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運用新理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一、進一步解放思想,為推動產業發展提供原動力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決定行動,思想引領行動,思想是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幾乎都是先有思想革新,後有重大的變革行動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一定要牢固樹立發展是第一要務,特別對於大理州而言,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我們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精神上來,深刻理解和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著力培育大理州的產業競爭力,走出比較優勢陷阱,樹立創新發展的理念,培育競爭優勢謀求新的發展;要樹立開放發展的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重大戰略,加強國際國內的聯合與協作,拓展新的發展空間;要樹立綠色發展的理念,更加註重生態文明建設,走出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做到優勢傳統產業升級與新興戰略性產業培育並重、資源利用與綠色發展並重,科技進步與人才支撐並重,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二、實施創新發展,著力培育產業競爭力
在技術創新上,政府與企業要共同發力。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圍繞支柱產業和重點領域,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和新產品,以推進大理州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能力的提高。政府要努力培育市場化的創新機制,在保護知識產權、維護市場公平、改善金融支持、深化激勵機制等方面積極作為,構建具有區域產業特色自主創新體系。在產品創新上,要不斷適應市場的變化。樹立「生產一代、試制一代、研發一代和構思一代」的產品生產理念,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在營銷創新上,引導企業進一步強化互聯網思維和品牌運作思維,以品牌建設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在管理創新上,要激發企業家精神,引導企業家更加重視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最大限度向管理要效益。在人才創新上,要加強企業家隊伍、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和技術工人隊伍建設。
三、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延伸產業鏈提升產業效益
順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趨勢,鼓勵引導工業企業改變「大而全、小而全」的生產經營模式,推動工業上下游服務環節外包,提高生產性服務業的市場比重。大力發展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遠程技術支持等服務業新興業態。著力推動大理州高原特色農業與二、三產的融合發展。與二產融合,重點是延伸農業生產的產業鏈,促進農產品深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與三產融合,重點是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形成「批發市場+農戶」「互聯網+農產品營銷」「定製農業」等新型產業化組織方式。特別要與旅遊業相結合,拓展休閑旅遊業的發展空間,提升消費對大理州經濟的拉動。
四、加大開放力度,促進開放型經濟的發展
立足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在專業化分工的基礎上,加強與周邊國家高層次、寬領域的經濟技術合作,建立邊境貿易經濟合作機制,以實現優勢互補、優勢共享。要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打開通道、完善網路、提升功能、構建重要樞紐。著力產業培植發展,加大特色產業加工基地建設,加大培育開放型經濟。加快與沿海發達地區及中部地區經濟對接,在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承接產業轉移。實施「走出去」戰略,推動大理州各類企業到境外開拓周邊國家參與市場競爭。著力打造大理滇西中心城市的實力。促進人文交流,廣泛開展科技、教育、衛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
五、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走綠色發展道路
著力構建科學、集約、高效的國土空間開發和區域生態建設新格局,著力打造綠色、循環、低碳的產業經濟體系,致力推廣理性、節儉、文明的大眾消費模式,傾力建設山青、水秀、天藍的生態環境系統。以環境競爭力創造產業競爭力,以生態文明率先突破帶動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努力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要以洱海流域的保護與治理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多措並舉、綜合施策,讓蒼山洱海的自然美景永駐人間。同時要推動區域生態文明建設,以爭創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範區試點為抓手,全面推進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森林公園建設,深入推進「森林大理」建設。讓「綠色化」成為一種理念、一種價值取向;一種生產生活方式,一種行為指南。
六、切實推進改革,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動力保障
推動經濟在穩定增長中優化結構,只能也必須依靠改革。從一定意義上說,優化結構本身就是改革。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才能真正收到成效。要把簡政放權、財稅金融、科技體制、投融資等改革推向縱深,給市場和社會留足空間,為公平競爭搭好舞台,真正做到不該操心的不操心、該操心的操好心,才能充分激發創新的活力和潛力。
② 結合工作實際談談如何進一步落實好創新轉型
參考範例1:
一、堅持問題導向,總結成績更要看到不足
2013年,面對不利的外部形勢,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國資委及相關部門的有力指導和幫助下,集團上下團結一心,採取措施,取得了彌足珍貴的成績,概括起來就是「三個新高、三個突破、兩個改善」。
三個新高,是指實物量指標、銷售收入和安全管理水平再創歷史新高。2013年集團完成原煤產量1.28億噸,化工產品1114萬噸,鋼鐵800萬噸,發電283億千瓦時,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2.3%、22.2%、20.3%和38.7%;預計全年實現銷售收入150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4%;全集團發生一起1人死亡事故,同比減少3起,創集團歷史最好水平。
三個突破,是指項目建設與投資、權益電力裝機容量和物流產業發展實現新突破。
兩個改善,是指職工居住環境和企業弱勢群體生活困境均得到改善。截至2013年底,集團累計完成棚戶區改造投資65.4億元,基本建成200萬平方米的保障住房,累計有7315戶職工喬遷新居。為進一步關心弱勢群體,在持續開展雙節送溫暖、金秋助學、天驕助學、大病兜底的基礎上,集團公司在前年三季度啟動了「三項」救助幫扶行動,截至去年底,集團累計發放三項救助金3000萬元,使貧困職工的生活狀況得到改善。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足,尤其是要直面那些潛在風險和深層次矛盾。
一是資產負債率持續攀高。二是環保壓力日益增大。三是產業共生互補能力不強。四是內部協作有待加強和規范。
二、把握宏觀形勢,科學設定全年目標任務
從全球看,今年世界經濟仍將延續緩慢復甦態勢,但新的增長動力源尚不明朗,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從國內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今年的經濟工作提出要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的總基調。從我省看,當前我省經濟發展仍處於良好的上升通道。隨著新型城鎮化、西咸新區、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等重大戰略部署,我省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最近,婁省長在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鞏固提升能源化工產業支柱地位,加快培育壯大新的支柱產業,形成多點支撐、多元帶動新格局。要以煤制油、煤制烯烴為主要轉化方向,加快示範項目建設,構建完整產業鏈。這對我們集團而言,既是工作要求,更是發展機遇。
