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如何推動農村產業發展戰略

如何推動農村產業發展戰略

發布時間:2021-02-28 17:26:57

⑴ 如何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一是加大農來業結構調整的投入源力度,以政策為保障,現在的農業發展是口號喊的響,但雷聲大雨點小,重視力度不夠。
二是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現在國內的農業生產發展還是以初級產品為主導,這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進行深加工,增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這是趨勢。
三是加強農業產業化經營,一定要按照市場需求為導向,這是農業發展的根本原則,同時能夠促進農業的結構調整。
四是在結構調整的同時要考慮農村建設和農民收入問題,結構調整不僅是為了發展農業,更是要促進農村的發展建設,增加農民收入,這也是一個政治問題,穩定社會的發展。

⑵ 如何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發展農村經濟,需要在現有資源條件和生產力基礎上,積極創新農村生產方式,以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效率的逐步提高來促進增長方式的轉變,推動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大力發展高效農業。農業是農村的產業支撐,發展現代農業是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基礎。發展現代農業的過程,就是改造傳統農業、不斷發展農村生產力的過程,就是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農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過程。把發展高效農業作為發展農村經濟的重點,著力推進農業生產的規模化、產業化和科技化。按照「一鎮一品」、「一村一品」的思路,建設農業園區,培育龍頭企業,發展專業市場,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和農業生產效率;實施品種創新、品質創優、品牌創響工程,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提高科技對高效農業的貢獻率,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是促進農業持續增效、農民穩定增收的重要途徑。把推進「三大合作」作為創新農村生產方式的重要內容,一是推進農民專業合作。支持和引導農技部門和農業技術人員利用技術優勢組建合作組織,鼓勵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工商企業利用資金、信息等優勢組建合作組織;堅持邊發展邊規范、以規范促發展,不斷完善專業合作組織的內部運行機制,實現由簡單的「抱團取暖」、節約成本式合作向產加銷一體化轉變,鼓勵農民以資產、勞動力等要素入股,分享加工、銷售環節的利益。二是推進土地股份合作。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基礎上,堅持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組織;實行聯組發展、整村推進的辦法,擴大土地股份合作組織單體規模,取得規模效益;把推進土地股份合作與發展高效農業有機結合起來,土地股份合作中高效農業所佔面積達到60%以上。三是推進社區股份合作。充分利用城鎮化、工業化帶來的機遇,重點在那些經濟實力較強、產業特色明顯、地處城郊結合部和工業園區所在地的村組實行社區股份合作,建設標准化廠房、門面房和宿舍樓等,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帶動農民增收。
發揮政府引導作用。一是科學制定發展規劃。根據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按照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規劃、切合實際的原則,使創新農村生產方式、發展農村經濟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相銜接,與產業發展、城鎮建設等規劃相銜接,有步驟、有重點地加以推進。二是積極開發農村人力資源。通過實施農民培訓工程、發展農村職業教育等措施,幫助農民群眾提高綜合素質和勞動技能,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運用新技術和新方法。三是發揮典型示範和帶動作用。創新農村生產方式,發展農村經濟,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為了少走彎路,在先行試點的基礎上,樹立一些先進典型,通過典型來示範和帶動面上的工作。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認真落實中央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同時,通過以獎代補等方式,鼓勵和引導廣大農民群眾探索發展高效農業和農村「三大合作」的新思路、新辦法。

