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未來航天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未來航天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2-28 09:37:26

⑴ 未來航天器發展設想!!!!!!!!急!!!!!!!

動力:氫聚變,反物質
發動機:沖壓火箭發動機,沖壓噴氣發動機

可能會用特殊方式產生類似重力的作用力,讓我們感覺不到身居太空
可能會達到光速飛行
也可能運用蟲洞穿越時空

⑵ 未來的航天產業有哪些階段

科學家對今後1000多年的航天產業進展,作了如下預測:

第一階段(1985~1990年):搞出空間先進材料的版試驗性權產品;

第二階段(1990~2000年):新一代的航天器和空間能源、空間信息系統的廣泛應用,空間材料出現商業化成果;

第三階段(2010年):科學與技術信息的全球性共享,空間能源傳輸線路建成,通過軌道反射器對地球進行照明;

第四階段(2050年):建成能為地球提供能源的天基太陽能電站;

第五階段(2120年):建立統一標準的空間信息和供電工業系統;

第六階段(2180年):進行月球的工業化開發;

第七階段(2400年):建成空間中大型人工結構,空間電站能耗達到3×1016~3×1017千瓦小時的水平;

第八階段(2500年):來自其他行星物質的利用,並把這些物質運送到合適的軌道上去;

第九階段(2700年):開發金星和火星;

第十階段(2800年):開發次新物理原理為基礎的能源系統;

第十一階段(3000年):新的物理基礎理論的發現與應用。

⑶ 未來的航天產業有哪幾個階段

科學家對今後1000多年的航天產業進展,作了如下預測:

第一階段(1985~1990年):搞出空回間先進材料的試答驗性產品;

第二階段(1990~2000年):新一代的航天器和空間能源、空間信息系統的廣泛應用,空間材料出現商業化成果;

第三階段(2010年):科學與技術信息的全球性共享,空間能源傳輸線路建成,通過軌道反射器對地球進行照明;

第四階段(2050年):建成能為地球提供能源的天基太陽能電站;

第五階段(2120年):建立統一標準的空間信息和供電工業系統;

第六階段(2180年):進行月球的工業化開發;

第七階段(2400年):建成空間中大型人工結構,空間電站能耗達到3×1016~3×1017千瓦小時的水平;

第八階段(2500年):來自其他行星物質的利用,並把這些物質運送到合適的軌道上去;

第九階段(2700年):開發金星和火星;

第十階段(2800年):開發次新物理原理為基礎的能源系統;

第十一階段(3000年):新的物理基礎理論的發現與應用。

⑷ 中國未來航天技術發展計劃

公元2002年3月22日凌晨,當長征二號F」捆綁式大推力運載火箭運載著「神舟三號」 發射升空成功時,每一個中國人都無不為之自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中國的發展終歸依靠科技的進步。中國的航天事業,是中國科技事業的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一代又一代中國科技人員智慧和汗水的結晶。現在讓我們來簡單的回顧一下中國航天事業半個世紀以來所走過的曲折之路:

公元1000年,中國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枚火箭;直到公元13世紀,歐洲人才從中國人手中得到這份稀世厚禮-- 火箭術。

公元1840年,英國用大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當英軍的火箭落在了清皇們的頭上時,

火箭的子孫們才恍然大悟:「火箭!中國的火箭呢?」。

中國,本是在這個世界上最先發明了火箭的國家,但由於長期的閉關鎖國加上苦不堪言的百年挨打史,最終卻落得個火箭幾乎要斷子絕孫的下場。

多少人在著急:丟了火箭,等於丟了打狗棍!

多少人在渴盼:火箭,你何時才能重返故鄉?

終於,1960年,啃白菜幫子,吃麥糊糊,卻精神飽滿;中國的火箭將士們,忍著飢餓的肚子,開始了從仿製蘇聯導彈到自己設計導彈的艱難跋涉。

1962年3月21日,中國第一枚自行設計的火箭在酒泉發射場升空10秒後,一個跟頭栽下來。

1966年10月27日,寫了遺書又交了「最後一次」黨費的「戈壁七雄」走進地下控制室;當中國宣布導彈核武器發射成功的消息時,全世界都被震動了。

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第一次亮相。

1970年,我國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第一顆東方紅衛星;此後,我國用洲際運載火箭改造而成的長征二號運載火箭連續發射幾十顆科學實驗、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全部成功。

八十年代初,中國自行研製的運載火箭日趨成熟。1980年5月18日,我國的第一枚洲際彈道導彈向太平洋海區發射成功;1982年10月中旬,我國自行研製的核潛艇從水下發射的戰略火箭准確命中目標。

1984年4月8日,「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將第一顆同步通信衛星送人地球靜止軌道集中體現了我國現代火箭技術的最新成就。......

