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四川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四川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發布時間:2021-02-28 16:31:05

㈠ 央行定向降准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理論上來說,定向降準的話是釋放資金,對金融市場屬於利好。因為市場上可以流通的資金變多了。表現在以下方面:

1、降准有利於緩解國際市場沖擊

央行宣布將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調控,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央行的降准釋放增量資金無疑在穩定市場的同時,讓投資者的擔憂也有所消減。

2、總體利好金融市場,對商品市場影響小

降准總體利好金融市場,而鑒於當前債券市場受政策支持力度較強,降准對債市利好強於股市。但同時,由於假期人民幣貶值壓力有所加大,抑制國內利率水平下降幅度,降准對資產價格的拉動因此部分受到影響,後續需觀察國內利率水平能否有效下行。

3、定向調控對人民幣匯率不會形成貶值壓力

降准仍屬於定向調控,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基本穩定,銀根是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降准有利於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推動高質量發展,經濟基本面對人民幣匯率的支撐更加鞏固。作為大型發展中經濟體,中國出口有較強的競爭力。


(1)四川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擴展閱讀:

通過降准,一是增加市場的流動性,使商業銀行可以有更強的信貸投放能力,准備金下調以後,銀行的資金相對更寬裕,對於投放信貸是有好處;二是通過資金的流動性相對寬松,有助於市場利率水平下降,這次存款准備金率下調之後。

商業銀行可以獲得約150億元成本下降,成本下降後,也有助於銀行在未來能夠提供更低的融資成本和信貸資金。同時,不排除接下來將MLF利率下調來影響牽引LPR利率的下調,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

㈡ 四川的經濟

四川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八,西部第一,人均生產總值超過4000美元。成都經濟總量過萬億元,進入「千億俱樂部」的市州14個,過百億元的縣(市、區)109個。其綜合實力高居西部地區首位。四川擁有各類產業園區200多個,283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四川,其中境外500強企業210家,在川直接投資總額過百億美元。
2014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8536.7億元,比上年增長8.5%。第一產業增加值3531.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4519.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0486.2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5128元。全年地方公共財政收入3058.5億元,其中稅收收入2311.7億元;公共財政支出6784.3億元。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3577.5億元。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81元,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40.1%;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803元,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43.2%。 四川農業素有精耕細作的傳統,形成了夏收作物、秋收作物、晚秋作物一年三季的耕作制度。常年農作物種植面積14500—15000萬畝,其中糧食作物10000萬畝左右,經濟作物2200—2500萬畝,其它作物2300—2500萬畝。糧食作物中水稻、小麥、玉米、紅苕、馬鈴薯、大豆等種植優勢明顯,尤以水稻最為突出,常年種植面積3000萬畝左右,占糧食麵積的30%左右,產量占糧食總產的40%以上;小麥、玉米種植面積均在2000萬畝左右,紅苕、馬鈴薯種植面積均在1000萬畝以上;大豆400萬畝以上。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蔬菜、水果等,資源豐富、種類繁多。
2014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46.7萬公頃;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28.5萬公頃;中草葯材播種面積10.8萬公頃;蔬菜播種面積131.5萬公頃。全年糧食總產量3374.9萬噸;油料產量300.8萬噸;煙葉產量22.5萬噸;蔬菜產量4069.3萬噸;茶葉產量23.4萬噸;園林水果產量759.7萬噸;中草葯材產量42.3萬噸。全年生豬出欄7445.0萬頭;牛出欄278.7萬頭;羊出欄1632.7萬只。全年水產養殖面積19.94萬公頃,水產品產量132.63萬噸。 工業
四川是中國西部工業門類最齊全,優勢產品最多實力最強的工業基地。機械、電子、冶金、化工、航空航天、核工業、建築材料、食品、絲綢、皮革等行業在西部地區乃至全國佔有重要地位。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2014年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12409.0億元,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2.5%。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974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7559.7億元,實現利稅總額3897.2億元,實現凈利潤2046.3億元。
建築業
2014年,四川省完成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2225.4億元。擁有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3545個,實現利稅總額561.4億元。房屋建築施工面積53362.6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9544.2萬平方米。 國內貿易
四川是西部特別是西南地區各種生產、生活要素和商品的重要集散地。
2014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665.8億元。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348.8億元;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317.0億元。全年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額6137.1億元,其中商品零售額5700.9億元。
對外經濟
四川利用外資、引進國內省外企業投資、外資金融機構數均居中西部前列。2014年實際利用外資106.5億美元。新批外商直接投資企業280家,累計批准10472家。外商投資實際到位資金102.9億美元。落戶四川的境外世界500強企業299家。年末駐川外國領事機構12家。全年進出口總額702.5億美元。其中,出口額448.5億美元;進口額254.0億美元,居西部第二位。
金融業
四川是西部地區金融機構數量最多、種類最齊全、開放程度最高的省份。有銀行業金融機構253家,證券、期貨、基金機構100家,保險機構73家。已入駐四川的外資銀行13家、中外合資保險公司15家。有西南聯合產權交易所、四川金融資產交易所等。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總部在四川建立客服中心、營運中心等各類後台服務中心20餘個,獨立第三方金融服務外包企業50餘家。
截至2014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53282.0億元;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33884.1億元。共有保險公司76家,全年原保險保費收入1060.6億元;全年支付各項賠款和給付373.9億元。共有證券公司4家、期貨公司3家、證券投資咨詢公司3家、證券公司分公司19家、基金公司分公司12家、證券期貨營業部336家。年末有證券投資者賬戶800.3萬戶,全年累計實現證券交易額6.3萬億元。 綜述
截至2014年末,四川省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5萬所,在校生1512.0萬人,教職工99.7萬人,其中專任教師82.7萬人。