⑶ 如何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的調研報告

(XX年XX 近日,本人圍繞如何加快推進全縣農業產業發展步伐為主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在全面調查了解全縣農業產業發展情況的基礎上,認真總結分析 2012 半年農業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並就如何開展好下半年工作進行深入調研,現提出如下建議。 (一)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含義。農業產業化經營就是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當地農業的支柱產業、主導產品為重點,優化各種生產 要素組合,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規模化建設、系列化加 工、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形成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農工商、農科教 一體化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經營體系、經營方式和產業組織形式。概括起來 說就是將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依靠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走市場化和集約 化的道路。實現一體化經營的農業。 設過程中,農戶小生產與大市場大流通的矛盾,一直未能徹底地解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解決好一家一戶分散的小生產與逐漸擴大的市場之間的矛盾,必 須進行組織制度的創新;城鄉關系、工農關系不協調,農業比較效益低,農民務 農積極性不高,投入嚴重不足,農民收入增長減緩;隨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農業與非農產業的利益分配的矛盾,農村經濟運行機制與市場經濟發展要求不相 適應的矛盾日趨明顯;農業領域市場法規不配套、不完善,通過規模經營和多層 次加工,既提高了流通效率,又實現了產品增值,從而改變了原始產品供應狀況, 有效地提高了農業的經濟效益。 (三)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意義。加快農業產業 化發展是農業農村經濟工作中帶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是堅持科學發展、加 快轉變發展方式、建設富裕和諧生態XX 的重要舉措,也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統 籌城鄉發展、拉動財政增長、提高農民組織化經營程度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必 然選擇;是使農業走上自我發展,自我積累、自我約束、自我調節的良性發展軌 道的現代化經營方式和產業組織形式;實質是指對傳統農業進行技術改造,推動 農業科技進步的過程,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 有利於豐富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解決一家 一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對接的矛盾;有利於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戰略 性結構調—2— 整,發展規模經營和標准化生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有利於擴大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 (一)強化基礎夯實基地。把加快農田水利建設作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重要條件,根據產業布局穩步推進中低產田地改造和農田水利建設,突出以骨幹水 源、農田排灌、農田林網、土地整治、機耕道路、流通設施和通訊信息為重點的 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到「十二五」末,圍繞 12 類優勢特色產業,建設專業化、規 模化、優質化、標准化的農業產業化原料基地 40 萬畝;加強職業型農民培訓, 培育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勞動者3 萬人,打牢農業產業化發 展的基礎。 (二)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圍繞建設富裕和諧生態縣的目標,依託資源,依靠科技,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綠色產業和新興產業。培育優質稻、烤煙、甘蔗、茶 葉、中葯材、果品、蔬菜、核桃、木蘭植物、香料、畜牧、水產等 12 大主導產 業。建設集生態、旅遊、休閑為一體的特色農業試驗、示範、培訓科技園區。建 設原料生產基地,做好生物資源開發創新,培育示範類龍頭企業,突破加工營銷, 推進系列產品開發,促進機構配置,不斷提高規模化集約化水平,提升產業的規 模和效益。 商引資優惠政策(試行)》《XX縣招商引資工作獎勵辦法(試行)》,採取獨資、 合資、合作、股份制等多種形式,招商引資,吸引國內外參與XX 農業產業化建 設。促進農業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繼續加大對重點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 重產業體系的配套完善,發揮龍頭企業帶動和聚合作用。每一個區域性的特色主導產業,都要重點培育一個龍頭企業、建設一個無公害標准化生產基地、配套 一個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完善體系,形成不同層次、各具特色的農業產業化體系。 促進資源的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發展,推進龍頭企業和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壯 (四)拓展市場打造品牌。