1984年,我國用自己研製的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將我國自己研製的第一顆通訊衛星送上了距地球3萬6千公里的地球同步軌。

20世紀80年代後期,我國的運載火箭開始進入國際衛星發射市場。

自亞星一號發射成功之後,便一發而不可收。伴隨著衛星發射的需要,我國的運載火箭的種類逐步增多。長征三號甲、長征三號乙、長二捆、長三捆相繼問世,並發射國際衛星成功。

1999年11月20日,我國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一號」遨遊太空,掀開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行試驗史上的第一頁。

2001年10月9日國家航天局局長欒恩傑在正在此間舉行的中國工業高科技論壇上做報告時指出,隨著航天三大領域的逐漸統一,我國將加強在這一高技術領域的宏觀管理和政策引導,走有中國特色的航天發展道路,推動中國航天跨越式發展。

2001年11月,我國政府首次發表《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向世人展示了在21世紀前期中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造福於人類的航天活動的發展前景和奮斗目標。

2001年1月10日凌晨,在西北戈壁灘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神舟二號」無人飛船搭載著動物和微生物細胞組織實驗樣本由「長征二號F」捆綁式大推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成功。宇宙飛船的升空,將是建國以來繼原子彈、氫彈爆炸成功和人造地球衛星升空後,中國最大的一次科學實驗。這是中國航天新世紀獻給祖國母親的一份厚禮。

2002年3月22日22時15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神舟三號」飛船。這是一艘正樣無人飛船,除航天員沒有上之外,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狀態完全一致。它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進展,為不久的將來把中國航天員送上太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2年4月1日16時51分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功著陸。飛船順利完成原定的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任務。我國載人航天第三次飛行試驗獲得圓滿成功。

「神舟」三號無人飛船的成功發射和返回,表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技術日臻成熟,為最終實現載人飛行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利用飛船開展的對地觀測,空間材料科學、生命科學及空間環境探測等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進行多學科、大規模和前沿性的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標志 中國空間科學研究和空間資源的開發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目前,我國發射衛星的運載火箭品種已呈系列化,小到幾十公斤,大到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五噸重的衛星,都可以准確地送入預定軌道。

中國的航天技術目前在世界上已處於一定的領先地位。

在運載火箭迅速發展的同時,我國用於軍事領域的導彈家族,如空對空、艦對艦、地對空、岸對艦、地對地等近、中、遠程的各種導彈已全都具備。總之,用中國導彈專家的話來說,目前,世界上現有的幾乎所有的導彈,我國都有研製和生產的能力。不久前,我國試驗發射成功的新式遠程地對地導彈以及剛剛試驗發射成功的可同時迎擊多枚來襲導彈的地空導彈,就是這個導彈家族的新成員。

二、展望未來

中國的航天員何時能乘「神舟」號飛船遨遊太空?中國的月球車何時能在月球上自如行駛?這些美好憧憬的實現有賴於航天技術的發展。為紀念《中國的航天》白皮書發表一周年,國防科工委(國家航天局)於2001年11月22日公布了《中國航天「十五」發展綱要》,披露了部分即將上馬的重大航天項目、載人航天飛行和開展月球探測先期研究的構想,向我們展現了一幅令人神往的藍天寫意圖。

「十五」期間,我國用於民用航天的專項科研經費將達50多億元,較「九五」期間的17億元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這如同給航天發展捆綁上了一個強有力的「助推器」。

(一)、8顆新星輝映太空。

在國家已經批準的民用航天「十五」計劃中,有8顆新型衛星准備投資研製。這8顆新星是:1顆海洋水色探測衛星「海洋一號」、2顆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2顆地球空間探測衛星和由3顆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組成的星座。

