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西藏打造世界旅遊目的地意義何在
全國人大代表、山南市委副書記、市長普布頓珠表示,山南作為藏民族的搖籃、藏文化的發祥地,旅遊產業發展優勢獨特、大有可為。
普布頓珠介紹,山南市委、聚焦“全區有地位、國內有影響、國外有市場”目標,大力實施旅遊強市戰略,旅遊產業地位持續鞏固,發展規模持續壯大,品牌效益持續提升,市場體系持續健全,富民功能持續凸顯,旅遊業呈現出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2019年,全市接待國內外遊客493萬人次,同比增長20%;實現旅遊總收入19.32億元,同比增長14.8%,相當於全市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的10.5%。
在“夏”和“秋”的文章上,林芝市不斷加強旅遊目的地推廣和城市客源地營銷,全面展示林芝優質旅遊服務產品。同時,舉辦了西藏林芝雅魯藏布生態文化旅遊節系列活動,承辦了第二屆自行車極限賽等大型賽事活動,進一步提高了林芝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在做好“冬”的文章上,林芝市深入實施“冬遊西藏”“穩市場、促旅遊、惠民生”等旅遊促銷措施和活動,有效刺激旅遊消費,提振市場和企業信心,推動冬季旅遊“淡季不淡”,掀起了林芝旅遊的新高潮。
今年我區旅遊產業受疫情影響較大,對此,旺堆表示,疫情發生後,林芝市嚴格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第一時間關閉關停了景區景點、對外開放的寺廟場所和除了集中留觀點之外的酒店賓館,及時發布溫馨提示,勸返來林芝遊客,妥善處置遊客退訂、退款等各項工作,確保了旅遊“零投訴”。
旺堆說,在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時,林芝市按照國家和自治區復工復產要求,有序推動旅遊業恢復生產,加快完善景區景點基礎設施,實施林芝旅遊消費券、“旅遊惠民、企業得利”等“暖企”政策措施,延長“冬遊西藏”“穩市場、促旅遊、惠民生”等旅遊促銷活動時間,並做好相關形勢分析和重點項目謀劃,確保旅遊業在疫情結束後盡快恢復。目前,全市景區景點已全部對外開放,4月份接待遊客21.39萬人次,比3月份增長了10倍,旅遊市場恢復速度明顯加快。
旺堆告訴記者,當前,疫情防控已轉入常態化,林芝市將努力化危為機,釋放發展潛力,著力做好“加減乘除”法,對沖疫情影響,推動旅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山嶺逶迤,雲霧縹緲,就像‘世外桃源’一樣,到處是茂密的森林和飛瀑流泉。”全國政協委員貢覺曲珍告訴記者,山南市隆子縣扎日鄉是自治區首批風景名勝區,也是西藏深度貧困縣區,長期以來受路不通、沒有電、公共基礎設施不完備等因素制約,一直無法將旅遊資源開發為產業。“
我們扎日鄉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一直都做得很好,只要‘硬體設施’跟上,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就指日可待。”貢覺曲珍說。
如今天塹變通途,在24日的“委員通道”,貢覺曲珍帶來了山南市隆子縣扎日鄉脫貧的好消息。她告訴記者:“如今路通了、有電了,一排排整齊亮堂的藏式小別墅也建了起來,現在我們正在做好村裡的綠化美化工作。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們邊民就可以吃上‘旅遊飯’了。”
『貳』 西藏發展旅遊業對當地文化有哪些促進作用
主要作用在於旅遊文化產品的銷售改善了當地的經濟生活水平,但同版時,沒有民族學修養的旅遊權者也給當地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文化是在交流融合中成長的,不管怎樣,旅遊是文化雙向傳播的一種方式,好處大於弊端。旅遊業是西藏的支柱產業,例如珠峰景區每年門票收入就有兩千萬人民幣(這還是保守的官方數字,實際數據就不說了,呵呵)。
『叄』 西藏三大產業有哪些,具體一點
農牧業生產形勢較好。上半年,全地區第一產業實現總產值1.13億元,同比增長3.8%;實現增加值0.82億元,同比增長3.5%。糧食、蔬菜、人工種草面積分別完成2.5萬畝、0.18萬畝和9萬畝,新生仔畜成活74.3萬頭(只、匹),幼畜成活率達80%,新增絨山羊養殖示範戶130戶。日土縣絨山羊良種場被評為西藏絨山羊國家級保種場;噶爾、日土、普蘭3縣生態農業示範園299座溫室全面開工;整合資金3344萬元實施了昆莎奶牛養殖基地建設,完成人工種草5000畝,700頭奶牛購置、112台(套)設備采購及基礎設施建設抓緊推進。
