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文化報告學術論文
《文化藍皮書:
2010
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新聞發布會
新聞通稿
《文化藍皮書:
2010
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和文化
部、
上海交通大學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合作共同編寫的第九本年度性國家文化
產業報告。
本書秉承一貫的編輯方針,
將產業分析與政策分析相結合,
既有對
2009
年發展形勢的評估,
又有對
2010
年發展趨勢的預測。本書也延續了以往的欄目安排,既有對全國文化產業宏觀
形勢的評估,又有對文化產業不同行業的權威年度報告;既有政策解讀,也有專家視點。
2009
年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總體形勢
由總課題組提供的
「
總報告
」
依然構成全書的核心內容。總報告認為,
2009
年堪稱是中國文
化產業發展的
「
轉型之年
」
。在宏觀經濟復甦的大背景下,
文化產業不負人們的高度期待,在
多數領域實現了超常增長,
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中最為亮眼的領域。
文化體制改革繼續保持強
力推進態勢;數字新媒體受到經濟危機時期消費者替代性選擇的影響,在
3G
拉動下出現了
多業聯動的發展態勢,
繼續高速增長;
文化產業和傳統產業實現聯姻,
開始展現出了一個文
化經濟大融合的美好前景。
總之,
國際金融危機凸顯了文化產業的特殊優勢,
文化產業已經
登上了國家戰略性產業的位置。
文化產業的市場規模:從私人需要、公共需要和出口三個方面的分析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和課題組的估算,
2009
年我國城鄉居民家庭文化娛樂用品及服
務支出總額約
6076
億元,政府公共財政文化消費支出
1095.74
億元,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
約
700
億元人民幣左右。上述三項相加,
2009
年我國文化產業國內外市場規模大約為
8000
億元人民幣。
文化體制改革:存量和增量領域出現聯動,改革取得突破
2009
年,宏觀經濟形勢的要求,數字和網路技術的進步,文化消費需求的釋放,以及民間
創業激情的迸發,對體制改革形成
「
倒逼
」
機制,引發了存量和增量領域出現聯動態勢,
推動
體制改革走向突破。
出版體制改革走在了前列,到
2009
年底,
已有
268
家地方出版社、
100
多家高校出版社、
101
家中央部委社完成了轉企改制。在民間出版准入問題上的破冰之舉是
對於人民群眾文化權利的一次空前的落實,
實際上是增量改革的偉大實踐,
並客觀上推動體
制內存量出版機構改革進入快車道。
2009
年,在最高決策層的多次推動下,地方電信和廣
電部門已經行動起來,
打破了當地廣電和電信互不進入的政策壁壘。
圍繞三網融合這一重大
發展課題將出現一輪體制改革和政策創新高潮,
廣電行業將聯手電筒信行業在市場化改革方面
邁出新的步伐。
B. 中國2011年-2020年的發展趨勢。拜託了各位 謝謝
經歷過2008~2009的全球經濟動盪,2010年無疑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從這一年開始,中國經濟的結構優化將進入新階段,在長周期擴張與第三輪景氣周期啟動重疊的背景下,中國經濟有望進入新的「黃金十年」。在這「黃金十年」中,中國的消費市場和媒體格局將會出現新的結構性變化,企業需要抓住這黃金十年的機遇,提升品牌競爭力。 2011-2020 :中國經濟的黃金十年 城市化是消費市場發展的重要指標,而未來十年是中國城市化加速的十年,2009年中國城鎮人口已達6.22億,城鎮化率46.6%,中國已進入城鎮化加速時期,按照中國國家人口計生委的統計,2015年我國上網城鎮人口將首次超過農村人口,到2020年,將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大量人口湧入城市,將會帶來消費的升級以及很多消費活躍。 在未來十年中,中國的產業結構也將發生轉移,東南沿海地區的加工製造產業向中西部梯度轉移的步伐將加快,加上中西部地區開始大量開發房地產,中西部地區的城市化進程會加快;而沿海加工出口企業開始著手開辟內需市場,並著手於研發的投入和品牌的建立,這都將對中國的消費市場的增長帶來了積極的因素。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也將由投資、出口驅動型轉向消費拉動型,當前中國的居民消費率還比較低,僅僅有45%,離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75%—80%的消費率差距還很大,因此未來十年,將是中國真正的內需市場發展的關鍵十年。 隨著社會經濟的變化,中國市場的品牌競爭格局也將出現新的變化:國際品牌正在市場下沉,從城市到農村拓展,國內品牌則在從國內邁向國際,從低端走向高端的路上,未來十年也是品牌決勝的十年。 