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的公司發展史
經過11年的開發,復三大國家級基地制國家上海生物醫葯科技產業基地、國家信息技術產業基地和國家科技創業基地已見雛形。生物醫葯基地目前已形成由40多個國內外一流葯廠組成的產業群體,以「一所七中心」為代表的研發群體,以及以120多家中小型科技企業為代表的創新群體。信息產業基地以集成電路和軟體產業發展為龍頭,帶動計算機和通訊、光電子、信息安全產業共同發展。隨著中芯、宏力和貝嶺等晶圓製造項目落戶園區,到目前為止已有64家晶元設計公司,3家矽片製造公司,13家光掩膜和封裝測試企業,8家研發教育機構,以及40餘家配套及設備供應公司積聚張江,初步形成了集成電路產業鏈。經過幾年的努力,浦東軟體園已成為「國家軟體產業基地」。一大批知名軟體企業進駐園區,如美國畢博全球軟體開發中心、YNOPSYS、CITIBANK亞太區研發中心、日本索尼(中國)上海軟體研發中心、京瓷公司、印度的TCS公司等;還有來自國內的中國銀聯研發中心和數據處理中心、中國銀電網訊公司等。
B. 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遠景規劃
1、高新區的產業能級進一步提升。經過15年的發展,上海張江高新區「一區六園」保持了持續快速增長態勢,產業規模不斷壯大。200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462.9億元,佔全市的15.6%,較「九五」期末增長346.3%;創匯146.3億美元,佔全市的16.1%;實現利稅273.4億元。上述指標分別較「九五」期末增長了346.3%、674.2%和436.0%。其中,高新區內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的工業總產值由2000年的413.9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1682.2億元,增長了3.06倍;工業總收入由449.7億元增加到1912.9億元,增長了3.25倍;工業總利稅由62.6億元增長到147.3億元,增長了2.35倍;出口創匯由9.65億美元增長到128.2億美元,增長了12.28倍。在吸引外資方面,高新區也發揮了積極作用,截止2005年底,共吸引外資353.2億美元,區內共有外商投資和港澳台投資的高新技術企業138家,有外資研發機構 84家。2004年和2005年全國53個高新區綜合評比,上海高新區均名列前茅。特別是,通過實施「聚焦張江」戰略,張江核心園六年來,技工貿總收入、工業總產值、稅收總額年均增長分別高達75.58%、51.23%和59.23%。
2、若干特色產業基地初步形成。作為上海張江高新區的組成部分,各分園結合各自資源稟賦和基礎條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大力發展相關特色產業和主導產業,取得了較明顯成效。如張江核心園圍繞集成電路、軟體和生物醫葯三大主導產業,著力建設和打造公共服務平台,構築和完善產業創新鏈,通過技術創新區、高科技產業區、科研教育區、生活區等功能小區的建設,凸顯園區的主體功能,目前張江核心園的集成電路產業占據了國內半壁江山,成為全國最大的軟體產業基地之一,形成了國內最密集的生物醫葯研發創新基地;漕河涇園堅持引進「高科技、高附加值、高產出」項目,集聚了中外高科技企業和研發機構1200多家,形成了以信息業(包括微電子、光電子、計算機及其軟體)為主導、新材料產業不斷壯大的格局,園區單位面積產出超150億元/平方公里,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金橋園集聚了電子信息及現代家電、汽車及零部件等產業的一批大企業,形成了相對集中的主導產業;上大科技園、中紡科技園和嘉定園也結合各自實際,初步確定了主要發展產業。
3、一批高新技術企業茁壯成長。上海張江高新區充分利用上海優良的工業基礎和發展條件,加快集聚人才、資金、技術等創新資源,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如,張江核心園先後建立了國家上海生物醫葯科技產業基地、國家信息產業基地、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國家半導體照明產業基地、國家863信息安全成果產業化(東部)基地、國家軟體產業基地等多個國家級基地,吸引集聚了集成電路、軟體和生物醫葯產業領域的大批知名企業、研發機構和高級人才,也誕生培育了一大批本土民族品牌的中小型科技企業;漕河涇園構建了從孵化器到產業化基地的多層次、接力式孵化體系,對入駐企業進行全方位孵化培育。截止2005年底,「一區六園」共有進駐企業3171家,其中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535家。2005年區內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產值1682.2億元,較九五期末增長了306%,佔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產值的40.1%,展訊通信、微創醫療、中信國健、萬達信息、上海貝嶺、盛大網路、攜程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企業茁壯成長。
