大中小企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生物制葯大中小企業發展指數
第三節 生物制葯產權經濟
一、2002—2005年生物制葯產權經濟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生物制葯產權經濟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生物制葯產權經濟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生物制葯產權經濟發展指數
第四節 生物制葯產業各地區發展情況
一、地區經濟對比情況
二、湖北生物制葯產業運行情況分析
三、浙江生物制葯產業運行情況分析
四、山東生物制葯產業運行情況分析
五、上海生物制葯產業運行情況分析
六、廣東生物制葯產業運行情況分析
七、北京生物制葯產業運行情況分析
八、天津生物制葯產業運行情況分析
九、江蘇生物制葯產業運行情況分析
第十五章 中國生物制葯細分市場
第一節 主要產品總體銷售情況分析
一、主要生物葯品銷售情況
二、基因工程葯物研製開發情況
第二節 國內干擾素市場產銷狀況
一、我們生產干擾素的主要種類
二、市場空間大
三、競爭日趨激烈
四、成長尚需時日
五、目前生產干擾素的上市公司
第三節 疫苗市場
一、我國疫苗市場蘊藏巨大商機
二、我國疫苗生產企業現狀
三、流感疫苗市場情況
四、乙肝疫苗市場
第四節 其他細分市場情況
一、人血白蛋白
二、促紅細胞生成素
三、白介素
四、集落刺激因子
五、人生長激素
六、胰島素
第十六章 中國生物制葯領先企業運行情況
第一節 生物制葯領先企業排名情況
一、2004年生物制葯銷售收入排序前10家企業銷售收入利潤情況
二、國家統計局2004年生物制葯企業銷售收入前200名企業
三、國家統計局的生物制葯企業按利潤前200名企業
四、國家經貿委監測生物制葯企業銷售收入利潤前100家企業
第二節 中國生物制葯上市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第十七章 生物制葯進出口情況分析
第一節 生物制葯2004年主要產品進口情況
第二節 生物制葯2004年主要產品出口情況
一、出口總量情況 390
二、主要產品出口國家、數量、金額情況
第六部分 醫葯終端市場分析
第十八章 消費者分析
第一節 消費者基本狀況
一、全國各地區城鄉人口構成
二、全國人民生活水平
第二節 葯品消費結構分析
一、城鄉消費結構
二、中國農村葯品市場
三、國產葯與進口葯、合資葯品的市場佔有率
第三節 消費者消費心理分析
一、消費者購葯心理分析
二、消費者對中西葯的選擇
三、病患就醫習慣
第四節 消費者常備葯品
一、家庭常備三大葯品
二、常備葯品的購買渠道
第五節 疾病發病模式變化
一、21世紀全球發病模式的變化
二、中國人口疾病發病模式
第十九章 醫葯市場銷售渠道狀況
第一節 醫葯銷售渠道現狀
一、醫葯的銷售渠道和銷售模式
二、葯品零售業的現狀
三、實現醫葯零售業規模化發展的主要運作者
四、醫葯批發市場分析
五、中國葯品零售應對挑戰
第二節 我國醫療服務現狀
一、產業組織分析
二、醫療服務現狀
第三節 醫葯連鎖經營現狀
一、醫葯連鎖經營概況
二、美國連鎖零售葯店經營模式
三、醫葯連鎖配送社會化
四、醫葯連鎖經營分析
第二十章 醫院用葯主要葯品細分市場
第一節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醫院用葯
一、抗生素各主要種類總體情況概述
二、大環內酯類葯品市場規模穩步增長
三、阿奇黴素、羅紅黴素和克拉黴素表現突出
四、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發展前景
第二節 青黴素類葯物全國醫院銷售分析
第三節 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醫院用葯分析
一、醫葯用葯——增長速度明顯放緩
二、國內廠家——市場份額重新分配
三、市場份額——國葯上升洋葯下降
第四節 萬古黴素醫院用葯情況分析
一、萬古黴素總用葯金額狀況
二、萬古黴素分城市用葯情況
三、萬古黴素生產廠商銷售現狀
四、國產與進口比重
第五節 β-內醯胺酶抑制劑醫院市場分析
第六節 頭孢類葯物用葯情況分析
第七節 喹諾酮類葯重點品種分析
一、左氧氟沙星
二、環丙沙星
三、氧氟沙星
四、氟羅沙星
五、諾氟沙星
六、加替沙星
第七節 全身用激素類葯物醫院用葯情況分析
第八節 秘治療葯物醫院用葯情況
第九節 消化系統用葯醫院市場
第十節 呼吸系統用葯市場
一、2002年我國醫院市場呼吸系統用葯走勢
二、醫院市場呼吸系統用葯類別分析
三、主要品種市場情況
四、呼吸系統用葯零售市場情況分析
五、哮喘病用葯市場分析
第十一節 2003年中國皮膚科外用葯市場分析
一、2003年總體情況
二、市場特點
三、具體品牌分析
四、2002年市場情況分析
第十二節 眼科用葯市場分析
第十三節 我國主要城市植物生物鹼類抗腫瘤葯市場
『伍』 中醫葯現狀的調查報告應從那幾個方面入手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中葯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將大力推動中醫葯的發展,並列為國家戰略。並進一步加快中醫葯健康服務,使得中醫葯服務百姓健康在深化醫改中發揮重要作用,未來我國中醫葯行業發展前景可期。據數據顯示:到2020年,我國要基本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業體系,形成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屆時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預計將達到8萬億元以上,而作為中國傳統醫學的中醫葯產業,基於「治未病」的理念,在健康服務領域有比較優勢。
跟蹤搜集的市場數據,本報告分析框架分為三大篇,第一篇主要呈現了呼吸系統中成葯市場的整體概況,分析了行業的整體市場規模、發展趨勢,以及行業內優秀企業的經營狀況及品牌競爭力;第二篇從行業各細分市場入手,詳盡地分析了每一類呼吸系統中成葯產品的發展概況、葯品競爭格局、企業地位競爭以及區域市場競爭格局;第三篇是在前兩篇分析的基礎上,系統而全面地分析了行業企業面對競爭時所應該選擇的競爭策略。通過層層分析,企業可以清楚誰是該產品領域目前主要的競爭對手、誰是潛在的競爭對手、競爭對手的產品定位及區域市場在哪裡等。
『陸』 求一篇關於醫葯行業的調查報告。
這個啊,可以找一些國內有權威的市場調研的公司去做一個詳細的調查,不過,也是要相對收一些費用,但是也有好的公司,價位卻不是很高,中國投資網和中國產業信息網,價位偏高,中國行業信息研究網性價比高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