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我國產業園區發展歷程

我國產業園區發展歷程

發布時間:2021-02-28 11:14:49

① 四會市工業園區的發展歷程

四會發展的主線:改革開放——產業轉移——工業園區發展(民企發展) 要是問究竟是什麼支撐四會的經濟發展的話,我認為相當一部分的功勞可以歸結到工業園區的發展(民企發展)。 記得大概8年前或者更長的時間(2001年之前),四會已經擁有了工業園,可是規模不大。主要原因是,廣東沿海的工業還是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發展機遇還沒有輪到位於廣東中北部的縣城。所以,四會的經濟那時還是相當落後,街頭連輛像樣的車都沒有,沒有肯德基一類的快餐店。 大概6年前(2003年前後),情況有些改善了。一些沿海的城鎮的賦稅開始加重,一些企業開始向廣東內陸轉移。不過還是屬於個別行為,更常見的現象是設置一些污染大的分廠到內陸的縣城。於是,四會終於嘗到了改革開放的小甜頭了。 大概4年前(2005年前後),隨著過來四會設廠的企業數量增多,四會的稅收逐年增加,但是這並不直接惠及普通老百姓。但市區已經出現一些山寨版的肯德基了。雖然汽車保有量增長還是很緩慢,但馬路上的車的確多了起來。 從2006年開始,不知道為什麼,四會的經濟發展開始提速。汽車保有量雖然還是不高,但是日均入牌數還是相當可觀,一些時尚的小車充斥街道。那時我已外出讀書,每次回到四會,都會發現許多新車。完全感覺到市民的購車熱情是多麼高漲,這種情況還維持到今。四會經濟總量的累計還是處於低水平,但經濟增幅是相當迅猛。終於到了2008年左右,四會縣城有了肯德基,交通也已經處於異常堵塞的情況了,一些拓寬公路的措施相繼出台,例如原來交通混亂的路口建立紅綠燈;一些主幹道,把人行道縮小,拓寬車道。不過現象背後,一些市民買車可能是由於炒股賺了。 整體來看,四會的發展是由於改革開放的春風終於惠及到內陸縣城。09年前是企業轉移,09年後變成產業轉移,不知道四會是否把握住了這個機遇呢?寫到這里,我的確有些疑惑,究竟工業園區的發展所帶動的財政收入的增加,到最後怎麼惠及一般老百姓呢?經濟發展又如何惠及老百姓的?老百姓的購車行為背後,是靠工資的上升,還是靠抄股票一類的資產性收入的增長?後來,我得知政府財政收入的增加會直接惠及當地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員工。一般打工仔還是不能直接惠及。 總之,四會市的發展是許多中國小縣城發展的一個縮影。

②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發展歷程

1988年8月,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劃-火炬計劃開始實施,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被明確列入火炬計劃的重要內容。在火炬計劃的推動下,各地紛紛結合當地特點和條件,積極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91年以來,國務院先後共批准建立了105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區以來,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得到了超常規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道路。 1. 建立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基地;
2. 加速成果轉化和科技創新創業的示範區;
3. 深化改革和加快體制創新的試驗區;
4. 實施科技興貿戰略和對外開放的展示區;
5. 培養、造就高新技術企業和企業家的學校;
6. 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輻射源;
7. 體現社會主義現代文明的新社區。 1.電子與信息技術
2.生物工程和新醫葯技術
3.新材料及應用技術
4.先進製造技術
5.航空航天技術
6.海洋工程技術
7.核應用技術
8.新能源與高效節能技術
9.環境保護新技術
10.現代農業技術
11.其他在傳統產業改造中應用的新工藝、新技術 產業發展是開發區發展的核心內容之一,開發區產業發展模式是否科學,不僅關系開發區本身的經濟持續發展能力,同時關乎開發區所在地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以及國家經濟競爭力的提高。開發區在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產業化以及引進外資、開發高新技術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示範帶動作用。
主要內容
開發區核心競爭力由多方面因素集合而成,單一資源、單一優勢不能成為開發區的核心競爭力,只是開發區一般意義上的優勢。核心競爭力和一般優勢有天壤之別:一般優勢簡單易學,是可以克隆的,是短暫的;而核心競爭力難以簡單復制,是綜合的、持久的。
開發區核心競爭力由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共同組成。比較優勢與資源有關,是指開發區在經濟和生產發展中所獨具的資源與有利條件,它賦予核心競爭力以先天條件,是基礎;競爭優勢與資源的利用有關,是指在競爭中相比於競爭對手的更強的能力與素質,它突出了區域經濟的內生能力,是主導方面。因此,開發區核心競爭力的本質內涵就是要讓進區企業得到真正好於、高於競爭對手(其他開發區)不可替代的發展環境、要素、服務和文化,從而表現出來的引導國內外企業集聚、資源整合、創造財富、構造高效資源配置方式、孕育新體制的能力。