2014年末四川共有小學6959所,在校生531.3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99.2%;初中3901所,在校生258.3萬人;特殊教育122所,在校生1.1萬人;普通高中732所,在校生149.0萬人;中等職業教育568所,在校生119.5萬人。職業技術培訓機構4539個,職業技術培訓注冊學員234.4萬人次。
2014年末普通本(專)科在校生132.8萬人;畢業生33.9萬人。研究生培養單位38個,在校生8.8萬人,畢業生2.5萬人。成人高等學校16所,成人本(專)科在校生40.3萬人;參加學歷教育自學考試66萬人次。截止2015年5月,在川普通高等學校數量達到109所,其中本科高校51所,高職高專58所。 四川省本科院校(全省覆蓋)地名名單成都市四川大學(211·985)、電子科技大學(211·985)、西南交通大學(211)、西南財經大學(211)、西南民族大學、成都理工大學、西南石油大學、四川師范大學、成都中醫葯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西華大學、成都體育學院、四川音樂學院、成都學院、成都工業學院、成都醫學院、成都師范學院、四川旅遊學院、成都東軟學院、四川工商學院、四川傳媒學院、成都文理學院、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四川大學錦城學院、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銀杏酒店管理學院、四川農業大學【成都】(211)、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成都】綿陽市西南科技大學、綿陽師范學院、四川文化藝術學院、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自貢市四川理工學院攀枝花市攀枝花學院瀘州市西南醫科大學、四川警察學院德陽市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四川工業科技學院內江市內江師范學院樂山市樂山師范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西南交通大學【峨眉】(211)宜賓市宜賓學院南充市西華師范大學、川北醫學院、西南石油大學【南充】、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南充】達州市四川文理學院雅安市四川農業大學(211)阿壩州阿壩師范學院甘孜州四川民族學院涼山州西昌學院眉山市四川大學錦江學院、四川工商學院【眉山】註:「XX大學/學院【地名】」表示這所大學的某一校區,「XX大學/學院」表示這所大學的校本部。 截至2014年末,四川省醫療衛生機構80104個,其中醫院1802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75137個;床位45.2萬張,衛生技術人員45.2萬人,其中執業醫師14.6萬人,執業助理醫師3.5萬人,注冊護士16.9萬人。婦幼保健機構202個,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0.5萬人,注冊護士0.7萬人;鄉鎮衛生院4575個,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3.5萬人,注冊護士2.0萬人。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全部涉農縣(市、區),全年參合率99.3%。住院費用實際補償比提高到63.3%。基本葯物上網采購率99.2%。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率連續8年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持續下降,分別降至24.4/10萬、7.99‰和9.55‰。 古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之說,經過不斷地建設,四川成為了西南的交通樞紐。鐵路是四川溝通省內外運輸的大動脈。四川鐵路已形成包括寶成鐵路等5條鐵路干線、8條鐵路支線和4條地方鐵路組成的鐵路網。
寶成鐵路連接隴海鐵路,是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達成鐵路東接襄渝鐵路,是四川與湖北間的重要通道。成渝鐵路溝通重慶和四川,是新中國自行修築的第一條鐵路,同時也是四川通往貴州及華南的重要通道。成昆鐵路南接南昆鐵路,是四川通往廣西的重要通道。內六鐵路南接滬昆鐵路、水紅鐵路,連通湘黔鐵路、南昆鐵路,是溝通雲、貴、川三省的又一條主要干線,成為西南出海的便捷通道。 四川公路里程居全國第一,其中高速公路總里程突破6000公里,居西部第一,全國第三。
四川省公路以成都為中心,干、支線公路呈輻射狀分布,同時,又輔以東西、南北線路的相互交織。主要的公路干線有:川藏公路、川青公路、川隴公路、川陝公路、川渝公路、川雲東路、川雲中路、川雲西路及川滇路等。成都汽車中心客運站是四川最大的公路客運樞紐站。四川第一條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即今渝昆高速和廈蓉高速)是四川省與重慶直轄市之間的公路交通大動脈。它全長340.2公里,於1995年全線開通。此外,成都――綿陽、成都――樂山――峨眉山以及內江――自貢――宜賓、達州――重慶等高速公路也在四川的公路交通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四川擁有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和綿陽南郊機場、瀘州藍田機場、達州河市機場、九寨黃龍機場、宜賓菜壩機場等支線機場。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是中國中西部地區最繁忙的民用樞紐機場,中國西南地區的航空樞紐和重要客貨集散地。使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的航空公司有16家,航線140多條,可以直飛國內外眾多城市。2011年,旅客吞吐量達到2907.4萬人次,貨郵吞吐量47.77萬噸,機場排名全國第五,城市排名全國第四。規劃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預計2018年建成後,將會是2013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2倍大。 四川境內民用機場一覽表成都市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 綿陽市 綿陽南郊機場 瀘州市 瀘州藍田機場、瀘州雲龍機場 廣元市 廣元盤龍機場 攀枝花市 攀枝花保安營機場 南充市 南充高坪機場 達州市 河市機場 宜賓市宜賓五糧液機場、宜賓菜壩機場 巴中市巴中恩陽機場阿壩州 九寨黃龍機場、阿壩紅原機場 涼山州 西昌青山機場 甘孜州 康定機場、稻城亞丁機場、甘孜格薩爾機場

㈢ 巴中市是四川最窮的市嗎

巴中市不是四川最窮的市。

2018年上半年巴中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4.91億元,增版長8.3%,增速權與上年同期持平,增速居市州第11位(較一季度提升3位)。

巴中市是四川省下轄地級市,是秦巴山片區中心城市之一,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地處大巴山系米倉山南麓,中國秦嶺——淮河南北分界線南,東鄰達州,南接南充,西抵廣元,北接陝西漢中,幅員12325平方公里,海拔最高2513米。

2016年,巴中斬獲「中國十佳最具投資營商價值城市」和「最具綠色(旅遊)投資價值城市」兩項桂冠。

(3)四川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擴展閱讀

巴中位於中國西部,地處川陝兩省交界的大巴山系米倉山南麓。盆周邊遠山區,東鄰達州,南接南充,西抵廣元,北接陝西漢中。

巴中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9℃,1月份平均氣溫5.2℃,8月份平均氣溫27.3℃,年平均降雨量1150毫米。光照較好,多年平均光照時數為1462.1小時;有利於農業生產發展。

巴中地處四川盆地北緣,米倉山南麓,地質成礦條件好,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礦種50種,礦產地500餘處,其中大型25處,中型52處。已探明儲量的礦產22種,礦產地34處,其中大型2處,中型6處。