加強市場與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市場功能,構建輻射州內外的現代市場體系,形成有利於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市場流通網路。在 加快建設興街進出口加工貿易區的同時,建設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大型活畜禽 交易市場,發揮貨物集散功能、物質倉儲功能、市場信息功能、物流配送功能、 市場交易功能、配套服務功能,集產品展示、現貨批發、期貨訂單、貨物保險、 資金結算等現代商品交易提供便利條件,促進商品快捷貿易。鼓勵龍頭企業通過 「創造一個名牌,激活一個企業,帶動一片產業」,生產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 和有機食品,申報「三品」、原產地認證和知名商標、引導企業實施名牌戰略,提 升XX 農產品綠色、營養、生態、安全、健康的整體形象。 (五)科技創新技術支撐。加快建設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構建農產品加工科技創新體系和推廣應用平台,增強科技自主創新能力。鼓勵龍頭企業開展技術 研發和技術創新,改進加工生產工藝,不斷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進 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斷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和產品檔次。構建以 龍頭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大力培育科技人才隊伍。 支持龍頭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4— 發機構,對關鍵技術開展聯合攻關。扶持一批在生物技術、良種培育、豐產栽培、節水節能、冷鏈保鮮、疫病防控等領域取得創新成果的科技型龍頭企業,提 高科技對產業化發展的支撐能力。 (六)建立完善經營機制。鼓勵產業化經營組織與農戶簽訂產銷合同;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戶形成相對穩定的購銷關系;鼓勵龍頭企業採取 設立風險資金、利潤返還等多種形式,與農戶建立更加緊密的利益關系;鼓勵產 業化龍頭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引導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資金、技術、勞 動力等生產要素入股,實行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與龍頭企業結成利益共享、 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 (七)開發產品注重質量。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加強質量管理工作,推動按標准進行生產加工。堅持和完善農產品質量標准、產地環境標准、生產技術規范,開 發系列特色優質農產品,不斷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效益。支持龍頭企業開展國際 質量體系和食品安全管理等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通過定量包裝、標識標志、商品 條碼等手段,提高農產品流通領域的標准化管理水平。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控, 切實落實農產品生產、收購、儲運、加工、銷售各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管責任。建 立健全農產品生產檔案、質量認證和市場准入三項制度,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市 場,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長效機制。 (八)培育專業合作組織。大力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為分散經營的農戶提供市場信息、農資供應、技術輔導、信貸資金和產品加工、 貯藏、運銷等系列化服務。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與農業龍頭企業形成「風險共 擔、利益共 享、相互協作」的聯結機制,建立穩定的產銷關系,加快形成「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戶」等組織形式,大力發展訂單 農業,降低農業風險,不斷提高農民組織化經營程度。 一是全縣總人口XX萬人,共有耕地XX 萬畝,人均耕地XX 畝,耕地總量不 足且零星破碎,局部地區水資源極度缺乏,現代化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 加之近幾年不斷出現的乾旱、洪澇、冷凍等自然災害,給全縣糧食增產、農業豐 收帶來許多困難和不確定因素,特別是今年7 月份持續強降雨天氣,造成大部分 地區洪澇災害,導致全縣各鄉(鎮)農業生產不同層度受災;二是各鄉(鎮)對 農業產業發展的認識不夠,重視程度各異,相關發展政策和扶持措施還需要完善, 引進企業扶持產業發展的力度不夠,農業產業發展不平衡,多數產業難以形成規 模,農業產業發展後勁不足;三是生產資料價格較高,且穩定性差,部分群眾收 入較低,生產資料投入受到制約,加之農村中科技知識較豐富、栽培管理技能較 強的大量青壯勞力外出務工,造成農業生產和科技措施推廣的落實難度增加,農 業生產成效不明顯;四是全縣扶貧面較大,財政困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後, 部分山群村寨交通條件差,種植養殖業銷售不利,制約了農村農業產業化發展步 伐;五是招商引資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強,吸納社會各農業產業發展扶持力度不夠, 規模以上產業較少,嚴重製約了全縣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 五、下步工作建議針對當前農業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在一步工作下,需進 一步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州關於農村工作的決策部署,深入推進帶動農民參 與發展現代農業、帶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切實改變農業發展方式,增強農業競 爭力、建設現代農業,促進我縣農村經濟加速發展,加快推進農業產業發展步伐。 (一)高度重視,提高認識。農業產業發展是促進農民增收,加快農村經注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提高發展水平,促進農業增收的有效方法。改革開放二十多年 來,隨著我國農業生產力 水平的不斷提高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優化,特別 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定,農業生產的高效、持續發展對科學技術、信息 技術、生產資料供應、農產品質量、農業生產者素質的要求愈來愈高,加快農業 產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思,因此,全縣要樹立發展意思,在推廣理念、推廣 內容、特別是在機構設置、運行機制、管理方式、投資渠道等方面要創新方法促 進農業產業發展。 (二)突出特色,優化結構。以市場為導向,立足自身優勢,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適銷對路特別是品質優良、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名優特新農產品,增強特 色產品的競爭力。此外,我縣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光照充足,沿線耕地質量 較好,有利於發展糧食、果蔬、中草葯、畜禽、水產等農牧漁業,要逐步優化區 域布局,打造主導產業,加快特色農業生產基地和產業帶建設。一是抓住「XXX」 發展規劃的實施戰略,大力發展以金銀花、貓 豆、石斛、重樓等為主的生物葯材;二是利用全縣小壩子交通水利優勢,著力發展優質大米、菜籽油為主的糧油產品;三是走「公司加基地連農戶」的「訂單農 業」路子,按照先示範後規模和基地建設、企業引進、市場連接同步進行的原則, 大力發展甘蔗、烤煙、烏骨雞、生豬等種養業。 (三)培育龍頭,促進經營。繼續扶持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培育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把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環節作為推進特 色農業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加大對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扶持力度,加強引導 和規范管理,力爭在蔬菜、水果、食用菌等營銷協會建設上實現新突破。同時搞 好農民經紀人培訓,壯大經紀人隊伍,提高經紀人素質,引導他們在積極調整結 構、發展特色農業生產中發揮更大作用。要以興街江龍專業合作社為試點,積極 探索推廣「農村合作社加公司連基地帶農戶」的發展模式,整合資源和力量,狠抓 特色產業培育,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四)強化宣傳,示範引路。採取電視、網路、標語、會議、信息等宣傳方式,廣泛宣傳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目標任務、工作重點、方法措施,引導全縣 各級各部門、各族群眾和社會各界關注、關心、支持和參與農業產業發展,營造 聲勢,形成凝聚人心、堅定信心、振奮精神、齊心協力做好全縣農業產業發展的 良好氛圍;與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建設相結合,堅持先示範、後推廣的原則,每個 產業興辦1—3 個示範樣板,每個養殖業建—8— (五)強化培訓,提高能力。一是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視聽媒體進行科技宣傳報道,結合科技示範項目實施及春季動物防疫等工作,以出版報、印發宣傳資 料、街天宣傳、舉辦專題培訓、科技人員進村入戶等各種形勢,廣泛開展農村實 用技術宣傳培訓活動,力求使科技宣傳培訓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漏村戶,不 留死角。二是通過抓良種工程,加快新品種更新換代步伐,完善良種培育、選育、 引育體系,推動良種繁育、推廣應用的市場化進程。特別是強化農業科技推廣和 培訓工作,圍繞主導產業開展培訓,大力推行實用新技術,開展勞動力技術培訓 和多渠道、多形式的農業實用技術培訓;三是在認真做好退耕還林基本口糧田、 萬頭豬場建設等在建項目實施的同時,認真研究中央、省州農業發展項目投資意 向,結合縣情實際及時編制適宜的農業發展項目申報,加強項目對接協調工作, 提高項目預期可行性,以項目實施帶動各項農業科技事業的發展,努力提升農業 裝備水平和科技服務能力,促進農業科技創新發展。 (六)健全制度,落實責任。要進一步健全完善各項制度,緊緊圍繞促進群眾增收目標,加大農村實用科技推廣應用力度,著力培育發展產業,加快產業結構 調整,強化惠農政策和各項科技措施的落實,促進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健康 發展。一是縣委、政府分管領導經常深入農業農村進行檢查督促指導工作,認真 研究協調解決農業發展進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二是縣 農科局全體領導班子成員在產業培育、防汛抗旱等工作中,實行分片掛鉤聯系責任制度,深入各鄉鎮指導檢查各項工作;三是各級黨委、政府和涉農部門認真 貫徹落實縣委、政府的決策部署,狠抓各項工作措施的落實,在抗旱救災、科技 推廣、項目建設等工作中相互配合協作,促進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 (七)統籌協調,形成機制。農業科技推廣工作面向的是廣大的農業、農村和農民,科技服務的陣地在農村、服務的對象是農民群眾。在新的科技管理體制下, 如何理順管理關系,明確職責,確保各項科技推廣措施的落實實施,是農科部門 在改革發展進程中必須要高度重視的重大事項。因此,在新形勢下,縣農科局要 通過鼓勵龍頭企業建基地、合作經營組織建基地、農民合作建基地等多種形式, 促進耕地向種田能手、合作組織、龍頭企業集中,實現集約化經營、標准化生產、 市場化發展。堅持農戶的市場主體地位,堅持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兼顧農 民土地權益和經營者權益;要切實加強與鄉鎮、部門的協調配合,理順各種工作 關系,特別是怎樣理順對鄉鎮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的業務管理關系

