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涇縣和記宣紙好不好
宣紙不太看牌子 看原料 說白了 就是檀皮加的比例 好牌子也有差紙 沒聽到過的牌子也可能出好紙
B. 涇縣宣紙了解多少
宣紙具有「韌而能潤、光而不滑、潔白稠密、紋理純凈、搓折無損、潤墨性內強」等特點,並有獨特容的滲透、潤滑性能。寫字則骨神兼備,作畫則神采飛揚,成為最能體現中國藝術風格的書畫紙,所謂「墨分五色,」即一筆落成,深淺濃淡,紋理可見,墨韻清晰,層次分明,這是書畫家利用宣紙的潤墨性,控制了水墨比例,運筆疾徐有致而達到的一種藝術效果。再加上耐老化、不變色。少蟲蛀,壽命長,故有「紙中之王、千年壽紙」的譽稱。十九世紀在巴拿馬國際紙張比賽會上獲得金牌。宣紙除了題詩作畫外,還是書寫外交照會、保存高級檔案和史料的最佳用紙。我國流傳至今的大量古籍珍本、名家書畫墨跡,大都用宣紙保存,依然如初。
C. 安徽涇縣都有哪些宣紙廠哪家的宣紙最好
中國宣紙集團生產的紅星牌很好
D. 涇縣宣紙的介紹
涇縣宣紙是來指採用產自安徽自省涇縣境內的沙田稻草和青檀皮,不摻雜其他原材料,並利用涇縣特有的山泉水,按照傳統工藝,經特殊工藝配方,在精密的技術監控下精製而成。是供書畫、裱拓、水印等用途的高級藝術用紙。有「國之瑰寶」、「千年壽紙」的美譽。
E. 宣紙的產業發展
宣紙協會助推宣紙產業發展
2007年06月20日16時44分 來源: 宣城日報社
涇縣中國宣紙協會成立一年多來,積極履行協會的職責,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在壯大了協會自身的同時,增強了宣紙行業的凝聚力,促進了宣紙產業的發展。
2005年11月中國宣紙協會在涇成立後,在行業內部開展了宣傳和發動,在參加協會組織、履行協會章程、鞏固協會陣地等方面做了細致的工作,截至去年底共發展會員單位129戶;積極參與了縣政府組織的專題調研,提出了整合資源等10項建議,為政府決策提供了可靠依據;參與申報「非遺」工作,完成了申報書及20分鍾光碟製作,使「宣紙製作技藝」躋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創辦並發行了6期《中國宣紙》會刊,匯集宣紙史料研究等方面的文章,部分文章先後被《中國書畫報》、《人民日報》等國內十幾家媒體轉載和轉播,得到國內紙史專家、學者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和稱贊。與此同時,協會還積極參加第二屆宣城市文房四寶旅遊文化節的各項活動,參與縣政府組織的申報「中國宣紙之鄉」榮譽稱號和「宣筆技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工作,會同市、縣質檢部門制定了《涇縣書畫紙地方標准》,從而結束了本縣書畫紙產品質量無地方行業標準的歷史。
F. 有誰知道安徽涇縣60年發展變化
涇縣位於皖南山區,南依黃山,西臨九華山,襟抱太平湖。全縣總面積2059平方公里,轄8鎮22鄉,總人口36.2萬人。 涇縣歷史悠久,漢初置縣,以涇水得名。自古即有「漢家舊縣,江左名區」之稱。
歷史上名人輩出,唐代詩人許棠、清代書法家包世臣都是涇縣籍人士。現代畫家吳作人、文學家吳組緗、書法家吳玉如並稱「涇縣三吳」。 涇縣是光榮的革命老區。雲嶺是新四軍軍部舊址所在地,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就發生在涇縣茂林地區;皖南事變烈士陵園是全國重點陵園,被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厚岸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王稼祥的誕生地,王稼祥故居已對外開放。
涇縣是著名的宣紙之鄉。是宣紙的發祥地和正宗產地。所產宣紙,宜書宜畫,不蛀不腐,被珍視為「國寶」。「紅星」牌宣紙曾三獲國家金獎。宣筆是全國三大名筆之一。 涇縣是皖南著名的茶鄉。盛產茶葉、木竹、蠶繭等農林產品,「涌溪火青」 "汀溪蘭香」為綠茶名品。地下礦藏有煤、鐵、大理石、石灰石等。
涇縣是新興的旅遊區。地處黃山、九華山、太平湖旅遊「金三角」的中心,境內山川秀麗,自然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有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單位1處,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處。著名景點有桃花潭、太平湖、查濟古民居群、水西雙塔等。
涇縣投資環境較為優越。交通以公路為主,205國道和322省道縱貫全縣,鄉鄉通油路;通信條件良好,村村通程式控制電話。水電資源豐富,境內有陳村、紀村兩座水電站,電力充裕。涇縣經濟發展較快。農業生產穩定,名優茶、豐產林、蠶繭、肉雞飼養、青檀等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已初具規模。工業初步形成了造紙、機電、輕紡、建築建材、食品等無大支柱產業,擁有宣紙、南華、鳳凰、繭絲綢等企業集團。1998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25.3億元。涇縣社會事業長足進步。是全國計劃生育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掃盲先進縣。
近年來,涇縣圍繞本地主導產業和特色農業,依託農業經濟組織,大力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進一步提高全縣的農產品的質量,推進農業的發展。