參考資料網路--四川巴中

㈣ 如何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四川日報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一)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少、生態環境脆弱,又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面臨改善民生的艱巨任務和資源環境的巨大壓力。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二)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舉措。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創新為主要驅動力,輻射帶動力強,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利於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利於提升產業層次、推動傳統產業升級、高起點建設現代產業體系,體現了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根本要求。
(三)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構建國際競爭新優勢、掌握發展主動權的迫切需要。當前,全球經濟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科技發展正孕育著新的革命性突破,世界主要國家紛紛加快部署,推動節能環保、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我國要在未來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必須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及相關知識產權,增強自主發展能力。
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具備諸多有利條件,也面臨嚴峻挑戰。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綜合國力明顯增強,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建立了較為完備的產業體系,特別是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規模躋身世界前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同時,也面臨著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強,掌握的關鍵核心技術少,有利於新技術新產品進入市場的政策法規體系不健全,支持創新創業的投融資和財稅政策、體制機制不完善等突出問題。必須充分認識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抓住歷史機遇,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二、堅持創新發展,將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成為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
根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特徵,立足我國國情和科技、產業基礎,現階段重點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歷史機遇,面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把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放在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突出位置。積極探索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律,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著力營造良好環境,強化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搶占經濟和科技競爭制高點,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為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二)基本原則。
堅持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與政府引導推動相結合。要充分發揮我國市場需求巨大的優勢,創新和轉變消費模式,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調動企業主體的積極性,推進產學研用結合。同時,對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要發揮政府的規劃引導、政策激勵和組織協調作用。
堅持科技創新與實現產業化相結合。要切實完善體制機制,大幅度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著力推進原始創新,大力增強集成創新和聯合攻關,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合作,加強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掌握相關知識產權。同時,要加大政策支持和協調指導力度,造就並充分發揮高素質人才隊伍的作用,加速創新成果轉化,促進產業化進程。
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領域跨越發展相結合。要對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統籌規劃、系統布局,明確發展時序,促進協調發展。同時,要選擇最有基礎和條件的領域作為突破口,重點推進。大力培育產業集群,促進優勢區域率先發展。
堅持提升國民經濟長遠競爭力與支撐當前發展相結合。要著眼長遠,把握科技和產業發展新方向,對重大前沿性領域及早部署,積極培育先導產業。同時,要立足當前,推進對緩解經濟社會發展瓶頸制約具有重大作用的相關產業較快發展,推動高技術產業健康發展,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形成支柱產業。
(三)發展目標。
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健康發展、協調推進的基本格局,對產業結構升級的推動作用顯著增強,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8%左右。
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15%左右,吸納、帶動就業能力顯著提高。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在局部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企業和一批創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業;建成一批產業鏈完善、創新能力強、特色鮮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
再經過十年左右的努力,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整體創新能力和產業發展水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三、立足國情,努力實現重點領域快速健康發展
根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階段和特點,要進一步明確發展的重點方向和主要任務,統籌部署,集中力量,加快推進。
(一)節能環保產業。重點開發推廣高效節能技術裝備及產品,實現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突破,帶動能效整體水平的提高。加快資源循環利用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示範,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再製造產業化水平。示範推廣先進環保技術裝備及產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推進市場化節能環保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建立以先進技術為支撐的廢舊商品回收利用體系,積極推進煤炭清潔利用、海水綜合利用。
(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加快建設寬頻、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網路基礎設施,推動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核心設備和智能終端的研發及產業化,加快推進三網融合,促進物聯網、雲計算的研發和示範應用。著力發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高端軟體、高端伺服器等核心基礎產業。提升軟體服務、網路增值服務等信息服務能力,加快重要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大力發展數字虛擬等技術,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三)生物產業。大力發展用於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術葯物、新型疫苗和診斷試劑、化學葯物、現代中葯等創新葯物大品種,提升生物醫葯產業水平。加快先進醫療設備、醫用材料等生物醫學工程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促進規模化發展。著力培育生物育種產業,積極推廣綠色農用生物產品,促進生物農業加快發展。推進生物製造關鍵技術開發、示範與應用。加快海洋生物技術及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
(四)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重點發展以干支線飛機和通用飛機為主的航空裝備,做大做強航空產業。積極推進空間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衛星及其應用產業發展。依託客運專線和城市軌道交通等重點工程建設,大力發展軌道交通裝備。面向海洋資源開發,大力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強化基礎配套能力,積極發展以數字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技術為核心的智能製造裝備。
(五)新能源產業。積極研發新一代核能技術和先進反應堆,發展核能產業。加快太陽能熱利用技術推廣應用,開拓多元化的太陽能光伏光熱發電市場。提高風電技術裝備水平,有序推進風電規模化發展,加快適應新能源發展的智能電網及運行體系建設。因地制宜開發利用生物質能。
(六)新材料產業。大力發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種玻璃、功能陶瓷、半導體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積極發展高品質特殊鋼、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進結構材料。提升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發展水平。開展納米、超導、智能等共性基礎材料研究。
(七)新能源汽車產業。著力突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和電子控制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推進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推廣應用和產業化。同時,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相關前沿技術研發,大力推進高能效、低排放節能汽車發展。
四、強化科技創新,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中心環節,必須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發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核心引領作用,結合實施產業發展規劃,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強創新成果產業化,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一)加強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和前沿技術研究。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結合國家科技計劃、知識創新工程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的實施,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在生物、信息、空天、海洋、地球深部等基礎性、前沿性技術領域超前部署,加強交叉領域的技術和產品研發,提高基礎技術研究水平。
(二)強化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加大企業研究開發的投入力度,對面向應用、具有明確市場前景的政府科技計劃項目,建立由骨幹企業牽頭組織、科研機構和高校共同參與實施的有效機制。依託骨幹企業,圍繞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和系統集成,支持建設若干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工程化平台,結合技術創新工程的實施,發展一批由企業主導,科研機構、高校積極參與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加強財稅政策引導,激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加強產業集聚區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促進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三)加快落實人才強國戰略和知識產權戰略。建立科研機構、高校創新人才向企業流動的機制,加大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力度。加快完善期權、技術入股、股權、分紅權等多種形式的激勵機制,鼓勵科研機構和高校科技人員積極從事職務發明創造。加大工作力度,吸引全球優秀人才來華創新創業。發揮研究型大學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學科建設,增加急需的專業學位類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制定鼓勵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政策,建立企校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促進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支持知識產權的創造和運用,強化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管理,鼓勵企業建立專利聯盟。完善高校和科研機構知識產權轉移轉化的利益保障和實現機制,建立高效的知識產權評估交易機制。加大對具有重大社會效益創新成果的獎勵力度。
(四)實施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以加速產業規模化發展為目標,選擇具有引領帶動作用,並能夠實現突破的重點方向,依託優勢企業,統籌技術開發、工程化、標准制定、市場應用等環節,組織實施若乾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推動要素整合和技術集成,努力實現重大突破。
(五)建設產業創新支撐體系。發揮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支撐作用,大力發展研發服務、信息服務、創業服務、技術交易、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轉化等高技術服務業,著力培育新業態。積極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投資和管理咨詢等商務服務業,加快發展現代物流和環境服務業。
(六)推進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和產業集聚發展。完善科技成果產業化機制,加大實施產業化示範工程力度,積極推進重大裝備應用,建立健全科研機構、高校的創新成果發布制度和技術轉移機構,促進技術轉移和擴散,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依託具有優勢的產業集聚區,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創業環境好、特色突出、集聚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基地,形成增長極,輻射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五、積極培育市場,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要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培育市場,規范市場秩序,為各類企業健康發展創造公平、良好的環境。
(一)組織實施重大應用示範工程。堅持以應用促發展,圍繞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緩解環境資源制約等緊迫需求,選擇處於產業化初期、社會效益顯著、市場機制難以有效發揮作用的重大技術和產品,統籌銜接現有試驗示範工程,組織實施全民健康、綠色發展、智能製造、材料換代、信息惠民等重大應用示範工程,引導消費模式轉變,培育市場,拉動產業發展。
(二)支持市場拓展和商業模式創新。鼓勵綠色消費、循環消費、信息消費,創新消費模式,促進消費結構升級。擴大終端用能產品能效標識實施范圍。加強新能源並網及儲能、支線航空與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市場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在物聯網、節能環保服務、新能源應用、信息服務、新能源汽車推廣等領域,支持企業大力發展有利於擴大市場需求的專業服務、增值服務等新業態。積極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現代廢舊商品回收利用等新型商業模式。
(三)完善標准體系和市場准入制度。加快建立有利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行業標准和重要產品技術標准體系,優化市場准入的審批管理程序。進一步健全葯品注冊管理的體制機制,完善葯品集中采購制度,支持臨床必需、療效確切、安全性高、價格合理的創新葯物優先進入醫保目錄。完善新能源汽車的項目和產品准入標准。改善轉基因農產品的管理。完善並嚴格執行節能環保法規標准。
六、深化國際合作,提高國際化發展水平
要通過深化國際合作,盡快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提升我國自主發展能力與核心競爭力。把握經濟全球化的新特點,深度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積極探索合作新模式,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合作。
(一)大力推進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發揮各種合作機制的作用,多層次、多渠道、多方式推進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鼓勵境外企業和科研機構在我國設立研發機構,支持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與內資企業、研究機構合作申請國家科研項目。支持我國企業和研發機構積極開展全球研發服務外包,在境外開展聯合研發和設立研發機構,在國外申請專利。鼓勵我國企業和研發機構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參與我國技術示範應用項目,共同形成國際標准。
(二)切實提高國際投融資合作的質量和水平。完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鼓勵外商設立創業投資企業,引導外資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境外投資,在境外以發行股票和債券等多種方式融資。擴大企業境外投資自主權,改進審批程序,進一步加大對企業境外投資的外匯支持。積極探索在海外建設科技和產業園區。制定國別產業導向目錄,為企業開展跨國投資提供指導。
(三)大力支持企業跨國經營。完善出口信貸、保險等政策,結合對外援助等積極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重點產品、技術和服務開拓國際市場,以及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標准在海外推廣應用。支持企業通過境外注冊商標、境外收購等方式,培育國際化品牌。加強企業和產品國際認證合作。
七、加大財稅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引導和鼓勵社會投入
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必須健全財稅金融政策支持體系,加大扶持力度,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
(一)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在整合現有政策資源和資金渠道的基礎上,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增長機制,增加中央財政投入,創新支持方式,著力支持重大關鍵技術研發、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重大創新成果產業化、重大應用示範工程、創新能力建設等。加大政府引導和支持力度,加快高效節能產品、環境標志產品和資源循環利用產品等推廣應用。加強財政政策績效考評,創新財政資金管理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二)完善稅收激勵政策。在全面落實現行各項促進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轉化、支持高技術產業發展等方面的稅收政策的基礎上,結合稅制改革方向和稅種特徵,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特點,研究完善鼓勵創新、引導投資和消費的稅收支持政策。
(三)鼓勵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建立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特點的信貸管理和貸款評審制度。積極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產業鏈融資等金融產品創新。加快建立包括財政出資和社會資金投入在內的多層次擔保體系。積極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和新型金融服務。綜合運用風險補償等財政優惠政策,促進金融機構加大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力度。
(四)積極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進一步完善創業板市場制度,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推進場外證券交易市場的建設,滿足處於不同發展階段創業企業的需求。完善不同層次市場之間的轉板機制,逐步實現各層次市場間有機銜接。大力發展債券市場,擴大中小企業集合債券和集合票據發行規模,積極探索開發低信用等級高收益債券和私募可轉債等金融產品,穩步推進企業債券、公司債券、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發展,拓寬企業債務融資渠道。
(五)大力發展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建立和完善促進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行業健康發展的配套政策體系與監管體系。在風險可控的范圍內為保險公司、社保基金、企業年金管理機構和其他機構投資者參與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創造條件。發揮政府新興產業創業投資資金的引導作用,擴大政府新興產業創業投資規模,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帶動社會資金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中處於創業早中期階段的創新型企業。鼓勵民間資本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
八、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加強組織領導
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國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必須大力推進改革創新,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動力和條件。
(一)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建立健全創新葯物、新能源、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稅費調節機制。實施新能源配額制,落實新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加快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建立促進三網融合高效有序開展的政策和機制,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空域管理體制改革。
(二)加強宏觀規劃引導。組織編制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指導目錄,開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統計監測調查,加強與相關規劃和政策的銜接。加強對各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引導,優化區域布局、發揮比較優勢,形成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協調發展格局。各地區要根據國家總體部署,從當地實際出發,突出發展重點,避免盲目發展和重復建設。
(三)加強組織協調。成立由發展改革委牽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部際協調機制,形成合力,統籌推進。
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各省(區、市)人民政府要根據本決定的要求,抓緊制定實施方案和具體落實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將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成為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為我國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㈤ 四川省「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重點產業領域

