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蔬菜產業發展面臨哪五大新問題
國務院參事室特邀研究員、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尹成傑表示,發展現代蔬菜產業是建設現代農業、推進農業農村兩個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蔬菜產業發展面臨著生態環境資源市場的制約。
他說,提高中國蔬菜產業的發展水平,必須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進蔬菜產業的綠色發展;深入推進蔬菜種植的結構和布局的調整優化,大力發展「菜籃子」工程,發揮比較優勢,加快轉型升級;大力培育蔬菜生產的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大力加快蔬菜產業的科技進步,不斷提高現代化水平;加快促進蔬菜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
公開信息顯示,2017年中國蔬菜的總產量超過了8億噸,種植面積達到3.3億畝,單產達到3280斤,人均佔有量達到1140斤。中國是世界上蔬菜生產的大國,蔬菜總產量占據世界的第一位。
來源:中國新聞網
2. 綠色產業是什麼有什麼
綠色產業是指積極採用清潔生產技術,採用無害或低害的新工藝、新技術,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實現少投入、高產出、低污染,盡可能把對環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產過程之中的產業。 生產環保設備的有關產業,它們的產品稱為綠色產品。
廣義的綠色發展貫穿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和全過程,但政策、資金等資源有限,客觀上要求在扶持綠色產業發展上應立足當下、釐清主次、把握關鍵,緊緊抓住現階段的「牛鼻子」,把有限的政策資源用在刀刃上。
(2)發展綠色產業存在的問題擴展閱讀:
綠色產業解決方法:
針對上述情況我們應尋求可行的方法,解決阻礙環保產業發展的種種問題。只有隨著環保問題的市場化和產業化的進一步深入,以及環保技術的提高,環保產業才會真正走向成熟,開拓其廣闊前景。
(1)建立市場機制,調整產業產品結構。環保產業有著強勁的市場需求,發展前景極其廣闊。而發展環保產業,需要優化產業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為發展環保產業創造良好環境。
我們應加強發展規劃的科學化,進行計劃指導,進行引導扶持。充分運用市場機制,打破地方和行業保護,讓環保產品在市場上自由競爭,並運用多種方式維護市場秩序。
(2)制定和完善環保產業政策。尤其在經濟政策方面,應引導資金向環保產業投入;採取扶持政策;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建立環保專項基金;加快環保設備折舊;實行獎勵政策等等。
(3)理順關系,分工合作。環保產業涉及面極廣,這給協調帶來一定困難。但一旦關系理順,協調得當,則會事半功倍。
為適應環保產業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群體結構特點,把分散的環保產業逐步過渡到行業管理的軌跡上來,組建環保產業協會,對環保產業進行輔助管理是個可行的方式。
3. 研究綠色發展與百姓生活關系中的不足
1、「綠色」原指自然界中常見的顏色,代表意義為清新、希望、安全、平靜、舒適、生命、和平、寧靜、自然、成長、生機、青春等,在經濟社會領域形容環保、低碳、高效、和諧。
第一,選擇綠色是建立在把自然、人、社會看成是不可分割的有機統一整體的生態學世界觀基礎上。
第二,生產方式維度,綠色化把發展生態、環保、低碳和物質循環利用的綠色經濟作為產業革命及其產業調整的實質與方向。
第三,綠色化積極提倡人類選擇低碳、環保和有節制的生活與清廉的政治生態。人類慾望和需要的無限性與資源環境容量有限性的尖銳矛盾及其引發的資源、環境和生態危機,逼迫我們反對奢侈浪費和炫耀式消費,倡導科學、合理和節儉的生活模式。「倡導綠色生活的目的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更高質量的生態環境與更和諧的社會關系的需要。
2、發展是每個時代共同的話題,對 於目前還屬於發展中國家的中國而言,發展更是追求國家強盛、人民幸福的頭等大事。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的發展在各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環 境問題:大面積的環境污染和持續的資源匱乏。日益嚴重的生態問題迫使人們開始反思過往的發展方式,綠色發展的路徑和美麗中國的願景應運而生。 「美麗中國」的含義包含了自然之美、發展之美和百姓之美,把生態文明建設與其他各項建設相融合,並將人的幸福生活作為最終的歸宿。「美麗中國」的提出具有 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從理論上回答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美好藍圖,同時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實踐路徑。