擬於2002年發射的「海洋一號」衛星將結束我國沒有海洋衛星的歷史,開創海洋應用和管理的新局面。「海洋一號」衛星的主要使命是探測葉綠素、懸浮泥沙、污染物質等,初探海洋的「家底」。此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將與國家環保總局通過3顆災害與環境監測衛星組網建立小衛星星座,對災害和環境及時進行監測和分析,以高科技技術實現「天上唱戲,地上減災」。

(二)、新型火箭新的「長征」。

曾將聞名遐邇的「東方紅」衛星、「澳星」、「神舟」號飛船發射升空的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目前已進行了64次飛行,對中國航天可謂勞苦功高。新世紀,「長征」火箭將進行新的長征。

「十五」期間,乃至今後20年內,重量大於4噸甚至5噸的大型衛星將佔到國內外衛星發射市場的62%,大型衛星正成為中國新一代火箭研製的催化劑。

目前,新一代運載火箭預先研究工作已經展開。據權威火箭專家透露,我國新一代火箭系列由三個模塊加上現有技術組成,這三個模塊分別是5米模塊、3. 35米模塊和2.25米模塊。通過模塊間的組合,可像搭積木一樣形成一個火箭新家族。無論是發射大衛星還是小衛星,無論是一箭單星還是一箭多星,只要輕松地挪動一下「積木」,便可將各種重量級的衛星送入不同軌道。由於火箭直徑增加,推力加大,它的級數就可以相應減少,從而可減少發動機、點火次數和級間分離次數,簡化力學結構,使單點故障大大減少,火箭可靠性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新一代運載火箭具有大推力、無毒、無污染、低成本、高可靠性等特點,將全面提升我國運載火箭的國際地位,使其躋身於國際一流行列,滿足未來30至50年國內外市場的需要。

(三)、中國航天員待命飛天。

隨著在世紀之交,三艘「神舟」號飛船的成功發射升空,揭開了中國宇宙飛船的神秘面紗,對全面掌握和突破載人航天技術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隨著載人航天中大量關鍵技術的攻克,中國航天員中的第一位「加加林」呼之欲出。中國國防科工委副主任欒恩傑於2001年11月22日透露,目前,中國在成功發射兩艘無人試驗飛船的基礎上,正在計劃實現載人航天飛行。另據《文匯報》援引有關人士分析,神舟三號收回順利,中國在年底之前估計將再發射一次飛船,亦即是神舟四號。

在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7個系統中,航天員系統是一個以航天員為中心的醫學和工程相結合的復雜系統,涉及到航天生命科學和航天醫學工程等許多重要領域。早在60年代,我國就成立了專門的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為把我國航天員送上天進行著各種研究工作,比如研究環境控制和生命保證系統,對航天員進行嚴格的選拔和特殊的訓練,進行航天服的設計、太空食品及飲料的研製,為航天員上天打造各種「生命盾牌」。

根據我國載人航天工程計劃,航天員飛天必須經歷「三部曲」。第一步的任務是發射幾艘無人飛船,在此基礎上發射一艘有人飛船,將航天員安全地送入近地軌道,進行適量的對地觀測及科學試驗,並使航天員安全返回地面,實現載人航天的歷史性突破。第二步除繼續進行對地觀測和空間試驗外,要重點完成出艙活動、交會對接試驗和發射長期自主飛行、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盡早建成我國完整配套的空間工程大系統,解決我國一定規模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是建造更大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

「十五」期間,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將加快研製和試驗,以期在新世紀初期實現中國航天員遨遊太空的夢想。據悉:九七年底,中國兩名「宇航員」在俄羅斯加加林太空人准備中心完成了太空飛行准備,以優越成績結.這兩名宇航員已完全熟悉俄太空船--聯合號的駕駛技術和方法,回國後擔負著太空飛行教官的重任。同時,中國已從全國最優秀的殲擊機飛行員中挑選出若干未來的宇航員候選人,在太空人培訓基地接受訓練,時刻准備走向太空。

(四)、月球探測揚帆起航。

盡管人類「目光」所及已經達到120億光年的宇宙深處,盡管航天器已登陸火星,但把月球作為人類開展空間探測的目標,仍讓各國情有獨鍾。在《中國航天「十五」發展綱要》中,「開展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深空探測的預先研究」被放到了重要位置。