(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把握信息技術升級換代和產業融合發展的重大機遇,依託我省在人才和產業方面的優勢,加快建設下一代信息網路,大力發展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重點推進高性能集成電路、平板顯示、高端軟體等行業發展,堅持自主創新發展和承接產業轉移雙輪驅動,建設國家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基地。力爭到2015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實現總產值3000億元以上,增加值900億元以上,產業規模在中西部保持第一。
下一代信息網路。加快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數字電視網路以及「三網融合」信息網路建設,統籌寬頻接入。強化新一代網路信息技術開發,加快自主標準的推廣應用,帶動新型網路設備、智能終端產業和新興信息服務的創新發展。發展寬頻無線城市,加快先進信息網路向農村和偏遠地區的延伸覆蓋,普及信息應用。強化網路信息安全和應急通信能力建設。
電子核心基礎產業。圍繞重點整機和戰略領域需求,大力提升高性能集成電路自主開發能力,重點發展通用、新結構中央處理單元、圖像處理器、數字信號處理器、數/模和模/數轉換器、存儲器、可編程器件、微型系統級晶元、關鍵IP核產品、射頻識別晶元、信息安全晶元及系統晶元、非接觸IC卡晶元等。積極發展等離子顯示面板(PDP)、液晶顯示面板(TFT-LCD)、有機電致發光顯示面板(OLED),加快發展敏感元器件與感測器、光電子器件、片式電子元件、高頻率器件、電力電子器件、微特電機與組件等新型電子元器件。重點發展新型電子元器件材料、新型顯示前端用基礎新材料和新器件。
高端軟體和新興信息服務。加快發展面向市場的基礎軟體、移動計算軟體平台、網路信息安全軟體、數字內容加工處理軟體、嵌入式軟體、系統集成和支持服務、信息技術咨詢和管理服務、互聯網增值服務。加快高端軟體開發和自主軟體應用,支持金融、交通等關鍵領域智能管理信息系統軟體研發。積極發展物聯網環境下的交通物流、遠程醫療及護理、遠程教育等新興服務業態。大力發展數字虛擬技術,引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專欄2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路線圖
一、發展目標
三網融合全面推廣,有線電視數字化轉換基本完成,寬頻無線城市大規模發展,網路裝備產業進入國內前列;新一代顯示技術取得突破;智能感測器、新型電力電子器件等關鍵電子元器件自主保障能力明顯提升;重要應用軟體的技術水平和集成應用能力大幅提高,掌握網路信息服務關鍵應用和基礎平台技術,互聯網普及率超過40%,基本形成高端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標准體系,一批軟體和信息服務企業進入國家先進行列。
二、重大行動
1.關鍵技術開發:可信網路平台技術,智能人機交互技術,嵌入式軟體及軟體服務技術,高性能多業務承載網技術,寬頻無線與移動通信和光通信技術,智能終端、泛在網技術,微型系統級晶元設計技術,新型顯示技術,新型顯示生產線專用設備關鍵技術,射頻識別、新型感測器技術,物聯網集中平台技術,空間信息技術,新型元器件和電子材料生產技術等。
2.創新能力建設:支持建立產業聯盟和創新聯盟,提升數字電視、移動通訊和下一代互聯網的工程中心、實驗室創新能力;建立完善半導體發光二極體(LED)、智能感測等領域工程實驗室,建設平板顯示共性技術研發及公共服務平台;加強軟體企業創新能力建設,引導業務標准庫、知識庫和案例庫建設。加大行業領軍人才和實用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
3.產業化:推動數字電視下一代傳輸演進技術、接收終端、核心晶元發展,積極推進集成電路、LED、微機電系統(MEMS)、智能感測器、大尺寸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面板(TFT—LCD)、等離子顯示面板(PDP)、新型電力電子器件等產業化;加快有機電致發光顯示面板(OLED)中試和量產。
4.骨幹企業培育:實施骨幹軟體和信息服務企業扶持計劃,鼓勵產業鏈上下游聯合和重組,支持基礎產品企業與應用企業建立創新聯盟。
(二)新能源產業。
把握世界新能源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發揮我省資源和產業優勢,突出新能源開發轉化和裝備製造兩大重點,加快新能源產業化發展,促進新能源推廣應用與產業發展互動,推動能源結構清潔化和產業結構低碳化,建成國家重要的新能源產業基地。到2015年,力爭新能源產業實現總產值2000億元,增加值600億元。
核電產業。充分發揮我省核電裝備科研、設計、試驗、製造、安裝到核燃料供應、管理和技術服務的整體產業優勢,重點發展核電裝備製造,非核動力裝備,核島設計與系統集成、核島和常規島設備、高性能核燃料元件。發展AP1000、EPR第三代蒸汽發生器、核電汽輪機、發電機、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和主管道等核電主設備,積極推動核電配套產品自主開發和國產化應用。建立第四代核電高溫氣冷堆供應集成采供體系和核電技術服務體系。構建核電設計服務、關鍵模塊與部套件生產、基礎材料和能源生產的完整產業體系。推動民用非動力核技術產業化應用。重視核電安全技術研究,加強核應急能力建設,提升核應急管理水平。
太陽能產業。大力發展太陽能光伏電池關鍵材料、晶體硅太陽能電池、其他新型電池及組件等晶硅光伏產業。積極發展碲化鎘太陽能電池、非晶硅太陽能電池、銅銦鎵硒太陽能電池、納米晶硅柔性薄膜太陽能電池等薄膜光伏產業。加快發展聚光太陽能接收器、菲涅爾透鏡、聚光光伏電池、太陽跟蹤裝置及控制系統等聚光光伏產業。積極發展坩堝、清洗蝕刻、絲網印刷、光學鍍膜、磁性濺射、組件測試等光伏生產設備。建設一批大型並網光伏電站,建築一體化並網光伏電站、離網型光伏電站和戶用光伏系統,積極探索推動試驗示範光熱電站建設。
風能產業。以整機產品配套為重點,積極發展1.5MW以上陸地風機和3MW、5MW潮間帶及丘海系列風機、變頻裝置、控制器、齒輪箱、雙饋式與直趨式發電機、柱軸承/偏航軸承/變漿軸等各類軸承、液壓控制系統、潤滑成套設備、主軸、輪轂、風力發電機組控制系統、並網逆轉變控系統、輸配電設備等。實現風機整機製造規模化和系列化。加快建設一批風力發電場,增加清潔能源供應。
生物質能。加快生物質直接燃燒固化氣化發電等技術產業化,形成生物質氣化發電系統設計、集成和製造能力。研製生物質能源成套裝置,積極發展沼氣能源成套設備、分布式生物質固化氣化聯合循環發電、分布式沼氣發電成套設備、可再生生物質鍋爐、生物質氣化爐熱解新技術成套設備。積極發展麻瘋樹等提取生物柴油和生物質發電。
智能電網。開展新能源發電的系統模擬、功率預測和並網運行控制等先進技術研發及推廣,加強電網對新能源的消納能力和技術保障。完善輸電線路狀態檢測,加強智能變電站建設,促進居民用電智能化管理。積極推動智能電網運行體系建設,提高智能電網管理運行水平。
其他新能源。以電動汽車和電站儲能為主要應用領域,重點發展以超級電容、大容量鋰電池、含釩液流電池等為主的儲能器件製造和儲能系統集成,以及儲能技術在智能電網、太陽能發電與風力發電並網等方面的示範應用。
專欄3 新能源產業發展路線圖
一、發展目標
掌握先進核電技術,提升裝備製造能力;太陽能利用設備及新材料的研發能力大幅度提高,開展太陽能熱發電實驗示範;掌握先進風機組整體設計能力;突破下一代生物液體燃料技術。
二、重大行動
1.關鍵技術開發:第三代核電核島與常規島設備及關鍵零部件產業化技術,兆瓦級以上陸地和海上風機模塊化設計製造及關鍵零部件技術,高效晶硅、非晶硅及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光熱發電技術,聚光發電技術,生物質熱解氣化及燃燒技術,生物質液體燃料高效轉化技術,燃氣發電機組關鍵核心技術,大功率儲能電池及智能電網技術、動力電池技術等。
2.產業化:推進核電系統集成、關鍵模塊和零部件,大型風電整機、新型風電機組和零部件,太陽能發電系統集成、關鍵零部件、基礎材料和配套設備等產業化,加快開發利用清潔高效能源,推動煤層氣、頁岩氣以及生物質能等產業化發展。
3.市場培育:開展太陽能熱發電工程示範,適時大規模推廣應用太陽能光伏光熱發電,加強適應光伏發電發展的電網及運行體系建設。推動生物質能源規模化、專業化、市場化開發建設,促進生物質能加快應用。
(三)高端裝備製造產業。