4、高新區的軟硬環境逐步優化。通過政策扶持、資源集聚,特別是公共服務平台建設,上海張江高新區的創新創業環境不斷優化。高新區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模式也在不斷創新,如漕河涇園實行開發公司開發建設模式,較好地發揮了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張江核心園、金橋園等也打破了原有政府投資模式,實行政企分開,金橋和張江開發公司還先後上市,有效地推動了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許多政策在高新區先行先試,取得了諸多成效,並被推廣應用或上升到法律規范。如2001年市政府出台的《上海市促進張江高科技園區發展的若干規定》,對張江核心園實行政策聚焦,該政策在對入園企業規定了優惠政策之外,還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行了積極探索。近年來,高新區還加大了創新文化建設,張江核心園舉辦了科技文化節等主題活動,積極營造「自我設計、自主經營、自由競爭」和「鼓勵成功、寬容失敗」的園區文化和創業氛圍。各分園還十分注重加強內部管理建設,金橋園、漕河涇園、中紡城園和張江核心園等園區先後通過了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C. 張江葯谷的總體規劃
在研發創新與科技產業發展方面,按照上海市和浦東新區「十一五」發展規劃專,張江生物醫葯基屬地將率先形成以創新為特色、國內規模最大的生物醫葯高科技產業集群,建設成為亞洲一流的生物醫葯產業基地,成為有世界影響的生物醫葯創新平台;在中醫葯領域,將構築現代中醫葯事業創新發展體系,率先建成張江國際中醫葯產業基地、全國最大的中葯飲片出口基地、全國最大的中醫葯研發基地、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中醫葯文化傳承與創新基地,發揮中醫葯產業對全國的示範引領作用。
在基地空間規劃和項目布局方面,張江生物醫葯基地將進一步向張江高科技園區的中區和南區拓展。將與東區(現代醫療器械園)在產業鏈上緊密聯系,在南區(孫橋現代農業園區)以生物技術促進現代農業快速發展,在中區打造生物醫葯創新園;同時,將充分發揮已有集群的效應,形成對分布在上海市浦東周康、奉賢星火、徐匯楓林、青浦的四個基地擴展區的輻射帶動,以現代中醫葯、生物技術、化學制葯、精密醫療器械等為發展重點,進一步完善多層次的生物醫葯研發創新系統。 張江生物醫葯基地一期、二期布局以及東區、中區、南區位置示意
D. 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簡介
上海高新區始建於上世紀90年代初。1991年3月,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成為首批國回家級高新區之一答;1992年上海的國家級高新區更名為上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張江高科技園區成為其組成部分;之後,上大科技園、中紡科技園、金橋園、嘉定園等其他4個園區陸續成為其組成部分,於1998年形成了目前「一區六園」的格局。2006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上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更名為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上海張江高新區)。
經過全國開發區用地清理整頓,上海張江高新區「一區六園」的規劃面積獲國家批准,由原來的22.1平方公里擴大為42.1平方公里,其中張江核心園規劃面積由原來的5平方公里擴大到25平方公里,另外5個園區仍維持原規劃面積不變。
在歷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相關委辦局和區縣政府的共同推動下,經過15年的建設與發展,特別是1999年實施「聚焦張江」戰略以來,上海張江高新區得到了持續快速的發展,初步形成了門類齊全、技術密集、布局合理和具有一定規模的高新技術產業,成為我市科技與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E. 上海張江數字出版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上海張江數字出版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06月01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從事數字出版、文化領域的投資管理,數字出版技術的研發、技術轉讓,計算機軟、硬體的製作、銷售,會務服務,廣告的設計、製作、代理、利用自有媒體發布,停車場(庫)經營等。
法定代表人:楊輝
成立時間:2005-06-01
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1500089454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丹桂路835、937號輔樓(2幢)102室
F. 張江葯谷的發展歷程
張江生物醫葯基地是上海市實施「聚焦張江」戰略最早開發的基地之一回,目前已成功開發基地一答期、二期地塊,並與東區(現代醫療器械園)在產業鏈上緊密聯系。
基地一期地處張江高科技園區北部,與西側技術創新區毗鄰,位於龍東大道以南、金科路以西、祖沖之路以北、科苑路以東,佔地面積約1.5平方公里。基地一期內以生物醫葯領域國家級科研院所等服務機構和引入的跨國公司產業化項目為主,布局了一部分孵化用房。