③ 廣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廣州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發展歷程: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於1991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實行「一區多園」的管理體制,由廣州科學城、天河科技園、黃花崗科技園、民營科技園和南沙資訊園五個園區組成。
2005年6月經國務院重新審核,廣州高新區面積被確定為37.34平方公里,其中廣州科技城20.24平方公里,天河科技園12.4平方公里、黃花崗科技園1.5平方公里、民營科技園0.7平方公里、南沙資訊園2.5平方公里。
此外,廣州國際生物島是經國家發改委批準的廣州生物產業基地的核心基地,面積1.82平方公里,有廣州市政府委託廣州高新區管委會開發、建設與管理。廣州高新區計劃向國家科技部申請擴區,將生物島納入廣州高新區規劃范圍內。

④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發展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和不足

高新技術產業的集抄約程度襲明顯不足,具體體現在高新區單位土地的產出率低下,高新技術產品附加值低,高新技術企業的利潤率低且呈現下降趨勢,導致優惠政策過度,空間擴張太快,促使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動力不足,競爭力不強。
產業結構高度趨同,比較優勢不明顯。在發展初期,許多高新區在爭相發展一般性高技術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項目時,片面追求結構的高度化而忽視了產業結構的合理化。
由於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內部企業之間沒能形成「優勢互補、良性競爭」機制,加之園區提供的過度優惠政策,導致園區企業自主創新動力不強,出現「貿而不工、科而不研、研而不果」的怪現象,導致園區內部高新技術企業未能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企業主要精力用於高新技術產品的貿易上,進行低層次的、重復性的經營競爭,缺乏現代技術內涵。

⑤ 工業園區的發展歷史


在我國,工業園區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焦點,如雨後春筍般興盛起來,不少工業園取得了經濟效益,甚至成為區域形象工程。截至2010年末,我國國家級高新區的有83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有107家;通過規劃論證正在建設的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數量達到39個,其中通過驗收的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有12個。中國各個省、大部分地市甚至部分縣都已開始建設自己的工業園。
行業研究員指出,目前,各地區政府把工業園區建設作為拉動區域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紛紛制定政策與規劃推動工業園區的發展,我國工業園區建設將繼續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工業園區具備較好的投資潛力。但是,由於我國工業園建設起步較晚,建設經驗不是很豐富,在我國工業園快速發展的背後,也凸現出一些問題。如:園區總體規模偏小、集約化不夠;園區定位不園區產業結構趨同;缺乏統一的科學規劃;園區投資偏低、特色不明;用地難、融資難等。
工業的快速發展,加劇了生態環境的惡化;工業的規模化生產,使地球的有限資源變得越來越稀缺。生態經濟的不斷發展則要求人們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兼顧與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和諧統一。於是,人們開始對現行的工業體系產生了質疑,是否可以模仿自然生態系統,使工業生態系統在其生產過程中提高資源利用率,同時減少廢物的產量。1990年,Frosch在英國工程師協會的報告會中對工業生態系統提出了新的見解,「工業生態系統的概念與生物生態系統概念之間的類比不一定完美無缺,但如果工業體系模仿生物界的運行規則,人類將受益無窮」。現代工業園區及各類產業園區的規劃設計更加註重整體的環境景觀及企業形象展示,這既是企業走向國際化的需求,也是城市發展對工業園區的必然要求。
生態工業園(Eco-instrial park, EIP)是21世紀新興的工業組織模式,它與傳統工業區有著重要的區別,它是利用工業生態學及系統工程學的理論和思想來規劃和運行的工業園區。它不僅強調園區內的各成員內部實現清潔生產、減少廢物源,同時強調成員之間的聯系、合作和參與,通過物質、能量、信息等交流形成各成員相互受益的網路,使園區對外界的廢物排放趨於零,最終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共進。