依託我省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基礎和資源條件,面向國際國內市場需求,發揮大企業、大項目帶動作用,全面提升高端裝備製造產業自主創新能力,重點推進民用航空、航天及衛星應用等行業領域發展,建設國家重要的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基地。到2015年,力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實現總產值1500億元,增加值400億元。
民用航空。重點發展軍機、公務機、無人機、直升機等整機和臨近空間飛行器,國產大飛機機頭和ARJ-21新支線飛機機頭、機身等關鍵部件,大型航空發動機整機及零部件,航空電子系統產品,航空機載設備及配套產品。積極發展機場綜合電子信息系統,空中交通管制系統及成套設備、航空物流系統及設備。發展通用航空整機平台、配套產品、航空服務、通用機場,構建完整的通用航空產業體系。發展機體、航空發動機、航空設備的維修,推進航空再製造、客改貨業務、航改燃機系列產品發展。
航天及衛星應用。結合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加快航天及衛星應用技術推廣和產業化。重點發展大型火箭、亞軌道火箭、空間服務系統及設備、衛星載荷系統、星際鏈路系統等宇航產品,推動衛星通信、導航、遙感應用系統開發,發展衛星運營增值服務,構建具有核心技術優勢的航天產業鏈。推進衛星地面系統、用戶終端系統、宇航級關鍵元器件開發,實施北斗用戶終端批產工程、高分遙感綜合應用示範工程,建設北斗衛星應用產業園、北斗導航運營中心、高分遙感數據中心,建設區域對地觀測衛星數據處理與信息服務體系、衛星導航運營服務體系。
軌道交通。依託國內唯一的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和相關企業、研發機構,抓住城際客運專線和城市軌道交通等重點工程建設機遇,掌握時速200公里以上高速列車、新型地鐵車輛等裝備核心技術,大力發展軌道交通裝備。加快發展高速鐵路橋梁關鍵功能部件、高速鐵路的線路設備、高速動車組運載裝備、高速鐵路線路維修設備等,建設高速鐵路功能部件試驗檢測中心。
智能裝備。以先進重大裝備為特色,強化基礎配套能力,積極發展以數字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技術為核心的數控機床及關鍵功能部件、智能專用設備、智能控制系統、自動化成套生產線關鍵部件、關鍵基礎零部件和元器件等。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電子控制系統和智能充(放)電系統。
專欄4 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發展路線圖
一、發展目標
民用機、軍機發展和應用實現重點突破,形成國產飛機發展的關鍵部件生產能力;掌握先進軌道交通核心技術,滿足我國軌道交通發展需要;智能裝置實現突破,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重點領域製造過程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
二、重大行動
1.關鍵技術開發:民用機、軍機總體設計、總裝製造、系統集成和實驗驗證技術,空中管制、通信、導航、監視技術,衛星通訊、導航定位、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等應用技術,高速軌道交通設備國產化製造技術,高速精密機床製造技術、遠程智能化加工技術等。
2.創新能力建設:推進航空航天重點試驗驗證設施建設,提高航空航天的綜合技術開發能力。推進軌道交通裝備標准體系建設,完善試驗驗證條件。實施智能製造裝備創新發展工程,推進中高檔數控系統與功能部件、關鍵基礎零部件產業化。
3.產業化:積極發展民用機、軍機以及國家大飛機項目中立項的大飛機機頭及部分前機身部件和通用機載設備,加快發展大型航空設備、航天電子產品、光機電一體化產品等主機或配套產品, 加快高鐵大功率電力機車、大功率交流傳動內燃機車等機車車輛產品及數控刀具、量具及合金材料、高速電主軸、機械主軸、高精度智能化、數字化測量儀器儀表及其他數控機床功能部件產業化進程。
4.市場培育:開展通用航空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拓展包括市場開發、航空租賃、維修服務等在內的航空服務業,推進航空航天產業鏈的協調發展。
(四)新材料產業。
緊跟材料結構功能復合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與器件集成化、制備和使用過程綠色化的國際新材料發展新趨勢,發揮我省在科技、人才和資源方面的優勢,堅持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相結合,重點推進稀土、釩鈦、硬質合金等產業領域的發展,建成國家重要的新材料高技術產業基地。到2015年,力爭新材料產業實現總產值2000億元,增加值600億元。
新型功能材料。重點發展稀土貯氫合金系列材料、稀土磁性材料、稀土及貴金屬催化材料、碲化鎘/硫化鎘、鋰材料、鋰離子電池隔膜、銅銦鎵硒復合薄膜材料、含釩陶瓷、高檔銳鈦型鈦白、特種有機硅、氟單體以及高附加值有機硅、氟下游產品、硅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種玻璃、功能陶瓷等新型功能材料。
先進結構材料。重點發展釩鈦低(微)合金、新一代節約合金資源不銹鋼、工程塑料、硬質合金數控刀具、人造聚晶金剛石、立方氮化硼復合片、金屬陶瓷材料及刀具、量具、礦用合金、耐磨零件及深加工產品、鎢絲、鉬絲和鎢鉬製品、硬面材料、新型焊接材料、功能性炭黑及碳石黑材料、高檔鈦材、高純金屬材料等產品。
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重點發展超高強芳綸纖維、芳綸1414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熱致性纖維、聚甲醛纖維、玄武岩纖維、碳纖維、醋酸纖維等重點產品。開展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提升生產工藝技術和生產裝備水平。
生物醫用和共性基礎新材料。重點發展新一代組織誘導性人工骨、軟骨、肌腱等器械和組織工程化製品,醫用聚氨酯及聚乳酸等合成和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及製品,表面抗凝血改性的人工瓣膜、血管支架,心肌補片、封堵器、人造血管、生物瓣膜等介入治療和心血管系統修復器械,血液採集、分離、純化材料和製品等產品。開展納米、超導、智能等共性基礎材料研究。
專欄5 新材料產業發展路線圖
一、發展目標
圍繞新型功能材料、先進結構材料、高性能及其復合材料等三大領域,建設新材料產業集群,延伸產業鏈條,打造品牌,培育龍頭企業。
二、重大行動
1.關鍵技術開發:釩鈦磁鐵礦煤基直接還原技術,新型節能多晶硅生產及硅材料副產物回收綜合利用技術,工程塑料新產品開發及深加工和應用技術,高端氟硅材料產業化及應用技術,紡綸、聚苯硫醚纖維、聚四氟工業纖維、玄武岩纖維、聚甲醛纖維、熱致性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產業化技術,稀土礦產資源采選、冶煉分離、深加工及綜合回收利用技術,超細晶、超粗晶、高精度硬質合金及製品製造技術,生物醫用材料製品及植入器械開發技術等。
2.創新能力建設:加快新材料產業領域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建設。促進形成產業技術聯盟或產學研聯盟,培養一批科技領軍人物和技術創新團隊,圍繞重點領域初步形成「研發-中試-成果轉化-產業化」創新鏈。重點骨幹企業裝備和技術水平大幅提升,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3.產業化:加快釩鈦、稀土、硅、鋰新材料的開發利用,推進含釩、鈦、稀土、硅、鋰材料的產業化,推動化學新材料及特種工程塑料、高性能纖維的發展,積極推進超硬材料及刀具、生物醫用材料和醫用植入器械產業化進程。
(五)生物產業。
抓住全球生物產業加速發展的機遇,發揮我省生物資源、科技、產業的比較優勢,瞄準國內外市場需求,重點加快發展生物制葯、現代中葯和生物育種等行業的發展,開發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關鍵技術的名牌產品,建成國家重要的生物產業基地。到2015年,力爭生物產業實現總產值1000億元以上,增加值300億元以上。