70 後、80 後將成未來十年的黃金消費群體 未來十年,70後逐漸成為社會各領域的中流砥柱、財富的擁有者,對社會發展產生強大有力的影響;80後「嬰兒潮」一代在2005年-2015年進入結婚高峰期。70後和80後將成為主流消費人群,由此產生的消費觀念轉變和財富跨代轉移都將推動中國消費結構的轉變。 根據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的CMMS-中國市場與媒體研究數據,70後和80後具有愛冒險、追求時尚、愛購物、消費主義和接軌全球化的特徵,新一代主力消費人群的消費能量從服裝、數碼產品和耐用品上可見一斑,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的調查報告顯示,70後和80後在服裝、行動電話、電腦等產品的擁有量上遠遠高於50後和60後的擁有量,甚至在家用車的擁有量上,70後和80後也要多於50後和60後的擁有量,新一代主流消費人群將在未來十年散發出極大的消費力。企業要學會結合70後和80後的媒介習慣的變化以及他們的消費心理,來制定品牌和媒體傳播策略。 數字化、生活接觸點媒體與空間型媒體成長 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研究顯示,傳統媒體在高端人群中的影響力持續減弱,電視在多數群體中的到達率穩定且保持在較高水平,但在高學歷群體中的到達率開始出現下降傾向;而報紙在15到34歲群體、高學歷群體中的到達率在逐年下降。而互聯網、戶外媒體和影院媒體這些新媒體,已成為在城市化進程中不斷壯大的中高收入群體中影響力最大的媒體,傳統媒體的受眾在減少,數字化媒體的受眾在不斷攀升,對於新富人群和年輕一代主流消費人群而言,傳統媒體的有效到達能力弱,且這部分受眾在傳統媒體的流失速度更快。 隨著新的主流消費人群崛起和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新媒體也應運而生並得到迅速發展,使媒體市場結構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相對於傳統媒體,新媒體更多地圍繞城市消費人群的生活軌跡變遷,將影響范圍擴大至受眾在家外的工作與休閑娛樂生活,以生活軌跡為觸點讓受眾去接觸,成為受眾生活軌跡中的一部分,尤其是生活接觸點媒體、空間性媒體的成長有望真正精確抓住未來十年的黃金消費群體,因為對於這些70後和80後,他(她)們是完全數字化和消費享樂的一代,他們熱愛一切數字化的東西,喜歡上網,愛去電影院,同時對於戶外數字化的液晶電視媒體也有很高的關注度,未來企業如何加大對戶外數字媒體的應用,將是應對媒體變革值得關注的方面。 品牌傳播的未來模式:合理選擇媒體,組合是王道 面對新「黃金十年」的機遇和挑戰,品牌都希望通過更加有效和精準的傳播渠道,在未來的中國市場謀得突破或持久發展,在「新媒體時代」的大背景下,企業想要有效的實現傳播目的,在傳播方式上必須是多維度、立體化的傳播方式。 首先,數字化的趨勢銳不可當,數字化傳播也在蓄勢待發。從互聯網、戶外媒體到手機媒體,媒體數字化的趨勢在未來十年會更加突出,因此企業要及早做好准備,要學會利用不同數字化媒體的屬性為品牌服務,改變過去單純依靠傳統媒體打天下的模式,而是要結合70後80後的生活形態的變化,加大對數字化媒體的使用。 其次,圍繞生活軌跡的接觸點媒體將充當重要角色。一個城市消費者在離開家後,將處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中,處於消費者生活軌跡上的空間型媒體和終端型媒體對於品牌的傳播就有著重要的作用,例如樓宇液晶電視、賣場液晶電視和電影院媒體、手機媒體等等都是值得企業進一步去關注和利用的。 再次,重新界定傳播中的媒體組合,發揮協同效應。企業在未來十年的品牌推廣必須注重新媒介組合策略的運用,根據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對所有人群的調研顯示,未來十年比較好的品牌傳播渠道組合是傳統媒體戶外媒體,新媒體新媒體的模式,要深入分析用戶的重疊性和差異性,發揮不同媒體的組合放大效應,例如,單純看一個電視媒體,比如CCTV1到達率是51.2%,但是加上了樓宇液晶電視,可能會達到70%,增加了差不多20%的比例,電視+樓宇液晶電視這一媒體組合就可以以最少的資金資源實現最大的綜合覆蓋率,因為就電視和其他媒體組合來看,電視和樓宇視頻的重疊覆蓋率最低,所以電視和樓宇視頻的互補性最高,資源的重復投入最少。 最後,線上到線上的無縫化傳播對於驅動消費行為的影響力更大。傳播的最終目的是要改變消費者的行為,今天的消費者從接收信息到形成購買的行為,路徑已經發生了改變,越來越多消費者在發生對品牌的興趣以後,要進行調查研究,然後才進行購買,購買了以後,還需要和別人分享自己的體驗,因此未來的營銷傳播一定要學會媒體之間的聯動,讓消費者從被動變為主動,或者從線下變到線上,比如很多品牌在戶外媒體上播出的廣告,不再廣告產品的信息或者促銷的消息,而是吸引消費者到網上看網路劇或者參加游戲,在這個過程中讓消費者的體驗更深刻,同時也更容易激發購買的行為。再比如,可以讓媒體與消費者的不同情境中結合進行創新傳播運用,例如:樓宇電視廣告與網路活動/公關活動/地面活動結合;電影映前廣告與熱門事件的結合,寫字樓與網路熱點電視劇/電影/話題的營銷結合。 希望你能滿意!