從我們自身看,雖然我們從事的主要行業大多是過剩行業,但怎樣看待過剩?可以說,「過剩」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只有過剩才能有充分的市場競爭,今後各個行業的過剩將是一種常態。在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下,「優勝劣汰」的市場法則將發揮作用。我們要學會在大海里游泳,要學會在風浪里強身健體,苦練內功,加快轉型升級。從大的方面講,我們轉型升級必須堅持三個導向。一是堅持做實做強做優的發展導向;二是堅持對在建項目進行再認識、再評價的問題導向;三是堅持各企業都應自負盈虧的業績導向。
基於以上對宏觀形勢的判斷和對自身發展階段的認識,基於對轉型升級的現實考慮,我們科學規劃和設定了今年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對於今年主要經濟指標的設定,我們堅持了底線思維,堅持了實事求是的原則,不搞不切實際的行政命令,不搞層層加碼的數字游戲。目標任務既是積極的,又是留有餘地的。
三、強化頂層設計,進一步釋放企業改革紅利
我們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從改革的頂層設計上尋求解決問題之道,釋放企業發展活力。
修訂《管理綱要》。進一步釐清集團總部、板塊公司和三級公司的職能定位和權責界限,實現縱向管控權責科學、橫向管控協同有效、層級銜接嚴密順暢的管控目標。推進信息化與管理的深度融合,搭建盤活資產新平台,強化抓落實機制。
四、優化資金結構,有效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我們必須把盤活資金、有效降低經營風險,視為企業後續發展的前提和保障。
持續加大資本性融資力度。在今後的融資工作中,要繼續堅持板塊和優秀企業上市、發展混合所有制、實施股份制改造等方式,進一步增加資本性融資比重,優化資金結構。科學控制資金投入。堅持「扶優扶強和效益優先」投資原則,積極支持主業發展,兼顧相關配套產業發展,逐步實施有進有退的投資政策。採取適度偏緊的資金政策,優化負債期限和結構。
五、轉變發展觀念,規范推進項目建設
我們在項目投資和項目建設上,必須轉變觀念。
加強戰略規劃管理。規劃編制,要圍繞產業布局,切實做到園區化、體系化,更加註重有概念、有循環、有減排、有產業鏈等關鍵點。嚴格控制項目投資,規范項目審批和建設,加快推進合規項目建設。在項目建設進度考核上,要變「年度工期決定項目工期」為「年度工期服從項目工期」。在項目投資控制和考核上,要建立動態投資管控機制,徹底扭轉估算、概算、決算依次遞增現象。
六、堅持分類指導,提升產業發展質量
對於擁有多個產業板塊的集團而言,要實現轉型升級,不斷提高板塊發展質量和效益,就必須堅持分類指導的原則。
煤炭板塊要在產品結構調整、採掘接續調整和關中劣質煤退出機制上下功夫。煤化工板塊要在達產達效上做文章。鋼鐵板塊要在降本增效、規范關聯交易上求突破。電力產業要圍繞「融合、提高、創新」方針積極推進。其他板塊要堅持穩中求進的發展思路。另外,各板塊企業在提升效益過程中,更應該注重降低成本、減少浪費。
七、重貿易輕資產,穩步推進物流體系建設
近幾年,我們在發展物流產業上,進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資源配置分散,注重資產規模建設,缺乏商業模式創新,已經成為阻礙集團物流產業持續發展的瓶頸。從長遠看,我們必須首先對物流產業進行資源整合,其次創新物流發展商業模式。一是按照重貿易、輕資產的原則建立「1+N」電子交易服務平台,即建立一個物資采購交易系統和多個產品銷售交易系統;二是形成供應鏈管理平台;三是通過招標、拍賣、結算、交割、第三方支付、供應鏈管理等方式,開展商品貿易與物流服務。
八、注重產融結合,培育壯大金融產業板塊
對我們集團而言,注重產融結合發展,是集團公司轉型升級的一個支點。加快推進融資擔保公司、保險經紀公司、融資租賃公司這三個機構的組建。特別是,要盡快獲批成立融資租賃公司。按照「由內起步、向外拓展」的路徑,快速做大業務規模。積極推進煤炭產業並購基金。穩妥推進保理公司、小額貸款公司、消費金融公司這三個金融機構組建方案的完善。慎重跟進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人壽保險公司的組建工作。力爭使金融板塊在「十三五」成為第三大利潤板塊。
九、夯基礎解難題,推動安全環保邁上新台階
關於今年的安全工作,集團已經召開了專門會議,做出了科學部署,要不折不扣地做好落實工作。特別是,煤炭企業要把防治瓦斯和水、火、強礦壓災害治理作為主攻方向,把預防重大事故作為安全管理的重點不能動搖。
對於環保工作,集團已經在各單位的目標責任考核中,將環保工作和安全工作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實行了一票否決制。各單位要進一步從完善環保管理體系、推進環保重點工程建設、落實建設項目環保設施「三同時」。
十、調存量優增量,全面盤活人力資本
我們必須堅持實施激活優化現有人力資本、科學引入優質人力資本的「雙輪驅動」戰略。
剛性定編定員,盤活存量人力資本。要以先進科學的定編定員為基準,合理控制用工總量。各級機關定編定員,力求精幹高效。各化工企業和關中各礦區要在三年內分
別按照每年5%和10%的遞減力度,有效控制機關工作人員總量。新單位機關管理人員要優先從現有單位中調動、選拔和培養。在建項目單位的人員配置,以滿足項目建設管理需要為原則,新增人員要以集團內部調整為主渠道。建立內部人才市場,化解存量分流和增量需求的矛盾。用好薪酬激勵杠桿,實現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的最佳組合。
十一、利當前謀長遠,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
在這一輪企業轉型升級中,如果說柔性的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是「標」,那麼,剛性的技術創新,則是「本」,我們必須剛柔並濟,標本兼治。
形成濃厚的科技創新氛圍。遵循「科技資源有償配置、科研成果有償使用、創新價值市場量化、創新收益共享激勵」的原則,按照市場化的運作思路,積極探索建立和推行科研項目單項核算、考評和激勵機制,持之以恆地強化「資金、平台、人才、技術、機制」等科技創新核心要素,不斷提高科技創新工作質量和效率,快速提升集團公司科技創新工作的整體水平。把握創新方向,注重長短結合,著力培養技術創新人才隊伍。
十二、搞好內部協作,提高抗擊風險能力
我們集團產業布局廣,涉及行業多。相關行業之間加強配套,上下游企業之間加強協作,可為提升整個集團的資產運營效率創造空間,也可為進一步提升集團的整體競爭力奠定基礎。特別是,在經濟下行壓力仍未緩解、社會需求不足的大環境下,我們更要注重抱團取暖。
加強內部協作制度體系建設。繼續按照「合法合規、公平交易、內部優先、互利互惠」的原則,進一步健全內部協作管理體系,突出內部協作制度建設,強化內部協作過程管控,加強交流與溝通。加強檢查與考核,確保集團全年內部協作計劃目標順利完成。
十三、惠民生講奉獻,推進和諧企業建設
要深入持久地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有關規定。在鞏固第一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的基礎上,全面落實好整改措施,切實開展好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積極關注和改善民生,繼續實施好雙節送溫暖、金秋助學、天驕助學、大病兜底、三項救助幫扶措施。加快收尾棚戶區改造工程建設,做好住房分配方案,確保各單位把好事辦好、辦實。強化廉政建設和審計監察工作,確保各項工作規范操作、有序運行。進一步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在繼續抓好企業文化「三統一」的基礎上,以板塊公司文化融合、創建安全文化示範企業、品牌傳播推廣為重點,將企業文化建設與安全生產、經營管理、制度建設緊密結合,全面推進企業文化落地深植,以文化力提升集團競爭力。加強輿情管理,做好輿情信息上報和處置等工作,營造良好輿論環境。持續加強離退休職工和老幹部工作、統戰和信訪工作,凝聚人心,眾志成城,實現企業和諧發展、科學發展。
參考範例2:
創新生動力 轉型出活力
——寫在我省扎實推進中部創新轉型核心區建設之際
冬日的吉林大地,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載著2700萬吉林人民的夢想與希望,一幅新的壯麗畫卷,正在這無限的北國風光中全景描繪。
審視全省,中部經濟總量佔全省比例大,人口多,在全省發展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然而,一個現實不容忽視:中部雖有優勢,但產業布局不盡合理,區域可持續發展能力有待提升,改革任務依然繁重。
研判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中央提出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吉林省怎麼辦?