生物醫葯。大力發展生物制葯、現代中葯和化學合成葯。重點開發預防傳染病疫苗、治療用生物疫苗、靜注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人血白蛋白以及破傷風、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H1N1甲型流感人免疫球蛋白、特異性溶瘤重組腺病毒注射液、新型抗體類抗新生血管生成葯物、新型抗體類抗腫瘤血管生成葯物等。加快發展中葯資源、新型中葯飲片、中葯提取物、現代中葯新品種深度系列開發。攻克血漿綜合利用等關鍵技術,延伸血液製品產業鏈。推進創新葯物的研發和產業化,大力支持發展化學高仿葯。
生物醫學工程。加快推進醫學與其他領域新技術的交叉融合,構建生物醫學工程技術創新體系,提升新型生物醫學工程產品的開發能力。重點發展重大傳染病診斷血清試劑、快速診斷試劑、醫用磁共振、數字化X射線機及附屬部件、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系統、超聲影像設備、血液透析設備等高端醫療診斷設備。
生物農業。支持發展高產、優質、抗病、抗逆生物育種產業,積極發展動植物轉基因技術與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培育動植物超級種。發展生物農葯、生物肥料、動物疫苗、生物飼料添加劑等綠色農用生物製品,推進微生物全降解農用薄膜應用。發展無公害、綠色食品及有機農產品,開發畜禽副產物蛋白肽等產品。開發基於非糧原料的下一代生物能源,研究開發利用農作物副產品提供生物能源技術,重點支持麻風樹、粉葛等優良種源的選育和種植基地建設。
生物製造。以培育生物基材料、發展生物化工產業和做強現代發酵產業為重點,大力推進酶工程、發酵工程技術和裝備創新。突破非糧原料與纖維素轉化關鍵技術,培育發展生物醇、酸、酯等生物基有機化工原料,推進生物塑料、生物纖維等生物材料產業化。大力推動綠色生物工藝在食品、化工、制漿、製革等領域關鍵工藝環節的應用示範,積極推進工程微生物與清潔發酵技術應用,重點支持四川泡菜發酵功能菌相關研究和應用。
生物技術服務。重點發展新葯先導物篩選與合成,原料葯與制劑GMP中試設備,促進臨床前研究、葯物安全性評價、臨床試驗及試驗設計等專業化第三方服務。積極發展幹細胞醫療及研究類生物治療服務。發揮現代中葯、基因技術等研發優勢,推進葯物研發外包服務。開展生物數據挖掘,建立生物信息共享體系,實現生物數據資源共享。
專欄6 生物產業發展路線圖
一、發展目標
形成基因工程醫葯、新型疫苗、抗體葯物、現代中葯等為代表的一批處於國家先進水平的新葯開發平台,制葯技術和裝備研製水平大幅提升;形成一批現代生物育種和農用生物產品創新平台,實現一批新型綠色農業生物產品產業化發展。
二、重大行動
1.關鍵技術開發:基因工程葯物、新型疫苗、診斷試劑開發和規模化生產及純化關鍵技術,基於功能基因的生物技術葯物設計關鍵技術,活性化合物高效合成技術,中葯飲片炮製技術,中葯有害殘留物的監測與分析技術,生物化學和免疫化學診斷技術,動植物轉基因技術,生物育種技術,生物有機質提升技術等。
2.創新能力建設:加快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建設。依託優勢企業建立完成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新葯研發平台。建設區域性重要糧油作物、園藝作物和主要畜禽生物育種及產業化設施,強化生物育種工程化能力。
3.產業化:大力發展單克隆抗體、基因工程等生物技術葯物;肺炎、腦炎等預防傳染病疫苗;治療用生物疫苗和血液製品。推動中葯飲片及提取物、中成葯的創新和產業化,推進抗腫瘤、心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等重大常見多發疾病化學葯的產業化。
4.產業升級:推進生產工藝創新,完善技術標准體系,強化質量管理,鼓勵優勢企業兼並重組,擴大企業規模,提高產業集中度,形成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
(六)節能環保產業。
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和資源環境條件,創新發展模式,優化發展環境,建立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機制,重點加快高效節能設備、資源循環利用等行業領域的發展,為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堅實技術和產業基礎。到2015年,力爭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初具規模,實現總產值1000億元,增加值300億元。
高效節能。重點發展余熱余壓利用、高參數節能環保鍋爐成套設備、高壓高動態電氣驅動系統、區域熱電聯產、節能風機、壓縮天然氣(CNG)和液化天然氣(LNG)成套設備、電機系統節能、能量系統優化、煤層氣及瓦斯等高效節能技術和設備。大力發展節能電器、半導體發光二極體(LED)照明、無極燈、節能建材等綠色節能產品。積極研發推廣節能環保電動汽車、壓水型推進器船舶、混合動力機車等新型節能運輸工具。
先進環保。重點推廣鄉鎮污水處理技術及成套設備、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設備、生活垃圾處理成套設備、天然氣開采過程中高含鹽廢水處理成套設備。大力發展煙氣脫硝成套裝置、煙氣脫硫關鍵設備、油/水分離過濾機械、多效真空制鹽節能減排成套設備、大氣復合污染防治、重金屬污染防治、大型城市垃圾焚燒處理、危險廢物處理處置、電子廢物拆解處理、農村和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土壤有機質提升、環保檢測設備、環保生態葯劑、機動車尾氣治理等重點環保產品和技術。
環保節能服務。推動開展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培育專業化節能服務龍頭企業,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形成節能服務產業體系。積極鼓勵和支持節能服務公司、各類節能技術服務機構提供專業能源計量和審計、能效測試、節能項目設計、節能量檢測、培訓咨詢等專業化節能服務。加強全省節能監測監管網路建設。推廣特許經營模式,發展合同環境管理、碳交易、清潔生產審核、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工程設計、環境污染治理設施專業化運營、環境監測等咨詢服務。開展環境保護設施行政代執行試點工作。
資源循環利用。重點發展共伴生礦資源、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航空產品、汽車零部件及機電產品再製造,餐廚廢棄物、建築廢棄物、道路瀝青和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產品和技術。建立較為完善的再生資源回收循環利用體系,大力發展廢舊家電再生資源產品、再生金屬、再生橡膠等再生資源產品。推進農作物秸稈、實用菌菌渣等農產品副產品的循環利用。
專欄7 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路線圖
一、發展目標
推廣應用重大節能技術裝備,高效節能產品市場佔有率大幅提高,合同能源管理的節能服務企業迅速增加;突破環保產業技術瓶頸,形成一批有比較優勢的先進環保產業基地,污染治理設施建設和運營基本實現專業化、社會化,環境服務業有較大發展;推廣應用先進資源循環利用技術,重要資源再生利用能力明顯提高。
二、重大行動
1.關鍵技術開發:煤的高效清潔燃燒技術,節能鍋爐(窯爐)設備製造與集成技術,節能機電和家電產品製造技術,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技術,煙氣脫硫及脫硝成套技術,生活垃圾成套處理技術、污泥處理技術、機動車尾氣氮氧化物治理技術,釩鈦清潔生產技術,磷石膏綜合利用技術,瓦斯及垃圾氣發動機燃燒和控制技術等。
2.產業化:大力推廣《國家重點節能技術推廣目錄》和《當前鼓勵發展的環保產品(設備)》中的技術和產品,開展重點節能技術示範、產品產業化及推廣應用,推進先進環保技術裝備產業化。實施節能產品惠民行動、重大節能環保技術與裝備創新發展工程,示範推廣清潔、脫硫脫硝生產技術。推進「城市礦產」示範和高效發展,實施再製造產業化行動,產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示範行動,促進區域循環經濟體系建設,推動稀貴金屬礦資源綜合循環利用、廢舊家電、廢舊輪胎及橡膠回收綜合利用。
3.商業模式創新:推廣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環境管理,大力推進污染治理設施專業化、市場化、社會運營服務,發展環保節能服務產業。