工業經濟平穩運行。上半年,全地區實現工業總產值6290萬元,同比增長16.9%,工業增加值0.26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協調配合自治區扎實推進多龍銅礦整裝勘查,探明銅資源量1269萬噸、銀資源量1780噸、金礦資源量385噸。崗仁波齊資源開發總公司完成改制後經營性投資1344萬元,年內預計實現產品生產5000噸。
旅遊業繼續保持增長勢頭。今年,全地區開復工18個旅遊項目,計劃投資6.8億元,完成投資400萬元;窟窿銀城旅遊公路前置手續完成,古象雄旅遊精品線標示牌工程、塔爾欽應急中心開始招投標,阿里旅遊網改版及旅遊Logo設計完成,4家酒店星級評定工作扎實推進,設立遊客服務中心和執法監督點5個,農牧民旅遊從業收入4246萬元。
『肆』 西藏現在發展的怎麼樣了經濟發展主要依靠旅遊業嗎除了旅遊業還有什麼其他產業呢
我剛剛騎車到了拉薩 現在回來內陸了 據我所知西藏是中國唯一一個沒有任版何工業產業的自治權區(和省份一個級別)藏民主要靠養氂牛挖蟲草為生,隨著西藏旅遊業的發展有些藏民開了些青年旅社 不過大部分在拉薩八一做生意的都是四川或者青海的人 西藏游政策不允許大型工業污染或者開采之類的企業開辦 也可以說是為了保護「中國的最後一片凈土」 西藏的藏民人都很好 不要輕信他人的言論 大部分人都認為藏民很野蠻 但其實都是對ZD分子而言的片面言論
西藏很美 有機會可以去看看
『伍』 西藏旅遊有發展潛力嗎
日前,記者從西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獲悉:2012年至2016年,西藏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8236.06萬人內次容,實現旅遊總收入1108.33億元,西藏旅遊業已初步形成規模經濟,打造了以拉薩「雪頓節」為代表的西藏特色節慶旅遊品牌,旅遊文化深度融合發展,為全面推進重要世界旅遊目的地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陸』 旅遊業的發展給西藏帶來了那些好處(用政治生活來回答)
明明是個經濟問題來,偏源偏要用政治生活來答。
好吧,1.有利於少數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的真實性、有利於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有利於國家統一、民族團結,鞏固發展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各民族共同繁榮,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柒』 西藏生態旅遊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措施
西藏,一個對許多人都充滿誘惑力的地方。壯美的雪域風光,危聳的皚皚雪峰,恢弘的自然造化,曠廖的高原牧場,迷人的名山明湖明水,眾多的古剎古跡古風,獨特的民族風情,多彩的民族文化。面對這么多的旅遊資源,我們應該將旅遊業作為西藏發展的支柱產業,從而促進西藏經濟的發展。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正式開通運行,格爾木、昆侖山口、不凍泉、五道梁、沱沱河、唐古拉山口、安多、那曲、當雄、羊八井,最後到達拉薩。北京、成都、上海和廣州等城市都開通了至西藏的列車,入藏旅遊的遊客也急劇上升,並且發展出了6條著名的旅遊路線。有以拉薩為主的南線,雅礱江-聖湖景區-加查-米林-林芝線的東南線,拉薩-日喀則-珠峰-樟木口岸的西南線,日喀則-拉孜-普蘭-札達-獅泉河-日土的西線,那曲-尼瑪-獅泉河的北線,達孜-墨竹工卡-工布江達-林芝-波密-邦達-昌都-芒康的東線,這6條路線已經成為來藏遊客的主要旅遊線路。這幾條線路集河谷、森林、山地、雪峰冰川與高山草地於一身,名勝古跡眾多,擴大了旅遊者的活動范圍。
目前,西藏業已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拉薩、藏西、藏西南、藏南四個旅遊區,形成了以拉薩為中心,日喀則、山南相結合,輻射那曲、阿里、林芝的旅遊資源開發利用格局,可供旅遊者為觀光游覽的參觀點已達60多餘處。拉薩的大昭寺、布達拉宮、羅布林卡、西藏博物館和林芝地區巴松錯湖共5個旅遊區也已經被評委西藏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單位。
