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優化林業產業結構,加快林業產業升級
一、產業結構升級與產業結構優化的區別
1、產業結構升級的主要原因是技術進步和比較優勢的變化。
2、產業結構優化是指通過產業調整,使各產業實現協調發展,並滿足社會不斷增長的需求的過程中合理化和高級化。
二、定義的簡介:
1、技術水平低、勞動力資源和自然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其產業結構必然處於較低層次上。但是,隨著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要求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並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實現產業結構升級。
2、主要依據產業技術經濟關聯的客觀比例關系,遵循再生產過程比例性需求,促進國民經濟各產業間的協調發展,使各產業發展與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相適應。它遵循產業結構演化規律,通過技術進步,使產業結構整體素質和效率向更高層次不斷演進的趨勢和過程,通過的有關產業政策調整,影響產業結構變化的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推進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級化發展。
⑵ 如何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一是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企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農產品基地建設。版
二是規劃區域化產權業發展。依託農業龍頭企業,建立自屬農產品生產基地,引導標准化種養企業所需農產品,使農業生產區域化發展,規模化種植,產業化經營。
三是實施品牌戰略。要使產品走得出,叫得響,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增加農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
四是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揮農業經濟發展的橋梁作用。推行「企業+合作社+農戶」、「企業+合作社+基地」的發展模式。使合作組織一頭連著企業,一頭連著農戶。
五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查。把好農產品生產源頭關,標准化生產,無公害生產。加強農產品檢測,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
六是發展外向型農業經濟。走出狹小的發展空間,走向全國各大城市和地區,發展出口農業。
七是加強政府的引導職能。搭建平台,完善工作機制,激勵機制,科技機制,人才機制,投入機制,環境機制,加強企業與企業、企業與農戶之間的溝通。
⑶ 如何實現林業增效建議與措施
林業產業具有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之一,擔負著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的雙重使命,也是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和基礎產業。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我國林業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尤其是隨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推進,各項配套政策持續深化,部分地區已經呈現出資源增量、林業增效、農民增收的良好發展態勢。「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加快構建十大國土生態安全屏障,為有效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和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生態基礎。林業作為生態建設的主體,對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具有關鍵作用。但從整體上來看,由於過量採伐,森林木材生產能力和生態保護功能大幅下降,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主要表現為:一是森林資源總量嚴重不足,荒山荒地面積較大。二是森林資源質量不高。三是林業企業生產技術落後,研發能力差。四是林業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基礎薄弱,發展不平衡。五是林業管理體制改革緩慢,束縛林業經濟的發展。為此,我們建議:
1、增加林業資金投入,推進林業改革與發展。農村稅費改革後,部分地區集體經濟薄弱,對林業發展投入能力不足。由於林業投入大、見效慢、回收期長、比較效益低,農民對林業發展的認識不足,不願意在林業發展上增加投入。特別是林業有較強的公益性質,需要建立以各級政府投入為主,以社會力量、農民投入為輔的融資機制。應把林業基礎設施建設、森林防火、森林病蟲害防治、林業科技推廣、森林公安的「三基」建設、林業執法隊伍建設等經費列入各級政府的財政預算,確保林業改革發展順利推進。