聚焦中部,作為我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創新轉型成為當務之急、發展之要。
帶著強烈的緊迫感和機遇意識,中部地區認真貫徹省委部署,積極研究謀劃,拉開了新一輪創新轉型發展的大幕。
把結構調整作為主攻方向,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產業優化升級,推動轉型發展
作為中部核心城市,省會長春在全省創新轉型發展中的作用至關重要。
落實全省戰略,省委常委、長春市委書記高廣濱向全市發出總動員:「全力落實好建設中部創新轉型核心區任務,發揮引領作用,主動作為,率先突破。」
曾經,一業獨大的長春有過這樣的症結:「一汽打噴嚏,長春就感冒」。僅以汽車為支柱,讓這個中部發展的領頭羊吃盡了產業波動帶來的苦頭。
國家振興東北戰略的實施,讓長春一步步走出「東北現象」。通過工業和服務業雙拉動增長,做大汽車、軌道客車、農產品加工等優勢產業,突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長春逐步形成了多元支撐、多業並舉的良好格局。
調整之中,長春的整車產能穩步擴增,零部件配套產業快速跟進;大成、皓月等農產品加工企業享譽全國,走進海外市場;軌道客車走出國門,駛向世界。告別「一業獨大」的長春,成為汽車製造、軌道裝備製造兩大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全省新的經濟增長點;服務業產值更是撐起全市GDP的「半壁江山」。
作為我省的第二大城市,北國江城吉林市同樣把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作為主攻方向,依託吉化等大企業的原料優勢和市場空間,加快老舊生產裝置和產品升級改造,讓一批老工業企業煥發了生機。
走進吉林市金珠工業區晨鳴紙業抄紙車間,輕塗紙歡快地在卷軸上「飛舞」。總經理助理郭欽彥告訴記者:「企業重組初期沒有一分錢贏利,是哈達灣老工業區的整體搬遷改造給企業帶來了生機。新廠今年4月份正式生產,每月有1000萬元的利潤。」郭欽彥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從哈達灣搬到金珠工業新區,企業得到22億元的置換土地和搬遷費用,解決了50%的新廠建設資金,短短三年新廠便投產了。新廠工藝設計先進,流程簡約,大大降低了成本。
晨鳴紙業只是吉林市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同步推進的新材料產業、生物技術產業、信息技術產業,也大大拉長了這座化工城的產業鏈。
談起轉型發展,四平市東風機械裝備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張建華頗有感觸。「當年產品大量積壓,企業差點關門。轉型重組後,我們成為全國行業內唯一一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產品出口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幾年來,通過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四平市走出一條新的裝備製造業崛起之路,全市170戶裝備製造規上企業,年產值上升到400億元左右。
遼源是依託煤炭資源發展起來的工業城市,也是典型的資源枯竭轉型城市,200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首批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城市之一。近年來,他們圍繞加快推進經濟轉型,不斷深化結構調整,加快發展接續替代產業,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實現了產業優勢再造。培育生成高精鋁加工、新能源、紡織襪業、醫葯健康、建築塔機、汽車零部件、鋼鐵鑄造、軟體8大產業集群,佔全部工業比重60.5%。
把創新驅動作為根本動力,政企攜手搭建協同創新平台,增強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
吉林省科技資源豐富,但卻很少在本地轉化為生產力。對此,省委、省政府有著清醒的認識:正處在振興發展爬坡期、結構調整攻堅期、社會建設轉型期的吉林,加快轉型升級的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創新。
擔當全省創新轉型核心區建設重任,長春市積極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加快了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步伐。
在今年7月舉行的長春國際汽車博覽會上,本土企業「天火」公司展出的一款造型新穎的三輪機車引來了眾多目光。
就在一年前,這家以工業產品設計為主的企業遇到了資金難題。危難之時,長春新興產業投資公司伸出了援助之手。藉助500萬元的債券投資,企業的新產品研發順利實施,逐步走出困境。
正是長春市政府設立的「政產學研用金介」協同創新平台,解決了一批像「天火」公司這樣企業的融資難題,讓更多的科技成果實現了就地轉化。
協同創新機制為長春培育出一大批和「天火」一樣的科技創新型「小巨人」企業。僅有130人的長春希邁氣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3年便實現年銷售收入5000萬元。截至2013年底,全市產值超過3000萬元的創新型「小巨人」企業已經達到282戶。
依託特有的科教文化優勢,長春有效破解了科技成果難以與市場對接、金融機構難以與需求企業對接的問題。東北師大葯物基因和蛋白篩選國家工程實驗室,主要從事成葯基因、蛋白和中葯成分篩選,同時還有一個身份——長春市生物產業基地葯物篩選平台,常年為本地30多家企業提供技術支撐。在長春,類似的1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基本都對外開放,成為企業創新的源動力。
為加快推動企業科技創新,吉林市設立了1.2億元的科技創新專項基金。僅今年一季度,便有首批666個項目獲得2746.1萬元支持。
正是因為有專項支持,吉林碳谷碳纖維有限公司在短短幾年內就實現了從實驗室到全國規模最大碳纖維原絲生產基地的跨越。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成立以來,已經得到了國家、省、市科技發展基金3000多萬元的支持。」
目前,吉林市已扶植起精細化工等9個產業集群,促成產學研合作項目10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6項。
四平市從2010年開始著手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4年辛苦不尋常,四平裝備製造「示範基地」終於實至名歸。通過科技創新,一批企業成為全國行業的佼佼者。巨元換熱器公司董事長趙國宏告訴記者:「今年,我們要把24項專利技術應用到產品上。公司自主研發的80餘種換熱器,已成為大亞灣核電站、寶鋼、中石化、LG等國內外大客戶的熱門產品。」
遼源市通過實施「智慧城市」建設,為產業轉型探索出了一條新路。為了給落戶遼源的企業創造更好的發展氛圍和環境,今年年初,遼源科技智慧產業園正式投入使用。在產業化、集群化效益的吸引下,園區已有13家實體入駐企業,以及10家虛擬入園企業。這些企業的項目多數涉及大數據平台、電子商務和智慧社區服務等領域,為市民生活提供智能化服務。
把投資拉動作為重要手段,突出發展民營經濟,增強發展活力和後勁
發展,最終還要靠項目支撐。
謀劃推動創新轉型核心區建設,長春緊盯國家「一帶一路」、振興東北等大的政策導向,把招商目光放在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點園區上。截至目前,長春今年已謀劃重大項目1149個,為全省穩增長、調結構提供了有力支撐。