綠色發展是在全球氣候變暖和國內生態環境破壞 的雙重壓力下出現的新型經濟發展方式,是平衡人、自然和社會三者的可持續發展,將綠色增長作為積累綠色財富的手段,而從實現綠色福利的增加。綠色發展是提 高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建設生態文明的巨大引擎。本文從「美麗中國」的視角出發,研究「美麗中國」和綠色發展之間的關系。「美麗中國」是綠色發 展的目標,綠色發展是實現「美麗中國」的途徑。而生態文明建設是「美麗中國」和綠色發展的共同主旨,兩者均是對可持續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再理解。 至今為止「美麗中國」視野下的綠色發展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依然存在綠色增長轉變低下、綠色財富積累緩慢、綠色福利增加不足的問題。導致以上問題的原因主 要有綠色發展觀念薄弱、支持綠色發展的技術不足、保證綠色發展實施的法律和體制不全。
3、綠色設計是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盡可能地尊重自然規律,減少由於人工的破壞,使得人類生存環境受到威脅,人類的生活質量,會因為人工建設,主要是自然環境為我們提供了可達性,使得貧民、普通百姓也能夠呼吸到新鮮的空氣,沐浴溫暖的陽光,放眼綠色的自然,清澈的河水。
綠色設計表現出來的人與自然接觸中產生的愉悅:自然界中的各種水體、豐富多彩的植物,一個健康的自然系統,不僅可以為人類提供豐富的物質資源,同時也大大豐富了人類的情感世界,提高了人類智力水平和精神層面的需求。 建築、景觀與人要具備一定的親和力,也就是人們的視覺里不僅有景觀的美,而且心理上更加有舒適的、可接受的美,人能夠走進這個景觀,與景觀相互融合,景觀與人形成了一個整體。這是人與景觀的和諧,同時也是綠色設計的結果和追求。
綠色設計,建築中的庭院過去是由菜地、果園組成的,現在由原來朝向公路,而改為朝向南向,朝向有陽光、綠色、通風和水面,建築空間還尋求一個植物的遮陰系統。這樣的景觀環境有利於人類生活的健康。
綠色景觀設計的作用還在於人們直覺地會對突出的景觀元素,產生好感,如形狀好看的樹、清澈的大面積的水面、快速流動的清澈的小溪、大量的公園用地和開發空間以及令人視覺愉悅的景觀道。
綠色設計的景觀表現為一個對人的生活非常健康的系統,表現為生活的景觀環境有一個健康的生態系統,如生物的多樣性、水文學、生境化學、營養化學等,但其中重要的是自然的系統,植物、動物、陽光、水、空氣和土壤等。 有一些事例的研究證明了,對於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來說,常置身於公園、開放空間及城市綠地,可以幫助他們緩解壓力,促進精神健康以及增強智力水平等。
大量的室外活動,都是在綠色景觀系統里進行的,包括了遠足、宿營、觀鳥、釣魚、捕獵、科普學習、生態旅遊和觀看鯨魚等,通過這些活動的研究發現,室外運動項目對人類的身體素質、心理健康、社會能力及教育水平影響深遠,或者影響相當長一段時間。同時,經過研究還發現,某些植物或場所如花園、海灘、溫泉、大山以及沙漠等一直以來起著緩壓和治療的功效,如一些花兒和漂亮的植物可以使病人和殘疾人平靜下來,並達到治療效果。病人通常也喜歡在他們的病房中放置綠色植物,激發信心,受到鼓舞,從而得以痊癒。 可見重視綠色設計的景觀對於人類生活的健康意義巨大。
4. 我國高度重視發展綠色產業和綠色經歷的必要性
一 綠色經濟產生的背景綠色經濟是以維護人類生存環境為目標、合理使用能源與資源為手段的一種平衡式經濟,是綠色增長和綠色發展在各經濟部門中的表現形式,是協調環境和發展問題所依靠的重要經濟形態。在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背景下,使全球領導者以及經濟、金融、貿易、環境等相關部門的政策制定者意識到環境投資對經濟增長、增加就業和減少貧困方面的貢獻,並推動經濟的「綠色化」,創造新的綠色工作機會,從而復甦和升級經濟。經濟的「綠色化」不是增長的負擔,而是增長的動力。二 中國發展綠色經濟的必然性(一)發展綠色經濟是中國經濟發展轉型的必然要求從環境與發展的關系看,中國目前已經進入了一個重要的戰略轉型期。綠色經濟的基本內涵和我國當前環境與發展的基本形勢及戰略目標是一致的,符合當前我國應對金融危機所制定的「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策略,對於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生態文明等國家重大戰略目標具有重要的政策啟示和借鑒意義。可以說,發展綠色經濟是實現中國環境與發展戰略目標的根本保障,也是實現中國環境與發展戰略轉型的必然要求。(二)發展綠色經濟是中國推動「兩型社會」建設的必由之路「兩型社會」即資源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其建設的核心就是促進經濟轉型,從過去那種「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產出」的發展模式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產出」轉變。發展綠色經濟,首先要調整經濟結構,減少以重化工業為特徵的製造業份額,提高以信息技術、金融服務等為主要內容的服務業份額;其次要調整產業結構,不僅要淘汰落後產能,在現有的傳統製造業中實現清潔生產,對傳統工業進行「綠色化」改造,還要發展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並大力進行綠色技術創新,為實現經濟、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以及清潔生產提供技術保障。