2、建立和完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配套措施。一是建立完善的森林資產中介組織和管理部門。縣級以上林業部門要建立林權登記管理、森林資源評估、林權流轉交易機構,納入事業編制,其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以構建森林資源評估,林權登記管理、產權交易、科技法律政策咨詢和融資的社會化服務平台,服務於林權改革,服務於林農,服務於林業建設。二是減征或免徵「兩金」。除按規定標准徵收的「兩金」和經物價部門核準的證件工本費、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和交易服務收費外,其他涉林收費項目給予取消,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先行免除「兩金」的徵收。林業部門由於免徵「兩金」而形成的經費缺口,由財政通過轉移支付解決。三是制定林權抵押貸款的具體可操作性政策。認真落實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銀監會、保監會和林業局出台的《關於做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林業發展金融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制定具體的可操作性的辦法,推進森林資產抵押貸款,解決林業融資難的問題。同時,加快建立森林資源資產保險業務,並給予政策補貼。
3、在採伐政策上有所突破。落實森林分類經營,嚴管公益林,放活商品林。農民採伐在房前屋後、自留地、非基本農田的承包耕地上種植的和基本農田上原個人所有的零星林木,不需辦理林木採伐許可證。對農民在非基本農田保護區和非林業用地上營造的林木,不納入林地採伐指標管理。對森工企業和個體投資新造林,其採伐指標實行計劃單列,優先核發,做到「隨報隨批,按需採伐」。
4、加快國有林場改革步伐。首先,調整國有林場的性質定位。理順行政管理體制,應將國有林場定位為生態公益型事業單位,以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建設穩定的生態系統作為主要任務,所需事業經費列入政府財政預算,所需資金按行政隸屬關系和分級負責的原則由同級政府承擔,實行全額撥款。二是擴大政策覆蓋面。國有林場處於邊遠山區,基礎設施相對落後,且國家政策難以覆蓋,應將國有林場的水、電、路等基礎建設納入所在鄉鎮、村的范圍,予以周邊村組同等待遇,享受新農村建設優惠政策,讓其增強發展生產的基礎條件,享受到農村飲水安全、沼氣建設、低保、醫保等國家優惠政策的陽光。
⑷ 怎麼促進產業發展
10 加快推進林業產業結構升級。適應生態建設和市場需求的變化,推動產業重組,優化資源配置,加快形成以森林資源培育為基礎、以精深加工為帶動、以科技進步為支撐的林業產業發展新格局。鼓勵以集約經營方式,發展原料林、用材林摹地。積極發展木材加工業尤其是精深加工業,延長產業鏈,實現多次增值,提高木材綜合利用率。突出發展名特優新經濟林、生態旅遊、竹藤花卉、森林食品、珍貴樹種和葯材培植以及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等新興產品產業,培育新的林業經濟增長點、充分發揮我國地域遼闊、生物資源和勞動力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特色出口林產品。
11 加強對林業產業發展的引導和調控。根據市場需要、資源條件和產業基礎,抓緊編制林業產業發展規劃,制定產業政策,引導產業健康發展,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鼓勵培育名牌產品和龍頭企業,推廣公司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經營形式,加快林業產業發展。扶持發展各種專業合作組織,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培育、規范林產品和林業生產要素市場,對農民生產的木材允許產銷直接見面,拓寬農民進入市場的渠道,增強林業產業發展活力。
12 進一步擴大林業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林業發展。針對我國林業基礎薄弱、建設任務繁重的情況,要加大引進力度,著力引進資金、資源、良種、技術和管理經驗。努力擴大林業利用外資規模,鼓勵外商投資造林和發展林產品加工業。制定有利於擴大林產品出口的政策,完善林產品出口促進機制,提高我國林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堅持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強海外林業開發。積極開展森林認證工作,盡快與國際接軌。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對我國種質資源的保護和輸出管理,防止境外有害生物傳入。認真履行有關國際公約,加強生態保護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⑸ 如何更好地發展林業經濟
提高人們靠山吃山的濃厚意識。加以引導。大家都重視起來,就會把林業經濟發展起來了。
⑹ 如何發展現代林業
發展現代林業是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科學發展的需要.因此,必須弄清現代林業的定義和內涵,確定現代林業的經營對象、目標和原則,並積極探索現代林業經營之路.
⑺ 如何推進林業體制改革
兩會關於林業改革方案:
1.積極推進深化林業體制改革,加快轉變林業生產方式,更有效地保護林業資源,更有力地促進林農增收,更好地為全社會提供林業產品和生態產品,為建設生態文明作出新貢獻。
2.我國林業改革全面深化,激發了林業發展活力。取消和下放林業行政審批項目36項;確定了推進林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要求;提出了國有林場改革、國有林區改革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國家公園建設試點等多個方案和意見。
3.林業是重要的生態資源,也是不可替代的綠色財富。今後要創新開拓、奮發有為。
⑻ 如何才能保障林業長期穩定發展
18 加大政府對林業建設的投入。要把公益林業建設、管理和重大林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納入各級政府的財政預算,並予以優先安排。對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國家財政要重點保證;地方規劃的區域性生態工程建設投資,要納入地方財政預算;部門規劃的配套生態工程建設投資,要納入相關工程的總體預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分別納入中央和地方財政預算,並逐步增加資金規模。以工代賑、農業綜合開發等財政支農資金,也要適當增加對林業建設的投入。對重點地區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和珍貴樹種用材林建設中的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和優良種苗的開發推廣等社會性、公益性建設,由國家安排部分投資。逐步規范各項生態工程建設的造林補助標准。隨著重點國有林區改革的逐步深入,有關地方政府要承擔起原來由森工企業承擔的社會事業投入,國家給予必要支持。