⑷ 如何推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發展

日前有媒體評論稱,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城鄉融合、協調推進、產業融合、文化守護和改革創新的國家戰略,對於加快推進鄉村文化發展與建設具有深遠意義,應該推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發展。

實施鄉村文化振興戰略,就是要積極培育和發展鄉村文化生產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充分挖掘自然資源的文化價值,培育有利於鄉村文化生產力要素,推動文化科技、文化企業、文化金融進入鄉村文化產業,積極構建鄉村文化市場的現代體系。

希望鄉村文化產業可以蓬勃發展!

⑸ 請簡要說明如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當前和今後版一個時期,要順應億萬權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立足國情農情,統籌推進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從而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把握以下三個重點:

1、堅持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主要任務之一,要堅持高質量發展,切實提升農業農村發展的質量效益。

2、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既有鮮明的目標導向,又有鮮明的問題導向。當前我國最大的發展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發展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未來,要繼續瞄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大引導支持力度,促進農業降成本、提效率。

3、堅持城鄉融合發展

當前,我國已到了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歷史階段。徹底打破城鄉二元結構,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是實現鄉村振興、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實現城鄉居民共同富裕的客觀要求。

⑹ 如何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一是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企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農產品基地建設。二是規劃區域化產業專發展。依託農業龍屬頭企業,建立自屬農產品生產基地,引導標准化種養企業所需農產品,使農業生產區域化發展,規模化種植,產業化經營。三是實施品牌戰略。要使產品走得出,叫得響,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增加農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四是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揮農業經濟發展的橋梁作用。推行「企業+合作社+農戶」、「企業+合作社+基地」的發展模式。使合作組織一頭連著企業,一頭連著農戶。五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查。把好農產品生產源頭關,標准化生產,無公害生產。加強農產品檢測,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六是發展外向型農業經濟。走出狹小的發展空間,走向全國各大城市和地區,發展出口農業。七是加強政府的引導職能。搭建平台,完善工作機制,激勵機制,科技機制,人才機制,投入機制,環境機制,加強企業與企業、企業與農戶之間的溝通。

⑺ 如何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以下簡稱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舉措,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探索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一、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用工業理念發展農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為核心,以制度、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為動力,以新型城鎮化為依託,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形成城鄉一體化的農村發展新格局,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為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重要支撐。


2、基本原則。

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嚴守耕地保護紅線,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探索不同地區、不同產業融合模式。堅持尊重農民意願,強化利益聯結,保障農民獲得合理的產業鏈增值收益。堅持市場導向,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加快培育市場主體。堅持改革創新,打破要素瓶頸制約和體制機制障礙,激發融合發展活力。堅持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相銜接,與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引導農村產業集聚發展。


3、主要目標。


到2020年,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總體水平明顯提升,產業鏈條完整、功能多樣、業態豐富、利益聯結緊密、產城融合更加協調的新格局基本形成,農業競爭力明顯提高,農民收入持續增加,農村活力顯著增強。


二、發展多類型農村產業融合方式:


1、著力推進新型城鎮化。


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與新型城鎮化建設有機結合,引導農村二三產業向縣城、重點鄉鎮及產業園區等集中。加強規劃引導和市場開發,培育農產品加工、商貿物流等專業特色小城鎮。強化產業支撐,實施差別化落戶政策,努力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穩定吸納農業轉移人口。


2、加快農業結構調整。


以農牧結合、農林結合、循環發展為導向,調整優化農業種植養殖結構,加快發展綠色農業。建設現代飼草料產業體系,推廣優質飼草料種植,促進糧食、經濟作物、飼草料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大力發展種養結合循環農業,合理布局規模化養殖場。加強海洋牧場建設。積極發展林下經濟,推進農林復合經營。推廣適合精深加工、休閑採摘的作物新品種。加強農業標准體系建設,嚴格生產全過程管理。


3、延伸農業產業鏈。


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鼓勵開展代耕代種代收、大田託管、統防統治、烘乾儲藏等市場化和專業化服務。完善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擴大實施區域和品種范圍,初加工用電享受農用電政策。加強政策引導,支持農產品深加工發展,促進其向優勢產區和關鍵物流節點集中,加快消化糧棉油庫存。支持農村特色加工業發展。


加快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支持優勢產區產地批發市場建設,推進市場流通體系與儲運加工布局有機銜接。在各省(區、市)年度建設用地指標中單列一定比例,專門用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農產品加工、倉儲物流、產地批發市場等輔助設施建設。健全農產品產地營銷體系,推廣農超、農企等形式的產銷對接,鼓勵在城市社區設立鮮活農產品直銷網點。

4、拓展農業多種功能。


加強統籌規劃,推進農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農家樂,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建設一批具有歷史、地域、民族特點的特色旅遊村鎮和鄉村旅遊示範村,有序發展新型鄉村旅遊休閑產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展智慧鄉村游,提高在線營銷能力。


加強農村傳統文化保護,合理開發農業文化遺產,大力推進農耕文化教育進校園,統籌利用現有資源建設農業教育和社會實踐基地,引導公眾特別是中小學生參與農業科普和農事體驗。(農業部、旅遊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教育部、文化部、民政部、林業局等負責)


5、大力發展農業新型業態。


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推進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於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鼓勵對大田種植、畜禽養殖、漁業生產等進行物聯網改造。採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改進監測統計、分析預警、信息發布等手段,健全農業信息監測預警體系。


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完善配送及綜合服務網路。推動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農業,發展農田藝術景觀、陽台農藝等創意農業。鼓勵在大城市郊區發展工廠化、立體化等高科技農業,提高本地鮮活農產品供應保障能力。鼓勵發展農業生產租賃業務,積極探索農產品個性化定製服務、會展農業、農業眾籌等新型業態。


6、引導產業集聚發展。


加強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與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有效銜接,完善縣域產業空間布局和功能定位。通過農村閑置宅基地整理、土地整治等新增的耕地和建設用地,優先用於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創建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和現代農業示範區,完善配套服務體系,形成農產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展銷中心。


扶持發展一鄉(縣)一業、一村一品,加快培育鄉村手工藝品和農村土特產品品牌,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依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農業科研院校和「星創天地」,培育農業科技創新應用企業集群。


三、培育多元化農村產業融合主體:


1、強化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基礎作用。


鼓勵農民合作社發展農產品加工、銷售,拓展合作領域和服務內容。鼓勵家庭農場開展農產品直銷。引導大中專畢業生、新型職業農民、務工經商返鄉人員領辦農民合作社、興辦家庭農場、開展鄉村旅遊等經營活動。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優先承擔政府涉農項目,落實財政項目資金直接投向農民合作社、形成資產轉交合作社成員持有和管護政策。開展農民合作社創新試點,引導發展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引導土地流向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


2、支持龍頭企業發揮引領示範作用。


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林業重點龍頭企業,引導其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電子商務和農業社會化服務,並通過直接投資、參股經營、簽訂長期合同等方式,建設標准化和規模化的原料生產基地,帶動農戶和農民合作社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龍頭企業要優化要素資源配置,加強產業鏈建設和供應鏈管理,提高產品附加值。