月球這顆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不僅具有可供人類開發利用的獨特資源,也是人類向外層空間發展的良好基地和前哨站。20世紀90年代初,航天衛星專家閔桂榮院士提出了中國也要搞月球衛星的建議。1997年,楊嘉墀、王大珩、陳芳允三位院士以「863」計劃的名義發表了《我國月球探測技術發展的建議》。

我國月球探測活動將分幾個階段進行。1998年,專家組通過了「月球探測機器人總體方案設計及關鍵技術分解」的立項研究,揭開了我國月球車研究的序幕。月球車即月球探測機器人,分為有人駕駛和遙控兩種。我國研究的重點在後者,它的主要任務是:判斷月球上的火山、峽谷、月球表面生成與進化過程,對月球表面的太陽輻射線、太陽風、隕石等活動情況進行探測,對月球上的岩石進行全面的調查與分析,做各種元素的加熱實驗及氦-3的抽樣實驗。月球車的設計是一項涉及到機械、機器人的遙控作業、加工自動化和人工智慧等科學領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據悉,我國的月球車技術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國家航天局與歐洲空間局日前正式啟動了「空間探測雙星計劃」,並將目光投向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深空探測研究。中國人在月球上自由馳騁將不再遙不可及。

⑸ 科學家如何預測未來的航天產業

科學家對今後1000多年的航天產業進展,作了如下預測:

第一階段(1985~1990年):搞出空間專先進材料的試驗屬性產品;

第二階段(1990~2000年):新一代的航天器和空間能源、空間信息系統的廣泛應用,空間材料出現商業化成果;

第三階段(2010年):科學與技術信息的全球性共享,空間能源傳輸線路建成,通過軌道反射器對地球進行照明;

第四階段(2050年):建成能為地球提供能源的天基太陽能電站;

第五階段(2120年):建立統一標準的空間信息和供電工業系統;

第六階段(2180年):進行月球的工業化開發;

第七階段(2400年):建成空間中大型人工結構,空間電站能耗達到3×1016~3×1017千瓦小時的水平;

第八階段(2500年):來自其他行星物質的利用,並把這些物質運送到合適的軌道上去;

第九階段(2700年):開發金星和火星;

第十階段(2800年):開發次新物理原理為基礎的能源系統;

第十一階段(3000年):新的物理基礎理論的發現與應用。

⑹ 談談未來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重點和規劃

1、首先,航天技術的快速發展將促進我國科技進步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載人航天是高技術密集的綜合性尖端科學技術,它集中了現代科學技術眾多領域的最新成果,載人航天的發展水平全面地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整體科學和高技術產業的水平,特別是自動控制、計算機、推進、通信、遙感、測試、新材料、新工藝、激光、微電子、光電子等技術以及近代力學、天文學、地球科學、航天醫學及空間科學的水平,而載人航天的發展,同時又對現代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提出了新的發展需求,從而進一步推動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和高技術產業的發展。
科學界普遍認為,20世紀中葉,電子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載人航天技術的需求和牽引。載人航天工程還有力地推動了系統工程理論和實踐的發展。不僅如此,我國開展載人航天工程,還將培養和鍛煉一大批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大大加快航天科技隊伍的建設,為中國航天的快速發展奠定雄厚的人力資源基礎。

2、載人航天對經濟建設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目前,雖然載人航天直接經濟效益還不明顯,但是,載人航天活動開發的許多新技術、新產品,已經在帶動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提高經濟效益,促進經濟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人到太空中,可以利用太空環境進行一系列的試驗,這些試驗將為地面生產提供技術和手段。例如:全世界的人大多吃土豆,而我國是世界土豆種植大國,可中國土豆的質量差,「肯德基」製作土豆泥時只用美國土豆,不用中國土豆,在我國的連鎖店每年消費的土豆泥、薯條,金額達數億元。據了解,我國科研人員早就繁育出了這種專用品種的土豆。但種薯繁育至少需要五六年的時間,產量低、成本高,農民買不起。正當我們科技人員束手無策的時候,美國人用載人航天中的空間環境控制技術解決了這些問題。如果我國早進行載人航天,如果我們的科研人員早掌握這種航天環境控制技術,或許我們這個土豆生產大國就不會出現這種尷尬局面。
從目前研究成果看,未來利用太空奇特的環境,建立材料加工廠、制葯廠和太空育種基地等,具有巨大的經濟潛力和應用效果,可以獲得極大的經濟效益。