因此,從發展途徑以及實現的目標看,發展綠色經濟與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一脈相承的,可以說發展綠色經濟是建設「兩型社會」的重要手段。(三)發展綠色經濟是中國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增長的戰略選擇發展綠色經濟關鍵在於加快推動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的核心內容是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增長,將環境保護貫穿於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各個環節;將保護環境的要求體現在工業、農業、交通運輸、建築、服務等各個領域;不斷創新生產理念,推進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從生產源頭和全過程減輕環境污染。從綠色經濟的內容和作用方式看,不僅要加快建立更為清潔的、新的產業部門和經濟增長點,以及更為清潔的技術和產品,同時,要把發展綠色經濟理念融入到經濟決策和經濟發展規劃之中,貫穿生產、消費、貿易和投資等經濟再生產的全過程。通過發展綠色經濟在客觀和源頭上有助於促進解決環境問題。可以說,發展綠色經濟是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增長,實現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必然選擇。三 中國發展綠色經濟的驅動因素(一)發展綠色經濟是中國的政治意願和戰略方向中國政府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確立了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發展目標。(二)發展綠色經濟在中國具備了一定的社會實踐基礎中國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了自己的綠色發展之路。1973年8月,中國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就提出了全面規劃、合理布局、保護環境、造福人民等體現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指導方針。近年來,我國在發展綠色經濟方面也實施了許多具體行動,如開展節能減排、發展綠色交通、可持續建築,推動低碳經濟、加強環境保護投資、建立環境經濟政策體系等等。這些行動和實踐都蘊涵著綠色經濟的基本內容,二者目標具有高度的統一性和一致性。同時這些行動也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和效果,「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19.1%、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下降12.45%、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下降14.29%。正是因為這些蘊涵綠色經濟思想的行動和實踐對中國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進行了某種程度的矯正和修補,為中國在經濟繁榮期內緩解資源環境壓力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對未來綠色經濟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基礎。四 我國發展綠色經濟的阻礙和挑戰(一)「高投入、高增長」的經濟發展方式的慣性中國正處在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追求經濟增長仍然是中國未來很長一段時期的發展目標和任務。高投入、高增長仍是未來一段時期內推動發展的主要模式,向依靠資本效率和技術進步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在當前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尚不能完全轉變的情況下,傳統粗放增長方式的慣性可能會使發展綠色經濟、完成綠色轉型需要一定的時間。(二)社會制度和條件不成熟目前一些政府部門對綠色經濟還沒有清楚和完整的認識和理解,僅停留在理念的層面,被動地執行中央關於調整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指令,沒有主動地深入思考如何發展綠色經濟,以及實現綠色轉型需要哪些社會制度、經濟政策和環境政策的調整與安排。此外,從環境治理結構看,尚未形成政府、企業和社會公眾良性互動的環境保護公共治理結構,社會公眾參與環境保護與經濟綜合決策的范圍和程度非常有限,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渠道和體系還未真正建立起來。(三)綠色投資和技術創新不足中國在應對金融危機的4萬億元刺激方案中,直接用於環境保護的投資佔5%,如果加上支持自主創新、結構調整和應對氣候變化的資金,中國在經濟刺激方案中的綠色投資將達到14.5%。