今年,在全省突出發展民營經濟的戰略部署下,長春市以加快民營經濟綜合配套改革為抓手,著力簡政放權,降低市場准入門檻,點燃了全民創業熱情。目前,全市已新增注冊市場主體85053戶,新登記私營企業19873戶,僅今年上半年增量就超過去年全年增量。
四平市把投資拉動作為穩增長的關鍵。從2009年項目建設「節點式」起步到現在,全市已有298個具有帶動作用的重大項目相繼落地,總投資達1299億元。目前已有195個項目建成或部分建成投產,為四平在哈大經濟大動脈上強勢隆起奠定了基礎。
遼源市圍繞產業發展、社會建設、城市管理、民生服務和農業農村這五大領域,近年來共謀劃了219個應用項目,計劃投資184億元。截至目前,已有60個項目啟動實施。
把開發開放作為重要途徑,提高經濟外向度,讓中部走向全國,接軌世界
縱貫東西,通達南北,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為中部地區走向世界搭建起廣闊舞台。
11月15日、21日,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先後下發文件,長春興隆綜合保稅區獲批國際小包集中收寄點和長春出口俄羅斯航空函件總包直封郵路的資質,標志著我省具備了開展對俄羅斯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出口業務的基礎條件。11月28日,首批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貨物入庫,順利實現貨物通關。
興隆綜合保稅區的建設,為長春、為全省搭建起對外開放的又一大平台。
在推進中部創新轉型核心區建設過程中,長春全力搶抓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長吉圖開發開放戰略機遇,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全面加快興隆保稅區、空港開發區、東北亞國際物流集散樞紐中心建設,全省開發開放平台不斷完善提升。
發展外向型經濟,產業鏈合作同樣是有效途徑。吉林市通過支持本地企業與德國巴斯夫、林德、美國杜邦等國際知名企業的合作,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品牌化建設,進一步拉長了化工產業鏈。
把城市做大、規劃做大、產業做大、人口做多、商貿流通做活,四平市努力打造吉林、黑龍江的南大門,向南開放的橋頭堡,連接沈陽和長春兩大都市圈的橋梁和紐帶,擴大開放。
創新生動力,轉型出活力。新一輪振興號角已經吹響,向著東、中、西三大板塊各具特色、良性互動的美好圖景,吉林再出發!
③ 如何推動全區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建議
產業結抄構調整和轉型升襲級的方向和途徑
(一)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方向
因為不同地區在生產力水平、人力資源、自然資源、基礎設施以及土地、環
境容量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方向也應有較大差異。
具體到我們
**
鎮,
我前面講過,
雖然相比較
**
市的其它鎮,
我們的工業要薄弱一
些,但放到全國來比較,我們的工業基礎還是不錯的。
④ 如何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是技術進步,在引進先進技術的基礎上消化吸收,並加以研究版、改進權和創新,建立屬於自己的技術體系。產業轉型升級必須依賴於政府行政法規的指導以及資金、政策支持,需要把產業轉型升級與職工培訓、再就業結合起來。具體步驟如下:
一、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
二、加快企業技術改造
三、鼓勵企業跨行業跨區域跨所有制兼並重組
四、進一步發展壯大服務業
五、大力支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
⑤ 旬陽六大轉型升級內容
「到十三五末旬陽的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財政收入分別佔全市的20%、25%、30%以上,建成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進入全省20強,實現縣改市。」 這是旬陽縣在剛剛召開的縣委十四屆十五次全委(擴大)會議上關於「十三五」的高點定位,撐托這一宏偉願景的堅強柱石,是「六個轉型升級」。
著眼發展四大產業,推進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新型材料產業瞄準行業最新發展方向,致力建設具有自主創新能力、規模化生產實力、產業配套齊全的產業園。先進製造產業以陝汽集團為依託,重點發展汽車及零配件、新型農業機械、節能環保設備等產品。生物製品產業突出養生保健產品開發,著力發展生物制葯、富硒食品和生物化工產業。清潔能源產業依託境內漢江、旬河、羊山等水能和風能資源,抓住創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機遇,積極招商引資,孵化產業項目。
深挖地域文化潛力,帶動文化旅遊轉型升級。深入挖掘旬陽漢水文化、太極文化、紅色文化以及飲食文化的潛力,學習借鑒省內外文旅融合發展理念,依託富集的山水農林資源,重點建設太極城、羊山、蜀河古鎮、紅軍紀念館,打造生態旅遊目的地、休憩地。
著力培育現代農業,助推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用工業化、企業化、商業化理念發展農業產業,推進煙草、畜牧等傳統產業向深、精、高效方向發展。林果、中葯材等新興產業向規模化、品牌化、市場化方向發展。培育扶持龍頭企業,引導本縣能人回鄉創業和工商資本注資特色農業產業。
破解城建交通難題,實現城鄉面貌轉型升級。以解決城市建設特色不明顯、定位不明確、功能不完善等問題為導向,堅持規劃引領、項目帶動,分步實施、重點突破,統籌資源、加快推進的基本方法和步驟,力爭用兩到三年時間,讓以城市建設和交通改善為重點的城鄉面貌有更大改觀。
爭創教育衛生名縣,力推民生保障轉型升級。從強隊伍、優服務、破難題三個方面入手。採取聘任制、競爭上崗等措施,鍛造一支名校長、名院長隊伍,培育一支名師、好醫生和好護士隊伍,造就一批省市有名的學科負責人和學科帶頭人。深化愛崗敬業、盡職盡責和服務為民理念,不斷提升優化服務水平。統籌資源、集中力量解決教育衛生事業發展中存在的基礎薄弱、布局不合理、技術不過硬、發展不均衡等問題。
打造法治德治強縣,實現縣域治理轉型升級。以解決社會治理中不同程度存在的黃賭毒、違法亂紀、不講公德、要挾黨委政府、惡意耍蠻撒潑等突出問題為著力點,採取德治與法治相結合的辦法,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營造講規矩、守良俗的良好社會氛圍,為加快發展掃清障礙。
⑥ 如何推進我區全域旅遊和綠色轉型發展
2016年全國旅遊工作會議提出,把推進全域旅遊作為新時期我國旅遊發展的總體戰略。標志著我國的旅遊業發展開始進入全域旅遊的時代。近年來,安慶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把安慶建成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旅遊中心城市和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旅遊目的地,基本實現旅遊強市」的目標,提出大力實施全域旅遊發展戰略,形成了「三個注重、四個支撐、五個結合」的全域旅遊發展體系,並出台了《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將全域旅遊發展戰略作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安慶發展方向和戰略定位,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和文化經濟,全力打造安慶旅遊升級版,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升級。