在自治區各級政府 和國家旅遊局、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旅遊組織的幫助下,西藏旅遊部門立足當地實際,突出西藏旅遊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不斷開發新的旅遊項目。除觀光旅遊、文化旅遊、民俗風情旅遊、生態旅遊外,登山、滑雪、探險、汽車、自行車、徒步、騎馬、劃船、狩獵、釣魚、熱氣球、日光浴、溫泉浴等特種旅遊項目日益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包括宗教、歷史、考古、文化、藝術、醫葯、民族、藏學、氣象、地質、水利、地理、貿易、建築、高原疾病、高原生物等研究領域的可靠旅遊業接連不斷,商務旅遊、度假旅遊也已經出現良好勢頭。
但是,畢竟西藏的地理位置比較偏僻,自然環境比較惡劣,多數沿途路段食宿及給養不甚理想,住宿和飲食條件簡陋,同時,個人的安全問題也不得得到良好的保障。因此,具有探索精神的旅遊者不妨考慮自駕車方式前往西藏區旅遊。
現在,西藏的旅遊業呈現出一片朝氣蓬勃的景象,而他的發展的前景也會是一片光明。未來,我們還必須大力發展西藏的交通運輸業,也別是發展公交系統和鐵路運輸系統;其次,提高安全衛生格局,打造良好的旅遊環境和旅遊氛圍。最後,醫療這方面也是及其重要的,畢竟西藏的自然環境比較惡劣,氣候與中國內陸其他地方差別比較大,缺氧情況也比較嚴重,因此,更加必須把好醫療衛生這一關,才能夠吸引更多的遊客可以前來觀光游覽。
『捌』 拉薩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產業布局
局西藏地域遼闊,各地地理、氣候條件和資源狀況的差異很大,經濟發展水平不盡相同。按照「重點發展中部,放開搞活西部,聯合開發東部,藏北牧礦致富」的原則,促進地區經濟的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重點建設以拉薩、日喀則兩市為中心的全區經濟核心區,把昌都逐步建成新的增長極,對其他行署所在地進行重點開發,使之成為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增長點。 千百年來,藏民族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其中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18處,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的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64處,縣(市)人民政府公布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18處,主要是:布達拉宮、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羅布林卡、扎什倫布寺、江孜宗山抗英遺址、白居寺、薩迦寺、藏王墓、桑耶寺、昌都卡諾遺址、古格王朝遺址等。
主要的自然景觀有:墨脫自然保護區、察隅自然保護區、羌塘自然保護區、林芝巴結巨柏保護區、珠峰自然保護區、羊卓雍湖、雅魯藏布大峽谷、岡仁波齊峰、瑪旁雍錯、錯高湖、納木湖等。
對外開放山峰44座,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一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一個,可參觀景區100多處,形成了以拉薩為中心的文化觀光旅遊區;以徒步、登山、朝聖為主的後藏旅遊區;以科考、生態為主、以雅礱河谷風景名勝為中心的藏東南旅遊區;以草原、湖泊、野生動物觀賞為主的藏北高原無人區,形成了以觀光旅遊產品為主,輔以徒步、探險、朝聖、生態、旅遊節慶等專項旅遊產品的復合型產品體系,在已上市銷售多年,發展比較成熟的產品中,最經典的路線有:3—5日的短線:拉薩---山南(文物古跡游) 拉薩---那曲(民俗風情游,如:雪頓節、恰青賽馬節)拉薩---日喀則(後藏探險游),5—15日的長線:拉薩—江孜—日喀則—薩迦—定日—聶拉木樟木口岸 (黃金觀光線),拉薩—日喀則—阿里(聖地朝聖游)拉薩—林芝—山南(東線環游)。