但是產業投資方面,無論是在培育戰略新興產業如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環保產業等方面,還是在傳統產業的「綠色改造」方面,目前還沒有發布具體的計劃和安排。在技術創新方面,根據地方和企業的調研情況看,目前技術引進較多,自主研發創新普遍不足,特別是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缺乏核心與長期競爭力。五 我國未來綠色經濟之路(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通過實施各種環境經濟激勵政策,推動技術創新和進步,促進產業部門的「綠色化」,增加綠色就業的崗位;淘汰落後產能,大力發展以新能源、新材料、可再生能源、環保產業為代表的新興綠色產業,盡快形成門類齊全、裝備先進、富有活力的綠色產業體系;大力發展綠色科技,加大資金投入,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構建節約資源能源的技術支撐體系,支持能源資源循環利用和可持續使用,突破能源、資源、環境對經濟發展的約束。(二)優化經濟發展指標我國承諾,到2020年力爭做到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摒棄很長時間以來以GDP作為衡量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准,將循環經濟中的單位GDP的能耗,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氮氧化物和氨氮化物)總量控制等減量化指標;產品循環利用率、廢棄物質回收利用率等再利用指標;可再生能源比重、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等資源化指標,納入考察國家經濟發展狀況的綜合性指標體系中;以資源產出率為目標推進生產、流通、消費各個環節循環經濟發展,加快構建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完善節能減排指標,使經濟朝著「綠色化」方向發展。(三)積極加強制度建設積極研究綠色投資政策,促進重點產業的「綠色化」生產,加強對環保領域的金融服務和境外投資的引導;完善綠色信貸、綠色稅收、生態補償和綠色貿易政策;推進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組織制定環境政策配套綜合名錄,建立和完善重污染企業退出機制和相關指導意見,配合有關部門適當提高排污費、污水和垃圾處理收費標准,積極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改革垃圾處理費徵收方式,適當提高垃圾處理收費標准和財政補貼水平,有序推進環境立法相關工作,建立健全有利於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四)加強各級部門行政管理水平各級政府應繼續發揮主導作用,重視綠色領導力建設,把綠色發展、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納入戰略發展層面,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規劃、年度計劃、日常工作;中央政府加強對跨區域綜合性環境事務的宏觀調控;地方政府對本轄區綠色發展和生態質量負責;各部門對本行業和本系統綠色發展負責。建立統一立法、統一標准、統一監管,環保部門依法負責、相關部門分工配合的環境監管體系,提高環境監管的規范化、法制化、科學化水平。(五)倡導公眾綠色消費發展綠色經濟,必須重視可持續生產體系與可持續消費體系的建立。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能力正處於升級轉型階段,為此倡導可持續消費和綠色消費的意義尤為重要。要以環境標志產品認證為重要手段,以政府綠色采購為重要的推動力量,有針對性的采購綠色產品,引導公眾自覺選擇節約環保、低碳排放的消費模式,采購綠色產品、節能產品、環境友好型產品。(六)完善公眾參與機制完善環境宣傳教育體系,加強面向不同社會群體的環境宣傳教育和培訓,進一步加強公民的環境意識和環境責任感。完善新聞發布和重大環境信息披露制度,及時徵集、分析環境輿情動態並積極應對。推進城鎮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重點城市飲用水水質、企業環境信息公開,保障公眾環境知情權。推進企業環境監督員制度實施,試行職業資格化管理。加強企業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和宣傳,提高企業履行環境責任的意識。擴大公眾參與的透明度,推動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工作更持久、穩定、健康的向前發展。(七)積極開展綠色經濟國際合作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要實現綠色發展,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環境保護的諸多問題,就必須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一要加強綠色經濟發展的對外交流,不斷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綠色經濟發展道路;二要與發達國家建立先進綠色技術的轉讓機制;三要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將我國發展綠色經濟的實踐經驗與有關發展中國家進行交流、共享。我們主張,國際社會應當把推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作為發展綠色經濟的助推器,反對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制定並實施鼓勵綠色經濟發展的貿易政策,促進各國綠色經濟成長壯大。
