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新舊動力轉換產業結構優化發展質效提升

新舊動力轉換產業結構優化發展質效提升

發布時間:2021-02-27 23:13:28

Ⅰ 為什麼要進行新舊動能的轉換

新舊動能轉換:培育發展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有人問:為什麼用「轉換」而不內是「替容代」?因為新動能尚未完全形成,舊動能還在發生作用,在這個轉換期,不能出現真空,要穩妥續接。當然,經歷一定的階段,新動能仍會變成舊動能,所以,創新是不能停止的。

Ⅱ 新舊動能轉換如何加速推進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要做好減少低端供給和無效供給的「減法」,也要做內好擴大有效供給和容中高端供給的「加法」,為經濟增長培育新動力。

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不斷涌現,新動能新產業茁壯成長。近年來,我國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通信、載人深潛等領域不斷取得重大突破,移動終端、數字消費、線上支付等技術日臻成熟,有效帶動了平台經濟、智能經濟發展。2013年至2017年,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提高6.8%。2017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0%,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4個百分點;工業機器人產量比上年增長68.1%,新能源汽車增長51.1%。2017年日均新登記企業1.66萬戶,有力支撐了就業和創新發展。

Ⅲ 中石化提出,我們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要緊緊把握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等方面的基本特徵及其

從市場需求總量上看,走內涵發展之路勢在必行;
從產業結構優化回上看,去產能、調結構勢在必答行;
從市場開放程度上看,加快提高競爭能力勢在必行;
從資源環境約束上看,加快綠色低碳發展勢在必行;
從科技革命影響上看,依靠創新驅動發展勢在必行。希望可以幫到您。

Ⅳ 如何實現製造業新舊動能的接續轉換

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要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加快成長,以體制機制創新促進分享經濟發展,建設共享平台。
三是加快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經濟發展必然會有新舊動能迭代更替的過程,當傳統動能由強變弱時,必須培育壯大新動能。運用信息網路等現代技術、躍上新台階,妥善應對挑戰,使中國經濟這艘巨輪破浪遠航。
二是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當前發展中總量問題與結構性問題並存,結構性問題更加突出,要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突出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前我國發展正處於這樣一個關鍵時期:
一是牢牢抓住發展第一要務不放鬆,需要新動能異軍突起和傳統動能轉型,形成新的「雙引擎」,才能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集群,打造動力強勁的新引擎,既做減法,又做加法,使之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加快發展新經濟,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使供給和需求協同促進經濟發展。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推動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重塑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改造提升傳統動能。今後五年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階段,各種矛盾和風險明顯增多。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必須著力把握好三點。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科學發展,做大高技術產業

Ⅳ 如何加快我國新舊動能轉換步伐

推動傳統復產業優化升級,要制讓老樹發新芽。「煤炭是山西的優勢,轉型升級關鍵要將『減法』變成『加法』,從低端邁向高端,走集中集聚集約發展的路子。」李晉平代表說,一方面,要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淘汰過剩產能;另一方面,要使煤炭從傳統的基礎燃料和原料,向高端新型材料、高端特種燃料等轉變。

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創造新的發展優勢,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高祥明代表認為,要持續暢通科技人才、能工巧匠的職業成長通道,讓他們既有「里子」,又有「面子」;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滿足產品開發、技術研發的需求。

Ⅵ 服務業新舊動能轉換對經濟增長有何影響

1、上半年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主要經濟指標趨穩向好。
2、有信心、有能版力應對各種風險權挑戰,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3、尤其是5、6月份以來,反映增速向上、結構優化、後勁增強的積極因素增多
4、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要公開透明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5、有信心、有能力實現今年經濟增長7%左右的預期目標
6、中國的產業在升級,增長動能在轉換
7、中國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一些深層次矛盾凸顯,但這是「成長中的煩惱」
8、從歷史上看,危機之時
9、結構性改革最重要的是要激發民眾積極性和創造力,使經濟增長保持生機和活力
10、青年人的就業穩定增加,靠的就是改革創新
11、下最大決心努力實現到本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目標
12、中國市場廣闊,具有巨大的韌性、潛力和迴旋餘地
13、城鎮化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和現代化建設提供持久動力源泉。

Ⅶ 企業進行新舊動能轉換面臨的問題

時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出現,推動著新舊動能的轉換,在這場轉換之戰中,企業也面臨著諸多的挑戰,比如是否進行數字化轉型、是否上雲等。

綜上而言,企業上雲和數字化轉型成為新舊動能轉換的根本,在轉型過程中,或許遇到各種問題,比如中小企業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缺失,並不足以支持企業的轉型所需。在這個時候,就要尋求第三方的幫助,從而實現上雲的目的。