一、著力「三個注重」
(一)注重時空拓展。過去,安慶旅遊基本只關注單個景區景點,忽視了全市旅遊資源的整合,使得旅遊品牌影響力、輻射帶動力不夠強,旅遊服務要素、配套設施不夠完善,沒有形成「大旅遊」的局面。在全域旅遊的大背景下,安慶推出「一城一核兩翼」空間布局。「一城」即宜城文化創意旅遊產業區;「一核」即大別山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兩翼」即桐懷文化體驗區、宿望濕地休閑區。推動建立城、鎮、景、村「四位一體」,點、線、面「三維立體」全域化空間格局。把旅遊業建成為本區域的主導產業、主體功能、主打品牌。另外一方面,在旅遊時間節點上力求均衡化,不分白天夜晚,不論春夏秋冬,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在季節和時間上起伏波動趨於最佳均衡狀態,時時在旅遊,常年皆可游。
(二)注重產業融合。安慶選擇以旅遊為核心,把一產、二產、三產和城鎮化導入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軌道。注重農旅結合,在建和已建的現代農業示範區、家庭農場、特色種養殖基地等都把旅遊要素融入進去,讓遊客能夠充分體驗。加強工業產品與旅遊高度契合。加快建設旅遊商品生產基地、農產品加工基地、綠色輕工基地等,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引進2.5工業,如:商貿物流、電商大數據、動漫產業、醫葯大健康產業、創意研發產業等,做大「綠色GDP」。強調金融、餐飲、賓館等都要圍繞旅遊業來布局。同時,大力開發新產品新業態,加快推進索道、輕軌交通、低空飛行、溫泉等旅遊項目建設,大力發展康體水療、野外拓展、戶外露營、山地運動、婚紗拍攝等一批高山康體休閑度假旅遊產品,為遊客觀光旅遊、休閑度假、養生養老、康療娛樂等提供深度體驗條件。在城鎮化方面,圍繞國際化專業旅遊城市的定位,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將懷寧及望江的漳湖、賽口鎮劃入市區。加快推進老城區古街區舊城改造、康熙河景觀打造、國際動漫樂園等項目建設,完善城鎮交通網路、垃圾污水處理、城市公交公廁等功能配套設施及小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著力培育一批規范化、標准化的星級酒店、精品客棧和一批上檔次的影視娛樂場所、購物中心,不斷提升旅遊城市品位。
(三)注重全民參與。安慶全域旅遊戰略的提出,不只是要領導幹部認可,還要得到廣大群眾、投資者及社會各界的認同,將全域旅遊發展戰略作為全市上下發展的共識,形成推進全域旅遊發展戰略的強大合力。通過全市廣大幹部群眾的不懈努力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鼎力相助,到2020年把安慶建成大別山旅遊度假示範基地、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中心城市、美麗中國建設先行區及集禪宗文化、生態度假、紅色文化及黃梅戲文化旅遊於一體的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全市接待境內外遊客總量達8000 萬人次,旅遊總收入超過1000 億元;實現境內5A級景區3家,4A級景區28家以上。
二、打造「四個支撐」
任何一項戰略的形成都不可能是空中樓閣,只有把根基打好,戰略才能持續健康發展。安慶實現全域旅遊有以下「四個支撐」。
(一)交通的支撐。外快內優的交通網路是全域旅遊的強大助力。目前寧安城際鐵路、安慶長江鐵路大橋、望江長江公路大橋、岳武高速陸續建成開通。正在推動的合安九客運專線(大京九高鐵一部分)穿境而過。天柱山—九華山—黃山旅遊輕軌已列入計劃。隨著這些項目的建成投運,將形成「四縱四橫」高速公路網(岳武、北沿江、合黃、濟廣、滬渝、濟祁、南沿江、合安)、「三橫二縱」(寧安、合九、南京—江北集中區—安慶、阜景、合安九客專)區域鐵路快速干線,以及長江黃金水道和安慶機場立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實現1.5小時到南京,3小時到上海、杭州、武漢,與長三角和中四角(合肥、武漢、南昌、長沙)的時空距離將進一步拉近。內優方面,目前城區新增19條公交線路,開通了城區至海口鎮與皖河農場公交線、至樅陽公交線及城區文化旅遊公交東線、西線,同時開通了城區到天柱山、五千年文博園旅遊直通車。計劃用三年時間,打通景區之間的聯絡線、斷頭路,形成全域旅遊的大環線、小環線、網路線,實現旅遊景區游覽無縫對接。
(二)金融的支撐。安慶有岳西、太湖、望江、潛山、宿松5個縣地處大別山連片特困地區,屬欠發達地區,但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可以通過時間換空間取得財力支持,目前,安慶正在同中信證券、財富中國、工商銀行、國開銀行、民生銀行等金融企業進行戰略合作,藉助現代金融手段支撐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做強旅遊服務配套。推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投融建一體化等模式,巧借外力著力破解資金瓶頸,推動安慶旅遊企業上市掛牌,助推全市旅遊大發展。
(三)大項目的支撐。目前,全市在建億元以上旅遊項目146個,其中5億元以上38個。實施68個景區品質提升工程項目,總投資38.98億元,完成投資21.01億元。申報國家專項建設基金項目30個,總投資123.44億元,爭取項目資金5.87億元。天柱山入口服務區和博物館、天悅灣溫泉、大別山彩虹谷、孔城老街、小孤山、孔雀東南飛文化產業基地等項目建設有序推進。迎江寺振風塔修繕工程、花亭湖旅遊碼頭配套工程相繼竣工。司空山旅遊綜合開發項目成功簽約,「宜游宜秀」建設取得突破,花溪茶谷、余灣農家樂美食一條街建成,岳西大別山滑雪樂園建成開業。
(四)人才的支撐。安慶啟動「人才高地建設工程」行動計劃,實施企業家、金融專家、營銷大師、創業功臣、知名工匠「五大人才工程」,培養儲備後備人才,並優化發展環境,制定出台鼓勵和促進在外安慶人回鄉創業的政策措施等。對引進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實行「綠卡」服務和津貼制度,幫助解決在住房、落戶、家屬就業、子女就學等方面的實際問題。同時,利用安慶高等職業學校進行人才培養,針對新形勢、新常態開辟互聯網+等專業,培養創客、電商等專業人才,為全域旅遊發展戰略提供人才支撐。
三、深化「五個結合」
為更好地推進全域旅遊發展戰略的全面實施,安慶重視做好「五個結合」。
(一)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安慶堅守生態保護和發展兩條底線,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基本價值取向,堅持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基本路徑,把青山綠水變為金山銀山,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針對安慶廣大鄉村的特殊性,制定了生態旅遊保護措施,進一步健全保障制度。市旅遊部門就安慶鄉村區域制訂生態旅遊專項實施標准,規范經營者在農村的旅遊經營行為,防止其在旅遊開發、建設、經營、管理等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並為科學規劃和設計提供技術標准。與此同時,設立生態旅遊環境承載測算機制,在旅遊景區測算資源、環境、社會經濟等承載力,更加有效地為生態旅遊資源開發提供科學依據。