鼓勵龍頭企業建設現代物流體系,健全農產品營銷網路。充分發揮農墾企業資金、技術、品牌和管理優勢,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現代農業企業集團,推進墾地合作共建,示範帶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3、發揮供銷合作社綜合服務優勢。


推動供銷合作社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效對接,培育大型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健全供銷合作社經營網路,支持流通方式和業態創新,搭建全國性和區域性電子商務平台。拓展供銷合作社經營領域,由主要從事流通服務向全程農業社會化服務延伸、向全方位城鄉社區服務拓展,在農資供應、農產品流通、農村服務等重點領域和環節為農民提供便利實惠、安全優質的服務。


4、積極發展行業協會和產業聯盟。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自律、教育培訓和品牌營銷作用,開展標准制訂、商業模式推介等工作。在質量檢測、信用評估等領域,將適合行業協會承擔的職能移交行業協會。鼓勵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涉農院校和科研院所成立產業聯盟,支持聯盟成員通過共同研發、科技成果產業化、融資拆借、共有品牌、統一營銷等方式,實現信息互通、優勢互補。


5、鼓勵社會資本投入。


優化農村市場環境,鼓勵各類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利用農村「四荒」(荒山、荒溝、荒丘、荒灘)資源發展多種經營,開展農業環境治理、農田水利建設和生態修復。國家相關扶持政策對各類社會資本投資項目同等對待。


對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連片面積達到一定規模的高標准農田、生態公益林等,允許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堅持節約集約用地的前提下,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開展觀光和休閑度假旅遊、加工流通等經營活動。能夠商業化運營的農村服務業,要向社會資本全面開放。積極引導外商投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四、建立多形式利益聯結機制:


1、創新發展訂單農業。


引導龍頭企業在平等互利基礎上,與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簽訂農產品購銷合同,合理確定收購價格,形成穩定購銷關系。支持龍頭企業為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提供貸款擔保,資助訂單農戶參加農業保險。鼓勵農產品產銷合作,建立技術開發、生產標准和質量追溯體系,設立共同營銷基金,打造聯合品牌,實現利益共享。


2、鼓勵發展股份合作。


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將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到戶、集體經營性資產折股量化到戶。地方人民政府可探索制訂發布本行政區域內農用地基準地價,為農戶土地入股或流轉提供參考依據。


以土地、林地為基礎的各種形式合作,凡是享受財政投入或政策支持的承包經營者均應成為股東方,並採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形式,讓農戶分享加工、銷售環節收益。探索形成以農戶承包土地經營權入股的股份合作社、股份合作制企業利潤分配機制,切實保障土地經營權入股部分的收益。


3、強化工商企業社會責任。


鼓勵從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工商企業優先聘用流轉出土地的農民,為其提供技能培訓、就業崗位和社會保障。引導工商企業發揮自身優勢,輻射帶動農戶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提高管理水平。完善龍頭企業認定監測制度,實行動態管理,逐步建立社會責任報告制度。強化龍頭企業聯農帶農激勵機制,國家相關扶持政策與利益聯結機制相掛鉤。


4、健全風險防範機制。


穩定土地流轉關系,推廣實物計租貨幣結算、租金動態調整等計價方式。規范工商資本租賃農地行為,建立農戶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分級備案制度。引導各地建立土地流轉、訂單農業等風險保障金制度,並探索與農業保險、擔保相結合,提高風險防範能力。


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契約意識,鼓勵制定適合農村特點的信用評級方法體系。制定和推行涉農合同示範文本,依法打擊涉農合同欺詐違法行為。加強土地流轉、訂單等合同履約監督,建立健全糾紛調解仲裁體系,保護雙方合法權益。


五、完善多渠道農村產業融合服務:


1、搭建公共服務平台。以縣(市、區)為基礎,搭建農村綜合性信息化服務平台,提供電子商務、鄉村旅遊、農業物聯網、價格信息、公共營銷等服務。優化農村創業孵化平台,建立在線技術支持體系,提供設計、創意、技術、市場、融資等定製化解決方案及其他創業服務。建設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引導其健康發展。採取政府購買、資助、獎勵等形式,引導科研機構、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等提供公共服務。


2、創新農村金融服務


發展農村普惠金融,優化縣域金融機構網點布局,推動農村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綜合運用獎勵、補助、稅收優惠等政策,鼓勵金融機構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緊密合作關系,推廣產業鏈金融模式,加大對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信貸支持。推進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營銷貸款試點,穩妥有序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


堅持社員制、封閉性、民主管理原則,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穩妥開展農民合作社內部資金互助試點。鼓勵發展政府支持的「三農」融資擔保和再擔保機構,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擔保服務。鼓勵開展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融資租賃業務。積極推動涉農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通過發行債券、資產證券化等方式融資。加強涉農信貸與保險合作,拓寬農業保險保單質押范圍。


3、強化人才和科技支撐。


加快發展農村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加大農村實用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導各類科技人員、大中專畢業生等到農村創業,實施鼓勵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三年行動計劃和現代青年農場主計劃,開展百萬鄉村旅遊創客行動。


鼓勵科研人員到農村合作社、農業企業任職兼職,完善知識產權入股、參與分紅等激勵機制。支持農業企業、科研機構等開展產業融合發展的科技創新,積極開發農產品加工貯藏、分級包裝等新技術。


4、改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條件。


統籌實施全國高標准農田建設總體規劃,繼續加強農村土地整治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改造提升中低產田。加快完善農村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加強農村環境整治和生態保護,建設持續健康和環境友好的新農村。


統籌規劃建設農村物流設施,逐步健全以縣、鄉、村三級物流節點為支撐的農村物流網路體系。完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道路、供電、供水、停車場、觀景台、遊客接待中心等配套設施。


5、支持貧困地區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支持貧困地區立足當地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和鄉村旅遊、電子商務等農村服務業,實施符合當地條件、適應市場需求的農村產業融合項目,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相關扶持資金向貧困地區傾斜。鼓勵經濟發達地區與貧困地區開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合作,支持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投資貧困地區農村產業融合項目。


六、健全農村產業融合推進機制:


1、加大財稅支持力度。


支持地方擴大農產品加工企業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行業范圍,完善農產品初加工所得稅優惠目錄。落實小微企業稅收扶持政策,積極支持「互聯網+現代農業」等新型業態和商業模式發展。


統籌安排財政涉農資金,加大對農村產業融合投入,中央財政在現有資金渠道內安排一部分資金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中央預算內投資、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等向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傾斜。創新政府涉農資金使用和管理方式,研究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設立基金、貸款貼息等方式,帶動社會資本投向農村產業融合領域。


2、開展試點示範。


圍繞產業融合模式、主體培育、政策創新和投融資機制,開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積極探索和總結成功的做法,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促進農村產業融合加快發展。

3、落實地方責任。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把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要創新和完善鄉村治理機制,加強分類指導,因地制宜探索融合發展模式。縣級人民政府要強化主體責任,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農村產業融合集聚。


4、強化部門協作。


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意見精神,抓緊制定和完善相關規劃、政策措施,密切協作配合,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

⑻ 如何推動農業產業調整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1,產業聚集。2,規模化。3,原生態。
前面兩點不難做到,但是現在人們更關注的健康問題,食品安全問題等,所以一定要原生態。
想做到原生態無公害的話成本有點高,價格和銷量起不來的話基本就很難賺到錢,建議結合旅遊來做,旅遊農業,用農業拉動旅遊業,讓生活在喧囂的城市人口體驗田園風光,同時旅遊業又能為農業做很好的宣傳,並帶動農產品和農副產品的銷量。

閱讀全文

與如何推動農村產業發展戰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