對此,大型的雲服務廠商,例如阿里雲、浪潮雲,針對中小企業發布了眾多的雲服務產品,從企業業務的各個層面幫助企業轉型升級,比如財務雲、人力雲等。值得一提的是,財務雲規避了傳統報銷流程的弊端,從雲上報銷,極大便捷了公司的業務。

Ⅷ 產業結構轉換,粗放的高投入重化工業將逐漸被替代,什麼製造業將上升

春節黃金周市場年味濃、消費旺;外貿下滑但先行指標預示二季度出口壓力有望緩解;吸收外資與對外開局良好;消費物價溫和上漲,工業價格降幅收窄……陸續發布的首月核心經濟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經濟實現平穩開局,盡管趨穩基礎仍需進一步鞏固,但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勢頭強勁。
民生指標「穩」字當頭
新常態下評判中國經濟需要新視角。除了速度指標外,更需時常掂掂經濟發展的「含金量」。
「只要就業比較充分,物價能夠平穩,我們並不追求高速度」,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面對中外媒體如是說。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8%,盡管漲幅較上月有所反彈,但去年以來消費物價溫和上漲的態勢得以延續。
業內專家分析認為,1月份物價漲幅反彈明顯受到食品價格上漲的拉動,而春節市場需求上升、消費高峰期間出現大范圍惡劣天氣等因素,加劇了食品等價格上漲壓力,不過這種季節性波動對全年CPI走勢影響不大。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指出,由於工資水平和服務需求的剛性增長,1月份服務價格同比上漲2.2%,超過了同期CPI漲幅,成為驅動消費物價上漲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這種變化也體現了我國消費結構升級、經濟結構優化的新趨勢。」
就業「穩」,中國經濟大的基本面就能「穩」。
「十二五」期間,我國城鎮新增就業累計達到6431萬人,年均新增1286萬人,這兩項指標比「十一五」時期均增加11.4%。來自中國網的消息顯示,今年1月份,我國調查失業率統計范圍擴大至全國所有地級市,調查失業率仍保持在5%以下。
就業形勢穩定,一方面得益於經濟增量不減、服務業發展、人口結構變化等因素;另一方面,在大力推進「雙創」、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等方面的政策出台後,創新創業逐漸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在吸納就業方面功不可沒。
2015年,我國全年新登記443.9萬家,增長21.6%,這意味著平均每天「誕生」的新登記約1.2萬家。去年大學生自主創業比例比上一年提高了6.8%,初步統計有240多萬返鄉農民工在創業。
當前中國經濟仍然面臨較大下行壓力,鋼鐵、煤炭等行業去產能任務艱巨,下一步就業形勢是否可能發生逆轉?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對此明確表示,我國就業增長具有穩定的經濟基礎,加上創業帶動就業的能力將進一步增強,有關部門也將多措並舉做好化解過剩產能職工安置工作,不會出現新一輪「失業潮」。
宏觀經濟「新」意正濃
當中國百姓歡度農歷新年假日時,國際資本市場在人們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憂慮中出現動盪,日本、歐洲股市重挫,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下探,避險情緒則不斷推升金價。
「今年全球經濟增長堪憂。」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分析,目前全球債務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超低利率帶來的負面效應逐步積累,而去杠桿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全球經濟增長,此外美聯儲加息為全球經濟帶來不確定性,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進入了中速增長軌道,總需求不足將成為常態。
嚴峻復雜的國際經濟環境中,中國經濟難以獨善其身。今年1月份,我國進、出口再次出現「雙降」且降幅加深;當月製造業PMI小幅回落,顯示經濟趨穩基礎還需進一步鞏固。
然而,中國經濟從來都是在挑戰中成長的。壓力之下,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轉型發展的「新」意更加凸顯。
——網路消費和服務消費蓬勃發展。1月份,商務部重點監測網路零售同比增長34.5%;當月全國電影票房收入38.5億元,增速接近50%。春節黃金周,全國零售和餐飲約7540億元,增長11.2%。
——更加註重通過有效惠民生、穩增長。國家發展改革委披露,今年1月份,發展改革委共審批核准固定資產項目21個,總541億元,且集中在水利和能源等民生領域。
——1月份,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占外貿總值的57.4%,較去年同期上升0.5個百分點,成為拉動出口的主要力量,特別是民營進出口佔比進一步提升。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認為,外貿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加快、發展質量效益進一步提高的勢頭在新一年得以延續。
——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國際產能合作等引領下,1月份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同比增長18.2%。在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的同時,中國經濟的平穩態勢,也使得外資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1月份,全國利用外資金額882.5億元,增長3.2%,外資水平和質量進一步提升。
從最新公布的數據看,1月份我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降幅比上月縮小0.6個百分點,結束了此前PPI連續5個月-5.9%的運行態勢。
民生證券宏觀分析師張德禮認為,PPI降幅收窄既有低基數效應和人民幣貶值帶來輸入型通脹壓力等原因,也有供給側改革加快去產能,從而對上游原材料領域價格產生一定支撐的影響。隨著推進去庫存去產能,年內PPI同比跌幅有望繼續收窄。
放眼全年「變」中求進
今年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開年以來,各項改革頻頻發力、利好頻傳:
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力度,持續為松綁減負,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清障搭台。
確定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五項重磅政策措施,部署建設雙創基地發展眾創空間,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動能。
居住證制度實施,放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條件,完善土地、城鎮住房等制度……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進一步打破城鄉「二元制」堅冰,更大釋放內需潛力。
一方面確定進一步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的措施,促進脫困和產業升級;另一方面打出金融支持工業增效升級、持續清理規范涉企收費等一系列「組合拳」,從不同層面發力,壯大實體經濟。
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表示,中國已經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這些舉措令人振奮。對於中國經濟未來面臨的挑戰,關鍵在於落實改革措施。
潘建成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的主要問題是結構性問題,宏觀政策取向要把握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管理的平衡,兼顧長期目標與短期問題。例如,下一步應注意遵循「補短板」原則,投向生態治理、扶貧攻堅等薄弱環節、關鍵領域,既能發揮在經濟增長中的關鍵作用,又為長遠發展積蓄力量。
他表示,改善供給環境是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應加快研究全面推開營改增,盡快清理規范非稅費用,有效降低負擔。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對於今年宏觀經濟政策的著力點,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表示,這表現在四方面:領域加強以基礎設施為主的公共產品;生產領域完善營改增、降低製造業增值稅稅率;收入領域結合扶貧攻堅工程,通過加強轉移支付加快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長;消費領域要打通流通中的薄弱環節,改善消費環境。
不少專家認為,當前我國經濟面臨更加復雜的國內外環境,應在保持宏觀政策基本穩定的基礎上,加大改革力度,切實改善經濟運行環境,堅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徐紹史表示,物質基礎比較雄厚,市場需求比較大,區域空間廣闊,生產要素質量提升,宏觀調控的經驗在不斷豐富,這些因素決定了中國經濟發展具有較強的內在支撐、彈性空間和抵禦風險的能力。
他說,盡管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一些領域風險還在積聚,但我們完全有信心克服困難,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Ⅸ 從哪些方面體現動能轉換與產業結構升級之間的相互關系