⑥ 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以及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發展的思考

(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制度建設是保障
(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培育創新創業環境是基礎
1、首先,培養高技術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創新基金和中介服務體系,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營造與國際接軌的良好創業環境,在其起步和持續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建立企業為主體的研發體系要發揮市場機制和計劃機制兩方面的作用,形成市場和政府對企業研發機構的「合力干預」,促進園區內以企業為主體自主創新的研 發體系的建立。
3、培育高新企業創業文化氛圍,弘揚敢於嘗試的創業文化。借鑒學習美國矽谷「競爭、合作、創新、寬容」的獨特創業文化,借鑒學習日本「以人為本、激勵前進」的文化氛圍。

⑦ 我國產業園區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以黃岡來新型建材產業園為例,一個源園區上千畝的土地上,集約化了不少於十數家的綠色建材製造上下游企業,其中既有行業龍頭單位,也有高量產企業,也有技術前端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高度互補,市場也交錯融合,這種企業間形成的航母式集群,其市場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是一般單個企業不可比擬的,甚至可以影響到整個行業的標准和定價權。黃岡新型建材產業園創建之初,就決定跟著國家改革的大趨勢,只有順勢而為方能大顯身手,這樣的建園理念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和認可,給予了高度的支持和鼓勵。

⑧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發展歷程

1、1988年批復1家,1991年批復26家,1992年批復26家,1997年批復1家,2007年批復1家,2009年批復2家,2010年批復26家,2011年批復5家,2012年批復17家,2014年批復9家,2015年批復16家 。至此國家高新區由原來的129家增加至145家 。
2、科技部自1995年開始依託國家高新區組建國家火炬計劃軟體產業基地。
3、自1997年開始批准部分高新區向APEC成員特別開放的科技工業園區,以促進APEC成員與中國在高新技術產業領域的合作與交流。
4、1998年8月,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劃-火炬計劃開始實施,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被明確列入火炬計劃的重要內容。
5、2000年以來,科技部和外經貿部聯合認定數十家國家高新區為「國家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

⑨ 農業園區規劃的發展歷程

我國農業園區建設始於1994 年。其發展歷程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起步階段(1994年—1996年)示範推廣農業科技重點:提高產品產量和進行反季節生產的設施技術、工廠化生產技術等農業科技。
代表性園區:北京中以示範農場、上海孫橋現代農業開發區。
中以示範農場是我國第一個實質意義上的農業科技示範園區。1994年3月中以政府簽訂合同,1994年10月項目開工建設,到1997年10月已初步建成了23畝以色列連棟溫室、10畝日光溫室、40平方米蔬菜與花卉加工車間及配套的電力、施肥灌溉等設施。
第二階段:快速提升階段(1997年—1998年)
示範推廣農業科技重點:提高產品品質和進行反季節生產的優良品種技術、無公害生產技術等農業科技。
代表性園區:國家級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和北京錦綉大地農業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階段——急劇膨脹階段(1999年至今)
示範推廣農業科技重點:具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生產技術和質量控制技術。
代表性園區:中國農科院在河北廊坊建立的國際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該園區計劃總投資50.8億元,規劃佔地2萬畝。
該階段農業園區發展建設經驗不足的情況並沒有多少改變,而且由於審批和管理非常混亂,我國農業園區發展建設出現過熱狀態。

閱讀全文

與我國產業園區發展歷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