(二)與文化相結合。安慶歷史文化厚重,古皖文化、禪宗文化、戲劇文化和桐城派文化等交相輝映,素有「文化之幫」、「戲劇之鄉」的美稱,境內奇山秀水遍布、歷史文化遺存眾多,各方面的互補性較好。景區建設注重把文化產業發展與旅遊業發展相結合,啟動黃梅戲大觀園建設,興建安徽(中國)桐城文化博物館、岳西國際養生文化產業園、太湖五千年文博園、天柱山地質博物館、司空山世界級禪文化中心等景點,形成了文化產業園區與旅遊業互動發展的新趨勢。同時,打造「千年古宜城、百景新安慶」,推進老城區文化旅遊景點以及歷史文化街區開發建設。舉辦「十一」黃梅戲展演周,突出「黃金周•黃梅戲」主題,加大「黃金周到哪裡去,來安慶看黃梅戲」、「白天看景,晚上看戲」的宣傳,舉辦旅遊主題活動,促進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為打造全域旅遊注入文化活力。
(三)與新的社會需求相結合。隨著小康社會的逐步實現,中產階級成為社會消費群體的主力,其特點是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越來越高,對各種產品,包括旅遊產品的高品質和高服務水平有著大量的需求。安慶把大眾旅遊作為旅遊業發展的主體,在積極穩妥地發展中高端旅遊產品的同時,重視發展大眾化旅遊產品。重點開發面向老齡人口的旅遊產品,根據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改造景區景點、住宿設施,積極完善相關旅遊服務,為老年出遊提供便利以及優惠。不斷發展青少年旅遊市場,依託現有的設施,抓緊建設一批研學旅遊基地。高度重視家庭旅遊產品,把家庭出遊作為旅遊市場的主體,為全域旅遊培育超前市場。
(四)與良好的商業模式相結合。不管是企業成長,還是項目實施,都得依靠一個良好的商業模式,方能在業界競爭的浪潮中站得住腳,實現可持續的健康發展,保障項目順利營運。針對當前旅遊景區發展水平良莠不齊,提升空間很大的實際,安慶通過景區託管模式、引入外來資本等方式重新提升傳統景區。借鑒「金色寶藏」公司專門做寺廟高端佛教用品的思路,推動旅遊景區點旅遊購物的服務外包,通過專業化的公司來提升旅遊購物的設計和營銷水平。在目前的旅遊演藝之外,大力開發夜間旅遊娛樂項目,增加遊客的參與性。如,潛山白馬潭景區推出了「白天漂流打水仗,晚間篝火鬧花燈」旅遊產品,在第四屆漂流潑水節中參加篝火晚會的遊客達3萬人次。
(五)與「互聯網+」相結合。把「互聯網+」深度結合到旅遊中,實現智慧旅遊,使得全域旅遊的食、住、行、游、購、娛等要素,在互聯網支撐下很好地串聯起來,提供優質的個性化服務,從而滿足需求各異的遊客,使其獲得最佳的旅遊體驗,不斷向外界宣傳推介安慶,擴大影響力和美譽度。今年初,「安徽太湖旅遊」微信公眾號正式開通運行。該微信平台包括「多彩太湖」、「樂游太湖」、「微服務」三大欄目十二個子欄目。將全縣的景區景點、賓館酒店、旅行社等囊括在內,為遊客提供最全方位的旅遊資源、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及最新旅遊服務信息。又如,大別山彩虹村度假酒店繼與同程旅遊深度合作以來,今年又與途牛旅遊、安徽翠蘭公司進行戰略合作,打造智慧旅遊營銷,輻射范圍更廣闊的省內外遊客。
⑦ 淺談如何加快物流產業的轉型升級
參考資料:
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是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物流中心城市和全國性區域物流節點城市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市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實現進位趕超、綠色崛起的戰略選擇。近年來,我市搶抓發展機遇,以貨運產業起步,全市商貿物流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為進一步加快我市物流產業轉型升級、跨越發展,筆者進行了深入調研和思考,形成了此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一)揚優成勢,產業發展的基礎不斷優化。我市歷來被譽為「好口子」,是江西、福建、浙江、安徽四省鐵路主要樞紐。公路交通被國家交通部列為公路運輸二級樞紐,水路可經鄱陽湖直達長江,與九江港口對接,通京杭大運河。鐵路鷹東編組站是全國15個路網特等編組站之一,日解編能力1萬余輛。鷹潭南站屬一等貨運站,有9條貨運線、1條集裝箱線,涵蓋零擔、整車、集裝箱等各類業務,年辦理貨物能力330萬噸。目前,已基本形成以南站貨場、糧油儲運倉儲群、郵政大型倉儲群為主的倉儲體系。近年來,鷹潭銅產業循環基地拆解加工區進口原料試行國內首創的「上海—九江—鷹潭」水陸聯運轉關通關模式。鷹潭國際物流中心(無水港)2010年初建成並投入運營。鷹潭海關、檢驗檢疫局正加速建設,至寧波的「五定班列」正式開通運行,進出口業務日益活躍。
(二)規劃引領,產業發展大格局初步形成。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根據我市物流業發展的現狀,明確提出依託鷹潭獨特的區位優勢發展大物流,打造贛東北乃至華東區域物流中心城市的戰略構想,並重新調整了全市物流園區規劃布局和專業市場規劃布局,確定在鷹西片區建設以生活資料專業市場為主的國際商貿物流園,在鷹南片區建設以生產資料大宗貨物運輸和倉儲為主的現代物流園,在鷹東片區建設規模適度、數量適宜的高端生活資料市場。目前,規劃用地12000畝的鷹西片區國際商貿園,正按照「一核四城五中心六區」的規劃加速推進,國際眼鏡城、建材家居城等項目正如火如荼進行。規劃佔地面積約10080畝鷹南現代物流園區,現已完成基礎設施投資9100萬元,徵收土地約1300畝,江西廣甸集團8個品牌4S店項目、香港銅鑼灣國際數字MALL城等一批項目相繼動工建設。
(三)大力推進,產業發展成效不斷顯現。為充分整合物流業資源,對物流行業統一進行規劃和調度,我市成立了現代物流業委員會,負責全市物流業發展的政策研究、規劃管理、行業服務以及全市各類物流園區、專業市場的規劃布局和業務指導等工作。同時,成立了現代物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全市物流業發展情況調度會,及時研究解決現代物流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確保市現代物流業平穩較快發展。市交警、運管、工商、稅務等單位均明確了分管領導和辦事人員,為企業提供優質便捷的服務,及時協調解決企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切實為貨運企業提供優質便捷的服務。在全市的統籌和推動下,2011年全市物流產業實現營業收入達71.07億元,上繳稅收3.09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03%和28.38%。整體來看,營收和稅收月均增速一直保持在25%以上,增長勢頭良好,發展速度居全省之首。今年1-9月份,全市物流產業實現營業收入97.41億元,同比增長65.74%;上繳稅收3.83億元,同比增長51.26%。新增貨運企業26家,全市物流企業總數達266家,其中規模以上物流企業33家,營業收入超億元物流企業31家,稅收超百萬元的30家。
二、存在的問題
(一)現代物流綜合體系尚不健全。我市雖然物流基礎設施規模較大,但大都較為陳舊,功能不全,加上我市綜合物流平台尚未成型,物流中介、貨運代理散落在南站路、320國道和各批發市場門口,貨運車輛無處停靠,企業大都為自由無序經營,難成規模和體系。同時,隨著商品消費市場的不斷發展,倉儲周轉速度的逐漸加快,而我市沒有形成配送網路,企業各顯神通攬業務,時常出現攬貨積極、發貨拖拉、貨物缺損、丟失、誤時等現象,以致造成物流時間過長、物流成本過高、城市交通堵塞和環境污染等問題,影響行業總體競爭力和信用度。