19 加強對林業發展的金融支持。國家繼續對林業實行長期限、低利息的信貸扶持政策,具體貸款期限可根據林木的生長周期由銀行和企業協商確定,並視情況給予一定的財政貼息。有關金融機構對個人造林育林,要適當放寬貸款條件,擴大面向農戶和林業職工的小額信貸和聯保貸款。林業經營者可依法以林木抵押申請銀行貸款。鼓勵林業企業上市融資。
20 減輕林業稅費負擔。繼續執行國家已經出台的各項林業稅收優惠政策,並予以規范。按照農村稅費改革的總體要求,逐步取消原木、原竹的農業特產稅。取消對林農和其他林業生產經營者的各種不合理收費,改革育林基金徵收、管理和使用辦法,徵收的育林基金要逐步全部返還給林業生產經營者,基層林業管理單位因此出現的經費缺口由財政解決。
⑼ 如何更好的促進林業工作的發展
一、林業局是國家機關的職能部門,屬公務員系列,是與人無爭的好單位之一專,待屬遇雖然一般,但隨著國家對生態保護力度的加大,林業部門得到的國家扶持也越來越多。二、關於前景:考公務員的終極目標是一級一級向上當官,只要你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埋頭工作、有所建樹、搞好關系(最重要),條件得天獨厚,只要踏踏實實地做好工作,做出成績,前途會越來越好。
⑽ 怎樣發揮林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糧農組織第二十二屆林委會會議及其主報告表明,世界上有很大一部分人依靠林產品來滿足對能源、住房和初級衛生保健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並且這種依賴程度很高。報告指出,盡管森林在促進緩解貧困、農村發展和綠色經濟方面潛力巨大,但各國森林和其他相關政策往往未充分考慮這些社會經濟效益。
糧農組織指出,各國應該對一味保護森林的政策加以調整,發揮森林在促進糧食安全等方面的作用。政府間可持續發展目標進程工作組在一份報告中指出:「森林是木材、其他林副產品、水供應、生計、生態系統穩定、碳儲存以及其他重要服務的主要來源。森林擁有非常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政府很少在木材採伐和改變林地用途產生的效益,與保護森林產生的多種效益之間進行適當平衡。建議政府採取行動,讓保護森林比砍伐產生更大的價值。」
糧農組織負責森林事務的高級官員拉姆施泰納說:「由於毀林和人口增長,各國政府試圖制定政策保護森林資源。但從長遠來看,這種政策效果差強人意,因為它阻止人們從森林中獲益。這種政策應該加以調整,以讓人們從森林資源中迅速獲得更多的利益。」
糧農組織認為,調整森林政策,為當地社區和家庭提供利用森林和進入市場的機會,以及加強林權改革等,都是提高森林社會經濟福利和減少農村貧困的有效方法;應提高包括非正規生產者在內的私營部門的生產力,並加強對森林企業賴以生存的資源可持續管理問責;必須更加明確地承認森林環境服務和補償機制所發揮的作用,從而確保這些服務的可持續性。許多國家的政策或許應根據報告中提供的數據和分析進行重新調整。
「無論是數據收集還是決策,各國都應該調整其工作重點。」糧農組織林業部助理總幹事林愛德華多·羅哈斯·布里亞萊斯說,「林業部門及其他領域的政策和計劃必須明確考慮森林在提供食物、能源和住所方面的作用。重新認識森林的價值,能夠提高捐助者和投資者投資森林的意願,並確保讓所有人受益,特別是那些最貧困人口。」
糧農組織建議,為了促進森林產生更多的社會經濟效益,各國林業政策需作出以下調整:
加強林權保障,賦予人們管理森林並從中獲益的權利
許多國家已朝著這個方向採取了重要舉措。這些舉措包括賦予人民更多管理和獲取特定林產品(盡管經常只用於維持生計)的權利,改善資源獲取渠道,為土著人民、地方社區和個體林農提供森林、土地和樹木長期安全的權屬保障,通過完善法律框架來拓寬市場准入渠道,通過增強小規模森林企業和生產者能力來增加收入和創造就業。
將關注重點轉移到技術援助和可持續生產上
目前已實施了旨在強化森林資源產權和地方控制的多項措施,使地方生產者在確保資源的長期可持續性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生產者合作社等組織的完善也能夠提供一套讓非正規生產者更有效參與的機制。為加強這些活動的可持續性,目前需要通過與私營部門以及非政府和民間社會組織進行合作,並通過學習成功經驗,大規模開展技術援助和技術推廣工作。
提高生產和利用效率
隨著人口增長,對林產品消費的需求會繼續增加。要在資源不大幅減少的情況下滿足社會對林產品的需求,支持非正規生產者採用更高效和可持續的生產技術。
欠發達國家要向綠色經濟轉型
對於很多國家而言,木質能源都頗具發展前景。通常可通過以下方式可持續地增加木質能源供應:採用相對容易引進的先進制炭技術和工藝;進一步探索利用加工業木屑生產能源的可能性。此外,還可通過改進鍋灶來提高木質能源的熱效率。
以數據為基礎,增強政策制定的科學性
目前尚缺少從事各種森林相關非正規活動人數的統計數據,需要做出更協調一致的努力,來獲取更多相關信息,幫助決策。
增強應對需求不斷變化的能力
《2014年世界森林狀況》報告的分析側重於森林對於滿足基本需求的貢獻,森林的社會經濟效益會隨著各國的發展而變化。隨著各國致力於建設一個更具可持續性、更綠色的未來,對於森林多種功能的需求將會上升。因此,森林有潛力為將來的社會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需要合理開發利用這種潛力。
根據這次會議形成的成果,我國需要在林業社會經濟效益方面加強完善政策框架和相關機制,特別是要完善森林社會經濟效益的補助和補貼政策、建立森林生態服務市場並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加強社會多元化投資、推進森林認證、加強新技術創新、加強國際合作、管理林產品價值鏈等。
改善民生是我國林業發展中的一個永恆主題。針對民生林業發展,我們提出幾點建議:一是民生林業發展需關注的幾個重大問題,如:就業和收入(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糧食和營養安全、能源供給、住房保障、健康等。完善民生林業發展的政策內涵,明確政策目標,包括就業和收入目標,即創造並擴大中低收入群體就業和經濟機會,保障人的基本安全。通過財政杠桿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保證公平正義。二是完善幾項政策,重點包括就業和收入支持政策等,提出民生林業發展路線圖。