內部: 產業內部要素的有無,如農業,工業,建築業,服務業等。 產業內部要素經濟總量的多少。 產業內部要素的相互關系正常還是緊張。 產業內部要素分布是否合理,是否科學。

外部:新增要素對整體影響消極還是積極。

概括的講,動能轉換是指培育新動能、改造舊動能。

新動能是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形成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等。

舊動能是指傳統動能,它不僅涉及高耗能高污染的製造業,更寬泛地覆蓋利用傳統經營模式經營的第一、二、三產業。

(9)新舊動力轉換產業結構優化發展質效提升擴展閱讀:

產業結構高度化表現為一國經濟發展不同時期最適當的產業結構,其主要衡量標準是:

(1)收入彈性原則(所得彈性標准),即每增加一個單位收入與增加對某商品需求量之比。如果由於收入擴大而增加的需求能轉化為收入彈性高的商品,出口增長率則可隨之提高,對整體經濟增長則較為理想;

(2)生產率上升率原則(生產率上升原則)。為了使收入彈性高的商品能夠出口,必須具備充分的國際競爭能力,因而最佳選擇是把生產上升率高的產業或技術發展可能性大的產業作為重點;

(3)技術、安全、群體原則,即從長遠觀點看,經濟發展的動力是技術革新,從而對於能成為將來技術革新核心部門的產業,目前雖然處於比較劣勢地位,也不能輕易放棄;

為了一國經濟的穩定發展,事實上要求有某種程度的國家安全保障或能夠保障國家威望的產業;為了產業部門之間的平衡發展,必須形成范圍較廣的產業群體。

符合上述三條標準的產業結構狀態,就可稱之為一定時期一國產業結構的最適狀態,同時也就表明該國階段上產業結構高度化達到水準狀況。

產業結構,包括:產業結構本身,以及技術結構,產業布局,產業組織,產業鏈五個要素。

在經濟研究和經濟管理中,經常使用的分類方法主要有兩大領域、兩大部類分類法,三次產業分類法,資源密集度分類法與國際標准產業分類。

兩大領域、兩大部類分類法

這種分類法就是按生產活動的性質及其產品屬性對產業進行分類。按生產活動性質,把產業部門分為物質資料生產部門和非物質資料生產部門兩大領域。

前者指從事物質資料生產並創造物質產品的部門,包括農業、工業、建築業、運輸郵電業、商業等;後者指不從事物質資料生產而只提供非物質性服務的部門,包括科學、文化、教育、衛生、金融、保險、咨詢等部門。

閱讀全文

與新舊動力轉換產業結構優化發展質效提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