(二)行業發展不夠充分。我市物流企業總體處於小、散、弱的狀態,缺乏整體聯動,缺少具有帶動力的龍頭企業。一是「小」。上規模、上檔次具有一定知名度、輻射力強的物流企業較少。二是「散」。我市貨運類企業基本是各自為政,缺少溝通,產業聚集聯動發展的效益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三是「弱」。服務能力薄弱,物流的社會化程度不高。大多數物流企業的服務內容停留在倉儲、運輸、搬運上,不能提供集成化、專業化、個性化全方位的物流服務,更沒有實現技術、倉儲和運輸服務的最佳整合。
(三)企業專業化分工發展的意識淡薄。從生產企業來看,較多企業已認識到物流業對企業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作用,但仍有不少企業抱著傳統觀念不放,排斥物流社會化,至今仍是「大而全」、「小而全」,產、供、銷自成體系,自己設立車隊和倉庫,自行組織物流活動。從物流企業來看,企業總體上對現代物流業缺乏足夠的認識,仍局限於運輸、配送、倉儲等傳統領域,物流系統設計、物流總代理等增值服務所佔比例偏低,物流業利潤空間狹小。
(四)物流企業管理方式滯後。一是企業信息化管理滯後。我市大部分物流業主體經營管理體制依然不夠靈活,市場機制尚不健全,對先進的物流運作模式和技術缺乏全面的了解,先進技術裝備使用率偏低,大多數還是傳統的人力服務模式,信息化水平不高是物流企業普遍存在的現狀。二是公共信息平台建設滯後。全市物流信息平台尚未建立,只有個別物流企業擁有物流信息系統,但大都拘於各自企業的壁壘,獨自營造自己企業的信息平台。這些原因導致了物流信息不能共享,物流資源難以整合,物流服務效率低下,服務水平不高,離現代物流發展的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和集成化還存在較大距離。
三、對策建議
(一)加快推進物流產業體系培育,促進商貿物流聚集發展。集中力量打造現代物流園和鷹西商貿園,快速推進國際眼鏡城、建材家居城、江西手拉手國際汽車城、贛東北鹽業物流儲備配送中心、機電五金商貿城、糧食(鋼材)市場等項目,提升鷹潭南大門、西大門形象,將該兩大片區打造成我市商貿物流發展的集聚區。充分利用現有倉儲和站場進行優化配置,發揮現有設施、設備的作用,按計劃、分步驟改造提升鷹潭戰備材料總廠、鐵路木材防腐廠和贛東商城、干鮮果市場、五金批發市場、眼鏡批發市場等專業市場,使其轉型成為專業性物流中心。
(二)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設,實現物流管理智能化。依託現有物流龍頭企業,建立並完善鷹潭市物流信息公共服務平台,逐步實現並充分發揮平台的信息發布、車貨源智能匹配、運輸跟蹤、電子商務認證、金融服務、數據交換、第三方信息系統服務、企政交流等功能,努力提高物流的智能化水平,並最終實現物流信息公共服務平台與鐵路和公路網的高效銜接。
(三)培育龍頭企業,促進行業轉型升級。一是實施扶強扶優工程。鼓勵企業向規模化、專業化、信息化發展,培育一批技術水平先進、主營業務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現代物流企業,使其盡快形成競爭優勢,成為我市物流業的領航者。二是強化示範效應。對物流示範(龍頭)企業進行行業評定、獎勵和宣傳,積極發揮龍頭帶動效應,引導物流業整體結構調整升級。三是引導企業物流創新。推進企業物流向物流企業轉變,向物流園區集中。積極引導這類企業聯合建立專業物流公司,實現生產製造企業「零庫存」,提高物流運轉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逐步實現企業的專業化社會分工。
(四)強化招商引資,提升行業發展水平。一是充分整合現有物流資源,挖掘潛在優勢。立足本市自身特色,有針對性地編制我市物流業招商手冊,科學編制物流業招商項目庫,合理繪制物流業招商地圖,廣泛吸引國內外實力雄厚的資本創建物流服務平台、物流企業。二是創新招商方式,拓展招商渠道。不斷強化網路招商、以情招商、窗口招商、小分隊招商等招商方式,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挖掘潛力,擴大招商成果。三是瞄準知名企業集團,提升招商層次。引進國內外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來我市設立分支機構,或與我市企業共同組建現代物流集團公司。利用外地優秀物流企業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經營理念,帶動和促進我市物流業集聚發展和整體水平的提升。
⑧ 南寧六個提升主要是什麼提升
根據南寧第十二次黨代會的會議精神,南寧市的六個提升主要是指:
1、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增強經濟支撐能力。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是適應經濟新常態的必然選擇。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不斷增強產業聚集力和綜合競爭力,牢牢占據區域產業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主要措施有:推進產業優化提升;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形成以創新驅動為核心的發展新動能;狠抓項目建設服務企業發展,提升投資有效性和企業競爭力。
2、推動「南寧渠道」升級,提升開放合作水平。
開放是南寧的根本出路。要按照自治區「四維支撐、四沿聯動」的開放合作布局要求,大力實施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開放發展戰略,突出平台支撐、交通支撐、產業支撐,提升「南寧渠道」影響力,在廣西落實「三大定位」中發揮示範引領帶動作用。主要措施有:以面向東盟為重點,建好用好開放平台;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構築互聯互通樞紐;立足區域優勢,打造產業合作基地;落實「雙核驅動」戰略,增強核心引擎作用。
3、推動綠城品質升級,建設生態宜居南寧。
城市建設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引擎,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要加快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體系,促進城鄉區域協調,做到「五個堅持」,處理好「七大關系」,走出一條具有首府特色的城市發展道路,打造「中國綠城」升級版。主要措施有:堅持治水、建城、為民主線,打造高品位的現代宜居都市;加快五象新區開發建設,打造廣西最具集聚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的城市新區;加快城鄉統籌步伐,構建縣域發展新格局;推進綠色發展,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環境。
4、推動深化改革升級,激發發展動力活力。
改革是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要突出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大膽探索,精準施策,提高改革效應,放大制度優勢,在全區全面深化改革中發揮先鋒示範作用。主要措施有:結合自身實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聚焦關鍵環節,縱深推進重點領域改革;遵循「三個堅持」,以發展成果檢驗改革成效。
5、推動法治南寧升級,提高依法治市水平。