3、最後,載人航天是衡量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在當今世界上,或許沒有什麼比載人航天更能充分展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載人航天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它包括載人飛船、運載火箭、航天員、測控通信網、發射場、著陸場及有效載荷等七大系統。實現載人航天,將飛船連同人員送入太空預定軌道,並安全地返回,如果沒有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和科研能力,如果一個國家沒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和強勁的經濟能力,是不可能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因此,載人航天可以充分顯示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威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⑺ 未來航天技術會創造什麼奇跡

現在的研究熱門應該是火箭發射器回收,太空梭。未來的發展可以看看現在科幻片裡面的場景。

⑻ 未來航天技術面臨哪些挑戰

航天技術經過四五十年的發展,已進入全面收益階段。目前,應用衛星在不斷完善和擴大應用的范圍;軍用衛星在不斷地更新換代;天文衛星和星際探測器在不斷地發回有關宇宙的新信息;載人航天飛行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太空梭和宇宙飛船經常性地往來於天地之間;國際「阿爾法」空間站已經建造……在更加遙遠的將來,航天技術將朝著哪些方向發展,航天技術的未來將面臨哪些挑戰呢?

無論進行何種選擇,航天技術的發展必須以解決人類面臨的問題、造福於人類和增進人類知識財富三大目的為本。當前,人類面臨著數不清的問題,工業化的發展使這些問題變得日益嚴重。航天時代以來,人們提出了種種解決上述問題的途徑。有些也許可以作為航天未來發展的方向。

人口、生態和環境是當今世界的熱點問題。1969年,美國物理學家奧尼爾提出了太空城和太空移民的設想。他認為,解決上述問題的最好的辦法是在太空中建造一個個太空城,逐步把人類移居到地球周圍的太空城中。太空城內建有一種適於植物生長的自然環境,上面有百草、樹木、河流和湖泊。除了這些人工自然環境外,太空城內還有道路、居住區、娛樂區、商業區、工作區等等。人類移居太空後,讓地球長時間按著自然力的作用進行重新改造,恢復過去的生機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經過幾百年後,地球會在沒有人類干預的情況下,輕裝上陣,變得更加生機勃勃、動物成群、綠樹成蔭、風調雨順、風和日麗、萬象更新。如果有必要,人類還可以重返地球。

作為太空移民概念的擴大,20世紀70~80年代出現了大量建立月球基地甚至改造火星的設想。美國宇航局科學家於1991年7月8日就提出了這樣一個設想。他們就改造火星的進程制定了大致的時間表:在完成初步探測後,到公元2014年,人類先遣隊將率先登上火星。他們先進行考察工作,初步開辟赤道地區。再過15年後,1萬名專家將登上火星。他們架起太陽光反射器、開辦核化工廠、建立核電站煅燒火星礦石和亂石。這些工作都是為了大量產生二氧化碳,創造人工溫室效應,使火星表面氣溫逐漸升高。

大約到2080年,火星的平均氣溫將達到-15℃,這時,天空將會出現雲層;赤道附近的凍原植物也開始放出氧氣;兩極地區的冰和乾冰開始融化。漸漸地,大氣層變得更加濃厚、河流和湖泊慢慢形成,植物生長更加旺盛,氧氣量更加充足。這個過程不斷向良性方向發展:低等動物和植物越來越多,氧氣越來越豐富,溫度越來越高,涓涓細流匯成大海。到2130年,火星溫度將升至10℃以上;大約到2170年,巨大的植物系統將足以使大氣富含氧氣。這時,火星上看到的景象是:藍藍的天空、碧綠的原野、清清的河流、茂密的森林,一切都是那麼生機勃勃。到那時,人類終於把比薩哈拉大沙漠還惡劣百倍的火星改造成了第二個地球。