5. 我國目前農業產業化發展存在什麼問題
當前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業產業化的整體水平低,發展不平衡,產業化經營組織規模小,競爭力弱。農村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區、不同農產品的產業化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在許多鄉鎮農業產業化已初步完成了由產品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由單一產品向系列產品、由內向型向外向型的轉變。但由於中國小農經濟思想根深蒂固,沒有對農業進行橫向的和縱向的以及深度的擴展。例如觀光農業、綠色農業等發展滯後,土地經營權的平均分配製度和生產要素市場化機制的缺乏,使農業生產只能以家庭為單位,經營規模長期凝固化,形成了農業生產中每個農戶分散式的小規模經營。農民的市場意識差,參與市場的積極性不高,因此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的數量也較低,導致農業產業化組織的規模小,競爭力弱。
2市場發育不成熟,實施農業產業化的政策法規不健全。一是農民分散、細小的生產經營方式限制了產品的交易方式,多呈無組織分散狀態進入市場,使他們在市場上總是處於被動地位,缺乏市場競爭力和自我保護能力,難以抗衡社會上各利益集團對農民權益的侵蝕。同時,在宏觀上缺乏代表其利益參與市場和自我保護的市場主體,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開放的國際市場環境。二是市場建設和市場運行中的部門分割、地區封鎖、行業壟斷等情況比較嚴重;市場秩序尚不規范。摻雜使假、欺行霸市、虛假廣告時有發生,干擾了市場的公平競爭;在實施農業產業化的過程中,調節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中介組織、農民等之間關系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市場監督管理政出多門,缺乏應有的權威性和統一性。
3農業產業化組織與農戶的利益關系不規范。農業產業化經營過程中,利益分配機制是決定產業化經營能否長期堅持下去的重要因素。現階段農業產業化組織與農戶的利益關系存在著不規范的現象。有的企業在產品難以銷售時拒收農產品或壓價收購農產品,忽視農民利益;有的農戶在農產品促銷時不按合同約定賣給企業等。目前在企業與農戶的購銷關系中,很多都是口頭約定或君子協議,真正簽訂協議訂單的只有43%,而且違約現象時有發生。
4土地流轉機制與規模經營矛盾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目前,我國土地經營大都停留在聯產承包責任制基礎上的「分包」這一層次上,這種分散種植的格局和分散的農戶利益,與產業化經營的規模經濟之間存在著嚴重的沖突,很不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分散的小農戶無法和發達國家現代化、產業化和一體化的農業組織進行競爭。
6. 綠色產業園存在的問題
1、環境與交通的矛盾。綠色產業園必須全面杜絕周邊任何可能的環境污染。而專就目屬前國內的環境而言,能夠全面杜絕污染的地方多存在交通不便的問題,交通發達的區域又普遍存在環境污染的問題。這一點若不能平衡,則在戰略上先就輸了。
2、產業整合的問題。任何一個產業園的核心,必是產業。首先是招商,要有人願意來,這一點在籌建之初可以通過優惠政策來實現;第二是經營環境,不能有其他方面的干擾,能夠保證生產的穩定;第三是推廣和銷路,不能僅僅依靠企業單兵作戰,產業園必須有整體措施,能夠為企業搭建整體性的推廣和銷售平台,最好和電子商務掛鉤,保證企業能夠獲利,最終實現良性循環。
以上兩方面的問題是核心,若能有效解決,則無大問題。
7. 綠色發展理念與百姓生活關系:研究存在的問題及下一步
「綠色」原指自然界中常見的顏色,代表意義為清新、希望、安全、平靜、專舒適、生命、和平屬、寧靜、自然、成長、生機、青春等,在經濟社會領域形容環保、低碳、高效、和諧。
第一,選擇綠色是建立在把自然、人、社會看成是不可分割的有機統一整體的生態學世界觀基礎上。
第二,生產方式維度,綠色化把發展生態、環保、低碳和物質循環利用的綠色經濟作為產業革命及其產業調整的實質與方向。
第三,綠色化積極提倡人類選擇低碳、環保和有節制的生活與清廉的政治生態。人類慾望和需要的無限性與資源環境容量有限性的尖銳矛盾及其引發的資源、環境和生態危機,逼迫我們反對奢侈浪費和炫耀式消費,倡導科學、合理和節儉的生活模式。「倡導綠色生活的目的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更高質量的生態環境與更和諧的社會關系的需求。
8. 談談中國在綠色發展中存在什麼問題
蝦米咕咕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