西藏旅遊業是1980年起步的,經歷了近20年的發展歷程,現已具有一定的規模。全區旅遊企業的近140家,其中涉外賓館飯店66家(客房4461間,床位9710張),其中又包括星級賓館飯店15家,國際國內旅行社42家,旅遊汽車公司3家,定點餐館19家(餐位1528個),全行業直接從業人員6000多人,全行業間接從業人員30000餘人。
2000年旅遊接待人數快速增長,經濟效益顯著,全年接待海內外遊客達56.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2%,其中海外遊客14.94萬人次,增長38.1%;全區旅遊總收入65153萬美元,增長4.6%;旅遊創匯4790萬美元,增長33%;上交稅金2032元,增長6.8%。
「十五」旅遊業發展方向:
----按照「大力發展國內旅遊,穩步發展國際旅遊,適度發展出境旅遊」的方針,採取一切促銷手段,實現與歐、美、日、韓、新、馬、泰、尼泊爾、港澳台及國內其它主要旅遊城市的旅遊聯網,加大在國際國內旅遊市場上的佔有份額。開放旅遊市場,拓寬旅遊區域,力爭擴大林芝、昌都、阿里等地區的對外開放區域。
-----樹立精品意識,圍繞我區獨特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深度開發旅遊資源。以市場為導向,著力開發建設一批品牌形象突出、設施配套完善、服務檔次高、創匯能力強的旅遊產品,形成觀光、探險、休閑、度假齊全的大旅遊產業體系,從根本上改變我區旅遊資源粗放式開發利用的狀況。重點開發生態旅遊產品、高檔次和高品位的文化旅遊產品、休閑度假旅遊產品、富有體驗性的探險旅遊產品,力爭把西藏建成國際精品旅遊勝地。
-----大力改善景區內外基礎設施。加強現有旅遊線路、景區(點)建設,提高景點質量。積極開發新的旅遊線路和景區(點),建成以拉薩為中心,連接6個地區、5個周邊省區和尼泊爾的旅遊線路。基本完成拉薩—林芝—山南—拉薩,拉薩—日喀則—阿里—那曲—拉薩,拉薩—那曲—昌都—林芝—拉薩三大陸路旅遊環形線路建設;改擴建江孜至浪卡子公路,修建巴松錯、藏王墓、納木錯三級黑色路面旅遊公路,初步完成巴松錯、茶馬古道、環珠峰景區、納木錯景區配套建設等。
------豐富景點的吃住行游購娛內容,開發特色精美旅遊產品,提高服務質量,完善配套體系,營造安全舒適衛生的旅遊環境。加強旅遊商品、紀念品的開發、生產,帶動民族手工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加強旅遊導游隊伍的建設,提高旅遊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不斷改進服務質量,擴大西藏旅遊品牌效應。強化行業管理措施,實施標准化管理戰略,促進旅遊管理逐步邁上標准化、規范化、法制化軌道,建立競爭有序的旅遊市場體系。 藏醫葯學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完整的理論體系,豐富的實踐內容和浩瀚的醫學文獻,是藏族人民長期同疾病作斗爭經驗的總結,幾千年來位藏族人民的防病治病做出了重大貢獻。
西藏和平解放以來,黨和政府對發展藏醫葯學十分重視,1959年西藏建立了拉薩藏醫院。1980年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改為西藏自治區藏醫院,現已成為全區藏醫教研中心。1980年以來,國家先後投資2000多萬元,重新建立了自治區藏醫院住院部,新建立了6個地區藏醫院和7個縣藏醫院,此外,在60多個縣醫院內設立了藏醫科。1984年,西藏正式成立自治區藏醫學校。1985年西藏大學開設藏醫系。多年來,藏醫教育機構為全區培養輸送了一大批高、中等藏醫葯人才。各地(市)衛生學校、幹部進修學校和藏醫院也開設了藏醫提高班,培養提高基層藏醫葯人員的業務水平。
2000年西藏共有藏醫葯生產企業19家,從業人員777人,注冊資金18374萬元,生產有批號的葯品144種,實現工業產值29338萬元;銷售收入18048萬元,比上年增長3.57%;實現利潤7321萬元;上交稅金2582萬元。12種藏葯被列為國家中葯保護品種,13種藏葯被列為新葯品種。此外,還有31種藏成葯、制劑被列為西藏地方標准。傳統名貴藏成葯「然納桑培」、「常覺」等多次獲得國家級和自治區級獎。自治區藏葯廠成為全國最大的民族葯生產企業,採用現代生產技術研製而成的十味龍膽花顆粒、六味能消膠囊、六味枸杞口服液、十味蒂達膠囊等4種新劑型藏葯,均獲得衛生部頒發的新葯證書。同時,可生產傳統藏葯350個品種,年產量達10萬公斤。1997年,奇正消痛貼榮獲國家中葯保護品種,1998年榮獲第26屆日內瓦國際發明與新技術展覽會金獎,實現了西藏科技成果在國際舞台上零的突破,充分顯示了藏葯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