為解決能源問題,科學家們提出了衛星太陽能電站設想。20世紀70年代美國有多家公司深入研究了衛星電站問題。波音公司在太陽能衛星電站上所做的工作最多,也最細致。該公司設想的電站有兩種形式:一是光電轉換方案,另一種是勃萊頓熱循環方案。每一種方案都以發出電力10GW的電功率為目標。第一種方案又包括使用硅光電池和砷化鎵光電池兩類。第二種方案同地面上的汽輪發電機很相似,它依靠巨大的空腔式吸熱器吸收太陽輻射,吸收的熱量使循環器中的液氦氣化並達到上千度高溫。氦氣膨脹時,通過上部的渦輪並驅動其高速旋轉。迴流經冷卻器進入壓縮機。渦輪驅動壓縮機和發電機,可產生10000伏交流電輸出,經變壓器升至33萬伏後再以微波形式發送回地面。

在美國,還有科學家和有關部門研究在月球表面建設太陽能電站的問題。研究表明,在月球表面可以建造2萬個太陽能電站,發電功率在2萬GW以上,每年產生收益15萬億美元。這個數字相當於世界總產值的60%。它雖然初期投資很大,但以後運營成本及維護成本都很低,因此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

太空工業化是航天未來發展的又一大主題。太空工業化的含義十分寬泛,可以從太空加工、生產、制葯、冶煉等擴展到太空信息產業、太空旅遊業和太空能源,更遠期的太空工業化還包括月球和行星資源開發。許多專家指出,太空工業化初級階段完全可能在醫葯、光學玻璃、電子器件、磁性材料、工業工具、新型材料以及加工工藝等方面導致新的工業革命。

在太空環境中,微重力和超真空提供了製造純度極高、均勻性極好的大塊半導體晶體的可能性;能夠大量生產應力均勻、純度高、性能極好的光導纖維和玻璃材料;可以生產高性能合金、磁性材料以及金屬泡沫等新材料。許多科學家十分看好在太空生產生物製品和特種葯物。生物製品商業化的三大應用領域是:生物分子結晶、生物分離和培養活細胞。特種葯物生產前景也十分廣闊,目前許多昂貴、且無法大量生產的特效葯可望在太空大量生產,經濟和社會效益非常明顯。材料、加工和生物醫葯製品的收益保守的估計可達數千億美元。如果包括太空信息服務、太空旅遊、太空能源在內,未來15年太空工業化的總收益將超過10000億美元。

從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航天技術的未來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也將更加深遠,但面臨的挑戰也將是巨大的。技術上,要解決大量載荷的低成本發射問題,大型空間結構的組裝問題,材料、葯品和其他產品的工業化生產問題等等。從目前的狀況看,太空城、太空移民、月球基地和改造火星所需要的基本技術人類已經具備,太空生產、加工的可行性已經得到實驗驗證。目前全世界航天年潛在發射能力可達上萬噸,大型空間構件的組裝已不存在很大困難。因此從技術角度上講,太空工業化的目標並不遙遠。顯然,巨額資金需求將制約著未來航天技術的發展進程,但實現太空工業化等目標的最大挑戰或許來自於人類的價值觀和人類的合作精神。

⑼ 未來航天產業的發展科學家作出了怎樣的預測

科學家對今後1000多年的航天產業進展,作了如下預測:

第一階段(1985~1990年):搞出空間先進材料的專試驗性產屬品;

第二階段(1990~2000年):新一代的航天器和空間能源?空間信息系統的廣泛應用,空間材料出現商業化成果;

第三階段(2010年):科學與技術信息的全球性共享,空間能源傳輸線路建成,通過軌道反射器對地球進行照明;

第四階段(2050年):建成能為地球提供能源的天基太陽能電站;

第五階段(2120年):建立統一標準的空間信息和供電工業系統;

第六階段(2180年):進行月球的工業化開發;

第七階段(2400年):建成空間中大型人工結構,空間電站能耗達到3*10^16~3*10^17千瓦小時的水平;

第八階段(2500年):來自其他行星物質的利用,並把這些物質運送到合適的軌道上去;

第九階段(2700年):開發金星和火星;

第十階段(2800年):開發次新物理原理為基礎的能源系統;

第十一階段(3000年):新的物理基礎理論的發現與應用?

閱讀全文

與未來航天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