㈥ 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傳遞哪些新信號

[信號一·科學發展 加快發展]
把握工作基調 實現追趕跨越
四川日報記者董世梅
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確定2013年全省經濟工作基調:科學發展,加快發展。
既著眼長遠之策,又明確當前之要;既體現時代要求,又突出四川特色;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加快發展,在加快發展進程中實現科學發展;充分體現了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推動經濟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更大發展與會代表形成共識。
長遠之策與當前之要
在廣安市委書記王建軍看來,長遠之策就是圍繞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主題主線,尊重發展規律,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深化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是四川邁向全國經濟強省的必由之路。
發展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對四川而言,加快發展更是當前之要。「從四川省情和當前所處發展階段來看,保持一個較快的發展速度必不可少。」達州市委書記焦偉俠認為。從省情看,欠發達、不平衡、發展不足、發展水平不高,既是挑戰更是潛力;從發展階段看,全國已進入工業化中後期,我省尚處於工業化中期,不少市州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還處於初期,城鎮化率也低於全國近10個百分點,非農就業比重也比全國低近8個百分點,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雙加速期。因而,當全國進入中速增長期時,我省仍然需要繼續保持一個加快發展的態勢。
「四川不能"被小康"。」省委政研室主任馮鍵道出四川「加快發展」的急切。
甘孜州委書記胡昌升算了筆甘孜發展的「小賬」,「十八大報告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甘孜只有達到每年16%及以上的高速增長,才能與全國同步小康。」相關方面測算了全省「大賬」:要在2020年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我省經濟年均增速就必須比全國高3.3個百分點左右。
科學發展、加快發展,四川不僅必須,而且應該,更有現實可能。
發展質量與經濟效益
四川要更加註重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著力優化結構,使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體現在財政收入、企業利潤的增加上,體現在勞動報酬、居民收入的增長上。
省發改委主任唐利民表示,要把這個目標落到實處,在投資結構上就是要注重更加優化,除重大基礎設施外,特色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的投入都將獲得傾斜。在產業結構上,就是「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主攻方向」,重點發展電子信息及新一代信息技術、重大裝備及高端製造、飲料食品、油氣化工、釩鈦稀土金屬材料、汽車製造、能源電力等7大優勢產業。
在發展的目標和預期上,則是突出沒有水分、就業增加、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效益提高資源環境可支撐與會代表從工作基調中讀出了新意與深刻內涵。
貫徹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增強投資和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實施工業強省戰略,提升工業經濟整體實力和發展水平;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毫不放鬆地抓好「三農」工作,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推動服務業大發展,增強對工業化城鎮化的配套和服務能力;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更加暢通的交通網路;加強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310328,基金吧);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明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都匯集成清晰的指向科學發展、加快發展。

㈦ 如何實現城市改革創新,轉型升級

■改革發展新景象
「我們比任何時刻都更加迫切地期望廣大科技工作者,充分發揮『智力輔政、科技資政』的重要作用,當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庫和智囊團。」在日前召開的成都市科協第八次代表大會上,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黃新初的一席話,引起成都廣大科技工作者強烈共鳴。
這位成都市改革發展的掌門人,在打造成都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的關鍵時期,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圍繞成都「改革創新、轉型升級」這一總體戰略,為新一輪改革找准突出問題、找對突破途徑,為黨委、政府「智力輔政、科技資政」。
事實上,成都的經濟轉型升級,從主要依賴要素驅動,到依託科技創新驅動已經「先行先試」了好幾年。
院士站進企業 打通產學研瓶頸
「智力輔政、科技資政」,最重要的是要把智力和技術滲透到企業中去,激活存在於企業中的創新因子,成為企業自我的創新智慧。
成都市科協積極探索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的新辦法和新機制,創造條件讓院士(專家)們進入企業,建立了川大智勝、成都汽車產業研究院、攀成鋼公司、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等66家院士(專家)創新工作站,引進王國棟等39位院士和334位專家智囊融入成都科技創新「一盤棋」,實施182個產學研技術創新項目,引導企業投入科研經費11.12億元,爭取各級政府主管部門支持經費15.51億元;取得科技成果11項,獲科技獎勵15項,獲專利574項,企業新增銷售收入25億元,新增稅收4.9億元為全市實施創新驅動和「產業升級」戰略提供了新動力。
為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難」短板,力促科技成果轉化,成都市科協還推動「金橋工程」。幾年來,通過扶持措施,共吸引企業與科研單位共同申報登記「金橋工程」603項,完成387項,新增產值188.6億元。此外,以「提千條科技建議、創億元經濟效益」為主線的「講、比」活動,5年來共吸引46000餘名科技人員凝智聚力。在徵集的13860條科技建議中,企業採納9886條,新增產值195.2億元。
同時,創新型城市建設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政策不斷完善,企業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全市先後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800餘個,新增科技創新載體34家、孵化面積61萬平方米,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12家,發明專利申請量年增長33.7%,成為國家首批智慧城市試點示範城市。去年,成都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首次突破5000億元大關,佔四川省的半壁江山。
打開門走出去 智力輔政出新招
「智力輔政、科技資政」的關鍵還在於要將科技工作者的智力演化成決策者的智慧。
幾年來,成都市廣大科技人員在各級科協引導下,嘗試打開門、走出學術金字塔,為成都市的改革發展建言獻策,「沖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前線」。通過持續開門辦「科技年會」等學術活動,直接參加學術活動的科技人員5萬多人次,受益群眾達百萬人次。以成都汽車產業為例,通過年會平台,建立了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郭孔輝等33名國內汽車界知名學者在內的專家咨詢委員會,為成都汽車產業的發展提供高端科技智囊支撐。
成都市科協立足於搭建凝智聚力的平台。幾年來,在成都,無論是工廠、車間、高校、院所,還是在各級黨委、政府決策者的辦公桌上,都體現著科技人員的智慧和力量。去年11月,成都市確定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優先、重點和扶持發展安排。市科協採取問計於民、問計於科學家的方式,及時啟動大型調研課題。調研匯集了四川省社科院、四川大學、電子科大等11所中央、省市科研院所的專家參與,調動了全市13個相關科技學(協)會及成都飛機公司等21家高新企業科技人員的智力,還分產業進行調查,多次召開專家座談會,走訪近千人次。經過學術界、產業界、跨行業、跨部門、跨地區科技智囊們的「頭腦風暴」後,歷經五易其稿,最終凝聚成了一份長達17萬字的《成都市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咨詢報告》。
《報告》詳盡分析了成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提出了七大類共計40條建議。這些建議不僅切中要害,「落地」性也極強。既有一針見血地指出「體制機制的創新、人才問題、產學研問題和商業模式問題是成都市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鍵性問題」,又著眼長遠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處於產業生命周期初始階段,尤其需要發揮重點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以形成龍頭牽引、整體推進的發展態勢」;既提出科技管理體制、人才培養、產學研創新平台等「頂層」設計建議,又細化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業等具體指標。目前,成都市經信委、科技局、投促委等正積極吸取、運用其成果,以推動成都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幾年來,在市科協等各級組織號召下,成都先後有一大批專家學者深入基層,走村入戶,調查研究,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550份調研報告和決策建議。其中,多份調研報告獲得四川省、成都市有關領導批示並得到實施。
經過幾年的實踐,「智力輔政、科技資政」已成為成都改革發展的新元素。這些元素聚集、碰撞、沖擊之後,未來可能 「聚變反應」,為這座不沿海、不靠邊的內陸大都市帶來巨大的轉型升級驅動力。
轉載原文。