基地二期自2001年開發,地處張江高科技園區中部,位於高科中路以南,與基地一期通過金科路南北相連,與西側科研教育區的上海中醫葯大學、曙光醫葯等毗鄰。基地二期總面積約為1.5平方公里,規劃建設了生物醫葯科技園、研發A區、研發B區等,提供通用的實驗用房、孵化用房,配套各類公共服務資源,集聚了近300家生物醫葯領域的創新企業,以及近30個國內外知名企業的研發中心、地區總部項目。
G. 如何評價張江高科產業地產模式
張江高科可以抄說是業內實實在在要做「園區+
投資」的少數幾家企業之一。張江高科自我定義的戰略轉型方向為科技投行,要著力打造全產品線科技地產商、全創新鏈產業投資商和全生命周期創新服務商戰略(即三商戰略)。
張江高科三商聯動模式所取得的成功有目共睹,完備的孵化體系,產業培育與產業鏈招商打造的強勢產業,行業中唯一做到產業投資收入超過科技地產收入的成績,都使很多同行對學習張江模式充滿熱情。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張江高科擁有275萬平方米的產業地產空間,與約700家優質的高科技企業及大量上下游關聯企業建立承租關系,這些資源都是其轉型科技投行最大的基礎。第一,利用資本手段,實現產業地產基金操盤的創新。第二,科技投行建立在產業地產的空間基礎上,又為產業地產持續發展提供項目來源。第三,張江高科做創新創業企業的「時間合夥人」的路徑:利用產業地產,為科技投行建立項目池。
H. 浦東三大產業
新華社信息上海11月22日電(記者葉國標)據浦東新區區長張學兵披露
,浦東新的產業定位和發展戰略已確定,未來3-5年,將聚焦資本密集、技術
密集、知識密集、人才密集的高端產業,打造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創新創
意產業三大高地,全面提升浦東產業能級和國際競爭力。
在以高科技為先導的先進製造業方面,浦東將繼續深化「聚焦張江」戰略,
利用張江高科技園區、金橋出口加工區、外高橋保稅區已形成的先進製造業集聚
優勢,進一步發展微電子、軟體、現代生物與醫葯、汽車及關鍵零部件、電子及
通訊設備、新材料等產業,形成先進製造業的新高地。特別是在微電子領域,重
點引進世界先進水平的微電子製造核心項目,以及封裝、測試、研發和設計等關
鍵配套項目,在3-5年內建成在國際上具有知名度、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先
進的微電子產業基地。
與此同時,以跨國公司高端技術戰略性轉移為契機,浦東強化有關吸引跨國
公司總部、國內大企業總部進駐的鼓勵政策,進一步發展「總部經濟」。至20
10年,落戶浦東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可望從目前的43家增至100家。
在以金融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方面,為成為上海建設國際金融、經濟、貿易
、航運中心的核心功能區,進一步提升外向型經濟的層次,浦東新近推出了加快
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框架性實施方案,全方位、多領域地發展現代服務業,重點推
進金融、現代物流、商業貿易、會展旅遊等功能性產業:
--加快建設陸家嘴金融中心,形成集聚效應,浦東新近已出台鼓勵中外金
融機構入駐浦東的一系列新政策,為金融機構在辦公用房、人才培訓、高管人員
子女入學等方面提供便利,同時設立有關資金,鼓勵金融機構設立地區總部、研
發中心及後台服務等功能性機構,鼓勵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創新。通過資本市場
的完善以及政策環境的改善,吸引更多中外金融機構和各類金融服務業機構進入
浦東,使浦東金融業成為上海CBD的核心產業。
--外高橋「港區聯動」機制的逐步完善、浦東國際機場運能的不斷提高,
進一步提升了浦東現代物流業的支柱產業地位。預計到2010年,現代物流業
占浦東GDP的比重有望達到15%。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作為國家首批「區港
聯動」的試點,今年上半年封關運作以來進展順利,進區企業可享受保稅區和出
口加工區的疊加政策,園區具有國際中轉、國際分撥配送、國際采購和國際轉口
貿易等功能。
--浦東的商業發展和規劃布局,將按照中心商業圈、特色商業圈、分區商
業中心、居住區商業四個層次來發展,進一步完善商業布局與城市基礎設施。浦
東近期設立了「商業發展專項資金」,推進以新上海商業城為核心的張楊路商圈
、小陸家嘴中央商務和都市觀光旅遊區、花木行政文化區、新國際博覽中心會展
商貿區、機場物流區、世博會區域和主題公園區域6個特色商業圈,並將積極引
進國內外知名商貿企業和國際知名品牌專賣店、旗艦店,提升浦東商業的層次和
能級。
--以2010年上海世博會為契機,浦東將進一步完善會展的硬體和軟體
,促進主題公園的建設,提升會展旅遊業的專業化和國際化水平。此外,保持房
地產的穩定、健康發展;發展律師、會計、咨詢、徵信評估等專業中介服務,完
善現代經濟的綜合服務功能;發展教育、衛生、體育等社會服務業,優化投資軟
環境。
在以知識為載體的創新創意產業方面,浦東以落戶張江的上海首個文化科技
創意產業基地為依託,以創意為靈魂,以動漫和網路游戲業為突破口,建設文化
與高科技密切結合的文化科技創意產業,從而為上海躋身世界文化產業大都市提
供支點。該基地總體規劃面積30萬平米,將憑借張江高科技園區雄厚的軟體產
業和晶元產業,著重發展動漫和游戲產業(包括網路游戲)、影視製作產業、多
媒體內容產業,其中包括多媒體的軟硬體開發和製作、動漫畫製作、游戲軟體、
高科技影視後期製作、產品工業造型設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