依法治市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要深化法治南寧建設,營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和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為首府改革發展保駕護航。主要措施有:推動科學立法、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增強全社會法治意識;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6、推動民生福祉升級,增加人民群眾獲得感。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要堅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方向,以更高標准、更大力度保障民生,讓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變成現實。主要措施有: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統籌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提高文化軟實力。
⑨ 如何進一步激發轉型跨越發展新動力
省委十屆三次全會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出部署。努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著眼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作出的戰略決策,對於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推動四川實現轉型發展、跨越提升具有重大意義。
當今世界科技創新和產業革命孕育新的突破,我國投資驅動、出口導向、規模擴張的發展模式正在發生重大轉變,四川已進入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過渡的發展階段。當前,產業層次偏低,科技創新能力不強,仍是制約我省發展的關鍵性問題之一,必須加以解決。要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必然之選。
創新驅動發展,基本前提是發展觀念創新。四川地處西部內陸,解放思想尤為重要。要進一步破除封閉保守、安於現狀、因循守舊等觀念,推進發展理念、思路、方法與工作方式的變革和創新。要樹立「轉型才能更好發展」的觀念,適應調結構、轉方式的發展趨勢,不以犧牲資源環境、損害社會和諧為代價求得快速發展,以加快轉變促進加快發展,努力贏得競爭優勢。要樹立「後發也要高點起步」的觀念,抓住科技進步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新機遇,高端切入謀跨越,努力實現後發趕超。要樹立「危機也是發展契機」的觀念,順應大勢抓發展,利用資源、環境、市場約束加劇形成的倒逼機制,主動在經濟轉型和科技創新上尋找新出路,努力搶占未來發展先機。
創新驅動發展,核心動力是科技支撐引領。實現創新驅動,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關鍵的是要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要實施企業創新主體培育工程,推動企業真正成為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應用的主體;實施產業創新牽引升級工程,加強關鍵技術攻關,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實施區域創新發展示範工程,建設天府新區創新驅動改革試驗區、綿陽科技城軍民融合創新驅動示範區,支持國家級、省級高新區加快發展;實施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工程,集中優勢力量聯合攻關,推動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要整合科教人才資源,更好地發揮中央在川科研院所、高等學校、企業的作用,形成有利於創新的體制機制,把我省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發展優勢。創新驅動發展,主攻方向是結構調整升級。四川發展面臨的結構性矛盾要靠創新加以突破,通過轉型發展從根本上進行化解。要堅持注重做大規模與提升質量效益並舉,依靠科技進步和結構優化,好中求快、進中求優,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要堅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和培育發展新興產業並舉,提高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比重。要堅持產業鏈技術創新和價值鏈高端融入並舉,針對七大優勢產業加強技術創新,通過高端引進提升產業層次,增強全省產業核心競爭力。
總之,要通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發展理念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以改革創新破解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以改革創新增強轉型發展、跨越提升新動力,加快推動我省發展進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軌道。
⑩ 結合工作實際,談談如何推動全縣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
一是在思想領域實現新轉變。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用黨的十八大精神統一各級幹部的思想認識、武裝頭腦、鼓舞人心,把十八大的一些新提法、新概念、新觀點不折不扣地充實到思想領域,推動發展。
二是在破解發展瓶頸上實現新突破。以項目建設為支撐,破解小城鎮建設、新農村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影響發展的瓶頸制約,建成方便實用的農村水電路網路,有實現經濟發展大跨越。
三是在轉變經濟增長模式上探索新路子。提升「果、菜、畜、油」四大產業發展水平,建成慶陽蘋果第一鄉和茹河川區蔬菜基地。以華北石油大會戰實現企地雙贏,建成有一定規模和效益的屯字工業園區,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實現產業升級換代和技術更新,創新思路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群眾增收方式。
四是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追求新目標。認真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實現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覆蓋,健全功能齊全的城鄉民生保障網路體系,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社會。
五是在基層黨建工作上再上新水平。加強鎮村兩級班子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提高執政能力和水平。推行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村支書「萬元年薪」和村幹部創業、村幹部競爭上崗和述職述廉等機制,創建先進基層黨組織,培養優秀共產黨員,全面加強農村基層黨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