C. 請問有誰知道文化產業方面的那些書比較好啊他們說這個行業將來大有前途!
胡惠林、李康化主編:《文化經濟學》,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
葉朗主編:《(2004)中國文化產業年度發展報告》,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花建:《產業界面上的文化之舞》,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施密特:《娛樂至上:體驗經濟時代的商業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美]B.Josehp Pinei II/James H.Gilmore:《體驗經濟》,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年。
還有很多,你要看的話,我這有部分書目,我們老師開的。
D. 中國文化產業十年
《中國文化產業十年》
——了解當代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最佳讀本
十年風雨兼程,中國文化產業逐步從萌芽走向成熟,國務院《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出台,標志著發展文化產業已經被提升到了國家戰略高度。
《中國文化產業十年》一書【1】的作者【2】盤點了從1999年到2009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從政府、企業、學界三個不同的角度記錄了十年間的點點滴滴,全方位詮釋和分析了中國文化產業的現狀、問題及發展趨勢,使讀者不僅能夠把握中國文化產業的成長歷程,更能對當前中國文化產業的現狀有深刻認識。
鑒於文化產業的獨特性,使得多數人對它都缺乏統一的認識。因此,本書在前言中首先對文化產業的某些學理基礎做了一些深入的考察,特別是對一些具有爭議性的概念和提法做出了解釋,使讀者能很好地把握文化及文化產業的本質特性。
全書主要內容分為十個章節,全方位、多角度介紹了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脈絡,例如,在「十年征程」一章,作者主要從四個階段介紹了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狀況;
在「政策導向」和「體制改革」兩章,作者主要以政府為主體的國家層面來分析我國文化產業領域內的政策及體制改革相關情況;
人力資源在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進程中起到決定作用,因此「學科建設」一章著重介紹了以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為首的教育學術機構十年來的努力及其成果;
區域文化產業發展是改革實踐領域最重要的陣地和平台,作者對區域文化產業發展總結了四種發展模式,鑒於篇幅,在「區域發展」一章中,只針對每一發展模式選取一個典型城市或省,著重加以說明;
「產業集群」一章中的產業園區和基地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平台,作者根據園區的特點和功能,進行了若干分類,其發展程度也代表了當今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
企業是文化產業發展的落腳點,在「企業風雲」一章中,作者著重分析了文化企業的商業模式,並開創性的、第一次對中國文化企業的商業模式進行分類和梳理,總結出了25個文化企業商業模式,以饗讀者;
文化軟實力的提出對中國文化對外競爭提出了新的課題,「對外競爭」一章,分析了十年來中國文化出口及文化軟實力的成長過程及值得借鑒的方法;
十年來,中國文化產業發展不斷加速度,以陳少峰教授為代表的眾多學者的思想結晶,是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寶貴財富,但這些思想多散見於著述、報告、文章、調研、會議中,作者把它們總結出來,呈現給讀者,是「思想指引」一章的初衷。
本書印刷出版之時,正逢國家《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出台,較之目前文化產業發展速度、產業格局、發展趨勢,可以預見未來十年將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把握未來趨勢與商機便顯得尤為重要,「走向未來」一章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
最後,作者總結了十年來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大事記,不僅方便讀者檢索、查閱,更為中國文化產業發展記錄著歷史。
縱觀本書,其資料豐富,內容詳實,實為了解中國文化產業第一書。本書不是文化產業的歷史教科書,而更是一種總結和特點分析的專論,或者說,它是作者眼中呈現的一些值得關注的特點、熱點、經驗和智慧的梳理。因此,不論是在校學生,還是在正在實踐著的文化產業人士,閱讀本書,都會對中國文化產業有全方位認識,有助於本職工作,希望此書能作為從事文化產業研究和實際工作者參考或可資借鑒的讀本。
【1】金城出版社2010年1月
【2】陳少峰,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副主任,中國文化產業30人論壇召集人。1964年出生於福建省漳浦縣。1980年起先後在福建師范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等大學學習。1991年獲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91至1993年在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1993年起在北京大學哲學系任教,2000年起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哲學、倫理學、管理哲學和文化產業。著述包括《中國倫理學史》、《倫理學的意蘊》、《宋明理學與道家哲學》、《文化產業戰略與商業模式》、《企業家的管理哲學》、《學而優則商》、《企業文化與企業倫理》、《文化產業讀本》、《正義的公平》等專著。
朱嘉,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研究助理。
E. 《中國文化產業年度發展報告(2012)》顯示,2011年,我國文化產業總產值超3.9萬億元,佔GDP比重首次超過
小題抄1:C 小題2:C F. 湖南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有哪些有名的文化產業集團文化產業戰略布局如何
有名的文化產業集團有: G. 山東省人民政府2011年工作報告誰有啊,前段時間再校內上看到過,沒有保存再找就沒有了 還沒有出來呢 H. 2010-2015年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作者是誰
2010-2015年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共六卷) I.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與中國文化產業年度發展報告2011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