㈧ 四川省「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握新一輪技術革命的動向,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搶占科技和經濟發展制高點為戰略目標,以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為動力,統籌產業發展各個環節,著力營造良好市場環境,依託優勢資源、技術和產業領域,加快培育壯大具有我省特色和市場前景較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水平,為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發揮市場機制,加強政府引導。抓住我國擴大內需,推進消費模式轉變的機遇,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調動企業主體的積極性,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加強政府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引導,建立和完善公共支撐體系,落實各項優惠扶持政策,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良好政策環境。
有效整合資源,強化自主創新。促進產學研、中央與地方、軍用與民用技術整合,形成中央、軍隊與地方科技創新相互促進、相互融合、全面發展的新格局。加強技術和產品研發,努力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掌握一批自主知識產權,制訂一批重要技術標准,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加快產業化進程。
全面統籌協調,力爭重點突破。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統籌規劃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協調好產業、區域、研發生產等方面關系。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生物、節能環保等產業,尤其是這些產業中我省具有產業基礎、資源優勢、市場前景良好的行業領域要率先實現突破,全面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
堅持集約集聚,優化產業布局。圍繞優勢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的構建,加快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推進產業關聯、鏈式發展,建成一批優勢特色突出的產業集群。根據各個區域發展實際和產業基礎,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核心區建設,形成一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輻射帶動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創新體制機制,明確發展時序。努力突破阻礙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發揮價格機制、競爭機制的激勵功能,構建產業發展的長效機制。把握科技和產業發展趨勢,及早部署重大前沿性領域,加快具有現實基礎和重大帶動作用的產業發展,盡快將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和支柱產業。
(三)發展目標。
「十二五」時期是突破關鍵技術、營造發展環境、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加快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到2015年,要努力實現以下目標:
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重要骨幹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力爭達到5%以上,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節能環保等領域建成一批國家和省級關鍵共性技術創新平台,突破60項關鍵核心技術。
創新創業環境更加完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市場准入與競爭機制、技術標准、財稅激勵和投融資機制、知識產權保護政策、人才隊伍建設等更加完善,形成有利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產業集聚發展效益顯著。突出核心發展區域,推進產業集聚發展,形成優勢產業集群,創新能力、競爭實力和技術裝備水平等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部分領域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建成國家信息、軟體、新能源、民用航空、新材料和生物高技術產業基地,打造100個銷售收入突破10億元的重點產品,培育10戶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龍頭企業。
對經濟發展貢獻顯著提高。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高於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到2015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突破10000億元,增加值超過3000億元,佔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0%左右,對產業結構升級、節能減排、增加就業等帶動作用明顯提高。

㈨ 四川戰略新興產業專項資金如何申報

四川戰略新興產業專項資金申報范圍及條件
誠科信咨詢建議先進行項目的初步評估,包含投資額度,項目領域,銷售收入等
主要用於推動符合國家和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納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品)指導目錄的產品和項目。重點支持:

(一)具備規模化生產條件,短期能擴大生產規模、迅速佔領市場的發展項目,具有技術領先優勢能夠迅速做大做強的發展項目,可為重大引進產業項目直接配套並有利於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產品項目。

(二)已完成戰略性新興產業新產品研發試制,取得核心和關鍵技術突破,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產品整體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可快速投產實現產業化,填補國內空白的產品項目。

(三)以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為載體,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核心和關鍵技術研發,建立相關配套的研發設計支撐體系,加強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的研發項目。

(四)所支持的產品和項目,當年要有做大做強快速發展的資金投資規模。

誠科信咨詢建議先進行項目的初步評估,包含投資額度,項目領域,銷售收入等重視項目領域和項目的選擇。
第三條分配比例。我省6大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項目的資金分配省里原則上按以下比例安排: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25%,新能源產業15%,高端裝備製造產業20%,新材料產業20%,生物產業10%,節能環保產業10%。市(州)根據產業發展實際申報項目,不受本比例限制。

誠科信咨詢建議先進行項目的初步評估,包含投資額度,項目領域,銷售收入等重視項目領域和項目的選擇,重視項目資金的來源,以及額度的設計等
第四條支持方式。採取貸款貼息、資本金注入和專項補助3種方式,原則上貸款貼息40%,資本金注入40%,專項補助20%。項目所在市(州)或縣(市、區)對省級財政支持的項目資金按不少於20%配套。單個項目的支持金額和方式專門制訂細則實施,單個項目支持金額不高於5000萬元(含5000萬元)。項目申報評估和資金撥付分上半年、下半年2次安排
誠科信咨詢建議先進行項目的初步評估,包含投資額度,項目領域,銷售收入等重視項目領域和項目的選擇。
市(州)人民政府根據當地優勢產業選擇申報項目,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良性競爭機制;市(州)人民政府、省屬國有企業、在川央企申報項目時應提出專項資金支持方式。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科技廳等主管部門按職能分工分別受理市(州)人民政府和省屬國有企業、在川央企項目申報。上半年在3月份前、下半年在7月份前開展項目申報工作。

誠科信咨詢建議先進行項目的初步評估,包含投資額度,項目領域,銷售收入等重視項目領域和項目的選擇,誠科信咨詢專業從事戰略新興產業的申報,從各個方面服務企業發展。
第六條項目審查。由省直牽頭部門組織項目初審,並按照每類戰略性新興產業擬支持資金總額的130%,研究形成資金預安排建議報省兩化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匯總。省兩化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科技廳、財政廳等省直主管部門對項目資金方案進行會審,形成建議方案報省兩化領導小組審核。省兩化領導小組審核通過並經公示無異議後,提交省政府常務會議審定。

誠科信咨詢建議先進行項目的初步評估,包含投資額度,項目領域,銷售收入等重視項目領域和項目的選擇專項資金監管,服務企業的驗收。

第七條簽訂目標責任。省兩化領導小組辦公室與市(州)人民政府簽訂目標責任書,市(州)人民政府負責市(州)范圍內項目的資金配套和監管。市(州)人民政府與項目承擔單位簽訂目標責任書,明確目標責任和獎懲措施。

第八條資金撥付。根據省政府常務會議審定方案,財政廳將專項資金撥付到市(州)財政,督促市(州)財政及時下撥專項資金到項目單位。市(州)財政視項目建設進度逐步下達專項資金,督促項目承擔單位加快建設進度,保證財政資金的下達與項目進度同步。

第九條項目驗收。省兩化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省直有關部門對支持項目進行驗收,財政廳組織對項目資金使用進行績效評價。驗收不合格或績效評價結果為差的,將視情況收回支持資金。

第十條項目監管。項目承擔單位應按申報方案組織實施,因不可抗力或無法預測情況導致方案重大調整或無法實施的,應逐級上報省兩化領導小組,經批准後方可進行項目調整或直接收回資金;未經批復,不得擅自更改;無法實施的,直接收回資金。對弄虛作假套取、騙取財政資金以及不按批復計劃實施、挪用財政資金的項目單位和個人,經查實,將依據有關規定予以處罰。誠科信咨詢專業從事戰略新興產業的申報,從各個方面服務企業發展。
歡迎各申報企業咨詢,誠科信咨詢,項目申報網,戰略新興產業申報。

閱讀全文

與四川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