「十五」期間,要實現藏醫葯的快速發展,就必須認真組織實施《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和《中葯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結合GMP標准,加快傳統藏葯的劑型改良,促進藏醫葯生產與國際國內接軌。把傳統優勢與現代科技、生產工藝結合起來,吸收先進的管理、營銷經驗,做大做強藏醫葯業。要堅持改善條件和內涵建設並重、突出藏醫葯特色與完善服務功能並舉,繼續加強藏醫葯人才培養,努力提高藏醫葯臨床診治水平和服務能力。進一步重視和加強藏醫葯科研工作,推進藏葯企業向規模化、集團化方向發展,提高藏葯研製、開發、生產的綜合實力和整體水平。注重藏葯材資源的合理保護和科學利用,加強藏葯材基地建設。廣泛採用生物工程等高新技術,加快研製新葯步伐,實現藏紅花等傳統藏葯材的人工繁育栽培,建立全國最大的藏葯材基地,形成全國藏醫葯研究開發生產中心。 西藏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發現礦產地1858處,各類物化探異點1300個。探明儲量的礦床132個,其中能源礦產25個,金屬礦產33個,非金屬礦產37個,地熱資源4個,礦泉水11個;己探明礦床規模達到大型的22、中型25個、小型48個、礦點37個。有17種礦產在全國排序前9位:第1位鉻、工藝水晶、剛玉、高溫地熱;第2位銅、火山灰;第3位菱鎂礦;第4位硼、自然硫、雲母;第5位砷;第6位陶磁土;第7位石膏;第8位泥炭、晶質石墨;第9位銻、重晶石。探明的礦產資源儲量潛在價值1967億元,全區礦產資源總量潛在價值6505億元。銅、硼、金、銻、高溫地熱、建材等為西藏優勢礦產,能源為短缺礦產。
豐富的礦產資源為西藏礦業的開發建設提供了廣闊的前景,從業人數8000多人。2000年底,開采鉻礦石19.66萬噸,硼礦19591噸,原煤2.13萬噸。
「十五」期間,西藏要加大對地勘工作的投入,搞好地質勘查,進一步摸清我區資源狀況。圍繞礦業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重點,抓緊開展對優勢礦種和國家緊缺礦種的地勘工作,保證我區礦業發展有可靠的後備儲量。逐步推行地勘成果有償轉讓制度,保護探礦權人的合法權益。重點開發有市場需求、潛在的、稀缺的礦產資源。根據市場需求和資源優勢狀況,礦產勘查與開發的重點是鉻、銅、黃金、鉛、鋅等金屬礦產,以硼、鋰為主的鹽湖礦產資源,建材用灰岩、花崗岩等非金屬礦產,地熱、煤炭、林產品、石油等能源礦產資源以及礦泉水資源。對玉龍銅礦、扎布耶鹽湖、甲馬赤康銅多金屬資源等重大開發項目,運用市場機制,吸引國內外資金、技術入股,進行合作開發,在「十五」期間,力爭完成開發前期工作,一期工程開工建設。鼓勵通過聯合等方式在內地進行精深加工,提高礦產資源開發的附加值。同時,要建立健全礦業管理體系,制定全區統一的礦業發展長遠規劃,切實保護生態環境,優化配置礦產資源。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除特定保護性礦種和國家重要戰略資源外,各種投資主體都可以參與開發,自治區行業管理部門統一管理;小型礦山的開發以集體、民營及其他類型企業為主,由地(市)、縣政府主管,形成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分級管理的模式。 建築、建材工業是西藏自治區工業企業中發展較快的行業之一。2000年完成基本建設投資55.87億元,增長17.7%,實現建築業增加值約15億元,增長25.1%。建築業拉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8個百分點,約佔1/3。
2000年底,年底在西藏注冊的區內外建築施工企業有233家,企業人員達3.6萬人。勘察設計單位28個,資質40個,其中工民建設計類13個,規劃設計類7個,工程勘察類4個,專項設計類7個,水電設計類5個,公路、橋梁(函)設計類4個。建材企業達112家,建材工業總產值達3.8億元,增長18.7%,其中水泥產量45萬噸,增長8.4%,新型建材的生產與使用開始興起,建材產量結構和品種得到調整擴充。