一是新建無公害蔬菜、水稻、茶葉等各類標准化示範基地,制定發布了茶葉、水稻、蔬菜等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標准10多部。實施水稻產業提升行動,建立水稻標准化生產基地25.5萬畝,抓好昌橋等6個水稻主產鄉鎮5萬畝水稻核心示範區建設,做到集中連片、規模經營、輻射帶動。實施高產優質油菜攻關項目,建立優質油菜示範片4個,面積達1萬畝。創建5萬多畝茶葉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基地,示範基地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二是建立畜禽規模化、標准化養殖小區24個。全縣畜禽標准化養殖比重達80%。祥泰農業開發公司的生豬養殖實施電腦全程監控,其標准化水平位於全省前列。
三是加強農業標准化生產的質量體系認證。狠抓農業投入品監管,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源頭管理,杜絕各類禁用葯品在生產上的使用。在此基礎上,還通過加強對農業標准化生產的技術指導和服務,積極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全縣取得ISO9001∶2000質量體系和食品安全體系(HACCP)認證的企業有10家。取得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的農產品33個。
涇縣旅遊業日日升起,國家4A級景區桃花潭位於涇縣城西40公里,此處鍾靈毓秀,風光旖旎。唐天寶十四年,詩仙李白應當地名士汪倫之邀,暢游此地數月,吟出「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之千古絕唱,從此桃花潭名聞天下,千年不絕余韻,1989年被安徽省政府命名為「歷史文化保護區」,現列為「歷史文化名鎮」。2008年8月被批准為第八批「國家水利風景區」。
桃花潭景區自然風光清麗,文化淵源久遠,人文景觀眾多。自隨以降,代有名勝:隨朝扶風會館(屬國內外會館鼻祖)、唐代踏歌古岸、義門、元代的鞭子樓、明代中華第一祠、清代的文昌閣,更有歷經數朝興盛不衰的南陽古鎮、萬村老街……至今保存完好,古意盎然。還有那聲勢浩大、別具民俗特色的龍舟表演,獨具風韻。在這里,你可以踏歌古岸,追尋李白仙蹤;在這里,你可以乘舟樟漿漂流桃花潭,發思古之幽情。眾多的人文、自然景觀,會使你游興盎然,流連忘返。
近年來,涇縣准確把握把握市場脈搏,利用當地山水自然資源、農業規模基地、特色農副產品和民俗人文資源,因地制宜發展休閑觀光農業,一批集觀光賞景、休閑娛樂、特色餐飲於一體的「農家山莊」應運而生。目前,該縣「農家樂」旅遊產業正呈現迅速發展之勢,展示出「新佳境」,成為涇縣又一新的經濟增長點,一批鄉村也走上了以旅補農、以旅助農、以旅促農的良性發展道路。
地處皖南山區的涇縣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為了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近年來,涇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家樂」休閑旅遊產業,確定了「生態立縣、工業強縣、兩翼富民、統籌發展」的戰略,把旅遊經濟作為支柱產業培育,以發展鄉村旅遊為抓手,啟動了將其打造成為獨具特色的綠色觀光走廊和新四軍文為「農家樂」管理中心,對旅遊點進行綜合整治和管理,相關部門為「農家樂」旅遊活動提供資金、業務知識支持,縣農委為其提供服務。還建立旅遊市場、優化鄉村旅遊品牌建設,指導全縣鄉村旅遊向規模化、標准化和品牌化發展,注重提升檔次。在此基礎上,通過創建優秀旅遊鄉鎮和農家樂經營示範點活動,各涉旅鄉鎮加大了環境整治力度,規范了農家樂經營行為。
隨著「農家樂」旅遊產業的快速發展,涇縣的相關產業也呈現出「百舸爭流」的喜人局面,直接帶動賓館餐飲、交通運輸、商業購物、金融和房地產等市場,並且間接地對城市建設、農業、工業、文化、體育等行業的發展產生結構性調整作用。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上半年「農家樂」鄉村旅遊的人就已超過90多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近30億元。今年「今年五一」小長假,生態山水型的月亮灣、溪西山莊、柳溪山莊和文化底蘊深厚的查濟古民居、黃田洋船屋等景點的農家樂旅遊接待迅猛發展,共計接待遊客2.8萬人次,旅遊收入達85萬元,大大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涇縣是一片充滿生機活力的土地,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是安徽省主要林區之一,煤、鐵、金、方解石等礦產資源儲量豐富,品位較高,方解石儲存量3億多立方米,為華東之最。作為著名的「中國宣紙之鄉」,涇縣是國寶宣紙的發祥地和正宗產地,所產宣紙宜書宜畫、不蛀不腐,享有「紙中之王」、「千年壽紙」之美譽。涇縣還是著名的綠茶之鄉,山區茶園遍布,所產綠茶素負盛名,「涌溪火青」為歷代貢茶,「汀溪蘭香」多次榮獲全國名優茶評比金獎。「桃花潭」牌綠茶、山貨等一批農產品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涇縣蠶桑生產歷史悠久,產絲質地精良,唐時城鄉已呈「尋街聽繭繅」的興盛景象。近年來,涇縣工業經濟高速增長,招商引資成效顯著,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全縣上下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各行各業均呈現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
G. 合肥在哪裡可以買到涇縣宣紙
在裕豐花市應該能買到 在裕豐花市的西邊門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