西藏建材工業穩步發展,保持了較快的發展勢頭。據統計,全區鄉及鄉以上獨立核算的建材工業企業約40家,主要建材產品產量:水泥49.32萬噸,比上年增長26.3倍;水泥排水管54千米,水泥電桿6053根,水泥預制構件8.7萬立方米,釉面磚20萬平方米,水磨石板材3324平方米,花崗岩板材7100平方米,石料4.95萬立方米,均比過去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十五」期間,建築、建材業按照培育強勢企業、規范市場行為、提高建築建材質量的總體要求加快發展。要加強建築建材業管理,增強企業活力,提高質量和效益。加快對現有建築企業的改造,增強區內建築企業的競爭實力。建材業重點抓好新型建築材料開發、高標號水泥和特種水泥的生產。依靠科技進步,加大對現有建材骨幹企業的改造,徹底關停一批污染大、效益低的小企業,採用成熟、先進、適用的工藝技術裝備,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 西藏民族手工業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民族手工業產品,經過千百年的不斷實踐,形成了獨有的工藝特色和民族風格,受到廣大藏族和其他民族的喜愛,在國內外享有一定聲譽。1988年,西藏開展了民族手工業藝人評聘工作,首次評定了具有工藝美術專業職稱共79人,其中高級工藝美術師19人,工藝美術師和工藝美術員33人。地毯(卡墊)、氆氌、圍裙、藏民族鞋帽、民族傢具、木碗、金銀首飾等手工藝品列為自治區輕工業發展重點產品,其獨特的風格和生產工藝受到了國內外人士的好評。
西藏地毯行業是民族手工業的一大支柱。地毯生產已有600多年歷史。其織法獨特,紋樣均以山水、花草為題材,古樸大方,絢麗多彩,具有濃郁民族特色。2000年,全區地毯行業在發展外向型經濟中闖出了一片新天地,全年共生產地毯近2萬平方米,其中出口約1.2萬平方米,出口產品合格率為100%。地毯產品外銷美國、日本、德國等多個國家及香港特別行政區。
卡墊是藏族人民群眾喜愛的生活必需品,具有結構緊密、花色鮮艷、全料純毛、經久耐用、色澤不褪等特點。卡墊主要出產於日喀則地區江孜縣,人們稱江孜是「卡墊之鄉」。
圍裙是藏族已婚婦女普遍喜歡的服飾。山南地區貢嘎縣姐德秀鎮是聞名遐邇的「圍裙之鄉」,姐德秀圍裙很早就暢銷印度、尼泊爾、不丹、錫金及西歐一些國家。姐德秀的圍裙花色品種已發展到近20種,所生產的謝瑪圍裙,多次被輕工部評為優質產品,遠銷國內外。
氆氌是藏族人民一種普遍的家庭手工業產品。氆氌盛產於山南、日喀則、拉薩等地。氆氌的品種很多,總的分為普通氆氌和細氆氆。普通氆氌藏語稱為「朗布」,細氆氌中以「協瑪」為最好。工布一帶地方出產一種厚呢子,名為「澤仁」,結實並具有很好的保暖性。山南和日喀則地區出產一種手工毛嗶嘰,藏語叫「泰爾瑪」。2000年底,全區氆氌的生產能力大約在35萬米以上。
西藏民族畫、民族雕刻和金銀首飾,既是民族特需品,又是旅遊紀念品,很受國內外旅遊者的青睞。隨著旅遊業的不斷發展,這些手工業產品得到較大發展。創作和生產出大量具有很高藝術價值的珍品。 從60年代開始,西藏著手發展畜產品加工業,在拉薩、那曲、日喀則、昌都、阿里等地(市)建立了皮革加工廠,在林芝地區建立了毛紡廠,在拉薩、格爾木、那曲建立了絨毛分梳及成衣製品廠,使豐富的畜產品資源得到了開發和利用。
依託特色農牧資源,大力發展氂牛、優質青稞等農畜產品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結合農畜產品結構調整,積極採用高新技術,提高農畜產品加工深度,通過產業化經營,擴大生產,形成規模經濟。 高原特色生物產業和綠色食(飲)品業
高原特色生物產業和綠色食(飲)品業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高原特色生物產業是針對西藏特有的生物資源進行開發,綠色食飲品業主要是開發西藏的天然優質礦泉水、青稞酒、野生果汁飲料、啤酒等綠色飲品和高原特有的氂牛、綿羊、香豬等肉食、奶製品。以及青稞、綠色蔬菜。
西藏的生物資源十分豐富,「十五」期間,西藏將大力發展高原食用菌、紅景天、人參果等具有高原特色的綠色食(飲)品加工業,充分利用我區飲用水資源蘊藏量大、含微量元素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礦泉水、啤酒、植物保健品,建成國家級綠色飲料生產基地,力爭在創出品牌、形成規模和提高市場佔有率等方面實現大的突破。重點抓好綠色食品的科研與開發,逐步建立藏東野生菌類開發基地、藏東野生生物食品生產基地和藏北野生生物食品開發基地,建立綠色食品生物資源種子庫,並形成一定的加工能力和品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